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作品数5232被引量15148H指数47
本杂志是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主办的国家地方病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病、氟中毒、砷中毒、鼠疫、布鲁氏菌病等)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开展学术讨论,推...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495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3-127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2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11年甘肃省张掖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彪 马兴荣 +1 位作者 刘子洲 戎宾国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分析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疫区动物间鼠疫的监测结果,探讨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对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张掖市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使用描述流行... 目的分析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疫区动物间鼠疫的监测结果,探讨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对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张掖市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等指标。结果1982—2011年共发生人间鼠疫6起,发病6例,治愈2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67%;1982—2011年,共捕捉旱獭5167只,检出鼠疫菌93株,检出率为1.80%;从捕捉的5167只动物体表上和21206个洞干,以及在3个旱獭巢穴中共收集各种媒介昆虫29840匹,共检验旱獭寄生虫和洞干蚤7050组,分离到鼠疫菌52株,平均检出率为O.74%;共检测旱獭血清3912份,阳性178份,阳性率为14.55%。结论张掖市鼠疫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建议今后采取宣传教育、主动监测和突发人间鼠疫应急处置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红 才琪 王丹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氟过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结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及TPO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分别饮用含氟0.4... 目的观察长期氟过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结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及TPO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分别饮用含氟0.40(普通自来水)、15.00、30.00、60.00mg/L的自来水,均食用普通粮食配制的饲料。喂养180d后,将大鼠麻醉,取甲状腺组织。在400倍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TPO活性;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TPO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多为单层柱状或立方状,滤泡腔内充满粉红色胶质;低氟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中氟组滤泡增大,滤泡腔内充满深染、黏稠的胶质滤泡;高氟组滤泡上皮细胞明显扁平,滤泡胶质过度浓集.少量滤泡腔甚至有融合,形成巨形滤泡或囊腔。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甲状腺细胞TPO活性[(1.572±0.046)、(1.414±0.086)、(1.322±0.049)、(0.960±0.083)U/L]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PO蛋白表达水平(0.335±0.011、0.156±0.027、0.084±0.020、0.045±0.002)依次下降,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可抑制甲状腺TPO活性和TPO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甲状腺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大鼠 甲状腺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尾蚴生物学及其现场检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艳春 郑绿茵 +1 位作者 范玉兰 范小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699,共3页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7个阶段。其中血吸虫尾蚴是感染人畜的惟一阶段。98%以上的尾蚴以静态方式浮...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7个阶段。其中血吸虫尾蚴是感染人畜的惟一阶段。98%以上的尾蚴以静态方式浮在水面上。并且尾蚴是血吸虫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阶段。因此,研究血吸虫尾蚴生物学及其现场检测方法对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血吸虫病的预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尾蚴 现场检测
原文传递
氟致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边建朝 蔺新英 +3 位作者 杨晓霞 侯小东 樊婷 朱秋丽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氟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方法在HUVEC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NaF),分别为0(对照)、100、400、700、1000、2000μmol/L,每组设6个复孔.连续培养48h,收集细胞培养液与细胞...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氟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方法在HUVEC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NaF),分别为0(对照)、100、400、700、1000、2000μmol/L,每组设6个复孔.连续培养48h,收集细胞培养液与细胞。瑞氏一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吖啶橙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四唑氮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iNOSmRNA和eNOSmRNA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黏附因子(ICAM—1)、血管黏附因子(VCAM-1)水平。结果随染氟剂量增加,HUVEC细胞数量减少,结构改变;400~2000μmol/LNaF组SOD活性[(6.627±0.213)、(6.668±0.152)、(5.935±0.122)、(4.755±0.182)kU/L]较对照组[(7.457±0.398)kU/L]降低(P〈0.05或〈0.01),GSH—Px活性[(481.284±43.785)、(492.223±16.474)、(382.762±25.167)、(293.687±24.881)kU/L]较对照组[(585.078±47.323)kU/L]降低(P〈0.05或〈0.01),MDA水平[(0.609±0.011)、(0.646±0.016)、(0.852±0.013)、(1.188±0.045)nmo/L]较对照组f(0.512±0.027)nmo/L]升高(P〈0.05或〈0.01);iNOS活性[(3.604±0.115)、(3.615±0.075)、(3.848±0.103)、(4.275±0.079)kU/L]较对照组[(2.798±0.136)kU/L]增强(P均〈0.01),iNOSmRNA表达增强,eNOS活性[(5.539±0.079)、(5.503±0.064)、(5.226±0.142)、(4.809±0:107)kU/L]较对照组[(5.996±0.155)kU/L]减弱(P〈0.05或〈0.01),eNOSmRNA表达减弱;ICAM-1水平[(0.852±0.102)、(0.886±0.061)、(0.961±0.158)、(1.418±0.167)μg/L]较对照组[(0.687±0.046)μg/L]升高(P〈0.05或〈0.01),VCAM-1水平[(2.719±0.197)、(2.946±0.167)、(3.173±0.225)、(3.613±0.153)μg/L]较对照组[(2.375±0.067)μg/L]升高(P均〈0.01)。结论高剂量氟降低抗氧化酶活性,使一氧化氮代谢紊乱,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以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结构改变并致细胞凋亡,为高氟致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细胞黏附因子
原文传递
本刊对统计学符号及统计学方法的要求
5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3,共1页
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面(中位数仍用肘);(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5;(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
关键词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符号 《统计学名词及符号》 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 英文 中位数 验用
原文传递
p53基因在亚砷酸钠致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6
作者 邹焰 申旭波 +2 位作者 姜慧 贾飞飞 熊云刚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p53、Bax、bcl-2基因在亚砷酸钠(NaAs02)致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HELF)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取转染了p53质粒HELF细胞(p53组)、转染了PC质粒的HELF细胞(PC组)、常规培养的HELF细胞(正常组),在6孔板中培养48 h后,分... 目的 探讨p53、Bax、bcl-2基因在亚砷酸钠(NaAs02)致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HELF)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取转染了p53质粒HELF细胞(p53组)、转染了PC质粒的HELF细胞(PC组)、常规培养的HELF细胞(正常组),在6孔板中培养48 h后,分别加入0、3、9、15 mmoL/L NaAsO2溶液,培养24 h后,用real-time PCR法检测p53、Bax、bcl-2 mRNA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53、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53组细胞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0.51±0.29)低于PC组及正常组[(1.32±0.26),(1.00±0.20),P均〈0.05],p53组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4.10±1.20)%]低于PC组和正常组[(8.00±1.63)%、(7.90±1.79)%,P均〈0.05];p53组、PC组、正常组在染砷0、3、9、15 mmol/L时,细胞凋亡率[(0.57±0.28)%、(22.91±4.86)%、(40.05±3.93)%、(44.87±3.58)%,(0.65±0.24)%、(14.09±3.49)%、(20.31±3.66)%、(32.42±3.63)%,(0.56±0.25)%、(12.14±3.70)%、(19.61±3.63)%、(30.43±2.83)%]、Bax mRNA表达水平[(12.73±3.96)、(25.12±6.42)、(104.96±26.77)、(154.04±3052),(14.63±3.57)、(36.75±3.67)、(272.26±66.11)、(846.12±243.36),(14.75±5.65)、(37.22±11.27)、(278.51±37.42)、(861.67±369.29)]、Bax蛋白表达水平[(15.07±0.83)%、(23.79±3.99)%、(3851±158)%、(53.86±124)%,(15.43±1.45)%、(36.11±1.37)%、(56.86±1.97)%、(76.09±2.01)%,(15.20±1.03)%、(35.25±1.09)%、(55.56±2.17)%、(74.48±2.85)%]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P均〈0.05),而bcl-2 mRNA表达水平[(443.00±244.47)、(156.79±53.18)、(62.13±13.66)、(23.10±6.44),(420.55±110.77)、(48.15±10.02)、(14.91±6.53)、(7.54±2.62),(577.75±123.22)、(49.68±10.11)、(12.41±1.28)、(7.22±1.89)]、bcl-2蛋白表达水平[(47.20±3.77)%、(41.80±2.94)%、(36.00±2.36)%、(29.00±2.91)%,(45.90±4.15)%、(35.70±2.77)%、(29.80±2.78)%、(24.80±2.66)%,(46.70±3.47)%、(36.20±2.90)%、(30.10±3.21)%、(25.10±2.28)%]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在染砷3、9、15 mmol/L时,p53组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表达水平、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同一染砷剂量的正常组和PC组(P均〈0.05),而Bax mRNA表达水平、Bax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同一染砷剂量的正常组和PC组(P均〈0.05).结论 p53基因减少了NaAsO2致HELF的凋亡,可能是通过改变部分凋亡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酸盐类 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 P53基因 细胞凋亡 RNA干扰
原文传递
2008年河北省居民户食用盐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贾丽辉 马景 +7 位作者 马东瑞 赵君 徐栋 杜永贵 张津旗 种振水 姚光俊 范翠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了解2008年河北省非高碘县碘盐和高碘县非碘盐的居民食用情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在河北省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乡(镇)和行政村... 目的了解2008年河北省非高碘县碘盐和高碘县非碘盐的居民食用情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在河北省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乡(镇)和行政村,在行政村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居民户,取家中食用盐检测盐碘。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非高碘县居民户盐碘,半定量检测高碘县居民户盐碘。结果在167个非高碘县(市、区)共抽取48448份居民户食用盐,经过县级人口数加权后非碘盐率为4.73%,碘盐覆盖率为95.27%,碘盐合格率为96.1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96%。碘盐覆盖率≥95%的县(市、区)占80.83%(135/167),碘盐合格率〉90%的县(市、区)占92盘1%(155/167),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县(市、区)占82.04%(137/167)。在5个高碘县共抽取食用盐1466份,非碘盐1367份,非碘盐率为93.25%(1367/1466)。结论河北省非高碘地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但部分非高碘县(市、区)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应加大防治工作力度,而高碘地区应尽快落实停供碘盐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 数据收集 结果评价
原文传递
氟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彦辉 耿利彬 +4 位作者 赵丽军 张丽薇 魏玮 霍亮亮 刘康康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 观察氟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体质量80~100 g.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低剂量组(NaF,50 mg/L),中剂量组(NaF,100 mg/L),高剂量组(NaF,150 mg/L),每... 目的 观察氟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体质量80~100 g.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低剂量组(NaF,50 mg/L),中剂量组(NaF,100 mg/L),高剂量组(NaF,150 mg/L),每组20只.饲养12周,乙醚麻醉处死大鼠,观察大鼠氟斑牙发生率;股动脉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比色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结果大鼠氟斑牙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1,P<0.01);其中低(80%,16/20)、中(100%,20/20)、高剂量组(100%,20/20)与对照组(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67、40.00、40.00,P均<0.01).大鼠血清BGP、PTH、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614、20.778、3.023,P<0.01或<0.05);但ALP、ACP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0.609、2.895,P均>0.05).血清BGP:低、中、高剂量组[(19.60±12.79)、(33.41±10.81)、(39.46±9.51)mg/L]高于对照组[(7.35±3.22)mg/L,P均<0.01],中、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均<0.01);血清PTH:低、中、高剂量组[(72.27±25.38)、(67.80±12.01)、(106.52±36.37)pmol/L]高于对照组[(47.08±9.22)pmol/L,P均<0.01],高剂量组高于低、中剂量组(P均<0.01);血清CT:中、高剂量组[(13.39±2.07)、(15.05±4.77)pmol/L]低于对照组[(26.06±28.31)pmol/L,P均<0.05],也低于低剂量组[(24.49±14.10)pmol/L,P<0.05].结论氟影响大鼠的骨代谢,BGP、PTH、CT在氟骨症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大鼠 氟中毒 甲状旁腺激素 骨钙素 降钙素
原文传递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的筛选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汝佳 韩冰 +3 位作者 罗新华 吴君 程明亮 杨勤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筛选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致肝损伤发生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方法 6例血清标本来自于贵州省兴仁县交乐病区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及病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双... 目的 对比分析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筛选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致肝损伤发生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方法 6例血清标本来自于贵州省兴仁县交乐病区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及病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血清中总蛋白,硝酸银染色后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问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寻找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致肝损伤有关的蛋白质.结果成功地建立了血清2-DE图谱.差异蛋白分析显示,砷中毒肝损伤组平均蛋白点数为(824±31)个,对照组为(782±42)个,两组血清2-DE图谱的匹配率为94.9%(782/824).筛选出两组间的差异蛋白点49个,对其中表达量差异3倍以上的30个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鉴定出相关蛋白10个.与对照组比较,其中α2-巨球蛋白、B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细胞角蛋白1、载脂蛋白A-I在砷中毒肝损伤组表达上调,触珠蛋白、α2-HS-糖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4、锌指蛋白323、ZAP-70、SP40表达下调.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血清2-DE图谱,并筛选出一些与健康人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否作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肝损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肝损伤 血清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抗菌药联合应用阻断急性布鲁杆菌病慢性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卫华 李福兴 +6 位作者 于占水 郭振军 杜美兰 张国侠 程大伟 刘长民 李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2-472,共1页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局部地区有爆发趋势,对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很大影响。已往多见慢性布病患者,怎样及时治愈布病,防止急性布病慢性化,是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作者用抗菌药联...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局部地区有爆发趋势,对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很大影响。已往多见慢性布病患者,怎样及时治愈布病,防止急性布病慢性化,是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作者用抗菌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布病.阻断急性布病慢性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抗菌药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中国棘球蚴病的防治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1-592,共2页
1905年,在青岛首次发现了中国第1例人体棘球蚴病,随后,1911年在北京的犬体内查到细粒棘球绦虫。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查清了中国棘球蚴病分布范围及流行程度。查治了数万名棘球蚴病现症患者,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棘球蚴病分布范围广... 1905年,在青岛首次发现了中国第1例人体棘球蚴病,随后,1911年在北京的犬体内查到细粒棘球绦虫。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查清了中国棘球蚴病分布范围及流行程度。查治了数万名棘球蚴病现症患者,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棘球蚴病分布范围广.流行因素十分复杂,流行区群众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棘球蚴病感染普遍,部分地区患病情况仍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防治 现状
原文传递
鼠疫耶尔森菌外膜蛋白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龙应欢(综述) 董兴齐(审校)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鼠疫耶尔森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一样,其细胞结构由双层膜结构包绕.内层为内膜(亦称胞浆膜,外层是细胞与外环境的分界,称为外膜。鼠疫耶尔森菌外膜蛋白(Yesinia outer proteins,Yops)主要是与外环境联系的受体蛋白和转运蛋白,... 鼠疫耶尔森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一样,其细胞结构由双层膜结构包绕.内层为内膜(亦称胞浆膜,外层是细胞与外环境的分界,称为外膜。鼠疫耶尔森菌外膜蛋白(Yesinia outer proteins,Yops)主要是与外环境联系的受体蛋白和转运蛋白,其种类与数量均较为恒定,具有重要的、较为稳定的生理功能。深入研究Yops对于探讨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机制、研制快速诊断试剂以及开发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细菌外膜蛋白类
原文传递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怡 韩光 +2 位作者 梁江 田凤洁 裴秋玲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饮水型砷暴露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2006年,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砷中毒病区选择有饮水砷接触史,有慢性砷中毒症状的53例(男性26例、女性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当地无慢性砷中毒症状者48例(男... 目的探讨饮水型砷暴露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2006年,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砷中毒病区选择有饮水砷接触史,有慢性砷中毒症状的53例(男性26例、女性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当地无慢性砷中毒症状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AP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检测。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41.89±11.58)%、(25.60±9.05)%、1.02±0.41]低于对照组[(68.38±7.23)%、(39.17±4.28)%、1.69±0.56,t=13.61、18.72、14.79,P均〈0.05];病例组CD^8+[(25.30±6.85)%]与对照组[(23.54±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7,P〉0.05)。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4+、CD^8+与性别有关(t=-3.05、-4.30,P均〈0.05);病例组CD^3+、CD^4+、CD^8+、CD^4+/CD^8+,男性分别为(40.65±10.06)%、(24.48±6.29)%、(24.52±8.16)%、0.98±0.25,与女性[(43.07±12.96)%、(26.77±3.12)%、(26.50±9.32)%、1.07±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05、0.30、2.10,P均〉0.05)。结论饮水型慢性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作用,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为提供慢性砷中毒早期诊断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原文传递
2005年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农村居民饮用水含砷量调查
14
作者 张庆海 徐梅 张春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0,共1页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严重危害病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之一。为了查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水源的分布及危害.作者于2005年11月对农村居民饮用水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居民饮用水 镇沅县 云南省 农村 含砷量 地方性砷中毒 病区居民 化学性疾病
原文传递
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免疫Balb/c小鼠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合智 杨晓燕 +4 位作者 胡乐乐 史献明 王海峰 董国润 李玉贵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观察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F1Ag)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FIAg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剂量和方法,探索操作性强、用时短和免疫效果好的方法。方法7~9周龄Balb/c小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150、100、50、25ug组(第1次接种为... 目的观察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F1Ag)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FIAg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剂量和方法,探索操作性强、用时短和免疫效果好的方法。方法7~9周龄Balb/c小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150、100、50、25ug组(第1次接种为皮下多点注射,F1Ag分别为150、100、50、25ug,第2、3次接种分别为皮下多点注射和腹腔注射,F1Ag量均为100ug)、皮下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100txg)、腹腔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腹腔注射,每次100ug),每组8只。首次免疫接种F1Ag+等量弗氏完全佐剂(CFA)的乳化剂;3周后第2次接种F1Ag+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的乳化剂;1周后第3次接种F1Ag(不加佐剂);1周后取小鼠尾血,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检测F1抗体。结果不同剂量(150、100、50、25Ix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DAgS-ELISA法:G=12173.87、13440.37、15024.19、4466.72;IHA微量法:G=19972.32、18089.40、23170.47、487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gS—ELISA法:F=3.11,P〈0.05;IHA微量法:F=4.11,P〈0.05)。150、100、50u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明显高于25ug组(DAgS—ELISA法:t值分别为2.18、2.39、2.73,P〈0.05;IHA法:t值分别为2.54、2.73、3.13,P〈0.05)。不同接种途径条件下,皮下注射组、腹腔接种组、100u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呈渐次增高趋势(DAgS—ELISA法:G:8933.44、9986.16、13440.37;IHA微量法:G=13777.25、16384.00、1808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6、0.25,P〉0.05)。结论F1Ag免疫小鼠首次皮下多点注射50ug,加强免疫(腹腔注射)100ug,可以缩短整个免疫周期,免疫效果良好,抗体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F1抗原 免疫
原文传递
科技期刊论文中量和单位的用法
16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7,共1页
原文传递
告作者:数值修约书写要求
17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3,共1页
原文传递
Fas/FasL途径在氟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八一 徐志霞 +4 位作者 夏涛 何平 高萍 何卫红 王爱国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Fas/FasL途径在氟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氟化钠[NaF,0(对照)、20、40、80mg/L]对SH—SY5Y细胞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和Fas、FasL mRNA表达;选择40mg/L NaF组,观察... 目的探讨Fas/FasL途径在氟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氟化钠[NaF,0(对照)、20、40、80mg/L]对SH—SY5Y细胞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和Fas、FasL mRNA表达;选择40mg/L NaF组,观察在Fas受体激动剂(CH11)或拮抗剂(ZB4)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40、80mg/L组细胞存活率[(84.63±2.57)%、(69.04±5.63)%]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率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0、80mg/L组细胞凋亡率[(8.54±1.95)%、(17.94±2.71)%]明显高于对照组[(3.32±1.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能不同程度地上调Fas、FasL mRNA表达,使Fas/β-actin[40mg/L组(0.94±0.51)、80mg/L组(0.99±0,12)]和Fast/β-actin[40mg/L组(0.96±0.42)、80mg/L组(0.99±0.24)]比值增加,与对照组[Fas/β-actin(0.50±0.33)、FasL/β-actin(0.58±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中,NaF与CH11之间存在协同作用(F值分别为32.89、18.46、14.69,P〈0.01),NaF与ZB4之间存在拮抗作用(F值分别为5.73、24.26、10.17,P〈0.05或〈0.01)。结论NaF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Fas/FasL途径在NaF诱导SH—SY5Y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 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凋亡 FAS FASL
原文传递
6种抗菌中药对鼠疫菌抑菌作用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建江 李立宏 +5 位作者 乔海霞 刘进军 季建军 张玉妥 杨瑞馥 邱景富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6种抗菌中药对鼠疫菌的抑菌活性作用。方法选择6种(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常用抗菌中药,分别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质量浓度1mg/L的药液。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鼠疫菌201株与EV76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观察6种抗菌中药对鼠疫菌的抑菌活性作用。方法选择6种(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常用抗菌中药,分别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质量浓度1mg/L的药液。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鼠疫菌201株与EV76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大黄与连翘抑制鼠疫菌的作用均较强,MIC值均≤0.05000mg/L,其中大黄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0.02500mg/L)。同一种中药对鼠疫菌不同菌株的MIC值相同。结论常用抗菌中药对鼠疫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
原文传递
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被引量:27
20
作者 全国大骨节病监测组 刘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掌握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拍摄约100名7~13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集体读片,核定诊断。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7省、... 目的掌握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拍摄约100名7~13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集体读片,核定诊断。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7省、市共13个监测点的X线阳性检出率均≤6.00%:西部5省、区11个监测点中X线检出率有4个>10.00%,最高的是青海省上下鹿圈村,达到26.14%。监测点阳性检出率四川省为1.00%、3.00%与4.71%;陕西省为7.63%、0;内蒙古为16.00%、4.50%;甘肃省为14.85%、2.91%;青海省为26.14%、23.28%。东西部各监测点的平均检出率为5.53%。结论与2005年比较,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略有上升,平均检出率变化不大。西部一些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如青海省和甘肃省等。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X线 流行病学 监测 2006年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