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811被引量64517H指数98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 《心理学报》195...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439-755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911/B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4,811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方法在探究小学生作业作弊行为及其关键预测因子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立 郑怡 +4 位作者 赵均榜 张芮 方方 傅根跃 李康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54,共16页
小学生作业作弊是心理学领域忽略已久的研究重点,机器学习是数智时代新兴的人工智能科学。笔者对2,098名2至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机器学习法,考察个体认知、道德判断、同伴行为,及性别、年级、成绩等因素对小学生作业作弊行为... 小学生作业作弊是心理学领域忽略已久的研究重点,机器学习是数智时代新兴的人工智能科学。笔者对2,098名2至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机器学习法,考察个体认知、道德判断、同伴行为,及性别、年级、成绩等因素对小学生作业作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成机器学习模型对小学生作业作弊预测准确率(AUC均值)达80.46%;对作业作弊预测效应最强的4个因素依次为个体对作业作弊的接受程度、观察到同伴作弊的普遍性和频率,及其自身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诚信 学业作弊 作业作弊 机器学习 预测 同伴行为
下载PDF
次要任务对词类判断任务中权力空间表征激活的影响
2
作者 朱磊 赛雪莹 贾德拉·木拉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2-778,共7页
许多证据表明权力在大脑中是以垂直空间来进行表征的,具体而言为言语和视觉空间编码。前人研究发现两种编码具有情境依赖性,即当前任务决定了激活哪种编码。一般的词类判断任务主要依赖于言语编码。然而仍不确定的是,当排除言语空间编码... 许多证据表明权力在大脑中是以垂直空间来进行表征的,具体而言为言语和视觉空间编码。前人研究发现两种编码具有情境依赖性,即当前任务决定了激活哪种编码。一般的词类判断任务主要依赖于言语编码。然而仍不确定的是,当排除言语空间编码后,词类判断任务能否激活视觉空间编码。本研究拟借助双任务范式探讨此问题。实验结果发现单任务条件下出现权力−空间交互,并且双任务条件下,这一交互只受到视觉空间次要任务的干扰。这说明,词类判断任务也可依赖视觉空间编码,并进一步支持了权力空间表征的情境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空间表征 情境依赖性 视觉空间编码 言语空间编码
下载PDF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3
作者 童昊 喻晓锋 +2 位作者 秦春影 彭亚风 钟小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6-1140,共15页
本文提出一种多级计分项目下的个人拟合统计量R,考察它在检测6种常见的异常作答模式(作弊、猜测、随机、粗心、创新作答、混合异常)下的表现,并与标准化对数似然统计量lz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异常作答覆盖率较低并且异常作答类型... 本文提出一种多级计分项目下的个人拟合统计量R,考察它在检测6种常见的异常作答模式(作弊、猜测、随机、粗心、创新作答、混合异常)下的表现,并与标准化对数似然统计量lz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异常作答覆盖率较低并且异常作答类型为作弊和猜测时,R的检测率显著高于lzp;(2)随着测验长度和被试异常程度的增加,两种统计量的检测率都会上升;(3)在一些条件下,R与lzp检测效果接近。实证数据分析进一步展示了R统计量的使用方法和过程,结果也表明R统计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计分项目 项目反应理论 个人拟合统计量 异常行为检测 等级反应模型
下载PDF
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
4
作者 张帆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5-564,共10页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子条件相比,呈现高概率颜色独子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显著较快。研究表明,统计规则对注意的影响不局限于刺激位置,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也会影响注意抑制效应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单例范式 特征探测策略 统计规则 注意抑制效应
下载PDF
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冉 张宝山 林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5-1227,共13页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257名老年人进行了历时1年的3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家人情感卷入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变化趋势,家人情感卷入发展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发展的关系,以及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257名老年人进行了历时1年的3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家人情感卷入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变化趋势,家人情感卷入发展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发展的关系,以及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时序效应。结果发现:(1)老年人感知到的家人情感卷入在1年内呈线性递减,而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呈线性增长;(2)家人情感卷入的初始水平负向预测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初始水平与增长速率;(3)家人情感卷入的下降速率也显著预测了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增长速率;(4)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老年人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总体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为老年刻板印象内化的家庭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对减少老年刻板印象内化、改善消极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干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人情感卷入 老年自我刻板印象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认知机制探究:眼动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三美 田良苏 +2 位作者 陈家侨 陈广耀 王敬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9-745,共17页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在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下,被试在进行复杂句和篇章阅读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而在简单句阅读中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语义属性才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其所起作用受到阅读任务难度的调节,而对阅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阶段,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关言语效应 背景音 阅读 认知机制 眼动
下载PDF
阅读进度反馈信息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启武 吴才智 +2 位作者 于丽霞 王巍欣 沈国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进度反馈指将对当事人的标准化测量结果和解释反馈给咨询师的干预,其目的在于矫正咨询师对咨询效果主观评估的偏差,提高咨询效果。考虑到咨询师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标准反馈程序不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习惯,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进度反馈指将对当事人的标准化测量结果和解释反馈给咨询师的干预,其目的在于矫正咨询师对咨询效果主观评估的偏差,提高咨询效果。考虑到咨询师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标准反馈程序不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习惯,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然情境下非"面对面"的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组间水平,反馈组的工作同盟质量更好;在组内水平,工作同盟与症状是相互预测的关系。在结案时,反馈组在抑郁症状和咨询的有帮助性上效果更好。结论是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有积极影响。研究从工作同盟和中国人的关系角度拓展了对进度反馈作用机制的认识,为进度反馈的应用提供了基于实践干预有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度反馈 工作同盟 咨询效果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的音韵编码单元:内隐启动范式的ERP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清芳 王雪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25,共12页
本研究中选择英语水平低的汉语母语者,排除作为二语的英语音韵编码单元(音素)可能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过程的影响后,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和音素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内隐启动范式,要求被试看到提示词... 本研究中选择英语水平低的汉语母语者,排除作为二语的英语音韵编码单元(音素)可能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过程的影响后,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和音素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内隐启动范式,要求被试看到提示词之后说出对应的目标词。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发现,音节效应出现在线索词呈现后的100~400 ms之间,音素效应出现在500~600 ms之间,波形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的波形更正。这表明在词汇选择之后的音韵编码阶段讲话者首先提取的单元是音节,而音素效应出现的时间窗口可能是音韵编码阶段后期或者是语音编码阶段,结果验证了合适编码单元假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产生 音韵编码 合适编码单元假说 音节 音素
下载PDF
分类学习与混合学习下的注意促进效应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孟迎芳 叶秀敏 马慧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注意促进效应(ABE)是指目标探测性质的干扰会促进与之同时进行的背景刺激的记忆编码,产生比分心拒绝下更优的记忆成绩。Spataro等人(2017)对此提出项目特异性解释,认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对项目的特异性信息而非关系性信息加工。本研... 注意促进效应(ABE)是指目标探测性质的干扰会促进与之同时进行的背景刺激的记忆编码,产生比分心拒绝下更优的记忆成绩。Spataro等人(2017)对此提出项目特异性解释,认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对项目的特异性信息而非关系性信息加工。本研究采用混合学习和分类学习的方式形成对背景刺激的特异性信息和关系性信息加工。结果表明,与混合学习相比,分类学习下的ABE有所减少(实验2),甚至消失(实验1),表明当编码过程中对背景刺激的加工主要依赖于关系性信息时,目标探测所产生的促进效应会被削弱,从而为ABE的项目特异性解释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促进效应 项目特异性信息 项目关系性信息 项目特异性解释
下载PDF
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博 姜英杰 +1 位作者 王志伟 胡竞元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6-116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3个实验考察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探讨由于知觉特征而引发的元认知错觉的内在产生机制(实验1)与有效的矫正措施(实验2和实验3)。结果发现:(1)大字体词语的知觉流畅性显著优于小字体,并且贝叶斯多层中介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采用3个实验考察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探讨由于知觉特征而引发的元认知错觉的内在产生机制(实验1)与有效的矫正措施(实验2和实验3)。结果发现:(1)大字体词语的知觉流畅性显著优于小字体,并且贝叶斯多层中介分析结果表明,知觉流畅性对字体大小效应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2)随着编码强度的增加,由字体大小引起的学习判断错觉逐渐消失(实验2和实验3)。以上结果表明,刺激的知觉特征(字体大小)对个体学习判断的影响,随编码强度激活线索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一结果为真实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者的编码强度,进而削弱学习判断对知觉特征线索的依赖,并准确地监测自身的学习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判断 字体大小效应 编码强度 元认知错觉
下载PDF
人类镜像系统参与音乐情绪的自动加工:来自EEG的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怀阳 江俊 +1 位作者 周临舒 蒋存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5-804,共10页
大脑中线电极诱发的μ抑制波(包括α和β频段)是人类镜像系统活动的电生理指标.尽管音乐情绪表现被认为是通过模仿个体的心理状态来实现的,但是尚未有研究探讨人类镜像系统与音乐情绪加工的关系.本研究通过EEG技术,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 大脑中线电极诱发的μ抑制波(包括α和β频段)是人类镜像系统活动的电生理指标.尽管音乐情绪表现被认为是通过模仿个体的心理状态来实现的,但是尚未有研究探讨人类镜像系统与音乐情绪加工的关系.本研究通过EEG技术,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探究人类镜像系统是否参与和弦情绪的自动加工.愉悦或不愉悦的和弦启动情绪一致与不一致的目标面孔.行为结果显示,被试对情绪一致面孔的反应显著快于情绪不一致面孔的反应.EEG结果显示,在听觉刺激出现后的500~650 ms之间,与情绪一致条件相比,情绪不一致条件诱发了β频段的去同步化.在听觉刺激出现后的300~450 ms,无论是情绪一致,还是不一致条件,都诱发了α频段的去同步化.源分析结果显示,μ抑制波主要出现在人类镜像系统的相关脑区.这些结果表明,音乐情绪的自动加工与人类镜像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情绪 μ抑制波 α频段 β频段 人类镜像系统
下载PDF
自我参照加工的近空间距离增强效应: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鹏程 李杨卓 +2 位作者 周淑金 高湘萍 潘鑫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9-889,共11页
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空间距离如何影响自我参照加工.首先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不同空间距离怎样影响自我参照加工的过程,再结合再认测试验证影响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在晚期认知加工阶段对自我参照加工... 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空间距离如何影响自我参照加工.首先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不同空间距离怎样影响自我参照加工的过程,再结合再认测试验证影响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在晚期认知加工阶段对自我参照加工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在再认测试中得到了验证;(2)研究结果同样也发现了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对他人参照加工的增强作用,但未在再认测试中得到验证.本研究证实了近空间距离能够促进自我参照更加精细化加工,拓展了对自我参照加工的认识和自我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加工 空间距离 增强效应
下载PDF
尼古丁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静远 林无忌 孟迎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0-952,共13页
胆碱是一种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物质,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不同胆碱类药物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内隐记忆受胆碱影响与外显记忆是否相同仍存在争议。实验1采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拟胆碱药物尼古丁的影响下,记忆成绩... 胆碱是一种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物质,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不同胆碱类药物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内隐记忆受胆碱影响与外显记忆是否相同仍存在争议。实验1采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拟胆碱药物尼古丁的影响下,记忆成绩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摄入尼古丁后,内隐与外显记忆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内隐记忆受影响的程度更大。为进一步探讨尼古丁对两种记忆的影响,实验2分别在编码前与提取前摄入尼古丁,观察其对两种记忆不同阶段的影响,并使用ERP技术观察其中受影响的成分。结果表明,编码前摄入尼古丁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概念加工都受到影响,而对知觉加工没有影响。提取前摄入尼古丁则对两种记忆的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都产生影响,但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更大。上述结果表明,拟胆碱物质尼古丁对记忆影响的情况与实验任务较为一致,而与记忆种类关系较小。对两种记忆的影响不同可能主要源于两种记忆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导致,两者的生理机制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尼古丁 加工水平
下载PDF
触摸,还是不触摸?先前触摸促进新产品接受 被引量:3
14
作者 柳武妹 雷亮 +2 位作者 李志远 苏云 黄晓治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2-792,共11页
已有触觉研究和已有新产品研究都不能回答是否先前触摸一个新产品会影响消费者随后对另一新产品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发现:事先让消费者触摸(vs.不触摸)一个外观极度不一致的新产品会促进消费者对另一外观极度不一致的目标新产品的评估和... 已有触觉研究和已有新产品研究都不能回答是否先前触摸一个新产品会影响消费者随后对另一新产品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发现:事先让消费者触摸(vs.不触摸)一个外观极度不一致的新产品会促进消费者对另一外观极度不一致的目标新产品的评估和选择(实验1-实验2)。实验3进一步发现,当先前触摸的产品和随后评估的产品在外观极度不一致这一点上不具相似性时(如,当所摸新产品在外观上与常见同类产品一致),先前触摸将不再促进目标新产品的不一致解决,进而不再影响目标新产品评估。最后,实验4剥离了触觉和视觉的影响,发现实验1~实验3的发现受触觉(先前摸)而非视觉(先前看)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新产品 先前触摸 学习迁移 不一致解决
下载PDF
“乐”于合作:感知社会善念诱导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 被引量:34
15
作者 窦凯 刘耀中 +1 位作者 王玉洁 聂衍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基于两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互动博弈中行为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实验1采用"物品"选择游戏操控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结果发现:接受高社会善念行为的被试体验到更强的积极情绪和更弱的消极情绪,... 基于两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互动博弈中行为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实验1采用"物品"选择游戏操控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结果发现:接受高社会善念行为的被试体验到更强的积极情绪和更弱的消极情绪,且愿意在随后的公共物品游戏中贡献更多的资源;其中,积极情绪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操纵被试在"纸牌"选择游戏中需要对手提供帮助的程度来设置自主性需要水平,进而揭示自主性需要在社会善念增强积极情绪体验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除了证实实验1的结论外,积极情绪在感知社会善念与合作行为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而自主性需要对感知社会善念—积极情绪关系起调节作用,即相比于低自主性需要,接受者的高自主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低。据此可认为,积极情绪体验是实施者的社会善念促进接受者合作行为的中介机制,而自主性需要的满足是获取积极情绪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行为 社会善念 积极情绪 自主性需要 公共物品游戏
下载PDF
小学低年级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亚华 伍新春 +1 位作者 刘红云 李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以14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口语词汇知识进行了历时3年的5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1~3年级学生汉语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考察了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 以14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口语词汇知识进行了历时3年的5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1~3年级学生汉语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考察了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的影响。结果发现:(1)1~3年级学生口语词汇知识发展轨迹呈曲线形式,其中前两年呈线性发展,三年级时呈加速发展,发展速度是前期发展的两倍,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2)语音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均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3)只有同形语素意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知识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语素意识
下载PDF
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质性探索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秀敏 杨莉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开展客位研究。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抽取14名(男女各7名)正式受洗(受洗时间从2年到32年不...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开展客位研究。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抽取14名(男女各7名)正式受洗(受洗时间从2年到32年不等)的基督徒作为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初步分析、类属分析和理论建构;运用参与者检验法、非参与者检验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效度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祷告是基督徒以"信靠"作为承诺,向上帝、基督、圣灵袒露心迹,提出心理诉求,进而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的沟通方式和重要渠道,它提供了人神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情境。"信靠"是基督徒通过祷告与上帝之间形成和发展人神依恋关系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人神亲密度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人对于神的信靠程度。现实生活的困难为基督徒祷告提供了刺激源,并推动人神依恋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基督徒的祷告经历了三个阶段,由Ⅰ期向Ⅲ期水平渐次提升,最终形成"以上帝为中心"的困难应对图式。在此过程中,随着"上帝"的观念越来越深地植入基督徒的自我,有关"上帝"的心理表征不断得到强化,相反,有关"自我"的心理表征渐次弱化,最终进入某种"无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祷告 人神依恋 深度访谈 扎根理论
下载PDF
老年人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潜在转变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吴国婷 张敏强 +3 位作者 倪雨菡 杨亚威 漆成明 吴健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1-1070,共10页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探讨老年人孤独感的类别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项目组,追踪5442名老年人4年,两次测量其孤独感。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孤独感存在4个潜在类别:低孤独感组、社交...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探讨老年人孤独感的类别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项目组,追踪5442名老年人4年,两次测量其孤独感。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孤独感存在4个潜在类别:低孤独感组、社交孤独组、情感孤独组和高孤独感组。潜在转变分析结果表明,低孤独感组和高孤独感组稳定性较强,其他两组转变程度较大。其中,社交孤独组倾向于向低孤独感组转变,情感孤独组倾向于向高孤独感组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老年人更可能陷入情感孤独;高水平社会支持、积极老化态度和生活态度取向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结论是,老年人孤独感可分4类,不同类别间随时间推移发生转变,且转变方向受各种影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孤独感 潜在转变分析
下载PDF
中国当代研究生的情感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卢家楣 刘伟 +4 位作者 贺雯 王俊山 陈念劬 解登峰 雷开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8-538,共11页
为揭示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及所受因素影响状况,用自编问卷调查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情感素质呈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立感、自尊感、成就感等水平较高,正直感、... 为揭示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及所受因素影响状况,用自编问卷调查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情感素质呈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立感、自尊感、成就感等水平较高,正直感、宽恕感、人文美感、表达自己情绪能力等较低;不同性别、获奖经历、学科研究生的情感素质有结构性差异;核心价值观认同、对舆论关注、人际关系、自我要求等对其情感素质有正向影响;研究生理智情感等高于本专科生。总之,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总体尚好,各部分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受社会、人际和自我等多方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情感素质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研究生
下载PDF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句法成分整合歧义消解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文广 赵晓静 沈兰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4-1503,共10页
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是人类语言领域内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对于依附歧义消解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深层加工机制。实验以汉语母语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固定步速主观评定和眼动追踪技术考查了汉语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机制的影响因素。离... 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是人类语言领域内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对于依附歧义消解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深层加工机制。实验以汉语母语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固定步速主观评定和眼动追踪技术考查了汉语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机制的影响因素。离线结果显示,汉语领域内句法成分依附倾向于高依附偏好,而且该偏好不受修饰成分句法属性的影响,结果支持"谓词邻近句法整合理论"。眼动实验结果显示,认知方式对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机制有显著性影响,在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区域(NP2),两类被试在首次阅读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阅读时间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场依存型被试加工较为困难。实验在多项眼动指标上还发现了显著的句子类型主效应,多重比较发现,依附歧义句加工最为困难,其次是高依附句式,低依附句式加工最为容易。总之,汉语句法成分依附倾向于高依附偏好,但该倾向到受认知方式和依附成分语义信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方式 句法整合 歧义消解 眼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