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盐体系中生物质高效转化及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建 庞志强 +2 位作者 卢宪芹 吉海瑞 董翠华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71-78,共8页
传统工艺在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转化利用中表现出较低的效率,极大地限制了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而锂盐溶剂体系在木质纤维的高效转化及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锂盐溶剂体系的性质,综述了锂盐溶剂体系在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转化... 传统工艺在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转化利用中表现出较低的效率,极大地限制了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而锂盐溶剂体系在木质纤维的高效转化及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锂盐溶剂体系的性质,综述了锂盐溶剂体系在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转化及利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在纤维素衍生物的制备、葡萄糖的高效转化、平台化合物的制备和生物炭的制备上的作用。同时,归纳了目前锂盐溶剂体系下木质纤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水合物 木质纤维 绿色溶剂
下载PDF
酿酒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混合式课程线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静 丁烽 张兴丽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5期137-139,共3页
为了提高酿酒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构建课程思政,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针对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混合式课程线下教学方案的不足,围绕"突出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思政润物无声"这一宗旨,改革现有教学方案,优... 为了提高酿酒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构建课程思政,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针对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混合式课程线下教学方案的不足,围绕"突出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思政润物无声"这一宗旨,改革现有教学方案,优化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在适当的环节让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联系生产实践经验给学生做报告并开展说课交流;在实验教学上精心设计,引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而又简单易行的实验;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方面,挖掘素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知识扎实、能力卓越、品质优良的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工程 生物化学 学习兴趣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葡萄酒产区酵母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凯凯 秦伟帅 +2 位作者 田冬 苗丽平 赵新节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菌种的发酵性能对葡萄酒的香气、口感及典型性有重要影响,探明每个葡萄酒产区酵母的生物多样性,为以后产区特色酵母菌种资源选育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主要葡萄酒产区酵母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为中国葡萄酒... 菌种的发酵性能对葡萄酒的香气、口感及典型性有重要影响,探明每个葡萄酒产区酵母的生物多样性,为以后产区特色酵母菌种资源选育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主要葡萄酒产区酵母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为中国葡萄酒酵母菌种资源库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本土酵母 酵母资源 中国 葡萄酒
下载PDF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及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燕敏 门振华 +1 位作者 陈业强 兰文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4-28,共5页
基因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测序技术测序精确,是常用的单基因病诊断技术,但通量较低,成本高;第二代测序技术测序通量提高,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在测序通量、时间... 基因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测序技术测序精确,是常用的单基因病诊断技术,但通量较低,成本高;第二代测序技术测序通量提高,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在测序通量、时间和成本方面都有极大改善;第四代测序技术还在实验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四代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测序 基因诊断 生物医学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法检测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金玲 杜祎 +1 位作者 李敬龙 毕春元 《饮料工业》 2017年第6期7-10,共4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酶电极技术快速检测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方法。将样品用75%甲醇溶液溶解,60Hz超声提取15min,在以黄曲霉毒素酶电极为核心元件,在pH7.2、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和300ug/kg的黄曲霉毒素B_1标准溶液反应体系中直接进... 建立了一种基于酶电极技术快速检测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方法。将样品用75%甲醇溶液溶解,60Hz超声提取15min,在以黄曲霉毒素酶电极为核心元件,在pH7.2、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和300ug/kg的黄曲霉毒素B_1标准溶液反应体系中直接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物传感器法在黄曲霉毒素B_1浓度为1~300ug/kg的范围内检测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0042x-3.4714,R^2=0.9999;稳定性好,连续测定十次,标准偏差为1.63%;加标回收率为99.1%~101.8%之间;只对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测定,专一性强。将结果与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测定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具有专一性好、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处理简单等特点,可用于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奶粉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基于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的浓香型基酒快速检测
6
作者 韩云翠 吕志远 +5 位作者 刘玉涛 张梦梦 张晨曦 卢春玲 邱振清 汪俊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2-278,285,共8页
为在线监测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不同馏分的质量情况,以摘酒工艺过程中的基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中乙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丁酸8种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为在线监测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不同馏分的质量情况,以摘酒工艺过程中的基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中乙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丁酸8种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模型。酒精度、乙酸乙酯、乳酸乙酯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己酸乙酯分析模型的R2为0.95,丁酸乙酯、乙酸、己酸检测模型的R2约为0.90,丁酸模型的R2为0.79。8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预测结果与化学值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且化合物含量范围越宽,含量分布越均匀,模型的拟合度越好。不同季节温差大会引起基酒红外吸收光谱波动,导致模型检测准确性降低,通过温度补偿全局校正的方法建立的检测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实现在线自动化摘酒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浓香型基酒 温度补偿全局校正 检测模型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龙霞 王燕 +1 位作者 郭玉蓉 孙自顶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对木糖醇的性质、应用、转化菌种及代谢途径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因素,并对木糖醇生产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糖醇 生物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超 杨平平 +4 位作者 王燕 左金磊 张海涛 周龙霞 孙自顶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9,127,共6页
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Saccharomyces)、乳酸菌(Lactobacill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曲霉菌(Aspergillus)等,且随着食品安全级GABA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其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微生物发... 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Saccharomyces)、乳酸菌(Lactobacill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曲霉菌(Aspergillus)等,且随着食品安全级GABA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其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过程中涉及的发酵菌种及GABA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微生物发酵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一株芽孢表面稳定展示海藻糖合酶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韩登兰 王腾飞 +2 位作者 汪俊卿 韩海红 王瑞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Tres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同源臂基因sleB1和cwlJ1,重叠PCR连接sleB1与卡那霉素抗性(km^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lis 168-Tres△sleB菌株,连接cwlJ1与博来霉素抗性(zeo^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Tres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同源臂基因sleB1和cwlJ1,重叠PCR连接sleB1与卡那霉素抗性(km^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lis 168-Tres△sleB菌株,连接cwlJ1与博来霉素抗性(zeo^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菌株。结果表明,经km^r、zeo^r抗性筛选及PCR鉴定,成功获得sleB、cwlJ,基因双缺失菌株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发酵结果显示,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与出发菌株的芽孢形成率一致,约为88%;在LB固体培养基和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体系中B.subtilis168-Tres的芽孢萌发数为4.8×10~8 CFU/mL,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芽孢未萌发;在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体系中,重组菌海藻糖合酶酶活为10.42 U,比原始菌提高了78.7%。敲除sleB、cwlJ基因后,不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生成芽孢的量,但能有效控制芽孢在上述转化体系中的萌发,使芽孢表面稳定展示海藻糖合酶,提高了芽孢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sleB和cwlJ基因 基因敲除 芽孢萌发 海藻糖合酶
下载PDF
提高微生物谷胱甘肽产率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永胜 马蕾 王艳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共4页
谷胱甘肽是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解毒、预防糖尿病和癌症、抑制衰老、抑制艾滋病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等行业,谷胱甘肽主要由微生物发酵产生。该文介绍了微生物生产谷... 谷胱甘肽是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解毒、预防糖尿病和癌症、抑制衰老、抑制艾滋病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等行业,谷胱甘肽主要由微生物发酵产生。该文介绍了微生物生产谷胱甘肽的现状,综述了微生物生产谷胱甘肽过程中优良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等提高谷胱甘肽产率的策略与措施,并对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微生物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微生物 产率 措施
下载PDF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阳 侯运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40,共5页
介绍了SMFCs产电原理及应用,对产电微生物、阳极、阴极、沉积物等方面对产电影响进行了综述,其中阳极和阴极分别从材料及材料修饰等方面综述。论述了最新的双阳极SMFCs体系发展。根据目前SMFCs的研究前景、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对其未来发... 介绍了SMFCs产电原理及应用,对产电微生物、阳极、阴极、沉积物等方面对产电影响进行了综述,其中阳极和阴极分别从材料及材料修饰等方面综述。论述了最新的双阳极SMFCs体系发展。根据目前SMFCs的研究前景、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电原理 电子传递 沉积物 电极
原文传递
桑葚酵素生物活性的检测与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瑾 刘新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1,共4页
桑葚酵素是在桑葚原汁中加入乳酸菌、酵母菌和其他益生菌后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得到的产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文章对桑葚酵素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与研究。首先通过紫外检测和液相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桑葚酵素中多酚物质和原花青素的浓度... 桑葚酵素是在桑葚原汁中加入乳酸菌、酵母菌和其他益生菌后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得到的产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文章对桑葚酵素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与研究。首先通过紫外检测和液相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桑葚酵素中多酚物质和原花青素的浓度,分别为1.615×10~3 mg/L和5.344mg/mL。然后对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葚酵素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酵素内SOD活力为240U/mL,是一种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美容养颜的功能性发酵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酵素 多酚 原花青素 自由基 抗氧化
下载PDF
海棠果酵素产品开发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志鹏 王婷 +2 位作者 袁峰 阮文婷 刘新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1,83,共5页
以海棠果果汁为主要原料,通过益生菌菌株筛选及体外益生功能评价,优选出具有显著脱除胆固醇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217-3为发酵菌株。通过N源添加量、初始pH值等发酵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乳清蛋白粉添加量为0.5%,发酵前pH值为7.0。... 以海棠果果汁为主要原料,通过益生菌菌株筛选及体外益生功能评价,优选出具有显著脱除胆固醇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217-3为发酵菌株。通过N源添加量、初始pH值等发酵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乳清蛋白粉添加量为0.5%,发酵前pH值为7.0。伴随发酵过程,对发酵液pH和菌落活菌数进行定期检测,并对其总糖、多酚含量和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文章所开发的海棠果酵素不仅完整保留了海棠果的营养价值,同时通过益生菌发酵,将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转化成益于人体吸收和代谢的小分子成分,结合酵素中所含的活性益生菌,具有潜在的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的能力,酸甜可口,利于现代人群的膳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果酵素 胆固醇脱除 总糖 多酚 抗氧化
下载PDF
芽孢杆菌加强菌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士昊 张志伟 +5 位作者 汪俊卿 王瑞明 张子洋 申作树 王龙祥 李丕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为改善酱香型白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系组成,以未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1号、瑞丰1号)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2号、瑞丰2号)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测定酸性蛋... 为改善酱香型白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系组成,以未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1号、瑞丰1号)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2号、瑞丰2号)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测定酸性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福瑞王2号样品中真菌、细菌菌群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45.6和12.2、0.47和1.27;瑞丰2号样品中真菌、细菌菌群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7.5和51.9、0.47和1.27;福瑞王2号、瑞丰2号样品中第一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第一优势真菌属分别为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伊萨酵母菌属(Issatchenkia);第一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第一优势细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福瑞王2号、瑞丰2号样品的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9.6×103U/m L、3.5×103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芽孢杆菌 加强菌 高通量测序 蛋白酶活力
下载PDF
己酸菌培养条件和不同微生物对己酸菌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英杰 张志伟 +2 位作者 韩墨 杨平平 王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1,共4页
文章综述了己酸菌的形态特征和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微生物与己酸菌共栖发酵对己酸菌菌数及其产酸的影响,找出己酸菌适合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培养优质的己酸菌及其对己酸乙酯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温度35℃,CaCO_3含量15g/L,乙醇浓度... 文章综述了己酸菌的形态特征和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微生物与己酸菌共栖发酵对己酸菌菌数及其产酸的影响,找出己酸菌适合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培养优质的己酸菌及其对己酸乙酯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温度35℃,CaCO_3含量15g/L,乙醇浓度2%,pH 4~6.5条件下己酸菌生长最好;培养基中己酸菌适宜的碳源是乙醇,添加适量的腐殖质、底锅水、VC、含氮物质可以有效促进己酸菌的生长代谢;放线菌为己酸菌提供氮源,乙酸菌生成乙酸供合成己酸。因此,白酒酿造过程中可以合理添加外源物质和其他微生物,以期更进一步提高酒质及出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菌 微生物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大肠杆菌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庄倩倩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7年第6期38-43,共6页
合成生物学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工具。微生物细胞工厂可以合成一系列不同种类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而大肠杆菌作为最常用的底盘,正不断运用合成生物学的策略发掘PHA的多样性并降... 合成生物学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工具。微生物细胞工厂可以合成一系列不同种类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而大肠杆菌作为最常用的底盘,正不断运用合成生物学的策略发掘PHA的多样性并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本文中,笔者综述了大肠杆菌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生产生物基材料PHA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合成生物学 聚羟基脂肪酸酯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收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承彩 马凤英 杨亲正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2,116,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废水处理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MFC产电功率密度过低且不稳定,构成回路的外部电阻是一种耗能元件,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无法正常驱动电子器件...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废水处理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MFC产电功率密度过低且不稳定,构成回路的外部电阻是一种耗能元件,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无法正常驱动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设计一种适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收集系统包括静态管理系统和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是MFC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关键。能量收集系统可以将MFC产生的微弱能量存储变换,以合适稳定的输出间歇驱动负载,使MFC低能量输出具有了实际应用价值。重点阐述了针对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收集技术及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最大功率点跟踪 管理系统 能量收集技术
下载PDF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英勤 房海燕 +1 位作者 张永春 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3期79-80,共2页
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总结了现有国内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特征与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讨了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 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总结了现有国内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特征与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讨了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工程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下载PDF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应用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梁会会 杨亲正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8期17-19,共3页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SMFC)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作为典型的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SMFC的工作原理及在原位修复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对影响SMFC的产电性能的电极材料、电极间距、外电阻、底物前处理和...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SMFC)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作为典型的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SMFC的工作原理及在原位修复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对影响SMFC的产电性能的电极材料、电极间距、外电阻、底物前处理和传质以及微生物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对SMFC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 产电性能 应用
下载PDF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梁会会 杨菁 杨亲正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5-68,共4页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SMFC)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作为典型的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产电能力低下仍是制约其发展应用的因素,本文简单介绍了SMF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影响SMFC的产电性能的微生物、阳极材料、电极间距...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SMFC)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作为典型的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产电能力低下仍是制约其发展应用的因素,本文简单介绍了SMF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影响SMFC的产电性能的微生物、阳极材料、电极间距、外电阻、底物前处理和传质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对SMFC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微生物电池 产电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