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2217被引量6888H指数26
《清史研究》为海内外清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两大定期刊物之一,是全国历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所刊文章在美国《史学文摘》及《美国:历史和生活》上登载摘要与索引。本刊以“学术性、资料性、信...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858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765/K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217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内蒙古东部地区垦地与地名——以科尔沁左翼后旗昌图额尔克和库都力二地为例
1
作者 乌云格日勒 夏文超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清代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大面积游牧地的开垦完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此时也是清廷三番五次发布开垦禁令时期。该旗开垦的启动和推进,始终伴随有朝廷批准、官方监督等各种官方文献记录在案。其中,不仅有大臣专门奏折,有些内容还被载... 清代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大面积游牧地的开垦完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此时也是清廷三番五次发布开垦禁令时期。该旗开垦的启动和推进,始终伴随有朝廷批准、官方监督等各种官方文献记录在案。其中,不仅有大臣专门奏折,有些内容还被载入《清实录》;针对该旗的开垦条例,更是重墨写入典章制度类官书之中。论文围绕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开垦问题,重点讨论在满、汉、蒙古文文书之中记录不一的标志性地名——昌图额尔克和库都力,解答二地名书写不一的原因,陈述地名研究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内蒙古东部 垦地 地名
原文传递
曲解与泛化:《四库全书》纪事本末类衍生史辨 被引量:4
2
作者 苗润博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50,共7页
清修《四库全书》于史部下专设“纪事本末”一类,正式将其确定为独立的史书体裁,与纪传、编年鼎足而三,不啻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关节。《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关于纪事本末体的定义,构成了后人理解、认识这一史体的基本框... 清修《四库全书》于史部下专设“纪事本末”一类,正式将其确定为独立的史书体裁,与纪传、编年鼎足而三,不啻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关节。《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关于纪事本末体的定义,构成了后人理解、认识这一史体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研究者在讨论纪事本末体的起源、范围、意义等问题时,仍多以承认、因循其中既定轨辙为前提,而鲜有人对此框架本身加以反思和拆解。事实上,《总目》对纪事本末体史书概念、范畴的界定绝非无懈可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 鼎足而三 纪事本末体 中国学术史
原文传递
礼仪与权威认知:乾隆帝画像与瞻礼、金瓶掣签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5
3
作者 惠男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1,共14页
乾隆年间,清廷曾分别向达赖喇嘛的布达拉宫、班禅额尔德尼的扎什伦布寺赠送了两幅描绘乾隆帝身着佛装、扮演文殊菩萨形象的画像。但在不同的语言文献中,关于这两幅画像于何时、因何事由被送到西藏的问题,竟然出现了完全迥异的记载。本... 乾隆年间,清廷曾分别向达赖喇嘛的布达拉宫、班禅额尔德尼的扎什伦布寺赠送了两幅描绘乾隆帝身着佛装、扮演文殊菩萨形象的画像。但在不同的语言文献中,关于这两幅画像于何时、因何事由被送到西藏的问题,竟然出现了完全迥异的记载。本文根据与画像有关的满文档案和藏语文献,梳理乾隆帝画像入藏的经过以及画像与瞻礼、金瓶掣签制度改革的关系,进而分析清廷试图透过画像所传达的政治话语以及藏传佛教世界的成员如何感知、回应皇帝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文殊菩萨 金瓶掣签 瞻礼 藏传佛教
原文传递
清代中正榜考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立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乾隆朝中后期,曾在会试落卷中选出楷法端正、文理通顺及诗律稳妥者若干名,另设一榜,此榜人员专为选补内阁汉中书和国子监学正、学录而开,取"中书"和"学正"各一字,是为中正榜。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科、三十四年... 乾隆朝中后期,曾在会试落卷中选出楷法端正、文理通顺及诗律稳妥者若干名,另设一榜,此榜人员专为选补内阁汉中书和国子监学正、学录而开,取"中书"和"学正"各一字,是为中正榜。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科、三十四年己丑科、三十七年壬辰科三次会试设中正榜,乾隆五十五年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诗律 文理通顺 国子监 学正 中正 会试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民法——以清代民法为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晋藩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7,共15页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法制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没有出现一部单行的、纯粹的民法典,但民事立法仍大量存在。清代民法以《大清律例》"户律"、《户部则例》等为主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民法的最后形态,而且面临向近代转型,《现行刑律》...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法制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没有出现一部单行的、纯粹的民法典,但民事立法仍大量存在。清代民法以《大清律例》"户律"、《户部则例》等为主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民法的最后形态,而且面临向近代转型,《现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和《户部则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一直适用,直至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颁布才宣告终止。清代民法具有以下特点:民事法律渊源的多元化;以儒家礼法文化作为民事法律的指导思想;重视宗法族权,以家法族规补充国法;因案生例,循变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清代民法 大清律例 户部则例 大清现行刑律
原文传递
“变质”的慈善:晚清沪北栖流公所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秋云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8,共15页
以往对沪北栖流公所的研究,多将其视为慈善机构,而对会审公廨的研究,亦未注意到与其关系密切的栖流公所。本文通过对栖流公所的设立及职能的变化发展的考察,发现其最初虽然与清代大部分救助流民的栖流所无甚差异,然因地处租界,经费主要... 以往对沪北栖流公所的研究,多将其视为慈善机构,而对会审公廨的研究,亦未注意到与其关系密切的栖流公所。本文通过对栖流公所的设立及职能的变化发展的考察,发现其最初虽然与清代大部分救助流民的栖流所无甚差异,然因地处租界,经费主要依赖官局拨发,实际操作中则成为公廨饬发各类人员的接收机构。为补救妇女发押官媒与善堂择配的弊端,栖流公所增建房屋接收公廨涉讼妇女,是为栖流女所。在工部局与会审公廨争夺女犯关押权的过程中,作为因应之策,栖流女所被正式确立为有别于传统女牢的女犯分所。同时,原囚禁于工部局西牢的男性案犯亦有部分改发栖流公所。这使得栖流公所在承担各种善举之外,亦具有近代监狱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流公所 会审公廨 监狱
原文传递
新发现“成化禁书”与白莲教的关系——兼答王见川教授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新宇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2013年笔者首次公布了1475年明"成化禁书"目录上的4种经卷,该目录的"禁书"是明代中央颁行全国的"妖书"名单,对研究明代早期的教派运动非常重要。王见川教授以该书单上另一种经卷《三煞截鬼经》的几种现... 2013年笔者首次公布了1475年明"成化禁书"目录上的4种经卷,该目录的"禁书"是明代中央颁行全国的"妖书"名单,对研究明代早期的教派运动非常重要。王见川教授以该书单上另一种经卷《三煞截鬼经》的几种现存版本为例,说明民间抄本之篡改、冒用,是常见的现象,并提出应慎重对待民间经卷的真伪及断代。本文梳理包括《三煞截鬼经》在内的现存"成化禁书",进而指出:"成化禁书"的内部线索,加上传统的版本证据,才是判断其时代与真伪的更好标准。而新发现的"成化禁书"各抄本,与《三煞截鬼经》的最早抄本,完全可以相互印证,展现了这些经卷内在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化禁书 教派文献断代 早期白莲教
原文传递
清代广东梅菉镇的空间结构与社会组织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滔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43,共18页
明中叶以后,华南沿海及其腹地在海外贸易、山区开发等因素推动下,市场的整合度越来越高,一些沿海的商业聚落应运而生。位于粤西高州府有着"小佛山"之称的梅菉镇即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探讨了从明清之交地方动乱到清中叶以后社... 明中叶以后,华南沿海及其腹地在海外贸易、山区开发等因素推动下,市场的整合度越来越高,一些沿海的商业聚落应运而生。位于粤西高州府有着"小佛山"之称的梅菉镇即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探讨了从明清之交地方动乱到清中叶以后社会秩序重组期间梅菉镇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化轨迹,揭示出不同人群在这一特定时空中所结成的社会网络以及梅菉与更大区域之间的复杂关联,由此可使我们加深对明清时期的市场网络和华南市镇社会史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菉镇 华南市镇空间 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民族认同还是政治认同:清朝覆亡前后升允政治活动考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5,共18页
本文依据升允的诗文、书信和国内外相关档案,订正了有关他的旗籍出身、活动经历上错误以及分歧的记载,进而从政治角度切入,并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视点对其辛亥革命后远赴外蒙古库伦、求助俄蒙、致函日本政府并登陆日本、回国后继续为... 本文依据升允的诗文、书信和国内外相关档案,订正了有关他的旗籍出身、活动经历上错误以及分歧的记载,进而从政治角度切入,并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视点对其辛亥革命后远赴外蒙古库伦、求助俄蒙、致函日本政府并登陆日本、回国后继续为复辟奔走等一系列重要政治活动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升允最初是想利用自己出身蒙古察哈尔部这一"蒙古世仆"的民族身份,寻求内外蒙古各部贵族的支持,结果到处碰壁。原因在于他的民族身份认同,并非基于文化和共同情感,而是基于实现其恢复清朝的目的和需要。他的行动证明,尽管出身蒙古,但经过二百余年共同生活,其与满洲旗人在文化和情感上已无二致。为了复兴故国,他不惜求助外国势力。他的复辟实践,不是出自一般意义上的功名利禄等个人利益,而是出自个人的政治理想,尽管这一理想与时代的潮流格格不入。在他的身上,民族认同、地域认同意识服从于更高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允 政治活动 民族认同 政治认同
原文传递
近期国际学术会议剪影
10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中国民众宗教的传播及其在越南的本土化——汉喃研究院所藏诸经卷简介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内房司 刘叶华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文通过对汉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汉喃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括中国的先天道经卷,以及越南编译改写的弥勒救世的民间经卷。前者应当与福建、广东... 本文通过对汉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汉喃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括中国的先天道经卷,以及越南编译改写的弥勒救世的民间经卷。前者应当与福建、广东侨民中先天道有关,而后者则超越了华侨的圈子,经过越南本土宗教家的改造利用,参与和推动了当地的社会改良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研究殖民统治下的越南下层知识分子和宗教家在社会文化方面艰难探索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喃研究院 经卷 民众宗教 越南本土化 先天道
原文传递
《祭先农坛图》选登
12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传教士进贡与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建中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6,共12页
通过进贡赢得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好感,是利玛窦开创的传教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宫中进单》中的传教士进单,总结出乾隆朝西洋传教士的三种进贡类型:一是通过地方官员的进贡,二是新到京传教士的进贡,三是在京传教士以臣下身份在... 通过进贡赢得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好感,是利玛窦开创的传教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宫中进单》中的传教士进单,总结出乾隆朝西洋传教士的三种进贡类型:一是通过地方官员的进贡,二是新到京传教士的进贡,三是在京传教士以臣下身份在节庆时的进贡,进而指出进贡是传教士的一种集体行动,并探讨了传教士在乾隆朝特殊环境之下进贡时的憎恨、企盼,甚至感激的心理。本文结合其他材料,通过进贡透视了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着重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西洋奇物的好奇,二、对西洋器物的广泛兴趣,三、对西洋绘画的持久兴趣。进贡是一种交往形式,进贡中传教士与乾隆皇帝各怀目的,但进贡本身已注定不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一切都由乾隆皇帝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乾隆皇帝 进贡 西洋品味
原文传递
论光绪朝的继统之争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卫东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2,共9页
在慈禧的操弄下,光绪继位,但留下诸多危机变数,从而引发摇荡朝局数年的继统立嗣之争。先有广安、潘敦俨的奋起,继有吴可读尸谏,最后以群臣参政的方式得以解决。而类似吴可读这样愚忠以至不惜舍生事君者也渐成末世绝响,清流们的"烟... 在慈禧的操弄下,光绪继位,但留下诸多危机变数,从而引发摇荡朝局数年的继统立嗣之争。先有广安、潘敦俨的奋起,继有吴可读尸谏,最后以群臣参政的方式得以解决。而类似吴可读这样愚忠以至不惜舍生事君者也渐成末世绝响,清流们的"烟墨烂然"不过是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时期的回光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朝 继统 立嗣 吴可读 清流
原文传递
清代呼伦贝尔的地方财政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阿鲁贵.萨如拉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关键词 呼伦贝尔 地方财政 清代 财政史研究 财政收支情况 满文档案 经济
原文传递
清朝的满族特色——对近期清代政治史研究动态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文鹏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关键词 满族 清朝 政治史 清代 中国历史 康乾盛世 18世纪 “汉化”
原文传递
从“文质”之辩看清初帝王与士林思想的趋同与合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念群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共36页
本文是想通过展示清初士人和帝王对"文—质"关系的理解上由分歧走向趋同的过程,重新探讨知识阶层与帝王在鼎革之际如何重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文质之辩"在中国文化史的脉络里有很长的诠释历史,在明末清初的鼎革时期... 本文是想通过展示清初士人和帝王对"文—质"关系的理解上由分歧走向趋同的过程,重新探讨知识阶层与帝王在鼎革之际如何重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文质之辩"在中国文化史的脉络里有很长的诠释历史,在明末清初的鼎革时期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清初满人作为异族入主中原承继大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进而在思想与社会层面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改变了清初士人对"文—质"关系的传统理解。其次,汉人以南北区域和族群来界分文明与野蛮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满人"大一统"理念的挑战和修正。第三,清初帝王和士林对奢靡还是质朴生活的选择也是在"文质"关系的理解上加以展开的,时明季生活方式持有共同的批评态度导致士人与帝王均对质朴生活加以推重,但在方向上有所区别,士人企图在基层社会恢复礼治的秩序,帝王则把抑制奢靡、崇尚质朴看作是统治权谋的一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夷夏 南北 奢靡 礼治
原文传递
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成因探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佳宏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6,共12页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学者在分析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时忽视自然因素的缺憾,在系统搜集陕南历 史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考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基本成因。本文认为,清代陕 南秦巴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和社会因...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学者在分析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时忽视自然因素的缺憾,在系统搜集陕南历 史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考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基本成因。本文认为,清代陕 南秦巴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地质地貌以往为学界所忽视的因素值 得重视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陕南 清代 气候 变迁
原文传递
清代朝鲜使臣与圆明园 被引量:4
19
作者 祁庆富 金成南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7,共9页
关键词 圆明园 朝鲜使臣 清代 历史研究 中国 历史遗产
原文传递
亢得时生平考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剑化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关键词 亢得时 清朝 生平 顺治时期 郑成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