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农业微生物发展困境及振兴对策
1
作者 曹旭 王向向 +5 位作者 商亮 姜超 刘治廷 樊川 陈静宇 孟利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农业微生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它们在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被认为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为实现农业微生物产业和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 农业微生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它们在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被认为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为实现农业微生物产业和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从推动农业微生物行业振兴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微生物在应用领域、技术发展、资源保护和菌种保藏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农业微生物研究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风险、科研创新水平不高、监管监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农业微生物信息数据库等。从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农业微生物行业振兴的对策建议,即开展系统性科学攻关、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平台建设、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加强政策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 资源保护 监管监测体系 知识产权风险 信息数据库
下载PDF
单宁的微生物降解及单宁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段文靖 闫更轩 +4 位作者 刘春燕 夏海华 张淑梅 田缘 于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单宁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界多酚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生产中。由于单宁的苦味或酸味特性,其含量的多少对提升食品品质极为关键。在单宁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依赖单宁酶的催化作用来降解单宁。单宁酶主要由微生物来源的... 单宁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界多酚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生产中。由于单宁的苦味或酸味特性,其含量的多少对提升食品品质极为关键。在单宁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依赖单宁酶的催化作用来降解单宁。单宁酶主要由微生物来源的细菌和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其在单宁降解中的作用不仅在于解除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而且还促进了单宁降解产物的进一步代谢循环。鉴于单宁酶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和稳定性,它们在食品、饲料、制药和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单宁的结构分类和降解途径,并对微生物途径获取单宁酶用于降解单宁的机制进行阐述。总结了单宁酶在坚果、茶、果汁和面类等食品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筛选出高产、高活性和高降解率的单宁酶菌株的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优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拓宽酶催化功能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微生物降解 单宁酶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殷博 何鑫 曹亚彬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9-51,68,共4页
黑龙江省利用自身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推广生物肥应用。近些年在推广固氮菌肥、解磷菌肥、生物钾肥、复合微生物接种剂的同时,生物有机肥也得以快速发展。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公司的进入,使得全行业内技术、产品... 黑龙江省利用自身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推广生物肥应用。近些年在推广固氮菌肥、解磷菌肥、生物钾肥、复合微生物接种剂的同时,生物有机肥也得以快速发展。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公司的进入,使得全行业内技术、产品更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企业自身科技核心竞争力,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等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肥料 进展展望 生态环境 环境友好型 黑龙江
下载PDF
黑龙江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于丽萍 王玉霞 +2 位作者 甄涛 赵晓宇 于德水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13期17-19,共3页
阐述了黑龙江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现状和工作内容,并对如何做好中心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 菌种 现状 保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模式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德水 吴皓琼 +4 位作者 王书瑞 奚新伟 李思明 张介驰 沙长青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量少以及推广使用困难等问题,为促进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查阅文献等形式,调研了微生物肥料生... 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量少以及推广使用困难等问题,为促进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查阅文献等形式,调研了微生物肥料生产及使用情况,并对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制约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比较和系统分析,对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从技术创新、加强管理和团队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以"创新驱动、技术指导、开发市场"的发展模式能够促进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微生物肥料 产业发展 模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
6
作者 王玉霞 沙长青 +4 位作者 张介驰 刘霄明 张严 张先成 于德水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15期9-10,13,共3页
本文基于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黑龙江省行业现状 发展建议
下载PDF
从微生物角度揭示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7
作者 候婷婷 于德水 +2 位作者 何鑫 张烨 孟利强 《土壤科学》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SOC)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微生物是SOC周转的动力,是全球变暖影响SOC储量与化学特性的关键媒...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SOC)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微生物是SOC周转的动力,是全球变暖影响SOC储量与化学特性的关键媒介。气候变暖导致大部分农田和森林的有机碳储量下降,但草原的有机碳含量升高,这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异化分解和同化固定之间的权衡有关。气温的升高和与之相伴的CO2浓度升高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向土壤中输入的有机碳增加,这些外源有机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稳定碳源,可直接提高微生物的呼吸活性,真菌在土壤微生物中的比例降低,而细菌所占的比例升高,对土壤碳库的储存产生不利影响。植物功能群(BFGs)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释放,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碳矿化速率。在评估农业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响应时,不仅要考虑微生物多样性,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入手,深入认识气候–微生物-SOC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土壤碳汇效应,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理论与政策依据。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unction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he excessiv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mainly CO₂, has led to continuous global warming. Microorganisms a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SOC turnover and the key medium through which global warming affects SOC reserve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limate warming has caused a decline in the organic carbon reserves of most farmlands and forests, but an increase in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grasslands.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dissimilatory decomposition and assimilatory fixation of organic carbon by microorganisms. The rise in temperature,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CO₂ concentration, is conducive to plant growth, enhancing plant photosynthesis and increasing the input of organic carbon into the soil. Under the action of microorganisms, these exogenous organic carbons are transformed into stable carbon sources, which can directly boost the respiratory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The proportion of fungi in soil microorganisms decreases while that of bacteria rises, having an adverse effect on soil carbon pool storage.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BFGs) promote the release of the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pool and increase the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When evaluating the response of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oecosystems (EMF),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not only microbial diversity but also their interactions.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ng changes in ecosystem functions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imate, microorganisms, and SOC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t is conducive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oil carbon sink effe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 change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policy bases for achieving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气候变暖 CO2浓度 植物功能群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下载PDF
腐殖质对黑龙江水生态状况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徐昨非 刘蕊 +2 位作者 尹梦玉 李中宇 王佳龙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2期115-119,140,共6页
通过对黑龙江萝北-抚远江段水质指标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及评价,发现黑龙江水质呈现“三高三低”现象,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都劣于Ⅲ类水质标准,然而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富,优势物种符合黑龙江水生态特征,表... 通过对黑龙江萝北-抚远江段水质指标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及评价,发现黑龙江水质呈现“三高三低”现象,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都劣于Ⅲ类水质标准,然而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富,优势物种符合黑龙江水生态特征,表征的水生态状况良好,基本保持原生态状况。通过对水体中腐殖质性质的讨论,认为腐殖质作为非生物成分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为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营养物质和栖息场所。在黑龙江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不宜将天然腐殖质视为面源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黑龙江 底栖动物 高锰酸盐指数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交叉保护策略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欣然 田缘 +3 位作者 孔保华 张欢 秦立刚 陈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2-241,共10页
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因子(酸、热、盐、氧化等)的影响。交叉保护是指微生物在受到某种胁迫后,诱导增强对这种胁迫及其他胁迫耐受能力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提升微生物环境耐受性对于改善微生物的功... 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因子(酸、热、盐、氧化等)的影响。交叉保护是指微生物在受到某种胁迫后,诱导增强对这种胁迫及其他胁迫耐受能力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提升微生物环境耐受性对于改善微生物的功能特性、推动发酵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交叉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围绕细胞成分、胞内pH值及蛋白质氨基酸调节系统对交叉保护作用下细胞的反应机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提升微生物耐胁迫能力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交叉保护 机制 胁迫耐受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10
作者 王向向 姜超 +5 位作者 董禹含 孟利强 刘志庭 陈静宇 樊川 曹旭 《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67-970,共4页
阐述了黑龙江省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微生物肥料 现状 应用 建议
下载PDF
黑龙江省绿色生物制品制造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11
作者 佟璐 江佳萍 赵晓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7期138-141,共4页
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领域核心内容,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制造技术将颠覆传统产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黑龙江省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发挥该省资源、科教、制造等领域优势,如何在变革期实现换道超车,打造无中生有、... 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领域核心内容,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制造技术将颠覆传统产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黑龙江省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发挥该省资源、科教、制造等领域优势,如何在变革期实现换道超车,打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产业格局,绿色生物制造是核心内容。面对行业痛点及产业瓶颈,只有坚守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产业支撑,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创新要素集成的创新平台,深度挖掘该省生物资源,以龙头企业为创新主题,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绿色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龙江经济跨越式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供需矛盾 绿色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物经济
下载PDF
大豆常见病害防治与典型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姜超 刘春燕 +4 位作者 王向向 陈静宇 樊川 曹旭 孟利强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4-84,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害威胁。为保障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从我国常见大豆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常用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害威胁。为保障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从我国常见大豆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常用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进行综述;并针对大豆典型土传病害根腐病详细综述其发病机理、致病菌群,分析各类生防微生物对不同致病菌的防治进展情况,探讨更为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系统认识大豆病害类型及梳理生物防治策略,有助于将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生物防治手段进一步推广至更多农作物病害防治,促进生物防治的综合运用,实现全面、持续、长效的农业生产防控。生物防治可通过竞争作用、合成抑菌物质、诱导植物抗性等方式发挥防病、抗病功效,相比于其他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具备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传病害 大豆根腐病 生防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丽萍 刘霄明 +3 位作者 李晶 王笑庸 张严 于德水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9期1-2,5,共3页
农业是生物科技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正逐渐成为维护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我省农业生物生产中的技术应用、研发状况,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黑龙江省 农业 应用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菌剂在马铃薯上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晶 高雪 +3 位作者 陈静宇 张淑梅 曹旭 孟利强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9期28-29,共2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福太尔微生物复合菌剂(颗粒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福太尔微生物复合菌剂(颗粒剂)对马铃薯具有增产作用,2017、2018年度分别比不施肥的处理增产13.16%、33.79%。
关键词 微生物复合菌剂 马铃薯 增产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防治油棕榈茎基底感染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旭 商亮 +1 位作者 李晶 胡基华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14期1-3,共3页
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引起的茎基腐病是油棕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尤为严重。油棕茎基腐病(BSR)会导致油棕的根部、基部和上茎腐烂,给油棕产业造成带来重大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疾病控制和消除方法... 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引起的茎基腐病是油棕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尤为严重。油棕茎基腐病(BSR)会导致油棕的根部、基部和上茎腐烂,给油棕产业造成带来重大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疾病控制和消除方法。现有的BSR病防治措施,如培养方法、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均不能令人满意。解决该问题的替代控制措施主要是使用生物防治法。对实验室现有保藏的生防菌株(CZL、CZS、CZS2、PB12、JKL、LS、TF28、BA、HW2、DDFS)挑取单菌落,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进行拮抗作用测定。研究发现,生防菌在PD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的抑制作用远高于其在PDA固体培养条件下,说明生防菌株在PD液体培养时,生防细菌可以充分同病原菌菌丝体接触并作用,使其达到最优的拮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防治 油棕榈 狭长孢灵芝
下载PDF
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晶 沙长青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12期10-12,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Devine制剂 Collego制剂 Dr.bioseoge制剂 BioMal制剂
下载PDF
黑龙江省木耳栽培中“白虫子”虫害初步研究
17
作者 马银鹏 孔祥辉 +5 位作者 刘佳宁 戴肖东 张丕奇 马庆芳 韩增华 张介驰 《食用菌》 2014年第4期62-63,共2页
调查黑龙江省木耳主产区2013年发生的木耳菌袋中"白虫子"虫害情况,分别收集虫害幼虫和成虫,显微镜观察幼虫和成虫形态特征;室内测定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对该害虫毒力。结果表明收集到的害虫属于毛蠓属;苏云金芽孢杆菌以... 调查黑龙江省木耳主产区2013年发生的木耳菌袋中"白虫子"虫害情况,分别收集虫害幼虫和成虫,显微镜观察幼虫和成虫形态特征;室内测定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对该害虫毒力。结果表明收集到的害虫属于毛蠓属;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对该害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可用于防治该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虫害 鉴定 防治
下载PDF
推动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产业化进程打造绿色安全的龙江农业品牌
18
作者 李晶 于丽萍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4期7-8,共2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中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生物农药 农业科技 农业品牌 国家食物安全 技术发展规划 中央一号文件 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商品粮生产基地
下载PDF
拮抗微生物在水稻稻瘟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超 樊川 +4 位作者 陈静宇 刘治廷 王向向 商亮 孟利强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0期12-14,共3页
稻瘟病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防治多以化学手段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及抗性问题。基于农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搜集整理了文献及数据资料,综述了拮抗微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水稻病害现状、稻瘟病发病机... 稻瘟病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防治多以化学手段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及抗性问题。基于农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搜集整理了文献及数据资料,综述了拮抗微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水稻病害现状、稻瘟病发病机理、拮抗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等,介绍了细菌、真菌、放线菌三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以期进一步挖掘拮抗微生物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稻瘟病 生物防治 拮抗微生物
下载PDF
土壤溶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向向 陈静宇 +5 位作者 曹旭 孟利强 刘志庭 张烨 李萌 于德水 《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453-458,共6页
溶磷微生物是一种能将植物难以利用的磷转换为可吸收状态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分泌有机酸、氢离子等降低PH的方式以及酶解作用为植物提供磷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溶磷微生... 溶磷微生物是一种能将植物难以利用的磷转换为可吸收状态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分泌有机酸、氢离子等降低PH的方式以及酶解作用为植物提供磷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溶磷微生物的种类、溶磷机制研究以及溶磷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溶磷微生物肥料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微生物 有机磷 无机磷 溶磷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