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4767被引量16665H指数3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83年10月,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民族大学主办。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办刊宗旨和方向...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主办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867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3-1191/C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767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市场风险的结构展开、成因分析与法治应对
1
作者 谢鹏远 何志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数字经济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但是在其发展中也表现出因技术的过度使用导致的数据安全以及市场垄断风险、因数字资产属性不明及监管滞后所导致的市场过度投机风险以及因数字经济环境关联性所导致的系... 数字经济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但是在其发展中也表现出因技术的过度使用导致的数据安全以及市场垄断风险、因数字资产属性不明及监管滞后所导致的市场过度投机风险以及因数字经济环境关联性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以法治化的方式应对数字经济的市场风险,首先以法律方式规范数字经济的技术使用标准与使用方式;其次以法律促进数字经济主体合规建设,同时并重对数字经济市场的法律监管;最后针对数字经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以法律方式明确风险预警机制。将数字经济的发展引上健康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保护 金融安全 系统性风险 法治应对
下载PDF
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料: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1,共10页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家庭照料者 照料意愿 主观照料负担
下载PDF
空间治理:空间变迁视角下乡村治理重构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空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形成“上楼集中”“平移集中”和“就地改造”等空间类型。农村空间变迁改变了外在物理空间形态,同时也意味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等变革。农村空间变迁程度的不同,使得治理...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空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形成“上楼集中”“平移集中”和“就地改造”等空间类型。农村空间变迁改变了外在物理空间形态,同时也意味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等变革。农村空间变迁程度的不同,使得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等要素具有差异性,推动乡村治理机制重构。“上楼集中型”主要是重新弥合社会关系网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平移集中型”运用空间划分和分配的治理策略,提高空间治理效能;“就地改造型”通过村庄空间内部的改造升级,构建村庄治理新秩序。因此,空间治理不仅是外在物理空间形态的治理,还是空间内的治理关系和权力结构的重塑,以此推动农村空间变迁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空间变迁 空间治理
下载PDF
空间表征与象征秩序:桂西南壮族乡村治理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 被引量:5
4
作者 唐俊 徐祖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工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内在需要。桂西南壮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多维耦合空间,表征出“...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工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内在需要。桂西南壮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多维耦合空间,表征出“文化空间”“空间表征”“象征秩序”三个维度的空间生产特性。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中,乡村治理中的个体实践能动性、内在价值动能性和社会互动礼俗性,诠释出了地方传统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重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传统文化 文化重塑 现代价值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彩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族际通婚、族际交友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范围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证明,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要善于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资源;要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供政治保障;要提供坚实有力的经济保障;要构建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居住格局等在内的互嵌式民族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 互嵌 民族社会结构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实施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丽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不仅表现为条件型贫困,更表现为素质性贫困,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产教融合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扶贫优势突出。针对云南省滇西、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普遍科学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相对匮...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不仅表现为条件型贫困,更表现为素质性贫困,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产教融合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扶贫优势突出。针对云南省滇西、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普遍科学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尚未能成为重要支柱的状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成为边疆民族地区践行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目标的探索者。通过高校与产业、高校与社会、高校与政府的资源和能力互补,形成“政府—高校—产业—社会”的教育共同体和扶贫共同体,实现人才培育、社会服务和知识创造功能叠加,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产教融合 精准扶贫 滇西边境山区
下载PDF
“社会养廉”本土方法论——以一则明清民间文献的流传及其价值生成为视角
7
作者 杨天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天溪陶公传》是嘉靖朝锦衣卫使陶凤仪的廉政传记,现存于广西玉林市《德香堂唐氏家谱》中。作者唐之夔乃万历朝进士,以"直臣"著世。陶氏起家广西玉林,《传》主曾祖父陶成、祖父陶鲁威震南国,《明史》有二人合传。因勤于戡乱,... 《天溪陶公传》是嘉靖朝锦衣卫使陶凤仪的廉政传记,现存于广西玉林市《德香堂唐氏家谱》中。作者唐之夔乃万历朝进士,以"直臣"著世。陶氏起家广西玉林,《传》主曾祖父陶成、祖父陶鲁威震南国,《明史》有二人合传。因勤于戡乱,"玉林陶"为匪敌仇视,故被诏徙籍广东(新会→南海→广州),《传》亦因之东传,但无论在官方视野还是民间层面,其文献价值始终不彰。迄至乾隆朝,玉林唐氏后人从广东辑回本《传》,基于家族共同体及其文化网络组织,再生产廉洁知识,重建地方性象征资本,规范士人社会,以一种非正式制度方式,形塑出"社会养廉"的本土方法论。显然,开启此类传统方法论的"制度化"进程,正是目前化解反腐制度供给不足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廉 制度反腐 知识再生产 象征资本 公共产品
下载PDF
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法治保障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才发 董占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打造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把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同小城镇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促使小城镇建筑物体现"民族元素"与"... 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打造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把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同小城镇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促使小城镇建筑物体现"民族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发展需求。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法治举措应包括:依据"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遵循"保护文化资源"的基本原则;体现"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扶贫政策;严守"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城镇 法制保障 传统文化保护 教育资源均等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城乡基层自治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晓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7,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自治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了不均衡的状态,城市居民自治的形成与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村民自治。通过对二者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梳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所赖以形成的起点不同、平台不同、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自治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了不均衡的状态,城市居民自治的形成与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村民自治。通过对二者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梳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所赖以形成的起点不同、平台不同、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不同。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居民自治产生的时间较晚,居民自治空间不足,居民参与自治的动力微弱,进而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于农村。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加快城市居民自治的发展,政府应该主动转变职能,实现从社区事务的直接干预者到社区培育者的角色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居民自治 社区
下载PDF
对照亮历史迷思暗处熹微的新探索——评刘歆立新著《恩格斯历史“合力”思想新论》
10
作者 汤志华 刘上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刘歆立的近25万字的新著《恩格斯历史“合力”思想新论》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该书属于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负责实施的2015年度《河南社会科学文库》资助出版的10本专著之一。该书可以说是长年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精雕细琢的结果。
关键词 恩格斯 历史 合力 社会科学 河南省 出版社
下载PDF
中国海外安全利益视角下的北极区域治理法律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章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5,共8页
北极地区的法律规制盲区是造成目前北极区域治理进程成效缓慢且矛盾丛生的重要因素。北极区域治理的重点将是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因此解决北极区域治理的若干法律问题需要理顺其相应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切身利益属... 北极地区的法律规制盲区是造成目前北极区域治理进程成效缓慢且矛盾丛生的重要因素。北极区域治理的重点将是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因此解决北极区域治理的若干法律问题需要理顺其相应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切身利益属于中国海外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维护自身在北极地区的海外安全利益的宗旨与方式有利于推动北极区域治理朝着良性均衡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安全利益 北极区域治理 北极地区 中国 国际法
下载PDF
《说文》“■”与其诸“借字”及“釁”字关系之分析
12
作者 李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甲骨文■,于省吾先生释为■,并把典籍中相关的"幾、刏、祈"视为■之"借字"。通过对■与这几个"借字"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为本字,幾为其简体形式,讹误作畿。刏和■基本意义用法相同,刏近乎的异体,而祈... 甲骨文■,于省吾先生释为■,并把典籍中相关的"幾、刏、祈"视为■之"借字"。通过对■与这几个"借字"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为本字,幾为其简体形式,讹误作畿。刏和■基本意义用法相同,刏近乎的异体,而祈则是的假借字。釁与■/■都表示血祭形式,具体用法有別,但意义有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字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3
13
作者 滕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牧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内部的与外部的,自然的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交叉,是多种力量在互动关系中共同作用的结果;变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接受、融合和抗拒;总体来说,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向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方向变迁... 牧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内部的与外部的,自然的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交叉,是多种力量在互动关系中共同作用的结果;变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接受、融合和抗拒;总体来说,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向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方向变迁,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变迁,呈渐进性、非均衡性变迁,在冲突、调适、融合中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牧区 蒙古族 生活方式 变迁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医疗存在形式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忠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医疗体系分析是医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rthur Kleinman提出专业、民间与大众三个层面的医疗体系划分。借助此方法,分别从三个层面来呈现傣族传统医疗存在形式。通过对其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医疗共生共存的特点和构建... 医疗体系分析是医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rthur Kleinman提出专业、民间与大众三个层面的医疗体系划分。借助此方法,分别从三个层面来呈现傣族传统医疗存在形式。通过对其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医疗共生共存的特点和构建。尊重医疗形式多样性,让不同医疗模式融会,这将是今后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医疗存在形式 医学人类学
下载PDF
新疆文化维稳:理论依据、实践价值与路径选择
15
作者 孟红松 戚甫娟 吴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1,共5页
文化维稳在新疆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化具有维稳功能,特别是新疆文化具有的多元包容性,是提出新疆文化维稳的理论依据。当前新疆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宗教极端主义的破坏,亟需进行文化转型,以发挥文化在新疆深层维稳中的重大... 文化维稳在新疆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化具有维稳功能,特别是新疆文化具有的多元包容性,是提出新疆文化维稳的理论依据。当前新疆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宗教极端主义的破坏,亟需进行文化转型,以发挥文化在新疆深层维稳中的重大作用,这是新疆文化维稳的实践价值。其实现路径是以文化认同、发展与创新促成新疆文化自觉,以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新疆文化自信,并最终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达成新疆文化维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文化维稳 理论依据 实践价值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自称与认同: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中国”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艳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3,共6页
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多个政权,由借用汉朝后裔之名立国到自称"中国",逐步对汉族的正统论提出挑战。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自称"中国",从以占据中原为准,到以文化上的代表自居,不仅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发... 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多个政权,由借用汉朝后裔之名立国到自称"中国",逐步对汉族的正统论提出挑战。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自称"中国",从以占据中原为准,到以文化上的代表自居,不仅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发展,也使得"中国"一词超越狭隘的华夷之辨、族类之别,成为中华民族自我历史文化认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北朝 自称 认同 中国
下载PDF
男女平等:生育保险法规政策的核心价值与追求目标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桂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4,共6页
男女平等不仅是生育保险法规政策的核心价值,也是其实施的最终目标。本文以"两种生产"理论和男女平等理论为出发点,阐述生育保险对社会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生育保险法规政策的发展,结合课题组... 男女平等不仅是生育保险法规政策的核心价值,也是其实施的最终目标。本文以"两种生产"理论和男女平等理论为出发点,阐述生育保险对社会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生育保险法规政策的发展,结合课题组对人社部及华南、华北、西南、西北四个省区市生育保险政策制定相关决策者的访谈,分析我国生育保险法规政策中男女平等价值观体现的情况,并针对部分现存的背离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内容提出确立生育的社会价值,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男性分担责任,推行父母育儿假,建立工作家庭平衡机制;增强政府责任,完善生育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生育保险法规政策中的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女平等 价值观 生育保险 生育价值
下载PDF
天一阁藏书关涉云南方志考
18
作者 张丽剑 赖智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天一阁藏书包括丰富的明代地方志,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涉及云南历史者较多,但有一部分方志貌似关涉云南方志者,实非云南方志。这类方志从书名来看,与云南颇多联系,甚至与明代云南的诸多府、州、县同名,容易引起误读。在地方志... 天一阁藏书包括丰富的明代地方志,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涉及云南历史者较多,但有一部分方志貌似关涉云南方志者,实非云南方志。这类方志从书名来看,与云南颇多联系,甚至与明代云南的诸多府、州、县同名,容易引起误读。在地方志研究中,同名不同书的现象容易引起混淆,例如因历史沿革缘故,出现"名同实异"的赵州志、武定州志、邓川州志等地方志,通过文本内容的翻检,加上与相关地方志的比勘,上述同名之书在云南省内外多有出现,但其指称的对象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书中所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自然物产、历史事件、地理方位和历史沿革皆大相径庭,使用时应当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一阁藏书 云南 地方志
下载PDF
乡村妇女性别角色对其家庭地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X村和L村扶贫项目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兴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3,共7页
在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之下,以"乡村生态体验游"和"农副产品城乡贸易"在该市X村和L村的分别实施为依据,以个案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对两村妇女参与项目之后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变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 在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之下,以"乡村生态体验游"和"农副产品城乡贸易"在该市X村和L村的分别实施为依据,以个案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对两村妇女参与项目之后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变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工作带来的收入增加和妇女自身发展与性别平等意识增强是两村妇女家庭地位改变的共同机制;收入性质与数量的不同及是否扮演公共角色是两村妇女家庭地位改变的差异机制。研究发现,个体的经济收入决定其家庭地位这一"资源论"传统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个体的公共角色影响着社区对妇女的评价,同时又对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妇女的发展意识与性别平等意识是其家庭地位改变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新型扶贫项目 妇女性别角色 家庭地位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文心雕龙·神思》集校、集注集释、篇旨述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庆 李国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秉心养术"不当校为"养心秉术";"视布于麻,虽云未费"的"费",不当校为"贵"。"研阅以穷照"的"阅",解作"阅历"或"阅览",各有理据;"规矩... "秉心养术"不当校为"养心秉术";"视布于麻,虽云未费"的"费",不当校为"贵"。"研阅以穷照"的"阅",解作"阅历"或"阅览",各有理据;"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指在想象活动展开之初一切"规矩""刻镂"都尚无形迹;"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指不能够用理性的或理论性的话语将创造艺术精微之奥妙、方法或规律追述出来,刘勰自己因此停笔不论。"神思",理解为"心思"、"神妙的思维活动"、"兴到神来"、"精神的思虑活动",似不如理解为"神运之思"。《神思》并非《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论,也主要不是艺术构思论,《神思》的论述重心,是艺术想象。《神思》提出了艺术想象的概念亦即"神思",从理论上概括出了艺术想象的三个本质特征,使"神思"成为一个概念明确、内涵饱满的重要理论范畴。《神思》是中国古代艺术想象论的最高峰。就对艺术构思、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的讨论来看,《神思》想象论明显优于西方古典文论中的想象论,实已达到近现代文艺理论对艺术想象的一般认识水平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神思 集校 集注集释 篇旨述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