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6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力量——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卫东
1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9期60-65,共6页
在新中国新闻教育版图中,天津是一块坚韧进取、底蕴深厚的热土。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新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天津师范学院(今天津师范大学前身)新闻学专业的建立,拉开了这座华北重镇新闻教育事业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 在新中国新闻教育版图中,天津是一块坚韧进取、底蕴深厚的热土。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新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天津师范学院(今天津师范大学前身)新闻学专业的建立,拉开了这座华北重镇新闻教育事业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学人的兢兢业业、不懈奋斗换来了时至今日的大局既定、独具一格。个中甘苦起伏、冷暖得失,无不令每一位亲历者心存怀想、念念难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集体力量 学术事业 刘卫东 新闻教育事业 新闻学专业 新中国成立
下载PDF
“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对不起同学们”——记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副教授许椿
2
作者 孙瑞祥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3,共2页
“许爷”的范儿 许椿老师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对不起同学们”。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上课 同学 系主任 广告学 副教授
原文传递
行走在理论与实践的断层之间——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猛 刘笑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0,共3页
新闻传播教育中理论和实践都是不能缺失的,要承认学界和业界之间有差别,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搭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桥梁。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刘卫东 院长 断层 新闻传播教育 教学过程
原文传递
做学术要有大理想——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家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这是刘家林的事业理想。这位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农家子弟,穷不坠青云之志,达不隐书生本色,青灯黄卷,以梦为马,将考镜源流、自成一家作为矢志不渝的抱负,抒写了无悔的岁月人生。回忆往昔,刘家林虽嬉笑怒骂、臧否... 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这是刘家林的事业理想。这位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农家子弟,穷不坠青云之志,达不隐书生本色,青灯黄卷,以梦为马,将考镜源流、自成一家作为矢志不渝的抱负,抒写了无悔的岁月人生。回忆往昔,刘家林虽嬉笑怒骂、臧否分明,却毫无怨尤、坦荡从容。他从那个倔强叛逆的寒门少年开始,道出了半生相随的性情与信念。不囿现状的灵动,嗜书如痴的执着,行事一力承当,为学心存敬畏。从流连忘返于图书馆的工农兵学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林 暨南大学 考镜源流 农家子弟 黄卷 中国新闻史 成一家之言 新闻教育 新闻传播教育 方汉奇
下载PDF
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方法--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5期50-55,共6页
李彬在一篇文章中提及近代中国学术思潮的三种取向:“以中国为中心,以西方为方法”(中体西用)、“以西方为中心,以西方为方法”(全盘西化)、“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方法”(中国道路)。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清华大学 李彬 教授 学院 传播 新闻 学术思潮
下载PDF
执着与勤奋的新闻学探索者——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
6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陈娜:刘老师好,首先,能否请您谈谈您的家庭背景、早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大学刚毕业时的经历? 刘建明:尽管我在新中国长大,但我的人生有过煎熬的岁月。1942年我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四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幼年丧母,贫穷、没有家庭欢... 陈娜:刘老师好,首先,能否请您谈谈您的家庭背景、早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大学刚毕业时的经历? 刘建明:尽管我在新中国长大,但我的人生有过煎熬的岁月。1942年我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四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幼年丧母,贫穷、没有家庭欢乐,更没有父爱母爱和儿时的文化熏陶,使我从小养成孤独寡言的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建明 新闻学研究 求学经历 刘老师 媒介批评 文化熏陶 传播学理论 西方传播学 西方新闻 新闻政策
下载PDF
哲思浸润学术人生——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蔡铭泽
7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63,共5页
蔡铭泽的气质里流淌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这固然与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饱读国学经典不无关联,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志趣、雅好与他在人生经历中淬炼出的胸襟情怀不谋而合。从钟灵毓秀的三湘大地,到吐纳恢宏的首善京畿,再到务实勤谨的岭南重... 蔡铭泽的气质里流淌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这固然与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饱读国学经典不无关联,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志趣、雅好与他在人生经历中淬炼出的胸襟情怀不谋而合。从钟灵毓秀的三湘大地,到吐纳恢宏的首善京畿,再到务实勤谨的岭南重镇,善于参悟天人之道的蔡铭泽汲取了每一处的慧根,一路跋涉一路心血地形成了自己的风骨。作为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早年的亲传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暨南大学 新闻史学 国学经典 方汉奇 哲思 人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 亲传弟子 新闻学 湘潭大学
下载PDF
“做学术必须对理论有创建”——访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终身讲座教授魏然
8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3年第7期60-6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传播学作为西方的前沿学科被引人中国,"跨学科"这一术语给沉寂多年的国内新闻学界带来了生机.30年来,新闻传播学者们开始了一段既欣喜又艰辛、既热情又审慎的学术旅程,中国的新闻传播学也在摸索与碰撞中渐渐展开了一... 20世纪80年代初,传播学作为西方的前沿学科被引人中国,"跨学科"这一术语给沉寂多年的国内新闻学界带来了生机.30年来,新闻传播学者们开始了一段既欣喜又艰辛、既热情又审慎的学术旅程,中国的新闻传播学也在摸索与碰撞中渐渐展开了一幅气象可辨的版图.然而,与国内大多数传播学者所不同的是,在这场集体性的学术探寻中,有一批人在西方国家完成了他们较早的学术启蒙与严格的科研训练.魏然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如今已经在美国获得终身教授名衔的华人传播学者,在将近30年的学术规训与历练中形成了华洋兼容的研究旨趣与路径.而更为重要的是,复杂交汇的跨文化背景与辗转中西的求学经历,带给他更多的是对"异"的清醒以及对"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终身教授 学术 州立大学 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 新闻传播学者 讲座
下载PDF
学问的真挚与从容——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
9
作者 陈娜 《今传媒》 2011年第9期4-7,共4页
约访郭镇之教授是一直以来的心愿,这位默默耕耘于清华园的知名学者有着一连串值得称道的求学履历:1979年,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专治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1985年,她成为新中国最初的新闻学博士生之一,1988年,完成了首部研究中国电视史的博士... 约访郭镇之教授是一直以来的心愿,这位默默耕耘于清华园的知名学者有着一连串值得称道的求学履历:1979年,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专治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1985年,她成为新中国最初的新闻学博士生之一,1988年,完成了首部研究中国电视史的博士论文——《中国电视史稿》,从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而在诸多"第一"光环的笼罩下,已是蔚然大家的郭镇之却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温煦与亲和。在一下午的畅谈中,女先生始终坦诚相待,真应了明代李贽的那句,"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清华大学 教授 从容 影响性 学院 传播 真挚
下载PDF
苏俄媒体研究是中国发展的镜鉴——访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举玺
10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11期57-61,共5页
中原之谓,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文化内蕴深厚,根深枝茂,不仅孕育了一大批先哲圣人,更涵养了她恢廓大度、海纳百川的礼义之风。张举玺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新闻学者。作为当下新闻学界为数不多... 中原之谓,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文化内蕴深厚,根深枝茂,不仅孕育了一大批先哲圣人,更涵养了她恢廓大度、海纳百川的礼义之风。张举玺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新闻学者。作为当下新闻学界为数不多的留俄学者,张举玺以中俄比较新闻学为框架的研究视阈,以及依此而奉献出的一大批学术成果,不仅是他厚积薄发的研究专长,更是他时不我待的研究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者 河南大学 媒体研究 教授 学院 传播 镜鉴 中国
下载PDF
新闻教育需要多种学术思想的交锋——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范以锦
11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12期47-52,共6页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以“绘事后素”四字来启发子夏,意谓人之内在仁德犹如绚烂色彩之素底,唯有去芜存真的美好基础,才能施足五彩以成繁华。有关于此,后人又由彼及人,引申为历经奇丽辉煌更始知质朴纯粹之可贵的审美意趣,进而对中国...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以“绘事后素”四字来启发子夏,意谓人之内在仁德犹如绚烂色彩之素底,唯有去芜存真的美好基础,才能施足五彩以成繁华。有关于此,后人又由彼及人,引申为历经奇丽辉煌更始知质朴纯粹之可贵的审美意趣,进而对中国知识分子为“天下有道”颠沛奔波却常怀平和淡泊心境的优良传统不吝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暨南大学 学术思想 教育需要 新闻 教授 学院 传播 “绘事后素”
下载PDF
我不做人云亦云的研究——访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芮必峰
12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6期61-65,共5页
1977年的冬天,插队在马鞍山郊区红旗公社蔡村大队的知识青年芮必峰正在挖塘泥时,收到来自安徽大学中文系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提及那一刻的心情,他用“欣喜若狂”四个字来形容。这样的情景,时至今日依旧是上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热度犹存... 1977年的冬天,插队在马鞍山郊区红旗公社蔡村大队的知识青年芮必峰正在挖塘泥时,收到来自安徽大学中文系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提及那一刻的心情,他用“欣喜若狂”四个字来形容。这样的情景,时至今日依旧是上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热度犹存的集体记忆。作为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芮必峰的命运和所有经历过这段人生转折的人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教授 做人 录取通知书 知识青年 集体记忆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不做自我异化的学术——访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
13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3年第6期54-57,共4页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相传苏格拉底一直将其奉为人生箴言,并依此为希腊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而这句话也成为继苏格拉底之后,一直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主题: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你自己"...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相传苏格拉底一直将其奉为人生箴言,并依此为希腊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而这句话也成为继苏格拉底之后,一直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主题: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你自己"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异化 加拿大 教授 学院 传播 大学 学术 苏格拉底
下载PDF
高校电视台应用型节目制作团队的培养路径——以天津师范大学新传电视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亚桥 于添 《现代视听》 2017年第6期77-79,共3页
当前,我国本科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由学科性教育转变为应用型教育,高校对于广播电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新传电视台为蓝本,探索高... 当前,我国本科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由学科性教育转变为应用型教育,高校对于广播电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新传电视台为蓝本,探索高校电视台应用型节目制作团队的培养路径,以期为高校电视台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新的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电视节目制作 团队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静溪 李威 《新媒体与社会》 201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微信是一款智能手机中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手机应用,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微信热潮。随着微信功能的逐步完善,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微信是一款智能手机中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手机应用,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微信热潮。随着微信功能的逐步完善,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选取天津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微信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接受者三方面探究微信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人际关系 大学生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传媒期待视野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16
作者 刘玉洁 陈宁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4期108-109,113,共3页
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肯定了阅读中读者的作用,这与传媒领域的"受众本位"观念不谋而合,将其应用于传播领域,能帮助更好地处理媒介与受众间关系。大学生是接触大众传媒内容的重要群体,文章运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天津师范大学200... 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肯定了阅读中读者的作用,这与传媒领域的"受众本位"观念不谋而合,将其应用于传播领域,能帮助更好地处理媒介与受众间关系。大学生是接触大众传媒内容的重要群体,文章运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天津师范大学2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2份。对收回数据整理分析,结合期待视野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下大学生的传媒期待视野的特点、形成原因、问题以及笔者对其的些许思考,希望对媒体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传媒内容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对融合新闻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以天津市两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荣荣 张晓艺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56,共7页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趋势为背景,呈现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并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群体下既有其适用性,也有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趋势为背景,呈现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并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群体下既有其适用性,也有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学理层面,相关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业务层面,媒介融合并非万能。融合媒介产品的创新和推广都应该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本研究也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媒介使用 大学生
下载PDF
程式化展演与离散式观看——基于央视春晚的文化传播学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扬 孙卫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历经40年的央视春晚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度仪式化的超级表演和媒介事件。本文运用仪式相关理论,对春晚40年的超稳定性结构文本,即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文化加冕叙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后现代转向,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一方面使其具有了... 历经40年的央视春晚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度仪式化的超级表演和媒介事件。本文运用仪式相关理论,对春晚40年的超稳定性结构文本,即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文化加冕叙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后现代转向,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一方面使其具有了某种文化地标的象征意义,这对明确文化身份、确立国家认同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形式大于内容,导致观众的离散式观看取代了以往的沉浸式观看,春晚由此变成了更大的社会交往场景的一部分。基于春晚仪式景观的文化意义,春晚的未来着力点不在于重新夺回客厅中心,实现观众的沉浸式共看,而在于对观众共在场景的营造。春晚需要打造“春晚+”的内容生产和播出模式,转换意义建构与互动的空间维度,重新挖掘仪式化传播的内在潜能,以实现从“共看”到“参与、共在”的新型文化广场的建构,缔造新技术语境下的集体文化新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 程式化展演 文化加冕 离散式收看
原文传递
新闻教育要注重实践品格——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
19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10期51-55,共5页
周国平在一篇描写人性的文章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只刚不柔便成脆,只柔不刚便成软,刚柔相济,才是韧。""韧"字,从韦,从刃,联合起来表示"耐割耐划的皮张",《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受外力作用时,虽然... 周国平在一篇描写人性的文章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只刚不柔便成脆,只柔不刚便成软,刚柔相济,才是韧。""韧"字,从韦,从刃,联合起来表示"耐割耐划的皮张",《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之意。用这个字来形容黄瑚,似乎最好不过。自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35年来黄瑚便再没有离开过,他也因此成为这个集体同龄人中少有的守望者。回顾35年风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瑚 新闻教育 复旦大学新闻系 实践品格 周国平 守望者 新闻法规 新闻伦理 中国新闻史 新闻传播学
下载PDF
不反思历史,就无法推进现实——访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张允若
20
作者 陈娜 《新闻爱好者》 2013年第8期56-60,共5页
与大多数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张允若老师的人生也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苦难与挫折向前行进的。这位生于长江北岸的农家子弟,在经历了童年时代窘困动荡的乡间生活与青年时代突如其来的政治厄运之后,又用二十余载的艰苦磨炼换来了天命... 与大多数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张允若老师的人生也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苦难与挫折向前行进的。这位生于长江北岸的农家子弟,在经历了童年时代窘困动荡的乡间生活与青年时代突如其来的政治厄运之后,又用二十余载的艰苦磨炼换来了天命之年的复归与新生。而当人到中年的他站在新闻教育的起点上时,对错过光阴的无比惋惜又让他不得不夜以继日、急起直追,用他的话说,只有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教育 浙江大学 历史 反思 教授 传播 30年代 20世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