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359被引量12538H指数40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3年创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研究所主办的耳科学专业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292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88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359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耳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内耳蛋白
1
作者 伦玉强 陈嘉伟 +3 位作者 袁浩 卢佩恒 梁瑞 卢连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内耳疾病是耳科常见疾病,可以引起包括听力损失、眩晕、耳鸣在内的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为临床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内耳疾病也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些年,已发现多种与内耳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 内耳疾病是耳科常见疾病,可以引起包括听力损失、眩晕、耳鸣在内的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为临床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内耳疾病也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些年,已发现多种与内耳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检测蛋白标志物可能有助于对内耳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我们旨在就内耳疾病相关蛋白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疾病 诊断 预后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免疫紊乱与突聋相关证据:血清MMP-9浓度与预后相关
2
作者 欧阳曦 陈弢 +4 位作者 卢韬 邬红霞 范肖霞 戴光炆 康厚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 突发性聋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急症。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致。本研究旨在揭示治疗后血清MMP-9浓度变化与突发性聋(SSNH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 目的 突发性聋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急症。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致。本研究旨在揭示治疗后血清MMP-9浓度变化与突发性聋(SSNH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阐述免疫紊乱与SSNHL发病机制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SNHL患者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9浓度。结果 治疗前,治疗应答组患者的平均血清MMP-9浓度高于治疗无应答组患者(P=0.034);治疗后,治疗应答组患者的MMP-9浓度显著上调(P<0.001),而治疗无应答组患者的MMP-9浓度略有上调(P=0.786)。治疗后MMP-9的上调与SSNHL患者的良好预后呈正相关(P=0.002)。结论 血清MMP-9浓度是SSNHL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致,提示免疫紊乱可能是SSNHL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免疫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疗效预后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日渊 康烁烁 +1 位作者 李佳楠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大龄语前聋者,指习得语言能力前患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并且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偏大的患者。大龄语前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较适龄幼儿患者差,其术后的评估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所以,本文就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 大龄语前聋者,指习得语言能力前患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并且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偏大的患者。大龄语前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较适龄幼儿患者差,其术后的评估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所以,本文就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的评估方法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语前聋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婴幼儿人工耳蜗与助听器双模干预的调试与客观评估
4
作者 晏小惠 周梦莹 +2 位作者 赵燕 史文迪 王永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双耳双模式干预优势已经广泛的被听障患者接受,不过目前针对于婴幼儿如何匹配与调试助听器和耳蜗,才能让双耳双模式优势最大化还没有标准,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论文,并总结临床经验,整理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 双耳双模式干预优势已经广泛的被听障患者接受,不过目前针对于婴幼儿如何匹配与调试助听器和耳蜗,才能让双耳双模式优势最大化还没有标准,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论文,并总结临床经验,整理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电诱发镫骨肌反应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真耳分析、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客观测试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联动技术进展,以期为双耳双模式匹配调试提供参考,为助听后效果评估提供依据,进一步补充并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耳双模式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电诱发镫骨肌反应阈值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中耳手术乳突填塞材料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戎晨莹 袁喆晨 +3 位作者 胡时雨 胡益 黄钧涛 沈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5-549,共5页
传统中耳乳突手术(如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常遗留巨大乳突术腔,可导致术腔皮屑积聚、反复耳漏与感染等不良反应,患者需在门诊定期清理,亦不能参与水上运动项目。乳突填塞术为运用各类材料填塞乳突术腔,旨在消除或缩小乳突术腔,以促进干... 传统中耳乳突手术(如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常遗留巨大乳突术腔,可导致术腔皮屑积聚、反复耳漏与感染等不良反应,患者需在门诊定期清理,亦不能参与水上运动项目。乳突填塞术为运用各类材料填塞乳突术腔,旨在消除或缩小乳突术腔,以促进干耳、减少术腔清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我们通常使用骨粉或软组织瓣等自体材料进行填塞,近年来也逐渐兴起使用同种异体材料和合成类材料。虽然目前填塞材料的可选择范围较广,但至今尚缺乏一种理想的乳突填塞材料。因此,本文将对各类乳突填塞材料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探讨现代耳科手术中使用此类材料的临床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手术 乳突填塞 自体材料 异体材料 合成材料
下载PDF
聋病遗传咨询专家共识 被引量:7
6
作者 关静 贺林 +1 位作者 杨仕明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聋病遗传咨询是将患者基因信息进行临床注释,帮助人们理解和适应遗传因素对聋病发生的综合解读过程,在聋病三级防控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本共识聚焦于对聋病遗传咨询的适用人群、样本采集、报告解读、遗传咨询决策和人员资质培... 聋病遗传咨询是将患者基因信息进行临床注释,帮助人们理解和适应遗传因素对聋病发生的综合解读过程,在聋病三级防控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本共识聚焦于对聋病遗传咨询的适用人群、样本采集、报告解读、遗传咨询决策和人员资质培训等全流程全要素关键环节的规范指导,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中国聋病单靶标基因组计划实施,形成传统医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咨询为一体的“新医学”模式服务于聋病防控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遗传咨询 基因组学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一年后声调识别能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军 钟一鸣 吴雪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经过开机一年后声调识别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听力正常的儿童20名,分为A、B两组。A组为3~4岁的儿童10名,B组为5~6岁的儿童10名。再选取单耳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17名,分为C、D两组,C组为3~4岁的儿童8名,...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经过开机一年后声调识别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听力正常的儿童20名,分为A、B两组。A组为3~4岁的儿童10名,B组为5~6岁的儿童10名。再选取单耳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17名,分为C、D两组,C组为3~4岁的儿童8名,D组为5~6岁的儿童9名。采用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词表(郗昕),在本底噪声低于30dB(A)的隔声室内,使用AC40听力计调节输出至60dBSPL进行声调识别测试。采用统计学SPSS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 A组的声调识别率为79.00±6.99%,B组的声调识别率为93.50±6.69%,C组声调识别率为65.60±1.18%,D组声调识别率为44.00±7.27%。A组和C组声调识别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声调识别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4、5~6岁正常儿童与语前聋儿童的声调识别存在差异。C组和D组声调识别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不同年龄段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低年龄段儿童声调识别高于高年龄段儿童。结论在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儿童的年龄与汉语声调识别呈负相关。对于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建议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地对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对听障儿童听力的恢复,语言能力的获取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前聋儿童 人工耳蜗植入 单音节词表 声调识别测试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各参数在梅尼埃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贾松涛 曹忠胜 +2 位作者 石艳萍 徐英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1,共5页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满感的内耳疾病。反复眩晕发作的发病特征以及长期发作后引起的永久听力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无创检查,前庭诱发...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满感的内耳疾病。反复眩晕发作的发病特征以及长期发作后引起的永久听力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无创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对前庭功能的评估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多种参数在梅尼埃病中的变化及特点,反应其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9
作者 余茜 李端超 钟时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398,共5页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治疗上存在很大的争议。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和调节代谢等作用,已长期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但临床上关于糖皮质激素的种类、用法、用量均无统一的标准。...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治疗上存在很大的争议。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和调节代谢等作用,已长期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但临床上关于糖皮质激素的种类、用法、用量均无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资料,对糖皮质激素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糖皮质激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指南标准共识》专栏
10
作者 王秋菊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415,共2页
《中华耳科学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历经了17个春秋的淬炼和发展,于2017年在2008种核心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8年,在2000余种医学及相关期刊中,仅13本期刊入选“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历经了17个春秋的淬炼和发展,于2017年在2008种核心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8年,在2000余种医学及相关期刊中,仅13本期刊入选“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中华耳科学杂志》以排名第二的成绩登榜。2019年《中华耳科学杂志》又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随着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微创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遗传咨询等前沿领域的拓展和发展,《中华耳科学杂志》也时刻进行着自我的改进和创新。由此,与临床耳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指南标准共识》专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期刊 耳科学 新一代测序技术 手术机器人 遗传咨询 医疗大数据 人工智能 核心期刊
下载PDF
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与人工耳蜗术后效果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彪 石颖 +8 位作者 拱月 陈婧媛 崔丹默 魏兴梅 郝欣平 王杰 孔颖 刘莎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1.利用影像重建技术建立标准耳蜗坐标系统,通过测量骨蜗管结构,量化分析语前聋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2.评估语前聋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术后2年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分析不全分隔畸形耳蜗形态与术后听觉言语效果的关... 目的1.利用影像重建技术建立标准耳蜗坐标系统,通过测量骨蜗管结构,量化分析语前聋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2.评估语前聋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术后2年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分析不全分隔畸形耳蜗形态与术后听觉言语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使用奥地利MED-EL公司FLEX系列人工耳蜗产品的27例语前聋伴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7例患儿依据耳蜗畸形种类分为不全分隔畸形Ⅰ型组(IP-Ⅰ组,17例)和不全分隔畸形Ⅱ型组(IP-Ⅱ组,10例)。选取耳蜗形态正常且使用FLEX系列人工耳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17例)。影像学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侧耳颞骨CT:通过影像重建骨蜗管,测量骨蜗管长度、耳蜗底转长径和宽径、耳蜗底转蜗管高度与宽度。术后两年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评估患者听觉及言语康复情况。结果IP-I组:植入年龄为21.76±10.92月龄,骨蜗管长度20.29±4.39mm,耳蜗底转长径8.11±0.91mm,耳蜗底转宽径5.39±0.73mm,耳蜗底转蜗管高度3.10±0.94mm,耳蜗底转蜗管宽度2.55±0.91mm;术后两年CAP=5.76±1.53,SIR=3.21±1.03,MAIS=26.84±7.63,MUSS=20.84±8.23。IP-Ⅱ组:植入年龄为18.2±8.94月龄,骨蜗管长度为24.35±2.92mm,耳蜗底转长径为8.58±0.55mm,耳蜗底转宽径为5.72±0.66 mm、耳蜗底转蜗管高度为2.37±0.80mm,耳蜗底转蜗管宽度为1.94±0.26mm;术后两年CAP=6.30±0.95,SIR=3.50±0.85,MAIS=28.40±5.92,MUSS=25.40±5.58;对照组:植入年龄为22.85±10.30月龄,骨蜗管长度31.19±1.88mm,耳蜗底转长径9.05±0.31mm,耳蜗底转宽径6.82±0.43mm,耳蜗底转蜗管高度1.83±0.19mm,耳蜗底转蜗管宽度为1.77±0.20mm;术后两年CAP=6.71±1.14,SIR=4.14±0.86,MAIS=30.93±6.84,MUSS=27.5±7.69。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组耳蜗底转长径和宽径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耳蜗底转蜗管宽度和高度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IP-Ⅰ组骨蜗管长度与术后CAP、SIR、MAIS、MUSS得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IP-Ⅱ组骨蜗管长度与术后CAP、SIR、MAIS得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MUSS得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骨蜗管长度与术后CAP、SIR、MAIS、MUSS得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不全分隔畸形患儿骨蜗管长度、耳蜗底转长径、耳蜗底转宽径、耳蜗底转蜗管高度、耳蜗底转蜗管宽度明显异于正常对照组;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耳蜗底转蜗管形态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通过术后两年CAP、SIR、MAIS、MUSS分析得知,不全分隔畸形患者听觉言语功能显著提高,且与骨蜗管长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因此术前对于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进行耳蜗结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全分隔畸形 人工耳蜗 颞骨CT
下载PDF
对侧助听器对人工耳蜗使用者言语感知贡献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菲 刘济生 +2 位作者 于亚峰 凌红阳 陶朵朵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ation,以下简称CI)使用者对侧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以下简称HA)的获益。方法:选取对侧使用HA的14名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CI使用者,分别测试其在使用CI和CI+HA(即双模式)两种助听模式... 目的探讨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ation,以下简称CI)使用者对侧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以下简称HA)的获益。方法:选取对侧使用HA的14名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CI使用者,分别测试其在使用CI和CI+HA(即双模式)两种助听模式下的声调、双音节词、及句子的识别表现,并分析助听器耳残余听力对双模式言语表现的影响。结果:安静环境下使用CI和CI+HA模式下的声调识别率分别为67.6%±10.5%、71.6%±12.5%,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72.3%±21.8%、74.2%±23.3%,句子识别率分别为62.3%±28.3%、61.8%±31.3%,噪声环境句子识别率分别为37.6%±36.5%、42.4%±35.9%。统计分析发现声调识别表现在CI+HA模式下显著优于CI模式(t=-2.285,P=0.04),其余言语识别表现在两种聆听模式下均无显著差异;且1000Hz及以下频率的助听器耳残余听力与CI+HA模式下言语识别表现显著相关。结论::对于"大龄"语前聋患者,一侧人工耳蜗植入联合对侧助听器的双模式应用,需考虑助听器耳的残余听力情况,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辅助效果有限,必要时需考虑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言语识别 助听器
下载PDF
言语ABR作为中枢听觉处理评估工具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文洋 商莹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70,共4页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官残疾,听力损失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外周和中枢两方面听觉功能的减退。常规听力学检查方法主要反映外周听觉系统功能,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客观有效的测听方法来评估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近年来...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官残疾,听力损失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外周和中枢两方面听觉功能的减退。常规听力学检查方法主要反映外周听觉系统功能,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客观有效的测听方法来评估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电生理测试方法,它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中枢听觉功能评估方法。本文就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可重复性、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频率跟随反应 中枢听觉处理
下载PDF
100天内大龄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正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钟贞 刘玉和 +4 位作者 张俊波 张燕梅 任蕾 秦瑶 肖水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分析耳廓无创矫正在较大天龄儿(即大龄儿,≥3周)先天性耳廓畸形(congenital auricular deformity,CAD)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在此类患儿中实施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科诊治的28例CAD大龄儿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分析耳廓无创矫正在较大天龄儿(即大龄儿,≥3周)先天性耳廓畸形(congenital auricular deformity,CAD)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在此类患儿中实施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科诊治的28例CAD大龄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就诊当日接受EarWell耳廓矫治器治疗,每周返院复查一次,至矫正满意或连续3周复查耳廓形态无明显改变定义为矫正结束。评估其矫正后的即时疗效和长期随访疗效。结果所有28例患儿中3例因严重湿疹中途退出治疗(10.7%),因此,最终完成矫正的CAD大龄儿共25例(89.3%),中位天龄44天(范围23-100天),男性及女性大龄儿分别为16及9例。所有患儿中,双耳及单耳受累者分别为11例及14例,因此共36耳纳入最终分析,包括:招风耳3例、垂耳6例、隐耳2例、Stahl’s耳4例、耳轮脚畸形2例、以及卷曲耳19例(1度、2度及3度分别为3例、13例及3例)。所有患耳中位矫正时间4周(范围2-7周),矫正结束时仅1例2度卷曲耳形态无明显改善被评估为无效,因此即时有效率达97.2%(35/36);36耳矫正过程中发生压疮11例(30.6%),湿疹4例(11.1%),均可在暂停治疗1周内缓解。长期随访进行评估(≥180天),部分病例形态出现一定程度反弹,有3例2度卷曲耳及2例招风耳因形态明显反弹最终被评定为无效,因此,最终有效率为83.3%(30/36),除招风耳及2度卷曲耳疗效偏低外(分别为33.3%及69.2%),其余类型疗效仍可达100%。结论本组观察的100天内的大龄儿,2度以上卷曲耳及招风耳无创矫正后长期耳廓形态可能发生明显反弹,尤其是招风耳,对此类患儿实施此治疗应慎重。尽管如此,在其他类型CAD的治疗中,无创矫正仍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廓畸形 婴幼儿 耳廓矫正
下载PDF
COL1A1突变致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的遗传和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慧前 杜强 +1 位作者 李华伟 李庆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筛查1个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中COL1A1基因突变位点,并对中国COL1A1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测序... 目的筛查1个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中COL1A1基因突变位点,并对中国COL1A1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比较。结果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COL1A1基因中c.3540delC(缺失胞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即p.G1181Afs*58(移码突变),家庭成员中先证者的母亲和儿子也存在该基因突变位点,其余表型正常者未见该基因改变。结论通过该家系分析,COL1A1基因c.3540delC突变导致的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症为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较轻,这对进一步研究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和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耳硬化症 COL1A1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情绪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爱梅 刘涛 +1 位作者 周丽媛 高竹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2-726,共5页
目的了解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情绪管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西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2例老年突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突聋患者情绪管理整体得分率仅为44.85%;采用宣泄、... 目的了解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情绪管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西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2例老年突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突聋患者情绪管理整体得分率仅为44.85%;采用宣泄、转移、弱化和提高认知途径管理情绪者得分率分别为:52.43%、47.21%、42.14%和29.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突聋患者情绪管理水平主要受到文化程度、亲子感情、心脑血管疾病、兴趣爱好、户外活动、精神信仰影响。结论老年突聋患者情绪管理水平不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临床医护和全社会应该根据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突聋及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情绪管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耳内镜下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伟英 关亚峰 +3 位作者 陆钊群 杨美华 李金贵 曾敬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加鼓室成形术32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观察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的平均气导听阈(AC)及气骨导差(ABGap)。结果3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加鼓室成形术32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观察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的平均气导听阈(AC)及气骨导差(ABGap)。结果32例患者中31例术后鼓膜修复完整(占96.9%)。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48.0±18.3d B,提高到术后30.6±12.1d B(t=2.453,P<0.05),ABGap由术前36.6±16.8d B缩小到16.0±8.5d B(t=2.744,P<0.05)。无1例患者术后面神经瘫痪,味觉改变,眩晕,自体听骨脱出,中耳疾病复发。有1例患者术后高频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伴术后耳鸣,其余31例患者术后无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优点是取材方便,术野清楚,创伤少,术后听力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快,缺点是单手操作,尤其在中耳渗血情况下不利于精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耳内镜手术 自体听骨 听骨链重建术
下载PDF
耳内镜和显微镜下镫骨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宇 郑永波 +4 位作者 娄麟 安平 高燕 陈敏 彭皎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总结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疗效及优缺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近两年来分别采用耳内镜下(14例)和显微镜下(20例)人工镫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听力改...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总结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疗效及优缺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近两年来分别采用耳内镜下(14例)和显微镜下(20例)人工镫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听力改善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别,分析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疗效和优势。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耳内镜组手术所需时间较显微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随着耳内镜下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后期两组病例之间手术所需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内镜下行镫骨手术,在探查听骨链、重建听力方面,相对于显微镜下操作的优势在于观察仔细、视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显微镜 镫骨 手术
下载PDF
3371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晓丽 吴丹 +2 位作者 李丹慧 赵雅利 贺定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2-697,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3371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的结果,探讨影响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的因素。方法筛查对象为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3371例新生儿,全部采用AABR进行听力筛查,计... 目的分析我院3371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的结果,探讨影响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的因素。方法筛查对象为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3371例新生儿,全部采用AABR进行听力筛查,计算筛查结果的阳性率,分析新生儿住院疾病因素与听力筛查阳性率之间的关系,并对确诊听力损伤的患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性别与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95,P=0.329);耳别、多胎、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早产、或低体重等因素与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耳别:χ~2=104.25,P=0.000;多胎:χ~2=8.152,P=0.004;感染:χ~2=13.845,P=0.000;高胆红素血症:χ~2=43.266,P=0.000;低体重:χ~2=5.076,P=0.024;早产:χ~2=9.399,P=0.002)。复筛未通过且3月龄内确诊有听力损失者共13例。结论耳别、多胎、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早产、低体重等可能是导致新生儿AABR听力筛查阳性率偏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听力筛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听障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变调的声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磊 韩秀华 彭云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变调的声学特点。方法比较60名听障和60名健听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时基频最大值,最小值,调域,拟合斜率等声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类儿童基频最大值F0ma...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变调的声学特点。方法比较60名听障和60名健听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时基频最大值,最小值,调域,拟合斜率等声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类儿童基频最大值F0max单发位置显著大于前去(P<0.05)和后去(P<0.01),且前去的F0max显著大于后去(P<0.01);(2)听障儿童基频最小值F0min在单发和后去位置均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1),前去位置两类儿童的F0min无显著性差异;(3)听障儿童的调域F0(max-min)显著小于健听儿童(P<0.01),两类儿童调域F0(max-min)单发位置显著大于后去(P<0.01)和前去(P<0.01),且后去的F0(max-min)显著大于前去(P<0.01);(4)听障儿童拟合斜率F0K前去位置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1),单发和后去位置两类儿童的F0K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去+去"连读时会产生连续变调现象,表现出接近于成人去去变调发音的走势。但听障儿童去去连读的能力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表现出后去终点基频较高、调域偏小和协同发音不经济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去去变调 基频 声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