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鲜86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夏英 李正泉 +1 位作者 傅旭军 袁敏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20-924,共5页
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86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好、品质较好。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增施氮肥、管好水分和病... 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86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好、品质较好。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增施氮肥、管好水分和病虫草害、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钼肥、及时采收等,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秋大豆 浙鲜86 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及工艺对黄化茶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初探
2
作者 傅秀花 徐汝松 +6 位作者 钟小玉 周建彬 吕杨俊 王霈菲 蒋玉兰 潘俊娴 朱跃进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15-20,30,共7页
黄化茶品种鲜叶具有高氨基酸、低多酚物质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增加,在深加工方面的工艺研究显得非常迫切。探究了以“中黄3号”为代表的黄化茶在不同提取方法下有效成分溶出的情况,为黄化茶在速溶茶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数... 黄化茶品种鲜叶具有高氨基酸、低多酚物质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增加,在深加工方面的工艺研究显得非常迫切。探究了以“中黄3号”为代表的黄化茶在不同提取方法下有效成分溶出的情况,为黄化茶在速溶茶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分别选用水提法和内部沸腾法进行提取,先以水提法进行不同茶水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溶出占比的研究。在此工艺基础上,结合内部沸腾法提取,设置解析剂(乙醇)体积分数、解析剂料液比、解析时间等因素对成分溶出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提取用茶有效成分溶出各因素受水提法影响较内部沸腾法更大、波动更明显。低温水提法利于生产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速溶茶,相应工艺为茶水比1∶15,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60 min;内部沸腾法在保持较高游离氨基酸溶出占比的同时,利于生产高酯型儿茶素的速溶茶,相应工艺为解析剂体积分数50%,解析剂料液比1∶2,解析时间10 min,再在茶水比1∶15,提取温度85℃条件下水提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 中黄3号 水提法 内部沸腾法 游离氨基酸 茶多酚
下载PDF
浙西地区茭白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江德权 甘宏信 +6 位作者 毛土有 汪飞燕 刘卫华 陈锦鹏 易建群 王宏航 夏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122,共3页
双季茭白采用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秋茭可提早上市4 d(天)左右,春茭可提早上市25 d(天)左右,填补了市场空档期,经济效益高,且避开了用工高峰期,种植技术也容易学习、掌握和推广。近年来,茭白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因技术简单易学、茭白... 双季茭白采用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秋茭可提早上市4 d(天)左右,春茭可提早上市25 d(天)左右,填补了市场空档期,经济效益高,且避开了用工高峰期,种植技术也容易学习、掌握和推广。近年来,茭白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因技术简单易学、茭白商品性好、可填补淡季市场、售价高、农药投入少等优点,受到浙西地区种植户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提早上市 促早 淡季市场 生态种植技术 种植户 浙西地区 商品性
下载PDF
龙游地区早春大棚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卫华 何昱 赵东风 《上海蔬菜》 2021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筛选适合浙江龙游地区大棚早春栽培的苦瓜品种,作者对7个苦瓜品种开展了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鑫秀和桂农科8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5390 kg/667 m^(2)和4880 kg/667 m^(2),且具有早熟、长势... 为筛选适合浙江龙游地区大棚早春栽培的苦瓜品种,作者对7个苦瓜品种开展了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鑫秀和桂农科8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5390 kg/667 m^(2)和4880 kg/667 m^(2),且具有早熟、长势旺盛、分枝性强、第1雌花节位低、节间短、结果性好等特点。鑫秀和桂农科8号苦瓜可作为龙游地区大棚早春栽培的首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品种比较试验 早春大棚栽培 浙江龙游
下载PDF
2020—2021年产销季龙游椪柑产销简析
5
作者 张亚卿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第4期35-35,共1页
浙江省龙游县2020年柑桔总面积为4158 hm^(2),总产量为94017t,产量较上年增产30.38%,其中,椪柑面积为2508 hm^(2),产量为62588 t,受物候期提前,花多落果少,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位等因素影响,比上年增产13.19%。2020年11月下旬初采收... 浙江省龙游县2020年柑桔总面积为4158 hm^(2),总产量为94017t,产量较上年增产30.38%,其中,椪柑面积为2508 hm^(2),产量为62588 t,受物候期提前,花多落果少,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位等因素影响,比上年增产13.19%。2020年11月下旬初采收时,椪柑中果价格为0.60~0.80元/kg,且收购商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购商 椪柑 物候期 病虫害防治 龙游县 肥水管理 产销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有祥 朱真令 +5 位作者 王昱妃 童璐 周凌霄 张燕 邵国胜 尹献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7-822,共6页
为探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产及土壤地力水平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化肥减量增效。以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_(1))、常规施肥(CK_(2))、有机肥替代15%氮肥(T_(1))、有机肥替代30%氮肥(T_(2))对早、晚... 为探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产及土壤地力水平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化肥减量增效。以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_(1))、常规施肥(CK_(2))、有机肥替代15%氮肥(T_(1))、有机肥替代30%氮肥(T_(2))对早、晚稻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矿质元素等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T_(2)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所提升,分别增加5.03%~10.13%、6.17%~12.96%,稻米加工、外观品质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T_(1)、T_(2)处理较CK_(2)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升,矿质元素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另外,T_(1)、T_(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与偏生产力均高于CK_(2),且呈现随氮肥替代比例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既能维持水稻高产又能有效提升稻田养分利用效率,其中替代15%氮肥是适宜当地水稻生产较佳的一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黄化茶加工碾茶与抹茶品质初探
7
作者 吕杨俊 崔鑫霞 +7 位作者 王霈菲 傅秀花 潘俊娴 蒋玉兰 朱跃进 李会政 张士康 徐汝松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85-89,共5页
黄化茶鲜叶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为发挥品种优势、拓展品种的应用范围,采用遮阴处理研究以“中黄3号”为代表的茶树鲜叶制作碾茶和抹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经遮阴处理后,黄化茶碾茶和抹茶在色泽、感官和理化品质方面都有一定... 黄化茶鲜叶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为发挥品种优势、拓展品种的应用范围,采用遮阴处理研究以“中黄3号”为代表的茶树鲜叶制作碾茶和抹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经遮阴处理后,黄化茶碾茶和抹茶在色泽、感官和理化品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外观体现为遮阴组色泽更绿;理化方面,遮阴碾茶较未遮阴碾茶茶多酚含量降低16.5%,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27.5%,茶氨酸含量提高28.4%,叶绿素总量提高63.2%,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也各有52.1%和31.8%的提升。黄化茶春季遮阴碾茶和抹茶品质相比,秋季遮阴碾茶和抹茶更优、色泽更绿。春季遮阴碾茶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明显低于秋季遮阴碾茶,分别低26.2%和56.1%;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则明显高于秋季遮阴碾茶,分别高出68.6%和55.7%。遮阴与未遮阴组黄化茶加工的抹茶茶氨酸含量均符合并高于《GB/T 34778—2017》中抹茶的一级标准(≥1.0%),粒度D60也符合规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 遮阴 碾茶 抹茶 品质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中黄3号选育报告
8
作者 徐汝松 缪述钢 +2 位作者 马建强 朱建红 陈亮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该文阐述了中黄3号品种的选育过程,以及品种审定中的形态特征、营养芽物候期、鲜叶产量、茶叶品质、生化成分、抗病虫性等主要农艺性状,表明该品种是优质绿茶品种。
关键词 中黄3号 黄化茶 新品种 选育 品种审定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中浙优26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9
作者 许新新 张晨光 +2 位作者 詹有松 胡国成 童汉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72-275,共4页
中浙优26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浙2A和F1436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浙江龙游县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引种试验种植,田间表现出丰产性好、优质... 中浙优26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浙2A和F1436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浙江龙游县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引种试验种植,田间表现出丰产性好、优质、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有较强抗性等特点。同时在龙游开展了2 a的中浙优26制种工作。根据在浙江龙游种植的田间表现和制种实践,结合亲本的特征特性,提出适合中浙优26在浙西的安全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浙优26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增施对茶园土壤肥力和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汝松 徐有祥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37-39,共3页
该试验设置茶叶专用肥(CK)、猪粪有机肥增施(T1)、茶渣有机肥增施(T2)、沼渣有机肥增施(T3)4个处理,了解不同有机肥增收对茶园土壤肥力和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对个别重金属积累有影响,但影响较小,均在限... 该试验设置茶叶专用肥(CK)、猪粪有机肥增施(T1)、茶渣有机肥增施(T2)、沼渣有机肥增施(T3)4个处理,了解不同有机肥增收对茶园土壤肥力和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对个别重金属积累有影响,但影响较小,均在限量标准中;均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CO2释放率,改善土壤环境。同时,增施有机肥存在一定潜在土壤环境质量和茶叶食品安全风险,但可加强监测,通过施用量和施用期限调整确保茶园土壤质量和茶叶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增收 土壤肥力 重金属 抗生素残留 生物多样性 CO2释放率 食品安全
下载PDF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诚永 夏英 +4 位作者 李韵 李正泉 徐南昌 王宏航 袁敏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2-816,共5页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豆-油”三熟制 水旱轮作 绿色高效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晨光 詹有松 +2 位作者 许新新 郑璐莹 沈蔚烈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082-1087,共6页
近年来,龙游县在传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字植保领域初步实践和探索,把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植保领域中,数字赋能助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机器替代人工,快步迈入区域测... 近年来,龙游县在传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字植保领域初步实践和探索,把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植保领域中,数字赋能助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机器替代人工,快步迈入区域测报、精准防治的数字、绿色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植保 农作物监测预警平台 区域化预报 龙游
下载PDF
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适宜播种期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韵 李诚永 +3 位作者 李正泉 袁敏良 徐南昌 王宏航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2279-2282,2348,共5页
为摸清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的适宜播种期,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设置中早39、甬籼152个品种,播种期为副区,设置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3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生育期的影响。... 为摸清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的适宜播种期,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设置中早39、甬籼152个品种,播种期为副区,设置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3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显著影响,对生育期有明显影响;两因子互作处理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先增加后降低,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播种到齐穗天数缩短,齐穗至成熟天数变长,最终造成全生育期缩短,理论产量和实割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早39较甬籼15生育期长、丰产性好。综上所述,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为了获得稳产、高产,播种期以4月20日为宜,品种选择以中早39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制 油菜 早稻 播种期 产量 生育期
下载PDF
稻、鱼、螺共生轮作生产模式研究
14
作者 顾华鑫 史文竞 +5 位作者 余蕴 王怡 范峰林 王宝莲 胡金春 陈宏伟 《科学养鱼》 2023年第4期17-18,共2页
江山市洋广家庭农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生产用水达Ⅱ类水标准,土壤质量达Ⅱ级标准,基地为山垄田,形成相对独立封闭的种养环境,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多年探索研究,2022年成功摸索出稻、鱼、螺共生轮作生产新模式,取... 江山市洋广家庭农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生产用水达Ⅱ类水标准,土壤质量达Ⅱ级标准,基地为山垄田,形成相对独立封闭的种养环境,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多年探索研究,2022年成功摸索出稻、鱼、螺共生轮作生产新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生产用水 生态效益 江山市 生产新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 轮作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诚永 袁敏良 +3 位作者 李韵 李正泉 徐南昌 王宏航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506-4512,共7页
以鲜食秋大豆品种‘萧农秋艳’为试验材料,采用播种期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以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对... 以鲜食秋大豆品种‘萧农秋艳’为试验材料,采用播种期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以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对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差异显著,不同种植密度对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差异极显著;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通过影响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重进而影响产量。播种密度低虽然能够提高单株生产力,但会降低群体产量。因此,从经济等效益综合考虑,在衢州地区,鲜食秋大豆‘萧农秋艳’的播种期以8月10日左右,密度以10000株/667 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农秋艳 鲜食秋大豆 播种期 播种密度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播栽期和密度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诚永 袁敏良 +2 位作者 李韵 徐南昌 王宏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0,共5页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移栽期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移栽期、密度及其互作对甬优1540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6月25日播种、7月22日...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移栽期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移栽期、密度及其互作对甬优1540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6月25日播种、7月22日移栽、25.6万/hm^(2)密度,即早播早插,易夺高产;迟播迟插在低密度水平下不利于获得高产,适当提高密度水平(25.6万~30.3万/hm^(2)),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甬优1540 播期 移栽期 密度 产量
原文传递
播栽期和密度对优质籼粳杂交稻甬优15作双晚栽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诚永 袁敏良 +2 位作者 李韵 徐南昌 王宏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为探索优质籼粳杂交稻甬优15作双季晚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移栽期(主区)、2个播种期(裂区)、3个密度(小裂区),研究3因子互作对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期对其全生育期有显著影响,密度对生育期... 为探索优质籼粳杂交稻甬优15作双季晚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移栽期(主区)、2个播种期(裂区)、3个密度(小裂区),研究3因子互作对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期对其全生育期有显著影响,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3因子及其互作处理(除播种期×密度外)对其产量有显著影响;6月20日播种、7月21日移栽、23.5万穴/hm^(2)低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综上,为了获得高产稳产,甬优15作双晚栽培应做到早播早插,密度以23.5万穴/hm^(2)为宜,密植不利于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甬优15 播期 移栽期 密度 产量
原文传递
衢州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农药减量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德权 莫小荣 +6 位作者 王宏航 夏秋 徐法三 李建忠 郑璐莹 林加财 姜伟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在对衢州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农药减量情况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衢州市域内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现状,针对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传、推广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废弃物产生量、落实经营者的... 在对衢州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农药减量情况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衢州市域内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现状,针对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传、推广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废弃物产生量、落实经营者的回收主体责任、完善回收归集处置工作体系、探索减少积压新处置方式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包装废弃物 回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