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486被引量15867H指数47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查看详情>>
  • 曾用名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1-972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634/N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486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特征与地质意义
1
作者 胥德平 陈聆 +2 位作者 詹泽东 刘露 黄维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分析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的特征,并探索其地质意义,为模型的优选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数理推导,结合气藏产量递减的有界性原则,从模型的极限、值域、单调性、极值性等方面针对目前常用的8类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开展了系统研究... 分析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的特征,并探索其地质意义,为模型的优选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数理推导,结合气藏产量递减的有界性原则,从模型的极限、值域、单调性、极值性等方面针对目前常用的8类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模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同时采用损失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模型进行了分类与地质意义研讨,并将不同模型应用于非常规气藏产量、累计产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数学性质差异较大,总体上满足气藏产量递减有界性原则,但T.Ali提出的递减模型只能局部对气井产量和累计产量开展评价,其模型数学性质与气藏开发理论吻合性差;(2)按损失比的函数性质可以将不同产量递减模型分为三类,分别为幂律型、有理分式型以及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型,类比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幂律型反映裂缝主导特性,有理分式型指示边界流特征;(3)不同模型在四川盆地气井产量预测效果存在差异,其中Duong模型、扩展指数模型、泛指数分布递减模型效果较好。将气藏产量递减模型特征与地质意义相结合,更有利于模型的优选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气藏 产量递减 产量预测 损失比
下载PDF
重庆高燕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化学成分标型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佳 董树义 +4 位作者 张自贤 朱明忠 程文斌 曾敏 陈荣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研究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化学成分标型的特点,探讨化学成分标型与锰矿床成因的关联性。通过对高燕锰矿床开展野外调查,对含锰岩系进行岩石学与矿物学分析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中Mn/Fe值为14.... 研究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化学成分标型的特点,探讨化学成分标型与锰矿床成因的关联性。通过对高燕锰矿床开展野外调查,对含锰岩系进行岩石学与矿物学分析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中Mn/Fe值为14.51~58.22,其中围岩普遍低于矿层内部,Ca/Mg值集中在0.95~1.31,Fe^(2+)含量与(Ca^(2+)+Mg^(2+))的含量呈正相关;痕量元素中Ba、Sr、Ni、Zn、V含量较高,含锰岩系中顶板与底板岩石Sr/Ba值高于矿层内部,U/Th平均值大于1.25,Ni/Co平均值大于7,V/(V+Ni)值较小(0.27~0.56)。锰元素的富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富集过程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成矿环境为高盐度半深海相;Fe^(2+)与Mn^(2+)的含量呈负相关,U/Th与Ni/Co的值与锰的含量也呈负相关,即Fe^(2+)含量或相关矿物含量、U/Th与Ni/Co值对高燕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中锰的富集程度具有标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燕锰矿 碳酸盐岩 标型特征
下载PDF
高重力坝坝基岩体变形模量回复研究
3
作者 廖彬 聂德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365,共12页
以雅砻江官地水电站高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作为研究载体,以弹性力学虎克定律和相关弹性常数间的理论关系为基础,建立岩体模量与岩体应力、体积变化率的理论公式,初步将其应用在官地水电站坝基大规模开挖、减载所引起的岩体模量的变化,和... 以雅砻江官地水电站高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作为研究载体,以弹性力学虎克定律和相关弹性常数间的理论关系为基础,建立岩体模量与岩体应力、体积变化率的理论公式,初步将其应用在官地水电站坝基大规模开挖、减载所引起的岩体模量的变化,和高混凝土重力坝建成后较大荷重、较高压应力下对开挖坝基松弛岩体的压密、变形模量的回复方面,获得了坝基岩体在较高压应力下变形模量回复的量值并有所提高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混凝土重力坝 岩体卸荷 岩体加载 变形模量 压密回复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木嘎岗日群物源特征和形成环境
4
作者 刘升武 王自剑 +5 位作者 杨文光 朱利东 童馗 华天 李轲 李智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89,共16页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的木嘎岗日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砂岩薄片分析和碎屑组分统计,对其基本组成和碎屑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成环境。木嘎岗日群主要由基质和岩块两部分构成,其中基质为一套深海复理石沉积,岩块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块、大理岩化灰岩岩块以及由二者砾石构成的砾岩岩块。基质与岩块通常为构造接触,局部亦可见沉积接触关系。基质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类和岩屑长石砂岩类。岩屑石英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中等或中等偏差,分选性差,杂基的体积分数为2%~15%,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长石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长石和岩浆岩碎屑为主,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差,杂基的体积分数约10%,表明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组分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岩屑石英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冲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岩屑长石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过渡弧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火山弧造山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砂岩成分、结构和物源区构造背景判别一致表明,研究区木嘎岗日群基质砂岩的碎屑物质具有双物源供给的特点:岩屑石英砂岩类主要来自羌塘地体,岩屑长石砂岩类主要来自洋岛。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木嘎岗日群是一套总体无序、局部有序且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沉积混杂岩,形成于海沟外侧的大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木嘎岗日群 砂岩 碎屑组分 物源 沉积环境 大洋盆地
下载PDF
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徐田堃 韩中鹏 +2 位作者 李亚林 马子宁 肖思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探讨西藏中仓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沉积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丁青湖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 探讨西藏中仓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沉积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丁青湖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于湖泊体系中的薄层泥岩、泥灰岩为潜在的烃源岩。丁青湖组灰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0448%,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048%;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Pr/Ph)为0.45~1.8,γ蜡烷指数平均为0.32,C_(27)、C_(28)、C_(29)甾烷含量呈"V"字形分布,升藿烷指数为0.01~0.08,有机质总体上处于未成熟—低成熟演化阶段。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生油潜力较差,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与水生生物,沉积时主要为缺氧的湖泊相还原环境,水体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仓盆地 丁青湖组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改进的基于目标的高精度沉积微相建模方法在苏14加密实验区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尹楠鑫 张吉 +6 位作者 李存贵 李明映 朱睿哲 任宏 蒋茜 李涤淑 崔英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5,共10页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别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岩相模型;再利用岩相模型对砂体规模和展布进行分析,并获得基于目标建模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用基于目标体结果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开展不同"相控"条件下的属性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中,心滩内部储层物性条件最好,其次是点坝,再次是河道微相;而以岩相控制的属性模型无法反映不同沉积微相内部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期望值与方差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可精细反映各微相的平面、剖面形态以及各微相的接触关系,其约束下的属性模型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岩相模型 相控建模 沉积微相模型 属性模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健德 王海静 +3 位作者 罗小平 翁月新 胡亮 范厚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8-695,共8页
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滴南地区的滴南1、滴南7、滴南8等井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论该区油源关系。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甾萜烷化合物及轻烃参数、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海子... 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滴南地区的滴南1、滴南7、滴南8等井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论该区油源关系。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甾萜烷化合物及轻烃参数、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环萜烷含量高,Ts<Tm,γ蜡烷含量低,甾烷中C27、C28、C29呈反"L"形分布。滴南地区二叠系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参数及甾萜烷特征与平地泉组烃源岩相似,具有亲缘关系。侏罗系原油具有侏罗系烃源岩来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烃源岩 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东道海子凹陷
下载PDF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地震沉积学解释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大坤 王晖 +5 位作者 范廷恩 胡晓庆 赵卫平 张显文 牛涛 张宇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662,共7页
建立渤海湾盆地A油田扇三角洲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并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解释储层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扇三角洲巨厚储层,应坚持主体沉积区域刻画为核心、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储层对比模式为指导,逐级确定层序界面... 建立渤海湾盆地A油田扇三角洲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并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解释储层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扇三角洲巨厚储层,应坚持主体沉积区域刻画为核心、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储层对比模式为指导,逐级确定层序界面,在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共划分出5个短期旋回及12个超短期旋回。基于优选敏感频率地震数据体,总结连续进积型、连续退积型、先退后进型及先进后退型4种多期扇体地层切片模式,开展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下的地震沉积学解释。结果表明,A地区沙河街组第一、第二段自下而上扇体规模先扩大后缩小,形态由裙带状逐渐演化为狭长条带状,符合层序构型划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巨厚储层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地震沉积学 地层切片
下载PDF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6
9
作者 邓碧平 刘显凡 +5 位作者 张民 赵甫峰 徐窑窑 田晓敏 李慧 胡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为3.18~4.17km;成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主要在195.0~225.0℃,盐度介于4.495%~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71.1~73.6 MPa,侵位深度为2.73~2.83 km;成矿后阶段(Ⅲ)均一温度在106.8~171.1℃,盐度介于2.737%~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41.0~46.0MPa,侵位深度约为1.58~1.77 km.稀有气体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3 He/4 He比值平均为0.461 4 Ra,居于地壳与地幔的特征值之间;40Ar/36Ar和38Ar/36 Ar平均值分别为341.8和0.206 75,居于地球大气与MORB或OIB的特征值之间;129~136 Xe/130 Xe比值与大气比值相比,均表现出有过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温压较高的含CO2深部热液将金属元素向浅部运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加上CO2的逃逸,导致溶液过饱和,金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下来形成矿床,呈现出从成矿前阶段(Ⅰ)→成矿阶段(Ⅱ)→成矿后阶段(Ⅲ),含矿流体以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降低的连续演化特点.这一演化过程反映来自深部的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从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流体来源与演化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 老王寨金矿床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上新世快速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波 王国芝 邓江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三叠系的5件磷灰石样品的低温热年代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样品的热演化史,并约束研究区的构造隆升剥露过程.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所有样品...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三叠系的5件磷灰石样品的低温热年代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样品的热演化史,并约束研究区的构造隆升剥露过程.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所有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高于最大退火温度,表明所有样品在记录径迹前都曾完全退火.磷灰石裂变径迹温度-时间轨迹表明,研究区的构造隆升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段,即10.2~5.2 Ma B.P.和5.2 MaB.P.至今.5.2 MaB.P.以来的构造隆升事件对整个研究区剥露过程的影响相当广泛,表明研究区在上新世时期曾经历区域性的快速构造隆升事件;所有样品在上新世(5.2Ma B.P.左右)都经历了一次快速的隆升,表明研究区在上新世经历了一次快速构造隆升剥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构造隆升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微孔隙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叶玥豪 刘树根 +5 位作者 孙玮 冉波 杨迪 王世玉 罗超 万洪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582,共8页
微孔隙(或微裂缝)作为页岩气的储集空间,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挑选了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发育的上扬子地区10条剖面(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6条、下寒武统水井沱组2条、上震旦统陡山沱组2条),共20个样... 微孔隙(或微裂缝)作为页岩气的储集空间,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挑选了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发育的上扬子地区10条剖面(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6条、下寒武统水井沱组2条、上震旦统陡山沱组2条),共20个样品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精细扫描分析,初步识别出上震旦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中的6种微孔隙(或裂缝)类型及其形成机制:格架孔主要是由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颗粒和片状矿物堆砌、叠置而成;溶蚀孔主要与方解石、白云石和长石伴生,受到成岩晚期及埋藏过程中流体的溶蚀而成;生物体腔孔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紧密相关,主要由硅藻内部排列规则的孔集合而成;有机质孔的孔隙度与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相关;白云石化孔主要是与方解石的白云石化作用密切相关,但极其少见。裂缝主要分为3种:(1)黏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形成的微裂缝;(2)大片状的矿物与颗粒之间的微裂缝;(3)晶粒之间和颗粒内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的微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 古生界 黑色页岩 页岩气 微孔隙 微裂缝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NSQ2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易雪斐 张昌民 +1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根据相对海平面变化进行分类的一种三角洲类型,是指发育于大陆架边缘、越过大陆坡折向陆坡延伸的三角洲。借助岩心资料、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NSQ2低位域的沉积物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时存在陆架边缘三...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根据相对海平面变化进行分类的一种三角洲类型,是指发育于大陆架边缘、越过大陆坡折向陆坡延伸的三角洲。借助岩心资料、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NSQ2低位域的沉积物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时存在陆架边缘三角洲。因为从地震剖面上可见前积体越过陆架坡折继续向盆地进积,形成向海和向陆减薄的楔形体;从岩心上可见砂泥岩交互的三角洲前缘前端的滑塌体和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的重力流沉积;在测井曲线上,可见典型的漏斗形,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沙坝序列及块状箱形重力流水道;在平面上,其砂厚图主要呈弓形或新月形状。综合这些特征认为NSQ2低位时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并且总结了该地区的稳定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重力流 坡折 低位体系域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虹口小沟地震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惠惠 马煜 +2 位作者 张健楠 李丽 余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汶川地震诱发了很多地震泥石流。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小沟泥石流沟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沟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山体滑坡,在四川省都江堰虹口乡小沟流域内大量滑坡体失去了... 汶川地震诱发了很多地震泥石流。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小沟泥石流沟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沟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山体滑坡,在四川省都江堰虹口乡小沟流域内大量滑坡体失去了原有稳定性但还没有滑动;(2)强降雨作用使滑坡体运动至沟道内,阻塞束窄沟道,后在洪水冲刷下溃决,暴发泥石流。目前小沟流域内还存在大量潜在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很容易再次滑至沟道,并在洪水作用下启动形成泥石流,造成灾害。此类强震区泥石流的暴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事前不易被发觉,危险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泥石流 滑坡 汶川地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田亚铭 施泽进 +3 位作者 宋江海 吴晓明 高翔 洪成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通过对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通过对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区域含量较高,以中细晶及粗-巨晶颗粒充填孔隙。碳酸盐胶结物δ13CPDB值为-5.56‰~0.22‰,δ18OPDB值为-10.58‰~21.47‰,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58~121℃之间。温度峰值区间为100~110℃之间。成因分析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来源主要与有机质及黏土矿物演化有关,形成时代较晚。碳酸盐胶结物大量发育对储层物性具有严重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天吉 沈忠民 文雪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0-665,共6页
探讨地震信号的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方法,为地质解释与油气藏描述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法在对地震信号进行分解时,利用匹配追踪算法,将原始地震信号分解成由一系列频率成分不同的Morlet子波函数组成的原子函数库;在重构地震信号时,根据油气... 探讨地震信号的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方法,为地质解释与油气藏描述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法在对地震信号进行分解时,利用匹配追踪算法,将原始地震信号分解成由一系列频率成分不同的Morlet子波函数组成的原子函数库;在重构地震信号时,根据油气响应特征、地质现象描述的需求,先对原子函数库进行筛选、优化,再按照频率属性对Morlet子波函数进行线性求和。在对地震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的过程中,实现了将地震信号在时间域内、时间-频率域内进行联合解释,挖掘出了单域内难以发现的地质现象、油气响应特征。将该技术应用到四川新场地区沙溪庙组的储层预测与含气性识别中,获得了与钻井实测结果相吻合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多子波 分解 筛选 重构 气藏 预测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铜金矿带TM遥感影像线性体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廷斌 唐菊兴 +1 位作者 郭娜 马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4,共6页
以西藏谢通门县铜金矿带遥感线性体解译图为基础,对线性体的长度、方位、频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东西向、北东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线性体较发育。借以研究了区内线性体的优势方位和空间展布规律,其中的断裂破碎构造是重... 以西藏谢通门县铜金矿带遥感线性体解译图为基础,对线性体的长度、方位、频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东西向、北东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线性体较发育。借以研究了区内线性体的优势方位和空间展布规律,其中的断裂破碎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线性体 统计分析 谢通门县
下载PDF
有限群可解与群的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贵民 端木竹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3,共2页
对有限群可解与群的阶进行了讨论。得到的主要结果是:设S是非交换单群的阶的集合,对于正整数n,如果存在s∈S,使s整除n,则存在不可解的n阶群。如果对于任意的s∈S,均有s不整除n,则这样的n阶群是可解群。
关键词 有限群 群的阶 单群 可解群
下载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
18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低孔致密砂岩孔隙度测井解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洪辉 黎鹏 段新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低孔致密砂岩孔隙度测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简单的线性解释难以达到储层评价要求。以H地区须二段为例,系统分析低孔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及物性特征;以引起测井响应误差的因素分析为着眼点,对孔隙度测井解释进行研...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低孔致密砂岩孔隙度测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简单的线性解释难以达到储层评价要求。以H地区须二段为例,系统分析低孔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及物性特征;以引起测井响应误差的因素分析为着眼点,对孔隙度测井解释进行研究。选取了三孔隙度测井(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和自然伽马测井建立四元线性回归解释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对孔隙度有较强的预测能力,预测的孔隙度与实验室岩心分析的孔隙度有较高的符合率。该方法极大提高了低孔致密砂岩孔隙度解释精度,为储层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孔隙度 测井解释 多元回归
下载PDF
从汶川地震分析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动力耦合机制及其对川西深层油气运移聚散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俊兴 刘树根 +1 位作者 何晓燕 赵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5-616,共12页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分析龙门山与四川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山-盆相互作用及其动力耦合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依据。在总结分析龙门山与川西前陆盆地地层构造特点的基础上,从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现代动...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分析龙门山与四川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山-盆相互作用及其动力耦合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依据。在总结分析龙门山与川西前陆盆地地层构造特点的基础上,从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现代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其对川西深层油气二次运移聚散的影响。龙门山的形成演化与地震孕育主要受其西侧松潘-甘孜地块的逆冲和其东侧四川盆地的俯冲的非对称相向挤压控制。龙门山南北两段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动力环境有较大差异。龙门山晚三叠世开始隆升,其形成早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印-亚板块的碰撞无关;但喜马拉雅期以来的演化受印-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龙门山的冲断褶皱变形垂直于山脉走向从西北向东南,即从松潘-甘孜地块向四川盆地逐渐扩展;平行于龙门山走向发育的断裂带控制川西油气聚散带的分布,前山断裂带上盘及以西地层中的油气基本散失,山前隐伏断裂带有利于深生浅储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盆耦合 龙门山 川西前陆盆地 油气二次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