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808被引量40155H指数48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年创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兵工安全技术
  • 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609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537/X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8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效率评价研究
1
作者 李政道 邓义椠 吴恒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5-1613,共9页
相比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特有的生产方式在理论上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活动复杂,对减排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首先,识别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碳排影响因素,从项目概况、建材消耗、能源消耗、运输与... 相比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特有的生产方式在理论上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活动复杂,对减排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首先,识别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碳排影响因素,从项目概况、建材消耗、能源消耗、运输与仓储、施工组织、生态环境6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评价法构建减排效率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模块化项目案例提出节能减排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材消耗对减排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项目概况和施工组织;模块化项目案例在项目概况、施工组织上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优势,在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还有待加强。通过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效率评价研究,探索其节能减排潜力,可为模块化建筑节能减排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模块化建筑 物化阶段 减排效率评价 FAHP评价法
原文传递
生物质基材料对水中金属离子的检测和吸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文刚 余波 +2 位作者 李箫宁 严寒 沈鹏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3-1162,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对人类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生物质基材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产量高、可再生和官能团丰富等优势。对生物质材料进行物理、化学修饰可获得一系列集检测和吸附于一体的双功能型...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对人类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生物质基材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产量高、可再生和官能团丰富等优势。对生物质材料进行物理、化学修饰可获得一系列集检测和吸附于一体的双功能型生物质材料,且在废水重金属的检测和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阐述近年来多个学者以纤维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等生物质材料为基材合成双功能型荧光材料以及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吸附应用的研究,分析相关的检测和吸附机理,进而对集检测和吸附一体化的双功能型生物质基荧光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质 重金属 检测与吸附 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会遇安全距离研究
3
作者 李元奎 彭飞 +1 位作者 贾梓淇 杨雪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2-1449,共8页
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 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保持的安全距离和最佳航速及避让航向角。从仿真结果发现:船舶追越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3.5倍船长以上距离,并在船尾与他船达到2倍船长以上距离时回到原航向;对遇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7倍船长以上距离采取避让,如果航道宽裕,避让时应尽量与他船横距保持1.8倍船长以上,如果航道较窄,也应尽量保证船舶在可航水域内进行大角度避让,并与他船横距保持0.72倍船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船舶避让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船舶领域 行船视距 会遇安全距离 避让航向角
原文传递
极端降雨天气下地铁隧道施工安全评价
4
作者 刘平 王宇 李强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22-4229,共8页
为准确预测极端降雨天气下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等级,基于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多指标参数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博弈论和序关系分析法-反熵权法对各指标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同时考虑到极端降雨天气下地铁隧道... 为准确预测极端降雨天气下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等级,基于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多指标参数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博弈论和序关系分析法-反熵权法对各指标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同时考虑到极端降雨天气下地铁隧道安全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评价等级划分的模糊性,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和可变模糊理论(Set Pair Analysis-Variable Fuzzy Set,SPA-VFS)的极端降雨天气下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等级评价方法。以某地铁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工段L_(1)、L_(2)、L_(3)通过SPA-VFS耦合评价方法和SPA方法计算的安全评价等级均为Ⅲ级,属于一般风险,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为地铁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铁隧道 极端降雨天气 集对分析 可变模糊集
原文传递
深埋隧洞掌子面岩爆的真三轴试验模拟
5
作者 苏国韶 任泓宇 +2 位作者 蒋剑青 胡诗红 陈贤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0-1138,共9页
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开挖掌子面上发生的岩爆灾害严重威胁施工人员与设备安全。为了探究掌子面岩爆的发生机制与特征,利用高压伺服真三轴试验机,采用预制非贯通圆孔花岗岩立方体岩样(150 mm×150 mm×150 mm),成功模拟了深埋隧... 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开挖掌子面上发生的岩爆灾害严重威胁施工人员与设备安全。为了探究掌子面岩爆的发生机制与特征,利用高压伺服真三轴试验机,采用预制非贯通圆孔花岗岩立方体岩样(150 mm×150 mm×150 mm),成功模拟了深埋隧洞掌子面岩爆过程。结果表明:掌子面岩爆主要经历颗粒弹射、劈裂成板和板折弹射3个阶段;在相同加卸载条件下,与常见的出现在围岩四周洞壁的岩爆现象相比,掌子面岩爆的孕育过程以张拉破裂模式为主,动力失稳前夕出现明显板裂屈曲现象,岩块弹射烈度相对较弱,但动力失稳过程在时间上更为集中,岩体破损体积较大;与单向开挖情况相比,双向开挖情况下且掌子面岩柱厚度较小时,掌子面岩爆更易发生,岩爆烈度更高,需采取有效安全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洞 岩爆 掌子面 真三轴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行车安全间距的交织区换道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秦雅琴 王锦锐 +4 位作者 谢济铭 刘兵 赵荣达 黄磊 黄新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1934,共9页
为模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复杂换道决策行为,提升交织区运行安全性,基于微观车辆轨迹数据,构建考虑动态行车安全间距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首先,利用高空视频提取高峰时段交织区车辆换道间距信息,提出换道间距与换道次数关系式;然... 为模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复杂换道决策行为,提升交织区运行安全性,基于微观车辆轨迹数据,构建考虑动态行车安全间距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首先,利用高空视频提取高峰时段交织区车辆换道间距信息,提出换道间距与换道次数关系式;然后,根据交织区不同车道换道差异,分别构建主线车道、集散车道换道行为模型;最后,采用流量、密度、换道类型等参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经典换道概率分布模型,模型可更有效模拟交织区瓶颈现象和运行风险,反映真实换道需求,描述实际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织区 安全间距 换道决策 元胞自动机
原文传递
氨基功能化微硅粉的制备及其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瑶瑶 姜凌 +3 位作者 李梦帆 饶辉辉 魏徵文 王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0-1279,共10页
以工业废弃物微硅粉为基体材料,通过硅烷偶联反应将氨基固载到微硅粉表面,制备一种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氨基功能化微硅粉(SFK),并将其应用于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治理。吸附试验结果显示,SFK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以工业废弃物微硅粉为基体材料,通过硅烷偶联反应将氨基固载到微硅粉表面,制备一种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氨基功能化微硅粉(SFK),并将其应用于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治理。吸附试验结果显示,SFK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43.83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分析可知,吸附主要通过氨基与Cd(Ⅱ)发生配位反应而固定在SFK表面。土壤培养试验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当SFK施用质量分数为3%时,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未种植小白菜土壤和种植小白菜土壤中Cd质量比的降幅分别为47.10%和78.17%;小白菜生物量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分Cd质量比分别降低了81.63%和63.56%。本文主要体现了“以废治废”的思路,制备的SFK材料可应用于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微硅粉 钝化修复 农田 污染土壤
原文传递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催化再生烟气NOx质量浓度预测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文玉 杨哲 +3 位作者 张树才 曲宏亮 陈林 蒋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20-3326,共7页
为了提前掌握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出口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质量浓度,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动态指导脱硝装置运行参数调节,开展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和自编码器(Auto Encod... 为了提前掌握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出口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质量浓度,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动态指导脱硝装置运行参数调节,开展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和自编码器(Auto Encoder,AE)神经网络在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出口烟气NOx质量浓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业务分析和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再生烟气中NOx质量浓度的工艺特征变量。利用采用不同方法清洗的两组数据,对比分析RBF、BP和AE神经网络在提前15 min预测再生器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的效果,模型预测的精度分别为94.29%、91.73%和88.47%。基于RBF神经网络建立NOx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并进行工业应用,在400个工业测试样本中质量浓度预测值的最大误差为6.97 mg/m3,最小误差为0.07 mg/m3,平均误差为2.91 mg/m3。该预测模型对催化再生器出口NOx质量浓度的预测误差满足企业现场应用的要求,可指导工艺操作人员更好地掌控再生器出口烟气中NOx质量浓度的变化,为工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调整脱硝设施优化运行的时间窗口,有效增强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再生烟气中NOx排放的抗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催化裂化 NOx 神经网络 质量浓度预测
原文传递
《安全与环境学报》第二届青年编辑委员会
9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心理健康目标下的高校安全管理与教育——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0
作者 苗翠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73-2973,共1页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与周边环境和他人建立相对和谐稳定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基于心理健康目标有效促进高校安全管理与教育发...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与周边环境和他人建立相对和谐稳定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基于心理健康目标有效促进高校安全管理与教育发展,要求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校园安全事件的隐患,为高校安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安全管理 自我调控能力 有效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疏导 校园安全事件
原文传递
消防机器人热防护材料隔热性能数值模拟
11
作者 王潇 孙强 +1 位作者 张国伟 刘天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2-1066,共5页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消防设备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愈发明显,消防现场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消防机器人的热防护能力是保障其在救援现场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基于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基本属性及火灾现场环境,建...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消防设备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愈发明显,消防现场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消防机器人的热防护能力是保障其在救援现场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基于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基本属性及火灾现场环境,建立以多种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为主体的消防机器人热防护系统,通过传热模拟量化分析了热障涂层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和热障涂层厚度对热防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保温材料的热防护性能从高到低为陶瓷纤维毡、陶瓷纤维纸、莫来石陶瓷、玻璃纤维、岩棉、气凝胶和矿渣棉;热障涂层材料的热防护性能从高到低为MgO、含钇气凝胶、石墨、SiO_(2)、Si_(3)N_(4)、MgZrO_(3)、Al_(2)O_(3)、NiCrAl和ZrO_(2);当隔热保温材料为玻璃纤维、热障涂层材料为Si_(3)N_(4)时,5 mm为热障涂层的最佳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消防机器人 热防护系统 隔热材料 传热模拟
原文传递
袋式除尘器滤料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郑琰 毛宁 柳静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滤料作为袋式除尘器的核心,对其过滤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过滤性能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基于熔融静电纺丝法自行设计了熔融静电纺丝装置,并进行了滤料纤维的制备。此外,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滤料作为袋式除尘器的核心,对其过滤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过滤性能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基于熔融静电纺丝法自行设计了熔融静电纺丝装置,并进行了滤料纤维的制备。此外,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红外光谱分析(Infrared Radiation,IR)、分粒级过滤效率和阻力测试等多种方法对纤维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可用于熔融静电纺丝;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纺丝温度、电场强度和接收距离的提高,纤维直径减小;熔融静电纺丝前后,高分子材料结晶程度和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熔融静电纺丝纤维滤料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验证了其在改善袋式除尘器滤料性能上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袋式除尘器 过滤材料 纤维 静电纺丝
原文传递
上级发展性反馈对民航机务人员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13
作者 许红军 袁子晴 王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51-3260,共10页
为提升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作业水平,保障民航领域的安全生产运行,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双视角出发,建立了以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为调节变量的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安全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 为提升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作业水平,保障民航领域的安全生产运行,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双视角出发,建立了以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为调节变量的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安全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来自多个民航组织的296位民航机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上级发展性反馈显著正向影响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绩效;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在上级发展性反馈和民航机务人员安全绩效之间发挥平行中介作用;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分别正向调节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在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可为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绩效管理提供指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学 上级发展性反馈 安全绩效 工作嵌入 安全效能感 优势心理氛围 民航机务人员
原文传递
水雾喷洒时间对滑移装置下甲烷爆炸特性影响
14
作者 段玉龙 龙凤英 +2 位作者 黄俊 俞树威 卜云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为提升滑移装置抑爆效果,在方形管中通入体积分数为9.5%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分析细水雾协同不同弹性系数滑移装置作用下,水雾起始喷洒时间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先喷、指尖喷出现坡形火焰二次加速火焰传播,爆炸反应加剧,水... 为提升滑移装置抑爆效果,在方形管中通入体积分数为9.5%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分析细水雾协同不同弹性系数滑移装置作用下,水雾起始喷洒时间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先喷、指尖喷出现坡形火焰二次加速火焰传播,爆炸反应加剧,水雾不同程度充当障碍物加速火焰传播和碰壁断链,缩短火焰熄灭时间;后喷细水雾障碍物作用微弱,利用吸热降温作用抑制火焰传播,熄灭耗时相对较长。在爆炸超压方面,0.22 N/mm、0.42 N/mm 2种弹性系数滑移装置协同作用,先喷情形超压峰值增幅分别为9.25%、16.55%,指尖喷情形则高达88.71%、77.37%,促爆效果明显。后喷有一定的抑爆作用,超压峰值降幅分别为7.11%、2.93%。综上,后喷的抑爆效果优于先喷和指尖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甲烷/空气预混气体 爆炸 滑移装置 细水雾 作用时间
原文传递
袋式除尘用滤料挺度与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毛宁 高洋 +1 位作者 韩旭 柳静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6-829,共4页
选用常用的3种袋式除尘滤料——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涤纶和芳纶,研究不同材质滤料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PPS、涤纶和芳纶3种滤料的挺度均呈现先缓慢上升后迅速增大的现象,... 选用常用的3种袋式除尘滤料——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涤纶和芳纶,研究不同材质滤料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PPS、涤纶和芳纶3种滤料的挺度均呈现先缓慢上升后迅速增大的现象,而滤料挺度发生骤升的温度拐点均略大于3种滤料常规使用温度,由此,可通过滤料的挺度变化判断滤料在使用过程中是否经历过超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挺度 袋式除尘 温度
原文传递
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祥龙 赵品喆 +2 位作者 段应明 王建国 母永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0 MPa的冲击气压下对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组合试件的能量传递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试件开始发生破坏时,宏观裂隙首先出现在试件边缘,并随着冲击气压增加而扩展,直到裂隙使充填体试件完全贯通,最终试件会完全破碎;组合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张拉破坏及共轭剪切破坏3种;充填体试件的波阻抗变化反映了试件在冲击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试件的吸收能密度随入射能量增加线性增加;在冲击气压为0.2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较早发生剪切破坏;当冲击气压为0.24~0.3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4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虽然发生破坏,但仍具有一定吸能特性,并且相较于完整状态下变化不大,而在此冲击气压下,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粉末占比达到约80%,这表明灰砂比较高的充填体部分具有更稳固的力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岩-充填体 组合试件 能量传递规律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含氧中间产物变化规律及其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金亮 陆伟 +2 位作者 赵志涛 李连坡 唐明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5-2444,共10页
煤中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生成含氧中间产物对煤自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其处于中间态,难以直接获得含氧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导致含氧中间产物在煤自燃过程中的作用不清晰。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煤中活性基团在不同气氛下的活性差值... 煤中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生成含氧中间产物对煤自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其处于中间态,难以直接获得含氧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导致含氧中间产物在煤自燃过程中的作用不清晰。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煤中活性基团在不同气氛下的活性差值来测试含氧中间产物的方法,并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分别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和原位红外对含氧中间产物的产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参与初始氧化反应的基团主要是亚甲基,亚甲基与氧气先生成过氧化物后在一段温度范围内累积,当温度大于80℃之后开始逐渐分解产生气体和其他类型的含氧中间产物。煤化程度越低的煤生成的含氧中间产物越不稳定,容易进行下一步反应并释放大量热量,含氧中间产物的稳定性决定了煤氧化发展进程,尤其是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替代氧化破坏煤中活性基团或提高含氧中间产物的稳定性来实现防治煤炭自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含氧中间产物 活性基团 特征温度
原文传递
煤制气注入对储气库井油管腐蚀行为分析
18
作者 王建军 路彩虹 +3 位作者 孙建华 段志锋 吕乃欣 欧阳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7-1803,共7页
为解析煤制气中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不同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促进煤制气技术发展,结合文23储气库工况,分别对P110 Cr13S、L8013Cr、P110(低碳合金钢)3种材质油管进行汽液两相动态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并利用扫描电... 为解析煤制气中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不同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促进煤制气技术发展,结合文23储气库工况,分别对P110 Cr13S、L8013Cr、P110(低碳合金钢)3种材质油管进行汽液两相动态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分析腐蚀产物,研究了CO_(2)环境、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3种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3种材质油管腐蚀速率从小到大均为P110 Cr13S、L8013Cr、P110;煤制气中H_(2)不会导致3种材质油管发生氢致开裂,可使油管表面腐蚀产物膜鼓泡破裂造成腐蚀加剧,但因Cr_(2)O_(3)膜的保护,H_(2)对P110 Cr13S、L8013Cr等13Cr耐蚀管材影响不大,主要加速了P110碳钢的腐蚀;在高质量浓度氯离子下P110 Cr13S材质抗点蚀能力优于L8013Cr材质。因此,建议文23储气库优先选用P110 Cr13S材质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制气 油管 腐蚀 储气库
原文传递
基于KPCA-ALO-WLSSVM的埋地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新生 张莹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4-1812,共9页
为提高埋地油气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KPCA-ALO-WLSSVM的埋地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以沿川气东送管线所做埋片试验获取的数据为例,首先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管道外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处理,以重构的综合指标作为模... 为提高埋地油气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KPCA-ALO-WLSSVM的埋地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以沿川气东送管线所做埋片试验获取的数据为例,首先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管道外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处理,以重构的综合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值;然后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对外腐蚀因素和速率进行仿真建模,并利用蚁狮优化算法(ALO)对WLSSVM建模中的参数进行寻优。结果表明:KPCA提取了累计贡献率为97.84%的3个主元,减化了建模过程的复杂性;所构建的ALO-WLSSVM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390%,均方根误差为0.276,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对比模型,证明了本模型具有更好的学习性和更高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埋地管道 外腐蚀速率 核主成分分析(KPCA) 蚁狮优化算法(ALO) 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
原文传递
典型自然灾害引发常压储罐破坏的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东亮 李子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8-1186,共9页
为了分析典型自然灾害对常压储罐的影响,针对包括雷击、洪水的气象灾害及地震灾害进行研究。分别分析这两类自然灾害所引起的事故类型及其风险,建立事件树。结合相应的易损性模型及构建的事件树建立了储罐的失效概率模型,然后计算个人... 为了分析典型自然灾害对常压储罐的影响,针对包括雷击、洪水的气象灾害及地震灾害进行研究。分别分析这两类自然灾害所引起的事故类型及其风险,建立事件树。结合相应的易损性模型及构建的事件树建立了储罐的失效概率模型,然后计算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来刻画灾害的后果,构建完整的针对典型自然灾害引发常压储罐破坏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通过案例计算验证了该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在雷击作用下,外浮顶储罐比固定顶储罐更易失效;高液面的常压储罐在洪水作用下失效概率较小;雷击外浮顶原油储罐和地震作用固定顶柴油储罐的个人风险均达到了一级和二级的风险标准,其社会风险也都有一部分处于“不可容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自然灾害 常压储罐 失效概率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