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临床误诊误治》

作品数17874被引量44556H指数37
本刊是我国创刊最早的误诊研究类综合性医学期刊,创刊于1985年,以研究临床诊疗失误的经验和教训,探索误诊误治发生规律及防范措施为宗旨,对推动医学领域内误诊误治研究的发展,始终发挥着正确的导向作用。本刊...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342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3-1105/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7,8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诺莫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朱娜 朱东林 +1 位作者 邢雷 隋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皮肤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皮肤科住院患者89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MDRO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MDRO感染... 目的通过分析皮肤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皮肤科住院患者89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MDRO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MDRO感染影响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预测MDRO感染的价值。结果8950例皮肤科住院患者发生MDRO感染782例,发生率为8.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免疫性皮肤疾病、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联用、C反应蛋白(CRP)为皮肤科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采用R软件rms程序建立皮肤科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诺莫图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风险能力指数为0.920,校准度为0.88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MDRO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903,0.991),敏感度为0.905,特异度为0.918。结论皮肤科住院患者MDRO感染风险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免疫性皮肤疾病、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联用、CRP,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诺莫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皮肤科 住院 影响因素分析 诺莫图预测模型 年龄 住院天数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误诊分析
2
作者 王媛媛 朱丽 丁秀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及关节痛各3例。体形消瘦,巩膜及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查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升高各6例。腹部B超检查示肝大18例,肝内回声不均。初期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予相应治疗15 d无好转,遂转我院。查血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阳性,血γ-球蛋白、IgG升高,结合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及相关病史,遂明确诊断为AIH。误诊时间18~21 d。确诊后,18例予泼尼松单独治疗,3例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结论AIH发病较隐匿,以年轻女性高发,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及ANA、SMA、抗肝肾微粒体、免疫球蛋白或肝组织病理检查可区分二者,确诊后应及时予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误诊 肝炎 病毒性 抗平滑肌抗体 抗核抗体 γ-球蛋白 IGG 肝炎病毒检测
下载PDF
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贾鸿飞 高学坡 李茂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烧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烧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3、7天与对照组血清ICAM-1、IL-10、TNF-α,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根据患者预后,将观察组又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CAM-1、IL-10、TNF-α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烧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高于对照组,且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具有差异(P<0.05)。入院第3、7天,中度组血清ICAM-1、IL-10、TNF-α低于重度组,而重度组低于特重度组;中度组入院后血清ICAM-1、IL-10、TNF-α呈降低趋势,而重度组与特重度组呈增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CAM-1、IL-10、TNF-α联合预测烧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826)高于单独预测(0.771、0.783、0.7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乳酸、入院后48 h乳酸、机械通气及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为影响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具有差异,且三者联合评估烧伤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价值。首次乳酸、入院后48 h乳酸、机械通气及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是影响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乳酸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梅婷 孙小力 +1 位作者 齐淑静 魏广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138-142,共5页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和对照组(艾曲泊帕治疗),每组39例。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0、TNF-α、PF4、TPO、vWF水平及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LT高于治疗前,PT、APT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PT、APT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能够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恶性肿瘤 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 艾曲泊帕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小板生成素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5
作者 曹新河 杨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均为非哺乳期女性,均以单侧乳腺...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术前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均为非哺乳期女性,均以单侧乳腺内肿块、乳腺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伴乳头溢液9例,皮肤局部红肿、皮温升高7例,乳头凹陷5例,乳腺局部压痛5例,可触及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8例。初步诊断为乳腺癌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择期行乳腺病灶切除术治疗,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示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时间5~7 d。遂10例改行乳腺区段切除术,4例改行乳管切除术,术后均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发病率低,早期表现常不典型,未行病理学检查前极易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必要时及早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提高本病术前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误诊 乳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检查 乳头溢液 浆细胞浸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6
作者 范光德 孙梦涵 王坤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体检者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病1 874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MAP,检测外周血WBC、总胆固醇、...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体检者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病1 874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MAP,检测外周血WB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丙氨酸转氨酶、空腹血糖。根据MAP分为4组:Q1组(≤96.3 mmHg)、Q2组(96.4~100.0 mmHg)、Q3组(100.1~106.7 mmHg)、Q4组(≥106.8 mmHg)。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MAP与其他观察指标的相关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WBC升高危险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Q4组发生WBC升高的概率是Q1组的2.90倍(95%CI:2.05,4.10),Q3组发生WBC升高的概率是Q1组的2.83倍(95%CI:2.00,4.02),Q2组发生WBC升高的概率是Q1组的2.28倍(95%CI:1.60,3.25),在校正年龄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上述关联仍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AP独立相关(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WBC水平与MAP升高有关,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MA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平均动脉压 血压 白细胞计数 总胆固醇 炎症反应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向会耀 王海燕 马金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72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72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健康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随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以及研究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抗Sm抗体联合抗Rib-P抗体诊断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研究组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者蛋白尿发生率及C3阳性率明显高于抗Sm抗体、抗Rib-P抗体阴性者(P<0.05)。结论抗Sm抗体、抗Rib-P抗体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佳,有望作为诊断抗dsDN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双链DNA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SM抗体 抗Rib-P抗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胸膜外间隙导管注入局麻药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陈秀秀 蔡乐男 +3 位作者 卢建波 李艳鸿 袁欣 乔庆勃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38-142,148,共6页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间隙导管注入局麻药镇痛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术后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和导管组,每组60例。PCIA组采用PCIA,导管...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间隙导管注入局麻药镇痛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术后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和导管组,每组60例。PCIA组采用PCIA,导管组采用经胸膜外间隙导管注入局麻药镇痛。比较2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苏醒时间、首次自主翻身时间、首次自主坐起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P物质(SP)、神经肽Y(NPY)]、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补救镇痛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导管组术后8、12、24、48、72 h 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P<0.01)。导管组首次自主翻身时间、首次自主坐起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PCIA组(P<0.01)。术后24、72 h,导管组5-HT、SP、NPY、Cor、ACTH水平低于PCIA组(P<0.01),2组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导管组PSQI评分低于PCIA组(P<0.05,P<0.01)。导管组补救镇痛率低于PCIA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IA相比,经胸膜外间隙导管注入局麻药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应激反应降低效果更佳,术后睡眠质量、麻醉苏醒质量更优,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膜外间隙 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下载PDF
亮菌口服溶液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彭卫卫 钟丽婷 +2 位作者 李泽蕾 钟炳娣 聂启鸿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亮菌口服溶液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94例,根据术后应用药物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后常规抗感染、护肝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研... 目的 探讨亮菌口服溶液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94例,根据术后应用药物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后常规抗感染、护肝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亮菌口服溶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肝功能指标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及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亮菌口服溶液可调节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效果显著,并可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亮菌口服溶液 CD3+ CD4+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丙氨酸转氨酶 药物毒性
下载PDF
甲状腺癌CT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亚杰 于泽洋 +1 位作者 项昆 王卓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27-31,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CT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癌误诊病例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以颈前无痛性单发肿物(右侧5例、左侧7例)就诊,甲状腺均增大,5例可触及...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CT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癌误诊病例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以颈前无痛性单发肿物(右侧5例、左侧7例)就诊,甲状腺均增大,5例可触及多个颈部增大淋巴结;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5例;肿物质硬,吞咽时活动性差5例。12例中形状不规则7例,边界清楚4例;3例肿物邻近气管、肌肉或血管浸润包埋,4例包膜欠完整,5例颈部淋巴结增大。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误诊为甲状腺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均拟行手术治疗,经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为乳头状腺癌。误诊时间2~3 d。12例中行患侧腺叶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4例,同时行患侧增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5例,术后予以放疗6例。12例术后均口服甲状腺素片防止复发。术后随访1年,均存活且未复发。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以无痛性颈部肿物就诊,若CT影像不典型,未及早行针刺细胞学病理检查,易导致术前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熟知CT影像学征象,及早行针刺细胞学病理检查,可有效避免术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误诊 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良恶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其他疾病误诊为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洪翼兮 章世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7月3例于入院初期误诊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例左侧阴囊肿痛,1例右侧腹股沟包块,1例突发左下腹疼痛。3例均有相似的临床症状,行B...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7月3例于入院初期误诊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例左侧阴囊肿痛,1例右侧腹股沟包块,1例突发左下腹疼痛。3例均有相似的临床症状,行B超检查,初诊皆误诊为腹股沟疝。误诊时间为2 h~15 d。1例经专科会诊后考虑精索扭转,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第3次住院穿刺活检考虑右侧腹股沟肿物(见异型细胞),目前随访中;1例经术中探查考虑小肠穿孔,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患者以腹股沟包块、疼痛等类似腹股沟疝表现就诊时,需考虑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腹股沟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扭转 腹股沟肿物 小肠穿孔 误诊 腹股沟疝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娜 崔彦明 梁盾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350例,按方法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各175例。逆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顺行组给予指固有动...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350例,按方法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各175例。逆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顺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指间关节活动度及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结果随访1年,顺行组感觉功能优良率高于逆行组,两点辨别觉短于逆行组(P<0.01)。顺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逆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逆行组(P<0.05)。随访期间,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2组伤侧近指间关节(PIP)及远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大于出院时(P<0.05);出院时,顺行组伤侧PIP及DIP活动度大于逆行组,但术后6个月小于逆行组(P<0.01)。随访1年后,2组日常活动能力、全手总体功能、工作能力、疼痛、外观及手部功能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相比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可有效促进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指感觉的恢复,但对指间关节活动度恢复具有一定影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软组织缺损 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间关节活动度 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评分
下载PDF
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在卵圆孔未闭诊断及右向左分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宝丽 倪卫东 +3 位作者 马兵兵 李俊秀 尹鹏 赵宜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用于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及评估右向左分流(RLS)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100例疑似PFO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行TTE、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用于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及评估右向左分流(RLS)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100例疑似PFO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行TTE、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TE、右心声学造影单独与联合诊断PFO的价值及RLS的检出情况,并分析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评估RLS分级与TEE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敏感度(93.02%)和准确度(92.00%)均高于TTE(75.58%和78.00%)、右心声学造影(79.07%和80.00%)单独诊断(P<0.05)。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RLS检出率(95.12%)高于右心声学造影(81.71%)单独检出率(P<0.01)。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评估RLS分级与TEE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1(95%CI:0.724,0.959;P<0.001),符合率为88.37%。结论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效果良好,且能清晰显示PFO患者RLS情况,可作为PFO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右心声学造影 右向左分流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临床误诊误治》2022年投稿须知
14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临床误诊误治》以研究疾病诊疗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探索误诊误治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为宗旨,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来源期... 《临床误诊误治》以研究疾病诊疗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探索误诊误治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为宗旨,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期刊 期刊指南 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学术期刊 疾病诊疗 误诊误治 统计源期刊 乌利希
下载PDF
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效果及对脑电图参数、 神经因子、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成 渠蕊 +1 位作者 李蕊 戴园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联合卡马西平(CBZ)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脑电图参数、神经因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小儿癫痫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TPM联合CBZ治疗,对照组仅予CB...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联合卡马西平(CBZ)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脑电图参数、神经因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小儿癫痫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TPM联合CBZ治疗,对照组仅予CBZ治疗,治疗后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电图参数变化、血清神经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α波减少>0.5 Hz、θ波增加、δ波增加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2组血清神经肽Y、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M联合CBZ治疗小儿癫痫可以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儿脑部异常放电状况,且安全性与单独使用CBZ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托吡酯 卡马西平 神经肽Y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药物毒性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贾卫红 杨栋才 +5 位作者 祝阿妮 路晨阳 马倩 卜丽娜 刘志燕 李楠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1期5-9,13,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分别以发热和乏力7 d,间断头晕20余天,发热和咳嗽、...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分别以发热和乏力7 d,间断头晕20余天,发热和咳嗽、气短1 d及发热伴咳嗽、咳痰6 d入院,均出现高热,伴乏力、食欲不振及轻微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皆出现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血钠下降。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叶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充血和肿胀。就诊初期均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误诊时间5~10 d,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等检查并追问病史发现鹦鹉和禽类接触史,确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确诊后均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常表现为高热和乏力,影像学检查以肺部斑片实变影为主,易出现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和(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该病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及认真、细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 误诊 细菌性肺炎
下载PDF
征订启事
17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5期74-74,共1页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大1开全铜版纸彩印。专栏设置富有特色,内容丰富具可读性,丰富的病例报告为临床各专科医生提高临床诊疗实...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大1开全铜版纸彩印。专栏设置富有特色,内容丰富具可读性,丰富的病例报告为临床各专科医生提高临床诊疗实践水平极有帮助。欢迎您订阅2021年《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可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864)或邮局直接汇款订阅。每月22日出版,每期定价20元,每年定价240元。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98号;邮编:050082;电话:0311-80720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款订阅 美国化学文摘 来源期刊 全铜版纸 征订启事 专科医生 邮发代号 中山西路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华林 蒋科 柳维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GCT误诊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8.70%。1例触及胸前明显肿物,2例右侧髋部疼痛、行走困难,3例局部肿痛不适、有明显压痛;有...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GCT误诊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8.70%。1例触及胸前明显肿物,2例右侧髋部疼痛、行走困难,3例局部肿痛不适、有明显压痛;有外伤史1例,肺结核病史1例;夜间盗汗1例,关节活动受限4例。误诊为胸锁关节结核1例,骨囊肿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6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GCT,误诊时间2~7 d。6例均予手术切除治疗,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未复发及转移。结论GCT发病率较低,早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极易误诊。加强对GCT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仔细鉴别诊断,及时行CT、MRI及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误诊 结核 骨关节 骨囊肿 非骨化性纤维瘤 软骨母细胞瘤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辉 康志龙 +4 位作者 彭新华 刘丽梅 刘英雪 封英杰 陶丽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2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16例入院初期误诊SAP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7.58%。16例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伴恶心,10例血淀粉酶升高。本组误诊为肠梗...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16例入院初期误诊SAP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7.58%。16例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伴恶心,10例血淀粉酶升高。本组误诊为肠梗阻5例,弥漫性腹膜炎4例,胆道感染及胆石症各3例,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胆囊炎1例。误诊时间2.2~4.1 d。患者按误诊疾病治疗后,病情均未见好转,后行腹部CT增强扫描并复查血淀粉酶升高,确诊为SAP,确诊后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抑制胰腺分泌、抗休克、抗感染、补液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住院26~43 d后痊愈出院。结论SAP病因多,症状体征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早期血尿淀粉酶不高或轻微升高,易发生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认真鉴别诊断,及早行腹部CT增强扫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误诊 肠梗阻 弥漫性腹膜炎 胆石症 胆囊炎 急性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亚柱 马珂琳 +4 位作者 祝丽丽 刘超 丁振江 孙王乐贤 张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并评价NLR、MLR对T2DM合并CHD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并评价NLR、MLR对T2DM合并CHD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T2DM患者193例,依据CAG结果将合并CHD者设为研究组(132例),不合并CHD者设为对照组(61例)。检测所有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并计算NLR、MLR;记录所有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计算Gensini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NLR、ML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MLR对T2DM合并CHD的诊断价值;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CHD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NLR、ML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M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MLR诊断T2DM合并CH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和0.649(P<0.05),当NLR、MLR分别取临界值2.940、0.205时,诊断T2DM合并CHD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9%、67.5%和80.3%、46.8%;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0 mmol/L、NLR≥2.940、MLR≥0.205是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NLR、MLR与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LR≥2.940及MLR≥0.205为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M是否并发CHD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