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2610被引量24589H指数63
《管理科学》杂志以跟踪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管理理论发展,介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为宗旨,是一本刊载中国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研究最新成果的专业学术性刊物,内容涵盖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创业管...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决策借鉴
  •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033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3-1510/C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610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决策
1
作者 高翀 石昕 刘峰 《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会计和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有研究检验了企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的运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但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双重视角,探讨数字化这一集合多种数字技术的业务模式如何影响审... 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会计和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有研究检验了企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的运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但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双重视角,探讨数字化这一集合多种数字技术的业务模式如何影响审计决策的研究仍较为匮乏。基于审计风险和审计定价理论,以2012年至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上市企业年报文本分析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采用Logit模型、OLS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的关系,探究内在的影响机制,并使用数字资产、数字创新指标与数字化文本指标进行交叉验证,证明数字化文本指标具有有效性。在排除策略性信息披露影响、使用不同年份和行业样本、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定义以及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平衡样本特征后,研究结果仍具有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将企业数字化纳入审计定价决策和风险决策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审计师越有可能减少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并提高审计收费。经营风险和审计师努力是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调整的重要渠道,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减少了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数字化转型中审计业务难度增加,导致审计师付出更多努力,增加了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存在行业同群效应,当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数字化转型对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的影响更显著;当企业的董事长或CEO具有数字化相关专业背景时,数字化转型增加审计收费的效应减弱。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可以影响审计师未来两期的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盈余管理和财务重述的概率越低,审计质量越高。研究结果拓展了审计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的边界,对理解数字化技术及商业模式如何影响审计风险和审计师定价具有启示意义,也对做好审计衔接工作和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审计师决策 审计意见 审计收费 年报文本分析 审计质量
原文传递
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基础关系特征与价值共创 被引量:4
2
作者 辛冲 李明洋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共16页
随着价值创造的路径从单个企业转移到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内参与主体追求的核心目标。已有研究多基于系统整体层面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较少从参与主体层面寻找原因。企业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主... 随着价值创造的路径从单个企业转移到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内参与主体追求的核心目标。已有研究多基于系统整体层面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较少从参与主体层面寻找原因。企业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主体,从企业自身特征角度探究价值共创的形成机理尤为必要。从知识基础的关系维度出发,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知识基础关系特征对价值共创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考虑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和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Spss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元素互补性、知识元素替代性和知识组合多样性对于价值共创的影响存在差异,知识元素互补性与价值共创存在倒U形关系,知识元素替代性与价值共创存在负向关系,知识组合多样性与价值共创存在正向关系。知识协同在知识基础关系特征与价值共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在知识基础关系特征-知识协同-价值共创的路径中存在两阶段的调节效应。从包含企业内部知识基础和外部关系特征的角度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较好地弥补了已有研究对创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特质研究的不足。指导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合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并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的形成,推动价值共创活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基础关系特征 知识协同 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 价值共创
原文传递
2022年《管理科学》总目录
3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163,共5页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泽宇 孙凡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8,共14页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如何以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其自身乃至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立足经济新发展阶段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为主要代表的资本...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如何以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其自身乃至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立足经济新发展阶段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为主要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在股票市场运行和上市企业治理层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脱实向虚”产生的影响却鲜有关注。基于微观企业金融化视角,巧妙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分批扩容构成的准自然实验背景,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07年至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在实体经济发展层面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总体上显著驱动了标的企业金融化,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导致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业绩压力的途径加剧标的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较激烈和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资本市场开放还导致标的企业过度金融化。从资本市场制度变革层面揭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动因,构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宏观经济“脱实向虚”这两个近年来中国重大经济事实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不断完善和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企业金融化 融资约束 业绩压力
原文传递
应用产品创新速度与用户评论之间的动态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龚璇 黄敏学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40,共12页
近年来应用产品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严峻、营销经费有限和技术成本高昂等挑战,因此,应用行业大多采用快速更新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创新,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开发商基于海量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其中,应用产品创新... 近年来应用产品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严峻、营销经费有限和技术成本高昂等挑战,因此,应用行业大多采用快速更新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创新,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开发商基于海量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其中,应用产品创新速度的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已有研究聚焦创新速度对结果变量的单向影响,较少对创新速度与创新效果之间的动态性和迭代性展开系统的探讨。从组织学习和用户行为动机视角,详细分析应用产品创新速度与用户评论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不同的应用类型拓展研究结论的边界性。获取924个应用产品的版本更新数据集,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应用产品创新速度与用户评论数量和评分在应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迭代关系;基于不同类型产品所对应用户知识的差异性,以及用户对不同类型产品需求决策机制的差异性,分析应用产品类型对应用产品创新速度与用户评论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应用产品创新速度与用户评论数量和评分之间存在普遍的协同增强关系,即应用产品创新速度正向影响用户评论数量和评分,用户评论数量和评分也反过来促进应用产品创新速度;(2)持续更新过程中,应用产品的用户评论数量与评分之间也存在协同增强关系,并且应用产品创新速度、评论数量、评分存在动态滞后效应;(3)对于享乐型应用,协同增强的动态迭代关系并不成立,应用产品创新速度对评论数量和评分无显著影响,评分反而负向影响应用产品创新速度。理论上,界定了应用产品创新模式中相关变量之间的动态迭代效应,比较了该效应在不同类型应用产品之间的差异;实践上,指导应用行业基于不同类型的应用产品、依据不同的用户评论特质和用户评分信号对应用产品进行更新迭代,帮助应用产品开发商实现持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产品 创新速度 动态关系 评论数量 评分
原文传递
《管理科学》投稿须知
6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160,共1页
《管理科学》杂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入选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T1等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人文社会... 《管理科学》杂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入选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T1等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为使作者投稿有规可循,特提出如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期刊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
原文传递
用户问答与在线评论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严建援 李扬 +1 位作者 冯淼 李凯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用户问答是许多电商平台推出的社交功能,已成为继在线评论后又一重要的网络口碑类型。虽然多类型网络口碑的共存使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丰富性大大提升,但也使其购买决策过程更加复杂。目前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的口碑类型,很少涉及多种口... 用户问答是许多电商平台推出的社交功能,已成为继在线评论后又一重要的网络口碑类型。虽然多类型网络口碑的共存使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丰富性大大提升,但也使其购买决策过程更加复杂。目前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的口碑类型,很少涉及多种口碑类型的交互。从电商网站获取二手数据,利用文本分析对用户问答和在线评论在内容成分上进行比较,统计网络口碑中属性型和体验型两种不同内容类型的比例。基于一致性理论的两阶段模型,设计评论内容类型(属性型评论vs.体验型评论)×问答内容类型(属性型问答vs.体验型问答)×效价矛盾(正面评论-负面问答vs.负面评论-正面问答)的2×2×2的情景实验,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当两种网络口碑存在效价矛盾时,不同内容类型的评论与问答交互产生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用户问答中认知成分更高,而在线评论中情绪成分更高,两种网络口碑在情绪上的差异主要来自正面情绪而非负面情绪。②内容类型占比上,在线评论中体验型多于属性型,用户问答中属性型多于体验型。③属性型评论比体验型评论对消费者产品态度具有更强的影响,当两种网络口碑交互时,负面属性型问答比负面体验型问答对好评的损害更大,而正面属性型问答与正面体验型问答对差评的改善并没有显著差异。④两种网络口碑在内容类型上的一致性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差异仅存在于体验型问答,即体验型问答与属性型评论的交互影响显著强于体验型问答与体验型评论的交互影响。在理论上,将一致性理论的两阶段模型拓展到多类型网络口碑的情景,从内容类型的角度,比较用户问答与在线评论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丰富了电子商务领域用户问答研究的范畴,为多类型网络口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践上,有助于企业加深对用户问答功能的理解,为未来制定网络口碑运营策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问答 在线评论 消费者产品态度 交互影响 一致性理论
原文传递
管理层语调的信号和迎合:基于中国上市企业创新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林煜恩 李欣哲 +1 位作者 卢扬 池祥萱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6,共14页
大数据文本分析技术的逐渐成熟,加快了财务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进程,关于文本信息表达的语音语调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学界对管理层语调已有一定的研究,主要探讨管理层语调对企业未来业绩和分析师荐股等方面的影响,但鲜有研究管理层语调对... 大数据文本分析技术的逐渐成熟,加快了财务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进程,关于文本信息表达的语音语调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学界对管理层语调已有一定的研究,主要探讨管理层语调对企业未来业绩和分析师荐股等方面的影响,但鲜有研究管理层语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2008年至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财务报告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采用文本分析技术研究管理层语调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基于信号理论和迎合理论探究管理层语调对企业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语调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基于信号理论和迎合理论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成长机会正向调节管理层语调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即信号理论为主要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成长机会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管理层语调表现为信息增量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在投资者保护较差及负债比例较高时,创新溢酬负向调节管理层语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明即使在投资者保护差和负债比例高的情况下,管理层语调依旧未体现为管理者的迎合动机。总体而言,管理层语调对企业创新具有信号作用,信号理论是管理层语调对企业创新关系的主要影响机制,而迎合理论未能得到证据支持。从管理层珍视个人声誉的角度看,他们会避免迎合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同时中国监管部门也会约束企业迎合投资者的行为。从企业创新视角探讨管理层语调的信息含量,研究结果丰富了管理层语调语义、文本分析和信息披露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在政策和实践上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语调 信号理论 迎合理论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创业板市场泡沫的动态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明 李格 郭颖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165,共13页
创业板市场发展至今虽然只有11年,但却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市盈率超过30倍的股票的比例高达88.278%,表明创业板股市存在泡沫和高估值风险。市场泡沫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积累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合理地... 创业板市场发展至今虽然只有11年,但却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市盈率超过30倍的股票的比例高达88.278%,表明创业板股市存在泡沫和高估值风险。市场泡沫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积累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合理地判定创业板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动态地测定泡沫形成和破裂的时点,市场监管者、货币管理当局和投资者才能依据市场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泡沫的进一步扩大。基于价格股利之比序列,从投资和收益综合角度检测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泡沫。选取2010年6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的创业板全收益指数和价格指数的周收盘数据作为观测数据,参考Cochrane的公式推导出价格股利之比。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得到检验的临界值序列,利用GSADF方法检验泡沫的存在性,用BSADF时间标记方法对周期性泡沫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标记,以动态监测创业板市场泡沫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市场先后形成7次泡沫,每次泡沫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且泡沫程度大,说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创业板市场存在更加严重的羊群行为。与呈现"慢牛"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相比,中国创业板市场仍处于频繁波动的新兴市场阶段。此外,创业板市场几乎每年产生一次泡沫,且均发生在4月份,从而形成中国创业板市场泡沫的"四月效应"。说明中国创业板市场每年4月份发力,出现繁荣。从投资与收益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为创业板市场周期性繁荣和破裂的泡沫检验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泡沫期内和泡沫期外公司财务决策的差异,如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股利政策、现金持有量、并购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为监管部门针对不同的泡沫期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板 市场泡沫 价格股利之比 GSADF检验 BSADF时间标记方法
原文传递
监管问询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审计师行为视角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彭雯 张立民 +1 位作者 钟凯 黎来芳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30,共14页
近年来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监管问询的力度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体检",向信息披露存在疑点的公司发放问询函,要求审计师等中介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以期从源头发现萌芽中的市场风险,建立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第一... 近年来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监管问询的力度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体检",向信息披露存在疑点的公司发放问询函,要求审计师等中介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以期从源头发现萌芽中的市场风险,建立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基于审计师决策行为视角,研究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发挥作用的途径,选取2015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7 592个公司-年观察值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统计软件,采用OLS多元回归、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问询函分类、首次问询、溢出效应、中介效应、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师变更方向等维度的分析,提供相应的稳健性检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所监管问询增加审计师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师变更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大,并且监管问询促使被问询公司的审计师从大事务所变更为小事务所,审计师-客户关系重构由审计师辞聘行为主导,加大了上市公司受到的外部压力,促使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说明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机制通过审计师渠道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发现,收到问询函次数越多的公司,其审计师决策行为受到监管问询的影响越大;监管问询促使审计师增加审计投入,同一家事务所审计的被问询公司与未被问询公司之间存在溢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审计是监管问询发挥积极效应的重要途径。揭示了审计是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渠道,支持了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机制的积极经济后果,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完善审计师变更原因信息披露等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师决策 监管问询 审计师变更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信息披露质量 审计师独立性
原文传递
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50ETF期权定价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瞿慧 何佳诺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交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期权时代,也对期权的准确定价提出了迫切要求。波动率是期权定价模型的核心参数,准确估计和有效预测波动率对期权定价性能至关重要。利用50ETF的日内高频价格计算已实现波动率...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交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期权时代,也对期权的准确定价提出了迫切要求。波动率是期权定价模型的核心参数,准确估计和有效预测波动率对期权定价性能至关重要。利用50ETF的日内高频价格计算已实现波动率,使不可观测的波动率可以直接估计和建模。对已实现波动率构建带杠杆的异质自回归伽马(HARGL)模型,以及带异质杠杆的异质自回归伽马(HARGHL)模型。提出进一步区分日内价格上行、下行风险对已实现波动率预测的贡献,引入利用日内正、负高频收益率计算的已实现正、负半差,将上述模型分别改进为HARGL-S模型和HARGHL-S模型,以更好地刻画波动的日内杠杆效应。通过对参数估计从真实测量到风险中性测量的转换,实现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期权定价。采用50ETF期权上市起至2017年4月18日的42 406条期权合约收盘价数据,通过模拟在期权价格和隐含波动率上的均方根误差,比较4种模型的定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50ETF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率“微笑”特征;②中国股市波动的风险溢酬显著为正,有必要对波动率模型参数估计进行从真实测量到风险中性测度的转换;③已实现正、负半差和异质杠杆的引入都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期权定价能力,同时引入则模型定价能力总体最优;④引入已实现正、负半差对非深度实值超短期、短期看涨期权的定价性能改善最为明显,引入异质杠杆对非深度实值超短期、短期看跌期权的定价性能改善最为明显。研究结论拓展了对50ETF期权定价的方法,肯定了在已实现波动率异质自回归伽马模型中引入已实现正、负半差和异质杠杆的重要价值,对于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期权定价和交易以及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的决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权定价 已实现波动率 异质自回归伽马模型 异质杠杆 已实现半差 50ETF
原文传递
理性+情感:Apple Pay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泽余 刘丛加 +1 位作者 张倩茜 沈嘉莹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90,共12页
基于理性认知的经典技术接受理论已经难以全面解析用户对于支付服务的使用行为和意愿,与此同时,用户附着在各种移动支付服务上的情感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新兴小众产品,用户投射在其上的情感强度很可能潜在地成为其在商业上取得成... 基于理性认知的经典技术接受理论已经难以全面解析用户对于支付服务的使用行为和意愿,与此同时,用户附着在各种移动支付服务上的情感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新兴小众产品,用户投射在其上的情感强度很可能潜在地成为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一种小众支付服务的Apple Pay,自上市以来,用户的使用意愿低一直是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用户对Apple Pay的使用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情感依恋视角,构建用户对Apple Pay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并探究情感依恋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机制。为验证研究假设,在线收集202份有效问卷,采用Smart PLS 2. 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收益、社会规范和移动支付经验对用户使用Apple Pay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情感依恋对用户使用Apple Pay的意愿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还会显著削弱感知收益和移动支付经验对用户使用Apple Pay意愿的正向作用,并边际增强社会规范与用户使用Apple Pay意愿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层面,界定了情感依恋对于用户采纳Apple Pay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技术接受理论,并将情感依恋和计划行为理论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内。同时揭示了情感依恋会降低用户采纳Apple Pay时的条件要求,可以为后续对非理性因素的研究提供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研究结果也对Apple Pay这类小众产品在技术趋同而又竞争激烈环境下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PAY 情感依恋 计划行为理论 调节作用 小众产品
原文传递
政策风险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杜晓君 齐朝顺 杨勃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23,共13页
东道国政策风险是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理论的合法性视角出发,认为跨国企业应该采取制度同构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即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该视角认为政策风险是跨国企业只能... 东道国政策风险是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理论的合法性视角出发,认为跨国企业应该采取制度同构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即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该视角认为政策风险是跨国企业只能被动适应而不能主动利用的外生因素,忽视了拥有能动性的跨国企业在管理政策风险方面扮演的是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基于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并且结合企业资源基础观,探讨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机理。以2003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投资新建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 12.0软件和Logit回归分析,系统分析政策风险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中国跨国企业母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国际化经验和组织冗余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跨国企业拥有采取制度创业的方式获取合法性的政治能力,因此,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具有正向影响,即中国跨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国际化经验提高了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东道国的可能性;组织冗余降低了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东道国的可能性。通过引入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东道国政府的政策风险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从企业资源基础观出发,考察二者关系成立的情景条件,扩展了理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中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资产扩大与资产利用动机的结合,丰富了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理论。相关研究结论对于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时采取制度同构还是制度创业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风险 进入模式 合法性 制度创业 制度同构 政治能力
原文传递
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自我损耗的视角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璇 龙立荣 夏冉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共11页
建言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存在问题的一种表达。尽管在组织中不乏破坏性建言的现象出现,在理论上也有学者对这一行为进行探讨,但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建设性建言行为展开,忽视了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研究。区别于以往积极的建设性建言行为,... 建言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存在问题的一种表达。尽管在组织中不乏破坏性建言的现象出现,在理论上也有学者对这一行为进行探讨,但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建设性建言行为展开,忽视了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研究。区别于以往积极的建设性建言行为,破坏性建言行为会给组织和员工自身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一种非理性行为,组织未能履行对员工的承诺或者责任可能是影响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重要因素。基于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以自我损耗为中介变量,以内部人身份感知为调节变量,检验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湖北、河南、广东和山东的20多家企业80个部门的207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SPSS 17.0、AMOS 17.0和HLM 6进行统计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契约破裂会导致员工的破坏性建言行为。(2)自我损耗在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于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更强;对于高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通过实证研究厘清了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自我损耗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仅证实心理契约破裂会造成员工自我损耗状态并引发员工的失控行为,更丰富了已有单一视角下对心理契约破裂作用效果的研究。而在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调节下,团队内成员的身份会弱化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创建和谐的员工组织关系不仅需要构建积极的氛围,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通过从源头上防止心理契约破裂的发生、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信息的沟通以及营造积极的"家"的氛围、提升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等多种手段,阻止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破裂 破坏性建言行为 自我损耗 内部人身份感知 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
原文传递
产品造型对用户使用意向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伏 丁一 +2 位作者 张雪峰 姜均译 刘玮琳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104,共10页
产品设计能否激发用户的使用意向将决定用户产生进一步体验行为或制定购买决策,传统方法难以保证对用户自身感觉的准确解析。大脑控制着人的一切行为和认知,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及其测量方法的成熟使从脑认知的角度研究用户体验成为可能。... 产品设计能否激发用户的使用意向将决定用户产生进一步体验行为或制定购买决策,传统方法难以保证对用户自身感觉的准确解析。大脑控制着人的一切行为和认知,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及其测量方法的成熟使从脑认知的角度研究用户体验成为可能。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智能手机为研究对象,探索期望体验的形成过程。为尽可能保证脑认知差异是由产品造型激发的期望体验不同而引起的,实验不考虑产品价格和品牌的影响。实验中要求被试浏览不同用户体验水平的智能手机造型,等概率随机呈现这些智能手机造型,当出现能诱发被试使用意向的手机时,要求被试点击鼠标左键。以点击鼠标行为数据(有/无产生期望体验意向)作为脑电处理的依据,将采集的脑信号经过Curry 7.0 SBA处理,然后通过SPSS18.0对各个时间窗内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平均幅值进行被试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试对于呈现的智能手机造型产生期望体验意向并做出点击鼠标行为时,与无期望体验意向时相比,能在额区-中央区诱发较小的峰潜伏期的260毫秒左右的负波(N2)和峰潜伏期在400毫秒左右的正波(P3),在中-顶区、顶区和枕区引起更大的峰潜伏期在300毫秒左右的负波(N3)和晚期正波(LPP);头皮地形图显示当被试产生期望体验意向时,被试中-顶区、顶区和枕区得到更强激活。脑电信号可以反映用户有无期望体验意向,也能间接反映产品设计的好坏。通过对用户脑信号的分析,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用户感知的方法,帮助市场研究者更好地锁定用户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造型 行为意向 用户体验 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工效学
原文传递
集成调节匹配对广告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丹萍 庄贵军 周茵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共10页
探讨受众的调节定向与信息框架的集成调节匹配对受众广告态度的影响以及集成调节匹配影响广告态度的边界条件。基于调节匹配效应和信息处理理论建立假设,通过两项以学生为被试的实验收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实验结果表... 探讨受众的调节定向与信息框架的集成调节匹配对受众广告态度的影响以及集成调节匹配影响广告态度的边界条件。基于调节匹配效应和信息处理理论建立假设,通过两项以学生为被试的实验收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实验结果表明,集成调节匹配的广告较不匹配的广告更能塑造受众积极的广告态度,当广告侧重描述问题时,广告采用亏损框架宣传更能塑造受众积极的广告态度;当广告侧重描述问题解决时,广告采用得益框架宣传更能塑造受众积极的广告态度。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从受众情境性信息处理动机和特质性信息处理动机两方面发现,集成调节匹配对广告态度的影响作用产生的边界条件分别为受众高话题卷入度和高认知需求,即受众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调节匹配 信息框架 调节定向 信息处理动机 广告态度
原文传递
《管理科学》投稿须知
17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0,共1页
《管理科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管理科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为使作者投稿有规可循,特对所投稿件提出如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科学》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投稿须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科技论文
原文传递
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 被引量:174
18
作者 金永生 王睿 陈祥兵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83,共13页
根据AISAS模型,企业微博营销的影响力存在放大、衰减等复杂过程,而企业微博的粉丝数量是衡量营销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企业微博营销的影响力与粉丝数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收集、整理新浪微博上10个典型企业微博营销案例真实数据的基... 根据AISAS模型,企业微博营销的影响力存在放大、衰减等复杂过程,而企业微博的粉丝数量是衡量营销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企业微博营销的影响力与粉丝数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收集、整理新浪微博上10个典型企业微博营销案例真实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建立衡量企业微博营销效果的短期互动模型,即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一阶自回归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期企业微博营销影响力效果与前一期影响力正相关,企业微博营销影响力效果与发布微博数量和粉丝数量正相关。进一步讨论模型参数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知名品牌在微博营销中具有先发优势,大小品牌有不同的微博营销战略,企业微博营销影响力随时间自然衰减。企业应保持微博活跃,并将企业微博运营作为长期品牌建设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AS 社会化媒体 微博 一阶自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价值创造的中间组织知识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雅娟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8,共11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地改变着组织的结构和边界,中间组织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典型组织体类型。基于中间组织理论和知识链理论,研究成员企业知识资源对中间组织知识链生成的影响,以认知→直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地改变着组织的结构和边界,中间组织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典型组织体类型。基于中间组织理论和知识链理论,研究成员企业知识资源对中间组织知识链生成的影响,以认知→直觉→行动→生成的系统逻辑框架构建中间组织知识链的系统结构。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 17.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成员企业知识、中间组织知识链与价值创造之间的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间组织知识链形成与运行的系统中选择36个具有解释力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对影响因子进行合理化剔除和选择,最终得到8个影响因素并由此构建基于价值创造的中间组织知识链影响因素模型。对研究结果和研究局限进行说明和讨论,为单个企业加入中间组织进行价值创造活动的知识资源利用和实践提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链 中间组织 价值创造 成员企业知识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编程的上证50指数技术交易规则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瞿慧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针对现有文献使用流行的技术交易规则检验市场有效性时存在的数据探测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编程的技术交易规则,并将其用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使用基本函数模块随机构建以树形结构表示的技术交易规则,采用遗传编程进行优化;采用可... 针对现有文献使用流行的技术交易规则检验市场有效性时存在的数据探测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编程的技术交易规则,并将其用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使用基本函数模块随机构建以树形结构表示的技术交易规则,采用遗传编程进行优化;采用可移动的训练窗-测试窗将研究数据划分为训练区间和测试区间,使用训练数据寻找最优技术交易规则,然后将其用于测试数据以检验优化结果的样本外性能。以2004年1月2日~2010年3月12日期间共计1 503个交易日的上证50指数价格和成交量作为研究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编程优化得到的技术交易规则在考虑交易费用后,仍然能够较买入-持有策略获得统计显著的样本外超额收益,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交易 市场有效性 遗传编程 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