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地区G6P[5]型牛轮状病毒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1
作者 王笑冉 朱庆贺 +2 位作者 宋军 郭东华 孙东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和电镜观察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VP4、VP7进化树。结果显示,MA-104细胞盲传至第5代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传至第8代稳定出现CPE,分离毒株经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为BRV阳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物中观察到呈典型车轮状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符合BRV形态特征,表明成功分离得到一株BRV,将其命名为BRV HLJ-J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基因型为G6-P[5]-I2-R2-C2-M2-A11-N2-T6-E2-H3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VP4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Y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2%;VP7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LN19-4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8%。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G6P[5]型BRV,为黑龙江省BRV遗传进化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规模化牛场围产期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于泓漪 张翠羽 +3 位作者 钱伟东 赵畅 张洪友 夏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为了探究规模化奶牛场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以及临床病理学变化,在黑龙江省5个规模化牛场分别选取产前10 d、产后10 d、产后20 d的泌乳奶牛各10头,其体况、年龄、胎次均相近,检测血中维生素E、Cu、Se、Zn、MDA、ALT、AST、CEHC、T-AOC、GSH... 为了探究规模化奶牛场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以及临床病理学变化,在黑龙江省5个规模化牛场分别选取产前10 d、产后10 d、产后20 d的泌乳奶牛各10头,其体况、年龄、胎次均相近,检测血中维生素E、Cu、Se、Zn、MDA、ALT、AST、CEHC、T-AOC、GSH-Px等理化指标。结果显示:A场、C场、D场和E场的奶牛在产后均发生了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5个场的奶牛在产后10 d和产后20 d的平均发生率为52%和16%,并且随着维生素E含量的减少,羧基乙基羟基苯并氢化吡喃(CEH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升高。其他指标未发现类似的变化规律。表明规模化牛场奶牛产后10 d易发维生素E缺乏,CEHC和MDA可以作为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预测指标,为今后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奶牛 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 羧基乙基羟基苯并氢化吡喃 丙二醛
下载PDF
黑龙江省集约化牛场奶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泓漪 张翠羽 +3 位作者 钱伟东 赵畅 张洪友 夏成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42-45,共4页
调查试验在黑龙江省某两个集约化牛场(A场、B场)进行,每场分别在产前10 d~分娩当天(0 d)、产后30~50 d、60~80 d各选取8头,产后10~20 d选取16头,共80头奶牛,测定血中维生素E(VE)、维生素C(VC)、维生素A(VA)、硒(Se)、锌(Zn)和铜(Cu)的... 调查试验在黑龙江省某两个集约化牛场(A场、B场)进行,每场分别在产前10 d~分娩当天(0 d)、产后30~50 d、60~80 d各选取8头,产后10~20 d选取16头,共80头奶牛,测定血中维生素E(VE)、维生素C(VC)、维生素A(VA)、硒(Se)、锌(Zn)和铜(Cu)的含量。结果显示:A场VE、VC、VA、Se、Zn和Cu的缺乏率分别为50.0%、5.0%、20.0%、12.5%、27.5%、10.0%;B场的缺乏率分别为47.5%、0%、10.0%、12.5%、25.0%、10.0%。两场VE均在产后10~20 d缺乏率最高;A场在产后10~20 d时Zn和Cu的缺乏率达到最高,VA、Se和VC在产前10~0 d和产后10~20 d缺乏率最高;B场的Zn和Se在产后10~20 d和60~80 d缺乏率最高,Cu在产后30~50 d缺乏率最高,VA在产前10~0 d缺乏率最高。试验表明:两个牛场奶牛在围产期和泌乳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VE、VA、Se、Zn和Cu缺乏,产后10~20 d缺乏率最高。因此,牛场应在围产期和泌乳早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奶牛 集约化牛场
下载PDF
黑龙江省某牧场奶牛乳汁体细胞数与乳脂率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全梅 张天琦 王建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明确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对乳脂的影响,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牧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监测数据中乳汁体细胞数与乳脂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乳脂率)、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222... 为了明确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对乳脂的影响,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牧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监测数据中乳汁体细胞数与乳脂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乳脂率)、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222、0.05073、-0.02918,P值分别为0.0004、0.1433、0.4000。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显著不相关。体细胞数超过50万·mL^(-1)与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1)的样本相比乳脂率显著增加,P值为0.0061。研究提示当牧场管理良好,乳汁体细胞数平均水平较低时,体细胞数与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生产性能测定 体细胞数 乳脂率 乳脂产量
下载PDF
催乳素通过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信号通路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铁蛋白合成和分泌
5
作者 杨跃杰 连帅 +1 位作者 武瑞 王建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6-192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PR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中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JAK2/STAT5)信号通路介导的乳铁蛋白(LF)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PRL[0(对照)、10、100、1000 ng/mL]处理BMECs 24 h,分析PRL对LF... 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PR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中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JAK2/STAT5)信号通路介导的乳铁蛋白(LF)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PRL[0(对照)、10、100、1000 ng/mL]处理BMECs 24 h,分析PRL对LF含量和LF、催乳素受体(PRLR)以及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了验证STAT5在PRL促进BMECs LF合成和分泌的关键作用,添加STAT5抑制剂匹莫齐特(Pimozide)[未添加Pimozide(对照)、10μmol/L Pimozide、100 ng/mL PRL、10μmol/L Pimo⁃zide+100 ng/mL PRL]处理BMECs 24 h,测定PRL和Pimozide对LF含量和LF、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和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相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100、1000 ng/mL PRL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5或P<0.01);Pimozide组能够极显著降低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1);PRL组能够极显著提高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1)。2)与对照组相比,10 ng/mL PRL组LF、PRLR、JAK2及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ng/mL PRL组LF、PRLR、JAK2和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000 ng/mL PRL组PRLR和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Pimozide组L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RL组BMECs中L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3)100、1000 ng/mL PRL组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0、100、1000 ng/mL PRL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中p⁃JAK2/JAK2和p⁃STAT5/STAT5表达量(P<0.05或P<0.01);Pimozide组和Pimo⁃zide+PRL组极显著降低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P<0.01);PRL组极显著升高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P<0.01)。4)Pimozide组和Pimozide+PRL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BMECs中LF或p⁃STAT5的相对荧光强度(P<0.05或P<0.01);PRL组极显著升高BMECs中LF和p⁃STAT5的相对荧光强度(P<0.01)。综上所述,PRL通过JAK2/STAT5信号通路促进BMECs中LF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催乳素 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牛白血病病毒抑制奶牛免疫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思妍 王雍 +2 位作者 连帅 王建发 武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2-1307,共6页
牛白血病(Bovine leucosis,BL)是由BL病毒(BLV)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形式分为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和散发性牛白血病(Sporadic bovine leukosis,SBL)。BLV感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且主... 牛白血病(Bovine leucosis,BL)是由BL病毒(BLV)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形式分为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和散发性牛白血病(Sporadic bovine leukosis,SBL)。BLV感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且主要在奶牛中广泛传播,其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和哺乳传播。1871年立陶宛Leisering等最早报道BLV后,EBL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奶牛中广泛发生,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奶牛群中该病感染率为0~61.7%[1],呈现出感染率高和发病率低的特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白血病病毒 免疫系统功能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奶牛群 流行特点 中国各地区
下载PDF
奶牛围产期和泌乳早期主要营养代谢病代谢轮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郅杰 赵畅 +7 位作者 何林 白云龙 宋玉锡 夏成 付世新 张洪友 徐闯 吴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1-48,共8页
随着乳业的发展,奶牛代谢病和繁殖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奶牛代谢病和乏情取得了某些突破。依据文献检索和前期研究报道,以时间为线索,对奶牛围产期及泌乳早期(1~60 d)主要营养代谢病发生时,机体血浆与血清代谢变化... 随着乳业的发展,奶牛代谢病和繁殖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奶牛代谢病和乏情取得了某些突破。依据文献检索和前期研究报道,以时间为线索,对奶牛围产期及泌乳早期(1~60 d)主要营养代谢病发生时,机体血浆与血清代谢变化以及代谢途径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更好地揭示奶牛代谢病和繁殖障碍的发生机制和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代谢组学 乳热 酮病 乏情 营养代谢病
下载PDF
大庆市某牧场牛白血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思锐 武瑞 +3 位作者 连帅 王建发 张迪 高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目的]了解大庆市某牧场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大庆市某规模化牧场泌乳期奶牛107头,采用ELISA方法进行BL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加以验证。[结果]ELISA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1.78%(34/107),荧光定量PC... [目的]了解大庆市某牧场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大庆市某规模化牧场泌乳期奶牛107头,采用ELISA方法进行BL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加以验证。[结果]ELISA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1.78%(34/107),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7.38%(40/107),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重合率为85.00%;BLV高载量牛占总数的26.17%,低载量牛占总数的11.21%。[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该牧场奶牛存在一定程度的BLV感染,在牛群中传播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牛白血病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荧光定量PCR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杜珍珍 司琳清 +7 位作者 李旭阳 徐郑美 袁思琦 金吉东 原冬伟 付世新 周玉龙 鲁文赓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探讨成体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AD-MSCs)对奶牛乳腺炎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来自奶牛乳腺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比浊法测定其在细胞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一步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奶牛... 为探讨成体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AD-MSCs)对奶牛乳腺炎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来自奶牛乳腺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比浊法测定其在细胞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一步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及体外平板计数法来探讨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胞用培养基中10 h以上达到对数生长期。与对照组相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共培养组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作用(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组显示了极为显著的抑菌作用(P<0.0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共培养组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组相比较,后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效果(P<0.01)。研究表明:bAD-MSCs及其培养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生长的能力,为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生长 乳腺炎
下载PDF
乳铁蛋白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跃杰 连帅 +2 位作者 袁涛 武瑞 王建发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36,共8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可引起咳嗽、发热、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SARS-CoV-2不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侵害,还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SARS... 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可引起咳嗽、发热、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SARS-CoV-2不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侵害,还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SARS-CoV-2可吸附宿主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结合,通过不断复制侵入宿主细胞,造成肺脏、肾脏和心血管等器官疾病的发生。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结合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菌、调节免疫、缓解炎症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乳铁蛋白可竞争性结合HSPGs,并具有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乳铁蛋白抑制SARS-CoV-2感染及对新冠肺炎辅助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医学、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抗病毒
下载PDF
LPS对天然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全梅 张天琦 +2 位作者 王建发(指导) 武瑞 连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0-634,共5页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免疫功能受抗原、细胞因子、能量代谢等多种因素影响。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引发天然免疫应答及能量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免疫功能受抗原、细胞因子、能量代谢等多种因素影响。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引发天然免疫应答及能量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对代谢途径的选择会进一步调控其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机体稳态维持至关重要,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PS刺激下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和能量代谢间的联系进行梳理,以期选择更合理的免疫代谢调控方案维持人和动物天然免疫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天然免疫细胞 能量代谢途径 免疫代谢
下载PDF
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佳薇 蒋剑成 +3 位作者 贺显晶 汪锋锋 王丽娜 郭东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9-1083,共5页
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是与坏死性感染有关的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牛、羊和人等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坏死杆菌能够独立引起感染,也能与其它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曲霉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协同... 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是与坏死性感染有关的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牛、羊和人等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坏死杆菌能够独立引起感染,也能与其它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曲霉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协同感染[1-2]。坏死杆菌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反刍动物的肝脓肿、腐蹄病、乳腺炎及子宫内膜炎,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极大增加了反刍动物的淘汰率,导致经济损失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杆菌 子宫内膜炎 白细胞毒素 腐蹄病 反刍动物 淘汰率 乳腺炎 厌氧菌
下载PDF
噬菌体vB_SauM_RS对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阮红日 王宇辉 +5 位作者 徐若洋 陈立 靳育琦 王建发 宋军 郑家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裂解性噬菌体vB_SauM_RS,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及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将噬菌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1∶100的比例(菌体数量比)分别接种于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分...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裂解性噬菌体vB_SauM_RS,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及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将噬菌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1∶100的比例(菌体数量比)分别接种于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分别在4℃和25℃环境下处理,测定不同时间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和噬菌体效价,分析噬菌体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之后通过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经噬菌体处理后不同时间膜内细菌浓度和噬菌体效价,分析vB_SauM_RS对不同材料表面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清除前后膜内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vB_SauM_RS形成的噬菌斑清晰透亮、外有晕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属于肌尾噬菌体科;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20 min、平均裂解量为39 PFU/cell,其在20~50℃和pH 4.0~11.0条件下稳定,具有高效的裂解效率;vB_SauM_RS在牛奶中抑菌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温(4℃)条件下24 h使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分别下降1.079(lg(CFU/mL))和1.021(lg(CFU/mL)),在室温(25℃)条件下24 h使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分别下降5.418(l g(C F U/m L))和5.740(lg(CFU/mL));通过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vB_SauM_RS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清除效果明显,对不同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结论:vB_SauM_RS不仅对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裂解效果,对生物被膜也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具有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抗菌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性噬菌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牛奶 生物被膜
下载PDF
噬菌体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生物被膜防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军 阮红日(综述) 武瑞(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6-760,共5页
乳房炎是奶牛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生物被膜(biofilm,BF)与奶牛乳房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密切相关。BF是细菌为适应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生活方式,成膜细菌不仅可摆... 乳房炎是奶牛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生物被膜(biofilm,BF)与奶牛乳房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密切相关。BF是细菌为适应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生活方式,成膜细菌不仅可摆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还能提高其耐药性。近年来,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可弥补/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疗法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噬菌体及其裂解酶能在环境、食品工业、医疗等方面有效防控细菌BF。本文对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BF防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对噬菌体疗法防控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BF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生物被膜 噬菌体 裂解酶
原文传递
BLV-miRNA跨界调控人类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王雍 李思妍 +4 位作者 何思锐 张迪 连帅 王建发 武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2-674,共13页
【目的】评估牛白血病病毒(BLV)来源的miRNAs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对BLV-miRNA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何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未来实际生产中地方流行性白血病防控措施执行的必要性研究奠定基础,对BLV与人... 【目的】评估牛白血病病毒(BLV)来源的miRNAs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对BLV-miRNA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何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未来实际生产中地方流行性白血病防控措施执行的必要性研究奠定基础,对BLV与人类疾病间关联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使用mirbase网站对BLV miRNA的成熟序列进行查询,通过miRanda软件对BLV编码的10种miRNA(BLV-miR-B1-3P,5P、BLV-miR-B2-3P,5P、BLV-miR-B3-3P,5P、BLV-miR-B4-3P,5P、BLV-miR-B5-3P,5P)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选取每个BLV-miRNA评分前10的候选靶基因(去除重复基因后共88个)进行功能分析,对受到多个BLV miRNA共同调控的候选靶基因使用RNAhybrid软件进行二次预测验证,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BLV编码的10种miRNA经预测后分别获得1630—16383个靶基因不等。对评分前十的共计88个候选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后发现,其中18个基因无相关功能报道;36个候选靶基因与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2个候选靶基因可以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16个候选靶基因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14个候选靶基因在细胞结构/骨架蛋白的形成中发挥作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功能表现成拮抗关系,往往促进增殖的基因同时也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共有13个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起调节作用,有趣的是,这13的候选靶基因对细胞增殖凋亡功能的调节是双向性的,但不能明确BLV miRNA对细胞的调节到底是更趋向于增殖还是凋亡,因此仍需要后续研究深入探讨;2个候选靶基因对细胞分化起调节作用;16个候选靶基因对细胞的迁移/侵袭功能起调节作用,再次提示BLV miRNA与肿瘤性疾病可能存在更重要的关联性。7个候选靶基因可能在乳腺细胞的分化、迁移、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BLV与人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中,可以从BLV miRNA的角度深入探讨;BLV-B4-3P的2个候选靶基因Ⅰ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断裂点簇集区(BCR)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具有调节作用。此外,可以被多个BLV miRNA共同靶向的候选靶基因均属于黏蛋白家族(MUC5B、MUC12和MUC16),且均可以在结肠中表达,对结肠黏膜的形成产生影响。【结论】外源性BLV miRNA可能跨界调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结构/骨架、增殖、凋亡、分化、迁移/侵袭相关等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破坏细胞结构;BLV miRNA与人乳腺癌的相关性可能表现在人乳腺癌细胞的分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而BLV-miR-B4-3p本身与白血病相关miR 29a共享同一种子区域,可能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外源性BLV miRNA具有靶向抑制黏蛋白基因(MUC5B、MUC12、MUC16)表达,通过破坏肠黏膜形成这一途径,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牛白血病病毒 跨界调控 人源基因 MIRNA
下载PDF
牛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PL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16
作者 郭东华 肖佳薇 +4 位作者 王丽娜 汪锋锋 贺显晶 蒋剑成 孙东波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8-1122,1127,共6页
目的制备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PL2蛋白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原核表达并纯化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PL2蛋白,腹腔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筛... 目的制备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PL2蛋白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原核表达并纯化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PL2蛋白,腹腔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用GST标签蛋白对阳性孔进行二次反向筛选,针对亚克隆后稳定分泌PL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制备腹水,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检测、抗体亚类和Western blot鉴定及杂交瘤染色体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1株稳定分泌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PL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D5;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6400和1∶105;单克隆抗体重链为IgG3,轻链为κ链;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可与坏死杆菌培养液浓缩上清和重组PL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且与GST标签蛋白无反应;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02条,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了牛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PL2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杆菌 白细胞毒素 PL2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脂多糖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外泌体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文苹 王建发 范春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68,175,共4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方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20μg/mL的LPS刺激后,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同时以正... 目的分离并鉴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方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20μg/mL的LPS刺激后,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同时以正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对照组。结果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形态为40~120 nm的膜泡盘样结构;外泌体中含有CD63、HSP90和HSP70 3种特异性标志分子,且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分离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LPS刺激可影响外泌体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上皮细胞 脂多糖 外泌体
原文传递
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外泌体中差异miRN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天琦 许浩天 +4 位作者 赵文苹 李思妍 连帅 王建发 武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38-2444,2467,共8页
为明确脂多糖(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外泌体中的差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靶基因特征,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对照组和LPS刺激组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对所提取样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外泌体中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注释、差异... 为明确脂多糖(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外泌体中的差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靶基因特征,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对照组和LPS刺激组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对所提取样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外泌体中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注释、差异表达分析,以及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和靶基因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发现,所分离外泌体直径在40~150 nm之间,呈典型的膜泡盘样结构;LPS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外泌体中分拣的miRNA数量显著减少,bta-miR-125a、125b、205、451等21个miRNA显著上调,bta-miR-11987、11977、133a、2285aw等23个miRNA显著下调;预测的差异miRNA靶基因主要包括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Ig样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5等;差异miRNA靶基因分析表明所预测靶基因主要聚类于蛋白结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内吞、RAS、Th17细胞分化和调节机制、转录失调、miRNA等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本研究为系统认识奶牛乳腺感染时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功能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上皮细胞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脂多糖
原文传递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bta-miR-126-5p靶基因及调控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许浩天 连帅 +1 位作者 武瑞 王建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0-1324,1329,共6页
目的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bta-miR-126-5p的候选靶基因进行预测,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为bta-miR-126-5p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argetscan和miRWalk在线分析系统预测bta-miR-126-5p的候选靶基因... 目的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bta-miR-126-5p的候选靶基因进行预测,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为bta-miR-126-5p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argetscan和miRWalk在线分析系统预测bta-miR-126-5p的候选靶基因,利用DAVID、STRING、KEGG等生物信息分析系统对靶基因进行GO富集、蛋白质互作、KEGG富集分析。结果bta-miR-126-5p成熟区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共筛选出203个bta-miR-126-5p的候选靶基因,候选靶基因主要参与金属离子结合(尤其是锌离子结合)以及ATP结合等细胞内部分子功能过程,富集的信号通路集中于脂肪酸生物合成及降解、嘌呤代谢、丙酸盐代谢、磷酸肌醇代谢。结论bta-miR-126-5p可能通过调节候选靶基因参与相关生物学进程,在奶牛炎症反应过程和生理性代谢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miR-126-5p 靶基因预测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外泌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及抗胞内寄生菌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军 苑庆欣 +2 位作者 杨书博 周志新 孙东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共10页
为了解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及抗胞内寄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文献综述法检索近年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的相关文献,从功能发挥、试验技术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可应用于介导噬菌体入胞的载体进行整理讨论。结果表明:1)噬菌体作为一类能够感... 为了解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及抗胞内寄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文献综述法检索近年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的相关文献,从功能发挥、试验技术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可应用于介导噬菌体入胞的载体进行整理讨论。结果表明:1)噬菌体作为一类能够感染和裂解细菌的病毒,其天然存在的抗菌特性使其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广泛存在,但其靶向胞内寄生菌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鲜有报道。2)与游离噬菌体相比,以无机纳米微粒、脂质体等作为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能够防止噬菌体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和免受细胞内环境影响。3)脂质体因其作为载体可有效提高噬菌体入胞效率及杀菌效率,现已成为研究最广泛的噬菌体入胞载体之一。因此,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载体介导噬菌体入胞及抗胞内寄生菌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不同介导噬菌体入胞的载体特性、入胞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入胞效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有效地利用载体投递系统高效投递噬菌体解决细胞内细菌感染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载体介导 胞内寄生菌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