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菌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383被引量14381H指数45
《菌物学报》1982年创刊,是我国目前真菌学领域唯一的学报级专业学术期刊;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和交换。本刊主要刊登我国菌物学(包括真菌、粘菌、卵菌、地衣等)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实践上有创造性、...查看详情>>
  • 曾用名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2-647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180/Q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3,383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皱环球盖菇‘JSJ-HSR-101’、羊肚菌‘滇羊2号’和‘滇妹7号’的选育报告
1
作者 李梦杰 罗祥英 +4 位作者 曹瑶 沈真辉 杨林雷 子灵山 李荣春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JSJ-HSR-101’是通过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酒红色菌株的孢子紫外诱变所得,菌盖为金黄色,菌柄纯白色,成熟后产孢量少,子实体多单生,综合产量为8–12kg/m2,商品菇比例在80%左右,适宜林下栽培和设施栽培。‘滇羊2号’和‘... ‘JSJ-HSR-101’是通过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酒红色菌株的孢子紫外诱变所得,菌盖为金黄色,菌柄纯白色,成熟后产孢量少,子实体多单生,综合产量为8–12kg/m2,商品菇比例在80%左右,适宜林下栽培和设施栽培。‘滇羊2号’和‘滇妹7号’均是野生资源经多年系统驯化,并通过小试、中试、大试栽培验证后而获得的优质品种,其中‘滇羊2号’属黑色羊肚菌支系中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importuna品种,出菇密度大,每平方米成菇数量80–100朵,个头较小,肉质有弹性、不易碎耐运输,烤干损耗率低;‘滇妹7号’属黑色羊肚菌支系中的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品种,每平方米成菇数量60朵左右,鲜菇商品性状好,而且产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皱环球盖菇 梯棱羊肚菌 六妹羊肚菌
原文传递
烟曲霉af-fadO基因敲除株构建揭示该基因在恩波吡维胺与唑类协同抗烟曲霉中的作用
2
作者 程文旭 沈敏 +4 位作者 张恒 龚霄 孙毅 高露娟 万俐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恩波吡维胺(pyrviniumpamoate,PP)是一种传统抗寄生虫药,与唑类联合具有协同抗烟曲霉作用。af-fadO(FADbindingoxidoreductase,F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基因的编码产物在烟曲霉中推定为一种与FAD结合的氧化还原酶,可能参与真菌的氧化呼吸... 恩波吡维胺(pyrviniumpamoate,PP)是一种传统抗寄生虫药,与唑类联合具有协同抗烟曲霉作用。af-fadO(FADbindingoxidoreductase,F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基因的编码产物在烟曲霉中推定为一种与FAD结合的氧化还原酶,可能参与真菌的氧化呼吸过程。通过敲除烟曲霉af-fadO基因,构建烟曲霉af-fadO基因的敲除株,揭示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PP与唑类协同抗烟曲霉中的作用,并探索了其对烟曲霉药物敏感性和渗透压、氧化压力物质敏感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构建出af-fadO基因的敲除盒,筛选出符合的烟曲霉af-fadO敲除株Δaf-fadO。利用纸片法和棋盘法观察该突变株与野生株WT(ku80,pyrG^(+))在PP与唑类(泊沙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联合抗烟曲霉中的敏感性变化。同时,观察该突变株与野生株WT对氧化压力(H_(2)O_(2)和甲萘醌)、渗透压物质(NaCl、D-山梨醇)敏感性的变化。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Δaf-fadO对PP与泊沙康唑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为0.563,显示无相互作用,而对照组WT对PP与泊沙康唑的FICI值为0.5,存在协同作用。纸片法结果发现PP与泊沙康唑联合对Δaf-fadO的抑菌圈比对照组WT产生的抑菌圈直径明显变小,PP与泊沙康唑联合时对敲除株抑制作用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渗透压和氧化应激的培养试验中,与野生株WT相比较,Δaf-fadO对氧化剂H_(2)O_(2)、甲萘醌、NaCl和D-山梨醇更敏感。敲除烟曲霉af-fadO基因后,其对氧化和渗透压力的敏感性增加,逆转了PP与泊沙康唑的协同作用,af-fadO可能是PP作用于烟曲霉的靶点。本研究丰富了PP协同唑类抗真菌的机制研究,为将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F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 恩波吡维铵 泊沙康唑
原文传递
黔中地区火灾对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姣 徐明 +3 位作者 文春玉 聂坤 杨云礼 张健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0-1440,共11页
林火会对森林植被及其相关联的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为揭示火灾对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火灾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周边立地条件相对一致、未火灾马尾松林为对照,采用形态鉴定与分子生... 林火会对森林植被及其相关联的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为揭示火灾对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火灾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周边立地条件相对一致、未火灾马尾松林为对照,采用形态鉴定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火灾对马尾松EMF群落的影响。共鉴定出马尾松EMF OTUs 69个,隶属于2门7纲15目18科23属,且担子菌门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门。火灾显著改变了马尾松EMF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火灾马尾松林中EMF群落的优势属主要为蜡蘑属Laccaria、红菇属Russula和棉革菌属Tomentella,未火灾马尾松林中EMF群落的优势属主要为乳菇属Lactarius、棉革菌属Tomentella和土生空团菌属Cenococcum。火灾样地马尾松的EMF群落相对于对照样地在组成与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特有OTUs高于共有OTUs。相对于未火灾马尾松林,火灾马尾松EMF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P>0.05)。RDA分析表明,pH和TP是影响马尾松EMF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火灾干扰是影响黔中地区马尾松EMF群落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马尾松 外生菌根真菌 多样性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云南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海蛟 章轶哲 +3 位作者 刘志涛 郑粉双 赵炳 吴刚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6-1429,共14页
近年来,云南省每年发生超过500起蘑菇中毒事件,造成2000余人中毒,约30人死亡,成为我国蘑菇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系统研究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多样性,可以为蘑菇中毒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云南省2013年以来开... 近年来,云南省每年发生超过500起蘑菇中毒事件,造成2000余人中毒,约30人死亡,成为我国蘑菇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系统研究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多样性,可以为蘑菇中毒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云南省2013年以来开展过科学物种鉴定的223起中毒事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云南省蘑菇中毒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7月份达到高峰,而6月份死亡人数最多。地区分布分析发现云南省蘑菇中毒事件涉及14个市州,中毒事件数前5位分别为德宏、玉溪、保山、楚雄和普洱,均位于云南中部及以南地区。223起中毒事件中共成功鉴定出47种毒蘑菇,分属6种中毒类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光敏性皮炎型)。这些毒蘑菇包含发现于中国的新物种16种,以及2019年以来发现的中国新记录种3种。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和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分别造成19人和9人死亡,是云南省最危险的2种剧毒蘑菇。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日本红菇R.japonica、光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epa、近江粉褶菌Entoloma omiense和发光类脐菇Omphalotus olearius位列胃肠炎型中毒的前5位。热带紫褐裸伞Gymnopilus dilepis、毒歧盖伞近似种Inosperma cf.virosum和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位列神经精神型中毒的前3位。叶状耳盘菌Cordierites frondosus是目前云南省造成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的唯一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蘑菇 蘑菇中毒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促白木香结香真菌的快速筛选
5
作者 刘闯 周国英 刘君昂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58-1571,共14页
以海南省澄迈县海南科大林业公司所有的白木香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期已分离的菌株对白木香白木进行固体催化,利用GC-MS技术对具有催化效果(白木化学成分在催化前后变化显著)的菌株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至白木香树体中,6个... 以海南省澄迈县海南科大林业公司所有的白木香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期已分离的菌株对白木香白木进行固体催化,利用GC-MS技术对具有催化效果(白木化学成分在催化前后变化显著)的菌株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至白木香树体中,6个月后对沉香物质挥发油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对白木固体催化产物的提取物分析,鉴定出其乙醚提取物共24种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5种、芳香族类化合物6种、其他类化合物18种。Trichoderma sp.、Neurospora sp.和Melanotus flavolivens这3种菌株使白木香白木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对结香处理6个月后已结香木材的提取物分析,鉴定出其乙醚提取物共84种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30种,芳香族类化合物1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34种和其他类化合物33种。Trichoderma sp.、Neurospora sp.、Melanotus flavolivens和CK样品乙醚提取物得率分别为3.62%、4.04%、3.97%和1.94%。其中芳香族类成分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15.15%、17.29%、12.13%和7.95%。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10.61%、11.19%、11.4%和0%。在6个月内Trichoderma sp.、Neurospora sp.和Melanotus flavolivens这3种经过白木香白木固体催化筛选所得的菌株能够有效诱导白木香结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结香方法 促结香真菌 GC-MS
原文传递
绿色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四种虫草药材的游离和总甾醇含量
6
作者 范卫锋 李皓翔 +5 位作者 李文佳 庄诗诗 贺媛 占心佾 梅全喜 钱正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96-1806,共11页
虫草类药材采用85%乙醇超声提取游离甾醇、采用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总甾醇,并用绿色溶剂(乙醇和水)固相萃取法纯化分析溶液。用HPLC-ELSD法测定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EC-C_(18)(100 mm&... 虫草类药材采用85%乙醇超声提取游离甾醇、采用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总甾醇,并用绿色溶剂(乙醇和水)固相萃取法纯化分析溶液。用HPLC-ELSD法测定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EC-C_(18)(100 mm×4.6 mm,2.7μm),绿色流动相乙醇-水(89:11),流速为0.5 mL/min,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3种甾醇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20批虫草类样品均含结合型甾醇和游离型甾醇;冬虫夏草繁育品与野生品均含3种甾醇,两者含量相当;凉山虫草(野生品)、蛹虫草(培植品)、蝉花(野生品)可检测到麦角甾醇。该方法可有效鉴别冬虫夏草和其他3种虫草产品,为虫草类产品质量评价提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绿色溶剂 甾醇 固相萃取 HPLC-ELSD
原文传递
白肉灵芝三个新品种的选育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姚春馨 田果廷 王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95-2097,共3页
‘云白灵芝’3个新品种由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野生白肉灵芝菌株,经常规育种系统选育获得,属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3个品种的子实体菌肉洁白、质软,弹射孢子粉少,形态特征差异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8–23℃,子实体发育最适温... ‘云白灵芝’3个新品种由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野生白肉灵芝菌株,经常规育种系统选育获得,属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3个品种的子实体菌肉洁白、质软,弹射孢子粉少,形态特征差异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8–23℃,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5–23℃,菌丝长速快,发菌期、出菇期短,是中低温型早熟新品种。3个品种均适宜熟料袋栽覆土栽培,干芝产量和品质均高于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灵芝 品种 中低温 早熟
原文传递
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辛燕花 杨丹 +4 位作者 杨洁 张铁丹 王瑜 张建华 石玉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14-2122,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的抗真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查尔酮衍生物处理黑曲霉菌丝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进一步对黑曲霉线粒体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三... 本研究旨在探讨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的抗真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查尔酮衍生物处理黑曲霉菌丝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进一步对黑曲霉线粒体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三羧酸循环相关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查尔酮衍生物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黑曲霉线粒体结构损伤,导致线粒体总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ATP酶活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发现表明查尔酮衍生物可以破坏线粒体膜通透性,导致线粒体结构破坏,从而损害线粒体功能,达到抗真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衍生物 黑曲霉 抗真菌 线粒体
原文传递
东北红松纯林菌根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冀瑞卿 高婷婷 +6 位作者 李冠霖 徐洋 邢鹏杰 周吉江 谢孟乐 李佳奇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54,共12页
外生菌根是木本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外生菌根真菌在红松等外生菌根树种的定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菌根系统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是揭示菌根共生机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 外生菌根是木本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外生菌根真菌在红松等外生菌根树种的定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菌根系统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是揭示菌根共生机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生长季内红松纯林内根围土壤及菌根样品ITS2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松根系微生态中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与其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从6月份到10月份,5个月的菌根样品测序共得到741个真菌OTUs,利用FUNGuild数据库分析,其中85个OTUs归类为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5)为蜡壳菌属Sebacina、乳牛肝菌属Suillus、Meliniomyces、红菇属Russula、棉革菌属Tomentella、须腹菌属Rhizopogon和缘腺革菌属Amphinema。6月份菌根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2)红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受到土壤pH、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和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它们与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3)根围土壤内真菌是影响红松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相对丰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普可尼亚属Pochonia、产丝齿菌属Hyphodontia、镰刀菌属Fusarium、Collembolispora、枝穗霉属Clonostachys、Apodus、鹅膏属Amanita在内的土壤真菌与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关系。同时,超过85%的根内外生菌根真菌与同一取样地的土壤共有,可以认为侵染和扩散是红松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形成的主要方式,同时兼有植物根系的选择,因为根内并不包括所有土壤中存在的外生菌根真菌,其机制需要进一步人工模拟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外生菌根菌 土壤理化性质 气候因子 土壤真菌
原文传递
壳聚糖絮凝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工艺优化及其失活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静宇 赵佳启 +2 位作者 张金秀 赵立强 王立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46-2354,共9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诱变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的制备eé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壳聚糖用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浸提液的絮凝工艺基础上,通过构建壳聚糖失活动力学模型,探究絮凝剂(壳聚糖)在絮凝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和失活机理。结... 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诱变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的制备eé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壳聚糖用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浸提液的絮凝工艺基础上,通过构建壳聚糖失活动力学模型,探究絮凝剂(壳聚糖)在絮凝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和失活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失活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的失活动力学方程,在考察溶液澄清率(絮凝率)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算出失活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函数值,为研究絮凝作用中絮凝剂失活的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絮凝法 多糖 絮凝剂失活
原文传递
《菌物学报》2019年度优秀作者名单
11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10-I0010,共1页
本刊依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等检索库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统计了2017-2018年度作者发表文章的被引频次,下列作者于统计年内发表在《菌物学报》上的文章在2019年度的被引频次位居前十名,被评选为“2019年度《菌物学报》... 本刊依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等检索库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统计了2017-2018年度作者发表文章的被引频次,下列作者于统计年内发表在《菌物学报》上的文章在2019年度的被引频次位居前十名,被评选为“2019年度《菌物学报》优秀论文奖”。在此向本次获奖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引频次 中国知网 获奖作者 菌物学 作者名单 万方数据 优秀论文
原文传递
菌物名称注册
12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0-1660,共1页
根据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IBC)2011年7月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通过的决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菌物名称发表之前必须在认可的信息库进行登记并存储名称的重要信息,这将成为名称合格发表(valid publicati... 根据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IBC)2011年7月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通过的决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菌物名称发表之前必须在认可的信息库进行登记并存储名称的重要信息,这将成为名称合格发表(valid publication)的强制要求。发表菌物名称在满足有效发表(effective publication)和合格发表等其他各种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显示出通过登记获取的相应注册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格发表 菌物 信息库 注册号 澳大利亚 墨尔本
原文传递
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航 方文捷 +3 位作者 熊林 张齐龙 潘炜华 廖万清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s)是真菌入侵人体导致血流、各脏器或全身播散的严重感染,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最常见。近年来IFIs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s)是真菌入侵人体导致血流、各脏器或全身播散的严重感染,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最常见。近年来IFIs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现己成为真菌感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对于患者及时治疗和死亡率的降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对目前侵袭性真菌早期相关诊断技术以及临床研究的问题和现状予以总结,同时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 感染 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珍珠 冯晓晓 +3 位作者 汪彦欣 刘小红 章初龙 林福呈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2-810,共9页
本文研究了野生稻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与水稻的共生关系,通过根部接种DsRED荧光标记菌株,观察稻镰状瓶霉在水稻根系内的定殖,并对其抗白叶枯病特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叶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对照组发病严重,病级集中在7级和9级... 本文研究了野生稻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与水稻的共生关系,通过根部接种DsRED荧光标记菌株,观察稻镰状瓶霉在水稻根系内的定殖,并对其抗白叶枯病特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叶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对照组发病严重,病级集中在7级和9级,分别占比43.33%和34.67%,病情指数为79.26;相比之下,接种了稻镰状瓶霉的水稻植株发病较轻,叶片病斑面积小,并伴随零星黑色过敏性坏死斑出现,未发病植株占8%,72%的植株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仅为15.26。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0.75%。稻镰状瓶霉的定殖能够引起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提高,分别是对照组的5.26、12.08和10.53倍;诱导PR1a和PR1b显著上调表达8.71和3.37倍,AOS、OsSAUR2和EL5基因显著下调表达0.28、0.57和0.65倍。利用野生稻内生真菌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可为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共生 抗病
原文传递
《菌物学报》征稿通知
15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I0025-I0027,共3页
《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月22日出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国际菌物学界信赖的刊物,... 《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月22日出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国际菌物学界信赖的刊物,已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菌物学 真菌学报 检索系统收录 学术期刊 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最新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散囊菌属真菌胞外水解酶和菌株LP-7分泌蛋白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金梅 严蒸蒸 +1 位作者 陈佳佳 杨民和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1-704,共14页
散囊菌属真菌是我国砖茶加工中的重要微生物,对茯砖茶的品质、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应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茶叶固体发酵和胞外分泌蛋白组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18株散囊菌在DG18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水解酶活性;以及发酵... 散囊菌属真菌是我国砖茶加工中的重要微生物,对茯砖茶的品质、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应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茶叶固体发酵和胞外分泌蛋白组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18株散囊菌在DG18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水解酶活性;以及发酵条件对菌株LP-7胞外分泌蛋白产量的影响和胞外蛋白的组成。平板检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18个菌株中有8个菌株表现单宁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淀粉酶活性,6个菌株表现脂肪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纤维素酶活性,9个菌株表现蛋白酶活性;菌株LP-7同时检测到5种胞外水解酶活性;LP-8、FZ-3和QL-2等3个菌株同时检测到4种水解酶活性;而LP-5、LP-6、FZ-1、FZ-2、FZ-4和QL-1 6个菌株同时检测到3种水解酶活性。采用绿茶固体发酵,茶叶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1d,对发酵茶叶中蛋白质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菌株LP-7发酵茶叶后的胞外分泌蛋白组进行初步分析,成功鉴定出10个胞外蛋白,其中7个是酶蛋白,分别是α-L-阿拉伯糖甘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宁酶、脂肪酶、阿魏酸酯酶、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糖苷水解酶等。在干燥条件下,散囊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蛋白(酶),这为解释散囊菌在茶叶发酵过程中的酶学机制和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囊菌属 胞外水解酶 分泌蛋白 平板检测 蛋白组分析
原文传递
层生镰刀菌深层发酵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含珺 万芳芳 +3 位作者 潘丹阳 刘帅 刘铭辉 刘高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2-1641,共10页
壳聚糖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甲壳素脱乙酰酶(CDA)是生物法生产壳聚糖的关键酶。本文首次报道层生镰刀菌深层发酵生产CDA,并研究了层生镰刀菌发酵产CDA的关键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层生镰刀菌发酵产CDA的4个关键... 壳聚糖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甲壳素脱乙酰酶(CDA)是生物法生产壳聚糖的关键酶。本文首次报道层生镰刀菌深层发酵生产CDA,并研究了层生镰刀菌发酵产CDA的关键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层生镰刀菌发酵产CDA的4个关键基质参数为:酵母膏(A)、乳糖(B)、硫酸亚铁(C)和甲壳素(D)。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B、C 3因素及BD的交互作用对CDA得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得到预测CDA酶活的回归模型。经响应面最优分析,对应4因素的最佳水平为:酵母膏10.57g/L、乳糖10.63g/L、硫酸亚铁5.48g/L、甲壳素10.22/L。在该条件下,CDA酶活可达17.61/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生镰刀菌 甲壳素脱乙酰酶 深层发酵 BOX-BEHNKEN设计 酶活
原文传递
《菌物学报》致谢2016年审稿专家
18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59,共1页
(审稿专家按照姓氏拼音排序)2016年《菌物学报》得到了各位审稿专家的鼎力支持,他们对文章进行了科学、严谨、细致地评审,确保了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新年伊始,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各位专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本刊审稿工作所付出... (审稿专家按照姓氏拼音排序)2016年《菌物学报》得到了各位审稿专家的鼎力支持,他们对文章进行了科学、严谨、细致地评审,确保了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新年伊始,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各位专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本刊审稿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诚挚的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物学 拼音排序 审稿工作 张永军 董彩虹 刘杏 庄剑 图力古尔 胡丰 赵宗保
原文传递
木霉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文韬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8-1017,共10页
对来自黑龙江的木霉属真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平展橙红木霉Trichoderma auranteffusum,塔梗木霉T.pyramidale和革菌生木霉T.thelephoricola,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提供了详细描述及图示,系统发育分析为上述种的... 对来自黑龙江的木霉属真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平展橙红木霉Trichoderma auranteffusum,塔梗木霉T.pyramidale和革菌生木霉T.thelephoricola,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提供了详细描述及图示,系统发育分析为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座菌科 形态学 序列分析 分类
原文传递
炭角菌属真菌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聪 罗俊 +2 位作者 刘霞 马林 袁小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7-781,共15页
炭角菌属真菌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甾醇和聚酮等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炭角菌属真菌的研究情况,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纳,总结了相关... 炭角菌属真菌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甾醇和聚酮等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炭角菌属真菌的研究情况,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纳,总结了相关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角菌 化学成分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