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释义
1
作者 吕妍 徐晓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在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秉承根植中国、胸怀天下的原则;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主题,发挥着解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与发展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开放性 两个大局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探赜
2
作者 王力力 谢银莉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辩证法、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科学辩证地把握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方向和战略后,人就是东...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辩证法、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科学辩证地把握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方向和战略后,人就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因素。从国家大局出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化解东北地区旧有思维模式和经济困局,从社会发展规律、辩证法、人学理论等三个方面,对东北振兴发展中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把握,推动东北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力 辩证法 人才
下载PDF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浩进 钱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63,共10页
2018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持续推进新字号向新增长领域拓展、加速倍增”。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成为推动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发展的持续动力。近年来,... 2018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持续推进新字号向新增长领域拓展、加速倍增”。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成为推动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发展的持续动力。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鼓励支持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目前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存在高新技术扩散困难、支持政策不到位、高端技术人才匮乏、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应该找到自身的发展短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扶持政策,加强对高新技术研发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培育体系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建设,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三重向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4
作者 荣欣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马克思正义观审度与探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剥削本质以及拜物教的观念形态,对资本逻辑视域下无产阶级的积贫积弱进行实然阐释。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构与剖析,马克思确立了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即共同富裕,并从分配正义、制度正... 马克思正义观审度与探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剥削本质以及拜物教的观念形态,对资本逻辑视域下无产阶级的积贫积弱进行实然阐释。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构与剖析,马克思确立了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即共同富裕,并从分配正义、制度正义、发展正义三重维度展开对未来社会公平正义的应然构思。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亦是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践行。共产党人赓续发展马克思正义观视域中的共同富裕思想,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构筑新时代公平正义的话语体系,对于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浩进 闫晨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1-93,共13页
2019年,黑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黑龙江省考察的重要讲话为引领,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黑龙江省长期... 2019年,黑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黑龙江省考察的重要讲话为引领,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黑龙江省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工业中传统行业比重大,大项目带动作用不够,资源精深加工不够,若干产业领域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民生还有历史欠账和突出短板,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以上问题导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黑龙江省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新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经济发展 新动能 内生动力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意蕴
6
作者 赵金凤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本质,阐明了人的历史性存在及现实世界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生成性。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的生态意蕴不仅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建构,而且实际引导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本质,阐明了人的历史性存在及现实世界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生成性。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的生态意蕴不仅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建构,而且实际引导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的突破和新的高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生态
下载PDF
黑龙江自贸区承接对俄产业转移合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浩进 尹兴 《西伯利亚研究》 2019年第6期5-10,共6页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将为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成为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黑龙江应积极...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将为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成为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黑龙江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动能,积极承接对俄产业转移,规划、设计好黑龙江自贸区承接对俄产业转移的路径,促进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自贸区 俄罗斯经济 产业转移合作
下载PDF
生态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帆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6期115-119,共5页
当今全球生态问题频发,生态危机——威胁到全人类命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就是工业文明制度下生产力的膨胀发展引发对自然的无限掠夺和破坏。当前中国生... 当今全球生态问题频发,生态危机——威胁到全人类命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就是工业文明制度下生产力的膨胀发展引发对自然的无限掠夺和破坏。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体现出一个大国的担当。当下,如何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现代化生态观,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出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生态危机 生态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9
作者 高原 《知与行》 2021年第2期22-30,95,96,共11页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下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哲学式的思考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构建和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涉及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实践,能够有...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下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哲学式的思考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构建和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涉及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实践,能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环境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国家治理现代化极为重要。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其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理论依据来源于马克思的国家观,结合了当下政治、经济、社会现实的新变化,一方面在理论上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之,在马克思主义视域内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考察,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蓬勃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观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下载PDF
北大荒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基因在黑龙江的根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银莉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9期126-128,共3页
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推动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大地不同区域、时期落地生根。在极具地域风格的黑龙江,北大荒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基因的赓续,显现出自身独特的精神特征... 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推动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大地不同区域、时期落地生根。在极具地域风格的黑龙江,北大荒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基因的赓续,显现出自身独特的精神特征和精神力量,锤炼出黑龙江人民的优良品格。开垦至今,北大荒精神不断实践创新,展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血液中流淌,牢牢扎根于黑龙江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黑龙江代代传承的精神基因,推动新时代黑龙江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 精神基因 农业
原文传递
论经济空间与社会资本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浩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8,75,共6页
在传统意义上,经济空间具有三个维度,即基本维度、抽象维度、现实维度,其主体内涵在于经济地理空间。而"聚落"的内涵相对于经济地理空间而言,更能够体现经济空间的特征,从社会性、主体性、结构性、综合性、演化性等方面更全... 在传统意义上,经济空间具有三个维度,即基本维度、抽象维度、现实维度,其主体内涵在于经济地理空间。而"聚落"的内涵相对于经济地理空间而言,更能够体现经济空间的特征,从社会性、主体性、结构性、综合性、演化性等方面更全面准确地诠释经济空间的内涵和特征。经济空间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聚落"。从"聚落"的视阈审视,经济空间可以视为一种社会资本范畴。包括三个方面:(1)经济空间的社会性是其作为社会资本的前提。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空间,经济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化实践活动,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自然界实践范畴,其必然要在物质性的基础之上具有社会性。(2)经济空间的"聚落"决定了社会资本的"资本形成"。经济空间的"聚落"内,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群体将构建出各种社会联系方式、社会互动形式,及其网络化的发展形态,在社会资本范畴的意义上促进经济发展。(3)经济空间的演化则决定了社会资本的"资本积累"。经济空间"聚落"集聚态结构的持续强化,会促进社会群体内个体之间,在生产关系范畴内构建出的各种社会联系方式、社会互动形式及其网络化形态持续不断强化,所产生的资本效能会更大。经济空间作为社会资本亦存在重要的现实维度,主要在于构建增长极"聚落"发挥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强化增长极集聚放大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 社会资本 社会群体 集聚
下载PDF
我国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浩进 赵文涛 《知与行》 2020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我国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周边合作、实现稳边安边兴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理判定在于区位界定、动因分析、产业选择、后发效应等。... 我国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周边合作、实现稳边安边兴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理判定在于区位界定、动因分析、产业选择、后发效应等。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研判产业基础、贸易基础和合作基础,可以确定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在行业选择上应突出进出口资源加工业、能源产业、旅游产业和新兴产业。当前,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区位偏远且边缘化、本地市场规模狭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资本支持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营商发展环境不优、人才外流严重、安全稳定形势严峻等问题和制约。因此,在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在实施路径上,落实承接产业转移的顶层设计、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环境、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载体、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边地区 产业转移 营商环境 产业园区
下载PDF
产业空间转移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浩进 闫晨佳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经济思想史上,产业空间转移研究曾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之外。近代以来,古典区位论、国际贸易理论、区位理论、发展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发展了产业转移理论,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范式。而国内对于产业空间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经济思想史上,产业空间转移研究曾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之外。近代以来,古典区位论、国际贸易理论、区位理论、发展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发展了产业转移理论,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范式。而国内对于产业空间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归纳为产品市场扩张和生产要素扩张两种研究导向。当前,关于产业空间转移的研究综述尚不多且缺乏系统性,亟待通过专门、系统的研究动态述评和整理归纳,形成有价值的成果,以深入理解产业空间转移的依据、本质,促进理论范式指导实践达到良好的效果。从前景来看,国外对于产业空间转移的研究更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空间经济崛起,而国内对于产业空间转移的研究更侧重和致力于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集聚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以高质量能力作风建设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妍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2年第3期31-33,共3页
2022年2月24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打好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能力全面提升、作风向严向实,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当前,黑龙江省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将能力作... 2022年2月24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打好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能力全面提升、作风向严向实,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当前,黑龙江省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将能力作风建设作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时代动力,厘清思路、找准脉络、有的放矢、持续发力,打赢这场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全面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风建设 龙江振兴发展 机关党员干部 关键阶段 爬坡过坎 时代动力 攻坚战 有的放矢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绿色发展理念探析
15
作者 张鑫 《世纪桥》 2020年第9期84-89,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致力于站在历史的角度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正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进... 历史唯物主义致力于站在历史的角度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正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进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态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它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结合了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并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融入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绿色发展理念 新时代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黑龙江省乡村全域旅游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第14期114-115,共2页
绿色发展理念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乡村全域旅游作为绿色产业,是当前黑龙江省发展乡村产业的重点方向。黑龙江省乡村生态资... 绿色发展理念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乡村全域旅游作为绿色产业,是当前黑龙江省发展乡村产业的重点方向。黑龙江省乡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通过讨论绿色发展理念下黑龙江省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路径,阐释黑龙江省乡村全域旅游的优势,以及其他方面有待提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产业 乡村全域旅游
下载PDF
试析我国社会组织表达功能的形成逻辑及其归位之路
17
作者 甄涛 陈晓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我国,相较于公共服务功能,社会组织的表达功能塑造不足,但社会组织的表达功能在化解社会消极情绪、推动社会公共性建设、助力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格局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社会组织表达的作用场域是组织内部和公共领域,这使得其兼... 在我国,相较于公共服务功能,社会组织的表达功能塑造不足,但社会组织的表达功能在化解社会消极情绪、推动社会公共性建设、助力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格局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社会组织表达的作用场域是组织内部和公共领域,这使得其兼具“信息场”和“代言人”两个方面的内涵。而社会组织的表达功能是多种因素塑造的结果,因此,塑造社会组织的表达功能需从分析其形成逻辑出发,主要考虑组织建构对表达功能的结构支撑、政社间信任关系对表达空间的决定、公民文化提供的价值选择等,进而寻找其归位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表达 政社关系
下载PDF
论毛泽东“教劳结合”思想的基本内涵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辉 程琳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毛泽东“教劳结合”思想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之一。这一思想的产生,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 毛泽东“教劳结合”思想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之一。这一思想的产生,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汲取西方教育思想中有益成分的结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内涵丰富,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原则,以校企结合、直接参与生产为途径,以凝聚起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一教育思想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对于培育新时代合格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劳结合”思想 教育 生产劳动 毛泽东 劳动教育
下载PDF
技术的演进历程及其伦理属性——以培根技术观和莱斯技术批判为例
19
作者 赵金凤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从古代、近代到现代,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加深,技术的形式也发生着改变。近代以前,人们只能以巫术的方式来控制自然。到了近代,在培根的积极推动下,科学成为人们控制自然的唯一方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莱斯认为,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从古代、近代到现代,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加深,技术的形式也发生着改变。近代以前,人们只能以巫术的方式来控制自然。到了近代,在培根的积极推动下,科学成为人们控制自然的唯一方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莱斯认为,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控制和奴役了自然。技术的伦理属性说明它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而必然带有人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存在着较为激烈的阶级斗争,技术必然成为统治的工具,因而无论一种科学意识多么优越,都无法培育出合理的人类行为。技术虽然不能作为一般的解放工具,不能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转变,但技术在实现人类解放的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的充分发展为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自然 技术 人类解放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彩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第23期135-136,156,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有效传播对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只有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积极拓展探析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有效传播对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只有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积极拓展探析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新路径,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巩固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及管理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有效传播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