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3694被引量7719H指数26
专业学术性刊物。以藏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藏族地区的现实研究为主要内容,发表学术论文,并适当刊登其他文章及反映藏族藏区历史文化民俗山川风貌的图片。办刊宗旨:遵守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557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725/C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694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1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1-221,共1页
原文传递
吐谷浑“赤水”及吐蕃求“赤水地”考辨
2
作者 张开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9,211,共11页
“赤水”一词屡现于吐谷浑史迹中,学界一度将“赤水”与“赤水城”“赤水戍”混谈,直至目前,将“赤水”固化地视为河流或城池的观点仍然存在。文章分别对吐谷浑政权发展过程中“赤水”“赤水戍”“赤水城”的地望和内涵进行梳理,发现“... “赤水”一词屡现于吐谷浑史迹中,学界一度将“赤水”与“赤水城”“赤水戍”混谈,直至目前,将“赤水”固化地视为河流或城池的观点仍然存在。文章分别对吐谷浑政权发展过程中“赤水”“赤水戍”“赤水城”的地望和内涵进行梳理,发现“赤水”地望在吐谷浑、吐蕃政权时期的内涵和指代均不相同。“赤水”在吐谷浑政权初期实为洮河流域地区“赤水羌”所居地,北魏至北周期间,吐谷浑一直视该区域为旧土并不断有“还旧土”的尝试。经历不断西迁之后,“赤水”在吐谷浑史中开始以“戍”或“城”的形式出现,符合吐谷浑诸部走向建城定居的发展趋势,其地望在黄河以西、青海湖以南地区。进入隋初,原先的“赤水城”可能因为战争一度被吐谷浑政权放弃。唐代史籍中,“赤水”专指河流而非城池,疑为沙珠玉河以北地区某条河流的名称。该河流或发源于赤岭,向西南方向流入“赤海”(苦拔海)。吐蕃灭吐谷浑后所求的“赤水地”实为唐代出入青藏高原军事和交通要道的咽喉位置。“赤水”在汉文史籍中以“旧土”的代称、区域概称、城池名、河流名的形式出现并逐渐模糊化。明晰“赤水”在史料中的模糊记载能丰富吐谷浑史、吐蕃史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历史上各民族交流交融提供鲜活的史实和可信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赤水 赤水城 吐蕃
原文传递
放牧配额权交易视角下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系统审视与制度创新研究——以若尔盖县T村为例
3
作者 郑洲 索吉甲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7-197,219,共12页
文章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对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共同体叙事中探寻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与制度创新。首先,文章通过全面梳理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场使用及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从“... 文章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对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共同体叙事中探寻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与制度创新。首先,文章通过全面梳理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场使用及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从“共有产权”到“私有产权”,再从“私有产权”到“共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相结合即放牧配额权交易创新实践的提出,阐释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逻辑理路。其次,以若尔盖县T村放牧配额权交易为例,从“共建社区互惠经济关系”“共享社区集体草场资源”“共守社区习俗规章制度”与“共谋社区共同富裕格局”四个维度诠释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实践样态。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及共同体经济思想,从“共同的生计资本”“共同的经济活动”“共同的制度遵守”与“共同的利益维系”四个维度解读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理论逻辑,总结归纳川西北高寒牧区经济共同体建构的制度创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实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经济共同体”目标提供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寒牧区 放牧配额权交易 经济共同体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笔耕不辍著真知一片丹心育桃李——藏族知名教育家赛仓·罗桑华丹的教育实践
4
作者 丹曲 徐燕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76,219,共9页
赛仓·罗桑华丹(1938—2021)是德尔隆寺第六世赛仓活佛,受过藏传佛教格鲁派系统的寺院教育,曾获得般若部格西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工作,曾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甘南州政府民政处处长等职。改革开放后,任教于甘南藏族... 赛仓·罗桑华丹(1938—2021)是德尔隆寺第六世赛仓活佛,受过藏传佛教格鲁派系统的寺院教育,曾获得般若部格西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工作,曾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甘南州政府民政处处长等职。改革开放后,任教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学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成为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藏学家、知名的教育家。他儒雅博学、著作等身,在三尺讲台谱写着春秋;他身正为范,嘉言懿行,用一片丹心培育桃李。他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思想在当今藏族地区,甚至整个民族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对赛仓教授的教育实践及成就进行了述评,以期为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工作者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好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启示和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赛仓·罗桑华丹 教育实践
原文传递
从满、汉文档案看《大清律例》在西藏的首次运用
5
作者 特尔巴衣尔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4,214-215,共9页
学界关于《大清律例》在西藏推行的时间一直没有定论。文章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汉文等多语种档案认为,在处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事件后,乾隆十六年(1751)清中央便在西藏全面推行具有国家法性质的《大清律例》。文章指出,《大... 学界关于《大清律例》在西藏推行的时间一直没有定论。文章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汉文等多语种档案认为,在处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事件后,乾隆十六年(1751)清中央便在西藏全面推行具有国家法性质的《大清律例》。文章指出,《大清律例》在西藏的运用,一方面从刚开始对重大政治性案件的审理过渡到了对民间刑事案件的审理;另一方面,不仅汉族、藏族二族间在西藏发生的命案需遵照国家法来处治,而且藏族人之间发生的命案,凡告到官府,也可以用国家法来处理。这些档案文献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尤其是西藏地区推广王朝法律思想和加强法律内地化的强烈意志和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律例》 西藏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事件 刑事案件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拉萨测候所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6
作者 喜饶尼玛 邱熠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9,211-212,共13页
拉萨测候所的建立是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奠基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者、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先生首倡,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青年... 拉萨测候所的建立是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奠基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者、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先生首倡,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青年地理气象学者徐近之等随同1934年入藏的黎丹“西藏巡礼团”赴藏,建立拉萨测候所。1949年“七八”事件发生,测候所成员被迫与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一同撤离。1934—1949年的15年间,拉萨测候所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气象情况进行了监测、记录,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文章侧重利用当事人的电函、日记等档案资料,对拉萨测候所建立、运行的史事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界对西藏科技史及其在中国近现代气象科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老一辈科学家精忠报国,以赤子之心为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所作的贡献;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测候所 竺可桢 徐近之 近代科技史 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
原文传递
《山法了义海论》所引佛教经论--藏汉译文比较研究之十二 被引量:1
7
作者 宗喀·益西丹佛 班班多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66,共21页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果”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大般涅槃经》《大法鼓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以及“慈氏五论”“龙树六论”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论述,深入阐述了佛的法、报、化三身的理论、实践、功能等内容,材料丰富,...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果”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大般涅槃经》《大法鼓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以及“慈氏五论”“龙树六论”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论述,深入阐述了佛的法、报、化三身的理论、实践、功能等内容,材料丰富,持之有故。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此书的“果”篇为资料依据,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佛学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究,尝试完整呈现活佛转世制度的演变轨迹及佛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法了义海论》 三身 如来藏
原文传递
70年来西藏和平解放研究主题报刊文献数据统计分析
8
作者 孔繁秀 孙瑶 陈雁鹏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5,共13页
为深入了解70年来以"西藏和平解放"为研究主题的报刊文献信息,文章以《人民日报》、中国知网、超星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收录1951-2020年有效报纸文献464篇、期刊文献627篇,通过对报纸文献统... 为深入了解70年来以"西藏和平解放"为研究主题的报刊文献信息,文章以《人民日报》、中国知网、超星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收录1951-2020年有效报纸文献464篇、期刊文献627篇,通过对报纸文献统计分析,期刊文献的timezone、timeline、关键词聚类、战略坐标图、思维导图、关键词、机构等信息进行计量分析,梳理其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探讨70年来该研究主题的演进历程、各主题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西藏和平解放主题的研究脉络,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对以西藏和平解放为主题的研究深入展开,繁荣发展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和平解放 报刊 文献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藏语属格的多功能性
9
作者 格日杰布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文章认为历代藏文文献和现代方言显示藏语属格存在表限定、施事、工具、方式、原因、来源、差比、标句词、进行体、将来时、转折、陈述语气等多种功能。从语义地图考察,这些功能均以"领属"为中心逐步产生,相互间存在共同的表... 文章认为历代藏文文献和现代方言显示藏语属格存在表限定、施事、工具、方式、原因、来源、差比、标句词、进行体、将来时、转折、陈述语气等多种功能。从语义地图考察,这些功能均以"领属"为中心逐步产生,相互间存在共同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 属格 多功能性 语义图
原文传递
西藏札达县洛当寺新现元代内地佛幡——兼论元代阿里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文彬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2,F0002,共10页
西藏阿里札达县洛当寺新发现一件佛幡残片。文章通过与敦煌出土佛幡的尺寸、质地、制作技术、装饰和功能等各方面的比较,同时结合愿文内容得知,该幡是阿里当地人敬献的一件源自元代内地的愿文幡。该幡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元代一统阿... 西藏阿里札达县洛当寺新发现一件佛幡残片。文章通过与敦煌出土佛幡的尺寸、质地、制作技术、装饰和功能等各方面的比较,同时结合愿文内容得知,该幡是阿里当地人敬献的一件源自元代内地的愿文幡。该幡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元代一统阿里之后,阿里与内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交融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佛幡 阿里札达县 洛当寺 元代 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藏族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关系的实然性与应然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丽霞 张清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文章沿循法人类学关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进路,立足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对特定行为模式调整的8种具体关系类型进行阐释与归纳,认为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的实然性关系呈现出协作、冲突、并行三种面向。以国家法制统一为基本前提,... 文章沿循法人类学关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进路,立足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对特定行为模式调整的8种具体关系类型进行阐释与归纳,认为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的实然性关系呈现出协作、冲突、并行三种面向。以国家法制统一为基本前提,以建构藏区生态善治为宗旨,则促进协作、解决冲突、适度并行,是二者之间建构未来应然性互动关系的合理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生态习惯法 国家法 应然性 实然性 生态善治
原文传递
西康的喇嘛寺院与土司头人——任乃强《筱庄笔记·身世录》录注(七)
12
作者 何洁 任新建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81,共18页
本篇节录任乃强(筱庄笔记·身世录》中对西康的喇嘛寺院与土司头人的回忆,对了解民国时期西康的地方政治、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任乃强 筱庄笔记 西康 喇嘛寺院 土司头人
原文传递
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探析
13
作者 王力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咱雅班智达是蒙古地区著名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在蒙藏互动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各种文献,探讨了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活佛系统的来源、一世咱雅班智达在西藏的主要活动及其主要经济来源等问题。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明清之际蒙... 咱雅班智达是蒙古地区著名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在蒙藏互动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各种文献,探讨了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活佛系统的来源、一世咱雅班智达在西藏的主要活动及其主要经济来源等问题。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明清之际蒙藏之间的互动往来,更有助于认识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尔喀蒙古 咱雅班智达 转世系统 经济来源
原文传递
法王图道南杰(四)--《哲孟雄王统史》译注节选
14
作者 扎洛 敖见(译) 图道南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50-160,共11页
图道南杰向英印政府写信反映惠德对他的折磨,然而英印政府却将信函交给惠德,致使惠德十分愤怒。鉴于自己身处困境,图道南杰携家人试图秘密逃亡西藏,然而在瓦隆地方被尼泊尔军队拦截。被送回哲孟雄后,先是软禁在噶伦堡,随后被送往卡尔香... 图道南杰向英印政府写信反映惠德对他的折磨,然而英印政府却将信函交给惠德,致使惠德十分愤怒。鉴于自己身处困境,图道南杰携家人试图秘密逃亡西藏,然而在瓦隆地方被尼泊尔军队拦截。被送回哲孟雄后,先是软禁在噶伦堡,随后被送往卡尔香地方软禁,长达两年半时间,受尽屈辱。期间,由于中国政府和英印政府就边境谈判等取得进展,英印政府不仅同意他回到哲孟雄,还达成有10项条款的协议,给予他一定的权力,但哲孟雄政局仍掌握在政治专员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道南杰 哲孟雄 诺兰萨海 大吉岭
原文传递
勇于担当 敢于创新 用心编撰——读多卷本《西藏通史》
15
作者 赵心愚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由拉巴平措、陈庆英两位先生任总主编,张云教授任执行总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全国近30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多方之力完成的《西藏通史》,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西藏通史》共8卷13册,内容从远... 由拉巴平措、陈庆英两位先生任总主编,张云教授任执行总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全国近30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多方之力完成的《西藏通史》,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西藏通史》共8卷13册,内容从远古到当代,记述了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全书850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多卷本《西藏通史》的编撰是一项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工作量大,难度更大,任务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通史》 编撰 中国藏学出版社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创新 文化工程 专家学者 研究机构
原文传递
《格萨尔》史诗说唱与藏族文化传承方式
16
作者 丹珍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5-170,共6页
"说唱"是藏族民间文化传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从藏族文化的发展来看,藏族的说唱传统或者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源远流长。从传说时代到近代,甚至现当代,数千年的历史进程,经过了"仲""德乌""苯&... "说唱"是藏族民间文化传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从藏族文化的发展来看,藏族的说唱传统或者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源远流长。从传说时代到近代,甚至现当代,数千年的历史进程,经过了"仲""德乌""苯"时期的口传人、游吟诗人、"疯狂者",到高僧大德的讲经说法、民间艺人的说唱表演,这种文化传承方式不仅从未终止过,而且传承有序。无论是寺院教育,还是民间艺人说唱,学院与民间、高僧与草根、口头与书面,虽然有很大的差异性,却一脉相承。《格萨尔》史诗说唱传统与藏族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源于藏族文化传统的内在规定性,是文化整体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传承方式 口耳相传 记忆转换
原文传递
从重西北到重西南:清朝围绕治藏的筹边方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鹏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清朝前期统一西北疆域至为重要,西藏对西北边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西北边疆战略的重心。清朝奉行的"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方略,不仅是重要的治藏方略,亦是统一、治理广大西北地区的重要方略。晚清以降,西南边疆危... 清朝前期统一西北疆域至为重要,西藏对西北边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西北边疆战略的重心。清朝奉行的"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方略,不仅是重要的治藏方略,亦是统一、治理广大西北地区的重要方略。晚清以降,西南边疆危机日益凸显,西藏对西南边疆的战略价值凸显。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后,清廷推行藏事改革,以巩固西南边疆安全。清末藏事改革体现出清朝以西藏为西北、西南边疆轴心的战略重心由西北转向了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治藏 西北边疆 西南边疆 重心转变
原文传递
中印边界锡金段的历史由来与法律依据——兼议印度非法越界行为的国际法律责任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皓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8,共14页
中印边界锡金段系从中国西藏和英属锡金之间的边界演变而来,该中(藏)英(锡)边界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正式划定。中印两国历届政府均承认这一事实。而且,长期以来,中印两国持续、和平地沿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的边... 中印边界锡金段系从中国西藏和英属锡金之间的边界演变而来,该中(藏)英(锡)边界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正式划定。中印两国历届政府均承认这一事实。而且,长期以来,中印两国持续、和平地沿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的边界行使管辖权。因此,中方所主张的中印边界锡金段具有国际条约、保持占有、禁止反言等法律依据。2017年6月中旬,印军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进入我国洞朗地区,并与我军进行长时间的对峙。依据国家责任法,印度的越界军事行动,是违背《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原则,违反相关国际条约的严重国际不法行为,印度必须对此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我国有权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定,采取反措施敦促印度履行其国际义务,并实施适当的自助措施以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锡金段 历史依据 法律依据 国家责任
原文传递
一部吐蕃王陵的史册——《桑瓦央琼》的研究与翻译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吾卡先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8-163,共6页
文章旨在向藏学界首次译介有关吐蕃王陵的唯一一部密级史册——《桑瓦央琼》,与此同时详细考证了它的成书年代和吐蕃著名《五坚》史籍间的历史渊源,以及该史料所包含的独特历史观点和现行版本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吐蕃王陵 《桑瓦央琼》 文献价值
原文传递
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本刊记者 张宁 黄维忠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0-199,2,共20页
2016年8月2—4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共计325位学者出席本届研讨会,其中国内学者216人,海外学者109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6篇,选定30... 2016年8月2—4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共计325位学者出席本届研讨会,其中国内学者216人,海外学者109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6篇,选定30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研讨会综述 北京 国际 海外学者 西藏文化 社会科学院 保护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