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作品数32729被引量67515H指数29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创刊于1995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1995年,《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124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41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32,7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超声表现1例
1
作者 王梦蝶 过新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508-510,共3页
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ovarian 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OMMM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在晚期才确诊。为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并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现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9... 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ovarian 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OMMM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在晚期才确诊。为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并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现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9月收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OMMM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超声表现:盆腹腔见一混合回声肿块,长径超窗,横径161 mm,前后径111 mm,形态不规则,周边囊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见无回声、粗细不均的高回声分隔带及不规则乳头状低回声突起,肿块与子宫颈关系密切,盆腔未探及正常子宫体及双侧卵巢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周边及分隔带上探及条状血流信号,乳头状突起内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频谱,PSV 12.1 cm/s,RI 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卵巢肿瘤 超声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合并妊娠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文清 管保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在世界范围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这些妊娠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流产、先天性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子痫前期、早产和死产。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的孕妇来说,评估妊娠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肾病对妊娠结... 在世界范围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这些妊娠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流产、先天性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子痫前期、早产和死产。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的孕妇来说,评估妊娠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肾功能和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孕妇在怀孕期间肾功能丧失的风险较低,而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和/或蛋白尿≥3 g/24 h的孕妇在怀孕初期就有永久性肾脏损害的风险。胎儿和母亲并发症的风险与慢性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血糖控制相关。产前护理的进步改善了胎儿和产妇的结局。孕前咨询已成为所有糖尿病妇女,特别是糖尿病和慢性肾病妇女成功怀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脏病 孕妇 产前护理
下载PDF
PTBP3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吕莹 郝明硕 +2 位作者 钱阳 王蕊 相龙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嘧啶束结合蛋白3(PTB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例ESCC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与蛋白质印迹(Western b... 目的探讨多嘧啶束结合蛋白3(PTB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例ESCC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与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测定组织及细胞中PTBP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ESCC细胞活力情况;划痕试验测定ESCC细胞迁移能力。通过检索UALCAN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PTBP3的表达差异及PTBP3与miR29家族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ESCC组织中PTBP3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病毒组相比,3种ESCC细胞(KYSE30、ECA109、KYSE150)的PTBP3敲低组中miR-29a-3p与miR-29c-3p表达水平均下调(t=29.007、7.057、4.844、12.625、15.612、18.861,均P<0.05)。ESCC组织中miR-29a-3p和miR-29c-3p表达量与PTBP3表达量相关。结论PTBP3是ESCC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可为ESCC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PTBP3 肿瘤转移
下载PDF
ABUS联合血清VEGF、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田燕 袁权 +2 位作者 王虎霞 惠金子 段绍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诊断系统(ABUS)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年龄(52.01±5.16)岁,左侧113例,右...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诊断系统(ABUS)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年龄(52.01±5.16)岁,左侧113例,右侧97例;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年龄(51.23±5.03)岁,行双侧检查。根据ABUS成像观察超声特征,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EGF、CEA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BUS联合血清VEGF、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虫蚀征(82.86%,174/210)、汇聚征(76.19%,160/210)、星芒征(77.62%,163/21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23.00%,23/100)、(20.00%,20/100)、(13.00%,1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778、87.840、115.262,均P<0.001)。观察组血清VEGF、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41.20±17.23)ng/L比(112.81±14.14)ng/L、(8.76±2.92)μg/L比(3.51±1.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35、17.312,均P<0.001)。ROC分析显示,ABUS联合血清VEGF、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981),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4%、97.0%,均高于任一单项检测。结论ABUS联合血清VEGF、CEA检测对乳腺癌具有高度的诊断价值,相较于单一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有显著提高,可以有效提升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诊断系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四磨汤用于胆石症患者术后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张婷婷 杜生旺 +1 位作者 吴新军 祝冒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用于胆石症患者术后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中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胆石症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 目的探讨四磨汤用于胆石症患者术后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中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胆石症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31例;年龄22~64(43.17±3.74)岁;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治疗、四磨汤治疗。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30例;年龄21~63(42.62±3.49)岁;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胀痛、食欲不振、脉弦、胸闷恶心、嗳气频作、舌红苔白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0.59%(3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P=0.005)。治疗后,观察组腹部胀痛、食欲不振、脉弦、胸闷恶心、嗳气频作、舌红苔白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33.56±5.44)h、肠鸣音缓解(18.76±3.28)h、排便(40.56±6.67)h以及进食时间(37.27±6.24)h更短(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112.87±18.25)ng/L、MTL水平(203.81±22.13)ng/L均比对照组低,SS水平(48.96±8.09)ng/L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92%(2/51)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64%(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25)。结论四磨汤可以有效缓解胆石症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缩短胃肠功能各指标的恢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磨汤 胃肠激素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卒中后疲劳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乐乐 马靓 +1 位作者 翟怀香 施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对卒中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现就卒中后疲劳的流行病学、常用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卒中 疲劳 进展
下载PDF
铁死亡与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7
作者 于潇杰 程立浩 +2 位作者 张浩 张浩杰 杨振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53-356,共4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虽然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患者存在恶性程度高、化疗耐药等问题,使得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铁死亡作为一种新...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虽然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患者存在恶性程度高、化疗耐药等问题,使得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以细胞内铁过表达和脂质活性氧累积为特征。研究发现,铁死亡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演进有关,并且诱导铁死亡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远处转移,增强其化疗药物的疗效,进而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因此,诱导铁死亡可成为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乳腺癌化疗耐药、铁死亡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乳腺癌 化疗 化疗耐药 进展
下载PDF
嗅沟脑膜瘤合并额骨中缝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浩 田志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44-847,共4页
脑膜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左右,其中嗅沟脑膜瘤占8.8%。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鼻腔嗅觉正常,CT检查发现患者有额中缝,核磁检查显示前颅底嗅沟脑膜瘤,行手术治疗... 脑膜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左右,其中嗅沟脑膜瘤占8.8%。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鼻腔嗅觉正常,CT检查发现患者有额中缝,核磁检查显示前颅底嗅沟脑膜瘤,行手术治疗后半年随访无复发,诊断为脑膜瘤。手术选取冠状切口,额下及纵裂入路,分块切除肿瘤并保护脑组织,完全切除肿瘤后电灼肿瘤附着的硬脑膜,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术后电话随访,患者生活自理,未遗留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骨中缝 嗅沟脑膜瘤 手术 前颅底肿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免除放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茗 刘帅 张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行放疗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由于影像学、手术、分子病理学的进步,乳腺癌患者中低风险人群可以进行放射治疗的降级,甚至合理地免除放疗来减少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乳腺癌放疗降级的一个演变过程,回顾相关... 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行放疗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由于影像学、手术、分子病理学的进步,乳腺癌患者中低风险人群可以进行放射治疗的降级,甚至合理地免除放疗来减少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乳腺癌放疗降级的一个演变过程,回顾相关病理检测及基因检测在乳腺癌放疗中对其预后的评估作用,并讨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结合多种分子检测进行免除放疗的相关试验,利用现有的肿瘤生物学和分子检测精准确定保乳术后可以安全免除放疗的患者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后 放疗降级 分子检测 预后 进展
下载PDF
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比较
10
作者 张云涛 陈丽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加强临床对此类血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娩且在妊娠中期发现的160例宫腔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40岁,妊娠周数1... 目的探讨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加强临床对此类血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娩且在妊娠中期发现的160例宫腔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40岁,妊娠周数12~25^(+2)周。根据其血肿类型分为胎盘后血肿组及绒毛膜下血肿组,各80例,综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胎盘后血肿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3.75%(11/80),绒毛膜下血肿组为2.50%(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09);胎盘后血肿组足月妊娠发生率为56.25%(45/80),绒毛膜下血肿组为87.50%(7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24,P<0.001);胎盘后血肿组早产发生率为27.50%(22/80),绒毛膜下血肿组为5.00%(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9,P<0.001);胎盘后血肿组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及胎盘残留发生率分别为40.00%(32/80)、37.50%(30/80)及31.25%(25/80),绒毛膜下血肿组分别为12.50%(10/80)、12.50%(10/80)及7.50%(6/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6、13.333、14.444,均P<0.001);胎盘后血肿组分娩孕周(36.12±3.02)周,早于绒毛膜下血肿组(38.12±2.89)周(t=4.280,P<0.001);胎盘后血肿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025.25±562.02)g,低于绒毛膜下血肿组的(3323.21±578.25)g(t=3.096,P=0.002);胎盘后血肿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溶血)发生率为17.91%(12/67),高于绒毛膜下血肿组的2.70%(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3,P=0.003)。结论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在血肿体积、分娩孕周及妊娠结局上存在差异,前者更易引发不良的妊娠结局,临床需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胎盘后血肿 绒毛膜下血肿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作者 黄幼芳 蓝惠华 +1 位作者 林一 张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25-828,共4页
目的调查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的489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886例、女2010例,年龄1 d~102岁。分析患者血清M... 目的调查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的489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886例、女2010例,年龄1 d~102岁。分析患者血清MP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和CP-IgM抗体检出情况,并对比MP和CP感染类型、人群及季节分布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2021年至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IgM抗体和CP-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48%(709/4896),其中MP阳性率为12.58%(616/4896),CP阳性率为1.63%(80/4896),MP+CP阳性检出率为0.27%(13/4896),以单一MP感染为主。女性MP阳性率高于男性[17.31%(348/2010)比9.74%(281/2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48,P<0.001);不同性别C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MP、CP在不同年龄段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38、55.070,均P<0.05),MP以0~14岁儿童为主要感染对象,CP以6~40岁为高发年龄。夏季总MP阳性率[15.30%(268/1752)]、总CP阳性率[2.40%(42/1752)]均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总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47,P<0.001),MP感染高发于夏秋季;而不同季节总C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14,P=0.249)。结论MP、CP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其中以MP感染为主,呈现季节、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急性呼吸道感染 IGM抗体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戊酸雌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不孕症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吴晓荣 詹萌 曹意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安康市中心医就诊的8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9.34±1.81)岁,体质量...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安康市中心医就诊的8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9.34±1.81)岁,体质量指数(27.09±1.63)kg/m^(2),病程(1.62±0.84)年;研究组年龄(28.71±1.67)岁,体质量指数(28.11±1.72)kg/m^(2),病程(1.58±0.92)年。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持续治疗均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血清孕酮(SP)]和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排卵率以及经随访1年后妊娠结局。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激素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卵泡直径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2、SP、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2.17±8.79)ng/L比(79.98±7.67)ng/L、(19.37±2.76)µg/L比(14.95±1.94)µg/L、(182.23±18.75)mg/L比(169.87±14.98)mg/L;t=6.852、8.591、3.377,均P<0.05],而LH、AOPP水平则低于对照组[(9.89±1.41)IU/L比(11.86±1.38)IU/L、(36.32±3.67)mg/L比(51.89±3.32)mg/L;t=6.548、20.631,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11.87±1.86)mm比(9.82±1.63)mm、(11.09±1.06)mm比(9.87±1.01)mm;t=5.435、5.464,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早孕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1/43)比6.98%(3/43);χ^(2)=1.049,P=0.306]。研究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86.05%(37/43)比60.47%(26/43)、67.74%(29/43)比44.19%(1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4.715,均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片与二甲双胍联用可增加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直径,改善激素平衡和氧化应激,从而提高排卵和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戊酸雌二醇片 二甲双胍 子宫内膜厚度 激素水平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尹欢 雷菊芳 +1 位作者 陈小林 程红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分析高通量测序(NGS)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不明原因的酸中毒、脑病等185例危重新生儿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 目的分析高通量测序(NGS)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不明原因的酸中毒、脑病等185例危重新生儿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女90例。所有受试者均采集足跟血,实施生化筛查(串联质谱技术、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NGS筛查。NGS筛查设计与遗传代谢相关的202个基因捕获探针,依据相关指南进行变异致病判读,对阳性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85例新生儿中,早产儿占7.57%(14/185),辅助生殖占8.11%(15/185);生化筛查初筛阳性者15例(8.10%),召回复测后阳性者5例(2.70%),其中5例复查阳性者分别为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降低1例、17α-羟孕酮(17α-OHP)升高1例、促甲状腺素(TSH)升高1例、苯丙氨酸(Phe)升高2例。NGS阳性筛查率为3.24%(6/185),分别为DOUX2、MATIA、G6PD、CYP21A2复合杂合突变各1例,PA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2例。此外,除阳性者外,存在隐性遗传病变异携带的新生儿有45例(24.32%),阴性新生儿140例(72.43%)。两种筛查结果一致有5例,不一致有1例,6例患者中3例得到确诊,分别为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21-羟化酶缺乏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先天性甲腺功能减退症1例。以临床诊断为参考,将待确诊病例纳入真阳性中,生化筛查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NGS筛查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NGS筛查准确度较高,可较为全面的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新生儿 遗传筛查 代谢 灵敏度
下载PDF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诚聘审稿专家启事
14
作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9期1332-1332,共1页
尊敬的教授/专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创刊于1995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最优秀医学科技期刊方阵"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审稿专家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医学科技期刊 卫生健康 医药 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下载PDF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指南共识类文章撰写与发表的推荐规范
1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7期2466-2466,共1页
制定和推广临床指南是当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为保证临床指南制定的科学、公正和权威,以及使临床指南适应于我国国情,从而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指南共识类文章的撰写与发表推荐规范如下。
关键词 文章撰写 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国情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共识 指导作用
下载PDF
烙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丽娜 王玉 夏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烙灸是宁夏少数民族医学中重要的诊疗技术,其治疗筋经和经络瘀阻、肌肉关节及骨损伤性疾患有显著疗效,且该疗法简便、安全而又有效。近年来,关于烙灸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以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方式,综述了近年来烙灸的临床研究进... 烙灸是宁夏少数民族医学中重要的诊疗技术,其治疗筋经和经络瘀阻、肌肉关节及骨损伤性疾患有显著疗效,且该疗法简便、安全而又有效。近年来,关于烙灸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以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方式,综述了近年来烙灸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烙灸诊疗策略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烙灸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政 桑飞 +1 位作者 姜磊 刘青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与常规组(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与常规组(46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2~80(67.25±8.25)岁,常规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3~83(68.14±8.36)岁。常规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优良率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1,P=0.021),且试验组的优良率[86.96%(40/46)]高于常规组[67.39%(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P=0.02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25.25±3.14)分比(20.2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4,P<0.001)。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10/46),试验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389,P=0.036)。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减轻腰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切口表面感染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陈杰梅 郑跃杰 +1 位作者 高晓洁 南晓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3期1850-1856,共7页
目的提高对Gitelman综合征(GS)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长期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汕头大学附属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临床诊断且基因确诊的13例(男6例、女7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信息,分析其临床及基... 目的提高对Gitelman综合征(GS)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长期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汕头大学附属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临床诊断且基因确诊的13例(男6例、女7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信息,分析其临床及基因型特点,并对其进行平均4.5年的随访,了解其长期预后。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在13例GS患儿中,发病年龄为(6.40±3.52)年,诊断年龄为(8.20±3.99)年;乏力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占54%(7/13),身材矮小占23%(3/13),8%(1/13)患儿无症状。所有患儿均检测出SLC12A3基因突变,1例(8%)纯合突变,9例(70%)复合杂合突变,3例(23%)只发现1个变异位点;其中R871H、T63M、T304M为重复氨基酸变异。平均随访4.5年,所有规范治疗患儿[69%(9/13)]临床症状消失,92%(12/13)患儿治疗后得到生长追赶。结论G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乏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结合基因检测可以及时诊断,规范管理可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SLC12A3基因 临床表现 儿童
下载PDF
企业微信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考核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惠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企业微信运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考核体系中的应用效果,为后期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职培训考核人员28名,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和观察组(2... 目的探讨企业微信运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考核体系中的应用效果,为后期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职培训考核人员28名,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和观察组(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每组14人,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19~40(33.31±1.21)岁,观察组年龄21~40(32.62±1.09)岁。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培训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企业微信-工作台进行培训,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人员岗位技能考核成绩评分结果、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培训考核满意度与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培训考核成绩评分(90.85±5.32)分、专科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评分为(89.27±5.49)分、专科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评分为(91.44±6.91)分,均高于对照组[(80.37±4.90)分、(82.03±6.12)分、(83.84±5.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0、6.118、4.906,均P<0.05)。观察组质量控制评分为(96.828±6.094)分、培训考核满意度为(95.402±7.228)分、临床满意度为(96.098±5.423)分,均优于对照组[(90.032±7.581)分、(83.267±5.904)分、(84.372±6.0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0、8.214、9.687,均P<0.05)。结论企业微信运用于CSSD人员培训考核体系中,可有效提升基础知识、专科技能、技能操作各维度掌握水平,同时提升质量控制,改善受训人员考核满意度与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微信 消毒供应中心 培训考核体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映君 张维森 +2 位作者 周浩 肖吕武 周海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关联性,以期为职业性噪声性健康损害提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方法2009年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工厂157家,噪声作业工人14396名,结合职业健康检查,选择其中同时检查血常规、空...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关联性,以期为职业性噪声性健康损害提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方法2009年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工厂157家,噪声作业工人14396名,结合职业健康检查,选择其中同时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和纯音听力的噪声作业人员350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69人,女539人。同时调查收集其一般信息、职业接触史、听觉系统疾病史等资料。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别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与白细胞偏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提示,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听力正常组[(7.15±0.06)×10^(9)/L比(6.91±0.03)×10^(9)/L、(6.94±0.07)×10^(9)/L比(6.79±0.0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F=5.618、P=0.018);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听力正常组,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偏高风险增加32%,比值比为1.32(95%可信区间:1.03~1.70,P<0.05)。结论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升高独立相关,提示噪声暴露可能诱发机体出现慢性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噪声性听力损失 噪声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