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助推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标准化创新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永庆 宁聪琴 王东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第10期40-43,共4页
标准化是科研机构的一种管理创新,本文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例,阐述了标准化作为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抓手,在促进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 标准化 科技创新 产业化
下载PDF
实施标准化战略 引领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永庆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第5期42-44,共3页
标准化作为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研究所如何从建立管理标准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引领行业良性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高新技术创新 标准化 产业化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发成功4英寸碳化硅单晶
3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5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立足自主研发,在掌握直径50.8mm(2英寸)、76.2mm(3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之后,近日成功生长出直径100ram(4英寸)4H晶型碳化硅单晶。碳化硅单晶正朝着大尺寸的方向迅速发展。。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碳化硅单晶 自主研发 单晶生长技术 大尺寸 直径 晶型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回顾
4
作者 张明 王东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根据当时我国“两弹一星”对特种无机材料的需要而从原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分出独立建所。自建所以来,一直坚持“以国家目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根据当时我国“两弹一星”对特种无机材料的需要而从原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分出独立建所。自建所以来,一直坚持“以国家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以任务带学科”的办所方针,现已发展成为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为先导、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一五” 管理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上海硅酸盐所 中央研究院 无机材料
原文传递
第四届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功能化学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
5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10-610,共1页
2013年9月27日,第四届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功能化学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4th Unilever—RS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ce)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 2013年9月27日,第四届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功能化学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4th Unilever—RS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ce)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在中国年度会议的第3站会议,前两站分别在北京和合肥举办。上海硅酸盐所是上海站会议的承办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际研讨会 联合利华 材料科学 化学会 英国 功能 中科院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β″-Al_2O_3陶瓷的研究简介 被引量:7
6
作者 林祖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1,134,共3页
 简介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多年来对β″ Al2O3陶瓷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两部分。前者涉及原料和稳定剂选择,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控制以及烧结工艺等。后者包括β″ Al2O3陶瓷的吸水性和表面性质以及稀土离子交换的研究。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钠离子导体 制备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性能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大尺寸宽板状BGO闪烁单晶
7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9-1329,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在超长晶体的研制和产业化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晶体生长设备和工艺,成功地研制出610×280×30 mm3宽板状锗酸铋(Bi4Ge3O12,BGO)晶体,这是迄今为止国...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在超长晶体的研制和产业化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晶体生长设备和工艺,成功地研制出610×280×30 mm3宽板状锗酸铋(Bi4Ge3O12,BGO)晶体,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单体面积最大的BGO闪烁晶体,已申请生长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1项以及应用发明专利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闪烁晶体 BGO 板状 晶体生长设备 大尺寸 单晶 发明专利
下载PDF
富铝CMAS对稀土硅酸盐环境障涂层的腐蚀行为与机制研究
8
作者 范栋 钟鑫 +5 位作者 王亚文 张振忠 牛亚然 李其连 张乐 郑学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2,I0013,共10页
稀土硅酸盐环境障涂层(EBCs)有望应用于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但是服役条件下的熔盐腐蚀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CMAS组分和稀土硅酸盐的晶体结构等因素对其腐蚀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工作以不同晶型的稀土硅酸盐涂层材料为... 稀土硅酸盐环境障涂层(EBCs)有望应用于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但是服役条件下的熔盐腐蚀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CMAS组分和稀土硅酸盐的晶体结构等因素对其腐蚀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工作以不同晶型的稀土硅酸盐涂层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X1-Gd_(2)SiO_(5)、X^(2)-RE_(2)SiO_(5)(RE=Y,Er)涂层,并研究其在富Al_(2)O_(3)的CMAS熔盐环境(1400℃)的腐蚀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X^(2)-RE_(2)SiO_(5)(RE=Y,Er)涂层耐蚀性能优于X1-Gd_(2)SiO_(5)涂层,这与涂层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的稳定性等因素有关。经CMAS腐蚀25 h后,X1-Gd_(2)SiO_(5)涂层表面仅生成磷灰石相;X^(2)-RE_(2)SiO_(5)涂层不仅生成磷灰石相,涂层中的RE_(2)O_(3)还与CMAS中的Al_(2)O_(3)反应生成石榴石相。生成石榴石相可提高涂层表面CMAS中CaO、SiO_(2)的相对含量,促进磷灰石致密层的生成,从而改善其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稀土硅酸盐 CMAS腐蚀 腐蚀机理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用于骨、软骨及牙周组织工程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创新进展
9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53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并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了其在关节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发现该类材料不仅能够促进关节软骨下骨的修复,同时还能够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愈合与再生,充分体现了该类材料修复骨-软骨的双向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组织工程支架 关节软骨 上海硅酸盐所 多功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介孔 创新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联合半导体所在SiC-LED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10
《功能材料信息》 2014年第4期42-42,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半导体研究所通过联合攻关,在SiC-LED技术路线方面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如SiC单晶衬底、外延、芯片和灯具封装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多种结构的SiC-LED,并封装成了灯具,完全打通了SiC-LED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半导体研究所通过联合攻关,在SiC-LED技术路线方面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如SiC单晶衬底、外延、芯片和灯具封装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多种结构的SiC-LED,并封装成了灯具,完全打通了SiC-LED技术路线,为SiC-LED技术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照明 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技术路线 SIC单晶 LED技术 产业领域 突破性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平面波导结构YAG/Nd∶YAG/YAG激光陶瓷研究中取得进展
11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0-1710,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江团队研制的YAG/Nd∶YAG/YAG陶瓷平面波导,作为激光放大器的增益介质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高清松团队验证,获得了100 Hz重复频率下327m.1单脉冲能量的激光输出。
关键词 平面波导 激光放大器 增益介质 激光陶瓷 陶瓷烧结 激光输出 美国光学学会 REPETITION 激光器功率 光束质量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光电化学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12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5-1185,共1页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化学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邵芳在导师孙静研究员的指导下,探索制备了一种基于Cu/Cu2O的半导体液结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化学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邵芳在导师孙静研究员的指导下,探索制备了一种基于Cu/Cu2O的半导体液结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低温易控等优点,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可达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电池 上海硅酸盐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转换效率 制备方法 高性能陶瓷 博士研究生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稀土掺杂SiAlON基荧光材料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3
《稀土信息》 2017年第10期19-19,共1页
稀土掺杂(主要是Ce和Eu)SiAlON基荧光粉具有与商用YAG:Ce和硅酸盐荧光粉相当的量子效率,并且由于SiAlON(Si3N4固溶体)刚性的晶体结构,荧光粉呈现出更低的热淬灭现象,结合其较高的发光效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发射和激发波长随... 稀土掺杂(主要是Ce和Eu)SiAlON基荧光粉具有与商用YAG:Ce和硅酸盐荧光粉相当的量子效率,并且由于SiAlON(Si3N4固溶体)刚性的晶体结构,荧光粉呈现出更低的热淬灭现象,结合其较高的发光效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发射和激发波长随基体成分变化容易调控等优点,SiAlON基荧光粉在大功率长寿命LED中呈现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 上海硅酸盐所 稀土掺杂 构效关系 荧光材料 YAG:Ce 化学稳定性 荧光粉
下载PDF
ACS Nano:上海硅酸盐所在高比能有机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4
作者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功能材料信息》 2018年第2期62-63,共2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提出一类双盐电解质激活的多电子反应的有机镁电池,其正极采用绿色可再生的玫瑰红酸盐(如Na2C6O6)。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旗下著名刊物ACS Nano上(DOI:10.1021/acsnano.7b091...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提出一类双盐电解质激活的多电子反应的有机镁电池,其正极采用绿色可再生的玫瑰红酸盐(如Na2C6O6)。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旗下著名刊物ACS Nano上(DOI:10.1021/acsnano.7b09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电池 正极材料 长循环 硅酸盐
下载PDF
新型纳米层状硅酸盐Magadiite主体材料的制备、表征、结构和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淑鸽 高秋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6,共4页
利用简单的插层反应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四丁基氢氧化铵 ( TBAOH)插层的层状硅酸盐 Magadiite纳米复合材料 ,在室温下该材料溶胶放置 3 0 d可以保持稳定 ,粉体长期保存结构稳定 ,而且反应时间短 ,只需3 0 min.利用 XRD,FTIR,SEM和 HRTEM等... 利用简单的插层反应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四丁基氢氧化铵 ( TBAOH)插层的层状硅酸盐 Magadiite纳米复合材料 ,在室温下该材料溶胶放置 3 0 d可以保持稳定 ,粉体长期保存结构稳定 ,而且反应时间短 ,只需3 0 min.利用 XRD,FTIR,SEM和 HR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TBA+ 离子在层间以双分子层排列 ,并与层状硅酸盐结合在一起 ,TBAOH插层后的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进行了重组 ,粒径分布在 1 0~ 1 0 0 nm之间 ;HRTEM电镜照片进一步证实了剥离的层状硅酸盐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的自组装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阐述了 TBAOH插层反应形成纳米溶胶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层状硅酸盐 MAGADIITE 主体材料 制备 表征 结构 生成机理 插层反应 剥离 自组装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的心路历程——李家治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辅彬 李家治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给科学院下达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的任务,原本是研究玻璃和新材料的李家治先生被调去从事陶瓷研究,从此开始其陶瓷研究之路.在李家治先生带领下,这个研究团队成为世界上唯一对从陶到瓷的技术发展过程"做了...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给科学院下达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的任务,原本是研究玻璃和新材料的李家治先生被调去从事陶瓷研究,从此开始其陶瓷研究之路.在李家治先生带领下,这个研究团队成为世界上唯一对从陶到瓷的技术发展过程"做了详细研究的团队,并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古陶瓷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库",还建了闻名遐迩的科窑作坊",在世界上成为研究中国陶瓷的圣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治 访谈录 陶瓷 古陶瓷
下载PDF
用高分辨电镜研究氟铝硅酸盐玻璃的分相与析晶 被引量:1
17
作者 诸培南 马利泰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5,共5页
玻璃分相和析晶的关系常常是玻璃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容易纠缠的问题之一。两者间存在的联系,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很多例子中,人们发现,当玻璃经受热处理时,分相总是在较低温度下先开始。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才出现晶化。所以,... 玻璃分相和析晶的关系常常是玻璃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容易纠缠的问题之一。两者间存在的联系,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很多例子中,人们发现,当玻璃经受热处理时,分相总是在较低温度下先开始。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才出现晶化。所以,不少人早已认识到并提出分相是晶化先导的论点,但这一论点并不能概括全面的问题。在另一些系统中,即可看到,玻璃的微晶化可能不经过分相而进行。这些规律究竟能不能得到统一的解释,仍存在着一定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氟铝硅酸盐玻璃 分相 析晶
下载PDF
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管窥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显求 《中国陶瓷工业》 CAS 1994年第1期18-19,共2页
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管窥陈显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古瓷研究现状与分析[编者按:目前,我国古陶瓷研究事业在以往坚实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迅速发展。主要标志是:研究层次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 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管窥陈显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古瓷研究现状与分析[编者按:目前,我国古陶瓷研究事业在以往坚实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迅速发展。主要标志是:研究层次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多学科的研究进一步交叉相融,科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陶瓷 古陶瓷 技术
下载PDF
锌系硅酸盐系统相变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19
作者 孙洪巍 封鉴秋 +3 位作者 王淑玲 陈显求 高力明 郝好山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9,共3页
本文HREM系统研究了R2 O -CaO -ZnO -Al2 O3-SiO2 系统典型试样析晶与分相。研究结果表明 ,在Al2 O3和SiO2 含量较低的系统中 ,高锌系统主要析出硅锌矿 ,而锌含量较低时 ,主要析出锌黄长石 ,K2 O和Na2 O对析晶相的种类无明显影响 ;高能... 本文HREM系统研究了R2 O -CaO -ZnO -Al2 O3-SiO2 系统典型试样析晶与分相。研究结果表明 ,在Al2 O3和SiO2 含量较低的系统中 ,高锌系统主要析出硅锌矿 ,而锌含量较低时 ,主要析出锌黄长石 ,K2 O和Na2 O对析晶相的种类无明显影响 ;高能电子束导致的二次分相以及随后的核化和微晶化仅在由一次分相形成的衬度较深的富Zn2 + 、Ca2 + 相中出现 ,而在衬度较亮的富Si4 、Al3+ 区没有观察到类似现象 ;分相有利于系统的析晶。一次分相主要是通过成分的偏析 ,使其中的一相组成趋近于析出晶相的组成 ,一方面为析晶提供了更有效的成分扩散源 ,另一方面是使熔体结构更接近于晶体的网络结构而促进系统的析晶。高能电子束引起的二次分相除了成分富积效应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析晶 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锌系硅酸盐系统 相变
下载PDF
实验室模拟硅酸盐质文物除盐控盐的可视化研究
20
作者 赵静 罗宏杰 +1 位作者 黄晓 黄继忠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材料吸附除盐和加湿喷雾控盐等方法对含盐硅酸盐质文物可能造成的损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阻仪和高分辨摄影仪等实时在线记录具有显色性质硫酸铜溶液在吸附除盐和水雾控盐加湿干燥过程中文物内部盐带分布的变化...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材料吸附除盐和加湿喷雾控盐等方法对含盐硅酸盐质文物可能造成的损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阻仪和高分辨摄影仪等实时在线记录具有显色性质硫酸铜溶液在吸附除盐和水雾控盐加湿干燥过程中文物内部盐带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材料除盐法和表面喷雾控盐法均会加速样品内部盐离子的扩散迁移,在样品中形成双层或多层盐结晶带;所形成的盐结晶带与样品结构特性、盐溶液在样品中的运移和蒸发速率、加湿-干燥频率等因素有关,其中溶液毛细上升高度和样品透气性越好,以及环境温度和盐溶液浓度越高,加湿-干燥频率越快,样品内部的盐带分布变化越明显。材料吸附除盐和水雾控盐等方法加速了盐溶液在样品内部的扩散,促进多层盐带的形成。这些结果对于目前文物保护所采取的除盐控盐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除盐控盐 盐结晶带 加湿干燥 硅酸盐质文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