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8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节点同步源高效混叠采集随机延迟时间序列分布原则研究
1
作者 张鹏 陈磅 +3 位作者 吴旭光 王海昆 钟亚聪 张振波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近年来,海底节点(OBN)同步震源高效采集方法的研究成为地震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陆地可控震源数据分离激发参数的选择有时间延迟、相位、扫描长度等3种编码方式。但是,由于海上空气枪激发的特点,相位和扫描长度编码适用性差。只能采用... 近年来,海底节点(OBN)同步震源高效采集方法的研究成为地震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陆地可控震源数据分离激发参数的选择有时间延迟、相位、扫描长度等3种编码方式。但是,由于海上空气枪激发的特点,相位和扫描长度编码适用性差。只能采用时间延迟编码方式。海上混叠采集时间延迟序列的编码是影响数据分离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约束的均匀随机时间分布定量编码准则,通过目标函数约束构建最优时间序列,并对比分析了实际自然随机激发时间和其它2种理论模拟的随机时间分布方式在共检波点域的分布特征。利用频率波数波数(FKK)域迭代反演方法进行混叠数据分离,单炮模拟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最优时间序列比其它3种分布方式更能有效地分离混叠地震数据。海上三维工区高效混叠采集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最优准则构建的延迟时间序列,能够取得较好的数据分离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后续野外混叠采集的延迟激发时间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节点 同步激发 延迟时间序列 同步激发源间距
下载PDF
金融能力、正规信贷约束与农户创业行为
2
作者 周才云 刘森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基于金融能力和正规信贷约束视角,利用2017年和2019年CHFS微观数据,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能力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能力和农户创业行为关系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能力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显... 基于金融能力和正规信贷约束视角,利用2017年和2019年CHFS微观数据,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能力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能力和农户创业行为关系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能力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能力能够通过缓解正规信贷约束来促进农户创业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农户金融能力对其创业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建立完善的金融能力培养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且提高正规信贷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能力 正规信贷约束 农户创业行为 因子分析法 PROBIT模型
下载PDF
南海东部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与启示——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为例
3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刘培 熊万林 宋朋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7,共14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型砂砾岩优质储集层发育特性、断裂圈闭有效性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总结南海东部古近系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洼内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早期大量生油、晚期大量排气”的典型倾油型烃源岩排烃特征,为恩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洼内断裂陡坡带与转换带联合控制下近源规模性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有利相带-颗粒组分-微裂缝”三元分级控储特性,等粒、低泥质(含量小于5%)、高含量长石组分及近断裂组合的(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甜点储集层发育;(3)稳定湖泛泥岩封盖下的走滑增压型圈闭是油气保存的必备条件,斜交主应力的北东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圈效果最优;(4)优质烃源岩-断裂输导/封堵-砂砾岩储集层时空配置共同控制油气富集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低充满带、过渡带和高充满带3个油气聚集单元,且近增压型通源断裂带河道主体区利于规模性油气富集。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规模性富砂砾型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新方向,并实现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惠州26洼 古近系 恩平组 砂砾岩 大中型油气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古近系文昌组沉积演化特征
4
作者 刘太勋 孙丰春 +4 位作者 彭光荣 汪旭东 孙辉 解斌 苏兆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0,共14页
充分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以及录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重新建立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白云凹陷东部文昌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 充分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以及录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重新建立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白云凹陷东部文昌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期(WCSQ1)、拆离裂陷早期(WCSQ2,WCSQ3)、拆离裂陷晚期(WCSQ4,WCSQ5)3个构造演化阶段;初始裂陷期为多个孤立的箕状半地堑,以发育缓坡轴向物源辫状河三角洲、陡坡近源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特征;拆离裂陷早期断裂活动强烈,湖盆迅速扩张,半深湖—深湖局限发育,沉积中心北移,北部番禺低隆起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拆离裂陷晚期断裂活动减弱,湖盆逐渐萎缩,沉积中心稳定在白云凹陷中部,主要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滨浅湖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砂体是白云凹陷东部的有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文昌组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深层高变温背景下储层成岩作用与低渗致密化机制
5
作者 远光辉 彭光荣 +4 位作者 张丽丽 孙辉 陈淑慧 刘浩 赵晓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64,共2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逐渐从中-浅层韩江组-珠江组的常规储层转向深层-超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低渗致密储层,特殊的高变地温地质背景使得储层成岩作用以及致密化机制与常规储层差别较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逐渐从中-浅层韩江组-珠江组的常规储层转向深层-超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低渗致密储层,特殊的高变地温地质背景使得储层成岩作用以及致密化机制与常规储层差别较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成岩过程重建和物性恢复等技术,系统分析了白云凹陷西北部低隆起-中部洼陷带古近系珠海组下段-恩平组砂岩储层的成岩过程及差异,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地层埋藏史和现今物性数据,研究了影响储层物性关系的主要因素以及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珠海组下段-恩平组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2期碳酸盐胶结、3期硅质胶结和3期长石溶解作用。储层成岩作用过程中,地温梯度变化导致压实速率不同,经历不同开放-封闭体系的水-岩反应过程是不同区带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进一步增强了储层致密程度,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从低隆起到洼陷带,伴随地温梯度升高和埋藏深度增加,低隆起储层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2期,斜坡带为中成岩B期,洼陷带为晚成岩期,成岩强度不断增加;成岩作用的差异使得储层物性演化显著不同。洼陷带储层在晚期烃类充注前已致密化,斜坡带储层在晚期烃类充注阶段逐渐致密,而低隆起区储层目前仍为低渗储层。斜坡带整体埋深小于5 km,且上覆地层具备良好封盖能力,是下部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化 差异成岩作用 深层储层 古近系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开平南大型深水深层油田发现与认识创新
6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陈兆明 姜大朋 蔡俊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平南获得了大型轻质油田勘探发现。为进一步指导勘探,分析了开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是南海北部强伸展陆缘背景下发育的“拆离-核杂岩”型凹陷,裂陷期经历“断陷—拆离—断拗”3幕演化过程;(2)开平凹陷发育文昌组优质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潜力大,总体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3)开平凹陷油气运移受“源-断-脊”耦合控制,开平凹陷南部3大鼻状构造带是油气有利汇聚区,总体具有“近源强势充注-断脊差异运聚-晚期快速成藏”的模式。开平南古近系大型轻质油田的发现实现了开平凹陷勘探重大突破,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的新区、新领域,同时为“拆离-核杂岩”型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深水 深层 古近系 开平南 开平11-4 开平18-1
下载PDF
穿梭油轮新型卧式艏装载系统设计研究
7
作者 张绍谦 董玉宽 杨凯东 《天津科技》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穿梭油轮在现代海洋原油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艏装载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原油串靠外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海洋原油外输作业多采用船舯软管外输方式,与艏装载系统的船艏输送相比,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南海东部地区船舶... 穿梭油轮在现代海洋原油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艏装载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原油串靠外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海洋原油外输作业多采用船舯软管外输方式,与艏装载系统的船艏输送相比,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南海东部地区船舶使用原油外输艏装载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从介绍艏装载系统船艏输送的作业流程出发,通过与国外传统穿梭油轮的艏装载方式相比,提出一种新型卧式艏装载系统布局方案,优化艏装载系统的结构,为穿梭油轮艏装载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梭油轮 艏装载系统 串靠外输 船舯外输 船艏外输
下载PDF
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井彦林 何椿霖 +3 位作者 赵宏宇 冯雅茜 明心凯 黄月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为深入剖析黄土与古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以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比表面积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结合水膜厚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黄土与古土壤的结合水膜厚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的结合水膜厚度... 为深入剖析黄土与古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以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比表面积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结合水膜厚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黄土与古土壤的结合水膜厚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的结合水膜厚度明显大于古土壤,原因在于古土壤孔隙体积及孔径小于黄土,而古土壤中高价阳离子含量大于黄土,同时古土壤颗粒表面分布铁锰质薄膜,其亲水性较弱。分析结合水膜与黄土湿陷性、回弹变形等工程特性间的关系,发现黄土-古土壤的湿陷性随结合水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结合水膜厚度的减小而减弱,结合水膜厚度与卸荷变形系数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说明,高价阳离子含量、颗粒表面特性,及孔隙性的不同造成了黄土与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差异,从而导致黄土与古土壤的湿陷性等工程性质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核磁共振 结合水膜厚度 离子交换 湿陷性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演变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向绪洪 张丽丽 +5 位作者 鲁毅 乔培军 陈淑慧 吴梦霜 马琼 邵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早中始新世,珠二坳陷沉积物以近源输入为特征,沉积物主要来自坳陷周缘的局部隆起区;晚始新世,源自坳陷西侧的昆莺琼古河为盆地提供大量沉积物,坳陷北侧的珠江沉积物对珠二坳陷影响较小;渐新世,珠江沉积物从北向南越过番禺低隆起进入珠二坳陷,与昆莺琼古河沉积物在白云凹陷北部和中西部混合沉积,形成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物源演变过程明显受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古地理控制,查明该时期物源演变对恢复区域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二坳陷 古近纪 物源 古地理
下载PDF
基于唐宋诗词语义解析的蜀地诗意场景营建探究——以天府会都岛为例
10
作者 张鲲 段连华 李卓 《园林》 2024年第5期40-51,共12页
针对蜀韵景观营造理论诗意意象缺失的问题,以及蜀韵景观与诗意人居建设相悖的情况,蜀韵人文景观空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下,面临表面化、符号化、单一化趋势。通过构建蜀韵诗意空间的景观营造体系,创新提出蜀韵诗意景观的场景表达及诗词特... 针对蜀韵景观营造理论诗意意象缺失的问题,以及蜀韵景观与诗意人居建设相悖的情况,蜀韵人文景观空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下,面临表面化、符号化、单一化趋势。通过构建蜀韵诗意空间的景观营造体系,创新提出蜀韵诗意景观的场景表达及诗词特色场景表达路径,促进蜀韵诗意景观空间的文脉传承营建运用,旨在保护与传承园林蜀韵空间的文化遗产,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炼解读蜀韵诗歌文化,实现公园城市建设中的蜀韵园林表达,满足多元需求,塑造蜀韵诗意景观独特特征,重塑一条“入蜀之路”脉络,串联起“蜀地山水人文之韵”的锦绣文化图景。借助文本挖掘分析软件Rost CM6,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300首描写蜀地区域不同历史时期山水人文景观的诗词文本进行SPASSAU分析平台词频分析,挖掘蜀地区域诗歌意象空间单元,并通过语义网络及词云分析对蜀韵要素意境进行解析。蜀地区域山水人文景观的诗词文本可归纳为蜀山云雾、岷山江汉、日月故人、白云秋风、西山万里、剑阁高标、关山锦绣、渔舟春江8个类簇。总结归纳并传承蜀韵园林诗意空间营造艺术手法:(1)呈现自然园林的真实风貌;(2)展示多维层次的错落有致;(3)构建空间序列的开合得体;(4)运用因地制宜的景观布局;(5)塑造古朴雅致的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以天府国际会都岛为例,提出蜀韵景观意象空间的场景表达路径:(1)山水互补的空间架构;(2)循路入蜀的空间演绎;(3)蜀风气韵的空间体验;(4)诗意胜概的空间画卷。提出了“特色蜀韵要素诗词文本分析—蜀韵要素景观意向提炼一蜀韵场景表达”的完整研究思路,空间场景以“循路入蜀—流连天府—江河脉动—满园春归—锦城芳菲”为空间序列,塑造场景类型及空间主题,营造一系列空间营造意象,阐述蜀地5大特色:蜀道、蜀水、蜀山、蜀城、蜀园。为各类空间特色景观要素的选择以及其他景观元素的空间融合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语义分析 蜀韵诗歌 景观意象 文脉传承 空间营建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11
作者 邓远 陈轩 +5 位作者 覃建华 李映艳 何吉祥 陶鑫 尹太举 高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及内部侵蚀面沉积构造为湖泊异重流成因,进一步识别出水道、水下天然堤、朵叶体及侧缘4种微相类型,其中水道和朵叶体为有利储集微相。②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吉木萨尔凹陷古地貌整体呈“南低北高、中部低东西高”的沉积格局,低部位发育古沟槽、古低凸起及古低洼3类微古地貌单元。古沟槽内水道储层为加积叠置、厚层状充填,古低洼区内朵叶体为进积—侧积叠置、薄层席状披覆,古低凸起分割异重流沉积;古斜坡区异重流欠发育。③吉木萨尔凹陷南部发育3个异重流供给水道区。异重流水道向北进积,主水流线分散成多支,在水道末端形成多个连片叠置的朵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页岩油 异重流 朵叶体 水道 芦草沟组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压裂液破胶液对低渗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12
作者 陈磊 秦世利 +4 位作者 曹波波 匡腊梅 鲍文辉 阎兴涛 赵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2种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伤害、胶团粒径、分子质量、吸附性能等评价,研究了压裂液破胶液对低渗储层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胍胶压裂液破胶液在未切除和切除10 mm后的岩心损害率分别为27.3%和4.5%,并在岩心端面观察到大量固相残留... 通过2种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伤害、胶团粒径、分子质量、吸附性能等评价,研究了压裂液破胶液对低渗储层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胍胶压裂液破胶液在未切除和切除10 mm后的岩心损害率分别为27.3%和4.5%,并在岩心端面观察到大量固相残留物;胍胶压裂液破胶液胶团粒径较大,难以进入岩心深部,伤害主要由岩心端面的滤饼引起。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在未切除和切除10 mm后的岩心损害率分别为22.2%和15%,在岩心端面和深部均观察到固相残留物;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胶团平均粒径较小,易进入岩心深部,在孔喉处吸附滞留,造成低渗储层深部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渣 低渗储层 伤害 粒径 吸附
下载PDF
植物生态学方法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为例
13
作者 马琼 乔培军 +1 位作者 于强 邵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3,共13页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析,揭示古近纪海侵过程。研究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为未受海侵影响的河湖相环境;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为浅海相环境,海相沟鞭藻大量出现,凹陷南部隆起带早期为河湖相环境,晚期变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凹陷西北部为大型河流三角洲相环境;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以陆坡深水环境为主,凹陷西北部及南部为海陆过渡相,西北部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早中新世,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南海扩张轴发生转向,整个白云凹陷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坡深海环境。综上,海侵最早发生在白云凹陷的东部和东南部,呈由东向西的推进,西部海侵发生时间最晚,这一过程与南海洋壳从东向西逐步打开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古近纪 海侵过程 沉积环境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CO_(2)气层识别方法
14
作者 何丽娜 吴文圣 +3 位作者 王显南 张伟 张传举 宋孝雨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CO_(2)监测是油气开采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CO_(2)监测方法面临很多挑战,在人工智能逐渐兴起的当下,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测井。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深层CO_(2)气藏发育,传统测井方法无法准确评价储层流体。构建了基于长短期... CO_(2)监测是油气开采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CO_(2)监测方法面临很多挑战,在人工智能逐渐兴起的当下,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测井。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深层CO_(2)气藏发育,传统测井方法无法准确评价储层流体。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CO_(2)气层识别模型,采用m×2正则化交叉验证优选CO_(2)敏感测井参数,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利用该模型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L2井CO_(2)气层进行识别,并与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算法识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深度学习算法对CO_(2)气层的识别效果良好,其中LSTM算法对CO_(2)气层的识别效果最好,准确度达93.4%,为深层CO_(2)气层识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层识别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深度学习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海上油田深部堵水用乳液增黏复合凝胶体系研究
15
作者 刘帅 吴意明 +3 位作者 王晨 张珂 徐国瑞 常振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86-390,共5页
针对海上油藏作业空间有限的特点以及传统的在线配注堵剂体系存在成胶强度低和封堵能力弱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由AMPS耐温抗盐乳液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剂和无机纳米增强剂所组成的复合凝胶体系。通过成胶实验研究了组分质量分数、... 针对海上油藏作业空间有限的特点以及传统的在线配注堵剂体系存在成胶强度低和封堵能力弱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由AMPS耐温抗盐乳液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剂和无机纳米增强剂所组成的复合凝胶体系。通过成胶实验研究了组分质量分数、温度和矿化度对复合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优选了合理的配方并评价了注入和运移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选择性封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交联剂和无机纳米增强剂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成胶时间缩短和成胶强度增加。相比单一凝胶体系,复合凝胶体系的成胶时间缩短和强度增强。岩心注入和运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凝胶体系待成胶液黏度低,能够在多孔介质中实现注入和深部运移,达到深部封堵目的。在模拟油藏温度80℃条件下,复合凝胶体系老化90 d后,脱水率仍然低于10%。该体系对不同渗透率的地层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封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藏 深部堵水 复合凝胶 静态成胶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海洋生产平台管道式分离系统流场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琳 欧宇钧 +4 位作者 吴奇霖 朱沫 刘硕 张健 许晶禹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随着海洋油田开采时间延长,采出液分离难度逐渐增加。为满足分离速度和效果的需求,减小占地空间,结合南海某平台生产参数,对管道式分离系统流场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并依据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采出液经管道式分离系统的... 随着海洋油田开采时间延长,采出液分离难度逐渐增加。为满足分离速度和效果的需求,减小占地空间,结合南海某平台生产参数,对管道式分离系统流场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并依据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采出液经管道式分离系统的T型管分离器处理后,能够基本实现游离气与液相的分离;下游油水混合液经过柱形旋流器处理后,水中的含油率可小于30 mg/L。证实该技术满足平台油气水分离要求,表明了分离系统中的多相流场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式分离系统 现场调试 多相流模型 流场分析
下载PDF
猪肉理化指标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17
作者 刘瑜明 王巧华 +4 位作者 陈远哲 刘成康 范维 祝志慧 刘世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6-1353,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猪肉的品质影响着人们摄取蛋白质的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应对巨大的检测需要。为快速测定冷藏猪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和含水率,提出一种新的猪肉品质检测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猪肉的品质影响着人们摄取蛋白质的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应对巨大的检测需要。为快速测定冷藏猪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和含水率,提出一种新的猪肉品质检测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冷藏猪肉TVB-N、pH值和含水率的数学模型。以不同种类的白条猪肉为研究对象,选择排酸完成后的猪最长背部肌肉的切块,采集相应猪肉近红外光谱数据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试验获取TVB-N、pH和含水率的测量值,对比分析采集到的光谱信息和理化指标,发现在8600~8450、7160~6950、5300~5000 cm^(-1)区域出现显著的吸收峰,而8600~8450 cm^(-1)附近吸收峰的峰值却明显小于其他吸收峰。使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算法进行数据集划分,将数据集按照3∶1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蒙特卡罗交叉验证法(MCCV)剔除异常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建立TVB-N、pH值、含水率和全波段光谱信息的回归关系。利用数据中心化、Savitzky-Golay(S-G)一阶求导、S-G二阶求导、直接差分二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探寻合适的预处理方式。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化、直接差分二阶求导、二阶求导取得较优的试验效果;故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非信息变量剔除(UVE)、连续投影算法(SPA)等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建立PLSR特征波段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VB-N、pH值、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构分别为数据中心化-CARS-PLSR、直接差分二阶求导-CARS-PLSR、二阶求导-CARS-PLSR时具有优异的性能,其中训练集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71、0.9988、0.997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2088、0.0087、0.0015;测试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275、0.9630、0.9459,RMSE分别为1.6836、0.0517、0.0056。综上可知,近红外波段区域与猪肉TVB-N、pH值、含水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准确预测猪肉中TVB-N、pH值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近红外光谱 TVB-N PH 含水率
下载PDF
多相计量撬现场参数整定及单井计量测试
18
作者 吴奇霖 何云腾 +3 位作者 李雁飞 吴辰 朱沫 李东晖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82,共8页
单井多相计量一直是油田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科氏力流量计以其较高的质量流量精度,实时提供含水率而广受欢迎。但受限于现场条件,作为含水率及体积流量换算的密度参数并不准确或无法提供。基于此阐述一种在油田现场对单井采出液就地进... 单井多相计量一直是油田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科氏力流量计以其较高的质量流量精度,实时提供含水率而广受欢迎。但受限于现场条件,作为含水率及体积流量换算的密度参数并不准确或无法提供。基于此阐述一种在油田现场对单井采出液就地进行油水分离及密度检测的方法。以现场实验获取的单井采出液原油,地层水水密度值作为基于科氏力多相计量撬的参数,进行所采样单井的计量测试实验,与平台现有高精度流量计及取样化验含水率数据比对,相对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单井计量 现场采出液分析 密度整定 石油平台
下载PDF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在南海东部高温高压井中的应用
19
作者 肖乔刚 姚振河 +1 位作者 曹鹏飞 夏竹君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期66-68,80,共4页
近几年南海东部钻探高温高压井数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安全钻井和资料录取。文章介绍了惠州某构造A1探井因钻遇超压地层而提前完钻及高压成因分析,重新部署A2,开展钻前地层压力精细预测分析,预测目的层压力系数在1.500~1.600之间,指导A2井... 近几年南海东部钻探高温高压井数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安全钻井和资料录取。文章介绍了惠州某构造A1探井因钻遇超压地层而提前完钻及高压成因分析,重新部署A2,开展钻前地层压力精细预测分析,预测目的层压力系数在1.500~1.600之间,指导A2井成功钻井,MDT实测压力系数为1.595,实现勘探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地层压力 压力预测 南海东部
下载PDF
惠陆低凸起东侧早文昌期源-汇系统分析与勘探实践
20
作者 雷永昌 邱欣卫 +3 位作者 吴琼玲 朱红涛 肖张波 李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428,共16页
惠陆低凸起东侧为陆丰南富生烃洼陷,为厘清该低凸起东侧物源面貌及沉积储层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恢复了古物源区面貌,描述了源-汇体系要素,预测了富砂沉积体平面分布,并探讨了砂体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惠陆低... 惠陆低凸起东侧为陆丰南富生烃洼陷,为厘清该低凸起东侧物源面貌及沉积储层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恢复了古物源区面貌,描述了源-汇体系要素,预测了富砂沉积体平面分布,并探讨了砂体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惠陆低凸起发育完整的受古地貌控制的源-汇系统,研究区古近纪下文昌组进一步可划分为A—H共8个凸起群单元,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之上,8个凸起群单元共划分出17个由独立流域和对应沉积区组成的源-汇系统。惠陆低凸起东侧发育流域1—6组成的6个独立的源-汇系统,其中流域2、4和6剥蚀范围大,基底受剥蚀能力强,水系发育数量多且相对汇聚,是主要的优势物源供给区。2号流域(陆丰13东洼缓坡中部)大的剥蚀面积、花岗岩和喷出岩母岩为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及优势储层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个水系和平面上的优势汇聚为优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提供了良好的发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陆低凸起 陆丰凹陷 源-汇体系 早文昌期 勘探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