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热带医学杂志》

作品数9076被引量32118H指数34
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361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503/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0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作者 龚林 刘尔男 +3 位作者 梁建生 王一梅 陈晓敏 刘小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调查武汉市三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1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共62株临床分离的CREC,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调查武汉市三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1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共62株临床分离的CREC,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碳青霉烯酶诺德曼-珀尔(Carba NP)试验对碳青霉烯酶型确证,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耐药基因、质粒携带情况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结果Carba NP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比例为32.3%(20/62)。20株Carba NP试验阳性菌株均产新德里金属酶(NDM),其中15株产NDM-5,5株产NDM-1,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同时还携带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或bla_(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A、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mph或mdf)、甲氧苄啶耐药基因dfrA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20株细菌检出12种序列分型(ST),主要为ST410(n=4)、ST131(n=3)和ST167(n=3),无明显优势菌株;所有菌株都携带1~6个质粒,大多为3~4个。结论本研究检出产NDM的CREC,bla_(NDM)基因在菌株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和水平传播并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大肠埃希菌 NDM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百日咳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
2
作者 唐丽 彭晓康 +9 位作者 李瑞娜 舒畅 刘攀 刘希 王策 王蓓 张书婉 张婕 王增国 刘小乖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了解百日咳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与百日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255例百日咳患者(百日咳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65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百日咳患者根据是否重症分为普通... 目的了解百日咳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与百日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255例百日咳患者(百日咳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65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百日咳患者根据是否重症分为普通百日咳组(n=244)和重症百日咳组(n=11),检测各组血清25(OH)D水平,进一步按照性别、年龄、季节分析百日咳与血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季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日咳组25(OH)D水平[20.73(10.96,35.6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9.00(20.09,45.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43,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百日咳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季、冬季百日咳组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273、-8.904,P均<0.05);春季、夏季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68、-0.292,P均>0.05)。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疫苗接种剂次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P<0.05)。百日咳发病年龄呈双高峰,分别为<1岁、6~8岁。重症百日咳组年龄低于普通百日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2,P<0.05);两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3,P>0.05)。结论百日咳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而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百日咳杆菌暴露后的机体易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25-羟维生素D 儿童
原文传递
NLR和PLR及LMR在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杜永生 耿耿 +1 位作者 王恒 樊红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局灶性癫痫发作的相关性,及其在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局灶性癫痫发作的相关性,及其在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急诊就诊的首发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108例,其中FBTCS 57例为FBTCS组,其余51例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的局灶性发作为非FBTCS(NFBTCS)组。另外选取同期57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急性期(≤48 h)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NLR、PLR、LMR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BTC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3组间NLR、PLR、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3.838、9.530、40.858、47.261、30.801、3.387,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FBTCS组中性粒细胞[2.76(2.43,3.53)vs.3.30(2.85,4.01)]、NLR[1.22(1.08,1.57)vs.1.77(1.50,2.31)]升高,淋巴细胞[2.20(1.90,2.50)vs.1.80(1.50,2.30)]、LMR[6.67(5.35,7.96)vs.5.21(3.68,6.83)]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7.261、73.838、30.801、40.858,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BTCS组中性粒细胞、NLR、PLR升高,淋巴细胞、血小板、LM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FBTCS组比较,FBTCS组中性粒细胞、NLR、PLR升高,LM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3.383,95%CI:1.74~6.57,P<0.05)是FBTC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诊断FBTCS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阈值为2.025,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68.6%。结论NLR可用于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早期的病情评估,在FBTCS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HPV负荷量和HPV亚型与不同级别宫颈癌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范秀芳 张佳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不同级别宫颈癌病变的相关性及HPV感染者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进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女性465例,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不同级别宫颈癌病变的相关性及HPV感染者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进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女性465例,病理检查结果炎症患者178例,宫颈上皮瘤病变(CIN)1型101例、CIN2型91例、CIN3型76例,鳞状细胞癌(SCC)患者19例。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HC2技术和凯普HPV分型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结果异常患者共314例,其中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SIL)患者82例,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患者47例,未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105例,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ASC(ASC-H)患者73例,SCC患者7例。与CIN1-SCC各组比较,炎症组HPV感染阳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1组比较,CIN3组与SCC组的HPV感染阳性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IN3组和SCC组比较,炎症组和CIN1组HPV负荷量>100 pg/mL的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C组比较,CIN2组HPV负荷量>100 pg/mL的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CIN1、CIN2、CIN3、SCC组平均病毒负荷量呈上升趋势,与各宫颈病变组比较,炎症组平均负荷量显著下降,SCC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亚型中16型29.03%、52型18.06%、33型7.53%、58型9.03%、18型3.87%;低危型中11型6.67%、6型3.23%;中国人常见亚型中66型6.88%,53型和CP8304型较少见。结论HPV负荷量越高提示宫颈病变程度越高,HPV16和52是感染最常见的亚型,HPV负荷量和基因型检查可作为宫颈病变病情检测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负荷量 基因型 宫颈癌变
原文传递
人体寄生虫学在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张俊荣 张紫芳 +6 位作者 龙绍蓉 刘若丹 李爽 姜鹏 张玺 王黎 高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97-1500,共4页
基础医学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教学表达能力培养目标,作为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的《人体寄生虫》课程,更应积极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此,作者探索了“临床... 基础医学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教学表达能力培养目标,作为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的《人体寄生虫》课程,更应积极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此,作者探索了“临床与科研并重”、“科研能力训练步步推进”、“教学能力培养齐头并进”的教学策略方式,实施基于案例教学法(CBL)教学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设计“课堂思维启发+课后科研实践+拓展研究延伸”递进式策略,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试行培育学生教学能力所需要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多种锻炼方式,并初步探讨目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人体寄生虫学在基础医学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基础医学 临床思维 科研创新能力 教学能力
原文传递
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
6
作者 王浩 吕浩 蔡兆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9例,取术中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9例,取术中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总生存期(OS),并分析复发转移、OS与p53表达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p53高表达率(40.51%)高于癌旁组织(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2,P<0.001)。相较于癌旁组织p53的表达水平(1.02±0.09),乳腺癌(1.43±0.1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0,P<0.001)。p53高表达组及p53低表达组淋巴结分期(N)及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59、9.830,P均<0.05),p53高表达组N3比例及组织学Ⅲ级比例高于p53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6±4.9)个月,共70例患者得到随访,9例失访。共17例患者复发,p53高表达组复发率(42.86%)显著高于p53低表达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3,P=0.003)。共11例患者转移,p53高表达组转移率(32.14%)显著高于p53低表达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0,P=0.005)。随访期内有17例(24.28%)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53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S较p53低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5)。多因素Cox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淋巴结分期(N)、p53表达、组织学分级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53表达上调,且高p53的患者预后不良,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P53 生存率
原文传递
低浓度大容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作者 周焕勉 郭静宜 +3 位作者 文静 方海宏 赵一凡 刘卫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0.08%罗哌卡因联合0.2 mcg/mL舒芬太尼用于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在广州和睦家医院硬膜外分娩镇痛下行顺产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80例,根据2020年10月前后分娩镇痛药物配方不同... 目的探讨0.08%罗哌卡因联合0.2 mcg/mL舒芬太尼用于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在广州和睦家医院硬膜外分娩镇痛下行顺产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80例,根据2020年10月前后分娩镇痛药物配方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使用0.15%罗哌卡因联合2 mcg/mL芬太尼,观察组使用0.08%罗哌卡因联合0.2 mcg/mL舒芬太尼,收集所有产妇分娩期间的临床资料,记录和比较2组产妇分娩镇痛实施前(T_(0)),实施后15 min(T_(1))、30 min(T_(2))、1 h(T_(3))、2 h(T_(4))、分娩当时(T_(5))的宫缩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分娩时改良Bromage运动评分,总产程时间,爆发性疼痛发生次数,相关不良反应,新生儿娩出后的1、5、10 min阿普加评分(Apgar)等。结果观察组的T_(1)、T_(2)、T_(3)、T_(4)、T_(5)的宫缩时VAS评分以及爆发性疼痛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92、12.30、12.73、33.68、31.37,χ^(2)=17.80,P均<0.05)。观察组每小时罗哌卡因用量为(12.53±1.94)mg,低于对照组的(13.87±2.7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1)。观察组改良Bromage运动评分均为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vs.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观察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为10分,高于对照组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2组新生儿娩出后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低浓度大容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原文传递
2004-2019年苏州市吴中区日本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8
作者 周支军 顾漫漫 +3 位作者 华雪涛 程羽珩 王宁 吕大兵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中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对吴中区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吴中区各乡镇常住居民和流动人群,开展血...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中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对吴中区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吴中区各乡镇常住居民和流动人群,开展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法(IHA)检测,血检阳性者进一步粪检(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或改良加藤氏法),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粪检。对2004-2019年查治病、查灭螺等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疫情预测。结果2004-2019年共检测185815人次,未发现血吸虫病例。其中,2011-2019年血清学共检查本地人群52087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01%(157/52087);流动人群2047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542%(111/20479);2004-2019年间人群血检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9,P<0.001);粪检3519人次,均阴性。共查螺3700.870 hm^(2),有螺面积25.790 hm^(2),总体有上升趋势,以山区环境为主,主要分布在光福、东山、金庭等乡镇。共查螺55371框,有螺框出现率为4.089%(2264/55371),各年间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6,P=0.005)。查获活螺7900只,活螺密度0.143只/框,有下降趋势;解剖钉螺8574只,未发现阳性钉螺。药物灭螺90.906 hm^(2),无显著变化趋势。2020-2024年血清阳性率、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的5年预测值分别为0.616%、0.884%和0.082只/框,各年有螺面积预测值分别为15.028、6.296、13.004、7.852和11.809 hm^(2)。结论当地无血吸虫病疫情,且无阳性钉螺,但有螺面积波动较大,建议加强钉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螺情监测 间接血凝试验法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ficolin-1和ficolin-2及SAA的表达水平分析
9
作者 冯超 高利常 +3 位作者 袁宝军 安新 袁伟 刘静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83-686,708,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纤维胶凝蛋白-1(ficolin-1)、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开滦总医院的RA患者72例作为RA组,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纤维胶凝蛋白-1(ficolin-1)、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开滦总医院的RA患者72例作为RA组,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为三组:低活动度组(DAS28≤3.1)18例,中活动度组(3.1<DAS28≤5.1)20例,高活动度组(DAS28>5.1)34例。另外根据发病时间,将RA组分为早期组(病程≤2年)33例和中晚期组(病程>2年)3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icolin-1、ficolin-2,免疫比浊法检测SAA,并与DAS2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做相关性分析。数据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和秩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ficolin-1、ficolin-2、SAA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30、-5.039、-5.213,P均<0.001)。与低活动度组相比,中活动度组ficolin-1、ficolin-2、SAA、ESR升高,高活动度组ficolin-1、ficolin-2、SAA、CRP、ES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中活动度组相比,高活动度组ficolin-2、SAA、CRP、ES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程的RA患者ficolin-1、ficolin-2、SAA、CRP、ESR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94、1.143、0.776、0.653、0.449,P均>0.05)。RA患者ficolin-1、ficolin-2、SAA与DAS28、CRP、ESR、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均成正相关(r_(ficolin-1)=0.694、0.533、0.634、0.524、0.545;r_(ficolin-2)=0.676、0.521、0.514、0.656、0.611;r_(SAA)=0.787、0.467、0.532、0.758、0.715,P均<0.05),但与病程无关(r=0.008、-0.263、-0.041,P均>0.05)。结论激活补体的凝集素途径在R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icolin-1、ficolin-2联合SAA对RA的诊断和疾病程度评估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胶凝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度
原文传递
miR-27a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EMT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付民 尹先哲 +3 位作者 尹星 常欢 周阳 邢艳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究miR-27a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特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HEEC和食管癌细胞株ECA109、EC1、TE-4、CaEs-17。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7a的表达。将细胞分为NC ... 目的探究miR-27a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特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HEEC和食管癌细胞株ECA109、EC1、TE-4、CaEs-17。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7a的表达。将细胞分为NC mimic组(miR-27a过表达阴性对照)、miR-27a mimic组(miR-27a过表达)、NC inhibitor组(miR-27a沉默阴性对照)、miR-27a inhibitor组(miR-27a沉默)。甲基噻唑基二苯基四氮唑(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HEEC比较,食管癌细胞株ECA109、EC1、TE-4、CaEs-17中miR-27a的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90,P<0.05);其中ECA109细胞株升高最为显著,因此,选择这个细胞株作为后续实验。与NC mimic组细胞比较,miR-27a mimic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均显著增多,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 inhibitor组细胞比较,miR-2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均显著减少,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7a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可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的水平,影响食管癌的EMT特性,进而促进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a 食管癌 增殖 EMT特性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桂林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11
作者 谭德婵 梁磬清 +5 位作者 莫春宝 麦庭瑜 李友 李玲 覃健 张志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了解桂林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间报告的桂林市风疹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2010-2019年桂林市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53例,年均发病率... 目的了解桂林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间报告的桂林市风疹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2010-2019年桂林市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53例,年均发病率为1.05/10万,无死亡病例。风疹发病总体呈现波动递减的趋势,2011年发病率最高(3.47/10万),各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422,P<0.001);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6月;男性发病率为11.05/10万,女性发病率为9.98/10万;主要的发病年龄段集中于0~<30岁,占全部病例的88.8%(491/553);发病病例以学生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51.5%。结论2010-2019年桂林市风疹发病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生的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应用传播动力学模型模拟我国人口流动情况对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圆 邹霞 凌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基于传播动力学模型模拟人口流动情况对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影响,为预测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包含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并拟合校准我国结核发病率的数据,进而使用该模型估计现有人口流动背景下耐... 目的基于传播动力学模型模拟人口流动情况对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影响,为预测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包含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并拟合校准我国结核发病率的数据,进而使用该模型估计现有人口流动背景下耐多药结核病在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发病率。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接近于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小于10%。模拟结果显示,到2025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全人群中结核病发病率将达到80.58/10万,本地人口结核病发病率将达到66.19/10万,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率将达到165.95/10万,尤其是耐药菌感染的活动性肺结核呈上升趋势。到2025年,本地人口中耐药菌感染的活动性感染者将达到12.25万,流动人口中耐药菌感染的活动性感染者将达到25.17万,流动人口中耐药菌感染的活动性感染者上升趋势明显。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用于我国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预测,未来我国流动人口流入和迁出导致的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问题突出,流动人口是未来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耐药结核病 流动人口 传播动力学模型 微分方程 模拟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延安市吸毒人群HIV和HCV及梅毒的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英 王静 徐苏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596-1600,共5页
目的分析延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HIV)、丙型肝炎(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吸毒人群感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通过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 目的分析延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HIV)、丙型肝炎(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吸毒人群感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通过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2020年共调查吸毒人员2105人,其中64人因血清样本不合格被排除,实际分析2041例。男性1830例(89.66%),女性211例(10.34%),平均年龄(37.73±8.44)岁,HIV检出阳性6例,感染率为0.29%,梅毒检出阳性551例,感染率为26.99%,HCV检出阳性763例,感染率为3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的吸毒人员(OR=1.41,95%CI:1.02~1.94)、吸食混合毒品(OR=1.72,95%CI:1.30~2.28)、曾经注射过毒品(OR=1.43,95%CI:1.16~1.77)、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OR=1.87,95%CI:1.51~2.32)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OR=0.98,95%CI:0.97~0.99)、文化程度越高(OR=0.49,95%CI:0.36~0.67)的吸毒者HCV的感染率降低,而吸食新型毒品(OR=1.53,95%CI:1.12~2.00)和混合毒品(OR=2.61,95%CI:1.97~3.45)、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OR=2.79,95%CI:2.27~3.44)的吸毒者HCV的感染率升高。结论延安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检出率较低,HCV的感染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梅毒的感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的使用人数增多,且危险行为比较普遍,提示应继续加强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艾滋病 丙型肝炎 梅毒
原文传递
KLK5和KLK13在非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旭 陈菁 +3 位作者 方青山 杨硕 武小杰 熊安洲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4-197,217,F0004,共6页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5(KLK5)及组织激肽释放酶13(KLK13)在非小细胞癌(N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7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NSCC组织标本6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5(KLK5)及组织激肽释放酶13(KLK13)在非小细胞癌(N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7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NSCC组织标本6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KLK5、KLK1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a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KLK5、KLK13蛋白表达情况与NSCC患者术后DF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NSCC组织中KLK5、KLK1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48/60)和75.00%(45/6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5、KLK13在N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TN分期、组织类型及分化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5、KLK13高表达组NS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LK5高表达、KLK13高表达、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KLK5、KLK13在NSCC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DFS相关,可能可以作为评定NSCC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5 组织激肽释放酶13 非小细胞癌 无病生存期
原文传递
阿伐他汀通过调控AMPK/Akt/mTOR信号逆转白血病顺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苗 周攀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耐顺铂的人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株K562/DDP化疗增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耐顺铂的白血病细胞K562/DDP,设对照组、顺铂(5μmol/L)组、阿托伐他汀(10μmol/L)组、阿伐他汀(10μmol/L)+顺铂(5μmol/L)组。采用C...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耐顺铂的人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株K562/DDP化疗增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耐顺铂的白血病细胞K562/DDP,设对照组、顺铂(5μmol/L)组、阿托伐他汀(10μmol/L)组、阿伐他汀(10μmol/L)+顺铂(5μmol/L)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作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将p-AMPK-siRNA转染至K562/DDP细胞后,进一步采用上述方法检测p-AMPK低表达对阿伐他汀调节K562/DDP细胞凋亡及p-Akt/p-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CCK结果表明,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K562/DDP和K562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K562/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明显高于K562细胞(t=4.376,P<0.05)。流式结果显示,与单用顺铂组比较,阿伐他汀联合顺铂处理后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4.617,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7.277,P<0.05);阿伐他汀联合顺铂处理后显著促进K562/DDP细胞凋亡(t=5.871,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单用顺铂组比较,阿伐他汀联合顺铂处理后显著抑制HMGCR蛋白的表达(t=4.929,P<0.05),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t=3.899,P<0.05),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t=5.325、7.533,P均<0.05);阿伐他汀联合顺铂处理后显著促进p-AMPK蛋白的表达(t=5.178,P<0.05),抑制p-Akt和p-mTOR蛋白的表达(t=7.236、6.317,P均<0.05)。进一步将p-AMPK-siRNA转染至K562/DDP细胞后,结果显示低表达p-AMPK减弱了阿伐他汀联合顺铂对K562/DDP细胞p-Akt/p-mTOR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减弱了对K562/DDP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阿伐他汀具有增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DDP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作用,阻滞细胞在G1期,诱导细胞凋亡,推测机制可能通过抑制HMGCR表达,促进pAMPK激活,抑制p-Akt/p-mTOR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白血病 顺铂 耐药 AMPK/Akt/mTOR通路
原文传递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PD-1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瑶瑶 张雨婷 +4 位作者 母岺 宋化雨 陈娟 弋杰 杨键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探究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3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组,同... 目的探究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3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7名正常早孕妇女和61名正常非孕妇女分别为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孕组。检测外周血PD-1、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外周血各指标单一及联合预测URSA妊娠结局价值,Pearson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外周血IFN-γ、TNF-α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PD-1、IL-10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保胎失败者外周血IFN-γ、TNF-α水平高于保胎成功者,PD-1、IL-10水平低于保胎成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患者外周血PD-1与IFN-γ、TNF-α成负相关(r=-0.529、-0.551,P均<0.001),与IL-10成正相关(r=0.507,P<0.001);外周血IFN-γ与TNF-α成正相关(r=0.617,P<0.001),与IL-10成负相关(r=-0.485,P<0.001);外周血TNF-α与IL-10成负相关(r=-0.554,P<0.001)。Th1/Th2型细胞因子与PD-1联合预测URSA妊娠结局的AUC为0.957(95%CI:0.873~0.992),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以及Th1/Th2型细胞因子联合预测。结论外周血PD-1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参与URSA形成,可作为本病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PD-1 Th1/Th2型细胞 IL-10 IFN-Γ TNF-Α
原文传递
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鹏 邹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81-887,共7页
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皆由冠状病毒引发。这些疾病的流行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至今还没有治... 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皆由冠状病毒引发。这些疾病的流行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至今还没有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鉴于当前世界范围内COVID-19疫情的态势,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显得尤为紧迫。本文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的相关进展,希望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治疗 抗炎治疗 免疫治疗 中药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牛敬媛 王歌 +4 位作者 姚志军 王东 张振超 王帅 郑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课前线上预习,线下翻转课堂开展,课后线上学习巩固进行人体...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课前线上预习,线下翻转课堂开展,课后线上学习巩固进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自评和实验课总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部分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教学模式(84.30%),认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深入(71.38%),而且自学能力(78.19%)和各项综合素质(78.01%)也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掌握,提高了教师的各项综合能力。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有益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598例登革热患者感染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晓燕 聂俊峰 +2 位作者 赵莹 廖利银 郭仲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特征,了解本区域登革热流行态势,为登革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98例登革热患者性别、年龄、时间、空间分布...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特征,了解本区域登革热流行态势,为登革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98例登革热患者性别、年龄、时间、空间分布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抗体检查和核酸检测结果等。结果2015-2019年登革热患者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2015-2016年病例较少,2017年病例明显增加,2017-2018年登革热病例数均在10月达到高峰期,2019年病例数在9月达到高峰,后逐月下降。2015-2019年登革热患者主要集中在本区的洛浦(28.26%)、市桥(20.07%)和桥南街(12.54%);患者职业主要为家务及待业(36.12%)、其次为职业不详人员(22.41%)和农民(12.88%);2015-2019年登革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5.82%)、上呼吸道感染(19.40%)、皮疹(10.70%),2015-2019年登革热患者NS1抗原阳性比例最高(79.76%),NS1抗原、IgG、IgM抗体阳性结果分类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本区登革热患者核酸分型仍以1型为主(88.37%),少量2、3型病例,无4型病例及合并感染。结论2017-2019年本区域登革热患者呈增多趋势,本地病例和输入病例并存,核酸分型以1型为主,本区域登革热疫情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1株罕见念珠状链杆菌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鉴定
20
作者 郑悦康 李柏生 +4 位作者 陆丹倩 李振翠 区金结 吴衍恒 王巧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84-286,319,共4页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鉴定中山市1名发热及皮疹待查因的患者血液中分离的1株罕见菌株。方法对1株罕见菌株进行传统微生物生化鉴定无果之后,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基因测序,按照de novo的方式进行组装后,应用微生物基因组序列...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鉴定中山市1名发热及皮疹待查因的患者血液中分离的1株罕见菌株。方法对1株罕见菌株进行传统微生物生化鉴定无果之后,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基因测序,按照de novo的方式进行组装后,应用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平均核苷酸相似度(ANI)鉴定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该株罕见菌用传统微生物方法不能鉴定,而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ANI鉴定方法,可准确地鉴定为念珠状链杆菌,该菌与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 DSM 12112的核苷酸相似度为99.68%。结论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可用于罕见病原菌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状链杆菌 全基因测序 平均核苷酸相似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