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6079被引量8946H指数30
《南方文坛》在一穷二白中励精图治冲出了一条生路,它的锐意改版、刻苦创新,使之迅速在中国文坛崛起,由“中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文论园地”之一,成长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777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5-1049/I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6,0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事妙闻信口扯——地域文化书写中的《俗世奇人》
1
作者 周立民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一、“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地域文化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觉醒或复兴,大概始于1985年“寻根文学”的提倡。在这之前,自然不乏以此为内容的作品,远可以追鲁迅、沈从文,近可以举汪曾祺的“大淖”故乡、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 一、“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地域文化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觉醒或复兴,大概始于1985年“寻根文学”的提倡。在这之前,自然不乏以此为内容的作品,远可以追鲁迅、沈从文,近可以举汪曾祺的“大淖”故乡、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乌热尔图书写鄂温克族文化的小说为例。然而,文学要“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否则,“根不深,则叶难茂”,“民族传统文化”获得如此尊崇,在此之前似乎还没有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热尔图 中国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李杭育 汪曾祺 沈从文 贾平凹 民族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赛先生也成了赛同志”——当代文学的科学叙事及其思想内涵
2
作者 李静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一、走出实验室:“科学”的社会化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1)... 一、走出实验室:“科学”的社会化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1)大兴的努力,正直,热诚,使自己到处碰壁。他所接触到的人,会慢慢很巧妙地把他所最珍视的“科学家”三个字变成一种嘲笑。他们要喝酒去,或是要办一件不正当的事,就老躲开“科学家”。等“科学家”天天成为大家开玩笑的用语,大兴便不能不带着太太另找吃饭的地方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人生观 当代文学 赛先生 社会化 思想内涵 科学家 实验室
原文传递
彭学明乡土叙事的独异性
3
作者 赵兴红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58,共3页
从现代作家鲁迅、沈从文等涉及乡土小说、乡土散文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乡土文学一脉。“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家的乡土文学往往是离开故乡、心怀故乡、回望故乡的写作方式,写作多在闪回的田园乌托邦层面,作品的隐含作者、叙事方... 从现代作家鲁迅、沈从文等涉及乡土小说、乡土散文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乡土文学一脉。“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家的乡土文学往往是离开故乡、心怀故乡、回望故乡的写作方式,写作多在闪回的田园乌托邦层面,作品的隐含作者、叙事方式更多带有虚化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新文学作家 乡土文学 现代作家 乡土叙事 乡土小说 隐含作者 乡土散文
原文传递
中国台湾新文学制度的初创
4
作者 古远清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一、新文学的摇篮:《台湾民报》从1895年起,中国台湾被割让给外族人也就是日本人统治,而中国台湾人民不甘心这种统治,由此暴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台湾留学生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崛起的民族... 一、新文学的摇篮:《台湾民报》从1895年起,中国台湾被割让给外族人也就是日本人统治,而中国台湾人民不甘心这种统治,由此暴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台湾留学生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崛起的民族自决的进步思潮,与北平发生的“五四”运动遥相呼应,由蔡惠如负责串联于1918年创办了“声应会”“启发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民报》 中国台湾新文学 进步思潮 民族自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文传递
如何长成一棵树——刘醒龙创作脉络梳理
5
作者 李师东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62,共5页
1984年,刘醒龙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这一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做文学编辑。一个写作品的人和一个编作品的人,迟早会遇上。时间似乎长了些。与刘醒龙的交集,要等到1991年的初春,起因是刘醒龙把一篇七万来字的中篇小说《威风凛... 1984年,刘醒龙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这一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做文学编辑。一个写作品的人和一个编作品的人,迟早会遇上。时间似乎长了些。与刘醒龙的交集,要等到1991年的初春,起因是刘醒龙把一篇七万来字的中篇小说《威风凛凛》寄到了《青年文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文学作品 脉络梳理 中篇小说 一棵树
原文传递
长篇小说中的诗性与精神性——《催眠师甄妮》对谈
6
作者 即墨 冉冉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27,共5页
时间:2022年7月3日地点:重庆渝中区大坪与谈人:即墨冉冉,即墨(知名电视制作人与文艺评论家艺评论家):“欣悦的相逢是今天的大事,也是今生的大事。”这是你长诗《雾中城》里的诗句,我们的对话就由此开始吧。从得知你写长篇的消息,到你的... 时间:2022年7月3日地点:重庆渝中区大坪与谈人:即墨冉冉,即墨(知名电视制作人与文艺评论家艺评论家):“欣悦的相逢是今天的大事,也是今生的大事。”这是你长诗《雾中城》里的诗句,我们的对话就由此开始吧。从得知你写长篇的消息,到你的《催眠师甄妮》在《十月》首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家 《十月》 催眠师 即墨 诗性 精神性 冉冉 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概念、文体、史料及旧体诗文再评价——《近代旧体诗文集萃编(1912—1949)》编纂缘起及若干问题
7
作者 李遇春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26,132,共6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筹划多年的《近代旧体诗文集萃编(1912—1949)》即将面世。这套大型历史文献丛书沿用了史学界较为通行的“近代”概念,而实际上丛书主要收录1912—1949年间...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筹划多年的《近代旧体诗文集萃编(1912—1949)》即将面世。这套大型历史文献丛书沿用了史学界较为通行的“近代”概念,而实际上丛书主要收录1912—1949年间刊行的各种“现代”旧体诗文集。长期以来,近现代史学界和文学界在历史分期上并不完全一致,而文学界内部在有关近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上同样聚讼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分期 旧体诗 国家图书馆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分期 新时代背景下 历史文献 文集
原文传递
启事
8
作者 《南方文坛》编辑部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27,共1页
一、《南方文坛》刊发各类关于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文章,欢迎海内外同仁惠稿。二、惠稿一式二份,电子稿以Word格式请发至:nfwt@tom.com;打印稿请寄: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路28号南方文坛杂志社,邮编530023。并请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个人... 一、《南方文坛》刊发各类关于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文章,欢迎海内外同仁惠稿。二、惠稿一式二份,电子稿以Word格式请发至:nfwt@tom.com;打印稿请寄: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路28号南方文坛杂志社,邮编530023。并请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个人邮箱电话,以及通联地址。三、三个月后未接到采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编辑部有权删改采用稿,不同意者请特别说明。切勿一多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坛 青秀区 文末注 建政路 .com
原文传递
从“回归的美学”到“寻回汉声”——杨键诗歌论
9
作者 张立群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的诗人之一,杨键以其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渴望返回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理想而受到诗坛的瞩目。结合中国新诗诞生的历史,特别是当代诗歌需要不断融入新的内容维持自身的发展,杨键诗歌在整体呈现出来的“非现代... 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的诗人之一,杨键以其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渴望返回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理想而受到诗坛的瞩目。结合中国新诗诞生的历史,特别是当代诗歌需要不断融入新的内容维持自身的发展,杨键诗歌在整体呈现出来的“非现代”的趋势可命名为“回归的美学”。这是一条堪称“方向相反”的道路,不仅会在不同读者眼中见仁见智直至引起争议,还会因其罕见的特质成为近三十年来当代诗歌中最值得探究、辨析的个案。为了能够全面、深入地呈现杨键的诗歌世界及其诗学价值,本文拟采取一种整体化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诗歌世界 杨键诗歌 诗学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新诗诞生 特立独行
原文传递
子弹穿过苹果——读钟求是长篇小说《等待呼吸》
10
作者 张学昕 于向华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一以往曾经读过钟求是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它们都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最难忘的,就是那篇写于2012年的中篇小说《两个人的电影》。不可否认,这是20世纪以来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可以说,钟求是写出了一个不朽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一... 一以往曾经读过钟求是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它们都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最难忘的,就是那篇写于2012年的中篇小说《两个人的电影》。不可否认,这是20世纪以来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可以说,钟求是写出了一个不朽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一个抒写命运的挽歌,一种情感接续另一种情感,情愫朴实、自然,情节起伏翻转,具有清冽的精神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故事 钟求是 中篇小说 挽歌 辐射力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历史脉络及其特点和局限
11
作者 欧阳婷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78,共6页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指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华侨华人创作、首发在北美注册(或服务器在北美)的华文网络论坛、网刊和网站上的文学作品。北美的华文网络文学起步早,影响大,是汉语网络文学的发源地。自1991年4月5日华文网刊《华夏文摘》的诞生至...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指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华侨华人创作、首发在北美注册(或服务器在北美)的华文网络论坛、网刊和网站上的文学作品。北美的华文网络文学起步早,影响大,是汉语网络文学的发源地。自1991年4月5日华文网刊《华夏文摘》的诞生至今,大量的北美华文网站和电子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浩瀚的互联网世界,如"互联网中文新闻组"(alt.chinese.test简称ACT)、"新语丝""橄榄树文学网""文学城""枫华园""未名空间""八阕网""万维读者网""博园网"等是它们中的代表性网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历史 网络文学 电子刊物 文学作品 网络论坛 新闻组 网刊 互联网世界
原文传递
音乐如何影响了文学?--以中国当代小说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刘小波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艺术一直具有不可遏制的体裁钦羡冲动,渴望与其他体裁靠拢,呈现出普遍的“出位之思”。“出位之思是任何艺术体裁中都可能有的对另一种体裁的仰慕,是在一种体裁内模仿另一种体裁效果的努力。”音乐与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双方互相影响。... 艺术一直具有不可遏制的体裁钦羡冲动,渴望与其他体裁靠拢,呈现出普遍的“出位之思”。“出位之思是任何艺术体裁中都可能有的对另一种体裁的仰慕,是在一种体裁内模仿另一种体裁效果的努力。”音乐与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双方互相影响。从文学的角度看,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文学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出位之思 音乐与文学 艺术体裁 内模仿 潜移默化 仰慕
原文传递
其积也厚,其行也远——康凌的文学研究与批评
13
作者 倪伟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1,共6页
康凌很早即有志于学,且对自己的学术路向有自觉的规划。在十一二年前吧,在闲聊时他说起自己在读《文艺报》,我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自己对现代文学这三十年以及"文革"后的文学大体摸过一遍,唯独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相对陌... 康凌很早即有志于学,且对自己的学术路向有自觉的规划。在十一二年前吧,在闲聊时他说起自己在读《文艺报》,我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自己对现代文学这三十年以及"文革"后的文学大体摸过一遍,唯独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相对陌生,所以想通过读《文艺报》来获得对那个时期文学的具体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研究与批评 现代文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文革 陌生 三十年
原文传递
文学与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失散》的虚构与真实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颖琦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如何让红色历史小说更好看,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实现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双赢,这是写好红色历史小说的关键。在这方面,光盘的长篇小说《失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失散》描写了失散红军战士寻找部队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如何让红色历史小说更好看,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实现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双赢,这是写好红色历史小说的关键。在这方面,光盘的长篇小说《失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失散》描写了失散红军战士寻找部队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彰显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红军战士 文学与历史 虚构与真实 穿越时空 红色
原文传递
两个黄梅的小说家——废名和於可训的小说对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新民 余存哲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6,共7页
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其决裂传统、追慕西方的态度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具体到乡土小说创作层面,大多数作家以启蒙思想来观照乡村,书写凋敝、荒凉的乡村,塑造麻木不仁的乡村人形象。不过,一些具有恬淡田园诗风的乡土抒情小说则构成了中国乡... 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其决裂传统、追慕西方的态度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具体到乡土小说创作层面,大多数作家以启蒙思想来观照乡村,书写凋敝、荒凉的乡村,塑造麻木不仁的乡村人形象。不过,一些具有恬淡田园诗风的乡土抒情小说则构成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另外一个传统。废名、沈从文等小说家无不彰显乡村的古朴宁静与人性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五四新文学 废名 於可训 沈从文 乡土抒情小说 启蒙思想 创作层面
原文传递
不老的钱理群
16
作者 邵燕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长文《赤子佛心钱理群》。那次是钱老师让我写的,他的《我的精神自传》要在台湾出版了,出版社提出要一个导读。没想到,钱老师居然让我写这个导读,真是受宠若惊。那篇导读最后写成了"我读钱理群",这其实也...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长文《赤子佛心钱理群》。那次是钱老师让我写的,他的《我的精神自传》要在台湾出版了,出版社提出要一个导读。没想到,钱老师居然让我写这个导读,真是受宠若惊。那篇导读最后写成了"我读钱理群",这其实也是学钱老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理群 长文 精神自传 老师 导读 出版社 台湾出版
原文传递
路遥小说创作的人民美学倾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鑫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1,共7页
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开始,路遥的小说总在平凡的阅读视野里,出人意料地刷新青年读者的文学期待。非同寻常,囊括“改革先锋”的褒奖,路遥的创作得到“国家认同”的历史新高,再次刷新文坛热度,“路遥”“小说”与“改革”三者间的话语留... 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开始,路遥的小说总在平凡的阅读视野里,出人意料地刷新青年读者的文学期待。非同寻常,囊括“改革先锋”的褒奖,路遥的创作得到“国家认同”的历史新高,再次刷新文坛热度,“路遥”“小说”与“改革”三者间的话语留白正成为亟须阐释的文学问题。当然,路遥的小说创作何以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不仅是小说自身的学理问题,更关乎小说创作作为精神文化实践方式的美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美学倾向 美学问题 阅读视野 国家认同 青年读者 刷新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论黄咏梅小说的“暮年叙事”
18
作者 鲁雪莉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2,158,共6页
作为70后的代表性作家,黄咏梅以独特的叙事才情和审美气质而备受关注。她的小说以勾勒俗世日常、关注底层生命为底色,在俗世的外壳与诗意的内核所构成的特殊张力中,传达了作家对现实生活、人性本相的独特感悟和深切思考。
关键词 黄咏梅 叙事 小说 现实生活 作家 诗意
原文传递
在文学和电影中寻根
19
作者 白睿文 王晨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1,共2页
【1985年4月】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文学的根》(韩少功)1985年4月,三十二岁的韩少功(1953—)在中国著名的文学杂志《作家》发表《文学的"根"》,... 【1985年4月】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文学的根》(韩少功)1985年4月,三十二岁的韩少功(1953—)在中国著名的文学杂志《作家》发表《文学的"根"》,呼吁作家们把目光投向"本土文化",重新拥抱三十年来被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漩涡所淹没的文化民俗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杂志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电影 本土文化 《作家》 民俗传统 政治运动 韩少功
原文传递
田耳文学作品研讨会纪要
20
作者 田永(整理)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8,共9页
范祚军(广西大学副校长): 2014年,田耳作为“特殊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引进我们广西大学。可以肯定的是,更换创作环境以后,田耳的创作势头非但没有停滞,而且迎来创作的一个高潮期。
关键词 作品研讨会 纪要 文学 创作环境 广西大学 学术带头人 特殊人才 副校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