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科普教育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关晓东 付玉娟 +3 位作者 杨杰 宋宗展 王楠 侯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57-60,共4页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可以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有助于文化传承,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势在必行。此文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从必要性、发展...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可以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有助于文化传承,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势在必行。此文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从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对其教育模式的思考及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科普教育 义务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模式 教材
下载PDF
电针联合芒针透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祥新 李佳诺 +4 位作者 刘凌宇 吕晓琳 马静雯 张沐华 孙忠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芒针透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法,治疗2周后比较2组尿失禁...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芒针透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法,治疗2周后比较2组尿失禁程度疗效和尿失禁临床症状疗效、日排尿频率分度、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量(MFR)、尿量(TV)以及相对排尿阻力(RV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失禁程度总有效率(93.75%,45/48)优于对照组(70.83%,34/48)(P<0.05),治疗组尿失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7.50%,42/48)优于对照组(66.67%,32/48)(P<0.05);治疗后,2组日排尿频率分度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膀胱容量、MFR、TV和RVR均增加,残余尿量均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芒针透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程度及相关临床症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排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尿失禁 电针 芒针 临床疗效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临床路径电子化中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斌 陈迪 +4 位作者 曹馨宇 周洪伟 史华新 张妮楠 谢琪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2期40-41,94,共3页
目的:在临床路径电子化过程中,提出基于临床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为临床路径的优化与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数据利用角度,开展临床数据采集以及为保证数据质量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结果: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结构规范、术语规... 目的:在临床路径电子化过程中,提出基于临床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方法,为临床路径的优化与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数据利用角度,开展临床数据采集以及为保证数据质量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结果: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结构规范、术语规范、数据采集、核查与预处理过程的要素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办法。结论:海量的临床数据为基于临床需求的数据挖掘和数据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信息化 数据采集
下载PDF
基于医院数据库的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 忻凌 +3 位作者 陈迪 周洪伟 史华新 谢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72-3976,共5页
背景通过一项真实的研究来评估临床路径(CP)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并与普通医疗进行比较。通过评估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来评估临床路径应用的效益。方法数据来源于我院数据库。我们登记所有接受中风治疗的患者(国际疾病... 背景通过一项真实的研究来评估临床路径(CP)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并与普通医疗进行比较。通过评估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来评估临床路径应用的效益。方法数据来源于我院数据库。我们登记所有接受中风治疗的患者(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ed.,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的临床修改[ICD-10-CM]程序I63.90)。本次评估的标准包括平均服务水平和费用(住院、药物、实验室和放射科)。进行学生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学意义设为0.05。结果以平均值±SE表示。结果: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我院共诊治脑梗死患者1533例。住院人数比上年增加7.66%,由444人增至478人。实施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时间由16.70天缩短到15.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从2326.21美元降至2282.90美元,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15)。结论临床路径的应用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床日,但医院费用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临床路径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Syndrome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the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宁 蔡生兴 +4 位作者 谢佳东 王建 何丽云 张慧丰 赵玉凤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4期34-38,共5页
Objective:To discover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ndrome type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Methods:Data mining method for feature selection was used.Results:Main symptoms based on feature select... Objective:To discover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ndrome type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Methods:Data mining method for feature selection was used.Results:Main symptoms based on feature selection are as follows,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pale complexion,fear of cold,easy to catch a cold,pale tongue,weak pulse);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 with effulgent fire(anxiety,insomnia,chest and hypochondrium,irregular menstruation,thin and whitish coating on the tongue,stringy pulse);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low-grade fever and night sweating,yellow urine,pale complexion,dysphoria with feverish sensation in chest,dry cough with less phlegm,weakness,dizziness,dry and red tongue,little coating,thread and rapid pulse);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dampness pathogen blockage(diarrhea,loose stool,eat less and abdominal nausea,abdominal pain,sallow complexion,nausea,vomiting,loss of hair,deafness and tinnitus,pale tongue with whitish coating,deep and thready pulse,slippery and rapid pulse);qi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asis(weakness,spontaneous sweating,dry mouth without desire to drink,easy to catch a cold,shortness of breath,sallow complexion,eat less and loose stools,dim tongue quality,hesitant pulse).Conclusion:Based on the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we can fi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nd provide objectiv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Data mining Feature selection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例
6
作者 柴嘉琪 谈钰濛 +3 位作者 向兴华 李苗苗 文天才 赵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目的:系统梳理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证-治-方-药”知识框架和概念逻辑关系,构建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促进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以中国知网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为主... 目的:系统梳理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证-治-方-药”知识框架和概念逻辑关系,构建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促进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以中国知网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人工标引构建中医相关概念和实体,并建立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Python 3.7处理形成结构化数据,并基于Neo4j 3.5.34图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结果:该知识图谱在模式层定义了方剂、中药、证型等12种节点标签,以及包含、对应、选择、组成这4种关系类型,形成了具备中医诊疗逻辑的知识图谱,可支持中医药治疗DPN证候要素、证候类型、治法等节点及各节点之间关系的查询与发现。结论:该研究基于文献数据探索性构建了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汇聚了中医药治疗DPN的多种方式,包括内治法及外治法等,并从证素分析、证型组成至治法选择形成了辨证分型治疗DPN的全链条知识结构,可为文献数据服务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可为中医文献知识可视化、中医药知识服务智能化、中医标准化和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知识图谱 Neo4j 证候要素 证候类型 治法治则
原文传递
贞芪扶正胶囊辅助治疗艾滋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
7
作者 蔡生兴 王凯宁 +8 位作者 楼一方 胡晓楠 汪燕红 周佩 顾浩 张小平 王健 高国建 赵玉凤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6期736-742,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贞芪扶正胶囊辅助治疗艾滋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贞芪扶正胶囊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艾滋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交...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贞芪扶正胶囊辅助治疗艾滋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贞芪扶正胶囊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艾滋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并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构建贞芪扶正胶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贞芪扶正胶囊31个活性成分及180个作用靶点,确定TNF、IL6、AKT1、IL1B、TP53、VEGFA、RELA、EGFR、CASP3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1436条、细胞组分53条、分子功能117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67条通路,与癌症、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TNF等核心靶点与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成分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辅助治疗艾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贞芪扶正胶囊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艾艳珂 刘志顺 +9 位作者 刘保延 张艳宏 李杨 孙海舒 曹雪 刘佳 杨卓欣 于海波 黄杏贤 何丽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既往两项随机对照试验中813例接受针刺治疗的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校标法[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第28条... 目的:评估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既往两项随机对照试验中813例接受针刺治疗的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校标法[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第28条“对以往治疗满意度”为校标]和分布法,对患者平均每周完全自主排便(CSBM)次数和自主排便(SBM)次数的MCI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平均每周CSBM和SBM次数的MCID分别为1.3次和1.6次(校标法)。结论: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在治疗后平均每周CSBM较治疗前增加≥1.3次、SBM增加≥1.6次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 针刺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 自主排便次数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原文传递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uricular acupoint bloodletting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an assessor-blinded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
9
作者 Ni Jing Wang Bin +5 位作者 Wang Fuzhuang Zhou Hongwei Shi Huaxin Zhang Ninan Zhao Hong Xie Q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63-768,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uricular acupoint bloodletting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METHODS: Participants(n = 60) with insomnia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treatment of auricu...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uricular acupoint bloodletting in treatment of insomniaMETHODS: Participants(n = 60) with insomnia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treatment of auricular acupoint bloodletting: low frequency group, 1 times/week for five weeks(n = 30);high frequency group, 2 times/week for two weeks(n = 30). The following outcomes were measured blindly at baseline, after first treatment, 4 weeks,and 8 weeks: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RESULTS: The groups were balanced at baseline for insomnia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in terms of any of the outcomes, at the first follow-up time point. Howev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FG(once per week)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HFG(twice per week).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auricular acupoint bloodletting is effective and has less side effects. More reasonable treatment frequencies are worth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OMNIA AURICULAR ACUPOINT BLOODLETT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equ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