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7578被引量9813H指数29
《小说评论》创刊于1985年,是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文学理论刊物。探讨小说创作理论,刊登有关当代小说评论及作家作品研究的学术论文。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216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044/J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7,5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峻与悲悯——鲁迅小说中的人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怀宏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3,共9页
最好的文学作品会深深的触及人性,鲁迅的作品也不例外。他一向的人生态度也是勇于正视真实的人生,不粉饰也不掩饰。他的小说不仅揭示出一般的人性,也揭示了特殊的国民性。国民性也可以说反映了人的一种差别性,这些差别性还有诸如阶级性... 最好的文学作品会深深的触及人性,鲁迅的作品也不例外。他一向的人生态度也是勇于正视真实的人生,不粉饰也不掩饰。他的小说不仅揭示出一般的人性,也揭示了特殊的国民性。国民性也可以说反映了人的一种差别性,这些差别性还有诸如阶级性、地域性、职业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文学作品 差别性 人生态度 鲁迅的作品 国民性 人性 职业性
原文传递
新世纪关仁山长篇小说乡村叙事的时间书写策略
2
作者 周新民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9,共8页
传统乡村以自然时间为基本主导,这应该是一个没有必要过多去讨论的问题。日升日落、四季变更、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乡村在自然时间链条之中循环往复。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历史时间作为另外一种崭新的时间,开始降临乡村。于是... 传统乡村以自然时间为基本主导,这应该是一个没有必要过多去讨论的问题。日升日落、四季变更、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乡村在自然时间链条之中循环往复。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历史时间作为另外一种崭新的时间,开始降临乡村。于是,我们看到作家笔下乡村现代叙事开启。两种时间——自然时间和历史时间——在乡村相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叙事 乡村叙事 关仁山 新世纪 书写策略 生老病死 婚丧嫁娶 传统乡村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与推理类型文学的增生——从东西《回响》谈起
3
作者 刘大先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1990年代末以来的文学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学组织体制和生产机制的改革到营销渠道的拓展,从新媒体的普及到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型,突出地表现为市场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围绕着文学市场的中心,意识形态宣传部门逐渐倾向于调... 1990年代末以来的文学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学组织体制和生产机制的改革到营销渠道的拓展,从新媒体的普及到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型,突出地表现为市场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围绕着文学市场的中心,意识形态宣传部门逐渐倾向于调和资本、媒介技术和个人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发了文学题材、体裁与形式上潜移默化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题材 文学场域 媒介技术 媒介融合 营销渠道 组织体制 意识形态宣传 读者阅读
原文传递
生命伦理与价值重建——读雷默中短篇小说集《大樟树下烹鲤鱼》
4
作者 南翰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永恒显现于世界的时间之中,正因为其永恒性,而再次被决断。——卡尔·雅斯贝尔斯《大樟树下烹鲤鱼》为青年作家雷默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共收录前些年发表于《收获》《人民文学》《花城》《当代》《钟山》《作家》等文学期刊中的九篇... 永恒显现于世界的时间之中,正因为其永恒性,而再次被决断。——卡尔·雅斯贝尔斯《大樟树下烹鲤鱼》为青年作家雷默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共收录前些年发表于《收获》《人民文学》《花城》《当代》《钟山》《作家》等文学期刊中的九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集 《收获》 《作家》 青年作家 《人民文学》 《花城》 《钟山》 《当代》
原文传递
遍地是生活,人人是主角——李洱、魏微对谈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洱 魏微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烟霞里》:沉潜十年,气象万千魏微:《烟霞里》真正写作的时间不长,从真正开始创作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从构思开始,花了十年时间。十年间,我一直在“养”这部小说。什么是“养”?就是把自己沉浸到情绪和情境里面。情境到了以后,主... 《烟霞里》:沉潜十年,气象万千魏微:《烟霞里》真正写作的时间不长,从真正开始创作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从构思开始,花了十年时间。十年间,我一直在“养”这部小说。什么是“养”?就是把自己沉浸到情绪和情境里面。情境到了以后,主人公才可以情境之中活动、言行。如果没有情境,没有氛围感,可能写作就进行不下去。这些年我一直在给自己营造一种氛围,其实是一种幻觉。虚构其实是一种幻觉,写作其实是在无中生有。这个东西怎么造出来?就是在自己的脑子里面造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微 情境 无中生有 十年 氛围感 幻觉
原文传递
天人一境 浑然一体——《秦岭记》阅读札记
6
作者 秦艳萍 韩鲁华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秦岭记》十几万字,主体五十余篇为新作,外编一《太白山记》、外编二的六篇,则均为旧作。外编一《太白山记》20篇,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完毕,外编二的6篇2000年前后散见于刊物。《秦岭记》在容量上似乎没有《山本》那么厚实丰盈,但在... 《秦岭记》十几万字,主体五十余篇为新作,外编一《太白山记》、外编二的六篇,则均为旧作。外编一《太白山记》20篇,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完毕,外编二的6篇2000年前后散见于刊物。《秦岭记》在容量上似乎没有《山本》那么厚实丰盈,但在贾平凹的整个创作历程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记》 贾平凹 创作历程 阅读札记 秦岭 浑然一体
原文传递
村庄蕴藏着这世界的所有奥秘——《野望》访谈 被引量:2
7
作者 付秀莹 宋嵩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宋嵩:您的很多小说都将故事的背景设置为一个名叫“芳村”的村庄,您也曾多次表示“芳村”是以自己故乡为原型的。在现实中,您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付秀莹:我是河北无极人,在乡下出生长大,对乡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假如你到冀中平原上走一... 宋嵩:您的很多小说都将故事的背景设置为一个名叫“芳村”的村庄,您也曾多次表示“芳村”是以自己故乡为原型的。在现实中,您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付秀莹:我是河北无极人,在乡下出生长大,对乡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假如你到冀中平原上走一走,你会发现,一个村庄接连一个村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平原 背景设置 付秀莹 乡下 村庄
原文传递
鲁迅小说第一人称叙述综论(三)
8
作者 郜元宝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8,共6页
一、并非超然之“我”跟作者、人物的四种组合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也可以并不超然,而是货真价实的小说人物之一,直接进入小说人物的生活世界。既是叙述者又是人物的“我”,其身份与功能,细分起来有六种可能:“我”是次要人物;“我”是... 一、并非超然之“我”跟作者、人物的四种组合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也可以并不超然,而是货真价实的小说人物之一,直接进入小说人物的生活世界。既是叙述者又是人物的“我”,其身份与功能,细分起来有六种可能:“我”是次要人物;“我”是主要人物(之一);“我”不像作者;“我”的经历形貌像作者;“我”跟其他人物有交集;“我”跟其他人物无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次要人物 鲁迅小说 第一人称叙述 综论 叙述者 交集 超然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制度形成与重建的几个关节点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尧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5,共6页
在尚未使用“文学制度”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之前,将当代文学制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纳入文学史研究的是香港学者林曼叔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史稿(1949—1965大陆部分)》。本书的第一章《文艺政策与作家组织》,概述了“毛泽东的文艺... 在尚未使用“文学制度”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之前,将当代文学制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纳入文学史研究的是香港学者林曼叔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史稿(1949—1965大陆部分)》。本书的第一章《文艺政策与作家组织》,概述了“毛泽东的文艺路线”“作家协会的组织”“出版情况”和“青年作家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其价值判断我们未必认同,但这样的编写较早涉及到了当代文学制度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 文艺路线 作家协会 青年作家 文艺政策 文学史研究 香港学者
原文传递
“整体”与“多维”:贾平凹文学批评文本的再批评
10
作者 李瑞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一、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研究贾平凹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的时间中,文学批评界始终对其创作给予了较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这些批评文本与贾平凹的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诸种面相。重审贾平凹不同文学创作时期的有... 一、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研究贾平凹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的时间中,文学批评界始终对其创作给予了较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这些批评文本与贾平凹的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诸种面相。重审贾平凹不同文学创作时期的有关整体性研究的批评文本,不仅能够有效地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出作家创作的线索与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界 批评文本 贾平凹 整体性研究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作家创作
原文传递
山深流清泉 岭高昂白头——论当代文学史视域下的高晓声
11
作者 张丽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文学是创新者的事业。当代文学史是一条流动的文学经典之河。能否为文学史提供新的历史经验、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审美经验,是判定一个作家可否入史、是否在文学史上创新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尺。任何优秀作家及其作品都要经受来自时间、历... 文学是创新者的事业。当代文学史是一条流动的文学经典之河。能否为文学史提供新的历史经验、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审美经验,是判定一个作家可否入史、是否在文学史上创新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尺。任何优秀作家及其作品都要经受来自时间、历史和人们心灵的检验。针对文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文学经典 文学创新 高晓声 审美经验 创新者 人物形象 入史
原文传递
为中短篇小说助力--浙江青年小说点评
12
作者 阎晶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73,共5页
我要评说的四位作家,东君、斯继东、徐珩、卢德坤,都来自浙江,都是中短篇小说的热情的创作者。集中读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个工作性机缘,但很有价值。他们的小说引起我关于小说问题的若干思考。先说一点看似外围的话题,即关于中短篇小说的... 我要评说的四位作家,东君、斯继东、徐珩、卢德坤,都来自浙江,都是中短篇小说的热情的创作者。集中读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个工作性机缘,但很有价值。他们的小说引起我关于小说问题的若干思考。先说一点看似外围的话题,即关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今天的文学背景下,我愿意向所有专心从事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们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创作 文学背景 东君
原文传递
“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读薛忆沩《“李尔王”与1979》
13
作者 徐刚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长久以来,薛忆沩都被郑重地视为"中国文坛最迷人的异类",这当然得益于这位难以归类的作者,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在小说世界里建构的"深度模式"。这位精英意识浓郁的写作者,睥睨尘世的一切粗浅和鄙薄,虽知音难觅,却也... 长久以来,薛忆沩都被郑重地视为"中国文坛最迷人的异类",这当然得益于这位难以归类的作者,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在小说世界里建构的"深度模式"。这位精英意识浓郁的写作者,睥睨尘世的一切粗浅和鄙薄,虽知音难觅,却也彰显出柔弱而坚定的锐意。在多数人看来,这种"不落俗套"意外接续了先锋文学的余脉。当然,薛忆沩那"迷人"的"异类"气质不仅在于某种文本实验的乐趣,其独特魅力恰在"深度"本身所蕴含的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这种"内心的风景"所彰显的文本的宽阔与浑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薛忆沩 深度模式 李尔王 精英意识 文本实验 特立独行 异类
原文传递
别样时代女性生命情态风景——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坐》访谈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平凹 韩鲁华 郭娜(整理)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1,共8页
去年十一月底读完《暂坐》书稿。阅读中,我不停地闪现《废都》《白夜》,以及新世纪的《秦腔》《山本》等,也不停联想到王安忆等长于城市生活,以及长于女性生活叙事者的创作。《暂坐》叙写了于我是完全陌生的一群女性的生命样态,于贾平... 去年十一月底读完《暂坐》书稿。阅读中,我不停地闪现《废都》《白夜》,以及新世纪的《秦腔》《山本》等,也不停联想到王安忆等长于城市生活,以及长于女性生活叙事者的创作。《暂坐》叙写了于我是完全陌生的一群女性的生命样态,于贾平凹的创作,也是一种与《废都》《秦腔》等有着很大不同的文学叙事。感到贾平凹在他70岁前还想进行文学叙事上的再次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文学叙事 时代女性 贾平凹 王安忆 叙事者 《秦腔》 《白夜》
原文传递
本刊声明
15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172,共1页
近来,有关单位和读者反映,有人冒用本刊名义征集稿件。本刊声明如下:1.本刊未设立其他采编点或分支机构,也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编辑出版《小说评论》杂志。2.本刊唯一办公地为西安市建国路83号,联系电话为029-87428615。3.本刊投稿信... 近来,有关单位和读者反映,有人冒用本刊名义征集稿件。本刊声明如下:1.本刊未设立其他采编点或分支机构,也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编辑出版《小说评论》杂志。2.本刊唯一办公地为西安市建国路83号,联系电话为029-87428615。3.本刊投稿信箱更改为xspl1985@vip.163.com,原xspl1985@163.com邮箱作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路 小说评论 编辑出版 读者反映 分支机构 声明
原文传递
论路遥对当下文学的意义
16
作者 吴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0,共1页
先谈谈我对路遥文学的理解。我想把它放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来看路遥。从中国的现实主义传承来看,路遥的这一脉体现为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正面进悟。我概括为几个特点:一是这样的作品具有一种宏大思考,广阔的叙事,这是跟一般从... 先谈谈我对路遥文学的理解。我想把它放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来看路遥。从中国的现实主义传承来看,路遥的这一脉体现为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正面进悟。我概括为几个特点:一是这样的作品具有一种宏大思考,广阔的叙事,这是跟一般从日常生活,从细节进入不太一样的。二是一种贴近的书写,有文学的具体性。三是气质的再现,是从人物和个性来呈现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中国的现实主义 现实生活 文学的意义 日常生活 气质 具体性 叙事
原文传递
寓言与忧郁——论作为悲剧的班宇小说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平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4,共13页
"命运是废墟的倒影"——班宇《人之影》"命运其实就是生者与罪过之间的关联"——瓦尔特·本雅明《评歌德的〈亲合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拥有牢固的位置,没有什么拥有牢固而不可变动的外形。没... "命运是废墟的倒影"——班宇《人之影》"命运其实就是生者与罪过之间的关联"——瓦尔特·本雅明《评歌德的〈亲合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拥有牢固的位置,没有什么拥有牢固而不可变动的外形。没有人不是浮浮沉沉,没有人不在与其敌人或邻人交易着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合力 瓦尔特·本雅明 命运
原文传递
有严霜,就有傲骨——梁晓声访谈录 被引量:5
18
作者 朴婕 梁晓声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2,共6页
朴:一般我们对您的了解,都是从您的'知青文学'开始,不过关于这方面的访谈您应该也接受过很多次了,所以我想反其道行之,从您的新作《人世间》谈起。一来您写完没多久,比较新鲜;二来我们换个角度回溯您的创作历程,可能也会启发出... 朴:一般我们对您的了解,都是从您的'知青文学'开始,不过关于这方面的访谈您应该也接受过很多次了,所以我想反其道行之,从您的新作《人世间》谈起。一来您写完没多久,比较新鲜;二来我们换个角度回溯您的创作历程,可能也会启发出新的角度。《人世间》我读后感觉和您此前的作品格局很不同,比如您绕开了很多以前常写到的知青还有知青返城的故事,把中心线索放在了留城青年周秉昆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城市题材 农村题材 知青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都市生活 作家群
原文传递
论铁凝的小说观念
19
作者 李骞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1,共10页
如果从1975年《会飞的镰刀》算起,著名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历程已经有了43个年头,她的小说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息息相关,她对生活的思索,对人性温情善意的总结,对人类社会现代性的发现,都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她的小说作... 如果从1975年《会飞的镰刀》算起,著名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历程已经有了43个年头,她的小说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息息相关,她对生活的思索,对人性温情善意的总结,对人类社会现代性的发现,都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她的小说作品之所以得到广大读者的重复认可,引起批评家、研究者的强势关注,除了小说艺术本身的美学力度外,其小说观念的深厚意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铁凝 1975年 社会现代性 创作历程 著名作家 文学思潮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向女性发问,向生存现实发问
20
作者 李浩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从现实和经验中汲取在我看来周瑄璞的《日近长安远》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经验之书,这"经验"包含着双重: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而认知经验在这里占有的比例应当更多,她试图在《日近长安远》中尽可能多言说,尽可能多地把自我的和生活... 从现实和经验中汲取在我看来周瑄璞的《日近长安远》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经验之书,这"经验"包含着双重: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而认知经验在这里占有的比例应当更多,她试图在《日近长安远》中尽可能多言说,尽可能多地把自我的和生活的经验放置在其中,尽可能多——我相信我读出了周瑄璞对《日近长安远》的极度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经验 日近长安远 发问 生存现实 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