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I)-Ce(IV)-Y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华 高慧杰 +3 位作者 宋华林 崔雪涵 万霞 苑丹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5-1492,共8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Cu、Ce离子制备了Cu(I)-Y、Ce(IV)-Y和Cu(I)-Ce(IV)-Y吸附剂,利用XRD、BET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u(I)-Ce(IV)-Y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同时,...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Cu、Ce离子制备了Cu(I)-Y、Ce(IV)-Y和Cu(I)-Ce(IV)-Y吸附剂,利用XRD、BET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u(I)-Ce(IV)-Y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同时,在含噻吩与苯并噻吩的正辛烷模拟油中,分别加入甲苯、环己烯、吡啶配成新的模拟油,探究了吸附剂的脱硫选择性。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时间48 h,焙烧温度550℃,Cu/Ce物质的量比1∶1下制备的Cu(I)-Ce(IV)-Y吸附剂具有适宜的脱硫活性。在含甲苯、环己烯模拟油中,Cu(I)-Ce(IV)-Y吸附剂具有最好的脱硫性能,相同浓度的甲苯、环己烯和吡啶对各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顺序为吡啶>环己烯>甲苯。引入Cu+可改善吸附剂的脱硫活性,引入Ce4+可改善吸附剂对硫化物的选择性,Cu+和Ce4+的协同作用使Cu(I)-Ce(IV)-Y兼具有高的硫容和抗芳烃、烯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Ce(IV)-Y 制备 苯并噻吩 吸附脱硫
下载PDF
Ni_2P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法合成及其HDS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华 王紫东 +3 位作者 代敏 宋华林 万霞 李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3-737,共5页
在低还原温度下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 P/MCM-41催化剂,并采用H2-TPR、TG-DTG、XRD、BET、XPS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还原温度对活性相Ni2 P形成以及催化剂二苯并噻吩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390℃下还原得... 在低还原温度下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 P/MCM-41催化剂,并采用H2-TPR、TG-DTG、XRD、BET、XPS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还原温度对活性相Ni2 P形成以及催化剂二苯并噻吩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390℃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活性相为单一的Ni2 P相;在390℃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二苯并噻吩HDS活性,在反应温度340℃、反应压力3.0 MPa、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WHSV)2.0 h-1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HDS转化率达到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还原温度 磷化镍 次磷酸铵 氯化镍 二苯并噻吩
下载PDF
镍磷物质的量比对负载型Ni2P/MCM-41催化剂结构及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华 姜楠 +4 位作者 宋华林 李锋 代敏 万霞 徐晓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以MCM-41为载体,采用一种简捷、温和法制备了负载型Ni2P/M CM-41催化剂。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1%(质量分数)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 以MCM-41为载体,采用一种简捷、温和法制备了负载型Ni2P/M CM-41催化剂。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1%(质量分数)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初始Ni/P物质的量比对催化剂HDS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初始Ni/P物质的量比为1/2和1/3的前驱体,在390℃下还原时得到单一的Ni2P相。初始Ni/P物质的量为1/2时,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340℃、压力3.0 MPa、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2.0 h-1时,DBT的转化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磷化镍 次磷酸铵 氯化镍 二苯并噻吩
下载PDF
磷镍物质的量比对溶剂热法制备的磷化镍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华 宫静 +4 位作者 姜楠 李锋 代敏 张娇静 于德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3,共7页
以三苯基膦(PPh3)为磷源,以三正辛胺(TOA)为液相反应体系,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型Ni-P(x)/MCM-41催化剂(x为初始P/Ni物质的量比),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测定(BET)、CO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 以三苯基膦(PPh3)为磷源,以三正辛胺(TOA)为液相反应体系,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型Ni-P(x)/MCM-41催化剂(x为初始P/Ni物质的量比),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测定(BET)、CO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以含质量分数1%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初始P/Ni物质的量比对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Ni物质的量比为0.5时,生成的磷化镍物相为以Ni12P5为主,含有少量Ni2P的混合相;初始P/Ni物质的量比大于0.5时,可得到纯Ni_2P相,且随着P/Ni物质的量比的提高,Ni2P晶粒粒径减小,分散度提高。在反应温度613 K,压力3.0 MPa,H_2/oil体积比500,质量空速2.0 h-1时,Ni-P(6)/MCM-41和Ni-P(10)/MCM-41催化剂的DBT转化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NI2P 二苯并噻吩(DBT) 加氢脱硫(HDS)
下载PDF
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的溶剂热法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华 张福勇 +3 位作者 宋华林 代敏 万霞 徐晓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719,共6页
以廉价的三苯基膦(PPh3)为磷源,以三正辛胺(TOA)为液相反应体系,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型Ni2P/M CM-41催化剂,并采用XRD、BET、CO吸附、XPS和TEM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方法的合成温度为330℃,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比程序升... 以廉价的三苯基膦(PPh3)为磷源,以三正辛胺(TOA)为液相反应体系,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型Ni2P/M CM-41催化剂,并采用XRD、BET、CO吸附、XPS和TEM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方法的合成温度为330℃,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比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所需的还原温度至少低300℃,比传统的溶剂热法合成原料更廉价。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比较了所制备的Ni2P/M CM-41催化剂与H2-TPR法制备的催化剂结构以及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法能够降低催化剂表面上P物种的集聚,从而得到较大比表面积的Ni2P催化剂(690 m2/g);促进小尺寸、高度分散的Ni2P活性相的生成;制得的催化剂的HDS活性明显高于H2-TPR法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40℃,质量空速2.0 h-1,H2/油=500(体积比),3.0 MPa的条件下,Ni2P/M41-R催化剂DBT转化率达到96.8%,较H2-TPR法高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NI2P 二苯并噻吩(DBT) 加氢脱硫(H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