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赖于杨 卢正优 +1 位作者 郭静 郭洋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0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中建立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三医院接受医治的精神病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中建立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三医院接受医治的精神病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开展后续生化检查的基本剖析和处理,观察组则接受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指导下的治疗与管理。比较两组的危急值管理系统实施评价效果,包括危急事件开始干预时间、及时干预率、干预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后病情变化情况以及住院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启动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治疗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住院治疗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的93.00%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建立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能够预判精神疾病住院患者持续用药治疗期间检验危急值的临界点,为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能合理有效地防范和防止医疗事故纠纷的出现,让患者更加满意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专科医院 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 精神疾病患者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抑郁症合并糖尿病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探析
2
作者 赖于杨 卢正优 +1 位作者 郭静 郭洋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抑郁症合并糖尿病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三医院检验科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抑郁症患者100例,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以...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抑郁症合并糖尿病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三医院检验科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抑郁症患者100例,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以是否合并糖尿病为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n=50,合并糖尿病)与对照组(n=50,无糖尿病),以口服耐糖量检测为糖尿病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分析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相关参数异常情况。结果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血小板、红细胞及白细胞异常总检出率,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总检出率更高(P <0.05)。研究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HbAlc、糖耐受水平及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仪联合血涂片形态学检测可分析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得出两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血液标本异常,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抑郁症患者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水平进一步升高,增加血液标本异常检出率,加快抑郁症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糖尿病 抑郁症 血常规检验 血糖水平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外周全血细胞计数的相关分析
3
作者 郭洋溢 卢正优 +1 位作者 张琳 赖于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以健康患者作为参考依据,观察各指标水平在两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将龙岩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50例患者纳入分裂组,50例抑郁症...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以健康患者作为参考依据,观察各指标水平在两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将龙岩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50例患者纳入分裂组,5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抑郁组,同时将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患者纳入健康组,对全部纳入对象的全细胞计数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工具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三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leucocyte count,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百分比、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红细胞计数(red-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G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分裂组、抑郁组患者的WBC、NE百分比、LYM百分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组与抑郁组患者WBC、NE百分比、LYM百分比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分裂组、抑郁组患者的RDW、RBC、HGB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组与抑郁组患者RDW、RBC、HGB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PLT水平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水平均异于正常人,两种疾病上述指标水平有相似的临床变化,提示患者体内不仅存在隐性感染与慢性炎症,而且同时存在血液营养成分减低的现象,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对此现象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外周全血细胞计数 临床分析 慢性炎症 隐性感染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天 王凌 +2 位作者 曾德辉 郭静 王盛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5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骨髓穿刺标本140例,分析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率。结果 140例标本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结果临床诊断相符率:缺铁性贫血(IDA)为84.62%...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骨髓穿刺标本140例,分析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率。结果 140例标本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结果临床诊断相符率:缺铁性贫血(IDA)为84.62%,感染性疾病为68.9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为75.00%,恶性淋巴瘤疾病为55.5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68.7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54.55%,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为50.00%,巨幼细胞性贫血为66.67%,其他疾病比例62.50%。结论部分血液性疾病在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可起到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液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天 王凌 +2 位作者 郭静 王盛兰 曾德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2期141-142,共2页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医院就诊及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于医院就诊及治疗的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医院就诊及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于医院就诊及治疗的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外周血涂片的检查结果、粒细胞系相关指标、红细胞系相关指标、巨核细胞系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原粒细胞、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粒细胞系相关指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系相关指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圆核、单圆核、畸形血小板、淋巴样小巨核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利用TCGA数据集分析E2F7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秋荣 郭静 陈良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7期130-132,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E2F7在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37例肺腺癌组织(肿瘤组)与59例癌旁组织(癌旁对照组)RNAseq数据及对应的肺腺癌患者临床数据,对数据中E2F7表达进行分析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E2F7在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37例肺腺癌组织(肿瘤组)与59例癌旁组织(癌旁对照组)RNAseq数据及对应的肺腺癌患者临床数据,对数据中E2F7表达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比较E2F7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E2F7在肿瘤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N分期以及Stage分期是E2F7表达的相关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肺腺癌中高表达E2F7的患者预后差(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显示,高E2F7表达水平、Stage分期是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2F7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进而影响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因此,E2F7可作为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7 肺腺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标志物
下载PDF
GPR37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郭静 尤剑彬 +1 位作者 曹鹏驹 陈发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12-11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510例肺腺癌组织(肿瘤组)RNA序列及对应的患者临床数据,其中包括56例癌旁组织(癌旁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对GPR37的表达与肺...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510例肺腺癌组织(肿瘤组)RNA序列及对应的患者临床数据,其中包括56例癌旁组织(癌旁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对GPR37的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肿瘤组的GPR37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逻辑回归分析显示,GPR37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以及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分期及N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预后分析结果显示,GPR37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越高,预后越差。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显示,高GPR37表达水平、Stage分期是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依据GPR37在肺腺癌中高表达,推测其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了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因此,GPR37可作为肺腺癌潜在治疗靶点或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癌症基因组图谱 肺腺癌 G蛋白偶联受体37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人β淀粉样蛋白1-42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
8
作者 郭静 赖于杨 +2 位作者 罗晨辉 廖小叶 卢正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例AD患者作为AD组,依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不同分为轻度AD组(20例)、中度及以上AD组(40例);选...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例AD患者作为AD组,依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不同分为轻度AD组(20例)、中度及以上AD组(40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7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血清Aβ1-42和p-tau-18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A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AD组不同严重程度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中男性受试者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男性患者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分别为(102.0±12.3)、(22.1±6.9)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3.7±10.6)、(10.9±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以上AD组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分别为(108.2±11.1)、(25.3±7.3)pg/ml,高于轻度AD组的(89.6±9.8)、(15.7±8.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中血清Aβ1-42和p-tau-181均呈高表达,且其浓度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人β淀粉样蛋白1-42 人磷酸化tau-181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