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962被引量31186H指数59
《现代地质》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地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现代地质》主要报道国内外最新的地学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地层、古生物、...查看详情>>
  • 曾用名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852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035/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962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塔溪地区中侏罗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文鹏 李成禄 +4 位作者 杨元江 符安宗 郑博 周腾飞 赵瑞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0-403,共14页
为丰富对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贺根山—嫩江—黑河构造带内塔溪地区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7.2±1.3)Ma... 为丰富对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贺根山—嫩江—黑河构造带内塔溪地区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7.2±1.3)Ma,形成于中侏罗世。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塔溪地区侵入岩划分为高Sr型和低Sr型两类,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为高Sr型,晚期侵入的石英二长岩和石英正长岩为低Sr型。高Sr型与低Sr型侵入体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类似I型和A型花岗岩的过渡特征,属复合型侵入岩体。该侵入岩体的形成与中生代强烈的陆内伸展造山和蒙古—鄂霍次克洋与法拉隆板块的双向俯冲闭合过程有关,是地壳在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转变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隆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并混染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塔溪地区侵入岩体的存在,表明中侏罗世期间存在一次重要的地壳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转换事件,同时其形成时代也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洋东段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中侏罗世 复合型侵入岩 底侵作用 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 塔溪地区
下载PDF
火成岩风化壳储集层特征与油气产能关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石炭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俊 王剑 +3 位作者 雷海艳 马聪 孟颖 齐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9-1021,共13页
红山嘴油田是准噶尔盆地典型的风化壳型油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利用宏微观岩矿分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实验分析手段,对红山嘴地区火成岩岩石学特征、结构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红山嘴地区发育侵入岩... 红山嘴油田是准噶尔盆地典型的风化壳型油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利用宏微观岩矿分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实验分析手段,对红山嘴地区火成岩岩石学特征、结构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红山嘴地区发育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等6大类火成岩,其中安山岩和凝灰岩最为发育;(2)火成岩储集空间组合包括原生气孔-溶蚀孔-Ⅰ级裂缝型、溶蚀孔-Ⅰ/Ⅱ级裂缝型、Ⅲ级裂缝型和Ⅳ级裂缝型4类,Ⅰ-Ⅳ类储层物性依次变差;(3)风化壳自上而下发育水解带、淋蚀带、崩解Ⅰ带、崩解Ⅱ带、母岩带5个分带,顶部水解带风化强,多被分解成致密的泥土层,可作盖层,而淋蚀带和崩解Ⅰ带是风化淋蚀改造较好区,储层物性最好;(4)不同油气产能井与风化壳结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为风化壳型火成岩油藏优势区带划分和产能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嘴油田 石炭系 火成岩 风化壳储层 油气产能
下载PDF
青海团宝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保涛 胡兆国 +6 位作者 姜晓平 王向伟 孙璐伟 张扬 王小玉 赵晓博 郭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4-513,共10页
青海省团宝山花岗岩位于南祁连东段,侵位于古元古代化隆群中。为了解其侵位时代、岩体成因和产出构造环境,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对团宝山花岗岩岩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776±8)Ma;该岩体SiO... 青海省团宝山花岗岩位于南祁连东段,侵位于古元古代化隆群中。为了解其侵位时代、岩体成因和产出构造环境,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对团宝山花岗岩岩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776±8)Ma;该岩体SiO_(2)、Al_(2)O_(3)和K_(2)O含量较高,而FeO^(T)、MgO和CaO含量较低,K_(2)O/Na_(2)O大于1,富集Rb、Th等元素,亏损Ba、Zr等元素,具明显的负铕异常,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该岩体为分异程度较高的过铝质钙碱性岩,具S型花岗岩特征,为晚元古代中期陆陆碰撞的产物;源岩为泥质岩或杂砂岩,侵位后在晋宁运动末期和加里东运动中期经历过岩浆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晚元古代 同碰撞 团宝山 青海省
下载PDF
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构造滑脱层分布差异及对圈闭样式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侯筱晓 能源 +5 位作者 漆家福 李跨越 胡建宁 付永红 李媛 郭曼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8-1829,共12页
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具有较强的差异变形特征,滑脱层的差异对前陆冲断带变形特征及圈闭样式的影响较大,对于天山南北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断距测量、缩短量统计及平衡剖面复原等手段,对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构... 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具有较强的差异变形特征,滑脱层的差异对前陆冲断带变形特征及圈闭样式的影响较大,对于天山南北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断距测量、缩短量统计及平衡剖面复原等手段,对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差异进行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滑脱层性质不同,库车前陆冲断带以古近系膏盐岩为滑脱层,分层变形特征显著;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深层断层多穿过滑脱层,分层性差;(2)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新生代构造变形差异明显,库车前陆冲断带在该时期的平均缩短率为12.1%,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的平均缩短率为9.93%,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新生代变形强度比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更强;(3)受滑脱层差异的影响,库车前陆冲断带滑脱层上下平均断距总体大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且库车前陆冲断带的缩短量呈现"单段多峰"复杂的变化趋势,这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没有的特点,表明库车前陆冲断带滑脱层塑性和分层能力比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强;(4)基于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断层活动和滑脱层差异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以岩性—构造的复合圈闭为主,而库车前陆冲断带以盐下大型构造圈闭为主,岩性—构造圈闭为辅。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深层和库车前陆冲断带的侏罗系—三叠系煤层、泥岩层等滑脱层控制的岩性—构造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北 构造差异 滑脱层 圈闭类型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稀散元素铟的分布富集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志娟 宋云涛 +6 位作者 徐仁廷 王成文 杨帆 王乔林 韩伟 刘华忠 孔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8-916,共9页
以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为研究对象,应用等离子体质谱、岩矿鉴定及高精度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研究稀散元素铟(In)在花岗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矿石矿物中的富集规律。结果显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In与S... 以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为研究对象,应用等离子体质谱、岩矿鉴定及高精度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研究稀散元素铟(In)在花岗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矿石矿物中的富集规律。结果显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In与Sn存在明显的同消共长关系,In主要分布在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岩体中;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In的富集系数最大,沉积岩中In主要富集在个旧组赋矿地层的矽卡岩中,变质岩中In无明显富集;矿区层间氧化物矿石中In高度富集,而原生硫化物矿石中In仅微弱富集;矿石中元素In与Sn、Zn具有正相关关系,电子探针分析矿石矿物锡石中未检测到In,但在闪锌矿中检测到大量In的存在,表明沉淀成矿过程中,In并不进入锡石中,而是主要进入到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元素 分布特征 富集规律 个旧
下载PDF
豫西鲁山地区寒武系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德顺 杨东亮 +1 位作者 杨文涛 李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4-614,共11页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沉积学野外剖面观测及室内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沉积学野外剖面观测及室内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认识: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一套典型的海相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岩性自下而上由砾岩-砂岩-泥岩过渡,沉积环境向上构成由浅海重力流-滨岸潮坪-潟湖和冲溢扇的垂向演化过程,普遍受风暴事件的影响;辛集组砂岩概率累积曲线主要表现为"高斜一段、二段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式",C-M图投点显示出兼具牵引流与重力流的水动力机制,均符合风暴沉积特征;辛集组沉积环境与早寒武世华北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坳-隆相间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处于风暴活动频繁的低纬度地区,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变化、气温由温和到相对较高的古纬度和古气候等因素密不可分。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对了解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及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辛集组 沉积环境 浅海重力流 粒度分析
下载PDF
城市化对呼和浩特市潜水补给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超 董少刚 +2 位作者 刘晓波 杨阳 李政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4-583,共10页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已严重干扰了区域地下水均衡,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在呼和浩特市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并结合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方法,探究城区扩张下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研究区潜水补给量的变化。结果表...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已严重干扰了区域地下水均衡,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在呼和浩特市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并结合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方法,探究城区扩张下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研究区潜水补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6—2014年,研究区城镇面积扩大了约3.58倍。在城市化引起的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景观河改造等因素影响下,研究区潜水疏干面积从11.9 1 km^2扩大到104.76 km2,年侧向补给量减少9 061.15×10~4m^3;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843.85×10~4m^3;农灌水回渗补给量减少279.44×10~4m^3;河道渗漏补给量减少86.38×10~4m^3;城市供水管网漏失入渗量增加1 752×10~4m^3。对比1986年和2014年,研究区潜水补给量从13 225.01×10~4m^3减少至4 707.03×10~4m^3,减少了64.4%,其中减少比例最大的是侧向补给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城市化使呼和浩特市潜水补给量大大缩减,迫切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和地下水资源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城市化 GIS 地下水均衡 呼和浩特市
下载PDF
三维成矿预测与预测评价——以东昆仑成矿带红旗沟—深水潭金矿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桥 陈建平 田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5-343,共9页
红旗沟—深水潭金矿是东昆仑成矿带中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控于破碎蚀变带。通过对东昆仑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梳理以及金矿成矿过程的分析,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成矿有利因子,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并计算找矿信息量... 红旗沟—深水潭金矿是东昆仑成矿带中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控于破碎蚀变带。通过对东昆仑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梳理以及金矿成矿过程的分析,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成矿有利因子,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并计算找矿信息量。在此基础上,从最优分级分析、精度分析和结果分析三方面进行信息量分级评价、预测区分级评价、数据精度评价、找矿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评价以及找矿靶区的定位精度评价、预测资源量估算和找矿概率评价等研究。研究共圈定4处找矿靶区,并估算全区金资源量约165 t。结果表明红旗沟—深水潭金矿的找矿潜力较大,后期应该重视已知矿体的深部及边部区域的重点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 预测评价 地质建模 信息量 红旗沟—深水潭 东昆仑成矿带
下载PDF
东濮凹陷西斜坡盐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蕾 李素梅 +3 位作者 张洪安 徐田武 张云献 纪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9-1124,共16页
东濮凹陷西斜坡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复杂。采用色谱-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单体烃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东濮凹陷西斜坡原油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共分出两种成因类型原油,第Ⅰ类为马寨地区原油,具有较... 东濮凹陷西斜坡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复杂。采用色谱-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单体烃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东濮凹陷西斜坡原油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共分出两种成因类型原油,第Ⅰ类为马寨地区原油,具有较低Pr/Ph(均值0. 39)和C29-/C30-藿烷(均值0. 33)、较高C35-/C34-藿烷(均值1. 56)和二苯并噻吩/菲值(均值0. 27)等强还原性、盐湖相原油特征,主要来自马寨次洼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第Ⅱ类为胡庆-邢庄地区原油,盐湖相特征不及第Ⅰ类,主要来自柳屯、海通集洼陷埋深> 3 000 m的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烃源岩。ESI-FT ICR MS检测到深部原油含有热稳定性较低的硫化物,其硫同位素也偏高,指示TSR对深部油气的改造作用。观察到西斜坡地区烃源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两种热演化趋势,反映膏盐岩对烃源岩生烃演化显著的控制作用。西斜坡已发现原油大多具有低熟、早期成藏特征,与海通集、柳屯洼陷深部较高热演化程度烃源岩较为发育不太匹配,指示研究区具有潜在的深部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西斜坡 盐湖相 生物标志物 油气成因类型 油源对比 TSR
下载PDF
信息量模型、确定性系数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组合评价地质灾害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晓东 刘湘南 +4 位作者 赵志鹏 吴文忠 刘海燕 张勇 高宇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2-610,共9页
为探索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方法,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坡向、坡高、高程、地层、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植被覆盖度等8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I+LR)和确定性系数模型+逻辑回... 为探索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方法,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坡向、坡高、高程、地层、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植被覆盖度等8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I+LR)和确定性系数模型+逻辑回归模型(CF+LR)2种组合模型对盐池县地质灾害敏感性进行评价,将该区域地质灾害划分为极低、低、中和高敏感区4类,并完成结果检验。结果表明:(1)2种组合模型得到的低、中敏感区面积基本相当,而高敏感区面积相差较大,CF+LR模型较I+LR模型高敏感区面积增加约533.6 km2,而极低敏感区面积减少约6%;(2)2种组合模型的合理性均符合检验要求,且ROC精度检验AUC值分别为0.868和0.829,渐进Sig.b均小于0.05,表明2种组合评价模型都能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盐池县地质灾害敏感性;(3)ROC检验精度与盐池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均表明I+LR模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敏感性 确定性系数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宁夏盐池
下载PDF
河北省宣化地区原煤与燃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煜 向武 +3 位作者 张延夕 邢旭东 朱杰 杨渭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3-1062,共10页
通过对河北省宣化原煤及燃煤污染区表土和近地降尘的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查明了表土及降尘中Hg、Cd、V、Zn、Mo、U、Mn、Cr等13种重金属元素及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原煤区土壤以Hg、Cd污染为主,污染区在煤带两侧... 通过对河北省宣化原煤及燃煤污染区表土和近地降尘的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查明了表土及降尘中Hg、Cd、V、Zn、Mo、U、Mn、Cr等13种重金属元素及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原煤区土壤以Hg、Cd污染为主,污染区在煤带两侧约100 m范围内,燃煤区土壤以Hg、Cd、V污染为主,污染范围在燃煤企业下风口超过2 km。原煤区表土中Hg、Cd、Zn、Mo、U及PAHs与燃煤区表土中Hg、V、Mo、U、Mn、Cr及PAHs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带入。区内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以β-葡萄糖苷酶最为明显,且燃煤区较原煤区抑制更为显著,反映了煤污染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污染 表层土壤 近地降尘 生态效应 河北宣化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额勒根乌兰乌拉一带土壤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善明 兰生科 +3 位作者 贺中银 韩志敏 陈强 王永晖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5-666,共12页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北山北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明显,且分布有额勒根乌兰乌拉斑岩型钼(铜)矿。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研究了区内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特征、地球化学场特征及综合异...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北山北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明显,且分布有额勒根乌兰乌拉斑岩型钼(铜)矿。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研究了区内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特征、地球化学场特征及综合异常特征。认为区内主成矿元素为Mo、Cu、Au,主要的控矿层位为咸水湖组火山岩段,成矿有利侵入体为石炭纪花岗闪长岩。划分出5种综合异常类型,其中与斑岩钼(铜)矿系统有关的综合异常和与奥陶系建造有关的综合异常是今后解剖找矿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测量 地球化学场 综合异常 斑岩钼(铜)矿系统 额勒根乌兰乌拉 内蒙古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来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幸福 彭松柏 +3 位作者 KUSKY Timothy 王璐 邓浩 王军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704,745,共9页
赣东北元古宙蛇绿岩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主要由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低温高压蓝片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组成。对赣东北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92±2... 赣东北元古宙蛇绿岩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主要由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低温高压蓝片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组成。对赣东北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92±25)Ma(MSWD=1.19),以此代表该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一年代学结果表明扬子陆块东南缘古洋盆在新元古代早期就已存在,但晚于扬子北缘中元古代晚期古洋盆(~1 120 Ma),暗示扬子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形成具有从西北往东南逐步拼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赣东北蛇绿岩 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新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扬马延海脊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潜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林 袁炳强 +2 位作者 张春灌 许文强 鲁海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扬马延海脊位于北大西洋的北极圈附近,东格陵兰板块和挪威板块之间,冰岛东北方向。北极地区地域辽阔,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恶劣的环境一直制约油气的勘探进展。在扬马延海脊的沉积演化过程中,扬马延海脊在第三纪前有着和东格陵兰陆架、挪... 扬马延海脊位于北大西洋的北极圈附近,东格陵兰板块和挪威板块之间,冰岛东北方向。北极地区地域辽阔,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恶劣的环境一直制约油气的勘探进展。在扬马延海脊的沉积演化过程中,扬马延海脊在第三纪前有着和东格陵兰陆架、挪威陆架相似的沉积序列,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二叠纪陆内裂谷、三叠纪—侏罗纪同裂谷和微陆块漂移、白垩纪至今热沉降和被动陆缘等3个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搜集的东格陵兰陆架、挪威陆架的油气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扬马延海脊可划分为扬马延盆地、扬马延西部构造带、扬马延中部凸起带、扬马延海槽、扬马延东部斜坡、扬马延南部复杂构造带6个构造单元,在其上发育着2套油气系统。同时扬马延海脊发育有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这些圈闭为油气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划分有利油气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扬马延海脊构造特征等方面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对我国参与研究开发北极油气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马延海脊 沉积演化 构造单元 构造圈闭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聪 于炳松 +4 位作者 阮壮 郝士龙 李琨 罗忠 刘润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层序格架和时空分布,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及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开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发现盆地内虽然具有构造复杂、物源多...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层序格架和时空分布,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及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开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发现盆地内虽然具有构造复杂、物源多样、岩相不均、组名不统一的特点,但依然具有全盆地范围内可追溯的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通过层序界面追踪及沉积旋回分析,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盆地内各级旋回的对比关系。通过全盆地对比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南北方向上各级旋回个数变化不大,沉积厚度相对稳定;东西方向上旋回变化复杂,西部缺失LSC6旋回和大部分LSC5旋回,东部则缺失大部分LSC1旋回,由于沉降与沉积中心位于龙门山前缘坳陷,盆地近西部沉积速率极高,整体的沉积体展布呈现西厚东薄的楔形体形态特征。在层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对比,推测了各旋回的相对年龄值以及不整合面的沉积间断时间,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下一步油气资源探勘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年代-层序地层格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及对蒸散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凯霖 金晓媚 +2 位作者 郭任宏 魏善蓉 梁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4-841,共8页
土壤水分是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与纽带,蒸散是该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法对G... 土壤水分是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与纽带,蒸散是该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法对GLDAS地表0-10 cm土壤湿度数据降尺度处理,估算柴达木盆地平原区2014年间6—9月的月均土壤湿度,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对平原区9个子流域的日均蒸散量进行计算,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日均蒸散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表观热惯量(ATI)与GLDAS地表0-10 cm土壤含水量数据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整体在0.7以上;利用ATI对GLDAS数据降尺度处理,得到的土壤含水量与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4和0.791,因此使用ATI法对GLDAS土壤含水量数据降尺度反演柴达木盆地平原区土壤湿度是可靠的。平原区日蒸散量与土壤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整体在0.96以上,在影响蒸散的各考虑因素中,土壤湿度对蒸散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蒸散发 表观热惯量法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 MODIS GLDAS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郝彬 胡素云 +4 位作者 黄士鹏 胡健 石书缘 王坤 梁东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4-626,共13页
根据储层中沥青的产状、元素组成、固体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芳烃色谱—质谱等,对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上具有低H/C原子比值、高反射率的特征,... 根据储层中沥青的产状、元素组成、固体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芳烃色谱—质谱等,对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上具有低H/C原子比值、高反射率的特征,是古油藏原油经裂解形成的残留物。储层沥青的正构烷烃分布较为完整,碳数在C16—C31范围,没有受到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其可能的烃源岩发育于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为海相泥页岩。固体沥青碳同位素值介于-33.1‰^-35.4‰之间,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也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表明其烃源来自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地球化学特征 沥青成因 龙王庙组 磨溪地区
下载PDF
赣江流域(南昌段)水系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锆石U-Pb同位素证据的约束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小聪 王安东 +2 位作者 万建军 李全忠 林乐夫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527,共14页
赣江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为研究赣江水系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江河流(南昌段)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研究。对3个河砂样品中的14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有效测试点123个。测试... 赣江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为研究赣江水系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江河流(南昌段)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研究。对3个河砂样品中的14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有效测试点123个。测试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主要有7个年龄段,分别是134~197 Ma、221~290 Ma、386~484 Ma、520~625 Ma、727~895 Ma、980~1 110 Ma、2 502~2 861 Ma。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年龄区间分别与已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相对应(燕山运动、印支-海西运动、加里东运动、晋宁运动、吕梁运动)。大多数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且Th/U〉0.4,表明这些锆石多为岩浆成因。通过对赣江流域及周边各个地区的年代学对比研究揭示:年龄段为134~197 Ma的锆石大部分来自赣中南—闽西—粤北地区;221~290 Ma的印支期锆石主要来自赣南地区,而海西期的锆石来自赣中、九岭地区;386~484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赣中南地区,少量来自赣西北;520~625 Ma的锆石可初步判断来自赣南地区;727~895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赣北江南造山带附近的九岭地区;980~1 110 Ma和2502~2 861 Ma的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腹地的赣南—粤北地区。因此,赣江水系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可以有效地限定赣江流域的主要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碎屑锆石 U-PB年龄 物源分析 赣江流域
下载PDF
广西武鸣县典型土壤剖面S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杨琼 侯青叶 +2 位作者 顾秋蓓 余涛 杨忠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462,共8页
以广西武鸣县典型的碳酸盐岩成土剖面和陆源碎屑岩成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Se元素与其形态在垂向上的迁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在成土过程中,土壤Se含量均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特... 以广西武鸣县典型的碳酸盐岩成土剖面和陆源碎屑岩成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Se元素与其形态在垂向上的迁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在成土过程中,土壤Se含量均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特点,且前者在表层明显富集,而后者相对较稳定,算术平均值分别为0.55 mg/kg和1.43 mg/kg。前者的水溶性总硒含量高于后者,平均含量分别为3.48μg/kg和1.81μg/kg,但均以硒酸态硒为主,其次是亚硒酸态硒和腐殖酸结合态硒。成土剖面上,土壤Se含量及其形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碳酸盐岩成土剖面上,Se的含量与形态主要受土壤TOC含量和p H值影响;陆源碎屑岩成土剖面上,影响Se的含量及其形态的因素较多,土壤p H值、TOC、Al2O3和Fe2O3含量以及土壤质地等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土母质 土壤剖面 硒含量 硒形态 影响因素 广西武鸣
下载PDF
大同盆地浅层含水层沉积物中砷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价
20
作者 欧阳光明 谢作明 +2 位作者 孙小燕 杨东 王焰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4,共5页
以采自大同盆地野外试验场的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调查高砷含水层中生物可利用性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经实验室测定,沉积物总体呈碱性,Al、Fe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利用连续提取法发现沉积物中砷结合形态主要为无定形和低结晶铁铝... 以采自大同盆地野外试验场的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调查高砷含水层中生物可利用性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经实验室测定,沉积物总体呈碱性,Al、Fe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利用连续提取法发现沉积物中砷结合形态主要为无定形和低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其次是残余态砷。其中铁铝氧化物形态的砷所占比例达53.54%,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占14.33%,生物可利用形态的砷较少,这与体外模拟方法测定的生物可利用性砷含量较低吻合。体外模拟实验还发现:肠阶段生物可利用性砷含量比胃阶段低,生理学提取法(PBET)和体外消化法(IVG)测定的生物可利用性砷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生物可利用性 浅层含水层 沉积物 大同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