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9371被引量46135H指数46
本刊主要发表以下学科和专业的原始实验研究学术论文: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学(森林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538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3-1268/S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3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木造材优化嵌入传统林分经营优化中的红松人工林精准经营模式
1
作者 徐颖 蒋博 +1 位作者 金星姬 Timo Pukkala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以黑龙江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et Zuccarini)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域的标准幼龄林(初植密度2500、3300株/hm~2,地位指数12、14、16 m)为研究对象,利用韦布尔(Weibull)函数预测株数保存率为85%时不同立地指数的红松人工林在10 a... 以黑龙江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et Zuccarini)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域的标准幼龄林(初植密度2500、3300株/hm~2,地位指数12、14、16 m)为研究对象,利用韦布尔(Weibull)函数预测株数保存率为85%时不同立地指数的红松人工林在10 a时的直径分布;依据红松人工林幼龄标准林分数据,利用人工红松单木-林分基础模型和球果模型构建的林分模拟器对标准林分进行生长模拟,在传统经营优化模式中嵌套单木造材优化,构建单木造材优化嵌入传统林分经营优化中的红松人工林精准经营模式(简称“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以木材和球果总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对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传统林分经营优化模式的差异,分析造材优化对林分经营优化结果、林分经营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约束间伐强度和固定下层伐的条件时,与传统经营优化模式相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使总经济效益提升6.5%~9.1%。立地条件越好,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对木材净现值增长率、年均木材产量、主伐时林分平均胸径的增量影响越显著,而对年均球果产量、球果净现值增长率的增量影响较小。在同一立地条件时,与传统林分经营优化模式相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提升木材净现值增长率对林分初植密度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经营模式 造材优化 净现值
下载PDF
米槁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
2
作者 黄小龙 唐子燕 +1 位作者 刘济明 童炳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97,105,共7页
以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3个主要自然分布产地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米槁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合土壤养分因子,揭示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基因功能与土壤养分间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3个主要自然分布产地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米槁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合土壤养分因子,揭示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基因功能与土壤养分间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注释到米槁根际微生物36门1012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门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副伯克霍尔德菌属(Paraburkholder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为优势属类群;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表明,代谢功能基因丰度在不同产地均最高;不同产地间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氮、铵态氮及速效钾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相关性最大,全氮和速效钾与功能基因相关性最大,全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共同作用,为影响米槁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根际土壤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燕子花WRKY11基因克隆、结构分析及功能验证
3
作者 叶王斌 王玲 +3 位作者 周晟 杨娟 刘桂伶 范丽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为了开发燕子花WRKY家族的功能基因资源,验证WRKY11转录因子与花期调控相关性,更好地服务于燕子花定向分子育种。以东北林业大学苗圃的燕子花(Iris laevigata)为材料,燕子花花被片为cDNA模板,克隆燕子花IlWRKY11基因,对IlWRKY11蛋白质... 为了开发燕子花WRKY家族的功能基因资源,验证WRKY11转录因子与花期调控相关性,更好地服务于燕子花定向分子育种。以东北林业大学苗圃的燕子花(Iris laevigata)为材料,燕子花花被片为cDNA模板,克隆燕子花IlWRKY11基因,对IlWRKY11蛋白质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并通过该基因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开展WRKY11转录因子对花期调控方面的功能解析。结果表明:以燕子花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IlWRKY11基因的长度为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IlWRKY11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91,分子式为C_(1398)H_(2237)N_(419)O_(421)S_(20),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pCAMBIA1300-IlWRKY11-GFP植物过表达载体确定IlWRKY1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IlWRKY11蛋白与单子叶植物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的关系较近。过表达IlWRKY11基因的拟南芥抽薹时间和开花时间比对照提前2~3 d。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和转空载对照的成花期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qRT-PCR检测,推测IlWRKY11基因通过调控赤霉素途径相关基因GA20OX和春化途径基因VRN1以及年龄途径基因SPL3参与花期调控,说明IlWRKY11基因(ON399551)对燕子花花期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子花 IlWRKY11基因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升温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陈锐 刘杰 +3 位作者 巴登花 杨宇航 张秋良 王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24,59,共7页
2021年7月份,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境内,设置立地条件相同的2块50 m×50 m的标准样地(A样地、B样地)进行样芯采集;应用ARSTAN程序去趋势处理,建立兴安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年表(... 2021年7月份,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境内,设置立地条件相同的2块50 m×50 m的标准样地(A样地、B样地)进行样芯采集;应用ARSTAN程序去趋势处理,建立兴安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年表(采用标准化去趋势兴安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年表)。选取距离采样点最近的根河气象站1969—2020年的气象资料(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相对湿度);应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兴安落叶松标准化生长轮宽度年表与上一年6月份到当年9月份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应用R语言的“relaimpo”包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筛选出有显著影响的气候因子,建立回归方程后进一步量化气候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析升温前后气候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引起研究区水热条件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影响的变化。升温前,A、B样地兴安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年表均与上一年10月份平均气温、当年4月份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降水量关系不显著,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总体贡献率分别为49.13%、57.24%。升温后,A样地兴安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年表,与上一年12月份降水量、当年4月份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当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B样地兴安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年表,与上一年12月份降水量、当年3月份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平均气温关系不显著,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总体贡献率分别为18.52%、2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树木生长轮 兴安落叶松 径向生长
下载PDF
油松幼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联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荆蓉 彭祚登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8,共6页
为了探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决定和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及其在各主要时间段的气候因子。以河北遵化地区15年生油松幼树为对象,通过连续9 a对油松幼树高生长的调查,结合收集遵化当地气象... 为了探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决定和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及其在各主要时间段的气候因子。以河北遵化地区15年生油松幼树为对象,通过连续9 a对油松幼树高生长的调查,结合收集遵化当地气象站相应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油松高生长量与气候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油松幼树高生长的重要因素;前一年冬季(12月—次年2月)的气温、地温以及前一年夏季(6—8月份)的降水量是影响油松高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当年油松高生长季前期的温度和前一年油松高生长结束期的降水量对油松高生长的影响最大,关联度都达到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高生长 气候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6
作者 闫晓东 郭明 +2 位作者 张希明 张渊媛 胡理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54,共6页
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青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依据2020年长青保护区气象站数据、地理数据、环境数据、植被数据,以水源涵养、固碳、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价值为评价指标,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 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青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依据2020年长青保护区气象站数据、地理数据、环境数据、植被数据,以水源涵养、固碳、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价值为评价指标,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分析长青保护区生态价值特征,应用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保护区生态价值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生态价值较高,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52479.03万元、13.09万元/hm^(2);水源涵养和固碳价值占据主导地位,二者价值占总生态价值比例70%以上。②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主要呈现出核心区显著高于缓冲区、实验区的特征。③栎木林生态总价值最高(为12171.23万元),竹林单位面积生态价值最高(达16.65万元/hm^(2))。④生态价值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高、南部低,并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集中连片分布的生态价值热点区和冷点区,利于保护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空间分布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汁乳菇16个萜类合成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云琴 王毅 +1 位作者 原晓龙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为了解真菌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萜类合成酶(TPS)基因的功能,从红汁乳菇全基因组中分离获得TP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对它们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红汁乳菇基因... 为了解真菌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萜类合成酶(TPS)基因的功能,从红汁乳菇全基因组中分离获得TP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对它们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红汁乳菇基因组中共分离出16个LhTPS基因,LhTPS10、LhTPS13、LhTPS14仅具有萜烯合酶的DXXD保守结构域,其余蛋白均具有DXXD和NSE保守结构域,因此把16个萜类合成酶分成两类。系统发育树将16个LhTPS分为4个大分支,第Ⅰ、Ⅱ分支为倍半萜合成酶,第Ⅲ分支为倍半萜及二萜合成酶,第Ⅳ分支为倍半萜和三萜合成酶,LhTPS6、LhTPS8、LhTPS11、LhTPS16主要生成Δ-6 protoilludene的相似物或者衍生物,LhTPS7主要生成γ-cadinene的相似物或者衍生物;LhTPS10主要生成δ-cadinene的类似物或者衍生物。表达分析表明,不同氮源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整体上要优于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在不同碳源及质量浓度培养基中,以10.0 g·L^(-1)山梨醇培养基为最优,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以番茄培养基为最优。基因簇分析显示7个编码基因所在重叠群有基因簇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萜类合成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对马尾松细根生长及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蔡银美 张成富 +2 位作者 李昕颖 何腾兵 赵庆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38,共7页
以3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生长袋法,研究凋落物处理(自然条件为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及凋落物添加(LA))对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量、形态特征、细根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3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生长袋法,研究凋落物处理(自然条件为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及凋落物添加(LA))对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量、形态特征、细根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年生产量为57.55 g·m^(-2)·a^(-1),LA和LR处理对细根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30~40 cm土层相比,0~10、10~20、20~30 cm土层细根生产量较高,细根集中生长在0~30 cm土层。LR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增加了细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细根直径、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整体随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小。细根碳(C)质量分数在不同凋落物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氮(N)质量分数总体表现为LR和LA处理大于CK,磷(P)质量分数由大到小表现为LR、CK、LA,LA处理提高了细根w(C)∶w(P)和w(N)∶w(P),LR处理降低了细根w(C)∶w(P)和w(N)∶w(P)。土壤深度均显著影响细根N、P质量分数及w(C)∶w(P)、w(N)∶w(P),细根N质量分数在0~10、10~20、20~30 cm土层呈逐渐下降趋势,P质量分数在0~10、30~40 cm土层较高,细根w(C)∶w(P)在0~10 cm土层较低,w(N)∶w(P)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30~40 cm土层。综上,凋落物输入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细根养分含量及细根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状况,但对细根垂直生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马尾松 细根 化学计量
下载PDF
遮荫对青钱柳苗期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雨霏 郭鹏飞 +1 位作者 张小燕 邓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0,共5页
以2年生青钱柳为试验材料,设置为3个遮荫处理(A 1:全光,A 2:遮光50%,A 3:遮光80%),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对青钱柳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荧光参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温度下降且空气相对湿度增大,青钱柳的最大净光... 以2年生青钱柳为试验材料,设置为3个遮荫处理(A 1:全光,A 2:遮光50%,A 3:遮光80%),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对青钱柳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荧光参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温度下降且空气相对湿度增大,青钱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_(s,p))、光补偿点(L_(c,p))、暗呼吸速率(R_(d))均显著下降。与A_(1)处理相比,A_(2)处理并未明显影响青钱柳的光合速率。在弱光环境下,青钱柳叶中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b的比例明显增大,光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反映叶片光合系统实际光能利用效率的荧光参数: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p))、电子传递速率(υ_(e))均受遮荫处理的显著影响。A_(2)处理的青钱柳株高生长最高,A_(3)处理株高、地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由此可见,青钱柳在生长前期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且通过光合和形态的可塑性以适应适度遮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遮荫 光响应曲线 荧光参数
下载PDF
水杉原生种群胸径树高与树冠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保国 朱江 +3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洪建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0,共5页
为了研究水杉原生种群胸径、树高与树冠之间的关系,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杉原生种群不同林龄阶段的胸径、树高和树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胸径对冠幅的直接作用均大于间接作用,胸径对于冠幅的... 为了研究水杉原生种群胸径、树高与树冠之间的关系,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杉原生种群不同林龄阶段的胸径、树高和树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胸径对冠幅的直接作用均大于间接作用,胸径对于冠幅的影响均大于树高对冠幅的影响;树高对冠长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成年林时作用最大;胸径对于冠形率的正向作用一直减小甚至成为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胸径 树高 冠幅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常见蕨类植物中氮磷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供给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丽 吴霞 +1 位作者 邹琼丽 李家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7,共5页
于2019年4月,在贵阳、普定两地,分别采集喀斯特地区常见的蕨类植物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Willd.)H.Ito)、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ith)、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Thunb.)Kze.)为... 于2019年4月,在贵阳、普定两地,分别采集喀斯特地区常见的蕨类植物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Willd.)H.Ito)、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ith)、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Thunb.)Kze.)为实验材料。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磷质量分数、凯氏定氮蒸馏法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氮质量分数,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P=0.05),采用简单相关性分析估算蕨类植物中氮磷与土壤中氮磷的相关性。依据试验数据,分析蕨类植物中氮磷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供给的关系,探讨蕨类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①普定、贵阳样地蕨类植物,地上部分氮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之比(w(N)∶w(P))分别为10.13∶1.00、13.58∶1.00,这种差异与两个区域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有关,也是植物长期对生境适应的结果。通过与其他喀斯特地区植物w(N)∶w(P)的比较发现,贵阳区域蕨类植物的生长受氮素的限制,普定蕨类植物的生长受到氮、磷的双重限制。②两个研究区域土壤氮、磷质量分数差异明显,且异质性较高。普定样地土壤有效磷、碱解氮质量分数,分别为9.73、366.56 mg·kg^(-1);贵阳样地土壤有效磷、碱解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0.82、270.48 mg·kg^(-1)。与贵阳研究区域相比,普定样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相对较高,但其分布的蕨类植物生长却受到氮、磷的双重限制。这与研究区域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较低,限制了植物对氮素的吸收有关。③两种生境的蕨类植物,氮、磷素分配特征不同。与普定研究区域相比,贵阳样地蕨类植物,地上部分氮质量分数较高,其中毛蕨、贯众地上部分磷质量分数也较高。④贵阳样地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与蕨类植物地上部分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分w(N)∶w(P)呈极显著负相关。普定样地蕨类植物地上部分磷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蕨类植物 氮磷元素 土壤养分供给
下载PDF
斜纹夜蛾Toll受体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鸣 孙喜营 +6 位作者 崔文杰 覃美英 耿帅康 张树林 田丽 侯晓奎 朱高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8-94,共7页
利用公布的斜纹夜蛾基因组对TLR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斜纹夜蛾TLRs家族基因成员在鳞翅目害虫TLRs基因家族中的进化关系、组织表达特异性,结合转录组数据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网络进行分析... 利用公布的斜纹夜蛾基因组对TLR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斜纹夜蛾TLRs家族基因成员在鳞翅目害虫TLRs基因家族中的进化关系、组织表达特异性,结合转录组数据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网络进行分析,分析斜纹夜蛾Toll受体基因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析出了7个TLRs基因,斜纹夜的TLRs家族基因与棉铃虫TLRs家族基因同源性较高。7个基因中的1个基因SLTLR3在肠道中高度表达,有5个TLRs基因对农药处理反应敏感。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和其网络进行分析,只发现了1个TLRs(SLTLR7)和其他30个基因之间的存在共表达关系,这些基因主要涉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途径、细胞定位、信号传导、细胞调控过程、生物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TLR基因 遗传进化 杀虫剂 农药
下载PDF
细叶百合LpNAC13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营 关春景 +2 位作者 崔颖 刘彬 张彦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5,共7页
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鳞茎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1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LpNAC13(GenBank登录号MF398204),并用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ABA、干旱、低温和高盐胁迫处理下的时空表达。序列分析表明,LpNAC13的... 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鳞茎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1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LpNAC13(GenBank登录号MF398204),并用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ABA、干旱、低温和高盐胁迫处理下的时空表达。序列分析表明,LpNAC13的开放阅读框为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0.423 ku,理论等电点为9.58。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pNAC13属于NAC基因家族,与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NAC蛋白具有最高同源性,同源性达到56.32%,属于SENU5亚族。实时定量qRT-PCR分析显示,LpNAC13基因能被ABA、干旱、低温和高盐胁迫诱导表达,且在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存在表达差异。该研究为深入了解LpNAC13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转录因子 抗逆基因 细叶百合 非生物胁迫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彦 李峰 肖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5,共5页
于2015-2017年的5-10月份,采取定位观测研究方法,在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选取6个固定观测区,包括16种林分类型,在每个林分类型中设置固定观测点,进行逐月连年观测空气负离子浓度、正离子浓度以及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获取有效观测数... 于2015-2017年的5-10月份,采取定位观测研究方法,在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选取6个固定观测区,包括16种林分类型,在每个林分类型中设置固定观测点,进行逐月连年观测空气负离子浓度、正离子浓度以及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获取有效观测数据18万个;对观测数据系统全面分析,探索城市森林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经3 a连续观测,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一般是早晨(06:00-08:00)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中午或下午最低,晚上18:00左右再次出现峰值;负离子浓度最高值可达2000个/cm^3左右、最低值在300个/cm^3左右。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一年中的变化规律,从5月份开始逐月上升,到9月份达到峰值,从10月份开始下降,负离子浓度5月份最低,9月份最高。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各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有所不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最高,夏季略低于秋季,春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负离子浓度 齐齐哈尔市
下载PDF
木榫旋转摩擦焊接抗拉拔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海 陈家瑞 +2 位作者 张剑 孙朝伟 刘瑞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79,共5页
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木材基材上钻制2种规格可插入木榫棒的预钻孔(预钻孔径8、9 mm,深度40 mm)、选取2种规格红松材质的木榫棒(长100 mm,直径10、12 mm),分别进行不同木榫棒直径与预钻孔孔径比、不同基材纹理的圆棒... 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木材基材上钻制2种规格可插入木榫棒的预钻孔(预钻孔径8、9 mm,深度40 mm)、选取2种规格红松材质的木榫棒(长100 mm,直径10、12 mm),分别进行不同木榫棒直径与预钻孔孔径比、不同基材纹理的圆棒木榫旋转焊接试验,并与敲击试验试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试验方法对焊接试件抗拉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木榫旋转焊接能明显提高连接的抗拉拔力,高于敲击试件300%以上,焊接界面上有大量熔融物质,说明木榫旋转焊接对于连接强度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②随着木榫棒直径与预钻孔孔径比的增加,抗拉拔力逐渐增大,在同一木榫棒直径与预钻孔孔径比时,顺纹基材焊接产生的抗拉拔力高于横纹基材。③纹理对于焊接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对焊接后木榫棒焊接部位的形态进行观察,横向纹理对木榫棒直径的削减作用更为明显,顺纹焊接后木榫棒整体呈圆台状,木榫棒直径的变化更为平滑;对焊接带进行观察,顺纹焊接的焊接带平均宽度明显高于横纹焊接带平均宽度,同参数规格时,顺纹焊接试件抗拉拔力高于横纹焊接试件抗拉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木榫焊接 旋转焊接 抗拉拔力 木材纹理
下载PDF
树干阻隔器阻隔防治榆紫叶甲及落叶松毛虫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俊华 王银臣 +2 位作者 万一琳 胡基华 孙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22,132,共4页
为阻止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及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上树为害,在树干上安装阻隔器对其进行防治试验,采用粘胶涂干法检验阻隔效果和设立对照,并与塑料环阻隔法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榆紫叶甲防治试... 为阻止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及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上树为害,在树干上安装阻隔器对其进行防治试验,采用粘胶涂干法检验阻隔效果和设立对照,并与塑料环阻隔法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榆紫叶甲防治试验中,开口向上的阻隔器阻隔率为63.44%,开口向下的3组阻隔器的阻隔率均在90%左右,其中黑色阻隔器的阻隔效果优于红色和绿色,阻隔率高达99.46%;而塑料环的阻隔率仅为32.26%;粘胶环上除了目标昆虫外,还粘有其他种类的节肢动物,数量是目标害虫的2.2倍,其中蜘蛛、寄蝇和蚂蚁的个体数量占总数的86.83%。在松毛虫防治试验中,阻隔器的阻隔率为100%,塑料环的阻隔率为88.46%。对于这2种害虫,树干阻隔器的阻隔效果最好,并且对树木生长和生境内的其他种群没有影响,是最佳的阻隔上树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阻隔器 塑料环阻隔 粘胶环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可食竹中硅元素对大熊猫取食的影响
17
作者 林达 贾竞波 赵志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5-78,共4页
以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10种竹子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雅安市正北碧峰峡景区内(102°51′~103°12′E,29°40′~30°14′N)的中国保护大熊猫雅安碧峰峡研究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103°... 以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10种竹子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雅安市正北碧峰峡景区内(102°51′~103°12′E,29°40′~30°14′N)的中国保护大熊猫雅安碧峰峡研究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103°33′E,34°57′N)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研究基地,观察8只圈养大熊猫对10种竹子的采食状况;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大熊猫可食竹种硅元素质量分数与取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投喂的10种竹子,取食8种竹子;对于投喂的6种竹笋大熊猫全部取食;对于投喂竹种部位,大熊猫取食倾向由先到后依次为笋肉、秆肉、笋皮、叶、秆皮。大熊猫可食竹种硅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秆皮、笋皮、笋肉、秆肉;由局部加权回归(Lowess)统计分析,大熊猫更偏好于取食硅元素质量分数5%~15%的可食竹种,对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大琴丝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Flavidorivens’)、刺竹子(Chimonobambusa pachystachys)4种可食竹种叶趋于回避,对于其余4中可食竹种叶的取食状况存在个体间差异,对可食竹种叶的平均取食率为20.85%。取食率与秆皮、笋皮、笋肉、叶中的硅元素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其中与叶硅元素质量分数相关性极显著(-0.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取食率 硅元素
下载PDF
机载AISA Eagle Ⅱ高光谱数据在温带天然林树种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军玲 庞勇 +1 位作者 李增元 荚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76,共5页
以内蒙古根河地区的温带天然林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经过大气校正后的机载AISA Eagle Ⅱ高光谱地表反射率影像分航带进行树种分类,将地面光谱测量与高光谱同平台的高分辨率航空相片结合,进行训练样本的选择,使... 以内蒙古根河地区的温带天然林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经过大气校正后的机载AISA Eagle Ⅱ高光谱地表反射率影像分航带进行树种分类,将地面光谱测量与高光谱同平台的高分辨率航空相片结合,进行训练样本的选择,使用地面样地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AISA Eagle Ⅱ高光谱影像对温带天然林区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6.71%和0.95;灌木分类精度最高,其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了98.07%和98.31%;落叶松和白桦的用户精度分别为98%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A EAGLE 机载高光谱影像 大气校正 天然林
下载PDF
NaCl处理对小果白刺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焕勇 杨秀艳 +1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华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以1年生小果白刺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1 d和14 d)及不同浓度的NaCl(0、100、200、300、400 mmol·L^(-1))对小果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氨基酸类等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及ABA(脱落酸)、IAA(生长素)、GA(赤霉素... 以1年生小果白刺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1 d和14 d)及不同浓度的NaCl(0、100、200、300、400 mmol·L^(-1))对小果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氨基酸类等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及ABA(脱落酸)、IAA(生长素)、GA(赤霉素)、ZR(玉米素核苷)等植物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探讨小果白刺对NaCl处理的生理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小果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NaCl处理1 d时,随着NaCl的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少;在NaCl处理14 d时,随着NaCl摩尔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小果白刺叶片中脯氨酸质量分数和总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在NaCl处理1 d时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NaCl处理14 d时,脯氨酸质量分数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总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只有在D处理(400 mmol·L^(-1)NaCl)时高于对照。ABA质量分数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IAA和ZR质量分数在NaCl处理下,具有相似变化趋势,随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在A处理(100 mmol·L^(-1)NaCl)时,IAA和ZR质量分数最高。GA质量分数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在低浓度处理时增量较小,而高浓度处理增量较大;经长时间NaCl处理后,GA质量分数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因此,小果白刺对盐渍环境的生理代谢响应机制是通过ABA质量分数的增加及IAA质量分数的减少等调控生理代谢和生长,改变正常代谢途径,进而促进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等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进行渗透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白刺 NACL 渗透调节物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应用智能终端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莉平 徐爱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34,共7页
结合图像处理、单目视觉、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和光学成像原理,研究应用智能终端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文中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例,利用单目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单株立木图像信息,结合图像显著性分析法和Canny算子获取立木图像边缘,根据阈... 结合图像处理、单目视觉、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和光学成像原理,研究应用智能终端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文中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例,利用单目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单株立木图像信息,结合图像显著性分析法和Canny算子获取立木图像边缘,根据阈值突变三点法获取立木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出一种带有非线性畸变项的相机标定模型和应用点运算的透视畸变校正模型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借助校正图像边缘阈值突变最值点和目标物距获取立木高度。经试验验证,文中研究方法立木高度测量结果误差均小于6.5%,符合森林资源调查要求中立木高度测量的精度,可以运用于实际的立木高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终端 单目视觉 树高测量 阈值突变三点法 畸变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