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枇杷发酵液发酵条件
1
作者 潘胜国 王群 +4 位作者 罗明义 陈川 李广庆 魏绍峰 胡先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0,共6页
该试验以枇杷汁为原料、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为发酵菌株,制作枇杷发酵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枇杷发酵液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枇杷发酵液最佳发酵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时间72 h... 该试验以枇杷汁为原料、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为发酵菌株,制作枇杷发酵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枇杷发酵液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枇杷发酵液最佳发酵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接种量6%,以此优化条件得到的枇杷发酵液感官评分为91分,总黄酮含量为8.90 mg/100 mL,维生素C含量为1.05 mg/100 g,总酚含量为11.56 mg/100 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36.70 U/mL,制备的枇杷发酵液澄清透明,酸甜可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枇杷的深加工产业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乳杆菌 枇杷 发酵液 响应面法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乌蕨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 段萍 +2 位作者 徐作刚 万红才 刘晓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1-1725,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等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赛默飞(Thermo)A型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4%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等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赛默飞(Thermo)A型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4%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检测波长为280 nm,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5μL。结果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六种活性成分分离度良好,质量分别在0.1619~1.2144,0.0637~0.4779,0.0835~0.6265,0.2385~1.7885,0.0778~0.5837,0.0263~0.197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2%,101.78%,99.17%,105.12%,97.86%,101.54%;RSD分别为2.38%,2.53%,2.31%,3.06%,2.13%,3.87%。结论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稳定性好,可为制订乌蕨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荭草苷 牡荆素鼠李糖苷 牡荆素 木犀草苷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抗菌肽在家蝇胚胎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灵军 王鑫 +3 位作者 贺莉芳 马元芬 生燕 刘晖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在原核表达家蝇抗菌肽Attacin基因的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肽的活性,利用重组杆状病毒Bacmid-pFastBac^(TM)-Attacin表达系统转染家蝇胚胎细胞系MDEC-07114,对其活性进行探索研究。方法构建pFastBac^(TM) HTA质粒,将重组质粒... 目的在原核表达家蝇抗菌肽Attacin基因的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肽的活性,利用重组杆状病毒Bacmid-pFastBac^(TM)-Attacin表达系统转染家蝇胚胎细胞系MDEC-07114,对其活性进行探索研究。方法构建pFastBac^(TM) HTA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Escherichia coli(E.coli)DH10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构建抗菌肽Attacin的家蝇胚胎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构建Bacmid-pFastBac^(TM)-Attacin表达系统并转染家蝇胚胎细胞,提取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物粗蛋白,纯化,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鉴定。结果重组杆状病毒Bacmid DNA成功转染家蝇胚胎细胞,细胞出现分离、停止生长、直径变大等现象;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物蛋白经SDS-PAGE检测,在22 KD出现了1条特异性条带;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目的蛋白在家蝇胚胎细胞中成功表达;通过细菌实验测得其产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与E.coli 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相比,家蝇胚胎细胞系灵敏度较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家蝇胚胎细胞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
下载PDF
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价值实现与创新——评《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乾宇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I0010-I0010,共1页
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局面。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高校教育模式转型升级。融媒体因区别于过去单一的媒介,具有不同媒介共性、个性的整合优势,从而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局面。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高校教育模式转型升级。融媒体因区别于过去单一的媒介,具有不同媒介共性、个性的整合优势,从而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运作模式。但融媒体信息纷纭杂沓、良莠不齐,这为高校展开思政教育和全面育人一体化,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融媒体 全面育人 整合优势 新媒体技术 转型升级 高校教育模式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贵阳市致倦库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梁秋果 王政艳 +2 位作者 杨茜 程金芝 吴家红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致倦库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2015年8 - 9月,用幼虫勺捕法采集贵阳市8个地区的野外致倦库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1 h击倒率和恢复24 h死亡率。... 目的了解贵阳市致倦库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2015年8 - 9月,用幼虫勺捕法采集贵阳市8个地区的野外致倦库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1 h击倒率和恢复24 h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断抗药性水平:< 90%为抗性群体(R);90%~< 98%为可能抗性群体(M);≥98%为敏感群体(S)。结果将致倦库蚊成蚊分别暴露于7.70 g/L敌敌畏、3.30 g/L残杀威、0.25 g/L高效氯氰菊酯和0.20 g/L溴氰菊酯,1 h击倒率范围分别为57.78%(52/90)~91.11%(82/90)、86.67%(78/90)~100.00%(90/90)、23.33%(21/90)~77.78%(70/90)和27.78%(25/90)~88.89%(80/90);恢复24 h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1.11%(55/90)~94.44%(85/90)、90.00%(81/90)~97.78%(88/90)、23.33%(21/90)~73.33%(66/90)和21.11%(19/90)~72.22%(65/90)。结论贵阳市致倦库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蚊属 杀虫药抗药性 敌敌畏 除虫菊酯类
原文传递
贵州白纹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以及WO噬菌体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政艳 梁秋果 +5 位作者 杨茜 陈玲玲 张霞 胡容 程金芝 吴家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3,77,共6页
目的了解贵州白纹伊蚊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以及WO噬菌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7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都匀市、铜仁市、凯里市、遵义市、兴义市、贵安新区、毕节市采用勺舀法采集白纹伊蚊幼虫标本,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提取雌蚊基... 目的了解贵州白纹伊蚊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以及WO噬菌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7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都匀市、铜仁市、凯里市、遵义市、兴义市、贵安新区、毕节市采用勺舀法采集白纹伊蚊幼虫标本,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提取雌蚊基因组DNA,PCR扩增沃尔巴克氏体表面蛋白基因(Wolbachia surface protein,wsp)和WO噬菌体衣壳蛋白的核糖体S7基因(Ribosomal S7 gene,orf7)。分别从8个地区的阳性检测标本中随机选取10个样品进行测序,使用DNAStar 7.0软件分析基因的基本特征;采用MEGA 4.0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SPSS 20.0软件对WO噬菌体侵染wAlbA、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贵州省8个地区的白纹伊蚊wAlbA和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超感染率为84.30%(322/382),wAlbA株、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单感染率分别为4.97%(19/382)和3.66%(14/382),WO噬菌体的感染率为76.44%(292/382)。通过测序获得沃尔巴克氏体的wsp序列,其中wAlbA株(379 bp)80条,wAlbB株(501 bp)78条;获得WO噬菌体的orf7序列(263 bp)73条。比对分析显示贵州省8个地区获得所有wAlbA株、wAlbB株的wsp序列、orf7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确切概率法分析WO噬菌体侵染与wAlbA和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超感染有关联性(P<0.05)。结论贵州白纹伊蚊种群普遍感染WO噬菌体和沃尔巴克氏体,且以超感染wAlbA和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为主。WO噬菌体主要侵染的对象是超感染wAlbA和wAlbB株的沃尔巴克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沃尔巴克氏体 WO噬菌体
原文传递
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mtDNA-COⅠ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7
作者 梁秋果 杨茜 +1 位作者 程金芝 吴家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种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种群扩张情况以及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及其相关关系等种群遗传特征。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采用灯...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种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种群扩张情况以及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及其相关关系等种群遗传特征。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12个采样点采集稻田周边的成蚊,经过形态学确认为中华按蚊后,用试剂盒法提取单只蚊虫DNA样本并对mtDNA-COⅠ基因扩增后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 5.0软件进行拼接,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经BLAST比对进行蚊种的分子鉴定,对确认为中华按蚊mtDNA-COⅠ的基因序列使用DnaSP 5.1软件分析其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并计算各种群间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大小,进行中性检验,以明确各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和种群扩张情况。使用MEGA 7.1软件计算各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距离,判断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根据采样点经纬度计算种群间的地理距离,与对应的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共获得贵州省12个地理株中华按蚊mtDNA-COⅠ基因序列551条,长度为709 bp,其中,碱基(A+T)和(G+C)平均含量分别为68.57%和31.43%,709个位点中保守位点有586个,变异位点有123个,单态位点有189个,简约性信息位点有278个,无插入和缺失位点。551条序列共检出32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9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522以上,12个种群的Fst值在0.0008~0.4207,Nm值在0.0861~75.2392,中性检验统计值均为负值,种群内遗传距离范围在0.0071~0.0529,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079~0.0522,织金种群和都匀种群内遗传距离较其他种群大;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不同种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但种群之间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地理距离不相关。结论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历史上经历了区域性的种群扩张,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和地理隔离,但在一定范围内种群间也有基因交流,呈现出交流与隔离并存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多态性 种群遗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