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物建筑》

作品数327被引量133H指数4
  •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 出版周期年刊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海古城墙的建筑特点和保存状况
1
作者 郑琦 《文物建筑》 2015年第1期44-60,共17页
分析临海古城墙的形成与变迁,对建筑历史作出界定。本文从总体布局、重城形制、文化叠压、细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城墙的建筑特点;通过横向比较,说明了其保存状态和防御设施的完整度在国内处于前列;临海古城墙串联了自然、人文景点,是国... 分析临海古城墙的形成与变迁,对建筑历史作出界定。本文从总体布局、重城形制、文化叠压、细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城墙的建筑特点;通过横向比较,说明了其保存状态和防御设施的完整度在国内处于前列;临海古城墙串联了自然、人文景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古城墙 东晋 防洪 文化叠压 顺应自然
原文传递
百泉保护规划对策研究
2
作者 张亳 《文物建筑》 2009年第1期164-169,共6页
百泉历史悠久,自商代就以自然山水之美而闻名于天下,后经历代修建,延续使用至今。百泉作为自然山水园林与人文园林的完美结合,集各历史时期的造园特点,为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公共景观园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例证。百泉是我... 百泉历史悠久,自商代就以自然山水之美而闻名于天下,后经历代修建,延续使用至今。百泉作为自然山水园林与人文园林的完美结合,集各历史时期的造园特点,为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公共景观园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例证。百泉是我国北方岩溶性上升泉的典型代表,是卫河水系的源头,历史上百泉在卫河漕运河周边农田水利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辉县地区水利和农业的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此处文化遗产编制保护规划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泉 完整性 真实性 延续性
原文传递
陕西合阳县文庙建筑考略
3
作者 王艺博 林源 《文物建筑》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合阳县历史悠久,明代故称部阳。其文庙建筑始建于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文庙内现仅存明代大成殿、尊经阁建筑,并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从历史文献梳理、实地古建筑测绘入手,对合阳县文庙的历史沿革进行梳... 合阳县历史悠久,明代故称部阳。其文庙建筑始建于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文庙内现仅存明代大成殿、尊经阁建筑,并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从历史文献梳理、实地古建筑测绘入手,对合阳县文庙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在明代文庙制度的研究视野下对合阳县文庙的建筑格局进行溯源与探讨。此外,本文还将以建筑遗产保护的视角对合阳县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发展与展示利用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阳县 明代文庙建筑 文庙建筑形制 建筑遗产保护
原文传递
社旗山陕会馆
4
作者 郭立源 葛红旺 《文物建筑》 2008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社旗山陕会馆,集庙宇、商馆、园林于一体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方式,展示了会馆类建筑崇商的特色,其精刻细雕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及题材内容更是从文化内涵赋予会馆崇文的特色,为当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民间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 社旗山陕会馆,集庙宇、商馆、园林于一体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方式,展示了会馆类建筑崇商的特色,其精刻细雕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及题材内容更是从文化内涵赋予会馆崇文的特色,为当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民间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旗镇 山陕会馆
原文传递
黔东南水上粮仓营造技艺与保护策略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祖远 张文硕 《文物建筑》 2021年第1期76-91,共16页
本文通过对黔东南地区雷山县大塘镇新桥村水上粮仓的实地考察调研、田野测绘、当地居民口述记录与整理等工作,梳理出该区域水上粮仓的空间分布关系、建筑类型特征、构造处理方式、粮仓日常使用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水上粮仓这一独特... 本文通过对黔东南地区雷山县大塘镇新桥村水上粮仓的实地考察调研、田野测绘、当地居民口述记录与整理等工作,梳理出该区域水上粮仓的空间分布关系、建筑类型特征、构造处理方式、粮仓日常使用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水上粮仓这一独特建筑类型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将水上粮仓作为建成遗产,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以"原真性"和"整体性"保护为原则,探讨将其作为活态遗产进行动态发展保护的机制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仓建筑 营造技艺 活态遗产 动态保护机制
原文传递
白居易与龙门佛寺的因缘
6
作者 赵淑梅 《文物建筑》 2016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十八年之久,号'香山居士'。期间与龙门地区的佛教寺院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香山寺的修葺倾注了大量心血。本文通过对《修香山寺记》、《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以及大量歌咏龙门佛寺的诗歌等史料的考... 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十八年之久,号'香山居士'。期间与龙门地区的佛教寺院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香山寺的修葺倾注了大量心血。本文通过对《修香山寺记》、《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以及大量歌咏龙门佛寺的诗歌等史料的考察和研究,揭示了他从接触佛教到融入佛教的历程,论证了他与龙门佛寺之间深厚的因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龙门佛寺 因缘
原文传递
陕西长武昭仁大殿
7
作者 刘双智 《文物建筑》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在充分掌握昭仁寺大殿的规模、构架、形制的基础上,对昭仁寺大殿始建年代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昭仁寺大殿是唐代遗物,而且其风格特点要早于晚唐。
关键词 昭仁寺大殿 唐代
原文传递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木雕饰件考述
8
作者 宫嵩涛 《文物建筑》 2020年第1期37-44,共8页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中岳庙、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的木结构建筑保存大量木雕饰件,惜无文献记载。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木雕饰件...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中岳庙、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的木结构建筑保存大量木雕饰件,惜无文献记载。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木雕饰件的保存分布与年代、损毁钩沉、研究和保护、传承等问题,进行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木雕饰件 保护传承 考述
原文传递
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的建造技术研究
9
作者 崔兆瑞 林源 《文物建筑》 2014年第1期97-104,共8页
2003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出的建筑遗址有房屋瓦顶、墙体的砖基础、坍塌的夯土墙、水井、排水道等。通过对墙基、井壁、井台、排水道几处用砖的规格、铺砌方式,已使用及未使... 2003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出的建筑遗址有房屋瓦顶、墙体的砖基础、坍塌的夯土墙、水井、排水道等。通过对墙基、井壁、井台、排水道几处用砖的规格、铺砌方式,已使用及未使用的板瓦、筒瓦,墙体所用的夯土及土坯的分析研究,结合已发掘的几处汉代居住建筑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可以看出,三杨庄遗址的建造技术与西汉时期居住建筑的建造技术相比较高。这同样是对遗址所处西汉末、东汉初这个时期论断的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杨庄 汉代 庭院建筑 建造技术
原文传递
从薛村吕氏老宅谈新安典型民居的特点
10
作者 王金锁 李妙云 《文物建筑》 2013年第1期82-87,共6页
吕氏故居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薛村,是吕氏后人清附生文学公吕兆琚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率三个儿子所建,宅第建造既不失豫西建筑风格,又吸取了京城豪宅之长,建筑风格、建筑艺术、整体布局上都匠心独具,可圈可点。
关键词 吕氏 传统 民居
原文传递
河南宝丰程庄村传统民居调查报告
11
作者 苏光伟 《文物建筑》 2021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程庄村历史悠久,从明代程姓始居得名,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程庄村的传统建筑和村落格局记录了从明代以来程庄村发展演变,经济的盛弱、文化的兴替。现存建筑的布局、形制、脊饰等及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展现了古代匠师和当时人们的审美... 程庄村历史悠久,从明代程姓始居得名,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程庄村的传统建筑和村落格局记录了从明代以来程庄村发展演变,经济的盛弱、文化的兴替。现存建筑的布局、形制、脊饰等及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展现了古代匠师和当时人们的审美理念、心理特点及价值取向,为研究当时社会的建筑学、民俗学、礼学、风水学、环境生态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程庄村格局与寨墙关系密切,原始村落在寨墙内布局发展,寨墙则起到保护村民,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为研究寨村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丰程庄村 传统民居 调查
原文传递
武陟嘉应观中大殿历史遗存彩画的保护研究
12
作者 杨予川 陈磊 《文物建筑》 2014年第1期174-187,共14页
通过对武陟嘉应观中大殿历史遗存彩画的图案、用色、工艺、保存环境、病害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全面揭示了彩画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并针对其保存环境和病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
关键词 古建彩画 保存环境 病害 保护建议
原文传递
浚县云溪桥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华南 吕红涛 《文物建筑》 2013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本文在对浚县云溪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云溪桥的保存现状,对其价值、现状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及保护理念。
关键词 桥梁 现状 调查 保护 研究
原文传递
天上白玉京 五城十二楼——浅析黄帝时代的西山古城
14
作者 马世之 《文物建筑》 2007年第1期188-192,共5页
西山古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郑州地区发现的一座仰韶文化晚期城址,从时间上看,应属黄帝时代,堪称中原第一城。史称黄帝筑城造五邑,西山古城应是'五邑'之一,在中华城建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关键词 黄帝时代 仰韶文化 西山古城
原文传递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军垦旧址勘测及修缮设计简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勇 牛力 《文物建筑》 2016年第1期212-219,共8页
2014年10月,受河南省文物局的委派,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接受了援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项目——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军垦旧址现状勘测和修缮设计方案的编制。红星二场军垦旧址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地窝子虽... 2014年10月,受河南省文物局的委派,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接受了援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项目——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军垦旧址现状勘测和修缮设计方案的编制。红星二场军垦旧址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地窝子虽然粗糙简陋,但体现了传奇的军垦人文景观,这些历史建筑代表着艰苦历史时期戍边军人的奋斗精神,对红星二场军垦旧址的修缮保护,也代表着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兵团 军垦旧址 修缮设计
原文传递
前言
16
《文物建筑》 2007年第1期10-,共1页
《文物建筑》第1辑如期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河南省是我国的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都非常丰富。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研究中原大地上的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1978年,成立了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现在的河南省... 《文物建筑》第1辑如期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河南省是我国的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都非常丰富。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研究中原大地上的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1978年,成立了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现在的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已成为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与研究的著名专业机构,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在不断思索、探寻文物建筑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理念。2006年9月,在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成立28周年之际,为了适应古建筑保护行业的新形势,提供一处供文物建筑保护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阐发高见、互相交流的平台。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汉代建筑若干问题试析(上)
17
作者 张家泰 《文物建筑》 2007年第1期25-43,共19页
在汉朝长达400多年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营造业得以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形成了独立的建筑体系,积淀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本文对汉代建筑中的斗拱、建筑类型演变及装饰艺术等若干问题,试作一些探... 在汉朝长达400多年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营造业得以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形成了独立的建筑体系,积淀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本文对汉代建筑中的斗拱、建筑类型演变及装饰艺术等若干问题,试作一些探索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建筑 斗拱
原文传递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志华 《文物建筑》 2007年第1期193-197,共5页
乡土建筑是认识我国几千年农耕时代文明史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文围绕乡土建筑的调查、认定和保护的基本原则,古村镇内部的合理调适,复建,绿化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地对乡土建筑实施保护,提出整体保护的... 乡土建筑是认识我国几千年农耕时代文明史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文围绕乡土建筑的调查、认定和保护的基本原则,古村镇内部的合理调适,复建,绿化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地对乡土建筑实施保护,提出整体保护的乡土建筑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保护
原文传递
中国与瑞典古代钟楼的艺术研究
19
作者 刘芳超 《文物建筑》 2020年第1期79-90,共12页
本文尝试以钟楼、钟椅、钟亭的古代建筑艺术与美学为核心概念,对其深入解读,剖析其朴素而简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希祈冲击现代庸浅的格式化审美,也能启迪着我们的思维逻辑、生活方式,在平淡中发现新奇。我们学习前人的意匠精神,在朴实的... 本文尝试以钟楼、钟椅、钟亭的古代建筑艺术与美学为核心概念,对其深入解读,剖析其朴素而简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希祈冲击现代庸浅的格式化审美,也能启迪着我们的思维逻辑、生活方式,在平淡中发现新奇。我们学习前人的意匠精神,在朴实的钟楼中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都会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楼 技术之美 材料之美 岁月价值 艺术与美学
原文传递
《<营造法式>解读》述评
20
作者 赵献超 《文物建筑》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对于《营造法式》的解读和研究一直是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密切关注的热点和亮点,相关成果层出不穷。《<营造法式>解读》是重要的《营造法式》综合研究成果,该书是在潘谷西先生"营造法式初探"系列文章奠定的学术基础上,在&q... 对于《营造法式》的解读和研究一直是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密切关注的热点和亮点,相关成果层出不穷。《<营造法式>解读》是重要的《营造法式》综合研究成果,该书是在潘谷西先生"营造法式初探"系列文章奠定的学术基础上,在"调整下建构有自己的体例"的全面解读。区别于梁思成先生将《营造法式》作为"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的看法、陈明达先生认为《营造法式》"是一部忠实记录当时建筑技术的著作,必然包含着十一世纪时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创造、革新和设计、施工的经验"的观点,《<营造法式>解读》认为《营造法式》的性质为"一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指出《营造法式》以高档化的代表性的官式建筑为主规定用材与用功制度及变造制度、服务于建筑工程而不是建筑设计、书中内容有前后不一甚至错讹脱漏等缺憾。进一步以大木作模数制研究和建筑装修装饰研究为例,从学术史的视角考察,《<营造法式>解读》体现了对先前研究成果的争鸣与致敬、对后续研究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解读》 梁思成 陈明达 潘谷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