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针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012被引量27446H指数51
《针刺研究》杂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与报道”为特色,主要报道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新成就,宣传与鼓励广泛利...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060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274/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4,012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缪刺”新识
1
作者 刘熠斐 刘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本文以《黄帝内经》缪刺诸论为研究主体,参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对缪刺刺法、刺处、治疗病证等进行诠释分析,提出如下创新性认识:(1)缪刺之“缪”的本义为“异于经脉而刺(刺大络)”,而非“左右互刺”,“左右互刺”非缪刺必要操作;(2)缪... 本文以《黄帝内经》缪刺诸论为研究主体,参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对缪刺刺法、刺处、治疗病证等进行诠释分析,提出如下创新性认识:(1)缪刺之“缪”的本义为“异于经脉而刺(刺大络)”,而非“左右互刺”,“左右互刺”非缪刺必要操作;(2)缪刺的作用部位是被称为“气之大络”的人体“四末”,且四末之爪甲处并不等同于一般所认知的“井穴”;(3)缪刺可治疗危重之疾,而非仅局限于肌体痛症或疾病初起之轻症;(4)缪刺不等同于络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刺 左右互刺 络刺 四末
原文传递
电针调控小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Toll样受体4炎性通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宋燕娟 黄琪 +3 位作者 陈丽 王雅媛 周钰点 梁凤霞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5-1133,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肥胖胰岛素抵抗(IR)大鼠小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肥胖IR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饲... 目的:观察电针对肥胖胰岛素抵抗(IR)大鼠小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肥胖IR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饲养8周建立肥胖IR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中脘”“关元”“足三里”“丰隆”电针治疗,10 min/次,3次/周,共8周;电针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予尾静脉注射SIRT1抑制剂Sirtinol(1 mg/kg),隔日1次,3次/周,共8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葡萄糖输注速率(GIR);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脂多糖(LPS)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的黏膜形态并用Chiu’s评分法评价小肠黏膜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SIRT1、TLR4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SIRT1和TLR4在小肠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GIR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TNF-α、IL-6、LPS含量和小肠Chiu’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P<0.05),小肠组织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和SIRT1/TLR4均显著降低(P<0.01),而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1),小肠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和病理损伤严重。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电针联合抑制剂组大鼠体质量,血清CRP、TNF-α、LPS含量和小肠Chiu’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GIR显著升高(P<0.01),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P<0.05),小肠黏膜病理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轻;电针组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小肠组织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和SIRT1/TLR4显著升高(P<0.01,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联合抑制剂组大鼠体质量、小肠Chiu’s评分显著升高(P<0.01),GIR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IL-6、LP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小肠组织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升高(P<0.01),SIRT1/TLR4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肥胖IR大鼠体质量,提高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小肠组织中SIRT1/TLR4信号通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胰岛素抵抗 电针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神经免疫抗炎的转化医学之路及对针灸的启示
3
作者 李永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神经免疫抗炎是过去50年来转化医学最成功的领域之一,直接推动了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药的成功研发及刺激迷走神经抗炎疗法的产生。后者同传统针灸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入研究一定会有更多的交织及启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恶病质素/TN... 神经免疫抗炎是过去50年来转化医学最成功的领域之一,直接推动了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药的成功研发及刺激迷走神经抗炎疗法的产生。后者同传统针灸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入研究一定会有更多的交织及启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恶病质素/TNF、抗TNF疗法、神经炎性反射弧、刺激迷走神经疗法及“刺激周围活动缓解病症”(SPARC)计划的发现、转化和开启过程,总结了此领域转化医学之路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还详细讨论了转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旨在为针灸转化医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建议以“小损伤大愈合”为主要假说,深入研究针灸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会实现更多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恶病质素 迷走神经 生物药 抗炎 转化医学 针灸转化
原文传递
动静结合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叶海敏 陈壮志 张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手法对照组采用Epley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手法对照组采用Epley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刺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试验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动静结合针刺治疗,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印堂,健侧的三间、中渚、后溪、外关,患侧的晕听区、风池,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6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1 d, 3组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价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的眩晕程度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效后的DHI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与针刺对照组、手法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手法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86.67%,试验组的总有效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动静结合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位对于PC-BPPV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在眩晕症状的改善速度及疗效持久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动静结合针刺法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针刺通过调节睡眠结构改善失眠的神经递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仲文 诸毅晖 +2 位作者 宋孝军 刘薪雨 廖凌鑫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8-624,共7页
失眠患者的低质量睡眠与睡眠结构失衡及神经递质紊乱密切相关。针刺可减少浅睡眠时间及其比例,增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其比例,从而调整睡眠结构。本文总结了针刺通过调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 失眠患者的低质量睡眠与睡眠结构失衡及神经递质紊乱密切相关。针刺可减少浅睡眠时间及其比例,增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其比例,从而调整睡眠结构。本文总结了针刺通过调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食欲素等改善睡眠结构的相关研究,探索针刺对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及神经递质调控睡眠结构的具体表现,以期为针刺改善失眠提供文献依据,并为针刺调整睡眠结构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睡眠结构 神经递质 综述
原文传递
电针调节肥大细胞活化修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屏障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侯雨君 王楷 +4 位作者 蒋慧灵 陈颖 姚俊鹏 李瑛 周思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及肥大细胞活化相关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复...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及肥大细胞活化相关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复制IBS-D模型。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足三里”“太冲”“天枢”,每日选用一侧穴位,左右交替,连续14 d。采用内脏痛阈值评价大鼠内脏高敏状态,腹泻指数评价大鼠腹泻程度,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类胰蛋白酶(TPS)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脏痛阈值降低(P<0.01),腹泻指数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CCK、SP、TPS、ATP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电针组大鼠内脏痛阈值升高(P<0.01),腹泻指数下降(P<0.01),结肠组织中CCK、SP、TPS、ATP含量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各组大鼠结肠病理检测未见异常。结论:电针可以显著缓解IBS-D大鼠内脏高敏与腹泻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肥大细胞活化相关物质,上调肠道屏障紧密连接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 肥大细胞
原文传递
逆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CA3区Tau蛋白磷酸化及相关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箐 张琦 +7 位作者 李梦醒 王彩云 宋宗胜 丁慧 史可鉴 李真 陶树琴 唐巍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3-579,共7页
目的:观察逆灸“百会”“肾俞”“足三里”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CA3区Tau蛋白及相关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的影响,探讨逆灸防治AD认知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 目的:观察逆灸“百会”“肾俞”“足三里”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CA3区Tau蛋白及相关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的影响,探讨逆灸防治AD认知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逆灸组,每组9只。逆灸组取“百会”“肾俞”“足三里”予逆灸疗法,15min/次,1次/d,6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逆灸完成后,采用双侧海马注射1μLβ-淀粉样蛋白25-35聚集液复制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GSK-3β、CDK5、SynapsinⅠ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GSK-3β、CDK5、p-Tau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平台停留时间显著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神经元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可见突触,突触前囊内突触小泡减少,高尔基体水肿扩张、极性消失;海马组织病理学示神经元数量相对减少,神经元皱缩,部分核仁不显,核膜界限模糊,海马周围神经元见空泡变性;海马CA3区GSK-3β、CDK5、p-Tau蛋白表达升高(P<0.01),SynapsinⅠ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逆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平台停留时间显著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变性,管状嵴断裂消失,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结构尚正常,髓鞘板层松散,周期间线变大,部分轴索尚存在变性,可见突触,突触前囊内突触小泡减少;神经元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海马CA3区GSK-3β、CDK5、p-Tau蛋白表达降低(P<0.01),SynapsinⅠ表达升高(P<0.05)。结论:逆灸大鼠“百会”“肾俞”“足三里”穴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未病先防”作用,减缓AD大鼠认知障碍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降低相关蛋白激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TAU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 突触蛋白Ⅰ
原文传递
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结肠核转录因子-κB/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汪瑶 马骏 +1 位作者 王彦春 关庆亚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结肠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结肠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鱼藤酮连续灌胃4周复制PD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的行为学改变并评分;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自主运动总路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TH表达量;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NF-κB、IL-6、ZO-1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NF-κ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结肠IL-6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模型组、电针组以及治疗后模型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电针组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隐窝减少,肌层变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结肠组织表面绒毛较完整,杯状细胞、隐窝增加,肌层增厚。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旷场实验自主运动总路程、中脑黑质TH表达、结肠ZO-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肠NF-κB、IL-6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p-NF-κB/NF-κB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旷场实验自主运动总路程、中脑黑质TH表达、结肠ZO-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NF-κB、IL-6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p-NF-κB/NF-κB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能够调节NF-κB/IL-6表达水平,抑制肠道炎性反应,修护PD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增强TH活性,从而改善PD小鼠的行为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紧密连接蛋白-1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艾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区Nogo/神经营养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闵友江 洪冬英 +3 位作者 姚海华 叶文国 程立红 王智琴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1-408,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脑梗死区Nogo-A、Nogo-A受体(NgR)、协同受体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与亮氨酸富集重复片段和Ig域包含子(Lingo-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条悬灸治疗CI/RI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脑梗死区Nogo-A、Nogo-A受体(NgR)、协同受体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与亮氨酸富集重复片段和Ig域包含子(Lingo-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条悬灸治疗CI/RI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阻断剂组和艾灸组,假手术组16只,其余每组17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后,艾灸组用艾条悬灸“百会”和右侧“曲池”“足三里”2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阻断剂组硬膜下推注Nogo分子胞外段氨基端前40个残基多肽(NEP1-40)。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预后以Feeney走横木实验(BWT)评分对其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用TTC染色法评估大鼠脑梗死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Nogo-A、NgR、p75NTR、Ling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Nogo-A、NgR、p75NTR、Lingo-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梗死侧脑组织NgR、Lingo-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1),BWT评分明显下降(P<0.01),梗死区脑组织Nogo-A、NgR、p75NTR、Lingo-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NgR和Lingo-1共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阻断剂组Nogo-A蛋白表达外,两干预组大鼠上述其余指标都明显逆转(P<0.01)。与阻断剂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梗死区脑组织Nogo-A、p75NTR mRNA表达,Nogo-A、NgR、Lingo-1、p75NTR蛋白表达及NgR和Lingo-1共表达均降低(P<0.01,P<0.05)。结论:艾灸能产生类似于阻断剂NEP1-40的作用,抑制脑梗死后Nogo/神经营养素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艾灸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艾灸 神经损伤 脑梗死体积 Nogo/神经营养素受体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从“脑病治肠”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IL-1β及IL-18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丹凤 张泓 +5 位作者 谢菊英 邓畅 仇蓉蓉 徐雅钰 熊丹 谭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基础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肾俞”电针30 min;脑肠共治电针组采用基础电针组穴结合“足三里”电针30 min;针药结合组采用基础电针组穴结合益生菌灌胃联合治疗,各组干预均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18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透视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肠黏膜损伤,海马神经元明显减少,血清中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肠道中有害菌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血清中IL-1β、IL-18含量降低(P<0.05,P<0.01),肠黏膜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均轻于模型组,肠道中有害菌相对丰度减少。与基础电针组相比,脑肠共治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结肠黏膜和海马神经元病变均减轻,血清中IL-18含量降低(P<0.05),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结论:电针“百会”“大椎”“肾俞”“足三里”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状态,从而抑制外周炎性因子IL-1β、IL-18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 脑-肠-微生物群轴 脑病治肠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动力学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子娴 马惠芳 +2 位作者 杨易陈 陈俊陶 冯袁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1-61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心理异常及结肠组织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A)、Rho相关激酶(ROC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心理异常及结肠组织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A)、Rho相关激酶(ROC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9只。通过二硝基苯磺酸灌胃+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伴有心理异常的IBS-D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双侧“天枢”“上巨虚”,每次20min,1次/d,持续7d。药物组将匹维溴铵按体质量15mg/kg研磨成粉,与1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后,灌胃给药,1次/d,持续7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测定其体质量及摄食量,进行内脏敏感性检测、糖水偏嗜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以墨汁灌胃法检测小肠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hoA、ROC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体质量、摄食量、糖水偏好指数及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肠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加(P<0.01),收缩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中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药物组大鼠一般情况有所改善,体质量、摄食量、糖水偏好指数及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升高(P<0.05),收缩波个数减少(P<0.05),收缩波潜伏期延长(P<0.05),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中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组糖水偏好指数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以同时改善IBS-D大鼠结肠动力障碍及心理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 Rho相关激酶 胃肠动力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阵列式PVDF触觉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的针刺手法识别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苟升异 宿翀 +2 位作者 王磊 赵亚楠 陈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4-479,共6页
目前,对于针灸手法的学习评价,缺少针刺时施力大小、时长和方向等可以进行量化的物理参数。本文针对采集针刺过程中“捻转”和“提插”动作的触觉参数,设计了一种阵列式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触觉传感器;随后,给出了面向触觉信号的窗口... 目前,对于针灸手法的学习评价,缺少针刺时施力大小、时长和方向等可以进行量化的物理参数。本文针对采集针刺过程中“捻转”和“提插”动作的触觉参数,设计了一种阵列式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触觉传感器;随后,给出了面向触觉信号的窗口分割方法,并提取窗口中的时域特征;最后,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FCM)的针刺手法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捻转补、捻转泻、提插补、提插泻四种基本针刺动作,有利于针刺手法的量化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膜传感器 机器学习 针刺手法分类
原文传递
学科交叉促进针灸技术创新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晶潾 许安萍 +1 位作者 李志刚 韩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前针灸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其发展与多学科融合密切相关,学科交叉对创新和推广针灸疗法至关重要。针灸与光、电、磁、红外线、微波等科学技术结合,创造出先进实用的针灸诊疗仪器,为临床、教学等方面都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本文就针灸... 目前针灸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其发展与多学科融合密切相关,学科交叉对创新和推广针灸疗法至关重要。针灸与光、电、磁、红外线、微波等科学技术结合,创造出先进实用的针灸诊疗仪器,为临床、教学等方面都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本文就针灸学科的独特优势,探讨学科交叉促进针灸技术创新发展的应用,并进一步思考在针灸技术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技术 学科交叉 转化医学 医工结合
原文传递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侯理伟 荣培晶 +4 位作者 李亮 魏玮 方继良 张金铃 王俊英 《针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3-670,共8页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taVNS治疗FD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6只。采用碘乙酰胺灌胃法复制FD大鼠模型。将F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taVNS治疗FD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6只。采用碘乙酰胺灌胃法复制FD大鼠模型。将F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aVNS组、taVNS假刺激组、足三里组,每组6只。taVNS组大鼠给予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假刺激组仅将电极线固定在耳穴不予电刺激,足三里组予电刺激"足三里",各组每次均干预30 min, 1次/d,连续14 d。采用颈斜方肌肌电(EMG)积分值和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价胃敏感性;HE染色法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形态;记录并分析HRV变化以观察大鼠自主神经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乙酰胆碱(Ach)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Ach受体M3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斜方肌EMG积分值和AWR评分升高(P<0.01,P<0.001);胃窦黏膜、肌层均未见糜烂;HRV中高频功率(HF)降低(P<0.05),低频功率(LF)/HF比值增高(P<0.001);胃窦组织中Ach含量及其受体M3R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足三里组大鼠颈斜方肌EMG积分值降低(P<0.01,P<0.001),AWR评分降低(P<0.001,P<0.01,P<0.05);HRV中HF增高(P<0.01,P<0.05),LF/HF降低(P<0.001);胃窦组织中Ach含量及其受体M3R表达增多(P<0.01,P<0.05)。结论:taVNS可提高迷走神经活性,调控自主神经平衡,这可能是taVNS降低FD大鼠的胃敏感性,从而改善胃肠动力的机制之一。在调控迷走神经方面,taVNS和针刺"足三里"具有相似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功能性消化不良 迷走神经 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球后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韦昭文 唐莹 李斯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球后穴的解剖结构,探索其针刺深度和方向,研究球后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其中男性14具,女性14具,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球后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 目的:通过观察球后穴的解剖结构,探索其针刺深度和方向,研究球后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其中男性14具,女性14具,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球后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先用彩色水性笔定位标记并划出切割线,再用尸体切割器沿切割线将头颅切割成水平切面,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腧穴的皮肤点至引起危险的血管和眼球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解剖层次分析时,着重观察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观测进针层次和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球后穴直刺进针,针尖经过的解剖层次结构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若针尖斜向内后上方,紧贴眶下壁刺入(26.5±1.7)mm,可遇睫状后长动脉,而到达眼上静脉则要(41.4±1.3)mm,在(40.4±1.5)mm深度即可刺到眼动脉主干及视神经。若针尖斜向内下方,紧贴眶下壁刺入(13.2±1.4)mm,可伤及眶下沟内的眶下动脉。结论:为了安全,建议若球后穴直刺进针达12.0 mm时,针尖应稍斜向内后上方,同时深度不应超过2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穴 针刺进针 针刺深度 针刺方向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对过敏性鼻炎大鼠下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菊华 辜建伟 +5 位作者 胡泉 岳国龙 刘磊 涂翔 何成诗 杜继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1-467,共7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骨桥蛋白(OPN)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改善AR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埋线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埋线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双侧鼻腔局部滴入...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骨桥蛋白(OPN)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改善AR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埋线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埋线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双侧鼻腔局部滴入卵清蛋白复制AR大鼠模型。埋线组给予双侧"迎香"穴埋线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评分,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染色法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OPN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及埋线组大鼠的一般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治疗后,埋线组一般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大鼠肺组织各级支气管分支结构正常,支气管纤毛上皮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肺组织部分气道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腔内黏液分泌增加,肺泡间隔增宽,支气管周围和肺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埋线组大鼠肺组织各级支气管分支结构基本正常。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肺纤维组织吸光度值及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及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杯状细胞计数和肺纤维组织吸光度值均与OPN蛋白的阳性表达吸光度值、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减轻AR大鼠下气道炎性反应,延缓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OPN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过敏性鼻炎 下气道重塑 骨桥蛋白
原文传递
针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锦 李姗姗 +5 位作者 王斌 唐慧玲 秦思茹 李威 郭义 徐枝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7-770,共4页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其中,针灸的治疗作用之一体现在改善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基于针灸免疫调节作用,从刺激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化、增加CD8^+T细胞数量、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其中,针灸的治疗作用之一体现在改善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基于针灸免疫调节作用,从刺激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化、增加CD8^+T细胞数量、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等方面总结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状态的效应机制。现有证据表明针灸能够通过多种靶点调节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但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亟需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肿瘤免疫 NK细胞 T细胞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金洵 吕兴 +2 位作者 韦艳会 朱世鹏 陈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每组8只。用雷公藤混悬液灌胃复制...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每组8只。用雷公藤混悬液灌胃复制DOR大鼠模型。艾灸各组予"肾俞""关元"麦粒灸治疗,每穴7壮,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艾灸1组于干预4周后造模,艾灸2组艾灸干预2周后造模同时再予艾灸干预2周,艾灸3组造模同时艾灸2周,造模结束后继续艾灸2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卵巢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雄激素(T)、脱氢表雄酮(DHEA)含量变化。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 05)。模型组大鼠卵巢指数低于空白组(P<0. 05),艾灸2组和艾灸3组大鼠卵巢指数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AMH水平低于空白组(P<0. 05),艾灸2组和艾灸3组血清AMH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FSH、E2、T、DHEA水平高于空白组(P<0. 05);各艾灸组血清FSH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 05),艾灸2组低于艾灸1组和艾灸3组(P<0. 05);艾灸2组和艾灸3组血清E2、T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 05),艾灸2组低于艾灸3组(P<0. 05);各艾灸组血清DHEA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 05)。结论:艾灸预处理可改善DOR模型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但艾灸介入时间不同,效应不同,疾病前配合疾病早期干预效应最佳,其次为疾病早期。单纯疾病前干预对卵巢储备能力的保护效应虽然不明显,但对DHEA却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预处理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时效关系
原文传递
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50
19
作者 王文炎 梁凤霞 +2 位作者 宋爱群 黄琪 陈瑞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4,共4页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群,维持宿主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使机体处于健康的稳态。一旦稳态失衡,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便会产生多种疾病。目前,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针灸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调节肠道微生物群...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群,维持宿主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使机体处于健康的稳态。一旦稳态失衡,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便会产生多种疾病。目前,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针灸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数量和比例,使其恢复稳态;针灸通过调控脑肠肽、炎性反应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今后应从针灸的整体作用、腧穴的特异性、腧穴配伍以及不同干预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以取得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肠道微生物群 现状 思考
原文传递
电针“风府”“太冲”穴对帕金森病大鼠EIF2α-ATF4-GRP78通路的调节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骏 汪瑶 +3 位作者 王述菊 袁利 李亚楠 余本璐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73-87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穴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穴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复制P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穴,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EIF2α、ATF4、GRP78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改变。造模后,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模型组行为学评分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TH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中脑黑质TH平均吸光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α-syn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中脑黑质α-syn平均吸光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EIF2α、ATF4、GRP78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中脑黑质EIF2α、ATF4、GRP78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风府""太冲"穴可能通过增强PD大鼠中脑黑质TH活性,清除或降解未折叠或错误折叠α-syn,调节EIF2α-ATF4-GRP78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PD的行为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 转录激活因子4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