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孟庆楠 朱月 +2 位作者 刘思文 胡斌 董春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肌电生物反馈(EMGBF)强化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90例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肌电生物反馈(EMGBF)强化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90例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EMGBF组以及强化EMGBF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功能训练,EMGBF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组的基础上进行EMGBF训练,强化EMGBF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的EMGBF训练。干预4周后对三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舌骨运动速度、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及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VGF评分高于治疗前,PAS评分低于治疗前,舌骨运动速度高于治疗前,且强化EMGBF组VGF评分及舌骨运动速度高于EMGBF组与常规组,EMGBF组舌骨运动速度及VGF评分都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EMGBF组PAS评分低于EMGBF组与常规组,EMGBF组P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EMGBF强化训练不仅能明显改善进行舌骨向前、向上运动的速率,还能减少患者的误吸,在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上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常规康复训练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春雪 陈鹏 +2 位作者 胡斌 柴德君 李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8期190-193,共4页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与学的工具,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且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它通过直观化及发散化的思维方式来帮助医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与学的工具,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且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它通过直观化及发散化的思维方式来帮助医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中的应用,分析它在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方面的优势,指出运用思维导图将有助于教师扩展知识网络及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新旧知识点,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更能通过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来培养临床实际应用能力.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康复专业中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康复治疗专业 传统康复方法学 发散思维 临床康复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春雪 陈鹏 +2 位作者 胡斌 柴德君 李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8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康复治疗专业学生,2016级康复治疗班学生为对照组,2017级康复治疗班学生为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康复治疗专业学生,2016级康复治疗班学生为对照组,2017级康复治疗班学生为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授课。课程结束后就教学效果利用蓝墨云班课软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综合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传统康复方法学 康复治疗 教学应用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3M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胡斌 柴德君 +7 位作者 邬志锋 陈笑莹 庞志娟 胡海峰 李春宇 黄鑫 董春雪 孟庆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3M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3M物理治...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3M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3M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及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ESW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最大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张口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安静、张口及咀嚼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杂音、关节压诊、下颌运动、肌肉压诊评分,以及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3M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SWT有利于降低TMD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最大张口度,促进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物理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 疼痛 最大张口度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肌骨超声引导下电磁式冲击波(RSWT)联合膝关节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斌 柴德君 +5 位作者 张凤娇 周洁信 刘洋 郗政 李春宇 李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1期149-150,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电磁式冲击波(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联合膝关节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电磁式冲击波(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联合膝关节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膝关节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肌骨超声引导下RSWT联合膝关节肌力训练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比较两组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屈曲角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肌力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肌骨超声引导下RSWT治疗,可有效缓KO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屈曲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肌骨超声 电磁式冲击波 膝关节肌力训练
下载PDF
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柴德君 胡斌 +2 位作者 房城 庞志娟 周志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90例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川平组、肌电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偏瘫患者均常规... 目的探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90例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川平组、肌电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偏瘫患者均常规给予上肢、手部作业治疗和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川平组采用川平法对患者手部进行治疗;肌电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对患者手部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手指功能评分、偏瘫手功能分级及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EMG)界限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手指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高于川平组、肌电组(P<0.05),川平组与肌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偏瘫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Ⅰ~Ⅲ级人数少于川平组、肌电组(P<0.05);Ⅳ~Ⅵ级人数多于川平组、肌电组(P<0.05),川平组与肌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界限值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高于川平组、肌电组(P<0.05),川平组与肌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可能通过诱发肌肉收缩、强化肌肉力量等方面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川平法 肌电生物反馈 手功能
下载PDF
MRI双斜冠状位扫描与CT对游泳运动致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潘杨阳 董春雪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4-1298,共5页
本文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双斜冠状位扫描与CT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IS)评估中的价值。选取63例游泳运动SI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单纯肩袖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MRI双斜冠状位扫描与CT在诊断SIS中的价值差异。MRI诊断SIS的... 本文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双斜冠状位扫描与CT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IS)评估中的价值。选取63例游泳运动SI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单纯肩袖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MRI双斜冠状位扫描与CT在诊断SIS中的价值差异。MRI诊断SIS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P<0.05)。观察组肩峰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肩锁关节成角和肩峰下间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肩峰角、肩锁关节成角和肩峰下间隙诊断SI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705和0.702。与CT比较,MRI双斜冠状位扫描在游泳运动SIS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双斜冠状位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游泳运动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常乐蒙 解春花 +3 位作者 孟庆楠 毛颖 肖凤 于春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0期104-106,192,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PIVAS运行前(2015年)、运行后(2020年)的临床静脉用药医嘱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未实现PIVAS运行年的医嘱数据作为A组,共计46325份,将实现PIVA... 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PIVAS运行前(2015年)、运行后(2020年)的临床静脉用药医嘱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未实现PIVAS运行年的医嘱数据作为A组,共计46325份,将实现PIVAS运行年后的医嘱数据作为B组。共计40076份。调取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A、B两组的临床静脉用药医嘱数据,对A、B两组临床静脉用药合理性和用药经济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A组不合格医嘱总量占比为2.04%,更正的医嘱总量为25.16%,药师审核率为3.53%,B组不合格医嘱总量占比为1.12%,更正的医嘱总量为100.00%,药师审核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医嘱类型中,溶媒错误和溶媒用量错误为主要类型,A组其占比分别为1.05%和0.63%,B组其占比分别为0.65%和0.26%。A组人均药品结余金额、人均静脉用药结余金额占人均住院用药金额的比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给予临床医生专业的用药指导,体现药学服务的价值,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安排药品的使用,对于同种药品的拼接使用,既降低了患者的用药成本,节约了费用,也使药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安全性 经济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柴德君 胡斌 +2 位作者 苏晓雪 陈仲航 徐广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51-53,57,共4页
目的探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川平组采用川平法治疗,肌电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则采用川... 目的探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川平组采用川平法治疗,肌电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则采用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均持续4周.对比三组的手功能及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信号(EMG).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手指功能评分、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1.10±1.13)分、(4.86±0.43)分,高于川平组的(7.69±1.05)分、(3.39±0.29)分及肌电组的(7.42±1.58)分、(3.41±0.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EMG界限值为(81.15±5.22)μV,高于川平组的(68.90±6.18)μV及肌电组的(69.35±5.94)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提高EMG界限值,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川平法 肌电生物反馈 手功能
原文传递
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后手功能改善的运动学分析与评估
10
作者 柴德君 孙超宇何东若 +1 位作者 孙雪 李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56-0059,共4页
评估川平法(RFE)与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偏瘫患者对其手功能运动学改善影响。方法 50例就诊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的偏瘫患者为样本,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RFE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常规训练,对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 评估川平法(RFE)与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偏瘫患者对其手功能运动学改善影响。方法 50例就诊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的偏瘫患者为样本,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RFE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常规训练,对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手功能评定表(HFAT)、上肢机能检查表(STE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生存质量(SF-36)、肌电信号、腕关节主动活动角度(AROM)差异。结果 研究组FMA、HFAT、STEF、BI等指标评分较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腕伸肌iEMG、AROM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偏瘫者接受RFE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上肢、手部运动功能,调节局部肌电信号,恢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手功能 川平法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学指标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017-2020,共4页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组织形态学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Hulth法建立KOA大鼠模型,将成功建模的45只KO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5)、...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组织形态学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Hulth法建立KOA大鼠模型,将成功建模的45只KO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5)、对照组(n=15)及实验组(n=15);同时选择15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组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PRP 0.05 mL,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灌胃塞来昔布4 mg·kg^-1·d^-1,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软骨组织PERK、Bip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173.24±9.86),(681.52±32.47),(269.78±14.32),(192.56±10.38)pg·mL^-1;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47.22±11.73),(352.36±25.13),(224.63±16.37),(179.86±13.21)pg·mL^-1;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28.86±3.14),(16.22±4.43),(19.92±2.32),(23.67±2.82)pg·mL^-1;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43±2.86)%,(74.32±2.97)%,(36.22±4.73)%,(20.02±3.1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及软骨组织PERK、Bi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与实验组低于模型组,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降低,且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高于模型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RP可改善KOA大鼠软骨组织形态,抑制炎症反应,同时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且与塞来昔布联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软骨组织PERK/Bip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塞来昔布 富血小板血浆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斌 柴德君 +1 位作者 张志慧 周洁信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11期99-100,10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756,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仪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疗效显著,关节松动术操作简单、容易,患者无痛苦,超短波治疗价格便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松动术 超短波治疗仪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