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作品数1964被引量4199H指数17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于1996年创刊,曾用刊名:《解剖与临床》。本刊是由解剖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创办的跨学科学术期刊,以广大解剖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促进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间的信息交流为宗...查看详情>>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5-704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0-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96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刊2024年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1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58-158,共1页
原文传递
本刊2023年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2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3
作者 刘昊 张恒柱 +1 位作者 严正村 王晓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1岁。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取乳突后"S"形切口、枕髁后微骨窗开颅,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操作,观察磨除枕髁前后镜下术野显露的解剖结构,测量并计算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对比2种手术入路的观察范围。结果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成人尸头标本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枕髁磨除后扩大了对椎动脉、舌下神经、延髓侧方及腹侧的显露。神经内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通过面听-舌咽神经间隙、舌咽-迷走神经间隙、迷走-副神经颅根间隙和副神经脊髓根腹侧间隙,可观察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干侧面及腹侧面;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331.0±6.6)mm^(2)和(464.7±10.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9,P<0.001);磨除枕髁前、后显微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205.8±9.6)mm^(2)和(329.1±6.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7,P<0.001);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均大于显微镜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8、64.62,P值均<0.001);内镜磨除枕髁前与显微镜磨除枕髁后的显露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137)。结论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神经内镜与显微镜2种手术方式均能增加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神经内镜远外侧锁孔入路不磨除枕髁即可获得良好的、与显微镜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相似的显露范围,对脑干腹侧面、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深部结构的显露更具优势,临床手术中可免于磨除枕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锁孔技术 远外侧入路 枕髁
原文传递
本刊2022年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4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714-714,共1页
原文传递
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
5
作者 魏义涛 梁海华 +1 位作者 钟桂午 孙芳芹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 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皮瓣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皮瓣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皮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皮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皮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皮瓣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昕峰 安岩 曾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157例;年龄25~70(50.6±10.4)岁...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157例;年龄25~70(50.6±10.4)岁;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L4/5273例、L5/S1227例。患者均行椎间孔镜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6个月行MR检查。观察指标:(1)评估手术疗效,比较术前和术后1、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测量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椎间盘还纳值、硬膜外压痕纵轴值;(3)观察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椎间孔、侧隐窝的狭窄发生率,计算手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椎间隙高度率的变化;(4)分析术后1个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与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5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1)患者术后1、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81±0.94)和(2.50±0.65)分,均低于手术前的(7.14±1.48)分;JOA评分分别为(20.64±3.26)和(27.03±2.45)分,均高于术前的(16.06±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2、P=0.010;F=4.15、P=0.016)。(2)患者术后1、6个月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分别为(6.37±2.47)、(6.37±2.65)mm,均低于术前的(8.45±3.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34,P<0.001);术后1、6个月的椎间盘还纳值分别为(5.25±2.06)、(5.30±2.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0)。(3)术后1、6个月患者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2%(56/500)、3%(15/500),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2%(31/500)、1%(5/500),均低于术前的48.2%(241/500)和20.4%(10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2.01、120.71,P值均<0.001)。术后1、6个月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116)。(4)术后1个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与患者VAS评分呈正相关(r=0.73,P=0.015),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23)。结论MRI可作为评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有效影像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纳米水平分子成像与诊疗一体化研究进展与挑战
7
作者 于德新 左立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分子成像能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重现活体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过程,提高疾病的早期和特异性诊断水平。纳米颗粒/材料具有物理性质可控性高、易于表面修饰、血液循环时间长和可功能化等优点,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如何阐... 分子成像能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重现活体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过程,提高疾病的早期和特异性诊断水平。纳米颗粒/材料具有物理性质可控性高、易于表面修饰、血液循环时间长和可功能化等优点,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如何阐明纳米材料多功能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其代谢及安全性等关键机制难题、实现纳米颗粒/材料多功能性到临床多功能性的转化,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文就纳米颗粒/材料在分子成像及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现状、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显像 纳米技术 纳米医学 纳米诊疗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在呼吸功能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贝贝 陆洋 +1 位作者 王劲 王贵怀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总结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在呼吸功能重建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以"膈神经刺激器""膈肌起搏""呼吸起搏器""脊髓电刺激""脊髓损伤""功能性电刺激""呼吸功能不全"... 目的总结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在呼吸功能重建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以"膈神经刺激器""膈肌起搏""呼吸起搏器""脊髓电刺激""脊髓损伤""功能性电刺激""呼吸功能不全"以及"phrenic nerve stimulator""diaphragm pacing""respiratory pacemaker""spinal cord stimulation""spinal cord injur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前发表的与重建呼吸功能的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相关的文献822篇,剔除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以及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3篇文献(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30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同机械通气相比,体内膈肌起搏对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疗法,然而只有50%的受试者能够完全获得呼吸支持。在上胸段脊髓腹侧面施加高频率(300 Hz)电刺激可导致肋间肌和膈肌的协同激活,从而产生更大的潮气量和更强的抗疲劳性。结论不同于传统的膈肌起搏装置,高频脊髓电刺激技术可提供更加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未来,需要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最终的临床试验来确定这种电刺激疗法在脊髓损伤人群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障碍 脊髓损伤 功能性电刺激 膈肌起搏 脊髓电刺激 机械正压通气 腹侧神经根刺激
原文传递
扩散峰度成像在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丹丹 崔艳芬 杨晓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在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52例直肠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2例,女60例;年龄33~86岁,平均61岁。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在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52例直肠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2例,女60例;年龄33~86岁,平均61岁。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I和功能DKI序列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双盲勾画感兴趣区,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两组患者DKI定量参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D)、平均峰度(MK)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一致性分析。术后均进行KRAS基因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野生组和突变组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MD、MK、ADC。绘制DKI定量参数诊断KRAS基因突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定量参数的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定量参数的ROC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52例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组74例,野生组78例,基因突变率为48.6%(74/152)。突变组患者的ADC、MD、MK值分别为(1.18±0.18)×10^-3 mm^2/s、(1.28±0.18)×10^-3 mm^2/s、0.97±0.11,野生组分别为(1.33±0.18)×10^-3 mm^2/s、(1.42±0.17)×10^-3 mm^2/s、0.82±0.09;突变组ADC、MD值均小于野生组患者,而MK值则大于野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4、4.882、-8.809,P值均<0.01)。ROC曲线显示,ADC、MD、和MK值预测KRAS基因的AUC分别为0.758、0.740、0.845,灵敏度分别为75.7%、82.4%、77.0%,特异度分别为68.0%、57.8%、84.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MK值的AUC明显高于ADC和MD值(P值均<0.01),而ADC值和MD值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定量参数MD、MK和ADC值,在预测直肠癌的KRAS基因突变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MK值有更高的AUC和特异度,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KRAS基因突变 扩散峰度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应用3D打印技术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解剖测量与设计
10
作者 付忠泉 丁玲 +5 位作者 王永琪 禤天航 罗荣森 文磊 关宏刚 曹正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进行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学观测及钉道设计,探讨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2017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60例患者骨盆CT检查数据,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1~65岁,骨骼发育均成...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进行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学观测及钉道设计,探讨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2017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60例患者骨盆CT检查数据,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1~65岁,骨骼发育均成熟且排除骨盆疾病。首先采用患者CT DICOM数据,使用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进行骨盆CT三维重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3D打印模型。在60例骨盆CT三维重建模型上,分别按照传统髂骨螺钉(对照组)和改良髂骨螺钉(改良组)两种不同方法模拟植钉,测量最大进钉深度、尾向倾角、外向倾角、入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与中线距离、钉道最窄髂骨厚径,测量数据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改良组,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在骨盆3D打印模型上采用改良髂骨螺钉技术分别植入直径7.5 mm长80 mm的髂骨螺钉,观察植钉成功率以及有无螺钉穿出或钉道受阻情况。结果改良组以髂后上棘向尾侧1 cm处、髂骨缘内半中心点为进钉点,以髂前下棘与髋臼上缘中点为进钉方向,尾向倾角为28.6°±4.2°、外向倾角为32.8°±4.9°,为改良组的髂骨螺钉钉道。对照组的最大进钉深度(123.6±5.0)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4.5±3.6)mm、尾向倾角29.5°±2.1°、外向倾角31.4°±5.1°,与改良组的最大进钉深度(122.1±5.8)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5.4±2.7)mm、尾向倾角28.6°±4.2°、外向倾角32.8°±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入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0.0±0.0)mm、与中线距离(44.3±4.9)mm,与改良组的入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16.5±2.9)mm、与中线距离(32.1±4.3)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72、14.496,P值均<0.05)。改良组中男性最大进钉深度(124.9±6.1)mm、外向倾角33.4°±5.6°、入钉点与髂后上棘垂直距离(17.3±1.9)mm、与中线距离(33.2±3.8)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5.5±2.9)mm,与女性最大进钉深度(122.3±5.5)mm、外向倾角32.2°±5.6°、入钉点与髂后上棘垂直距离(16.1±2.9)mm、与中线距离(31.0±4.8)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4.9±2.9)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组中男性尾向倾角30.3°±3.6°与女性尾向倾角26.9°±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5)。60例3D打印模型均顺利植入髂骨螺钉,植钉成功率100%,未见螺钉穿出或钉道空间受限情况。结论改良螺钉钉道的最大进钉深度、钉道最窄厚径、尾向倾角、外向倾角恒定,均能满足长度为8 cm、直径7.5 mm的髂骨螺钉,符合临床髂骨螺钉的植入安全性;改良后的进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与中线距离,较传统进钉点更接近L5、S1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所在的直线,方便安装,并可降低进钉点切迹,减少并发症。改良髂骨螺钉是髂腰固定手术中一种较佳的髂骨植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3D打印 骨盆 改良髂骨螺钉技术 髂腰固定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与汉族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娅 李国照 +3 位作者 周仁冰 戴国朝 田序伟 吴仕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影像解剖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70例维吾尔族咯血患者(维吾尔族组)和70例汉族咯血患者(汉族组)行支气管动脉MSCTA检查,...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影像解剖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70例维吾尔族咯血患者(维吾尔族组)和70例汉族咯血患者(汉族组)行支气管动脉MSCTA检查,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和观察两组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开口位置、分布类型、分型。结果140例患者CTA显示支气管动脉共371支,其中原位208支(56.06%),异位163支(43.94%);其中70例维吾尔族患者原位支气管动脉占50.84%(90/177)、异位49.16%支(87/177),70例汉族患者原位支气管动脉占60.82%(118/194)、异位39.18%(76/1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0,P>0.05)。两组患者异位支气管起源于主动脉弓、肋间动脉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1、4.415,P值均<0.05),原位支气管动脉开口位于降主动脉前、后、左、右侧壁位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3,P<0.01)。两组患者支气管动脉发育分型均以Ⅱ型多见,维吾尔族组患者占49.63%(66/133),汉族患者占55.64%(74/133),其次维吾尔族人以Ⅰ型(27.07%、36/133)和Ⅳ型(14.28%、19/133)多见,汉族以Ⅰ型(19.55%、26/133)和Ⅲ型(19.55%、26/133)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6,P<0.01)。结论支气管动脉系统发育个体差异较大,维吾尔族与汉族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起源、开口方位及分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可为介入治疗提供详尽的三维影像解剖信息,对快速选择责任血管,避免反复插管以缩短造影时间,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咯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解剖学 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利海 梁清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促进腱一骨愈合的生物学因素以及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生物学技术”“生长因子”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促进腱一骨愈合的生物学因素以及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生物学技术”“生长因子”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外有关ACL重建术后促进腱一骨愈合生物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081篇,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和英文文献40篇。ACL重建术后通过调整重建止点周围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可以促进腱一骨愈合。大量的研究证实生长因子、干细胞、自体骨膜、富血小板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等方法均对腱一骨界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有自体骨膜、富血小板血浆、他汀类药物、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以及中医药等,且临床效果较确切,操作简单。结论使用生物治疗技术可以促进腱-骨愈合,若将基础研究结果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才可确定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生物学技术 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在腔隙性髋臼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树楠 陈朦村 +3 位作者 王金龙 王晶 刘先哲 杨述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合并颗粒及结构性植骨在腔隙性髋臼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应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臼杯联合颗粒或结构性... 目的:探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合并颗粒及结构性植骨在腔隙性髋臼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应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臼杯联合颗粒或结构性植骨治疗的43例(49髋)存在腔隙性髋臼缺损或合并有节段型骨缺损的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23髋),女23例(26髋);年龄48~71岁,平均(56±7)岁。初次关节置换37例(42髋),翻修6例(7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西安大略湖与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 WOMAC)评分及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采用DeLee-Cha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估髋臼假体松动情况,同时采用Engh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髋臼-骨接触面骨长入情况。结果本组43例(49髋)患者,手术时间70~110 min,平均(87±18) 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 mL,平均(850±200) mL;手术切口长度10~15 cm,平均(12±2)cm。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5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30例,良19例,优良率100%。术后12个月全部患者髋臼杯与骨面均紧密接触,骨质缺损填充良好,无假体松动。结论对于腔隙性髋臼缺损患者,采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结合植骨技术行THA或翻修术早期疗效满意,远期结果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髋假体
原文传递
氧化铅与碘帕醇造影剂在离体胎盘血管CT三维重建中的显影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有江 李从青 +4 位作者 许玲 李欢 张妤 卫兵 王文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铅与碘帕醇造影剂在离体胎盘血管CT 3D重建中的显影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分娩、无妊娠合并症且产妇自愿放弃的离体胎盘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 目的:探讨氧化铅与碘帕醇造影剂在离体胎盘血管CT 3D重建中的显影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分娩、无妊娠合并症且产妇自愿放弃的离体胎盘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碘帕醇组和氧化铅组,每组10例。分别将氧化铅和碘帕醇造影剂混于自凝牙托材料进行胎盘动静脉血管灌注,然后行CT增强扫描及胎盘血管3D重建,对比观察两组胎盘血管3D重建显影效果,测量胎盘体积、血管容积及各级血管直径,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成功构建18例胎盘血管造影标本,两组各有1例失败。氧化铅组的胎盘一级和二级血管饱满,立体感强,血管周围无明显伪影;但其三级和四级血管显影模糊,微血管及胎盘小叶显影稀疏。碘帕醇组的胎盘一级和二级血管显影不如氧化铅组饱满;但其三级和四级血管灌注完全,血管周围伪影少、显影清晰、走行自然,微血管及胎盘小叶显影均匀。氧化铅组与碘帕醇组的胎盘体积和胎盘血管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氧化铅组一、二级血管直径均大于碘帕醇组,而三、四级血管直径均小于碘帕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氧化铅造影剂适用于一、二级胎盘血管造影,碘帕醇造影剂适用于三、四级胎盘血管造影。胎盘血管CT 3D重建后的定量测量方法可作为胎盘血管研究量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血管造影术 氧化铅 碘帕醇 成像 三维 造影剂
原文传递
自体血液回输对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携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龙 高夏 乔利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携氧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选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2014年4月-2016 年1月收治的90例首次接受心脏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自体血液...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携氧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选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2014年4月-2016 年1月收治的90例首次接受心脏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45例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直接使用库血.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第7天(T4)的动脉血液携氧功能指标,包括RBC、Hb、红细胞比容(Hct)、氧合指数、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2,3-DPG) 、红细胞变形指数(RCD).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2时点的RBC分别为(3.59±0.37)×1012/L和(3.64±0.44)×1012/L,Hb分别为(101.26±19.54)g/L和(102.38±20.05)g/L,Hct分别为(0.35±0.12)和(0.34±0.13),较组内T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T3和T4与组内T1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在T1-T4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15.14±51.24)、(348.33±39.45)、(317.59±33.36)和(377.16±45.44)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则分别为(418.16±52.18)、(344.44±42.20)、(320.65±35.11)和(375.24±43.94) mmHg,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组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红细胞2,3-D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RCD术后较术前的有明显增高(P值均〈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携氧功能无明显损伤,可减少库血的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自体 体外循环 心瓣膜置换术 携氧功能
原文传递
关于来稿中统计学方法描述的要求
16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336-336,共1页
(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 (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矿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 直线回归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 设计类型 统计学符号 T检验
原文传递
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8例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凯 赵乃琤 +3 位作者 秦玉明 曹黎明 杨世伟 王凤鸣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8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CAVB患儿中内科介入封堵术后2例,外科修...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8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CAVB患儿中内科介入封堵术后2例,外科修补术后6例。内科封堵2例患儿于术后第3~5天出理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给予地塞米松和白蛋白等药物治疗1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转外科取出封堵器半月后恢复正常,分别随访4年和7年,心功能和心电图正常。外科修补6例患儿均为迟发性CAVB,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其中2例出现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3例心功能正常;2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起搏模式为右室心尖部心内膜单腔永久性起搏,随访3~5年,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至正常范围;拒绝接受起搏器4例患儿给予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治疗无效,存在心功能不全的l例患儿术后4个月死亡,3例定期临床随访。结论对于室间隔缺损内科介入封堵术后早发性CAVB,在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等药物治疗同时,应考虑外科取出封堵器以防复发;外科修补术后迟发性CAVB可定期临床随访,如存在频繁阿一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功能不全应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 儿童
原文传递
老年心上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宏才 孔令秋 +1 位作者 许勇 龙晓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168-169,共2页
患者男性,7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3天冶入院。入院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门增大,右下肺动脉增粗,双下肺纹理增多;心脏彩超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少量反流,卵圆孔未闭(图1~4)。因患者三尖... 患者男性,7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3天冶入院。入院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门增大,右下肺动脉增粗,双下肺纹理增多;心脏彩超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少量反流,卵圆孔未闭(图1~4)。因患者三尖瓣反流及心房水平分流程度与右心系统增大不相符,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心腔内分流;高度怀疑可能合并有肺静脉畸形。因患者主动脉上窝声窗显影较差,故行心血管MSCT检查,结果提示:左无名静脉增粗,左侧肺静脉形成共干后,向上经垂直静脉引流进入无名静脉,之后汇入上腔静脉(图5、6)。诊断:心上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anomalous drainage of pulmonary veins,ADPV)。因患者年龄较大,且无明显肺动脉高压迹象,故未进行外科矫治手术,临床动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心上型 PULMONARY 三尖瓣反流 右下肺动脉 患者年龄 老年 心房水平分流
原文传递
高聚金葡素治疗42例胸腔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19
作者 聂广萍 李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1年第3期190-190,共1页
高聚金葡素为生物反应调节剂,我科从1999年4月~2001年3月共收治应用高聚金葡素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42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 高聚金葡素 治疗 胸腔积液 护理 临床资科 胸水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和压迫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临床意义
20
作者 钟伟邦 符柳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1年第3期160-161,共2页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或受压迫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组以小肠供血不足为特征的急慢性缺血性病变.我们自1997年6月至2001年5月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肠系膜上动脉病变23例,全部经临床确诊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诊断.
关键词 肠系膜 动脉狭窄 压迫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