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504被引量18294H指数3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整形外科及相关领域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459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453/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5,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对动物模型皮瓣手术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作者 施舒鹏 费鲁菁 +4 位作者 林涛 王强 方泓 余刚 赵李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502-513,共12页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对动物模型皮瓣手术的影响。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22年3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Ovi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9个数据库已发表的比较使用BTXA(BTXA组)...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对动物模型皮瓣手术的影响。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22年3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Ovi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9个数据库已发表的比较使用BTXA(BTXA组)与使用生理盐水或不做处理(对照组)对动物模型皮瓣手术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提取文献。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后皮瓣存活率、血流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根据干预时间分为皮瓣手术前注射组(预处理组)和皮瓣手术中注射组、根据皮瓣类型分为随意皮瓣组和轴型皮瓣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筛选,共纳入19项研究(603只动物)。与对照组相比,BTXA组具有更高的皮瓣成活率[均数差(MD)=15.65%,95%CI:13.11%~18.19%,Z=12.08,P<0.001]、血流量[标准化均数差(SMD)=1.96,95%CI:1.39~2.54,Z=6.71,P<0.001]和VEGF表达(mRNA水平:SMD=6.01,95%CI:0.89~11.13,Z=2.30,P=0.020;蛋白质水平:SMD=3.44,95%CI:2.44~4.43,Z=6.73,P<0.001)。亚组分析显示,预处理组(MD=21.54%,95%CI:16.07%~27.01%,Z=7.71,P<0.001)的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术中注射组(MD=9.40%,95%CI:6.79%~12.00%,Z=7.07,P<0.001)。随意皮瓣组(MD=20.87%,95%CI:16.67%~25.07%,Z=9.73,P<0.001)的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轴型皮瓣组(MD=13.11%,95%CI:8.91%~17.31%,Z=6.12,P<0.001)。结论在动物模型中,BTXA辅助皮瓣手术可能对提高皮瓣组织成活率、皮瓣血流量以及VEGF表达有正向影响。此外,注射时机和皮瓣类型也可能是BTXA对皮瓣手术产生效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A型肉毒毒素 皮瓣手术 META分析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一种修复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形态不良的新方法
2
作者 石海山 刘海兰 +1 位作者 刘辅容 李富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形态不良新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成都青羊雅媛医疗美容诊所应用新方法修复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形态不良的患者资料。该方法在V-Y推进皮瓣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下...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形态不良新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成都青羊雅媛医疗美容诊所应用新方法修复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形态不良的患者资料。该方法在V-Y推进皮瓣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下睑正常皮肤制作1个翻转皮瓣作为"后瓣",斜行横跨覆盖于内眦角前,再从上睑制作1个皮肤肌肉滑行瓣作为"前瓣",覆盖在后瓣表面,形成新的"内眦赘皮"。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眼间距、内眦瘢痕、泪阜暴露度、内眦对称度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效果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内眦瘢痕的评估参考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对瘢痕宽度、颜色、隆起度及表面粗糙程度4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后三者的评分均为1~10分,评分越高表示瘢痕越严重。泪阜暴露度<70%认定为欠矫,70%~80%认定为适当,>80%为过矫。内眦对称度分为对称、基本对称、不对称3个级别。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68眼),男4例,女30例,年龄20~38岁,平均27.4岁。其中,内眦瘢痕8例,泪阜暴露过多4例,内眦瘢痕合并泪阜暴露过多2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28例(82.4%)对手术效果满意,4例(11.7%)表示效果一般,2例(5.9%)不满意。术后眼间距较术前明显增加[(36.9±1.5)mm vs. (33.2±1.1)mm, P<0.05 ],内眦瘢痕宽度[(2.3±0.3)mm vs. (4.6±0.4)mm, P<0.05]、表面粗糙程度[(1.8±0.3)分vs. (3.3±0.5)分, P<0.05]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泪阜暴露度:5眼(7.4%)欠矫,60眼(88.2%)适当,3眼(4.4%)过矫。术后内眦对称度:33例(97.1%)内眦对称或基本对称,1例(2.9%)内眦不对称。所有患者无术区感染、伤口不愈合及皮瓣坏死等发生。 结论:该修复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形态不良新方法安全、有效,术后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修复 重建
原文传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医学伦理撰写要求
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383-1383,共1页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 批准文件 人体试验 受试对象 撰写要求 知情同意书 批准文号 伦理学
原文传递
应用榫卯结构原理修复体表增宽瘢痕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赵英楠 施婧 陈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讨在体表增宽瘢痕修复中采用榫卯结构原理进行切缘以外的皮下真皮内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行体表增宽瘢痕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真皮内榫卯结构缝合对瘢痕... 目的探讨在体表增宽瘢痕修复中采用榫卯结构原理进行切缘以外的皮下真皮内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行体表增宽瘢痕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真皮内榫卯结构缝合对瘢痕进行修复,术中沿瘢痕外缘梭形切开,去除瘢痕表皮及真皮层浅层瘢痕组织。在保留的真皮层深层瘢痕组织上设计连续榫头结构,在对侧切缘同层真皮内设计与榫头相对应的连续卯眼结构。将所形成榫卯结构样真皮相互嵌插缝合,最后间断缝合皮肤。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外观,评分越高表明瘢痕越严重,同时测量瘢痕宽度,并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4例,年龄8~44岁,平均34岁;术前瘢痕均为条索样,VSS评分3~7分,平均4.6分;瘢痕宽度2~11 mm,平均4 mm。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4例(12.5%)出现一定程度的瘢痕增生,给予局部压迫和药物治疗后增生有所缓解,其余28例(87.5%)可见切口瘢痕细小,外观平整,较术前明显改善。此28例患者术后VSS评分0~2分,平均0.9分;瘢痕宽度0.1~1.0 mm,平均0.3 mm,其中11例瘢痕宽度<0.3 mm,8例为0.3~0.5 mm,9例为>0.5~1.0 mm。满意度评价显示,满意28例(满意率为87.5%),良好4例。结论瘢痕修复中真皮层缝合时保留真皮层深层瘢痕组织进行榫卯样缝合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缝合张力,最终形成的切口瘢痕细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皮肤张力 缝合技术 榫卯结构
原文传递
应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
5
作者 陈子翔 刘元波 +5 位作者 汪淼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韩婷璐 臧梦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72-478,共7页
目的探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在大面积面颈部瘢痕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收治的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预扩张的上臂内侧皮瓣或锁骨上动脉穿... 目的探讨皮瓣连续转移技术在大面积面颈部瘢痕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收治的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预扩张的上臂内侧皮瓣或锁骨上动脉穿支加皮瓣作为第1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遗留的缺损;于同侧背部切取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作为第2皮瓣修复第1皮瓣供区;背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形态及瘢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5~36岁,中位年龄14岁。13例中有12例为烧伤后瘢痕,其中面部瘢痕5例,颈部瘢痕1例,面颈部瘢痕6例;面部血管瘤放射治疗后瘢痕1例。瘢痕切除、松解后缺损范围为12.0 cm × 8.0 cm~24.5 cm × 8.0 cm。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例患者第1皮瓣为预扩张锁骨上动脉穿支加皮瓣,10例为预扩张上臂内侧皮瓣,皮瓣面积为23.0 cm × 7.0 cm~27.0 cm × 14.0 cm;5例患者第2皮瓣为背阔肌肌皮瓣,8例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面积为18.0 cm×7.0 cm~25.0 cm×10.0 cm。术后有1例患者上臂内侧皮瓣断蒂后2 d出现血肿,清除血肿后未影响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患者术后随访1~48个月,中位时间为13个月,第1皮瓣颜色、质地及厚度与受区相近,供区无外观畸形;患者对面颈部受区形态、第1皮瓣供区形态及第2皮瓣供区瘢痕情况均表示满意。结论皮瓣连续转移技术可以增强上臂内侧和锁骨上动脉穿支加皮瓣的修复能力,并可以辅助供区直接闭合,从整体上提高了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面颈部瘢痕 皮瓣连续转移 上臂内侧皮瓣 锁骨上动脉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中国学者肢体淋巴水肿治疗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乔丽蕊 张春玉 +5 位作者 凌银露 李琪 朱美冬 牛小雨 王倩竹 张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124-1137,共14页
目的:对2012至2022年肢体淋巴水肿(EL)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以"淋巴水肿"和"治疗"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2012至2022年国内学者报道的EL治疗... 目的:对2012至2022年肢体淋巴水肿(EL)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以"淋巴水肿"和"治疗"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2012至2022年国内学者报道的EL治疗相关中文和英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图谱,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 007篇,核心作者16位,英文文献236篇,核心作者8位。中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刘宁飞(16篇),英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中国台湾省)长庚纪念医院林口院区的郑明辉(33篇)。中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6篇),英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台湾省)长庚大学(45篇)。"乳腺癌""护理""生活质量"是CNKI中出现频次排前3位的关键词;"乳腺癌""诊断""下肢"是WOS中出现频次排前3位的关键词。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从CNKI和WOS纳入的文献分别得到16和11个聚类,涵盖评价指标、治疗方法和机制研究等。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显示,中文文献前10位突现关键词为"乳癌术后""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康复治疗""肌内效贴""针灸疗法""宫颈癌""上肢功能""淋巴引流";英文文献前10位突现关键词为"患病率""肢体淋巴水肿""疗法""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移植""癌症""皮瓣转移""机制""外科治疗""重建"。结论:手术治疗、预防护理及促淋巴管新生是EL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中医和西医治疗对EL各有优势,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治疗
原文传递
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佳琪 吴镝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该文综述了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相关的研究进展。软腭部肌肉分为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咽肌、腭舌肌及悬雍垂肌。其中, 腭帆张肌受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支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他软腭肌由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形成的咽丛分支支配, ... 该文综述了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相关的研究进展。软腭部肌肉分为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咽肌、腭舌肌及悬雍垂肌。其中, 腭帆张肌受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支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他软腭肌由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形成的咽丛分支支配, 面神经及腭小神经亦参与其中。咽肌可分为咽缩肌和咽提肌, 咽缩肌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及咽下缩肌;咽提肌包括茎突咽肌、腭咽肌和咽鼓管咽肌。咽上缩肌及咽中缩肌被认为由咽丛分支支配, 而咽下缩肌则由咽丛及喉部神经支配;茎突咽肌由舌咽神经分支支配, 而腭咽肌和咽鼓管咽肌则由咽丛分支支配。了解腭咽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助于减少腭裂修复术中的神经损伤, 有助于了解腭咽闭合不全所致的吞咽、发音等障碍的相关机制, 并指导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及部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肌 软腭肌 解剖学 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临床试验注册号撰写要求
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665-665,共1页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注册 注册机构 注册号 撰写要求
原文传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摘要与关键词撰写要求
9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656-656,共1页
所有文章均需中英文摘要,论著类和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类需结构性摘要,标准与规范、综述及其他类需非结构性摘要(涵盖研究背景及文章主要内容),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相符。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 所有文章均需中英文摘要,论著类和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类需结构性摘要,标准与规范、综述及其他类需非结构性摘要(涵盖研究背景及文章主要内容),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相符。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主要内容 英文摘要内容 撰写要求 非结构性 临床实践 汉语拼音 标准与规范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辅助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修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坤 鲁涵 +4 位作者 高宁 王朝艳 蔡菁华 李文鹿 何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开口度和颌间距离评价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效果。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例。上颌肿瘤切除和腓骨瓣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腓骨瓣均成活。手术切缘冰冻病理检查共27处,25处结果阴性,2处(同一患者)结果阳性。术后1例患者辅助生物治疗和放疗,2例放疗。术后颜色梯度图显示腓骨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吻合,随访半年时4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1例为良。患者开口度2.8~3.2 cm,闭口位腓骨修复区域上下颌颌间距离6.5~10.0 mm。随访14~28个月,1例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局部复发。结论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可以提高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精确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上颌骨 上颌肿瘤 术中导航
原文传递
下肢明显型脊髓性肌萎缩症2A型伴双足皮肤反复破溃1例
11
作者 张泽伟 顾舒晨 +6 位作者 黄昕 赵奕暄 刘云菡 邝依敏 骆申英 李广帅 昝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2期1397-1400,共4页
下肢明显型脊髓性肌萎缩症2A型(SMALED2A)是一种主要累及下肢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幼年起病的下肢肌肉无力和萎缩。BICD2基因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伴有双足皮肤反复破溃的SMALED2A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该... 下肢明显型脊髓性肌萎缩症2A型(SMALED2A)是一种主要累及下肢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幼年起病的下肢肌肉无力和萎缩。BICD2基因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伴有双足皮肤反复破溃的SMALED2A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该患者BICD2基因的5’非翻译区存在chr9∶95527083_A>AGCC插入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下肢明显型脊髓性肌萎缩症2A型 基因突变 创面愈合 BICD2基因
原文传递
本期中华整形人物•蔡志刚
12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蔡志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术任职: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口腔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兼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组组长。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医学考试 口腔医学专家 口腔医学中心 蔡志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原文传递
本期中华整形人物•李强
1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李强教授作为我国男、女外阴整形美容领域颇具盛名的整形外科专家,长期致力于两性外阴整形修复及外阴年轻化的临床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和独创性的学术成就,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带领的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不同种... 李强教授作为我国男、女外阴整形美容领域颇具盛名的整形外科专家,长期致力于两性外阴整形修复及外阴年轻化的临床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和独创性的学术成就,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带领的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不同种族、大样本女性外阴精细解剖结构数据测量和小阴唇组织内部神经、血管及淋巴管分布等初步研究,在为研究中国女性外阴美学提供了客观参考的同时,也为女性外阴器官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外阴 小阴唇 李强 整形外科 数据测量 学术成就 外阴整形 年轻化
原文传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订阅方式
14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12,共1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承办,是我国最早的整形外科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创新性、科学性、...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承办,是我国最早的整形外科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章刊登内容主要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整形外科 订阅方式 学术期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导向性
原文传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临床试验注册号撰写要求
15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42-342,共1页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注册 注册机构 注册号 撰写要求
原文传递
面部整形美容患者评价量表Face-Q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健 宋慧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26-330,共5页
Face-Q量表作为新一代面部整形美容方面的患者自我报告结果评估工具(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Face-Q量表的研制发展过程、量表结构、信效度和反应性及国际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对该... Face-Q量表作为新一代面部整形美容方面的患者自我报告结果评估工具(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Face-Q量表的研制发展过程、量表结构、信效度和反应性及国际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对该量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Q量表 患者自我报告结果评估工具 患者满意度 整形美容
原文传递
四种膝周非主干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瓣受区血管的选择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军 吴永伟 +9 位作者 王建兵 马运宏 周明 刘浩 康永强 王亚朋 王鹏 顾珺 贾雪原 芮永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659-665,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膝周创面时4种非主干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3例...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膝周创面时4种非主干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2岁,平均41.9岁。创面重要组织外露面积为18.0 cm×5.0 cm~42.0 cm×9.0 cm。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辅助定位,测量受区血管(膝降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腓肠内侧血管、膝下内侧血管)及供区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胸背血管)的口径。术中采取带刻度软性直尺测量验证,并记录术前及术中血管口径的测量值。术后观察2种组织瓣色泽、质地及供区切口愈合情况。对比术前与术中供、受区血管(除仅有的1例膝下内侧血管)测量值相符率。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例患者组织瓣面积为18.0 cm×5.0 cm~46.0 cm×9.0 cm。14例吻合膝降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中12例完全成活,剩余2例皮瓣远端坏死长度分别为6 cm、4 cm,最终均行植皮处理愈合。12例完全成活的皮瓣中1例因一期保肢失败,二期应用皮瓣修复保膝,另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后截肢,将成活的皮瓣翻转覆盖残端处理。4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的组织瓣中,3例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1例背阔肌皮瓣远端坏死12 cm,经清创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同步延长使创面愈合。各有2例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及背阔肌肌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解除。1例吻合膝下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供、受区血管口径术前、术中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膝周非主干血管均可作为游离组织瓣的受区血管,若选择得当,可有效提高组织瓣成活率。其中膝降血管作为受区血管应用时具备位置浅表、解剖恒定、定位简单、术中解剖便捷等优势,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移植 血管
原文传递
男性乳房发育症胸部结构分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凌枫 吴包金 +3 位作者 潘思妲 周兆平 唐新杰 柯荣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胸部结构分区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687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年龄14~45岁,平均27.0岁。均根据术前胸部乳房相关指标测量进行Simon分类,并行手术区域设计... 目的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胸部结构分区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687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年龄14~45岁,平均27.0岁。均根据术前胸部乳房相关指标测量进行Simon分类,并行手术区域设计、乳房B超检查、Derriford外表量表评估。将男性胸部分为6个区域,0区乳晕区、1区乳房凸起区、2区副乳区、3区胸侧卷区、4区下皱襞区、T区相对禁忌区。对以上区域中明显脂肪堆积隆起的分区进行脂肪抽吸,避免在区域连接处过度抽吸导致术后凹陷,最终达到各个区域过渡平整。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拍摄患者胸部正位及斜位照片,比较各结构分区术前、术后变化。于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统计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687例患者,按照Simon分类,Ⅰ度65例,Ⅱa度257例,Ⅱb度194例,Ⅲ度171例。术前,除了SimonⅠ度的65例患者仅表现为0区凸起,其余患者都包含有1区凸起,2~4区则在不同患者中伴随出现。经对不同分区进行脂肪抽吸及腺体剥脱旋切后,患者乳房平整,各分区过渡自然,无明显凸起及凹陷。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术后随访,患者胸部形态稳定,无血肿、血清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687例患者中,满意度10分共634例,8~9分53例,平均满意度评分9.90分。未达满分的53例患者中48例因0区及1区皮下瘢痕致局部发硬,5例因1区与T区过渡处凹陷、3区及4区局部凹陷导致外形不满意。结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胸部结构分区能为整形外科医生及男性患者提供简单、直观、医患认同度高的术前评估,也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适当、简化、精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乳腺发育 分类法 脂肪切除术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疾病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婉迪 栾杰 穆大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藏(潜)毛疾病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皮下软组织的慢性囊肿或窦道,因在我国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藏毛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作大范围的组织... 藏(潜)毛疾病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皮下软组织的慢性囊肿或窦道,因在我国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藏毛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作大范围的组织切除。随着非中线缝合的手术效果被广泛认可,皮瓣成形技术在藏毛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回顾了藏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重点叙述了手术治疗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总结了部分文献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毛窦 外科皮瓣 骶尾部
原文传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摘要与关键词撰写要求
20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77-1277,共1页
所有文章均需中英文摘要,论著类和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类需结构性摘要,标准与规范、综述及其他类需非结构性摘要(涵盖研究背景及文章主要内容),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相符。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 所有文章均需中英文摘要,论著类和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类需结构性摘要,标准与规范、综述及其他类需非结构性摘要(涵盖研究背景及文章主要内容),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相符。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主要内容 英文摘要内容 撰写要求 非结构性 临床实践 汉语拼音 标准与规范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