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7791被引量45969H指数69
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中山大学主办的胃肠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胃肠外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以普通外科和胃肠外科以及相关专业的临床、科研、教学的...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1-027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7,7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十五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1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1,共1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在2021年及2022年均因疫情防控要求而延期,现经组委会商议决定,本次会议将于2023年3月24—26日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召开!近年来...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在2021年及2022年均因疫情防控要求而延期,现经组委会商议决定,本次会议将于2023年3月24—26日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召开!近年来,胃肠外科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日趋成熟,以临床研究为核心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已成为胃肠外科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次大会将密切关注胃肠外科前沿问题,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为主题特色,重点围绕胃肠外科规范化手术、综合治疗和诊疗新进展等问题,广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对胃肠外科领域的热点和争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中华医学会 循证医学 疫情防控 专题学术报告 临床实践 学术会议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2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2-712,共1页
原文传递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3
作者 唐博 李太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4-575,共2页
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术式,使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也避免了切除肛门。但由于手术操作位于狭窄的盆腔,若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平面,容易导致出现较高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骶前静脉大出血、神经损伤、外... 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术式,使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也避免了切除肛门。但由于手术操作位于狭窄的盆腔,若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平面,容易导致出现较高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骶前静脉大出血、神经损伤、外括约肌损伤、尿道或阴道后壁损伤,术后吻合口漏、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以及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直肠肿瘤 适应证 手术要点 手术并发症 肿瘤学预后
原文传递
热点聚焦——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现状及未来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震 崔昊 卫勃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一直是胃癌微创外科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技术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技术近期和远期疗效基本相当;机器人在特定区域淋巴结清扫方面更具优势;更精细的操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一直是胃癌微创外科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技术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技术近期和远期疗效基本相当;机器人在特定区域淋巴结清扫方面更具优势;更精细的操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手术系统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但同时,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也存在手术费用较高、缺乏触觉反馈以及总手术时间延长等问题。未来机器人手术系统可能会进一步向小型化、智能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消化道吻合等部分操作步骤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机器人手术 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东莞市石排镇居民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宪和 张智 +3 位作者 邓达宏 喻志强 展凯 何晓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mSDC2)检测在东莞市石排镇居民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期间,东莞市石排镇政府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东莞市石排镇18个村的筛查范围,对符合初筛标...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mSDC2)检测在东莞市石排镇居民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期间,东莞市石排镇政府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东莞市石排镇18个村的筛查范围,对符合初筛标准的居民由东莞市石排医院开展粪便mSDC2检测,确定高危人群,初筛阳性者建议其接受肠镜复查。观察mSDC2检测初筛的阳性率、肠镜依从率、肠镜检出率以及筛查成本-效益。结果有效筛查人数共计10708人,筛查参与率54.99%(10708/19474),合格率97.87%(10708/10941)。筛查对象中,男性4713例(44.01%),女性5995例(55.99%),年龄为(54.52±9.64)岁;以年龄段分组,40~49岁组3770人(35.21%),50~59岁组3882人(36.25%),60~69岁组2017人(18.84%),70~74岁组1039人(9.70%)。通过初筛检出mSDC2阳性结果的居民共计821人,初筛阳性率为7.67%(821/10708),521人接受了肠镜检查,肠镜依从率为63.46%(521/821)。521例完成肠镜检查的居民中,有8例未能提供病理结果,可分析结果513例。各年龄组间肠道病变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5,P<0.001);肠镜病变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40~49岁年龄组最低(60.74%),70~74岁年龄组最高(86.11%)。通过病理诊断发现,共检出结直肠癌25例(4.87%),进展期腺瘤192例(37.43%),非进展期腺瘤67例(13.06%),锯齿状腺瘤或息肉15例(2.92%),非腺瘤性息肉86例(16.76%)。检出的25例结直肠癌中,肿瘤分期0期14例(56.0%),Ⅰ期4例(16.0%),Ⅱ期7例(28.0%)。有18例为早期癌,早期癌和进展期腺瘤早诊率为96.77%(210/217)。粪便mSDC2检测对所有肠道病变的检出率为75.05%(385/513)。本次筛查效益为3264.0万元,效益成本比为6.0。结论粪便mSDC2检测初筛结合肠镜精筛的结直肠癌筛查模式,具有较高的肠道病变检出率和良好的成本-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在国内社区推广的肠癌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筛查 SDC2基因 甲基化检测 成本-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减重手术对肥胖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罗世锦 谢志伟 +2 位作者 陈珂琦 蔡静雯 杨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5-1081,共7页
肥胖已被确认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生育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肥胖者来说,性功能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经常被忽视。社会对肥胖的污名化使肥胖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剧,对性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目前研究发现,减重手... 肥胖已被确认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生育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肥胖者来说,性功能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经常被忽视。社会对肥胖的污名化使肥胖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剧,对性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目前研究发现,减重手术可以使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减轻和性功能改善,肥胖相关性腺功能障碍也在术后得到改善甚至消退。但是需要注意术后的体质量管理和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防止术后体质量恢复导致性激素和性功能逆转。然而,针对减重术后精子质量的变化仍存在争议,国内目前也缺乏有关减重术后性功能、精子参数及其机制的研究数据。因此,本文综述了减重手术与性功能障碍以及相关机制和精子参数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肥胖合并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减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手术 性功能 男性 精子参数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天翔 宋武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胃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生存率。A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因素(高龄、肥胖、术前营养状况)、手术因素(...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胃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生存率。A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因素(高龄、肥胖、术前营养状况)、手术因素(手术路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预防性联合脏器切除等)、肿瘤因素(分期等)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优化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定合适规范的手术方式,是预防AEG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力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才能使AEG患者真正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手术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概念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争议 被引量:5
8
作者 安柯 顾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4-698,共5页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侧方淋巴结(LLN)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但是对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临床意义,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对于LLN的概念,以及LLND的确切定义,文献报道并不一致。长期以来,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在东西方学者间...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侧方淋巴结(LLN)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但是对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临床意义,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对于LLN的概念,以及LLND的确切定义,文献报道并不一致。长期以来,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在东西方学者间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代表,主张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LLND,而较少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欧美学者则选择新辅助放化疗加TME,不推荐采用LLND。到目前为止,只有《日本大肠癌规约》对LLN及其清扫范围等有清晰定义。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是否采用TME加LLND,尚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微创外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地选择低位直肠癌规范的手术方法,需要东西方学者共同努力,开展多中心、高等级的临床试验,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放化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23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 +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张卫 楼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1-478,共8页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例越来越高,但吻合口漏仍然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难点。预防性造口是目前临床上应对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但由此带来的...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例越来越高,但吻合口漏仍然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难点。预防性造口是目前临床上应对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但由此带来的过度造口、造口相关并发症等问题也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共识就预防性造口使用指征、临床价值、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还纳及造口期护理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行预防性肠造口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中低位 保肛手术 预防性肠造口 共识
原文传递
不同保肛术式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排粪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森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2-486,共5页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牺牲生存期的前提下实现了保留肛门的目的。但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常出现排气排粪失禁、排粪频繁、排粪聚集和排粪急迫等功能障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包...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牺牲生存期的前提下实现了保留肛门的目的。但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常出现排气排粪失禁、排粪频繁、排粪聚集和排粪急迫等功能障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包括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和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等。低位直肠癌行LAR的患者术后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发生率高达84.6%。ISR术后排粪功能劣于LAR术,且ISR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功能更差。关于Parks术的排粪功能研究较少,目前证据显示,术后短期排粪功能劣于LAR,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功能可逐步恢复。结直肠外科医师尝试通过改变肠道重建方式改善患者术后排粪功能,但是目前证据表明,在LAR术中使用J型储袋或端侧吻合并未降低排粪障碍的发生率;ISR术中重建储袋也不能降低重度LARS的发生率。总而言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粪功能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 保肛手术 排粪功能
原文传递
直肠癌放疗前后磁共振特征对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小媚 李亚军 +5 位作者 谢佩怡 潘希敏 牛可馨 曹务腾 马腾辉 孟晓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1-997,共7页
目的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sRLRI)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预测sRLRI发生风险能够为指导手术决策和围手术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探讨直肠癌放疗前后磁共振特征对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诊断... 目的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sRLRI)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预测sRLRI发生风险能够为指导手术决策和围手术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探讨直肠癌放疗前后磁共振特征对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科接受长程放疗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年龄≥18岁的患者;(2)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且进行前切除术;(3)随访时间≥3年;(4)既往无其他肿瘤性疾病。排除未在放疗前2周内及放疗结束后8周内接受MRI检查、图像较差无法评估者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或存在严重胃肠道疾病者。根据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RTOG/EORTC),需要手术的3~4级严重并发症定义为sRLRI。观察放疗前后T2WI图像测量无肿瘤部位的直肠壁厚度、膀胱壁厚度、直肠骶骨间距,以及直肠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sRLRI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直肠癌患者中,sRLRI者34例(37.8%)。放疗前,sRLRI者与非sRLRI者的直肠壁厚度中位数分别为4.530 mm和4.355 mm,膀胱壁厚度中位数分别为3.962 mm和3.868 mm,直肠骶骨间距中位数分别为15.557 mm和12.433 mm,直肠壁ADC值中位数分别为1.620×10^(-3)mm^(2)/s和1.653×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MRI测量结果中,与非sRLRI者比较,sRLRI者的直肠壁厚度(中位数:8.239 mm比6.223 mm,Z=-3.512,P=0.001)更厚,直肠骶骨间距(中位数:17.728 mm比13.885 mm,Z=-2.247,P=0.025)更长,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中位数:98.106%比49.584%,Z=-4.169,P<0.001)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两组间膀胱壁厚度及其变化率、直肠壁ADC率及其变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放疗后直肠壁厚度和直肠骶骨间距预测sRLR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22和0.642,灵敏度分别为85.3%、70.6%和76.5%,特异度分别为64.3%、71.4%和57.1%。结论观测基于MRI的放疗后直肠壁厚度、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以及放疗后直肠骶骨间距,有助于评估直肠癌放疗后发生sRLR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原文传递
柳叶扣两步提拉法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郁 王晴 +7 位作者 王劲 伍溢文 龚晓松 谭祥云 彭峰 胡江平 易剪梅 周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396,共1页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一直存在3个没有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1)由于患者骨盆狭小、肿瘤位置深在、体型肥胖、肿块较大等原因,导致精准游离操作困难;(2)肿瘤下切缘的安全距离很难精确定位;(3)肿瘤远端肠腔如何妥善封闭,...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一直存在3个没有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1)由于患者骨盆狭小、肿瘤位置深在、体型肥胖、肿块较大等原因,导致精准游离操作困难;(2)肿瘤下切缘的安全距离很难精确定位;(3)肿瘤远端肠腔如何妥善封闭,并进行灌洗,以达到无瘤无菌效果:,以往常用的纱布条捆扎、提拉的方法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布条 中低位直肠癌 骨盆狭小 下切缘 肿瘤位置 提拉法 安全距离 灌洗
原文传递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卫江鹏 余鹏飞 +5 位作者 杜昆利 杨钧 王伟东 高瑞祺 李晓华 季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虽然根治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何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更需关注的问...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虽然根治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何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更需关注的问题。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是在保证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胃切除范围、保留幽门、保留迷走神经等方式充分保留胃功能,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对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目前尚无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临床上多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主观性。通过内镜、血液学检查等客观手段的评估,虽然能够提示功能重建带来的生活质量获益程度,但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限。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评价、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辅助检查等项目在胃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本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 功能评价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原文传递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江 卫勃 +3 位作者 赵永亮 杨力 樊林 宋武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起源与思考胃是人体消化管道中的重要部分,向上通过贲门与食管连接,向下通过幽门和十二指肠延续。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食物,分泌胃液,消化、运输及排空食物等。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诊断率的不断提升,"功...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起源与思考胃是人体消化管道中的重要部分,向上通过贲门与食管连接,向下通过幽门和十二指肠延续。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食物,分泌胃液,消化、运输及排空食物等。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诊断率的不断提升,"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这一新名词逐渐引起了胃肠外科同道的重视。外科医生也从早年Billroth胃大部切除时代仅仅关注患者能否在手术后活下来,开始进一步关注患者术后如何活得更久、活得更有质量,而这也正是诊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 胃肠外科 功能保留 早期胃癌诊断 BILLROTH 外科医生 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结肠重复畸形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干斌 陶禹 +1 位作者 韩加刚 王振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9-1109,共1页
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关键词 结肠重复畸形 临床表现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云飞 陈鹏 +3 位作者 孙建刚 樊晓金 王依明 郜永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经胃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 目的探讨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经胃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3)术前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以及胸部和全腹部CT等检查无肝、肺、腹膜后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脾脏、肝脏、结肠等;(4)行全胃或近端胃加D2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病理学证实为R0切除。排除标准:(1)术中腔镜探查见肿瘤腹腔播散或远处转移;(2)No.10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融合成团;(3)病理学诊断资料不全。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基于间隙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组患者年龄(59.8±8.0)岁,体质指数(23.9±3.5)kg/m2,术前化疗8例(22.2%)。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及左上腹系膜清扫,在术后切除标本的检视中发现光整的胃上部后方系膜边界,均达到系膜完整切除的效果,无中转开腹者。淋巴结清扫和系膜切除总时间为(34.2±11.4)min,出血量为(44.8±21.3)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5.6±17.6)枚;No.11p+No.11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1±2.8)枚,其中7例(19.4%)发生淋巴结转移;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2.5)枚,其中2例(5.6%)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8±0.6)d,拔除胃管时间为(1.9±0.7)d,首次进流质时间为(3.0±0.4)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0±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0)d。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2.7%),胃瘫1例(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无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出血及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8)个月,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3例为术后1年内发生),另有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时发现结肠癌。结论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脏 胃系膜
原文传递
胃癌术中纳米碳分区示踪对提高淋巴结分拣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耀庆 梁月祥 +1 位作者 余书勇 涂瑞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目的:术中纳米碳示踪有助于胃癌淋巴结清扫并可以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但传统纳米碳示踪方法示踪范围较小,区分能力有限。本研究探讨纳米碳分区示踪在胃癌淋巴结分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 目的:术中纳米碳示踪有助于胃癌淋巴结清扫并可以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但传统纳米碳示踪方法示踪范围较小,区分能力有限。本研究探讨纳米碳分区示踪在胃癌淋巴结分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D 2根治切除并在术中进行纳米碳示踪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排除术后病理分期为T 1~2、Borrmann Ⅳ型胃癌、远处转移、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共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海南省肿瘤医院68例),根据不同纳米碳示踪法,分为分区示踪组(89例)和传统示踪组(92例)。传统示踪组在肿瘤边缘正常浆膜0.5 cm处取上、下、左、右4个注射点行浆膜下注射纳米碳0.1~0.3 ml;分区示踪组在其基础上,同时在幽门上胃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幽门下胃网膜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胃小弯胃左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和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浆膜下各注射纳米碳0.1~0.3 ml。观察分区示踪法对各部位淋巴管和各组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比较两组黑染淋巴结数、淋巴结黑染率、检出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 结果:分区示踪组与传统示踪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区示踪组黑染淋巴结数为多于传统示踪组[中位数:25.0枚比13.5枚, Z=-7.158, P<0.001];淋巴结黑染率为高于传统示踪组[(70.8±12.0)%比(47.1±15.7)%, t=11.399, P<0.001]。分区示踪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总数均高于传统示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总数:(37.5±11.5)枚比(29.6±11.8)枚, t=4.581, P<0.001;阴性淋巴结总数:(31.3±12.5)枚比(24.9±11.1)枚, t=3.621, P<0.001]。分区示踪组与传统示踪组的阳性淋巴结总数[中位数:4.0枚比3.0枚, Z=-1.485, P=0.137]、淋巴结转移率[78.7%(70/89)比72.8%(67/92),χ 2=0.834, P=0.361]和淋巴结转移度[中位数:11%比10%, Z=-0.483, P=0.62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纳米碳分区示踪法较传统示踪法可通过提高淋巴结黑染率,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胃癌分期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分拣 纳米碳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分期探索胃癌新辅助化疗潜在获益人群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胤奎 王宇宸 +3 位作者 陕飞 唐磊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评估临床TNM(cTNM)分期判断病理TNM(pTNM)分期的准确性,探索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确诊为胃腺癌、行开腹或腹腔... 目的评估临床TNM(cTNM)分期判断病理TNM(pTNM)分期的准确性,探索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确诊为胃腺癌、行开腹或腹腔镜D2胃癌根治手术治疗、且cTNM和pTNM确定的患者,排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6枚、或既往行胃手术、或术前放化疗者。术前cTNM分期由影像科医生依据腹盆腔增强CT进行判读,术后pTNM分期来自患者术后病理报告结果。比较cTNM分期与pTNM分期的符合率并分析pⅠ期患者的cTNM分期情况,如cTNM分期组合对应pⅠ期比例<5%,则认为其是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进一步研究临床特征与分期符合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459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321例(69.9%),女性138例(30.1%),平均年龄60(23~85)岁。cT分期与pT分期的符合率从T1~4期分别为82.5%(33/40)、31.1%(28/90)、34.4%(62/180)和55.0%(96/149)。cN分期与pN分期的符合率N0~3期分别为58.8%(134/228)、22.1%(19/86)、23.6%(26/110)和54.3%(19/35)。本研究中,现有分期手段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5%(171/265)和69.1%(134/194)。本组cT3~4患者中,对应pⅠ期比例为9.1%(30/329),对应pⅢ期的敏感性为94.8%(164/173);本组cT3~4+cN1~3患者中,对应pⅠ期比例为1.4%(3/218),对应pⅢ期患者的敏感性为76.9%(133/173)。肿瘤位置与cT/pT分期一致有关[胃食管结合部:64例(56.6%),胃上部:9例(9/17),胃中部:31例(40.3%),胃下部:97例(39.9%),全胃:4例(4/9),χ^2=9.845,P=0.043],肿瘤分化程度与cN/pN分期一致有关[低分化:94例(42.3%),中分化:92例(41.1%),高分化:12例(12/13),χ^2=13.2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中心回顾性数据,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为cT3~4+N1~3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肿瘤分期 临床 肿瘤分期 病理
原文传递
再论加速康复外科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黎阳 陈俊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RAS)仍以贯彻理念为主,尚停留在"难以操作"、"难以评估"和"难以重复"的无序、低质应用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可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导致异质性问题突出,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迫切...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RAS)仍以贯彻理念为主,尚停留在"难以操作"、"难以评估"和"难以重复"的无序、低质应用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可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导致异质性问题突出,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和建立包括基础、过程、终末和跟踪质控在内的ERAS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ERAS模式的有效性、安全性、同质性和可及性,促进ERAS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因ERAS的理念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使构建ERAS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研究,才可能逐步建立ERAS质控平台、组建ERAS质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质量控制 策略
原文传递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敏哲 李康悦 +1 位作者 沈荐 谢德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CD)分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标准:(1)盲肠至横结肠肝曲腺癌;(2)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CD)分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标准:(1)盲肠至横结肠肝曲腺癌;(2)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出现远处脏器转移;(3)急诊手术治疗;(4)腹腔镜下不能完成手术,中转开腹;(5)资料不全。根据上述标准,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14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89例,女52例,年龄(61.8±11.0)岁。采用CD评分系统进行并发症分级评估。对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多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分组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全组1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共有26例(18.4%)发生37例次并发症。CD分级:Ⅰ级15例(40.5%)、Ⅱ级21例(56.8%)、Ⅳa级1例(2.7%);主要以切口愈合延迟(7例次)、腹泻(6例次)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5例次)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χ^2=4.338,P=0.037)、体质指数≥28 kg/m^2(χ^2=5.971,P=0.015)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χ^2=3.985,P=0.046)的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7.991,95%CI:2.203~28.983,P=0.002)和体质指数≥28 kg/m^2( OR=4.231,95%CI:1.034~17.322,P=0.045)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术后随访1~48(中位数24)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与≥65岁者以及体质指数<28 kg/m^2与≥28 kg/m^2者的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986,P=0.321;χ^2=0.370,P=0.543)。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CDⅠ~Ⅱ级,老年及肥胖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对老年及肥胖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Clavien⁃Dindo分级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