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409被引量15154H指数39
《世界地震工程》旨在介绍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海内外地震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地震工程科学研究的发展,为我国防震抗震工作服务。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606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3-1195/P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3,409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地震工程》征稿简则
1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222,共1页
《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科学领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防震和减灾的专业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季刊,每季初月末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 《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科学领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防震和减灾的专业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季刊,每季初月末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该刊既是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时也是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专业科技期刊 世界地震工程 核心期刊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工程结构抗震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下楼层竖向加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戴靠山 钱雨凡 王健泽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现阶段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不仅关注结构自身体系的安全,而且保护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使用功能完好。对于工业建筑结构,生产设备在地震作用下受损会影响震后功能恢复。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一般采用楼层加速度指标来量化其地震... 现阶段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不仅关注结构自身体系的安全,而且保护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使用功能完好。对于工业建筑结构,生产设备在地震作用下受损会影响震后功能恢复。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一般采用楼层加速度指标来量化其地震损伤程度。以三个不同高度的钢抗弯框架规则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与竖向目标谱匹配的近断层非脉冲和脉冲地震动作为竖向地震输入,考察不同质量不规则程度下,楼层竖向绝对加速度随建筑高度的变化趋势,并从反应谱角度分析不规则质量分布对楼层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4层结构在非脉冲地震作用下楼层顶层处竖向绝对加速度是地面竖向峰值加速度的5倍之多,某一层质量的突变会引起该层及其他楼层竖向绝对加速度的明显变化。另外,对现有计算楼层竖向加速度响应的经验公式进行验证,发现美国ASCE 7-16规范的估计结果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抗弯框架 近断层地震动 楼层竖向绝对加速度 质量不规则
下载PDF
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3
作者 王康 陈国新 陕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4,共8页
采用脉动测试法测试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示范工程房屋的动力特性,从而确定结构的自振频率;建立结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该结构进行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而评估低层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能力。动力反应... 采用脉动测试法测试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示范工程房屋的动力特性,从而确定结构的自振频率;建立结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该结构进行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而评估低层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能力。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破坏按先砌块后框格的顺序分阶段进行,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具有两道抗震防线。结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主要集中在门窗联肢墙体上,且门窗联肢墙体中窗洞两侧砌块的损伤程度最大,洞顶肋格砌块次之,洞底肋格砌块最小。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773,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 动力特性 时程分析 动力反应
下载PDF
单桩-土-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于磊 景立平 +2 位作者 汪刚 李嘉瑞 何斌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为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基-土-核电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土结动力反应规律,对拟开展的地震模拟振动试验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核电工程结构上部质量大和刚度大,试验模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结构,为检验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传感器布设方案,对... 为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基-土-核电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土结动力反应规律,对拟开展的地震模拟振动试验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核电工程结构上部质量大和刚度大,试验模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结构,为检验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传感器布设方案,对试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以单端承桩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上部结构质量和刚度变化时,在脉冲荷载及基于RG1.60谱人工合成地震动作用下桩身的地震反应规律。数值模拟表明:在水平地震动作用下,桩身剪力和弯矩包络线呈“X”状分布,桩底和顶处剪力弯矩较大;上部结构质量越大,桩身的剪力与弯矩越大;上部结构的刚度越大,桩身的剪力与弯矩越小;随着上部结构质量的增大和刚度的减小,反弯点逐渐向桩顶移动。桩顶发生最大位移时所对应的桩身挠度随着上部结构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层分界面处,桩身内力发生突变。此外,在脉冲荷载输入下,桩身反弯点位置与输入荷载的周期有关。计算结果为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核电结构 土结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耗能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天翔 Yang T.Y. 童根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提高斜交网格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采用剪切耗能段和特定梁端塑形铰进行集中耗能,使主体结构构件保持弹性。剪切耗能段不承受和传递重力荷载,易在震后修复或更换,使建... 为提高斜交网格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采用剪切耗能段和特定梁端塑形铰进行集中耗能,使主体结构构件保持弹性。剪切耗能段不承受和传递重力荷载,易在震后修复或更换,使建筑可迅速恢复功能。为实现目标耗能机制,对等效能量塑形设计法进行改进以适用于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并进行结构设计举例。采用OpenSees软件对所设计结构建立详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验证双防线耗能机制并评估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结构顶部位移角分别为0.28%、0.8%和1.7%,与性能设计目标基本相同;(2)中震时剪切耗能段屈服,特定梁端未出现塑性铰;(3)大震时,特定梁端出现塑性铰以增加结构耗能能力,剪切耗能段屈服且处于延性范围内。因此新型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具有有效的双防线耗能机制,在中震后可迅速修复,在大震中可保持延性,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网格 可恢复性能 剪切耗能段 塑形设计 非线性动力分析
下载PDF
附加粘滞阻尼器的球形储罐减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周利剑 卢召红 +1 位作者 郭俊男 张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7,共11页
球罐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存储容器,一旦在服役期间发生破坏,不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用ADINA分析软件建立了球罐的设计模型及简化理论模型,并研究了附加粘滞阻尼器的速度指数与配置方案对球形储液罐减... 球罐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存储容器,一旦在服役期间发生破坏,不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用ADINA分析软件建立了球罐的设计模型及简化理论模型,并研究了附加粘滞阻尼器的速度指数与配置方案对球形储液罐减震的影响。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动力方程,采用非线性动力方程计算其基底剪力值,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速度指数为0.3的时候,在地震动作用下其结构柱顶的加速度变大;当速度指数大于等于0.7时,滞回曲线明显变扁,耗能减震的效率降低到15%以下。相对于全布置方案,按方案7在布置粘滞性阻尼器,球罐基底剪力、柱顶速度、柱顶位移、拉杆应力及拉杆拉力的控制上,效果能达到全布置方案的60%以上,在波高的控制上能达到70%以上。有限元验算与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可为后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粘滞阻尼器有助于球罐结构减震,但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和配置方案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储液罐 减震 粘滞阻尼器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钢筋-沥青隔震层非线性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尚守平 刘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钢筋-沥青隔震层的材料与几何非线性震动特性,对钢筋-沥青隔震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加速度幅值输入时的隔震性能。同时,在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考虑构件竖向力的二次矩效应,提出了钢筋-沥青隔震层骨架... 为了研究钢筋-沥青隔震层的材料与几何非线性震动特性,对钢筋-沥青隔震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加速度幅值输入时的隔震性能。同时,在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考虑构件竖向力的二次矩效应,提出了钢筋-沥青隔震层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双线型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建立了相应的恢复力模型。利用建立的恢复力模型,编制程序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当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受力钢筋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隔震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震能量,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由此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准确并且适用,可为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工程设计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沥青隔震层 振动台试验 骨架曲线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钢结构抗侧力体系抗震性能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满 闻广坤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4-251,共8页
常见的钢结构抗侧力体系包括抗弯钢框架、偏心支撑钢框架和钢板剪力墙结构,它们的耗能构件分别为框架梁、耗能梁段以及内填钢板。现行规范采用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破坏模式,无法对各抗侧力体系进行横向比较。采用近... 常见的钢结构抗侧力体系包括抗弯钢框架、偏心支撑钢框架和钢板剪力墙结构,它们的耗能构件分别为框架梁、耗能梁段以及内填钢板。现行规范采用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破坏模式,无法对各抗侧力体系进行横向比较。采用近年来的性态设计方法,设计了3组10层抗弯框架、偏心支撑钢框架和钢板剪力墙模型,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了各抗侧力体系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延性、层间侧移分布、破坏模式以及用钢量。对比结果表明:抗弯钢框架承载力和刚度最小,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延性最好,钢板剪力墙虽然承载力最高,但是延性却是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抗弯钢框架 钢板剪力墙 偏心支撑 性态设计
下载PDF
谱比法场地分类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冀昆 任叶飞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工程场地分类是抗震设计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总结了传统场地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对目前新兴的基于强震记录的单点水平/竖直谱比场地分类方法做了重点介绍。从基于谱比卓越周期划分场地类别和基于谱比曲线形状划分场地类别两个角度归纳整... 工程场地分类是抗震设计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总结了传统场地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对目前新兴的基于强震记录的单点水平/竖直谱比场地分类方法做了重点介绍。从基于谱比卓越周期划分场地类别和基于谱比曲线形状划分场地类别两个角度归纳整理了目前这种方法,并且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做了总结。目前我国强震动台网的部分台站缺少钻孔勘测资料,台站场地分类较为简化,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该方法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比法 场地分类 钻孔资料
下载PDF
兰州黄土场地地震动参数量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拓 吴志坚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体性质(Q3和Q4黄土)和土层厚度对黄土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定量影响规律,利用等效线性化波动分析方法,在总结了兰州地区不同年代黄土波速值随土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黄土动力学参数及现场波速测试成果,开展黄土场地在...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体性质(Q3和Q4黄土)和土层厚度对黄土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定量影响规律,利用等效线性化波动分析方法,在总结了兰州地区不同年代黄土波速值随土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黄土动力学参数及现场波速测试成果,开展黄土场地在不同性质黄土覆盖条件下地表峰值加速度PGA和黄土场地特征周期Ts等指标变化特征的场地地震反应计算。本文在考虑5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63%,10%,2%的兰州人造地震波荷载作用下,探讨了不同性质黄土覆盖层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条件下黄土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性质和厚度对地表放大系数影响较大,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整体上随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两种性质黄土覆盖条件下,反应谱特征周期变化规律相同,呈对数变化特点。随着土层厚度增大,反应谱特征周期不断增大,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下载PDF
二维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单元在ABAQUS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尹尚之 叶丹 +1 位作者 梁应军 游海燕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针对以往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前处理工作繁杂和计算精度不高等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提出1种采用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单元模拟半无限域人工边界的全新思路。详细阐述了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单元人工边界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方法,并通... 针对以往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前处理工作繁杂和计算精度不高等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提出1种采用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单元模拟半无限域人工边界的全新思路。详细阐述了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单元人工边界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方法,并通过算例研究了该边界单元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其精度比普通粘弹性边界提高了4%~8%。同时,研究了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单元厚度对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得出了该边界单元的厚度会对模拟精度产生直接影响的结论,建议其厚宽比在1~2范围内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 弧形一致粘弹性边界 边界单元 粘弹性人工边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冲 齐文浩 +2 位作者 刘明军 莘海亮 李忠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9,共8页
为研究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方法,在一个场地剖面的基础上,另外构造了一个特殊场地剖面,计算了两个剖面在6个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输入界面选择在不同位置时的峰值加速度A_(max),特征周期T_g和反应谱平台值α_(max),分析... 为研究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方法,在一个场地剖面的基础上,另外构造了一个特殊场地剖面,计算了两个剖面在6个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输入界面选择在不同位置时的峰值加速度A_(max),特征周期T_g和反应谱平台值α_(max),分析了两种土层剖面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对输入界面改变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特殊场地的敏感性较差,输入界面深度相差44.4m,剪切波速相差111m/s,但得到A_(max)、T_g和α_(max)相差不到10%、12%和8%,所以深厚的特殊场地在确定输入界面时,可以适当放宽对输入界面深度和剪切波速的要求,可满足一般工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地震波输入界面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考虑行波效应的高墩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彦江 郝朝伟 +1 位作者 闫维明 李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基于传统可靠度理论,结合IDA方法和大质量法,将空间效应引入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了实现考虑行波效应的桥梁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以一座墩高不一致的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为算例,建立系统近场和远场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评估桥梁系统... 基于传统可靠度理论,结合IDA方法和大质量法,将空间效应引入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了实现考虑行波效应的桥梁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以一座墩高不一致的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为算例,建立系统近场和远场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评估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时,宜考虑行波效应,否则可能高估其抗震性能;与远场地震易损性相比,近场地震易损性受行波效应影响显著;与矮墩易损性相比,高墩易损性对行波效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效应 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高墩桥梁 近断层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TMD系统对超高层结构振动控制分析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帆 杨德健 薛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4,共8页
在TMD系统的质量、阻尼和总刚度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拟定3种不同的TMD系统设置方案,并从地震荷载激励方面来研究调频质量阻尼器对超高层结构的振动控制。通过对3种方案的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得出在地震荷载激励下... 在TMD系统的质量、阻尼和总刚度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拟定3种不同的TMD系统设置方案,并从地震荷载激励方面来研究调频质量阻尼器对超高层结构的振动控制。通过对3种方案的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得出在地震荷载激励下控制前后的结构响应,并比较了3种方案下TMD的控制差异,选择出最优方案。此外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TMD耗散地震能的能力,并确定出在减少地震输入能及增大阻尼耗能作为控制目标时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调频质量阻尼器 地震激励 动力响应 能量响应
下载PDF
SVM方法在公路涵洞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谭潇 杜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246,共5页
在公路交通系统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引入了SVM理论,研究了其用于公路涵洞震害预测的步骤和方法。根据汶川地震陇南公路段所辖部分涵洞震害资料,选取地震烈度等6个震害因子作为输入参数,涵洞的破坏等级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涵洞的SVM模型,... 在公路交通系统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引入了SVM理论,研究了其用于公路涵洞震害预测的步骤和方法。根据汶川地震陇南公路段所辖部分涵洞震害资料,选取地震烈度等6个震害因子作为输入参数,涵洞的破坏等级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涵洞的SVM模型,并随机选取部分实际震害观测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其余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多次测试,预测准确率较高。结果表明:(1)涵洞震害因子选取比较合理;(2)SVM模型能够应用于实际涵洞的震害预测中,且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涵洞 涵洞震害 震害预测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不同抗拉刚度支座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烈伟 韩淼 曾德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7,共7页
采用大型通用软件Abaqus对某拟建高层建筑进行了隔震动力时程分析,隔震支座分别采用拉压等刚度(等刚度模型),拉压不等刚度(不等刚度模型)和释放抗拉刚度(提离模型)3种支座模型,对比了3种支座模型下隔震结构体系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响应,... 采用大型通用软件Abaqus对某拟建高层建筑进行了隔震动力时程分析,隔震支座分别采用拉压等刚度(等刚度模型),拉压不等刚度(不等刚度模型)和释放抗拉刚度(提离模型)3种支座模型,对比了3种支座模型下隔震结构体系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响应,包括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隔震层位移、支座拉力和支座竖向位移。结果表明:(1)假定上部结构为弹性的隔震体系响应与相应弹塑性体系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罕遇地震分析采用弹塑性模型;(2)支座等刚度模型与不等刚度模型的支座拉力,弹性分析时明显大于规范限值,弹塑性分析时减小,但仍大于规范限值;(3)提离模型能避免支座受拉,而对上部结构弹塑性响应影响较小,对隔震层水平响应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动力时程 隔震支座 提离模型
下载PDF
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
17
作者 党伟 申世飞 刘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230,共8页
贝叶斯概率统计方法能够在实际样本空间容量较小的条件下,通过未知参数先验信息进一步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与经典统计频率学存在本质的不同。收集了83组剪跨比在1—2的钢筋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选定美... 贝叶斯概率统计方法能够在实际样本空间容量较小的条件下,通过未知参数先验信息进一步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与经典统计频率学存在本质的不同。收集了83组剪跨比在1—2的钢筋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选定美国ACI318—08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作为贝叶斯先验模型,综合这两类信息,采用贝叶斯概率统计理论,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后验概率模型。利用贝叶斯后验模型参数剔除理论,剔除影响柱抗剪强度的次要因素,对概率模型进行动态更新,得到了柱抗剪强度的简化概率模型。最后,分析验证了贝叶斯概率简化柱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采用不同先验模型条件下所得的后验模型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贝叶斯方法继承了先验信息的完备性和大量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剪承载力 抗震性能 计算模型 贝叶斯理论 钢筋混凝土柱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三维场景的水利工程溃坝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原荣 徐礼来 江源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动态和形象模拟汀溪水库堤坝不同程度溃决情况下的洪水淹没演进过程。通过Sketch Up和Google Earth构建真实三维场景,在Real Flow中进行堤坝溃决模拟和洪水淹没模拟,使得人们能够预先获知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的分布... 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动态和形象模拟汀溪水库堤坝不同程度溃决情况下的洪水淹没演进过程。通过Sketch Up和Google Earth构建真实三维场景,在Real Flow中进行堤坝溃决模拟和洪水淹没模拟,使得人们能够预先获知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的分布情况,较直观地预报洪水演进行为。对于制定抢险措施和群众紧急撤离路线、优化防洪抢险物资配置和动态评估洪灾损失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 洪水 淹没 有源洪水 RealFlow
下载PDF
结构抗震破坏准则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吉 刘如山 越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9-266,共8页
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现有主要的结构抗震破坏评估准则的定义、公式,分析了各结构破坏准则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详细介绍了结构抗震破坏准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论述了破坏准则与抗震规范之间的关系,并详细介绍了基于性能的结构破坏准则... 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现有主要的结构抗震破坏评估准则的定义、公式,分析了各结构破坏准则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详细介绍了结构抗震破坏准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论述了破坏准则与抗震规范之间的关系,并详细介绍了基于性能的结构破坏准则在相关规范中的应用,分析了结构破坏准则的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结构抗震破坏准则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准则 结构抗震 基于性能的
下载PDF
2014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被引量:31
20
作者 郑通彦 冯蔚 郑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列出了2014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目录,结合2014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了2014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性。最后列举了自上世... 列出了2014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目录,结合2014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了2014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性。最后列举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年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灾害 评估 201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