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的氨燃料航空动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江 方垍洧 +3 位作者 王聪 颜培刚 哈婵 李成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为了获得氨燃料航空动力应用潜力评价,本文综述了氨燃料的绿色制取方法、氨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氨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氨燃料航空发动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获得氨燃料航空动力应用潜力评价,本文综述了氨燃料的绿色制取方法、氨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氨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氨燃料航空发动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氨氢混合燃烧在未来有望成为氨燃料航空动力系统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氨的绿色制取 氨燃料航空发动机 氢氨混合燃烧 氮氧化物排放 综述
原文传递
运动人因视角下体育馆光环境评价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史立刚 邱靖涵 李思盈 《世界建筑》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体育馆光环境设计直接影响运动者的舒适水平。为探究运动者对天然光环境的舒适需求反馈,本文基于主观调查与客观生理测量的互证方法,确定运动者光环境评价影响因素,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以运动人因健康为导向的体育馆光环境评价预测模型... 体育馆光环境设计直接影响运动者的舒适水平。为探究运动者对天然光环境的舒适需求反馈,本文基于主观调查与客观生理测量的互证方法,确定运动者光环境评价影响因素,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以运动人因健康为导向的体育馆光环境评价预测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迭代得出适宜全民健身的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视觉舒适亮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天然光环境 视觉舒适 生理反馈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健康视角下双鸭山老旧小区步行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3
作者 刘杰 薛婧嘉 刘军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24-28,共5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寒地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户外活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双鸭山市地处寒地区域,天气特征直接导致了居民室外活动时间和出行次数的减少,然而居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步行空间作为与居民日常活动紧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寒地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户外活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双鸭山市地处寒地区域,天气特征直接导致了居民室外活动时间和出行次数的减少,然而居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步行空间作为与居民日常活动紧密联系的场所,其环境品质与空间活力却未得到优质提升。文中以健康城市为切入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作为调研对象,分析当前双鸭山市步行空间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关优化设计原则。为满足健康城市发展要求以及居民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提升寒地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质量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老旧小区 步行空间质量
下载PDF
面向狭长空间的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设计与建模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冬梅 刘湘龙 +3 位作者 于思淼 徐超 杨帆 曹雏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435,共10页
并联机器人因具有刚度大、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和运动负荷小等优点,在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大部分并联机器人因支链呈空间对称分布,难以进入狭长空间工作。因此,针对狭长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结构... 并联机器人因具有刚度大、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和运动负荷小等优点,在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大部分并联机器人因支链呈空间对称分布,难以进入狭长空间工作。因此,针对狭长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结构,该机构整体沿一条直线导轨方向布置,减少了垂直于导轨方向的宽度,使之易于放入狭窄的空间内,同时能拥有较大工作空间,并实现3个自由度上的平动运动。通过G-K公式计算机构自由度;验证了该并联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对平台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并根据遗传算法分析其奇异性;通过解析法对机构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入狭长空间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三自由度 运动学 动力学 狭长空间
下载PDF
农业物料移运机器人协同作业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万金 李儒 +2 位作者 郝钦磊 曹雏清 赵立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8,共17页
为了解决机器人将农产品从收获场所转移到仓库或运输车辆存在的移动轨迹和作业轨迹相对独立且耗时长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物料移运机器人,并提出一种物料移运机器人协同作业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获得机器人作业系统和行驶系统协同作业... 为了解决机器人将农产品从收获场所转移到仓库或运输车辆存在的移动轨迹和作业轨迹相对独立且耗时长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物料移运机器人,并提出一种物料移运机器人协同作业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获得机器人作业系统和行驶系统协同作业的时间最优轨迹。该方法建立机器人协同作业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物料移运机器人开展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控制律减少跟踪误差,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和ADAMS联合仿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可使机器人在抓放料协同作业和避障协同作业中取得平滑且时间最优的运动轨迹,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曲线变化平缓,两履带牵引力满足机器人的要求且可快速稳定跟踪时间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移运机器人 轨迹规划 时间最优 协同作业 A*算法
下载PDF
深圳某连体桁架转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际华 刘志周 +2 位作者 高磊 贾君 张小冬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9,共7页
深圳某连体桁架转换超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连体部位为钢桁架和钢框架结构。连体底部设置5榀桁架承托本层及上部钢框架共9层荷载。结合项目特点,对主体结构设定了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YJK、ETABS两种软件对结构进... 深圳某连体桁架转换超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连体部位为钢桁架和钢框架结构。连体底部设置5榀桁架承托本层及上部钢框架共9层荷载。结合项目特点,对主体结构设定了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YJK、ETABS两种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整体分析,通过YJK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及设防、罕遇地震下的等效弹性分析,采用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因连体桁架转换结构为结构的关键构件,故对其进行构造加强,并结合其受力特点进行各工况补充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对穿层柱进行了屈曲分析,确保了穿层柱计算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连体桁架转换结构 整体分析 构造措施加强 补充分析 穿层柱 屈曲分析
下载PDF
CFRP复合材料板材的耐水酸碱性能研究
7
作者 韩庆 韩玮 +4 位作者 刘海波 刘延峰 杨超 王少强 咸贵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腐蚀环境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复合材料的性能退化是影响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为获得CFRP板材在腐蚀溶液中的耐久性能,将CFRP板材浸泡在水、酸与碱溶液中长达150 d.通过水吸收、热力学测试与微观结构分析获得CFRP板材的长期... 腐蚀环境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复合材料的性能退化是影响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为获得CFRP板材在腐蚀溶液中的耐久性能,将CFRP板材浸泡在水、酸与碱溶液中长达150 d.通过水吸收、热力学测试与微观结构分析获得CFRP板材的长期性能演化.结果表明:树脂板与CFRP板材在水、酸与碱溶液中的水吸收行为类似.在酸溶液中,树脂板与CFRP板材均获得较高的水吸收量,这是因为酸溶液促进了树脂的松弛作用,为水分子的进一步侵入提供了更多的扩散空间.此外,树脂的水解作用降低了树脂板与CFRP板材水吸收量.长期的加速老化导致CFRP板材拉伸强度退化高达29.7%,玻璃化转变温度退化高达12.4%.CFRP板材拉伸强度的退化主要由树脂的塑化与水解、纤维与树脂界面的脱粘所导致.碱溶液加速纤维与树脂界面脱粘、树脂水解,这导致碱溶液浸泡下的CFRP板材拉伸强度退化远大于水与酸溶液,其纤维与树脂界面完整性最差,纤维表面没有树脂残留.CFRP板材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退化主要受控于树脂的塑化.酸溶液下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退化程度远大于水与碱溶液,这是因为酸溶液下CFRP板材拥有更高的吸水率,导致树脂发生更严重的塑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复合材料 腐蚀溶液 性能演化 树脂塑化与水解 界面脱粘
下载PDF
基于病态参数分离的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测量构型优化
8
作者 郭万金 李锦辉 +2 位作者 郝钦磊 曹雏清 赵立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4,共16页
针对一种高灵巧性机器人及其连杆参数高敏感性与高定位精度需求,为解决机器人运动学标定随机测量构型存在绝对定位精度低、参数辨识效果及标定结果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病态参数分离与DETMAX-改进差分进化(DETMAX-IDE)算法的机器... 针对一种高灵巧性机器人及其连杆参数高敏感性与高定位精度需求,为解决机器人运动学标定随机测量构型存在绝对定位精度低、参数辨识效果及标定结果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病态参数分离与DETMAX-改进差分进化(DETMAX-IDE)算法的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测量构型分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机器人位置误差模型。其次,建立一种可观性综合指标,评价不同机器人标定测量构型的总体可观测性和灵敏度。最后,分离机器人运动学位置误差模型的病态参数,建立测量构型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提出一种基于DETMAX算法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结合的分步迭代优化算法(简称为DETMAX-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简写为DETMAX-IDE算法),开展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测量构型分步迭代优化。通过机器人运动学标定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随机测量构型相比,所提方法对应的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的平均值和均方差分别降低了62.09%和6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运动学标定 测量构型优化 病态参数分离 DETMAX-IDE算法 位置误差模型
原文传递
考虑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
9
作者 郭万金 吴广 +6 位作者 朱恒 陈柱宏 詹子立 曹雏清 赵立军 郭磊 朱文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80,共14页
目的为表征具有尖端小、比压大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针对异型盘薄板与橡胶板双层结构形式,提出一种考虑廓形特征影响的包含薄板挠曲形变和橡胶板弹性形变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基于弹性薄板弯曲理论... 目的为表征具有尖端小、比压大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针对异型盘薄板与橡胶板双层结构形式,提出一种考虑廓形特征影响的包含薄板挠曲形变和橡胶板弹性形变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基于弹性薄板弯曲理论,分析薄板挠曲形变与接触力关系。其次,依据静态弹性理论,建立橡胶板在弹性形变区域内弹性形变与接触力模型。再次,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求解橡胶板弹性形变参数和薄板挠曲形变参数,并通过变量替换建立接触力与异型盘法向进给位移数值形式反函数模型。最后,搭建机器人异型盘磨削实验平台,分别开展1种平面与3种曲率曲面工件的机器人异型盘接触力模型验证实验和1种侧曲面圆台铸铁工件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一致性验证实验。结果机器人异型盘接触力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盘倾角较大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接触力。机器人异型盘磨削一致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磨削参数条件下,3条磨削路径(路径1、2、3)的磨削深度平均值分别为0.0663、0.0632、0.0645 mm,最大偏差分别为0.0139、0.0090、0.0108 mm,变异系数分别为11.2%、6.4%和9.6%。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所提方法考虑了异型盘廓形特征,将工件表面曲率、盘倾角、廓形参数和异型盘尺寸等参数包含在磨削接触力模型中,并描述了磨削接触力与异型盘法向进给位移的数值形式反函数关系,能够度量异型盘磨削作业接触区域和解释磨削接触力影响因素,可为机器人异型盘的高效率、高质量恒定接触力磨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建模 异型盘磨削 挠曲形变 弹性形变 机器人磨削
下载PDF
严寒地区装配式钢结构ALC板围护体系试验房热工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相勇 王洪兴 +3 位作者 高占祥 张鹏飞 李静姝 周华樟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94-99,135,共7页
针对一栋位于严寒地区的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墙面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ALC)自承重墙结合外保温围护体系的单层居住功能试验房,在冬季采暖期采用原位测量非破坏性方法进行周期为119 d的连续测试,完成围护结构热工缺... 针对一栋位于严寒地区的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墙面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ALC)自承重墙结合外保温围护体系的单层居住功能试验房,在冬季采暖期采用原位测量非破坏性方法进行周期为119 d的连续测试,完成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室内湿热环境测试、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C墙板竖向拼接板缝、钢管混凝土柱墙角、墙脚、窗体均存在热桥。试验房构造做法的墙体传热系数平均值为0.239 W/(m^(2)·K)。试验房蓄热性能良好,停暖后室内气温缓慢降低,历时7 d达到最低温度,基本保持恒定。恢复供暖后,室内气温快速回升。测试期内试验房平均气温为22.4℃,平均相对湿度为53.8%,舒适性良好。为严寒地区推广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和选择保温体系提供了实测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装配式钢结构 ALC板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 热舒适性
下载PDF
适用于水声通信的联合多分支均衡与极化码译码算法
11
作者 刘志勇 王润晖 +4 位作者 唐新丰 刘彪 王金龙 王晨旭 周志权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5期74-82,共9页
在跨介质飞行器进行水下信息交互的诸多场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多变水声环境下水声通信链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码的联合多分支均衡与译码算法(Joint Multi-Branch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Polarizati... 在跨介质飞行器进行水下信息交互的诸多场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多变水声环境下水声通信链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码的联合多分支均衡与译码算法(Joint Multi-Branch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Polarization Code,JMED-PC)。与已有均衡与极化码译码间相互独立的方法不同,所提出的算法中多分支均衡与软列表(Soft SC-List,SSCL)译码模块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构成了环路,通过不断地在两个模块间迭代交换软信息,可显著改善均衡和译码的联合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迭代的有效性,也表明所提算法比已有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多分支均衡 雷德密勒构造 软列表译码 水声通信
下载PDF
预冷涡轮组合循环发动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12
作者 李韦康 张乐临 +2 位作者 申丽艳 王聪 秦江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9,共14页
预冷涡轮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是继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涡轮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之后新的技术路线。为了深入了解预冷涡轮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发展现状,评估该循环方案的发展潜力,从换热器预冷及射流预冷角度出发,... 预冷涡轮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是继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涡轮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之后新的技术路线。为了深入了解预冷涡轮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发展现状,评估该循环方案的发展潜力,从换热器预冷及射流预冷角度出发,综述了先进预冷发动机循环方案、射流预冷技术以及预冷器技术发展进程,并提出采用化学燃料预冷的若干技术方法,致力于提高预冷涡轮组合发动机总体性能,为高超声速组合发动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预冷涡轮组合发动机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领域的关键创新。通过不断优化预冷器的设计、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考虑到结构紧凑性和重量管理,能显著提升发动机性能。研究显示,采用先进的预冷技术能够拓展飞行马赫数,实现更高的燃料效率和性能。尽管技术挑战依然存在,如氢脆问题和预冷器的抗结冰需求,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材料和设计方案,以克服这些难题。总体上,预冷涡轮组合发动机技术代表了空天飞行器推进系统的未来方向,预示着在高速飞行和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方面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发动机 预冷组合循环发动机 预冷器 射流预冷 化学预冷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PLC的丝锭自动包装码垛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伶 李海东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1期45-49,54,共6页
为提高化纤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针对丝锭包装的传统工艺流程,该文提出了基于Device Net总线的分布式PLC控制系统,对生产线内各单元统一布局规划,模块化设计与调试,实现了机器人自动上料、丝锭自动套袋、自动码垛和自动打包称重的全流程包... 为提高化纤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针对丝锭包装的传统工艺流程,该文提出了基于Device Net总线的分布式PLC控制系统,对生产线内各单元统一布局规划,模块化设计与调试,实现了机器人自动上料、丝锭自动套袋、自动码垛和自动打包称重的全流程包装作业。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维护方便,能有效减轻人工负荷、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化纤丝锭的智能化输送、管理及物料信息的可追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ce Net总线 PLC 机器人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的建筑外墙隔热设计参数研究
14
作者 周范卓 尹佳星 王昭俊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给出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4个典型城市的热适应模型与热可接受温度区间。对4个城市的常见围护结构进行了调研,基于夏季典型设计日室外空气温度动态变化,得到了不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逐时变化值。基于热适应模型,确定了不同气候... 给出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4个典型城市的热适应模型与热可接受温度区间。对4个城市的常见围护结构进行了调研,基于夏季典型设计日室外空气温度动态变化,得到了不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逐时变化值。基于热适应模型,确定了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常见围护结构人可接受的最高内表面温度,并与现行相关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和西安市规范所规定的自然通风环境下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无法满足人员热舒适要求,规范规定限值应进行适当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隔热 热工设计 热舒适 热适应模型 热可接受温度
下载PDF
Joint distributions of first hitting time and first hitting location after explosion for birth and death processes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向群 刘韶跃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0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For a birth and death processX=|X(t),t <σ| with explosion and lifespanu distributions and joint distributions of first hitting time and first hitting location after explosion of setB n = |0,1,...,n| ,n have been f... For a birth and death processX=|X(t),t <σ| with explosion and lifespanu distributions and joint distributions of first hitting time and first hitting location after explosion of setB n = |0,1,...,n| ,n have been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post-explosion FIRST hitting time FIRST hitting LOCATION JOINT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智能化建筑疏散路径规划与动态指示设计
16
作者 王庆宇 王张舒君 +1 位作者 黄治棋 王艳敏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消防疏散指示系统结构简单和功能单一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智能疏散路径的规划与动态疏散指示的设计,以改善现有疏散系统的不足,并实现疏散的智能化控制。研究过程基于蚁群算法,并考虑火灾现场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消防疏散指示系统结构简单和功能单一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智能疏散路径的规划与动态疏散指示的设计,以改善现有疏散系统的不足,并实现疏散的智能化控制。研究过程基于蚁群算法,并考虑火灾现场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并采用蚁群算法,建立了火灾现场动态疏散路径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火灾现场情况,快速规划出最佳的疏散路径,引导人群实现安全疏散。通过本研究,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得到了有效改进,为保障人员在火灾事件中的安全疏散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系统 智能疏散 动态疏散 动态指示系统 蚁群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多尺度特征混合注意力的连续帧深度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宇航 曹雏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目的估计获取拍摄物体到相机之间距离的深度信息是单目视觉SLAM中获取深度信息的方法,针对无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算法出现精度不足以及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混合注意力机制的连续帧深度估计网络。方法通过深度估计和位... 目的估计获取拍摄物体到相机之间距离的深度信息是单目视觉SLAM中获取深度信息的方法,针对无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算法出现精度不足以及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混合注意力机制的连续帧深度估计网络。方法通过深度估计和位姿估计的两种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分别得到深度信息和6自由度的位姿信息,深度信息和位姿信息进行图像重建与原图损失计算输出深度信息,深度估计解码器编码器结构构成U型网络,位姿估计网络和深度估计网络使用同一个编码器,通过位姿估计解码器输出位姿信息;在编码器中使用混合注意力机制CBAM网络结合ResNet网络提取四个不同尺度的特征图,为了提升估计的深度信息轮廓细节在提取的每个不同尺度的特征中再进行分配可学习权重系数提取局部和全局特征再和原始特征进行融合。结果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同时进行误差以及精度评估,最后还进行了测试,与经典的monodepth2单目方法相比误差评估指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对数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0.034、0.129和0.002,自制测试图片证明了网络的泛化性。结论使用混合注意力机制结合的ResNet网络提取多尺度特征,同时在提取的特征上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升了深度估计效果,改善了轮廓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连续帧深度估计 混合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下载PDF
Multi-Scale X-Ray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18
作者 Zihan Xu Hanwen An Jiajun Wa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7-120,共14页
The rapid advancement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has raised the demands placed 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It is essential to comprehend th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and degradation... The rapid advancement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has raised the demands placed 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It is essential to comprehend th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batterie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to propel the research 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forward.Microstructure,phase information,and lattice of energy materials in both two dimensions and three dimensions can be intuitively obtained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x-ray imaging techniques.Additionally,x-ray imag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gaining attention due to its non-destructive nature and high penetrative capability,enabling in situ experiments and multi-scale spatial resolution.In this review,we initially overview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key x-ray imaging technologies.Each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is tailored to specific application scenarios.Furthermore,examples of multi-scale implementations of x-ray imaging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are discussed.This review is anticipated to augment the comprehension of readers for x-ray imag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in rechargeable batter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TERY DIMENSIONS CHARGE
原文传递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增强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蒋旭辉 刘洋 +1 位作者 张鹏 胡心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8-383,共6页
为解决环氧树脂修复混凝土存在的韧性差的问题,展开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韧性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钛基金属有机框架(NH_(2)-MIL-125),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制备室温可固化NH_(2)-MIL-125/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量热(DSC)、动... 为解决环氧树脂修复混凝土存在的韧性差的问题,展开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韧性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钛基金属有机框架(NH_(2)-MIL-125),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制备室温可固化NH_(2)-MIL-125/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量热(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探究NH_(2)-MIL-125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H_(2)-MIL-125有效改善了环氧树脂的微观形貌,显著增强环氧树脂的韧性与粘结性能,poly(0.5MIL/EP)的冲击强度增加至16.8kJ/m^(2),拉伸剪切强度提高至20.8MPa,抗压强度达95.2MPa,为纳米增韧环氧树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 2-MIL-125 环氧树脂 纳米增韧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Damage evolution and removal behaviors of GaN crystals involved in double-grits grinding
20
作者 Chen Li Yuxiu Hu +4 位作者 Zongze Wei Chongjun Wu Yunfeng Peng Feihu Zhang Yanquan G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69-484,共16页
Elucidat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ork material and abrasives during grinding of gallium nitride(GaN)single crystals is an active and challenging research area.In this study,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 Elucidat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ork material and abrasives during grinding of gallium nitride(GaN)single crystals is an active and challenging research area.In this study,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double-grits interacted grinding of GaN crystals;and the grinding force,coefficient of friction,stress distribution,plastic damage behaviors,and abrasive damag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acted distance in both radi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achieved better grinding quality than that in only one direction.The grinding force,grinding induced stress,subsurface damage depth,and abrasive wear increase as the transverse interacted distance increases.However,there was no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distance and the number of atoms in the phase transition and dislocation length.Appropriate interacted distances between abrasives can decrease grinding force,coefficient of friction,grinding induced stress,subsurface damage depth,and abrasive wear during the grinding process.The results of grinding tests combined with cross-section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s validated the simulated damage results,i.e.amorphous atoms,high-pressure phase transition,dislocations,stacking faults,and lattice distortion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damage accumulation and material removal resulting from coupling between abrasives during grinding and can be used to develop a feasible approach to the wheel design of ordered abra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NDING double-grits molecular dynamics damage material removal gallium nitri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