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作品数19530被引量92971H指数57
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神经科、心血管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134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4-131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19,5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1
作者 张赤道 吴文俊 +3 位作者 邢作英 卫靖靖 朱明军 王永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86-794,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有关复方丹...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4.0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涉及2879例病人,其中试验组1456例,对照组142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9,95%CI(1.25,1.34),P<0.001];试验组心率减慢时间[WMD=-3.08,95%CI(-3.66,-2.51),P<0.00001]、发绀缓解时间[WMD=-2.00,95%CI(-2.72,-1.28),P<0.00001]、水肿消退时间[WMD=-2.23,95%CI(-2.51,-1.96),P<0.00001]短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细胞比容[WMD=-17.36,95%CI(-29.33,-5.39),P=0.004]、全血高切黏度[WMD=-1.55,95%CI(-2.03,-1.07),P<0.00001]、全血低切黏度[WMD=-3.04,95%CI(-3.91,-2.17),P<0.001]、血浆黏度[WMD=-0.21,95%CI(-0.23,-0.19),P<0.00001]、纤维蛋白原[WMD=-0.71,95%CI(-1.03,-0.39),P<0.001]低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复方丹参注射液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潜阳育阴颗粒改善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功能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戴晶 商锰男 +2 位作者 李明峰 王威 邹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72-877,共6页
目的:观察潜阳育阴颗粒联合氨氯地平改善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0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中年高血压病人,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作为基础降压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潜阳育阴颗粒,干预12周。观察干预前后... 目的:观察潜阳育阴颗粒联合氨氯地平改善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0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中年高血压病人,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作为基础降压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潜阳育阴颗粒,干预12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超极速脉搏波[左侧颈动脉收缩开始(LCCA-BS)、左侧颈动脉收缩结束(LCCA-ES)、右侧颈动脉收缩开始(RCCA-BS)、右侧颈动脉收缩结束(RCCA-ES)]、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等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RCCA-E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收缩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4%与77.42%,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试验组头痛、心悸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潜阳育阴颗粒保护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弹性功能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高血压 潜阳育阴颗粒 血管功能 超极速脉搏波
下载PDF
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张雨晴 曹增 +1 位作者 李瑞菡 吴焕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 目的:系统评价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2年5月1日。纳入运用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并结合全文,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RCT 12项,涉及1 60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3,95%CI(1.15,1.32),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0,95%CI(0.27,0.92),P=0.03],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2,95%CI(1.07,1.39),P=0.002],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D=-706.53,95%CI(-951.62,-461.44),P<0.000 01],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D=-16.30,95%CI(-21.53,-11.08),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清热化痰类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关系探讨
4
作者 张慧 杨勇江 +3 位作者 肖珊 白一锋 贾鸳鸯 靳春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84-887,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选取5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病人,5例单纯冠心病病人,行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并计算CFR校正值,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选取5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病人,5例单纯冠心病病人,行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并计算CFR校正值,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前体。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各化验指标与CFR的关系。结果:静息状态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CFR低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病人hs-CRP与CFR呈负相关。结论:胃肠道炎症可能影响冠心病病人CFR,hs-CRP可预测冠心病病人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胃肠道炎症 胃肠道微生物组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下载PDF
电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杨子璇 陈琳 +2 位作者 樊荣 冯灿 樊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23-727,共5页
目的:评估电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8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的病人20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114例)。试... 目的:评估电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8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的病人20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114例)。试验组取太渊穴、孔最穴、尺泽穴、内关穴和郄门穴连接电针仪;对照组选穴同试验组,予假电针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治疗25 min。术后桡动脉造影,比较两组病人桡动脉直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和程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试验组桡动脉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桡动脉缩小程度、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导管操作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穿刺点附近术后胀痛、水疱、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预防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桡动脉痉挛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桡动脉痉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电针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病人脑脊液ICAM-1、 MLKL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朱洋洋 刘梦 +1 位作者 杨道迪 方敬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病人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名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病人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病人的ICAM-1、分别对两组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与MLKL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人的ICAM-1、MLKL、IL-1β、TNF-α、IL-6、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CAM-1、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IL-1β、TNF-α、IL-6与MLK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LK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中ICAM-1表达的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相关性
下载PDF
苦瓜皂苷L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黄建明 刘滴 +1 位作者 金道群 朱定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苦瓜皂苷L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外周血EPC。使用不同浓度苦瓜皂苷L处理EPC 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AutoDock Tools 5.6软件,分别... 目的:探讨苦瓜皂苷L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外周血EPC。使用不同浓度苦瓜皂苷L处理EPC 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AutoDock Tools 5.6软件,分别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为受体,以药物分子苦瓜皂苷L为配体采用盲对接法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和最佳使用浓度的苦瓜皂苷L单独或同时处理EPC 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瓜皂苷L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EPC增殖,且40μmol/L的苦瓜皂苷L是最佳药物浓度。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可下调EPC细胞活力,苦瓜皂苷L可上调细胞活力。与苦瓜皂苷L组比较,共同使用苦瓜皂苷L和LY294002可降低细胞活力。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苦瓜皂苷L与PI3K和AKT均存在直接作用,形成稳定的锁钥结构。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可显著下调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苦瓜皂苷L可上调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与苦瓜皂苷L组比较,使用苦瓜皂苷L和LY294002可降低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结论:苦瓜皂苷L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靶向调节EPC的增殖能力,进而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化水平以促进EPC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苦瓜皂苷L 细胞增殖 内皮功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评价技术测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左房心肌力学变化
8
作者 范丽群 李阳 +1 位作者 冉红 张平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评价技术(4D Auto LAQ)测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左房心肌力学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6例经临床确诊为NSTEMI的病人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评价技术(4D Auto LAQ)测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左房心肌力学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6例经临床确诊为NSTEMI的病人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及血生化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利用4D Auto LAQ测定左房心肌应变及容积,获得左房收缩期长轴(LASr)及环向心肌应变(LASr-c)、舒张早期长轴(LAScd)及环向心肌应变(LAScd-c)、舒张晚期长轴(LASct)及环向心肌应变(LASct-c),综合评价左房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和泵功能。记录左心房容积参数,包括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期容积(LAVpreA)、左房射血分数(LAEF),计算左房最大扩张指数(LAEI)、被动排空分数(LAPEF)及主动排空分数(LAA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AScd、LAScd-c、LASr、LAPEF、E/A减小(P<0.05),LASct、LASct-c、LAVpreA、LAAEF增大(P<0.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增高(P<0.001)。NSTEMI病人hs-cTnI与LAPEF、E/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0.56,P<0.01),与LAScd、LAScd-c及LAVpre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65,0.55,P<0.001)。结论:NSTEMI病人收缩期左房纵向心肌应变减小,环向应变无明显改变,利用4D Auto LAQ为全面评价左房功能及判断NSTEMI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评价技术 左心房 心肌力学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结合耳穴压丸对冠心病合并失眠病人心率变异性、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洁 周诗颖 +2 位作者 段丽君 董文娟 辛效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结合耳穴压丸对冠心病合并失眠病人心率变异性、褪黑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失眠病人80例为观察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结合耳穴压丸对冠心病合并失眠病人心率变异性、褪黑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失眠病人80例为观察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内服结合耳穴压丸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对病人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变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定两组睡眠和认知状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褪黑素(MT)、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72.5%,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血清DA水平降低,HRV指标改善,MoCA评分、血清MT、GABA水平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结合耳穴压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病人心律失常状况,改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调节血清MT、GABA和D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失眠 黄连温胆汤 耳穴压丸 随机对照试验 心率变异性 褪黑素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急症合并多器官损害1例报道
10
作者 张琪 朱顺和 卜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655-3657,共3页
高血压急症常伴多器官功能损害,对病人生存预后造成重大威胁,常规静脉降压治疗具有明显不良反应。本例高血压急症病例合并心肾功能损害,采用口服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的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高血压急症 多器官损害 联合降压 口服治疗
下载PDF
弹簧圈封堵冠状动脉第一穿膈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例
11
作者 张宏才 范好然 +3 位作者 聂谦 赵珏 韩明君 谢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250-4253,共4页
分析1例弹簧圈封堵冠状动脉第一穿膈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案例,经弹簧圈封堵成功后立即测量左室流出道梗阻部位前后压力阶差明显降低。通过复习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病因、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探讨弹簧圈封堵术治疗肥厚性梗... 分析1例弹簧圈封堵冠状动脉第一穿膈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案例,经弹簧圈封堵成功后立即测量左室流出道梗阻部位前后压力阶差明显降低。通过复习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病因、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探讨弹簧圈封堵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可行性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弹簧圈 穿膈支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下载PDF
基于ALKBH5调控GSK3β/mTOR通路抑制过度自噬探讨速效救心丸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李檫 李益萍 +2 位作者 王可妍 王丹 王肖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4期4510-4519,共10页
目的:基于HL-1细胞自噬水平及相关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探讨速效救心丸经Alk B同源蛋白5(ALKBH5)信号转导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抑制过度自噬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目的:基于HL-1细胞自噬水平及相关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探讨速效救心丸经Alk B同源蛋白5(ALKBH5)信号转导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抑制过度自噬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干扰载体,筛选最佳干扰慢病毒。将HL-1细胞随机分为3组,并进行空白转染、ALKBH5转染、GSK3转染,各组再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缺氧/复氧(模型组)、缺氧/复氧+速效(速效组)、缺氧/复氧+川芎嗪(川芎嗪组)、缺氧/复氧+冰片(冰片组)处理。通过自噬双标腺病毒(m RFP-e GFP-LC3)双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流,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增殖,双染色双变量流式细胞分析法(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数量和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SK3β、m TOR含量及自噬相关基因(Atg)5、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Ⅰ(LC3Ⅱ/Ⅰ)、自噬标志物p62蛋白表达。结果:ALKBH5过表达可抑制GSK3β表达,增强m TOR表达(P<0.05)。CCK8法检测m RFP-e GFP-LC3的双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流结果显示,与空白转染比较,ALKBH5转染可促进自噬,GSK3β转染可抑制自噬(P<0.05)。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速效组、川芎嗪组、冰片组均可促进细胞增殖;与空白转染比较,ALKBH5组可抑制细胞增殖,GSK3β可促进细胞增殖(P<0.05)。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速效组、川芎嗪组、冰片组均可抑制细胞凋亡;与空白组比较,ALKBH5转染及GSK3β转染均可增加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Atg5、Atg7、p62表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速效组、川芎嗪组、冰片组可抑制LC3Ⅱ/Ⅰ比值、Atg5、Atg7、p62表达,增强m TOR表达(P<0.05)。与空白转染比较,ALKBH5转染可增强LC3Ⅱ/Ⅰ比值、Atg5、Atg7、p62表达,抑制m TOR表达;GSK3β转染可抑制LC3Ⅱ/Ⅰ比值、Atg5、Atg7、p62表达,增强m TOR表达(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及其有效成分冰片、川芎嗪经ALKBH5/GSK3β/m TOR信号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速效救心丸 Alk B同源蛋白5 ALKBH5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 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自噬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用药规律研究
13
作者 牟雷 龚胜兰 +4 位作者 马华萍 吴彬 李红培 范雅雯 韩振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770-1775,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HRR1、miR-150、sTWEAK及NLR与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王朋朋 李志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3期4384-4389,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HRR1)、微小RNA-150(miR-15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HRR1)、微小RNA-150(miR-15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急诊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病人145例,根据病人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10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RR1、miR-150、sTWEAK、NLR是否为影响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上述4项指标预测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冠心病史、HRR1减低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150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sTWEAK、NLR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HRR1减低、miR-150低表达、sTWEAK高表达、NLR高表达是影响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RR1减低、miR-150低表达、sTWEAK高表达、NLR高表达对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均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814,0.709,0.722;上述4项指标联合预测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0。结论:HRR1减低、miR-150低表达、sTWEAK高表达、NLR高表达是STEMI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4项联合有望成为PCI术后短期预后的灵敏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 微小RNA-150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乙酰谷酰胺联合化浊益髓中药对脑梗死病人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贺宏梅 宋爱霞 +5 位作者 杨金水 陈媛媛 李晓敏 仝真真 翟秀珍 薛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联合化浊益髓中药对脑梗死病人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病人90例,依据病人自愿原则分为联合组(51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病人入院均进行常...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联合化浊益髓中药对脑梗死病人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病人90例,依据病人自愿原则分为联合组(51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病人入院均进行常规处置,并给予乙酰谷酰胺静脉输注,联合组同时给予化浊益髓中药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病人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并计算动脉血氧(CaO_(2))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病人时脑部损伤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CaO_(2)、D(a-jv)O_(2)、CEO_(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CaO_(2)、D(a-jv)O_(2)、CE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周E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ES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化浊益髓中药具有改善脑梗死病人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的作用,且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乙酰谷酰胺 化浊益髓中药 脑氧代谢 神经功能
下载PDF
CRUSADE和S2TOP-BLEED评分预测危重脑梗死病人危险性出血事件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李志伟 于雅南 武军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2299-2301,共3页
目的:评价CRUSADE和S2TOP-BLEED评分预测危重脑梗死病人在院治疗期间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纳入82例入院时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或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等原因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目的:评价CRUSADE和S2TOP-BLEED评分预测危重脑梗死病人在院治疗期间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纳入82例入院时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或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等原因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在院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分为危险性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危险性出血事件包括脑梗死后危重转化、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呼吸道出血等导致红细胞比容下降≥12%,需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CRUSADE和S2TOP-BLEED评分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量表预测危重脑梗死病人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的价值。结果:8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院治疗过程中,28例病人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4.1%。危险性出血组CRUSADE和S2TOP-BLEED评分均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USADE预测危重脑梗死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P<0.001),S2TOP-BLEE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2(P=0.011)。进一步评价预测发生危险性出血事件的最佳分界值CRUSADE为37分,S2TOP-BLEED为16分。结论:CRUSADE和S2TOP-BLEED评分预测危重脑梗死病人在院治疗时发生危险性出血风险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CRUSADE评分预测效能优于S2TOP-BLEE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脑梗死 危险性出血事件 S2TOP-BLEED评分 CRUSADE评分
下载PDF
张炳厚教授治疗原发性头痛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康宁 王蕾 +2 位作者 赵文景 樊永平 张炳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520-525,共6页
目的:分析总结张炳厚教授诊治原发性头痛病人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张炳厚教授辨治原发性头痛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分析83例原发性头痛病人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 目的:分析总结张炳厚教授诊治原发性头痛病人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张炳厚教授辨治原发性头痛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分析83例原发性头痛病人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分析张炳厚教授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用药规律。结果:83例原发性头痛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胀、头晕、口干、乏力、腰酸、口苦、失眠、心悸、气短、多梦、手足心热等;头痛的主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肝风内动,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蜈蚣、全蝎、炙甘草、三七面、白芍、生地黄、天麻、钩藤、生石决明、麦冬、竹茹、菊花、牡丹皮、草决明、川芎、小白花蛇、羌活、白芷、蔓荆子、薄荷、细辛、熟地黄、枸杞子、当归、防风、党参、炙黄芪、清半夏等是治疗原发性头痛的基本用药;根据关联规则得出基本药对和核心药物组合,并获得6个新处方。结论:张炳厚教授治疗原发性头痛着重对病人四诊信息的分析以及对辨证的精确把握,临床以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息风通络、调和气血、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张炳厚 辨证论治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健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晓 王婧伟 +1 位作者 浦强 李晓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585-3588,共4页
目的:分析健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PA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病人给... 目的:分析健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PA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健心胶囊治疗,每次1.25 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内径(LA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AEF较治疗前升高,LAD与LAVI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LAEF高于对照组,LAD与LAV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cy、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血清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与左房功能,并可降低血清Hcy与hs-CRP水平,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健心胶囊 比索洛尔 左房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清蛋白联合动态动脉僵硬指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文娟 贺芬 +1 位作者 任阳 张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Alb)联合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病人,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Alb)联合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病人,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34例)和非出血转化组(125例)。比较两组血清Alb水平、AASI和一般资料、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联合AASI对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转化组年龄、心房颤动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血肌酐、心源性栓塞型比例、AASI明显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房颤动史、NIHSS评分、AASI为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Alb联合AASI预测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明显大于Alb(0.822)和AASI(0.803)的AUC。结论:血清Alb水平降低和AASI提升为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病人出血转化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清蛋白 动态动脉僵硬指数 血肌酐
下载PDF
中西医针药结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洁 李娇 +2 位作者 李晓敏 马海峰 李媛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针药结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奥拉西... 目的:观察中西医针药结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观察1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奥拉西坦胶囊联合补肾活血祛瘀中药方剂治疗;观察2组给在观察1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3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并对比中医证候(SDSVD)积分变化;使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MRI-ASL)检查病人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使用脑电图超慢涨落图(EFG)分析仪测定脑组织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DSVD积分治疗前下降,rCBF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治疗后MMSE评分、rCBF值高于观察1组、对照组,SDSVD积分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脑内神经递质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2组治疗后脑内神经递质指标改善程度较观察1组、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观察1组(62.5%)、对照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针药结合疗法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精神状态,增加脑动脉局部脑血流量,提高脑组织神经递质水平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西医针药结合疗法 针灸 神经递质 局部脑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