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海洋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665被引量9079H指数36
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黄渤海海洋
  • 主办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1-664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7-1387/P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1,66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尹纪园 李娟 +2 位作者 杜美昱 王建虎 刘宇宸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利用Ssalto/Duacs卫星高度计的融合数据和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EN4.2.1版本的数据产品,结合1.5层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在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 利用Ssalto/Duacs卫星高度计的融合数据和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EN4.2.1版本的数据产品,结合1.5层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在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南海区域平均海平面最高值出现在1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海平面变化年振幅约为10 cm。海平面季节变化信号能够解释南海西北和西南大陆架海域月平均海平面变化的70%~95%,而对南海内区及东部海域的解释方差较小,为20%~60%。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主要受比容效应和风应力强迫的动力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比容效应是南海东北部海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能解释海平面季节变化的50%以上;风应力强迫只对南海中部海域的海平面季节变化起主导作用,其解释方差为50%~80%。导致南海中部海域海平面变化的风应力强迫包括热带太平洋风强迫和南海局地风强迫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平面季节变化 比容效应 风应力强迫
下载PDF
《海洋科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2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对威海楮岛海滩演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杨 付玉成 +3 位作者 杨丽中 石洪源 尤再进 冯兴如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8-617,共10页
利用威海楮岛海滩台风前后10个剖面的高程观测结果以及沉积物采样测试数据,分析了“利奇马”登陆前后海滩剖面的蚀积变化,探究了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楮岛海滩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位于台风前进路径右侧,向岸浪和... 利用威海楮岛海滩台风前后10个剖面的高程观测结果以及沉积物采样测试数据,分析了“利奇马”登陆前后海滩剖面的蚀积变化,探究了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楮岛海滩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位于台风前进路径右侧,向岸浪和风暴潮的双重叠加造成了海滩全线的侵蚀,为缓解大浪带来的能量,海滩朝着更加消散的状态转化,海滩沉积物平均粒径整体粗化,分选性变差,冲刷区尤为明显。楮岛海滩不同岸段剖面对“利奇马”的响应表现出差异性:西南侧N01~N05剖面形态变化不大,东北侧N06~N10剖面形态由滩肩式向沙坝式转变,这是不同剖面形态差异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楮岛 台风 海滩演化 侵蚀 沉积物 海滩剖面
下载PDF
黄河水下三角洲液化与未液化粉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玉鹏 孙永福 +2 位作者 杜星 董立峰 焦鹏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4,共10页
以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海域海底粉土为研究对象,分析液化后重新固结粉土与未发生过液化粉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从浅地层剖面影像、土体的静力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微结构特征等方面对比论述二者的不同,从而分析液化对粉土工程地质性质... 以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海域海底粉土为研究对象,分析液化后重新固结粉土与未发生过液化粉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从浅地层剖面影像、土体的静力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微结构特征等方面对比论述二者的不同,从而分析液化对粉土工程地质性质的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粉土液化后层理结构消失,土体的主要静力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均增大,微结构特征表现为面孔隙比、圆形度及分形维数均减小,总体上土体液化固结后工程地质性质提高,若使液化过的粉土再次发生液化,需要更大的外动力条件才能实现。由于液化后粉土层理结构改变,细粒物质析出,颗粒重新排列,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从而强度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液化 微结构 力学参数 工程地质性质
下载PDF
二层海洋赤道Kelvin波解析解模态分析
5
作者 卢姁 路凯程 张铭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49,共13页
采用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二层海洋扰动方程组,对其中的赤道Kelvin波做解析求解,结果表明:该赤道Kelvin波共有2个模态;两者上、下层流场均为东向纬向流,振幅均在赤道处最大,并都呈经向衰减态势,两者波动均是非频散的,这些都与经典Ke... 采用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二层海洋扰动方程组,对其中的赤道Kelvin波做解析求解,结果表明:该赤道Kelvin波共有2个模态;两者上、下层流场均为东向纬向流,振幅均在赤道处最大,并都呈经向衰减态势,两者波动均是非频散的,这些都与经典Kelvin波相同。第一模态(前者)的相速要比第二模态(后者)大2个量级,后者相速与海洋流速相近。前者是快波模态,后者是慢波模态。前者周期约为半天,后者约为1季度,并具气候意义。前、后者各层流场向高纬的衰减分别表现为缓慢和迅速,后者呈赤道俘获波形态。两模态各层位势场向高纬的衰减同流场。将后者与实际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实况及诊断作对比后知,它们具有一致之处。后者能对实际赤道海洋情况以及ENSO现象做出某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层海洋模型 赤道Kelvin波 模态分析 解析解 次表层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的代码现代化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晓丹 宋振亚 +2 位作者 周姗 刘海行 尹训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海洋数值模式当前已经成为海洋研究和预测的核心工具,其高分辨率。多物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数值模式计算速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得海洋数值模式更好的适应计算机基础架构,充分发挥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计算特点,提高计算效率,... 海洋数值模式当前已经成为海洋研究和预测的核心工具,其高分辨率。多物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数值模式计算速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得海洋数值模式更好的适应计算机基础架构,充分发挥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计算特点,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代码现代化优化方案,并以MASNUM海浪模式为例进行了测试。首先利用诊断工具Intel Vtune Amplifier XE和Intel Trace Analyzer Collector,对模式的性能和负载均衡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针对热点函数,在单节点上制定了4个优化步骤,包括编译器选项优化,串行和标量优化,向量化和OpenMP并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单节点内模式的计算速度可以提高1.95倍,多节点的模式强扩展性呈线性。这表明本文提出的代码现代化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分析工具 代码现代化优化 海洋数值模式 海浪模式 高性能计算
下载PDF
基于海调实测资料的中尺度冷涡的会聚区声传播特征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鲍森亮 张韧 +3 位作者 高飞 洪梅 潘忠良 刘科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3-531,共9页
海洋中尺度涡能够使声能空间分布不均,进而对水声设备、水下兵器使用和潜艇战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基于2014年西太平洋海调中尺度涡观测资料,首先对该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得出此为黑潮延伸体海域典型的气旋式冷涡。然后利用抛物... 海洋中尺度涡能够使声能空间分布不均,进而对水声设备、水下兵器使用和潜艇战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基于2014年西太平洋海调中尺度涡观测资料,首先对该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得出此为黑潮延伸体海域典型的气旋式冷涡。然后利用抛物方程水声数值模型仿真研究该中尺度涡对声传播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尺度涡引发的海洋声速场水平扰动对水声场空间分布特征造成巨大影响,冷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前移,宽度减小,增益效能增强;声在中尺度涡边传播时,涡边会聚区较涡心会聚区的位置后退,宽度加大,增益效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冷涡 UMPE模型 会聚区
下载PDF
高生产力区LISST-100和OBS对悬浮颗粒物测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凡仁福 魏皓 赵亮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2-500,共9页
LISST-100通过激光前向散射测量32个粒径的悬浮颗粒物体积分数,OBS通过接受后向散射光强测量浊度,浊度反映水体浑浊程度,可用其变化代表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利用LISST-100和OBS于浙江外海高生产力区对悬浮颗粒物进行周日变化的同步观测... LISST-100通过激光前向散射测量32个粒径的悬浮颗粒物体积分数,OBS通过接受后向散射光强测量浊度,浊度反映水体浑浊程度,可用其变化代表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利用LISST-100和OBS于浙江外海高生产力区对悬浮颗粒物进行周日变化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浮游生物高生物量水体中,LISST-100能够测量出悬浮颗粒物体积分数的变化,由于颗粒物体积与其粒径成立方关系,其对于大颗粒物质变化比较敏感;OBS只能反映部分浓度变化,OBS接收的后向散射量强度取决于颗粒物后向散射截面的影响,因此对于小颗粒悬浮物质更为敏感,对大颗粒物质变化不敏感。无机小颗粒占优水体中LISST-100和OBS对于悬浮颗粒物的测量均较为理想。在悬浮颗粒物组分复杂的水体中,采用LISST-100有其优势,它可以获得不同粒径组分的体积分数,而OBS则适用于更小粒径范围的水体,主要是因为其对大粒径的浮游生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LISST-100 OBS 比较研究 高生产力区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皱纹盘鲍幼鲍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贾艳丽 王江勇 孙敬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7-373,共7页
为培育抗逆性强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选取经过选育的皱纹盘鲍进行试验,评价其对高温的耐受性。试验共设置4个温度梯度,其中自然水温组(22℃)A为对照组,其他3组高于最适温度,分别为B组25℃、C组28℃以及D组31℃。研... 为培育抗逆性强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选取经过选育的皱纹盘鲍进行试验,评价其对高温的耐受性。试验共设置4个温度梯度,其中自然水温组(22℃)A为对照组,其他3组高于最适温度,分别为B组25℃、C组28℃以及D组31℃。研究不同温度组幼鲍体内几种免疫因子(AKP,ACP,SOD,LZM等)的变化情况,最终结果显示所选皱纹盘鲍幼鲍体内SOD,LZM,ACP活性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变化趋势,而AKP的活性在31℃组有轻微下降。总体结果表明,在试验控制的温度范围内该种鲍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因子的变化来抵抗高温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高温 免疫因子
下载PDF
我国海岸潟湖卫星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伟富 张杰 +1 位作者 马毅 夏东兴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386,共13页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种地貌类型。建立基于发育演变阶段的潟湖遥感分类标准,将海岸潟湖分为青壮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共3个发育演变过程;结合潟湖在影像中的特征,以近红外、红、绿波段组合后的假彩色影像为例,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不同潟湖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山东省53个海岸潟湖进行遥感分类验证,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潟湖 潟湖遥感分类 潟湖演变过程 解译标志 Landsat-5 TM图像 HJ-1图像
下载PDF
《海洋科学进展》征稿简则
11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海洋科学进展》是由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院士... 《海洋科学进展》是由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院士论坛、学术论文、研究报道、学术讨论、专题评述与综述、实验室介绍、海洋科学家介绍、快讯、书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研究所 科学进展 征稿简则 科学基础 国家海洋局 海洋学会 学术期刊 海洋科学
下载PDF
盖州滩沉积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常飞 亓发庆 +2 位作者 王方旗 董立峰 吕京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552,共7页
通过对盖州滩不同区域的浅地层剖面以及钻孔资料的研究,分析了盖州滩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沉积动力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1894年双台子河行水之始,径流所携泥沙在由双台子河口入海,巨量泥沙在河口区域快速沉积,形... 通过对盖州滩不同区域的浅地层剖面以及钻孔资料的研究,分析了盖州滩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沉积动力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1894年双台子河行水之始,径流所携泥沙在由双台子河口入海,巨量泥沙在河口区域快速沉积,形成了典型的前积斜层理:在盖州滩西侧即河口区域,斜层理倾向E,倾角介干1°~2°,至盖州滩南侧,层理倾向转向SE,倾角减小,一般小于1°;同时,沉积层理的分布特征记录了泥沙入海后在余流的作用下的输运方向,即泥沙整体呈顺时针方向迁移,表明辽东湾北部近岸海域的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为当前关于辽东湾环流的研究提供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州滩 辽东湾环流 前积层理 辽河口变迁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质谱联合测定富钴结壳中50种元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晶晶 朱爱美 +3 位作者 白亚之 张辉 何连花 刘季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5,共8页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压封闭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质谱联合测定富钴结壳中50种常、微量元素。硝酸—盐酸—氢氟酸体系能有效地分解富钴结壳样品,方法检出限:ICP-OES为2~40μg·g-1;ICP-MS为6~80ng·g-1。所建...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压封闭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质谱联合测定富钴结壳中50种常、微量元素。硝酸—盐酸—氢氟酸体系能有效地分解富钴结壳样品,方法检出限:ICP-OES为2~40μg·g-1;ICP-MS为6~80ng·g-1。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用于富钴结壳标准物质GBW07337,GBW07338和GBW07339的验证,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均低于5%。用于中国太平洋调查区富钴结壳样品的测试,其精密度(RSD)小于5%(n=6),加标回收率为90.0%~108%。该方法适用于大批富钴结壳样品中常、微量元素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封闭消解 富钴结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的Ba循环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俊 孟宪伟 夏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5-280,共6页
深海沉积物蕴藏了丰富的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利用沉积物中的某种替代指标,有效地恢复古海洋环境变化历史是海洋地球化学家和古海洋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海洋系统中Ba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与古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海沉积物中Ba... 深海沉积物蕴藏了丰富的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利用沉积物中的某种替代指标,有效地恢复古海洋环境变化历史是海洋地球化学家和古海洋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海洋系统中Ba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与古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海沉积物中Ba元素的丰度和变化特征能够很好地揭示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根据海洋系统中Ba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归纳了深海沉积物中Ba的来源、富集相态及其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中Ba元素丰度变化特征与古生产力和沉积物中甲烷释放通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Ba循环 古生产力 甲烷释放通量
下载PDF
浮游生物来源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凤华 韩彬 +1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应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采集水样中浮游植物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中荧光峰数目、位置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和细菌在有机物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 应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采集水样中浮游植物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中荧光峰数目、位置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和细菌在有机物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在衰亡期2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增加;而在避光条件下,类蛋白有机物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类腐殖质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保持不变。2类有机物的荧光峰位置和荧光强度变化与初始有机物的性质及光照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菌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
下载PDF
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云国 孙修勤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1-385,共5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实现对水产动物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基础,同时也是运用分子标记实现基因辅助育种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不同分子标记作图的优缺点,介绍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使用的分离群体,提出了适合水产动物遗传图谱构建...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实现对水产动物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基础,同时也是运用分子标记实现基因辅助育种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不同分子标记作图的优缺点,介绍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使用的分离群体,提出了适合水产动物遗传图谱构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遗传连锁图谱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冲绳海槽北部的全新世火山碎屑沉积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焱光 曹东林 +3 位作者 张德玉 孙吉林 NIELSEN Ole Bjφerslev 石学法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45,共12页
分析了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岩芯沉积物中矿物组成、化学元素质量分数和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期间,日本九州岛发生了2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大量的火山物质沉积在冲绳海槽北部。从岩芯最上部的沉积物中可识别出2... 分析了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岩芯沉积物中矿物组成、化学元素质量分数和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期间,日本九州岛发生了2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大量的火山物质沉积在冲绳海槽北部。从岩芯最上部的沉积物中可识别出2层火山碎屑沉积,它们都具有沉积物粒径突然变粗、SiO2和Na2O等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突然增加以及粘土矿物、挥发份、Fe2O3、MgO、CaO和Sr的质量分数迅速下降等特征。沉积物粒度数据的端员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硅酸盐碎屑是由陆源碎屑物质和火山灰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有火山物质混入的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多呈现双峰模式,粒度众数值分别为74.3和7.81μm。浮游有孔虫壳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表明,2层火山碎屑所对应的火山喷发年代分别为7210和10870cal.aBP。其中前者与K—Ah火山的喷发时间一致,后者可能与Kuju火山在12~10cal.kaBP期间的喷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全新世 火山碎屑沉积
下载PDF
南海深水海盆环流和温跃层深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兰健 鲍颖 +1 位作者 于非 孙双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5,共10页
受南海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南海环流场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明显的季节变化,同时此海域又是中尺度涡多发海域,这些特征必然对南海温跃层深度的水平分布及季节变化有显著影响。首先,基于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 受南海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南海环流场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明显的季节变化,同时此海域又是中尺度涡多发海域,这些特征必然对南海温跃层深度的水平分布及季节变化有显著影响。首先,基于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的温、盐资料和利用P矢量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南海的表层环流和多涡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海温跃层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环流和多涡结构对南海温跃层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环流场 温跃层深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大菱鲆幼鱼蛋白质消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克勇 李勇 +2 位作者 李军 王雷 王优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平均初重34.5±5.5g的大菱鲆幼鱼225尾,平均分为5组(A^E),每组3重复。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45%,48%,50%,52%和54%的5种膨化颗粒饲料,研究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平均初重34.5±5.5g的大菱鲆幼鱼225尾,平均分为5组(A^E),每组3重复。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45%,48%,50%,52%和54%的5种膨化颗粒饲料,研究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系数相应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先升后降,在50%蛋白组取得最大;蛋白质摄入量、消化量以及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养殖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浓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在50%蛋白质水平以上时,幼鱼生长性能提高幅度缓慢,而粪氮排出量和水环境中氨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表明,大菱鲆幼鱼环保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幼鱼 蛋白质 消化特征 水环境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多波束资料在胶州湾口海底节理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玉 刘保华 +3 位作者 李三忠 吴金龙 李西双 阚光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利用2004年5月在青岛胶州湾口获得的高分辨率多波束资料(水平分辨率0.5m×1m,垂向分辨率0.2m),研究了该区海底节理构造及其分布规律,揭示青岛胶州湾团岛至薛家岛的研究区域中存在大量线性微地形,在海底地形图上表现为2组相交的“X... 利用2004年5月在青岛胶州湾口获得的高分辨率多波束资料(水平分辨率0.5m×1m,垂向分辨率0.2m),研究了该区海底节理构造及其分布规律,揭示青岛胶州湾团岛至薛家岛的研究区域中存在大量线性微地形,在海底地形图上表现为2组相交的“X”型线性阴影(一组为NE向,另一组为NW向),把整个海底切割成菱形格状。结合侧扫声纳探测等资料分析,认为这种线性微地形可能代表了海底出露的节理(裂隙)微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多波束 节理构造 羽状裂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