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le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s in giant pandas 被引量:2
1
作者 Meng Wang Yong-Gang Nie +5 位作者 Ronald R.Swaisgood Wei Wei Wen-Liang Zhou Ze-Jun Zhang Gui-Ming Wang Fu-Wen Wei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41-348,共8页
A critical function of animal movement is to maximize access to essential resources in temporally fluctuating and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Seasonally mediated resource fluctuations may influence animal mov... A critical function of animal movement is to maximize access to essential resources in temporally fluctuating and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Seasonally mediated resource fluctuations may influence animal movements,enabling them to track changing resource distributions,resulting in annual migration patterns.The conservation-dependent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 displays seasonal movement patterns;however,the key factor driving these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Here,we used GPS tracking collars to monitor the movements of six giant pandas over a 12-year period across different elevations,and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asonal migration directions,routes,habitat revisitation,home range overlap,first arrival events,and stability.Our results revealed a compelling pattern of seasonal migrations that facilitated the ability of the pandas to forage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and place to maximize nutritional intake.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ndas utilize spatial memory to locate reliable food resources,as evidenced by their annual return to the same or similar winter and summer home ranges and the consistently maintained percentage of home range overlap.These novel insights into giant panda foraging and movement ecology not onl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ability to adapt to nutritionally poor dietary resources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base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panda Seasonal migration Home range Foraging ecology Spatial memory
下载PDF
小熊猫紫色色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刘蓓 罗伟铭 +5 位作者 王隆柏 徐素慧 周伦江 林琳 何晓聪 修云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建立小熊猫紫色色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紫色色杆菌毒力T3SS效应因子OspC家族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引物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小熊猫病料和兽舍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建立小熊猫紫色色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紫色色杆菌毒力T3SS效应因子OspC家族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引物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小熊猫病料和兽舍环境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PCR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小熊猫紫色色杆菌,从小熊猫饲养环境和死亡小熊猫体内分离出其他菌株未扩增出条带;最低可检测出0.98 pg/μL的紫色色杆菌DNA,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用该检测方法从饲养环境和小熊猫病料中检测到的结果与传统的分离培养和测序比对的结果一致。所建立的PCR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快速高效检测出紫色色杆菌,可用于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病病原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紫色色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病原检测
下载PDF
秦岭雄性大熊猫繁殖行为监测与种公兽培育
3
作者 赵鹏鹏 赵卫平 +2 位作者 张丹辉 沈洁娜 雷颖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4,共5页
提高大熊猫的人工繁育水平是维持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的关键。圈养大熊猫的选择性择偶交配和自然交配受孕率低是制约秦岭大熊猫圈养繁殖的主要因素,而种公兽的成功培育是提高圈养繁殖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4只秦岭大熊猫雄性个体进行... 提高大熊猫的人工繁育水平是维持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的关键。圈养大熊猫的选择性择偶交配和自然交配受孕率低是制约秦岭大熊猫圈养繁殖的主要因素,而种公兽的成功培育是提高圈养繁殖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4只秦岭大熊猫雄性个体进行健康状态评估、体重和粪便量监测、精子质量检测、日常行为和繁殖行为培训以及最佳放对时间确定等试验,成功培育大熊猫种公兽2只,5年期间成功繁育幼仔15胎21仔,受孕率由2018年的20%上升到2022年的66.7%。研究结果为大熊猫种公兽培育技术推广、提高圈养大熊猫繁育数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熊猫 种公兽 培育 繁殖行为监测
下载PDF
朱鹮种群增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尊海 朱龙博 +4 位作者 王晗 雷颖虎 张军风 董荣 孙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结合目前朱鹮(Nipponia nippon)的保护现状以及文献资料,综述其生活习性以及种群现状,并从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剖析朱鹮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阻力,具体分析遗传因素、近亲繁殖、性别比例、再引入、栖息地以及人类活动对朱鹮... 结合目前朱鹮(Nipponia nippon)的保护现状以及文献资料,综述其生活习性以及种群现状,并从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剖析朱鹮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阻力,具体分析遗传因素、近亲繁殖、性别比例、再引入、栖息地以及人类活动对朱鹮种群发展的影响,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个人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如继续坚持现阶段再引入计划,同时改进人工繁育技术,统筹兼顾以巩固再引入成果,以期对未来朱鹮的保护以及种群恢复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从而在实际保护工作中提高成效,促进朱鹮种群稳定增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种群发展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再引入
下载PDF
大熊猫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圣 杨梅 +11 位作者 燕霞 刘颂蕊 李运莉 张东升 岳婵娟 侯蓉 范雪阳 张洪文 李林 郑维超 曹立亭 苏小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47,共6页
细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大熊猫生命健康的主要疫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在大熊猫圈养种群内,细菌耐药性不断涌现并呈逐年攀升趋势,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给大熊猫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文章对国内外大熊猫主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 细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大熊猫生命健康的主要疫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在大熊猫圈养种群内,细菌耐药性不断涌现并呈逐年攀升趋势,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给大熊猫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文章对国内外大熊猫主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耐药现状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大熊猫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疾病防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细菌性疾病 病原学 诊断 防治
原文传递
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马永杰 赵鹏鹏 +5 位作者 龚素华 沈洁娜 张丹辉 靳亚平 雷颖虎 林鹏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30,共7页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重要亚种种群。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细胞治疗领域中的理想种子细胞,是大熊猫极具保护价值的种质资源。通过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处理幼龄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组织...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重要亚种种群。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细胞治疗领域中的理想种子细胞,是大熊猫极具保护价值的种质资源。通过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处理幼龄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组织后,获得了各组织来源的细胞,其形态均呈长梭形,在细胞融合度达90%时均表现出漩涡状生长状态,传至第10代时增殖能力减弱;3种来源的细胞均表达MSCs的特异性标志物CD73和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31和CD34,其中骨髓来源细胞还表达其特异性标志物SOX-2和SCFR,牙髓来源细胞表达SCFR脂肪来源细胞表达GNL3;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各组织来源的细胞均能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表明获得了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组织来源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熊猫 骨髓 牙髓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色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评价
7
作者 林琳 刘蓓 +7 位作者 徐素慧 周伦江 王隆柏 罗伟铭 何晓聪 陈云钦 黄杭 修云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防控小熊猫色杆菌病,按细菌灭活疫苗制备程序将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2008年、2020年分离的2株色杆菌CV08毒株和CV20毒株经条件优化后灭活,分别制备成灭活菌液与铝胶佐剂联用制备成灭活疫苗。以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色杆... 为防控小熊猫色杆菌病,按细菌灭活疫苗制备程序将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2008年、2020年分离的2株色杆菌CV08毒株和CV20毒株经条件优化后灭活,分别制备成灭活菌液与铝胶佐剂联用制备成灭活疫苗。以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色杆菌感染模型,用2种方式接种CV20毒株灭活疫苗,比较2种接种途径效果。进一步设计2株色杆菌半数致死量(LD_(50))梯度对二免后小鼠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同时进行交叉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CV20毒株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CV08毒株和CV20毒株对每只小鼠的LD_(50)分别为3.2×108、5×10^(7)CFU。色杆菌CV08毒株灭活疫苗对不同LD 50攻毒小鼠的保护率为83%、70%、60%;色杆菌CV20毒株灭活疫苗对不同LD_(50)攻毒小鼠的保护率为75%、70%、10%。试验制备的CV08、CV20毒株疫苗含菌量均为4×10^(9)CFU·mL^(-1),安全检验合格,能对自身菌株感染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但无交叉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色杆菌 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
下载PDF
赤斑羚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8
作者 刘群秀 袁耀华 +5 位作者 梁小虎 刘玉良 安俊辉 王东辉 黄茗鑫 蔡志刚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11期6-9,共4页
研究旨在探索和建立稳定的赤斑羚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为后续赤斑羚的保护与饲养提供医学基础,并利用该细胞开展赤斑羚皮肤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研发。取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后腿内侧皮肤用Ⅰ型... 研究旨在探索和建立稳定的赤斑羚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为后续赤斑羚的保护与饲养提供医学基础,并利用该细胞开展赤斑羚皮肤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研发。取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后腿内侧皮肤用Ⅰ型胶原酶进行分离培养,建立赤斑羚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所建立的赤斑羚成纤维细胞系大多数细胞呈细长梭状,部分细胞呈三角状。细胞多为放射状和漩涡状分布,排列整齐。培养过程中,细胞在贴壁1 d时开始有细胞向外伸展,贴壁10 d后细胞密度达到80%以上,可进行传代;细胞长势良好,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细胞复苏前后活率无显著差异,显示细胞生长状态好。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赤斑羚成纤维细胞系为后续赤斑羚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斑羚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
下载PDF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 an emerging birds pathogen in Qinling wildlife conservation center, China
9
作者 Honglin Xie Hui Li +8 位作者 Chenfei Yu Yongqiang Miao Yaping Wu Ruoyi Jia Qiang Zhang Guanglin Pan Qingyi Ma Kangsheng Jia Xinglong Wang 《Animal Diseases》 CAS 202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The bacterium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previously known as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is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infectious coryza(IC)in chickens and other avian species.In this case report,an outbreak of Avibacte... The bacterium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previously known as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is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infectious coryza(IC)in chickens and other avian species.In this case report,an outbreak of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 occurred in the Qinling area of China,resulting in clinical symptoms of facial swelling in several bird species,including Golden pheasant,Temminck's tragopan,and Peafowls,and three Golden pheasants died due to prolonged infection.Specific PCR results conf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pathogen in the infected birds.The report describe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affected birds,as well as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Whole-genome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 sis y were performed,and this is the frst report of inter-and intra-species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coryza among wild bird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coryza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 Avian diseases PATHOGEN Wlidlife Case report
下载PDF
大熊猫习惯性流产病例分析
10
作者 赵鹏鹏 丁红娟 +4 位作者 王文戈 赵卫平 张丹辉 沈洁娜 雷颖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44,共3页
流产是哺乳动物易发生的产科疾病,但关于大熊猫习惯性流产病例报道较少。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对1只习惯性流产大熊猫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诊断,认为该大熊猫生殖道解剖结构先天性轻度异常,生殖道分泌物未完全排出造成早期流... 流产是哺乳动物易发生的产科疾病,但关于大熊猫习惯性流产病例报道较少。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对1只习惯性流产大熊猫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诊断,认为该大熊猫生殖道解剖结构先天性轻度异常,生殖道分泌物未完全排出造成早期流产发生。后期通过加强围产期大熊猫饲养管理、对症治疗和积极预防流产等措施,使习惯性流产大熊猫受孕并顺利产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生殖道异常 习惯性流产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八种常用消毒剂对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的杀菌效果试验
11
作者 刘蓓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25-27,共3页
为比较常用消毒剂对紫色色杆菌的杀灭效果,预防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病的再次发生,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评价八种消毒剂百毒杀、84、聚维酮碘、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戊二醛癸甲溴铵、复合酚和甲酚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季铵盐类消毒... 为比较常用消毒剂对紫色色杆菌的杀灭效果,预防小熊猫紫色色杆菌病的再次发生,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评价八种消毒剂百毒杀、84、聚维酮碘、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戊二醛癸甲溴铵、复合酚和甲酚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季铵盐类消毒剂百毒杀、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和戊二醛癸甲溴铵的杀菌效果较好,对人体无害且刺激性小,可在饲养场所使用以杀灭紫色色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消毒剂 紫色色杆菌 杀菌效果
下载PDF
同域分布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时空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彬 胡露 +6 位作者 赵姗姗 董鑫 冯万举 张栋耀 张晋东 周材权 白文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75-5284,共10页
为了解同域分布有蹄类在环境复杂的山地森林生境中以何种方式维持种间关系以实现稳定共存,基于物种分布模型与日活动模式分析了四川省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五大山系同域分布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与中华斑羚... 为了解同域分布有蹄类在环境复杂的山地森林生境中以何种方式维持种间关系以实现稳定共存,基于物种分布模型与日活动模式分析了四川省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五大山系同域分布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与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时空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1)在四川省五大山系,中华鬣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8006.0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18%,其中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015.90 km^(2),中华斑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1073.3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71%,其中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396.22 km^(2);(2)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在生境因子选择上相似性高、栖息地重叠面积大,其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D=0.776,I=0.949,其适宜栖息地的主要重叠区域位于岷山和邛崃山系;(3)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为0.812;(4)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属于同域分布的资源利用型竞争物种,中华鬣羚的存在会显著影响中华斑羚的日活动节律(P=0.016);二者同域分布时都会增加其昼间活动强度,并增加活动高峰期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本研究初步分析了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的时空生态位特征,揭示了二者在空间、时间生态位上种群共存及种间竞争的耦合关系。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同域分布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近缘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种间竞争关系,为有蹄类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同域分布 种间关系 日活动节律 生态位
下载PDF
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依依 蔡水花 +2 位作者 谭淑娟 叶万辉 沈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真红树植物 半红树植物 解剖特征 功能性状 生态适应
下载PDF
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浪 张浩杰 +5 位作者 王承东 李才武 兰景超 罗娌 刘礼 杨光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西氏贝蛔虫 虫卵 Neopredisan135-1
下载PDF
大熊猫行为数据资源管理生态体系研究
15
作者 张志强 王伟钧 +2 位作者 周应敏 施达 杨晋浩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第31期5-8,16,共5页
大熊猫行为研究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生物研究发展方向。现阶段,很多大熊猫饲养研究中心在熊猫饲养和行为研究方面都采用数据资源人工管理机制进行相关行为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但这种行为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有很多局限性问题。为了解决相应的... 大熊猫行为研究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生物研究发展方向。现阶段,很多大熊猫饲养研究中心在熊猫饲养和行为研究方面都采用数据资源人工管理机制进行相关行为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但这种行为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有很多局限性问题。为了解决相应的局限性问题,一方面从企业数据文化建设推动大熊猫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行为数据资源管理机制建设目标;另一方面设计了具有闭环数据管理模式的大熊猫行为数据资源管理生态体系,利用生态体系来实现新的数据资源管理机制建设目标。通过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解决了当前大熊猫行为数据资源管理机制的局限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行为数据 数据仓库 数据资源管理机制 闭环 生态体系
下载PDF
圈养小熊猫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修云芳 刘国伟 郑舒桓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3-401,共9页
小熊猫是亚洲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目前受到栖息地减少、片断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等威胁。中国圈养小熊猫已经有60多年历史,约55个机构曾经饲养过小熊猫,现今圈养数量有400多只,评估小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对科学维持圈养种... 小熊猫是亚洲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目前受到栖息地减少、片断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等威胁。中国圈养小熊猫已经有60多年历史,约55个机构曾经饲养过小熊猫,现今圈养数量有400多只,评估小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对科学维持圈养种群和保存遗传种质资源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19个微卫星座位,对中国境内11个小熊猫圈养种群的116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估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1个种群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基因丰富度3.505±1.033(北京)至4.026±1.219(冕宁),期望杂合度0.631±0.225(黄山)至0.782±0.171(温岭)。其中福州和无锡种群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整个圈养群体内各个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055,呈显著分化,表明11个种群遗传分化水平较高。Bayesian遗传聚类分析将11个种群聚为三个遗传簇,与野生种群的遗传聚类结果一致。结论:小熊猫圈养种群与野生种群相比,同样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圈养小熊猫遗传管理的重点不再是引进野生个体充实圈养种群,应制订科学的繁殖计划,避免近交,从而维持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小熊猫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一例大熊猫腹腔镜及上消化道手术的麻醉管理
17
作者 郑应婕 周大春 +5 位作者 王成东 罗娌 胡新波 江志 应志豪 陈玎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从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案、麻醉监护、输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1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腹腔镜及上消化道手术的麻醉管理,总结了麻醉效果及注意事项,可为大熊猫的胃肠道手术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熊猫 麻醉管理 胃肠道手术 麻醉监护
下载PDF
一例原发性肝癌大熊猫的病理学观察
18
作者 王承东 高琪 +4 位作者 李德生 张和民 邓林华 吴虹林 陈正礼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6-1340,共5页
观察一例因原发性肝癌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的大熊猫全身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大熊猫肝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大熊猫"盼盼"年龄31岁,雄性,于2016年12月28日死亡。对其进行系统解剖,取肝脏、胰腺、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 观察一例因原发性肝癌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的大熊猫全身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大熊猫肝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大熊猫"盼盼"年龄31岁,雄性,于2016年12月28日死亡。对其进行系统解剖,取肝脏、胰腺、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心脏、肺脏、肾脏、膀胱、脾脏、甲状腺、颌下腺、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睾丸、肛周皮肤组织、前肢肌、后肢肌,以及全身肿块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尸检发现,其腹腔积液,肝脏表面结节性增生,直肠后端可见大量出血点,脾脏下半段肿大,肛周皮肤散在小结节,右阴囊皮肤内侧散在结节,并且其右侧腋下、肝脏左叶、膈肌、腹膜及肠系膜上均可见明显肿块。HE结果显示,肝脏组织可见多灶性脓肿,细胞坏死,肝细胞呈多角形,呈腺样、鹅卵石样结构排列,细胞异型增生,核质比增大,致细胞密度增加。肾组织中可见异型性细胞团块。心脏、肺脏、胰腺、十二指肠、直肠、脾脏、膀胱、甲状腺、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睾丸、肛周皮肤组织、前后肢肌均出现了病理损伤。结果提示,该大熊猫疑似由于原发性肝癌大面积迅速邻近转移,导致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病理学
下载PDF
一起朱鹮雏鸟新城疫的诊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佳 徐光岚 +3 位作者 张军风 刘文旺 雷颖虎 高更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144,共4页
2018年5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突然有10只人工育雏的朱鹮雏鸟在短暂厌食后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为新城疫。剩余18只朱鹮雏鸟经检测12只新城疫阳性,后经抗NDV异源高免血清治疗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后,16只雏... 2018年5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突然有10只人工育雏的朱鹮雏鸟在短暂厌食后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为新城疫。剩余18只朱鹮雏鸟经检测12只新城疫阳性,后经抗NDV异源高免血清治疗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后,16只雏鸟成活。朱鹮感染新城疫偶有报道,但尚无成功治愈的案例。这次朱鹮雏鸟新城疫的诊治为今后珍稀濒危鸟类的新城疫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新城疫 高免血清 免疫
下载PDF
秦岭大熊猫繁殖期尿液中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洁娜 李根新 +6 位作者 张强 张丹辉 王宾 杨创学 高更更 雷颖虎 赵鹏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8-872,共5页
为探索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繁殖期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确定最佳人工授精时间及成功受孕大熊猫产仔时间,本文采用ELISA方法,对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2017—2019年16例雌性大熊猫繁殖期尿中雌酮(E1G)和孕酮... 为探索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繁殖期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确定最佳人工授精时间及成功受孕大熊猫产仔时间,本文采用ELISA方法,对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2017—2019年16例雌性大熊猫繁殖期尿中雌酮(E1G)和孕酮(P4)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发情期雌性大熊猫发情持续天数6—15 d不等,平均10.8 d,E1G峰值58.0—240.0 ng/mgCr,平均147.7 ng/mgCr,首次人工授精时间在E1G/Cr峰值后平均29.8 h。产仔大熊猫平均P4峰值为1229.0 ng/mgCr,妊娠期平均为132 d,孕激素峰值后平均23 d产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熊猫 生殖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