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昆仑及相邻地区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构造过程的热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
31
1
作者
王国灿
向树元
+3 位作者
王岸
John I.Garver
Robert P.Wintsch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14,680,共11页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并可能一直延续到早中侏罗世之交,是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并奠定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的构造热事件.区域动力背景可能和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浊积盆地闭合相关.第二次发生在大约130-150Ma的早白垩世,并可能延续到早白垩世末,主要表现为系列区域性NWW—SEE向的挤压性断裂活动,可对应于白垩纪时期拉萨地块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的增生拼贴事件.第三次为大约56-45Ma的古新世,表现为一期伸展抬升.热年代学记录与零星保存的地质记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对构造过程提供了更确切的时间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中生代-新生代早期
热年代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大地震发生的准周期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Katherine M Scharer
Glenn P Biasi
+3 位作者
Ray J Weldon II
Tom E Fumal
梁凯利
赵菡姿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8期21-27,共7页
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加州)南段最后一次大地震距今已有153年了,而其平均震间间隔却仅为~100年。如果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周期性,而并非随机发生或群集发生,则这个时间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而且通常意味着概率意义上的地震危险性增大...
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加州)南段最后一次大地震距今已有153年了,而其平均震间间隔却仅为~100年。如果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周期性,而并非随机发生或群集发生,则这个时间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而且通常意味着概率意义上的地震危险性增大。遗憾的是,多数地震记录都很简单,这就限制了对单条断层上地震复发的分布特征的描述。本文利用加州Wrightwood3000年冲29次有地面破裂的地震的综合记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此处地震的复发远比依据泊松分布预测的结果更具规律性,而且也不呈群集分布,由此,我们推断地震的复发具有准周期性。基于观测的敏感性分析对可供选择的地质记录解释进行严格检验,结果揭示出持续的单峰时间依从特征。这一结果为利用更新模型来正式预测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未来地震概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记录,仅有4个间隔(15%)长于目前的开放间隔,由此凸显了该断层当前地震形势的严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安德烈斯断层
地震发生
准周期性
地震复发
美国加州
时间长度
统计检验
分布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及相邻地区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构造过程的热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
31
1
作者
王国灿
向树元
王岸
John I.Garver
Robert P.Wintsch
张克信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depart ment of geology
depart
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14,68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672137
40372104)
+4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No1212010610103)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海1:5万库赛湖幅(I46C001002)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不冻泉幅(I46C001003)区域地质调查(No20031300000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海1:5万阿拉克湖幅(I46C001001)区域地质调查(No1999130000402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海1:5万冬给错纳湖幅区域地质调查"(NoI46C001002)
文摘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并可能一直延续到早中侏罗世之交,是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并奠定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的构造热事件.区域动力背景可能和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浊积盆地闭合相关.第二次发生在大约130-150Ma的早白垩世,并可能延续到早白垩世末,主要表现为系列区域性NWW—SEE向的挤压性断裂活动,可对应于白垩纪时期拉萨地块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的增生拼贴事件.第三次为大约56-45Ma的古新世,表现为一期伸展抬升.热年代学记录与零星保存的地质记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对构造过程提供了更确切的时间限定.
关键词
东昆仑
中生代-新生代早期
热年代学
Keywords
East Kunlun
Mesozoic-Early Cenozoic
thermochronology.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大地震发生的准周期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Katherine M Scharer
Glenn P Biasi
Ray J Weldon II
Tom E Fumal
梁凯利
赵菡姿
机构
depart ment of geology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
depart
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S.Geological Survey
山东省地震局
出处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8期21-27,共7页
文摘
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加州)南段最后一次大地震距今已有153年了,而其平均震间间隔却仅为~100年。如果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周期性,而并非随机发生或群集发生,则这个时间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而且通常意味着概率意义上的地震危险性增大。遗憾的是,多数地震记录都很简单,这就限制了对单条断层上地震复发的分布特征的描述。本文利用加州Wrightwood3000年冲29次有地面破裂的地震的综合记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此处地震的复发远比依据泊松分布预测的结果更具规律性,而且也不呈群集分布,由此,我们推断地震的复发具有准周期性。基于观测的敏感性分析对可供选择的地质记录解释进行严格检验,结果揭示出持续的单峰时间依从特征。这一结果为利用更新模型来正式预测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未来地震概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记录,仅有4个间隔(15%)长于目前的开放间隔,由此凸显了该断层当前地震形势的严峻性。
关键词
圣安德烈斯断层
地震发生
准周期性
地震复发
美国加州
时间长度
统计检验
分布预测
分类号
P315.08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昆仑及相邻地区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构造过程的热年代学记录
王国灿
向树元
王岸
John I.Garver
Robert P.Wintsch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大地震发生的准周期性
Katherine M Scharer
Glenn P Biasi
Ray J Weldon II
Tom E Fumal
梁凯利
赵菡姿
《国际地震动态》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