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0828被引量57199H指数86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高级核心期刊,本刊编辑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地在神经外科领域有深厚造诣和学术成就的专家组成。办刊宗旨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234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0,8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刊关于稿件统计学的要求
1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1,共1页
(1)统计学符号: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2)研究设计: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应交代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采用... (1)统计学符号: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2)研究设计: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应交代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采用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Q1,Q3)或M(I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应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应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图 定量资料 数学原则 偏态分布 数轴 抽样方法 正态分布 刻度值
原文传递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2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6,共1页
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的手机号和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此类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我们已将排查到的稿... 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的手机号和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此类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我们已将排查到的稿件信息通报各编辑部,杂志社新媒体部也将对此类账号做封禁处理,相关稿件一律做退稿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 学术期刊出版 稿件信息 第三方机构 IP地址 代写 账号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基于微电极记录结果远程程控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熊赤 陈鹏 +2 位作者 蒋曼丽 常博文 牛朝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远程程控与传统门诊程控的疗效,并探讨微电极记录(MER)在术后程控刺激触点选择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远程程控与传统门诊程控的疗效,并探讨微电极记录(MER)在术后程控刺激触点选择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122例PD患者,术后1个月开机,开机后1年进行随访。根据术后程控方式和首次程控刺激触点的选择策略分为门诊常规程控组(39例)、远程常规程控组(41例)和MER指导远程程控组(42例),比较3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开机用时,以及开机时出现不适感的次数、开机后1年药物关期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震颤与运动迟缓评分之和的改善率、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LEDD)减少率、开机后1年的程控次数、随访期间的程控需求比例。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分期(H-Y分期)、术前LEDD、术前药物关期UPDRS-Ⅲ评分、术前药物关期UPDRS-Ⅲ震颤与运动迟缓评分之和、术前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机后1年,3组患者药物关期UPDRS-Ⅲ震颤与运动迟缓评分之和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P>0.05),而在LEDD减少率[M(Q1,Q3)]方面,远程常规程控组和MER指导远程程控组均显著高于门诊程控组[分别为46.7%(30%,50%)、46.6%(30%,60%)、33.3%(0%,50%),H=6.05,P=0.049];程控次数[M(Q_(1),Q_(3))]方面,远程常规程控组和MER指导远程程控组均高于门诊常规程控组[分别为6(57)次、6(5,8)次、5(4,7)次,H=8.35,P=0.015],而随访期间程控需求比例均低于门诊常规程控组[分别为31.7%(13/41)、31.0%(13/42)56.4%(22/39),χ^(2)=7.00,P=0.030]。MER指导远程程控组的开机用时[M(Q1,Q3)]显著短于门诊常规程控组和远程常规程控组[分别为43.5(36.0,54.0)min、125.0(106.0,134.0)min、124.0(104.5,150.0)min,H=79.72,P<0.001],开机时出现不适感的次数[M(Q_(1),Q_(3))]显著少于门诊常规程控组和远程常规程控组[分别为1(0,1)次、3(3,3)次,3(3,3)次,H=86.17,P<0.001]。结论PD患者DBS术后远程程控可获得与门诊程控相当的疗效,而应用MER能够提高远程程控的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治疗结果 远程程控 微电极记录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稿件著作权事项的要求
4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1,共1页
(1)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2)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全体作者亲笔签署《... (1)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2)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全体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后,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属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APP终端、微信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3)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缴纳相关发表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1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有使用权 中华医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著作权 文字修改 授权书 电子期刊 稿酬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 张亚卓 白吉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3-1091,共9页
脊索瘤是罕见的肉瘤亚型,主要发生于中线部位,包括颅底、脊柱和骶尾部,其中颅底脊索瘤约占1/3[1-2].欧洲和美国脊索瘤的年发病率约为0.08/10万[2].颅底脊索瘤诊断时的中位年龄约为40岁[3-4].儿童脊索瘤罕见,欧洲和美国的儿童脊索瘤发病... 脊索瘤是罕见的肉瘤亚型,主要发生于中线部位,包括颅底、脊柱和骶尾部,其中颅底脊索瘤约占1/3[1-2].欧洲和美国脊索瘤的年发病率约为0.08/10万[2].颅底脊索瘤诊断时的中位年龄约为40岁[3-4].儿童脊索瘤罕见,欧洲和美国的儿童脊索瘤发病率分别为0.8/1000万和1.4/1000万[2].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男:女约为1.5∶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中线部位 骶尾部 神经内镜手术 颅底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伴H3K27改变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佳树 葛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8-852,共5页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改变常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线结构,如丘脑、脑干、脊髓等。其中发生于脑桥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被称为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DIPG好发于儿童,其临床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约为9~12个月,2年生存率为10%~25...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改变常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线结构,如丘脑、脑干、脊髓等。其中发生于脑桥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被称为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DIPG好发于儿童,其临床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约为9~12个月,2年生存率为10%~25%,5年生存率<1%,约80%患儿存在H3K27改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靶向治疗和细胞治疗的发展,对于DIPG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式已有全新的认识。本文综述了DIPG伴H3K27改变在表观遗传学、细胞代谢、免疫微环境等方面可能的促肿瘤机制和针对这些方面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为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精准治疗 免疫微环境 胶质瘤 表观遗传学 细胞代谢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中原位骨瓣联合不同黏膜瓣颅底重建的骨愈合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莉莉 王晓澍 +2 位作者 林定发 唐帅 杨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ETA)手术中,采用原位骨瓣(ISBF)联合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PNSF)与游离中鼻甲黏膜瓣(FMTMF)进行颅底重建的骨愈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EET...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ETA)手术中,采用原位骨瓣(ISBF)联合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PNSF)与游离中鼻甲黏膜瓣(FMTMF)进行颅底重建的骨愈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EETA手术并采用ISBF联合PNSF或FMTMF颅底重建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于术后当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鞍区薄层CT扫描,应用全息三维影像模型/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骨性结构三维重建,测量观察ISBF与骨窗面积比值的变化。根据术中采用的黏膜瓣类型,将患者分为ISBF+PNSF组(简称PNSF组,n=62)与ISBF+FMTMF组(简称FMTMF组,n=44)。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节点ISBF与骨窗面积的比值以及术后2年该比值>90%的患者占比。结果106例患者的颅底重建术均顺利完成。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PNSF组和FMTMF组患者ISBF与骨窗面积的比值均呈增长趋势(F=588.62,P<0.001);但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当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ISBF与骨窗面积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P=0.659);PNSF组与FMTMF组比较,术后2年ISBF与骨窗面积的比值>90%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7%(29/62)对比50.00%(22/44),χ2=0.11,P=0.743]。结论EETA手术中采用ISBF联合PNSF与FMTMF进行颅底重建的骨愈合效果均良好,两种黏膜瓣均能保证ISBF的存活、生长及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肿瘤 颅底 骨重建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不同分型颈内动脉分叉部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洪伟 张东 +1 位作者 顾艳 李爱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不同分型颈内动脉(ICA)分叉部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ICA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1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不同分型颈内动脉(ICA)分叉部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ICA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1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瘤颈发出的部位,将分叉部动脉瘤分为3个类型:ICA分叉上方动脉瘤,共5例;ICA分叉下方动脉瘤,共13例;夹角动脉瘤,共10例,其中位于ICA-大脑前动脉(ACA)夹角1例,ICA-大脑中动脉(MCA)夹角1例,ACA-MCA夹角8例。手术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术中根据动脉瘤的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动脉瘤夹及夹闭方法。夹闭后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动脉瘤、载瘤动脉和分支血管的显影情况。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9~12个月随访,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以及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动脉瘤有无残留或复发。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夹闭动脉瘤,术中发现1例脉络膜前动脉不显影(误夹),1例动脉瘤残留,均予以调整动脉瘤夹后,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未见异常。2例术后头颅CT显示术侧豆纹动脉供血区域梗死,临床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1例头颅CT显示脑肿胀,中线结构移位<1 cm,脑干无明显受压表现;3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随访期无一例出现新发脑梗死或脑积水,动脉瘤无残留或复发。至末次随访,GOSⅤ级25例,Ⅳ级2例,Ⅲ级1例。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是治疗不同分型ICA分叉部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少,患者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额外侧锁孔入路 颈内动脉分叉部 穿支动脉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儿童颅内破裂蛛网膜囊肿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董芳永 徐钰 +4 位作者 郭中印 陈籽荣 彭鹏 张晓琳 万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破裂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例破裂蛛网膜囊肿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女为7/1,年龄为5.5~18.0岁;所有囊肿...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破裂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例破裂蛛网膜囊肿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女为7/1,年龄为5.5~18.0岁;所有囊肿均位于中颅窝,其中位于左侧者5例,右侧者3例;囊肿Galassi分级Ⅲ级者5例,平均最大径为6.2 cm;Ⅱ级者3例,平均最大径为3.9 cm。患儿术前均有颅内压增高症状。4例行硬膜下钻孔引流术,4例行开颅囊肿切除术。观察患儿的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行钻孔引流术及开颅囊肿切除术的患儿各有1例因术后发生急性硬膜外血肿而行急诊血肿清除术,患儿术后均无新增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后8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53个月(22~110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神经系统检查均无明显阳性体征,可正常生活学习。影像学随访显示,4例患儿囊肿均较术前明显缩小(缩小60%~90%),4例囊肿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钻孔引流术组及开颅囊肿切除术组各2例)。术后无一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需要再次行分流手术。结论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儿童颅内破裂蛛网膜囊肿患者,总体安全、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破裂 儿童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建立“快速通道”的有关规定
10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3-383,共1页
为了保证优秀的医学科研成果能够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尽快地发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各编辑部建立优秀论文发表的“快速通道”。现将有关事宜规定如下。1.“快速通道”的定义: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 为了保证优秀的医学科研成果能够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尽快地发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各编辑部建立优秀论文发表的“快速通道”。现将有关事宜规定如下。1.“快速通道”的定义: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后1个月内就论文能否发表给予答复,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在收稿后4个月内予以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研成果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快速通道 审稿流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收稿 优秀论文
原文传递
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水肿药物治疗现状
11
作者 张龙骥 窦长武 王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2,共3页
胶质母细胞瘤引发的瘤周水肿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瘤周水肿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单一,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抗水肿治疗通常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应用抗水肿药物来缓解瘤周水肿所致颅内... 胶质母细胞瘤引发的瘤周水肿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瘤周水肿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单一,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抗水肿治疗通常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应用抗水肿药物来缓解瘤周水肿所致颅内压增高。本文针对瘤周水肿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周水肿 颅内压增高 胶质母细胞瘤 药物治疗现状 发病机制 抗水肿药 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翔宇 郭兴 +5 位作者 张超 李岳轩 徐淑军 倪石磊 李新钢 李卫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经小脑绒球下入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正村 张恒柱 +4 位作者 王晓东 王杏东 魏民 王广杰 张长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例。其中表皮样囊肿3例,脑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例。其中表皮样囊肿3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后颅窝型9例,中后颅窝骑跨型6例;肿瘤最大径为2.1~4.8 cm。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5例。术中1例患者发生滑车神经损伤,无一例患者出现小脑挫伤。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及死亡。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出现眼球外下活动受限,其余患者均无新增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RI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快速进展。结论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广等优点,是治疗岩斜区病变及侵袭中颅窝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肿瘤 岩斜区 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
原文传递
囊泡胺转运蛋白1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沛 刘琪 +1 位作者 陶锐 王江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囊泡胺转运蛋白1(VAT1)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中135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数据。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135例肿瘤组织中不同免疫细胞... 目的探讨囊泡胺转运蛋白1(VAT1)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中135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数据。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135例肿瘤组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占比。根据VAT1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基因表达量大于或等于中位数;n=68)和低表达组(基因表达量小于中位数;n=67)。对两组间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SEA)。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例GBM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VAT1、p65及CD80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半定量方法判断蛋白染色结果。结果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VAT1低表达组比较,VAT1高表达组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占比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和P=0.045)。GSEA分析结果显示,与VAT1高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过程、免疫反应调节和炎性反应(均P<0.001),且VAT1高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抑制物(IκB)激酶/NF-κB信号的调控和IκB激酶/NF-κB信号的正向调控密切相关(均P=0.001)。随着VAT1表达量的升高,多种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基因表达呈正相关趋势(均P<0.001)。9例GBM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65蛋白和CD80蛋白均与VA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和0.93,均P=0.004)。结论初步研究发现,GBM患者中VAT1高表达可能会影响肿瘤免疫反应,并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影响肿瘤免疫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耐受 核因子ΚB 囊泡胺转运蛋白1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稿件统计学的要求
15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应写明所用统计软件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折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2)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应交代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 应写明所用统计软件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折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2)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应交代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资料 偏态分布 抽样方法 方差分析 正态分布 T检验 成组设计 统计软件
原文传递
基底核钙化与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关系的初步探讨:附90例报告
16
作者 甄雪克 田宏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底核钙化(BGC)与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关系以及存在BGC的SC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SCCD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将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神经科疾病... 目的初步探讨基底核钙化(BGC)与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关系以及存在BGC的SC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SCCD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将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神经科疾病患者(包括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例痴呆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以及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BGC的发生率,并分析存在BGC的SCC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试验组中BGC的发生率为38.9%(35/90),高于对照组的18.9%(17/9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P=0.003)。存在BGC的SCCD患者中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31/35)较无BGC的SCCD患者(30/5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3,P=0.001)。BGC在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SCCD患者中的比率(例)为:以单纯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中占30.3%(10/33),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中占33.3%(13/39),除上述表现外同时合并颈部症状的患者中占12/18,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4,P=0.025)。通过对比影像学结果发现,以单纯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基底核区的钙化相对较轻,而同时合并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颈部症状的患者其基底核区钙化程度较重,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基底核区的钙化程度介于上述两类型患者之间。结论BGC与SCCD的发病可能有关;存在BGC的SCCD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大多数;受累部位越多,临床表现越复杂的SCCD患者BGC的阳性率越高,且钙化程度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钙化 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黄韧带整体显露技术在经皮微创通道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疏龙飞 代飞虎 +6 位作者 张旭 程明 张旺 杨硕 刘国东 王玉海 赵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探讨黄韧带整体显露技术在经皮微创通道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微创通道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中央型... 目的探讨黄韧带整体显露技术在经皮微创通道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微创通道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术中均采用黄韧带整体显露技术,观察术后关节突关节及硬膜囊的横径和矢状径的改变,评估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的改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感染。腰椎单节段的手术时间为(72.0±16.1)min。术后CT显示关节突关节保护良好;MRI显示黄韧带切除完全,硬膜囊横径由术前的(9.4±2.6)mm增大至(16.0±3.0)mm,硬膜囊矢状径由术前的(10.2±1.9)mm增大至(15.1±1.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JOA由术前的(14.8±3.6)分恢复至(26.9±1.3)分,VAS评分由术前的(7.1±1.5)分减少至(0.5±0.2)分,ODI由术前的(68.4±11.8)%减少至(12.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皮微创通道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术中应用黄韧带整体显露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椎管减压充分、关节突关节损伤小、不影响术后腰椎稳定性和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显微外科手术 黄韧带整体显露 通道 双侧减压
原文传递
本刊关于论文写作中志谢的要求
18
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7-1007,共1页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书面同意 实质性
原文传递
CT平扫岛征和黑洞征对原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希 仲艳 +1 位作者 颜伟 王协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CT平扫岛征、黑洞征及其联合征象在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CT平扫岛征、黑洞征及其联合征象在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完成首次头颅CT检查,并且在首次检查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根据是否存在血肿扩大(血肿体积增加>6ml或血肿量增加>33%)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0.10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CT复查显示血肿早期扩大与否作为金标准,评价CT早期征象对血肿早期扩大的预测效能。结果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有岛征者24例,有黑洞征者27例。依据复查头颅CT检查结果分组,血肿扩大组28例,血肿未扩大组5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部位、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的首次CT血肿量大、有CT岛征者占比高、有CT黑洞征者占比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岛征(OR=10.319,95%CI:3.011〜35.372,P=0.001)和CT黑洞征(OR=4.181,95%CI:1.327〜13.170,P=0.015)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CT岛征、黑洞征及岛征联合黑洞征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灵敏度分别为60.7%、57.1%及82.1%,特异度分别为87.7%、80.7%及73.7%,AUC分别为0.742、0.689及0.779。结论CT平扫岛征和黑洞征可辅助临床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联合两征象的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预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岛征 黑洞征
原文传递
机械取栓治疗低ASPECT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鲲鹏 祁鹏 +7 位作者 陆军 叶耿帆 胡深 王俊杰 杨希孟 曹若瑶 陈涓 王大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