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血清ALB、PA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慧 胡海萍 +3 位作者 余玲 李翠娟 石爽爽 郭满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90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预后不良组(60...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90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预后不良组(6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血清营养指标(ALB、P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ALB、PA预测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代谢体积(MTV)以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ALB、PA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MTV、TLG、ALB、PA均可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5、0.913、0.963、0.726、0.731(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SUV_(max)≥21.25、MTV≥14.42 cm 3、TLG≥5.85、ALB<52.795 g/L、PA<230.09 mg/L是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ALB、PA水平能预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临床可定时监测上述指标以及时跟踪术后化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外科学 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血液 预后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金爱芳 骆柘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效能。结果135例伴可疑椎管内转移症状的肿瘤患者中,硬脊膜内(软脊膜和髓内)转移18例,其他病变80例,脊髓无病变37例。18例硬脊膜内转移中,13例软脊膜转移,2例髓内转移,3例同时有软脊膜和髓内转移。转移表现为结节状(10例)或条片状(6例)18F-FDG摄取增高,对应CT上髓旁或髓内结节或脊髓肿胀。^(18)F-FDGPET/CT比MRI发现了更多的病灶,包括亚厘米的病灶。基于患者,^(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9%、89.2%、89.1%;以转移灶和正常脊髓SUVmax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界值为2.45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2%、75.7%。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种可选择影像模式。硬脊膜内转移大多数表现为局灶性高代谢病变,SUVmax可作为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内转移 软脊膜转移 脊髓内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胃肝样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王清 李超伟 +3 位作者 靳飞 房娜 王艳丽 赵秀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肝样腺癌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结合血清AFP水平,两者联合提高对该病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5例经病理学证实胃肝样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位置及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 目的分析胃肝样腺癌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结合血清AFP水平,两者联合提高对该病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5例经病理学证实胃肝样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位置及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标志物水平、预后情况。结果原发病灶位于胃窦3例,位于贲门-胃体处2例。5例病灶的SUVmax范围为7.58~23.6,平均值13.8±6.4。5例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癌,侵袭性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影像学与病理结合,无肝脏病变时患者血清AFP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肝样腺癌 甲胎蛋白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PET-C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实性占位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颜有霞 王思云 +2 位作者 杨燕青 李焱 路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影像学对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资料57例,所有患者均做了PET-CT和普通CT,分别观察病灶在PET-CT和CT上的表现,根... 目的探讨PET-C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影像学对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资料57例,所有患者均做了PET-CT和普通CT,分别观察病灶在PET-CT和CT上的表现,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证实23例肝脏泡型棘球蚴病,18例为胆管细胞型肝癌,7例转移瘤,5例肝脓肿,4例肝脏结核;PET-CT与普通CT对肝泡型棘球蚴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泡型棘球蚴病具有特征性的PET-CT表现,可作为与其他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肝脏泡型棘球蚴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徐龙 李鑫 +5 位作者 党珊 马光明 韩冬 于勇 于楠 段海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的152例患者,根据术前有无胸部DWI检查分为A组(无DWI检查,n=85),B组(有DW...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的152例患者,根据术前有无胸部DWI检查分为A组(无DWI检查,n=85),B组(有DWI检查,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阳性率、调针次数、靶皮距、套管针在肺内长度和并发症。结果 A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65例,良性病变9例,未明确诊断11例;B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7例,良性病变8例,未明确诊断2例;A组和B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87.06%和9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2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气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59%、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前行胸部DWI检查,有助于指导穿刺靶点的选择,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减少穿刺相关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穿刺活检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固相萃取合成PET-CT肿瘤探针2-[^18F]-2-脱氧-β-D-葡萄糖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强 汪世存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见肿瘤显像剂2-[^(18)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在西门子Explora One化学合成模块上全自动合成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西门子Eclipse RD回旋加速器生产出[^(18)F-]与以三氟甘露糖为前体进行亲核取代反... 目的探讨常见肿瘤显像剂2-[^(18)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在西门子Explora One化学合成模块上全自动合成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西门子Eclipse RD回旋加速器生产出[^(18)F-]与以三氟甘露糖为前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乙酰化[^(18)F]-FDG,高纯氮气推动,Sep-Pak~C_(18)萃取柱吸附中间体,氢氧化钠水解C-18柱上中间产物,经纯化,灭菌最终得到[^(18)F]-FDG注射液。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合成的产品进行放射化学纯度(RCP)检测,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扫描。结果最终合成产物[^(18)F]-FDG的RCP>95%,20 mg的三氟甘露糖可获得未校正合成效率约为60%。结论使用ABX[^(18)F]-FDG套件,Explora One化学合成模块实现固相萃取法合成PET显像剂[^(18)F]-FDG,合成时间短,稳定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电脑断层扫描 3-O-甲基葡萄糖 固相萃取 工艺学 制药
下载PDF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丰平 杨燕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112-116,共5页
目的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PET-CT中心就诊的SPN患者152例,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且手术后病理确诊其结节的良恶性。比较良恶性结节患者的早期SUVmax值、... 目的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PET-CT中心就诊的SPN患者152例,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且手术后病理确诊其结节的良恶性。比较良恶性结节患者的早期SUVmax值、延迟期SUVmax值、代谢滞留指数的差异和各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SUVmax值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152例SPN患者术后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恶性结节92例和良性结节60例,恶性结节早期SUVmax值(7.86±3.15)、延迟期SUVmax值(9.03±3.49)、代谢滞留指数(20.59±12.87)均高于良性结节SUVmax值(3.36±2.88)、延迟期SUVmax值(3.12±2.64)、代谢滞留指数(10.46±3.59)(P<0.05);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的显示率高于良性结节(P<0.05);早期SUVmax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0.07(95%CI:57.95,82.1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17%和96.67%;延迟期SUVmax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3.19(95%CI:87.69,98.6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48%和83.33%;代谢滞留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90(95%CI:80.20,95.5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1%和80.0%。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PET-CT双时相显像 最大标准化摄影 诊断
下载PDF
氨基酸代谢PET-CT探针L-[S-^(11)C-甲基]-蛋氨酸的全自动合成及质量控制
8
作者 谢强 汪世存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研究氨基酸代谢显像剂L-[S-^(11)C-甲基]-蛋氨酸([^(11)C]-MET)全自动合成、质量控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氮氧混合气体,生产出的[^(11)C-]与57%氢碘酸生成[^(11)C]-碘代甲烷,高纯氮气推动[^(11)C]-碘代甲烷与[... 目的研究氨基酸代谢显像剂L-[S-^(11)C-甲基]-蛋氨酸([^(11)C]-MET)全自动合成、质量控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氮氧混合气体,生产出的[^(11)C-]与57%氢碘酸生成[^(11)C]-碘代甲烷,高纯氮气推动[^(11)C]-碘代甲烷与[^(11)C]-MET前体L-高胱氨酸硫内酯反应,生成[^(11)C]-MET,经纯化,灭菌最终得到[^(11)C]-MET注射液。薄层色谱法对[^(11)C]-MET进行放射化学纯度(RCP)检测。肿瘤患者行[^(11)C]-MET PET-CT扫描。结果最终合成产物[^(11)C]-MET的RCP>95%,3 mg的L-高胱氨酸硫内酯可获得未校正合成效率约为35%。结论使用国产碳-11碘代甲烷合成模块以及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的组成化学合成模块实现液相法转移[^(11)C-]两步法合成[^(11)C]-MET,合成时间短,合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断层扫描 氢碘酸 L-高胱氨酸硫内酯 [^11C]-蛋氨酸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选址和平面设计
9
作者 孟洪颜 刘振伟 +4 位作者 齐鹏 孙铭烽 杨金萱 魏玉玲 段弘烨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整理医院PET-CT正电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经历,探讨PET-CT正电子中心场地选址和设计,供医疗机构借鉴。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法规与政策、PET-CT正电子中心技术特点和国内外PET-CT正电子中心设计及建设的资料,具体讲述医院PET-CT正电子... 目的整理医院PET-CT正电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经历,探讨PET-CT正电子中心场地选址和设计,供医疗机构借鉴。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法规与政策、PET-CT正电子中心技术特点和国内外PET-CT正电子中心设计及建设的资料,具体讲述医院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的选址和功能布局设计,分析PET-CT正电子中心在场地选址和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结果通过PET-CT正电子中心案例设计,给出有引进意愿的医疗单位建设PET-CT中心时,在场地选址、中心功能布局设计和通风净化的要求。结论 PET-CT正电子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开始重视,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指导PET-CT正电子中心选址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中心 正电子药物 回旋加速器 场地选址 功能布局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预测肺癌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紫君 黄劲柏 +1 位作者 邱大胜 范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PET-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在PET-CT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各区最浓聚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得出SUVmax.以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PET-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在PET-CT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各区最浓聚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得出SUVmax.以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Wilcoxon rank-sum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淋巴结SUVmax、淋巴结与原发灶SUVmax的比值(SUVratio)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用ROC曲线对PET/CT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转移淋巴结的SUVmax较非转移淋巴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的SUVratio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取淋巴结SUVmax的最佳阈值,假阴性患者中的肺癌原发灶SUVmax偏低,假阳性患者比假阴性患者中的吸烟率高,但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SUVmax可以为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定量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判断淋巴结的转移可能从--定程度上减少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 PET-CT
下载PDF
原发输尿管淋巴瘤PET-CT表现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晓煌 胡娜 王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报告并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双时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探讨PET-CT在该病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输尿... 目的:报告并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双时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探讨PET-CT在该病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PET-CT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本例患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CT尿路造影示左输尿管中段肿块,输尿管镜示距膀胱入口5 cm处输尿管狭窄、未见肿块。手术活检确诊为输尿管滤泡性淋巴瘤。全身PET-CT显示为IE期。检索文献共收集资料齐全的原发输尿管淋巴瘤患者31例,发现输尿管淋巴瘤以单侧发生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PET-CT检查伴有糖代谢增高。结论: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胁痛、腹痛、无症状性肾积水,难以通过影像学手段正确诊断。PET-CT对于原发输尿管淋巴瘤临床分期、疗效监测、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输尿管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PET-CT诊断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仇海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250-251,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PET-CT诊断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PET-CT检查的疑似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化分组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检查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PET-CT诊断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PET-CT检查的疑似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化分组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检查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检查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重复检查率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缓解PET-CT诊断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检查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PET-CT 肿瘤 诊断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不同机型PET-CT中CT采集条件与受检者有效剂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一田 耿建华 +5 位作者 杜召猛 毕高畅 齐雍鹤 张朝坤 郑容 吴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机型PET-CT中CT采集条件与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关系,为确定适合不同机型的临床最优化采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使用GE Discovery ST-16和Discovery Elite两种机型的PET-CT,CT部分所致剂量使用仿真人体模型(Model RS-5... 目的:研究不同机型PET-CT中CT采集条件与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关系,为确定适合不同机型的临床最优化采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使用GE Discovery ST-16和Discovery Elite两种机型的PET-CT,CT部分所致剂量使用仿真人体模型(Model RS-550)实验获得。CT采集条件:(1)自动管电流30~250 mA,噪声指数(NI)值8~30,间隔2,其他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实际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Pitch):Discovery ST-16型为1.75,Discovery Elite型为0.984,转速:Discovery ST-16型为0.8 s,Discovery Elite型为0.5 s;(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10~350 mA,间隔为20 mA,NI值为14,其他临床实际采集条件同上;(3)Pitch:Discovery ST-16型分别为1.75、1.375和0.938,Discovery Elite分别为1.375和0.984,管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为30~250 mA,NI值为14,转速:Discovery ST-16型为0.8 s,Discovery Elite型为0.5 s;(4)两机型转速均分别为0.5 s、0.8 s和1.0 s,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为30~250 mA,NI值14,Pitch:Discovery ST-16型为1.75,Discovery Elite型为0.984。模拟临床PET-CT分段扫描方式使用上述条件分别对仿真人体模型RS-550进行扫描,记录各种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_(CT))。结果:①对固定的自动管电流、Pitch及转速,两机型CT部分所致有效剂量随NI值增加而降低,且Discovery ST-16型降低幅度大于Discovery Elite型;②对固定的NI值、Pitch及转速,两机型的ED_(CT)随自动管电流的增加线性增加,Discovery ST-16型增加幅度大于Discovery Elite型;③对固定的自动管电流、NI值及转速,ED_(CT)随Pitch的增加而降低;④对固定的管电流、NI值及Pitch,有效剂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⑤不同扫描条件下,两机型总有效剂量在4.93~24.00 mSv范围内;⑥在临床扫描条件下,Discovery Elite型受检者ED_(CT)均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不同型号的PETCT,在临床使用中多采用不同CT扫描条件,而扫描所致辐射剂量也因此有较大变化。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临床需求选择适用于不同机型的最佳采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体层摄影术 自动管电流 有效剂量 CT
下载PDF
重症患者行PET-CT检查的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
14
作者 丁有玲 沈赛娟 +5 位作者 吴佳佳 谢强 张依凡 谢吉奎 潘博 汪世存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行PET-CT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预约检查的重症患者,未使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体系(NEWS)评分法,预约情况以及完成检查的情况;2017年1月至...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行PET-CT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预约检查的重症患者,未使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体系(NEWS)评分法,预约情况以及完成检查的情况;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NEWS评分法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检查过程中,进行评估,并给予合适的应对措施。结果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124例重症患者63例完成检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49例重症患者42例完成检查,使用NEWS评分法后的完成检查情况明显高于往年。结论NEWS评分法方便快捷,为合理安排重症患者提供了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危险性评估 危重病人医疗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展凤麟 潘博 +5 位作者 倪明 刘昕 张依凡 谢强 谢吉奎 汪世存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85-387,390,共4页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椎管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ET-CT提示椎管疾病患者41例。测量病变标准摄取最大值(SUV_(max)),并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做对比。绘制ROC曲线获得椎管良恶性病变的SUV_(max)最佳诊断阈...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椎管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ET-CT提示椎管疾病患者41例。测量病变标准摄取最大值(SUV_(max)),并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做对比。绘制ROC曲线获得椎管良恶性病变的SUV_(max)最佳诊断阈值。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算^(18)F-FDG PET-CT在SUV_(max)>2.5诊断标准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术后病理及随访得出良性15例,恶性26例,在SUV_(max)>2.5标准时,^(18)F-FDG PET-CT诊断良性7例,恶性34例,诊断敏感度100.00%、特异度46.67%、阳性预测值76.47%、阴性预测值100.00%。利用ROC曲线确定SUV_(max)的诊断阈值以2.95最佳,敏感度100.00%、特异度60.00%、阳性预测值81.25%、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 :SUV_(max)>2.95较SUV_(max)>2.5可能更适合作为判断椎管内病变良恶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淋巴瘤 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肺母细胞瘤PET-CT特征分析(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董楚宁 姜阳 王云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873-875,878,共4页
【目的】分析肺母细胞瘤的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1例27岁男性,因"发热伴咽痛半月"入院,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治疗过程中发现右肺下叶占位病变,给予常规胸部增强CT、支气管镜、PET-CT、穿刺活检等检查最后确诊为肺母细胞瘤,... 【目的】分析肺母细胞瘤的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1例27岁男性,因"发热伴咽痛半月"入院,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治疗过程中发现右肺下叶占位病变,给予常规胸部增强CT、支气管镜、PET-CT、穿刺活检等检查最后确诊为肺母细胞瘤,结合本例病例诊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肺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胸部增强CT显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其内密度欠均匀,见分叶及血管集束征,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病灶葡萄糖代谢增高,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母细胞瘤。【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肺母细胞瘤的病灶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良好价值,疑似肺母细胞瘤病例可早期选择PET-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17例临床病理与形态学分化谱系分析
17
作者 秦积龙 何萍 +4 位作者 范蕾 林晓东 姚小飞 侯鹏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MNN)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态学分化谱系。方法收集17例MNN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MNN)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态学分化谱系。方法收集17例MNN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MNN中男性10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1.4∶1,年龄5~73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4~6.0 cm,平均3.7 cm。Masaoka分期:Ⅰ期9例,Ⅱ期8例;TNM分级:17例均为Ⅰ期。随访时间2~97个月,平均随访5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镜检:肿瘤呈结节状,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其中11例肿瘤结节细胞巢规则,瘤细胞形态温和。4例见肿瘤结节细胞巢不规则,细胞巢呈舌状及出芽式浸润淋巴样间质,瘤细胞多角形,伴轻~中度异型性。2例见肿瘤结节融合呈巢片状,部分呈条索状及岛状,可见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上皮样,核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间质见宽大的胶原纤维。11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ic thymomas with lymphoid stroma,MNT),4例为不典型MNT,2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s with lymphoid stroma,MNC)。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p40及CK19,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20,不典型MNT灶性表达CD5,p53>40%阳性,MNC弥漫表达CD5、CD117及p53。17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结论MNN根据肿瘤细胞结节是否规则、细胞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坏死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成从良性至恶性(MNT→不典型MNT→MNC)的连续性形态学分化谱系。MNN为低度侵袭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节胸腺瘤 微结节胸腺癌 不典型微结节胸腺瘤 淋巴样间质 分化谱系
下载PDF
对纵隔囊肿CT假性强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18
作者 朱振华 赵莲子 +3 位作者 赵霞 李秉营 李海文 杨光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72-576,共5页
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纵隔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肿患者,对所有患者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进行数据测量。比较病灶平扫与增强动脉期CT值;根据强化后病灶CT值上升是否超过10 HU分为... 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纵隔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肿患者,对所有患者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进行数据测量。比较病灶平扫与增强动脉期CT值;根据强化后病灶CT值上升是否超过10 HU分为“低假性强化组”(A组)、“高假性强化组”(B组)两组,A组16例,B组23例。对两组患者病灶参数(平扫CT值、截面积)、距病灶最近纵隔血管或心腔参数(强化程度、面积、与病灶的距离)、病灶周围增强程度最高的血管参数(强化程度、面积、与病灶的距离)、病灶周围所有大血管或心腔总体参数(总面积、平均增强程度、与病灶的平均距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扫与增强扫描所有病灶的CT值分别为(12.6±15.0)HU、(26.3±14.9)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病灶平扫CT值分别为(19.1±12.5)HU、(8.1±15.2)HU,病灶截面积分别为(5.1±4.0)cm^(2)、(3.0±1.9)cm^(2),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的距离分别为(2.9±0.8)cm、(2.3±0.6)cm,病灶周围所有血管或心腔与病灶之间总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5.0±1.2)cm、(3.9±1.5)cm,两组间以上四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距离可以独立影响病灶的假性强化现象(P<0.05)。结论纵隔囊肿在增强扫描中存在假性强化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灶平扫CT值、病灶截面积、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的距离、病灶周围所有血管或心腔与病灶之间总距离的平均值等,其中距病灶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的距离可以对假性强化现象产生独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假性强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意义
19
作者 彭雪华 陈彦孜 +2 位作者 姜红 金爱芳 骆柘璜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54-59,共6页
目的对比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PET/CT半定量分析,探讨两者空洞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38例孤立性肺结核性空洞患者(肺结核组)、28例孤... 目的对比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PET/CT半定量分析,探讨两者空洞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38例孤立性肺结核性空洞患者(肺结核组)、28例孤立性癌性空洞患者(肺癌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其临床基础资料、CT影像学表现。同时,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核性空洞患者(肺结核组)与孤立性癌性空洞患者(肺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代谢特征。结果孤立性肺结核性空洞主要好发年龄为(36.32±14.68)岁,主要表现为厚壁且厚度均匀,病灶周围有卫星灶;孤立性癌性空洞好发年龄为(63.75±12.92)岁,多表现为厚壁(厚度大于肺结核),内缘凹凸不平,内多见分隔,可见壁结节,空洞病灶周围见分叶、毛刺与磨玻璃密度征,形态学分型以Ⅳ型为主,部分可见转移征象。肺癌组患者空洞内分隔、内壁不光整、壁结节、支气管中断、厚壁空洞、分叶征、粗短毛刺征、磨玻璃密度征、伴转移征象比例高于肺结核组(P<0.05),而卫星灶、细长毛刺征、洞壁钙化率低于肺结核组(P<0.05)。两患者性别、空洞部位、空洞平均直径及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SUVmax值为(11.41±6.55),肺结核组的SUVmax值为(5.96±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鳞癌SUVmax值(13.66±7.20)>腺癌(10.28±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93)。结论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存在一定的影像学差异及代谢差异,多层螺旋CT与^(18)F-FDG PET/CT能够准确鉴别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肺结核空洞 癌性空洞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胡瑶 孙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评估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原发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PET/CT检测且未行任何治疗的SCL... 目的:评估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原发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PET/CT检测且未行任何治疗的SCLC患者,收集PET/CT检查前1周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临床资料及原发灶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数据,通过Spearman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6例SCLC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NLR、PLR、MLR、SII与原发灶PET/CT部分代谢参数[TLG(rNLR=0.309,rPLR=0.304,rMLR=0.271,rSII=0.362),MTV(rNLR=0.354,rPLR=0.341,rMLR=0.290,rSII=0.411)]之间存在轻度正相关性(P均<0.05),而与原发灶的SUVmax及SUVmean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广泛期SCLC患者NLR、MLR、SII、中性粒细胞及原发灶PET/CT部分代谢参数(MTV、TLG)的水平高于局限期,广泛期淋巴细胞低于局限期(P均<0.05),而其余原发灶的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PLR、单核细胞及血小板在SCLC广泛期和局限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SCLC基线NLR、SII、MLR可能不仅反映全身炎症情况,而且反映肿瘤病灶以^(18)F⁃FDG活性为代表的炎症情况。对NLR、MLR和SII增高的SCLC患者而言,可能有必要通过PET/CT检查进行分期,从而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NLR PLR 代谢参数 PET/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