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空三维结构的硅碳负极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郝胐 王俊明 +4 位作者 董春伟 尉琳琳 董阳 梁文斌 苏志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325-332,共8页
硅碳材料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锂电负极材料备受瞩目,但由于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了其循环性能差,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本工作利用薄层石墨柔性结构的特点,与纳米硅进行复合制备了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物,并通过对薄层石... 硅碳材料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锂电负极材料备受瞩目,但由于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了其循环性能差,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本工作利用薄层石墨柔性结构的特点,与纳米硅进行复合制备了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物,并通过对薄层石墨和纳米硅分别用含有羧基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含有氨基的正硅酸乙酯(TEOS)进行表面修饰。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混合工艺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存在纳米硅与碳材料复合不均一的问题,本工作修饰后的纳米硅与薄层石墨之间通过静电自组装作用,可形成更为均一的纳米硅与薄层石墨的复合物(S/MG)。通过造粒技术,构筑了由纳米硅/薄层石墨片层组成的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物颗粒,而颗粒外部由碳层进行包覆。通过SEM切片、EDS以及高分辨TEM等表征手段,可以看到颗粒内部由纳米硅与薄层石墨层结构构筑了微米尺寸的中空结构,该结构内部不但形成了导电的三维网络结构,而且为纳米硅的体积膨胀提供了充足的缓冲空间,从而大幅提升了硅碳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相比于传统石墨取代薄层石墨与纳米硅制备的硅碳复合物,薄层石墨制备的硅碳负极的比容量达到958 mAh/g,扣电在0.5 C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88%左右。本文作者也从实用角度评价了S/MG全电循环性能,与三元NCM811正极材料组装成的软包全电池,在1 C倍率充放电下,循环10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可达86%,可为高能量密度锂电技术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薄层石墨 硅碳复合材料 中空结构
下载PDF
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框架研究
2
作者 孙旭东 徐小宇 +4 位作者 罗魁 张博 杨毅 刘梓壮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开展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研究有助于新能源应用安全监管、风险防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新能源应用涉及的新兴基础设施类型多样,面临着安... 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开展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研究有助于新能源应用安全监管、风险防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新能源应用涉及的新兴基础设施类型多样,面临着安全事故成因复杂、安全风险认知仍不充分、安全防控技术体系不完备、安全监管制度建设滞后等现实问题。本文从我国新能源应用发展现状与安全形势分析出发,剖析了充/换电站、储能站、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新能源应用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风险防控问题,总结了国外相关安全风险防控的现状与经验启示;围绕建立新能源应用安全事故前、中、后立体防控与保障体系,加强各利益相关方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两大防控目标,构建了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框架,明确了管理与技术两个维度的重点任务以及中长期工程科技支撑项目。进一步提出了顶层设计、治理标准、监管平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共建生态等发展建议,以增强新能源应用安全的研究与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应用 风险防控 战略框架 充/换电站 储能站、加氢站、综合能源站
下载PDF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OX-ZEO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前进 尚蕴山 +1 位作者 许德平 邢爱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7,134,共8页
从煤、天然气、生物质等非石油碳资源出发经合成气(CO+H2)一步法制低碳烯烃是一条极具广阔前景的技术路线,其可克服当前工业应用的合成气经甲醇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路线长、设备投资大、能耗和水耗高等问题。主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耦合分... 从煤、天然气、生物质等非石油碳资源出发经合成气(CO+H2)一步法制低碳烯烃是一条极具广阔前景的技术路线,其可克服当前工业应用的合成气经甲醇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路线长、设备投资大、能耗和水耗高等问题。主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耦合分子筛(OX-ZEO)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性能以及金属氧化物的粒径、氧空位以及分子筛B酸位点密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氧化物与分子筛的复合方式对CO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的影响。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面临反应时空收率低、尾气分离困难、反应热效应影响大等挑战,实现工业化前还需解决众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一步法 烯烃 双功能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耦合分子筛(OX-ZEO)
下载PDF
损伤岩石声发射演化特征及响应机制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凯 张东晓 +5 位作者 赵勇强 杨英明 郭伟耀 孙鹏 胥林鹏 付光胜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岩石内部损伤演化是导致岩土工程灾害的原因之一,揭示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响应特征可为岩石破坏后失稳状态识别提供依据,对于岩体工程灾害预警防控至关重要。通过循环加载-卸载(加卸载)试验制备不同损伤程度粉砂岩试样,利用损伤试... 岩石内部损伤演化是导致岩土工程灾害的原因之一,揭示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响应特征可为岩石破坏后失稳状态识别提供依据,对于岩体工程灾害预警防控至关重要。通过循环加载-卸载(加卸载)试验制备不同损伤程度粉砂岩试样,利用损伤试样开展单轴加载试验,分析试样损伤程度与波速关系及声发射演化规律,探讨不同损伤程度岩石的声发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损伤试样纵波波速随着损伤程度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但声发射振铃计数由阶段性递增转变为加载全过程迅速增加,声发射能量在屈服阶段由小幅度突增转变为快速增加。(2)反映岩石内部不同尺度裂隙发展趋势的声发射b值峰值区由峰后破坏阶段向压密阶段转移,造成峰后破坏阶段失稳特征不明显,反映岩体内部声发射源集中程度和能量尺度的S值在压密至屈服阶段由低位中幅度波动转变为高位小幅度波动,表明岩石在峰前阶段产生非稳定破坏。(3)损伤试样破裂过程随着损伤程度增加由晶间滑移主导型转变为裂隙发育主导型,导致声发射高频低能(400~800 kHz、0~250 aJ)信号由零星出现转变为加载全过程密集分布,以及高频信号带变宽。(4)损伤岩石内部裂隙发育程度不同是导致声发射响应机制差异化的根本原因,岩石内部裂隙密度随着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大,造成其在受载过程中由渐进式稳定破坏模式向突发式非稳定破坏模式转变,同时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活跃度及强度增强。研究获得了不同损伤程度岩石的声发射参数特征,可为工程岩体损伤程度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岩石 波速 声发射 能量 主频 响应机制
下载PDF
水合电子还原降解水中PFAS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烨 包一翔 +3 位作者 胡嘉敏 吴敏 钟金魁 李井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77-893,共17页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近年来受到全球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很强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显著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风险,但传统高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作用有限,这对现有水处理系统具有很大挑战.水合电子(e_(aq)-)是一种...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近年来受到全球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很强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显著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风险,但传统高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作用有限,这对现有水处理系统具有很大挑战.水合电子(e_(aq)-)是一种强还原性物质,对PFAS具有强亲和力.紫外-亚硫酸盐,紫外-碘化钾等多种光生水合电子技术可引发C-C,C-F键断裂,实现PFAS的降解.本文基于对光生水合电子还原降解水中PFAS技术包括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技术优缺点等多个方面的分析与总结,阐述了水质参数(pH值,溶解氧,共存物质,温度等)及PFAS分子结构(碳原子数,官能团,杂原子等)对PFAS降解效率和路径的影响,展望了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挑战与发展方向,为实现水中PFAS高效降解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电子 PFAS 还原降解 机理 展望 新污染物
下载PDF
软碳快充锂离子电池衰减机理研究
6
作者 孔俊丽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5-617,共3页
采用商业化LiNi_(0.5)Co_(0.2)Mn_(0.3)(NCM523)正极与软碳负极组装1 A软包全电池,测试5 C循环性能。全电池在2.5~4.2 V的电压范围内5 C循环3 000次后仍然呈现出84%的容量保持率。将循环250、1 000、3 000次的全电池进行拆解,详细研究... 采用商业化LiNi_(0.5)Co_(0.2)Mn_(0.3)(NCM523)正极与软碳负极组装1 A软包全电池,测试5 C循环性能。全电池在2.5~4.2 V的电压范围内5 C循环3 000次后仍然呈现出84%的容量保持率。将循环250、1 000、3 000次的全电池进行拆解,详细研究了电池衰减过程中材料的变化。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显示循环后正负极材料没有明显的结构形貌改变,尤其是3 000次循环后正极表面仍然具有层状结构特征,但是正极的晶体结构有序性下降。结合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可得,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持续生长是电池衰减的主要原因,正极材料结构不断被破坏是电池衰减的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软碳 快充 衰减机理
下载PDF
渗透系数非均质场对沙丘尺度潜流交换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旭东 苏小茹 +5 位作者 韩鹏飞 刘升阳 张锁 朱晓倩 邢朕国 王路军 《人民黄河》 CAS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了研究河床介质渗透系数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应用随机一阶分析工具,分析潜流交换通量与河床不同空间位置渗透系数的互相关关系以及渗流流速方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潜流交换通量与渗透系数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且正相关关系最强... 为了研究河床介质渗透系数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应用随机一阶分析工具,分析潜流交换通量与河床不同空间位置渗透系数的互相关关系以及渗流流速方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潜流交换通量与渗透系数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且正相关关系最强的区域位于沙丘表面附近;忽略河床非均质性将导致河床浅层位置的流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野外应重点监测河床浅层位置的渗透系数以减小潜流交换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交换 渗透系数 随机一阶法 流速方差
下载PDF
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甄 秦绍东 +2 位作者 何若南 李加波 邢爱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2,共5页
以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的催化剂研发进展为切入点,归纳总结了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的几类催化,包括双功能催化剂、铁基催化剂和钴基催化剂;重点阐述了设计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如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助剂、结构设计... 以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的催化剂研发进展为切入点,归纳总结了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的几类催化,包括双功能催化剂、铁基催化剂和钴基催化剂;重点阐述了设计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如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助剂、结构设计及制备方法;此外,还指出当前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催化剂的攻关难点,即克服产物分布影响、增加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一步法 低碳烯烃 催化剂 产物分布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煤电革命的路径目标
9
作者 刘新杰 杨英明 赵勇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措施是进行煤电革命,要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电,实现规模化和安全稳定供应;逐步减退化石能源,有序做好煤炭减量替代。阐述了我国能源生产结构、能源生产安全形势、煤电共生发展趋势,并采用安全可靠、经... 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措施是进行煤电革命,要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电,实现规模化和安全稳定供应;逐步减退化石能源,有序做好煤炭减量替代。阐述了我国能源生产结构、能源生产安全形势、煤电共生发展趋势,并采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三要素对当前煤电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电革命的前半场煤炭将依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发挥能源安全基石作用,后半场煤炭是主要能源,发挥战略主动兜底作用。总结分析了我国构建的现代能源体系,预计2060年,煤炭产量为20亿~25亿t,约四分之一产量用于煤电(5亿~10亿t),发挥调峰和应急备用功能;届时煤电比重完成置换(30%,70%),电力结构比例预计为煤电30%、水电20%、风电20%、核电20%、太阳能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炭 煤电革命 新能源 结构调整
下载PDF
电解水制高压氢气——技术挑战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韩宁宁 许壮 何广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26-633,共8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替代化石燃料用于交通和工业领域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技术路径,电解水制取高压氢气有利于简化氢能供应链工艺从而减少压缩机等设备投入,同时,利用电化学等温压缩减小综合能耗,对于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综合成本具... 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替代化石燃料用于交通和工业领域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技术路径,电解水制取高压氢气有利于简化氢能供应链工艺从而减少压缩机等设备投入,同时,利用电化学等温压缩减小综合能耗,对于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综合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电解水制氢压力提高导致电解槽气密性和材料耐氢蚀要求提高,工作状态下更易发生氢氧互混导致氧中氢浓度增加以及电流效率下降,面临技术挑战。本文综述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两种技术路线在制取高压氢气方面的研究进展,开发高强度、低渗漏、高电导的隔膜材料以及适应隔膜溶胀形变的耐高压密封结构是差压式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关键,研发氢氧互混管理新工艺及过程控制技术是实现碱性电解水安全制取高压氢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制氢 高压 过程控制 安全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粗糙结构面模型表征及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培涛 黄浩 +2 位作者 张博 王路军 杨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25-736,共12页
基于Weierstrass-Mandelbrot(W-M)分形函数开展三维粗糙结构面表征,讨论了W-M典型几何参数对三维曲面形态影响,分析确定对应于典型Barton节理JRC轮廓线的二维与三维W-M几何参数。基于自主设计结构面渗流测试系统,结合3D打印开展不同分... 基于Weierstrass-Mandelbrot(W-M)分形函数开展三维粗糙结构面表征,讨论了W-M典型几何参数对三维曲面形态影响,分析确定对应于典型Barton节理JRC轮廓线的二维与三维W-M几何参数。基于自主设计结构面渗流测试系统,结合3D打印开展不同分形参数和开度的裂隙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力梯度和粗糙度的增加,流体的流动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Forchheimer方程的系数A与B都随着裂隙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裂隙开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裂隙粗糙度的增加,临界雷诺系数Rec趋于减小,说明流体流动趋于非达西流动。光滑表面流体的流场流速比较均匀;粗糙裂隙表面流场更加复杂,整个粗糙面上存在多个高流速区域和低流速区域。研究成果可为裂隙渗流特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渗流试验 分形维数 粗糙度 3D打印
原文传递
合成气定向转化制取液体燃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若南 秦绍东 +3 位作者 李加波 颜丙峰 龙俊英 段雪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前合成气主要经过费托合成与双功能催化2条路线合成液体燃料。针对费托合成路线,可通过调控催化剂晶粒尺寸、晶相结构、金属表面暴露位点等改变产物分布;双功能催化路线则在费托催化剂上引入酸催化功能或将C—O键高效活化与C—C键精准... 目前合成气主要经过费托合成与双功能催化2条路线合成液体燃料。针对费托合成路线,可通过调控催化剂晶粒尺寸、晶相结构、金属表面暴露位点等改变产物分布;双功能催化路线则在费托催化剂上引入酸催化功能或将C—O键高效活化与C—C键精准偶联结合,实现高选择性制备液体燃料。今后合成气的定向转化一方面可借鉴纳米合成领域新方法,使产物分布打破经典ASF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对两步反应的活性中心精细设计,实现对产物选择性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转化 液体燃料 高选择性 双功能催化剂
原文传递
合成气高温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铁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涛 张雪冰 +2 位作者 张琪 孟祥堃 门卓武 《能源科技》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从合成气制取低碳烯烃是C1化学化工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有间接法和直接法两条路线。以MTO为代表的间接法在工业界已得到了很成功的应用,而直接法流程短、能耗低,与间接法相比更具竞争力,但其工业应用进展缓慢。在相应催... 从合成气制取低碳烯烃是C1化学化工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有间接法和直接法两条路线。以MTO为代表的间接法在工业界已得到了很成功的应用,而直接法流程短、能耗低,与间接法相比更具竞争力,但其工业应用进展缓慢。在相应催化剂研发中,直接法可细分为两条路线:一是耦合双功能催化剂,存在起活温度高、转化率低以及对氢碳比要求高等缺点;二是通过高温费托铁催化剂将合成气一步制取低碳烯烃(FTO)。在高温费托合成铁催化体系中,碱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是最重要的两类助剂,在载体方面,除了常用的AlO和SiO2,炭材料和分子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综述聚焦近年来合成气高温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铁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助剂和载体两个方面进行相应评述,并对FTO铁基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费托 合成气 低碳烯烃 催化剂 铁基
下载PDF
碱性电解水用隔膜材料的优选研究
14
作者 刘艳莹 尚蕴山 +3 位作者 程小波 许壮 何广利 缪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碱性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氢能生产途径,技术相对成熟,应用最为广泛。隔膜是电解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解池的电解性能影响较大。基于降低电解水制氢电解电压的目的,通过对不同种类隔膜的结构特性和电导率进行分析与测试,并结... 碱性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氢能生产途径,技术相对成熟,应用最为广泛。隔膜是电解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解池的电解性能影响较大。基于降低电解水制氢电解电压的目的,通过对不同种类隔膜的结构特性和电导率进行分析与测试,并结合其在电解池中的电解性能的综合评估,探究了隔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而优选出适用于碱性电解水的隔膜材料。根据碱性电解水所需隔膜性能的指标(包括膜电导率、孔隙率、耐碱性、气泡渗透性、润湿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高分子隔膜的筛选。通过对几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国产和进口商用高分子隔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进口的AGFA-IV隔膜性能最优,其孔隙率为60%±10%,膜电导率为51.7 cm^(-1)·Ω^(-1)。在此基础上组装成电解池并测试了AGFA-IV隔膜的电解性能。结果表明,基于进口的AGFA-IV隔膜的电解池在电解测试过程中具有最低的水电解电压,当电流密度为0.4 A/cm^(2)时,其电解电压为1.841 V,因此确定进口的AGFA-IV隔膜为该体系的最优隔膜材料。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隔膜在碱性电解池电解过程中的性能特点,并对设计和构建用于碱性电解水的高性能隔膜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电解水 电解池 隔膜 电导率 电解电压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工艺副产混合碳五的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15
作者 许锐 袁德林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3-72,共10页
甲醇制烯烃(MTO)副产混合碳五的利用途径较少,影响MTO产业整体经济效益。MTO副产混合碳五以单烯烃为主,而石油化工领域乙烯裂解混合碳五以二烯烃为主,因此前者不能简单沿用后者的利用技术。综述了MTO副产混合碳五利用的现有成熟技术,主... 甲醇制烯烃(MTO)副产混合碳五的利用途径较少,影响MTO产业整体经济效益。MTO副产混合碳五以单烯烃为主,而石油化工领域乙烯裂解混合碳五以二烯烃为主,因此前者不能简单沿用后者的利用技术。综述了MTO副产混合碳五利用的现有成熟技术,主要为裂解增产丙烯和乙烯技术,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烯烃催化裂解(OCC)技术,法国道达尔石化公司和美国UOP公司合作开发的烯烃裂解工艺(OCP)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DMTO-II技术,以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混合碳五回炼+预积炭技术。总结了MTO副产混合碳五增值利用的潜在途径,包括混合碳五醚化制汽油调和剂、混合碳五分离高纯异戊烯、甲醇与混合碳五芳构化制芳烃,以及甲醇与混合碳五共裂解制低碳烯烃。阐述了MTO副产混合碳五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认为开发与MTO装置高效耦合的混合碳五利用技术,以及开拓煤基混合碳五的下游终端市场是提升混合碳五价值的主要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混合碳五 异戊烯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粉煤灰制备聚合氯化铝废渣资源化利用研究
16
作者 姜晓琳 肖永丰 刘汇东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7-9,13,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以不同组成的聚合氯化铝废渣为原料,通过焙烧活化制备硅肥,研究原料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对硅肥有效硅含量的影响,并确定硅肥主要物相及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以粉煤灰制备聚合氯化铝废渣为原料制备硅肥... 为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以不同组成的聚合氯化铝废渣为原料,通过焙烧活化制备硅肥,研究原料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对硅肥有效硅含量的影响,并确定硅肥主要物相及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以粉煤灰制备聚合氯化铝废渣为原料制备硅肥的技术路线可行;不同SiO_(2)含量的多种废渣在相同活化参数下制备的硅肥有效硅含量相近,均可达30%左右;硅肥的主要物相为偏硅酸钙(CaSiO_(3))和霞石相(NaAlSiO_(4)),当原料中铝含量较高时还会生成少量钙铝黄长石相(Ca_(2)Al_(2)SiO_(7));硅肥中砷、镉、铅、铬、汞5种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GB 38400-2019标准限值,满足生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聚合氯化铝废渣 化学组成 硅肥 有效硅含量
下载PDF
煤液化沥青聚合中挥发分的形成及其对于中间相沥青特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刘均庆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以廉价的煤液化沥青为原料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炭材料,反应过程中挥发分的形成对于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中间相形态、可纺性以及最终炭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挥发分的形成、控制及其对于中间相沥青特性的影响机制意... 以廉价的煤液化沥青为原料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炭材料,反应过程中挥发分的形成对于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中间相形态、可纺性以及最终炭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挥发分的形成、控制及其对于中间相沥青特性的影响机制意义重大.将煤液化沥青在3种不同聚合工艺下合成中间相沥青,通过考察不同的聚合反应条件对于挥发分含量以及中间相沥青性质的影响,发现挥发分含量太高,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不均匀且可纺性差;挥发分含量太低,则中间相沥青软化点高、加工性能差、反应收率低.研究证实,采用常压吹扫与加压聚合分段工艺,可使挥发分在聚合体系中充分反应,得到反应收率较高、软化点较低、中间相形态分布均匀且可纺性好的中间相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分 液化沥青 中间相沥青 软化点 可纺性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煤炭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研究
18
作者 罗文 刘成涛 许德轩 《中国煤炭》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关系到煤炭企业标准化的质量和水平。为有效评估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提升煤炭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水平,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企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3个角度... 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关系到煤炭企业标准化的质量和水平。为有效评估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提升煤炭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水平,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企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3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煤炭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AHP)方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并利用云模型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某煤炭集团企业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AHP-云模型计算得出的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等级为比较适用,进而提出企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标准体系 适用性 层次分析法 云模型
下载PDF
气化熔渣对气流床气化炉操作影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鹤 武海龙 +2 位作者 杨传沓 刘臻 彭宝仔 《能源科技》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气流床气化技术由于采用液态排渣的方式,煤灰熔渣的性质对气化炉的操作条件和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煤灰熔渣对气化炉衬里的影响机理分析,从煤灰熔渣的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了气流床气化技术对煤灰化学组成的要求及确... 气流床气化技术由于采用液态排渣的方式,煤灰熔渣的性质对气化炉的操作条件和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煤灰熔渣对气化炉衬里的影响机理分析,从煤灰熔渣的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了气流床气化技术对煤灰化学组成的要求及确定气流床气化炉操作窗口的方法和建议,为更好地设计和改进气流床气化技术,拓展煤种适应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炉 熔渣 煤灰 熔融特性 黏温特性
下载PDF
废弃风电叶片材料的机械法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20
作者 武德涛 柴树飞 张国鹏 《能源科技》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随着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风电叶片也逐渐进入到了退役或更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后,每年将有数万吨的废弃风电叶片需要处理。以退役风电叶片材料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机械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为例,主要从热固性复合材料破碎机械设备和... 随着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风电叶片也逐渐进入到了退役或更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后,每年将有数万吨的废弃风电叶片需要处理。以退役风电叶片材料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机械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为例,主要从热固性复合材料破碎机械设备和产物再利用进行分析,对机械回收法处理废弃风电叶片材料提出建议,可作为废弃风电叶片材料资源化利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风电叶片 热固性树脂 机械回收法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