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肽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英文)
1
作者 金永华 张继华 +2 位作者 梁庆成 何海珠 陈立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572-2573,共2页
背景:曾经有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就是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所致。关于脑脊液中神经肽Y增高的来源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肽类物质在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 背景:曾经有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就是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所致。关于脑脊液中神经肽Y增高的来源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肽类物质在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材料为由黑龙江兽医研究所提供Wister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注血组,并通过“枕小脑延髓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来判定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实验性大鼠SAH后脑血管痉挛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注血组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注血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比较,SAH各时限点,均显著低于SAH前。注血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注血组较同期正常对照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明显(P<0.01);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开始升高,至第7d达到高峰,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注血组在注血后第2d、第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神经肽类物质 脑脊液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