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专业层面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以齐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旋 马烽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2期165-168,172,共5页
为解决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专业层面的顶层规划,各门课程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育人合力等问题,在齐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根据学校定位确定专业思政目标,通过合理分解专业思政目标,明确各门专业课... 为解决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专业层面的顶层规划,各门课程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育人合力等问题,在齐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根据学校定位确定专业思政目标,通过合理分解专业思政目标,明确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和实施途径,以产出为导向评价思政教学效果,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持续提高,并提出今后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工程专业 育人效果 持续改进 OBE理念
下载PDF
基于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申婷婷 孙静 +1 位作者 王晨 韩玲 《西部素质教育》 2019年第1期160-161,共2页
专业英语是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之一,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即明确教学目标,优化师资队伍,合理设计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 环境科学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下载PDF
科教融合背景下新工科专业的实习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以齐鲁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
3
作者 宋晓哲 石峰 +4 位作者 朱传勇 陈蕾 张旋 李玲 马惠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35-37,共3页
实习实践类课程是工科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途径。新工科专业依托国家新兴产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强调实习实践类课程建设,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多维融合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让学生... 实习实践类课程是工科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途径。新工科专业依托国家新兴产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强调实习实践类课程建设,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多维融合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成为能够支撑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该文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实习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工科实习课程建设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新工科 课程建设 实习实践 环境生态工程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高校《环境化学》课程到课率的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婷婷 王晨 +1 位作者 孙静 韩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6期169-170,共2页
高校学生上课迟到和旷课而导致课堂到课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以《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主要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与教学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保证到课... 高校学生上课迟到和旷课而导致课堂到课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以《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主要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与教学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保证到课率,进而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质量 高校学生 环境化学 到课率 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 教师教学 教学实际
下载PDF
水环境中硝酸根离子的特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管凯 申婷婷 +2 位作者 孙静 王晨 王西奎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硝酸根离子(NO_3^-)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非常广泛,是氮元素在环境中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随着水环境体系富营养化及污染的不断加剧,NO_3^-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从NO_3^-的性质、NO_3^-的催化去除以及NO_3^-的催化利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 硝酸根离子(NO_3^-)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非常广泛,是氮元素在环境中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随着水环境体系富营养化及污染的不断加剧,NO_3^-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从NO_3^-的性质、NO_3^-的催化去除以及NO_3^-的催化利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索水环境中NO_3^-的迁移、转化及光催化作用机理;为NO_3^-的有效利用及新型光催化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将其机制引入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过程中,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NO-3 特性 作用机理 光催化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三类典型制药企业的VOCs源成分谱及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苑雯雯 王霞 +3 位作者 高素莲 孙晓艳 范国兰 王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758-766,共9页
制药行业因在提取等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在山东省选择化学合成、生物发酵、中药共三家制药企业开展了107种VOCs组分的监测和分析,并建立制药企业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合成类和... 制药行业因在提取等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在山东省选择化学合成、生物发酵、中药共三家制药企业开展了107种VOCs组分的监测和分析,并建立制药企业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合成类和生物发酵类制药企业排放总质量浓度均超过20 mg/m 3,中药制药企业的样品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较小,为902.66μg/m 3.本研究所分析的107种组分中,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三家企业均超过75%,其中,化学合成制药类卤代烃物种的占比较高.企业类型、生产环节、收集排放措施等是影响VOCs成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制药企业 源成分谱
下载PDF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青 高翔 +2 位作者 岳燕 王文语 马洪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28,34,共7页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尺寸通常在10nm以下,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点,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制备碳量子点的原料种类很多,能够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尺寸通常在10nm以下,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点,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制备碳量子点的原料种类很多,能够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制备。综述了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及碳量子点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制备方法 环境应用
原文传递
山东地区典型金属罐喷涂企业VOCs排放特征研究
8
作者 曹双 高素莲 +2 位作者 闫学军 刘光辉 王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749-757,共9页
了解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是制定山东地区臭氧(O3)和PM2.5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山东地区测定了两家典型食品金属包装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企业产品以饮料罐和罐头为主.结果表明:两家企业排放的总VOCs... 了解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是制定山东地区臭氧(O3)和PM2.5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山东地区测定了两家典型食品金属包装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企业产品以饮料罐和罐头为主.结果表明:两家企业排放的总VOCs质量浓度水平相当,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50~1500μg/m 3;但两家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以生产铝罐和马口铁罐为主的企业中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含量最多,占比89.71%(质量分数,下同);而生产铝罐的企业芳香烃(56.15%)是首要的排放种类,其次是OVOCs(32.32%).通过分析两家企业内外喷涂工艺的VOCs源成分谱,发现同一企业不同工艺之间有一定差异,多种罐生产企业的内、外喷涂中乙醇占比最高,分别为94.28%、84.46%;单铝罐生产企业的内喷涂2-丁酮(24.33%)是重要组分,外喷涂中甲苯(36.40%)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喷涂工艺 金属罐 源成分谱
下载PDF
高校“精准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以环境学概论课程为例
9
作者 王文语 于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9期120-122,共3页
结合科教融合的背景,针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构建课程“精准思政”的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以环境学概论课程为例,依托课程思政相关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 结合科教融合的背景,针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构建课程“精准思政”的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以环境学概论课程为例,依托课程思政相关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配合相应的考核标准,打造情境教学模式,构建“挖掘元素—实践反哺—评价监督—优化设计”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实现育德育人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概论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精准思政”
下载PDF
山东省化学合成类制药VOCs排放特征及影响
10
作者 王琛 杨佳莹 +5 位作者 王宝琳 王新娟 肖洋 孙雷 刘振国 孙钰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12-7020,共9页
选取山东地区三家典型化学合成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排放工艺中的6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建立各企业的VOCs源成分谱,评估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的影响,并利用实测法估算企业排放量,构建本地化合成制药企业VOCs排放因子.结... 选取山东地区三家典型化学合成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排放工艺中的6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建立各企业的VOCs源成分谱,评估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的影响,并利用实测法估算企业排放量,构建本地化合成制药企业VOCs排放因子.结果表明,三家制药企业的有组织排放的ρ(TVOCs)平均值变化范围为6055.46~10700.10μg·m^(-3),无组织排放的ρ(TVOCs)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665.65~6616.03μg·m^(-3).卤代烃是有组织排放的主要组分,质量分数高达45.23%~56.12%,OVOCs是无组织排放的主要组分,质量分数高达61.06%~83.52%;制药企业排放的VOCs关键物种有:甲醇、乙醇、2-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且不同VOCs物种组分经处理设施的去除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卤代烃类的物质在RTO中的处理效率最低,企业2的卤代烃物种处理效率只有15%;含氧VOCs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应为臭氧生成的关键物种,其中乙醇、丙醛、2-丙醇、丙酮、正丁醇、甲苯和乙酸乙酯的臭氧生成潜势较为显著;三家企业的VOCs年排放量范围为1.16~3.66 t·a^(-1),61种VOCs排放因子共计1450~2830 g·t^(-1),企业1的OVOCs排放因子最高,共计1132.3 g·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化学合成类制药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娜 田昌 +6 位作者 怀兰坤 刘玉玉 张芬芬 高晓梅 刘伟 闫良国 赵艳侠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9-1018,共10页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絮凝剂,研究证明其具有铝盐絮凝剂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也具有钛盐混凝剂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沉降性能好的优点。研究通过慢速滴碱法与电渗析法制备了两种聚合氯化铝钛絮凝剂(PATC)...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絮凝剂,研究证明其具有铝盐絮凝剂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也具有钛盐混凝剂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沉降性能好的优点。研究通过慢速滴碱法与电渗析法制备了两种聚合氯化铝钛絮凝剂(PATC),对两种不同制备方法的PATC进行了絮凝剂结构、絮凝效果以及絮凝动力学三个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PATC的中、高聚体比S-PATC多3.89%,Zeta电位高8.9 mV。对两者的絮凝动力学进行了对比,发现E-PATC的生长速度快,絮体粒径大,易沉降。综上,E-PATC与S-PATC的絮凝效果相差不大,但E-PATC絮凝产生的絮体粒径大,不易破碎,具有更好的沉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 混凝 聚合 电化学 水处理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基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路绪迁 高桂玥 +3 位作者 范雨萱 张志豪 申婷婷 孙静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综合利用煤气化细渣的天然成份(富含Si、Al、Fe、Ca),以酸浸+碱溶方法制备新型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PSAFC),在优化制备条件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SAFC进行了表征,证明PSAFC是... 综合利用煤气化细渣的天然成份(富含Si、Al、Fe、Ca),以酸浸+碱溶方法制备新型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PSAFC),在优化制备条件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SAFC进行了表征,证明PSAFC是由Si、Al、Fe、Ca等元素聚合而成非晶相、无定形的高分子无机絮凝剂。同时,以高岭土悬浊液为研究对象,对PSAFC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SAFC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10时,高岭土悬浊液初始浊度低于1439 NTU时,PSAFC对其均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浊度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该研究可为煤气化细渣的综合利用与高分子无机絮凝剂的制备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 高岭土悬浊液 浊度去除率 高分子无机絮凝剂
下载PDF
基于回收聚合氯化铝钛混凝污泥的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13
作者 田昌 李曼曼 +1 位作者 闫良国 赵艳侠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目的】为了研究聚合氯化铝钛(polyaluminum titanium chloride,PATC)的混凝产生的混凝污泥的性质及其资源化利用,分析回收所得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方法】采用尿素为外加氮源,通过加热缩合和煅烧的方式,从PATC... 【目的】为了研究聚合氯化铝钛(polyaluminum titanium chloride,PATC)的混凝产生的混凝污泥的性质及其资源化利用,分析回收所得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方法】采用尿素为外加氮源,通过加热缩合和煅烧的方式,从PATC混凝污泥中回收制备掺杂氮的二氧化钛纳米球(titanium dioxide nanospheres,TCN)材料;研究TCN的理化性质、光催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TCN中N的掺杂使3号二氧化钛纳米球(titanium dioxide nanospheres-3,TCN-3)的禁带宽度变窄(禁带宽度为3.06 eV);TCN系列材料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性能优于常规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_(3)N_(4))、Al掺杂的TiO_(2)纳米材料,能去除水溶液中90%以上的环丙沙星,且具有良好的循环能力。【结论】从PATC混凝污泥中回收得到的具有吸附或光催化能力的复合材料,可为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聚合氯化铝钛 污泥回收 吸附性能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婷 赵长盛 +2 位作者 陈庆锋 司国瑞 刘鹏 《环境科技》 2020年第6期53-57,共5页
采集了济南市6个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中TSP,PM10和PM2.5,对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为ρ(Cu)>ρ(Mn)>ρ(Zn)>ρ(Pb)>ρ(As)>ρ(Cd)>ρ(Ni)>ρ(Cr),ρ(Cu)最高(为1091 ng/m... 采集了济南市6个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中TSP,PM10和PM2.5,对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为ρ(Cu)>ρ(Mn)>ρ(Zn)>ρ(Pb)>ρ(As)>ρ(Cd)>ρ(Ni)>ρ(Cr),ρ(Cu)最高(为1091 ng/m3),ρ(Cr)最低(为0.67 ng/m3);PM10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ρ(Cu)>ρ(Zn)>ρ(Mn)>ρ(Pb)>ρ(Ni)>ρ(As)>ρ(Cd)>ρ(Cr),其中,ρ(Cu)最高(为598 ng/m3),ρ(Cr)最低(为0.37 ng/m3);PM2.5中,重金属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ρ(Cu)>ρ(Zn)>ρ(Mn)>ρ(Pb)>ρ(Ni)>ρ(As)>ρ(Cd)>ρ(Cr),其中,ρ(Cu)最高(为225 ng/m3),ρ(Cr)最低(为0.10 ng/m3)。不同采样点间重金属质量浓度差异较大,住宅区和工业园区相对较高。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大气重金属污染处于中上水平;与国外城市相比,污染程度高于欧美和东亚的发达国家,低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春季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下载PDF
西兰花中3种杀菌剂的残留动态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彩霞 欧阳志周 +1 位作者 刘玉红 于国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等3种三唑类农药在西兰花中的残留动态试验。建立了GC-MS测定西兰花中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方法,并开展了在西兰花中残留的膳食暴露... 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等3种三唑类农药在西兰花中的残留动态试验。建立了GC-MS测定西兰花中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方法,并开展了在西兰花中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根据现有的膳食摄入数据计算,西兰花生产中使用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应控制使用量,并建议设置28 d以上的安全间隔期;建议对西兰花生产使用戊唑醇的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农药残留 三唑类杀菌剂 风险评估 膳食摄入 安全间隔期
下载PDF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鑫鑫 马洪芳 +2 位作者 王晓丹 何艳贞 陈张豪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6-32,共7页
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耐酸碱、耐腐蚀、导电性优良以及孔径可调等性质和特点,被广泛用作新型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本文主要... 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耐酸碱、耐腐蚀、导电性优良以及孔径可调等性质和特点,被广泛用作新型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碳化和活化的工艺制备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工艺和机理,论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分析了材料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作为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时具有比容量偏低的缺陷,可通过复合、掺杂异原子,以及表面改性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多孔碳 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PBL+”在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婷婷 王晨 +2 位作者 孙静 王琛 李志建 《西部素质教育》 2018年第23期130-131,共2页
为了保障及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文章首先简介了"PBL+"教学模式,其次研究了"PBL+"在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PBL+"在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
下载PDF
秸秆基碳材料在Li_2SO_4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张豪 马洪芳 +4 位作者 朱汉飞 王晓丹 刘鑫鑫 许朝贵 杨娟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93-3299,共7页
以生物质秸秆为碳源,利用水热结合KOH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碳材料,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在不同浓度的Li_2SO_4电解液中,对多孔碳电极进行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1)的Li_2... 以生物质秸秆为碳源,利用水热结合KOH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碳材料,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在不同浓度的Li_2SO_4电解液中,对多孔碳电极进行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1)的Li_2SO_4电解液中,秸秆基生物质碳材料呈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可达224 F·g^(-1);经1500次充放电测试后,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4.1%,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活化 水热法 多孔碳 电化学
下载PDF
2013-2018年中国近地面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1
19
作者 栗泽苑 杨雷峰 +4 位作者 华道柱 方镜尧 黄伟 孙雷 王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94-2104,共11页
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O_(3))浓度有重要影响.为探究O_(3)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特征以及O_(3)的周期性特征,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2013—2018年我国O_(3)和气象因子数据.结果表明:①2013—2018... 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O_(3))浓度有重要影响.为探究O_(3)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特征以及O_(3)的周期性特征,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2013—2018年我国O_(3)和气象因子数据.结果表明:①2013—2018年中国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ρ(O_(3)-max-8 h)〕第90百分位数呈上升趋势,增速为2.6μg(m^(3)·a);ρ(O_(3)-max-8 h)高值区(≥180μg m^(3))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高值区范围在华北平原地区呈扩大趋势,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呈缩小趋势.②ρ(O_(3)-max-8 h)短期和季节分量的贡献在空间上呈“互补”的分布特征.短期分量的贡献(75%)在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在内陆大部区域较低(<30%);季节分量的贡献(15%)在东南沿海地区最低,在内陆大部区域较高(>60%).③在华北平原至长三角地区一带,长期气象因子变化是ρ(O_(3)-max-8 h)升高的重要原因;而在华南、西南和东北区域,气象因子变化对ρ(O_(3)-max-8 h)的影响并不显著.④ρ(O_(3)-max-8 h)与温度、太阳总辐射量的相关性(r>0.86)均在四川盆地至湖北省一带最高,ρ(O_(3)-max-8 h)与相对湿度在中部和西部区域呈正相关(r>0.64),ρ(O_(3)-max-8 h)与风速在华北平原呈强正相关(r>0.89).研究显示,中国近地面O_(3)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子与太阳总辐射量对O_(3)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 3) 气象因子 时空分布 反距离权重插值 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下载PDF
济南市夏季臭氧重污染时段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51
20
作者 高素莲 闫学军 +2 位作者 刘光辉 夏志勇 王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39-1846,共8页
济南市夏季臭氧污染突出,其中以6月最为严重,为科学防治臭氧污染,对臭氧生成关键前体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开展研究极为重要,通过研究,可以识别影响臭氧生成的VOCs关键活性物种,明确大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从而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 济南市夏季臭氧污染突出,其中以6月最为严重,为科学防治臭氧污染,对臭氧生成关键前体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开展研究极为重要,通过研究,可以识别影响臭氧生成的VOCs关键活性物种,明确大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从而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有效应对臭氧污染。该研究利用VOCs在线监测系统(型号TH-PKU-300)于2019年6月对济南市大气VOCs进行了连续观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对各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进行了评估,识别了VOCs关键活性物种,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的潜在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夏季臭氧重污染时段VOCs(含106个物种)平均体积分数为(29.39±13.34)×10−9,各组分顺序为烷烃>含氧化合物>卤代烃>烯炔烃>芳香烃>含硫化合物,贡献率分别为37.6%、28.4%、15.4%、12.4%、5.3%和0.8%;从物种来说,丙酮的体积分数最大,对VOCs体积分数贡献率高达23.6%。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在06:00及22:00出现峰值。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48.63μg·m−3,其中烯炔烃贡献最大,为52.5%;从物种来说,C2—C5的烯烃和C7—C8的芳香烃对OFP贡献较大。PMF模型共识别出5个排放源,分别是机动车排放源(31.7%)、工业源(27.1%)、燃烧源(18.5%)、溶剂使用源(16.3%)和天然源(6.5%),济南市夏季臭氧重污染时段应以机动车排放和工业排放VOCs控制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