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254被引量125655H指数175
《地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1934年创刊,是反映我国地理科学研究水平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地理类优秀核心期刊。是紧跟世界地理科...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375-544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856/P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5,2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村镇聚落体系演化及其优化重组
1
作者 杨忍 邓颖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8,共18页
面向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村镇聚落体系重组是优化城乡地域空间结构重要基础。本文聚焦村镇聚落体系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组织特征两方面,全面揭示1990—2020年广东省111个行政单元村镇聚落体系的演化过程和地域类型特征,并探讨其演... 面向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村镇聚落体系重组是优化城乡地域空间结构重要基础。本文聚焦村镇聚落体系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组织特征两方面,全面揭示1990—2020年广东省111个行政单元村镇聚落体系的演化过程和地域类型特征,并探讨其演化机制和空间优化重组的地域模式。结果表明:(1)广东省村镇聚落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村镇聚落斑块呈现以各行政单元几何中心为核向心聚集分布特征。村镇聚落体系位序累积规模系数呈现西南高、东北低和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位序累积规模系数下降区域集中于珠江口东岸和粤东沿海地区,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西岸。(2)自然本底、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交通区位、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协同驱动村镇聚落体系的发展演变。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的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规模小斑块数量少,逐渐消亡并融入城市;在城镇化、工业化和政策制度共同驱动下,近郊型村镇聚落经历了优胜劣汰并保持着稳定的数量与规模,城乡用地混杂发展使村镇空间组织日渐松散;远郊型村镇聚落在生产要素持续外流驱动下普遍呈现“空心化”,村民回乡建房和宅基地退出机制缺位等使其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空间分布愈加离心外围扩散;山区型发展区位欠佳的村镇在政策制度支持下缓慢发展,呈现沿交通线为发展轴延展的聚集特征。(3)面向城乡空间关联融合发展,凝练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双核驱动发展、中心地等级体系发展和泛中心链式集群化发展4种村镇空间优化重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体系 乡村转型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重组 乡村振兴 广东省
原文传递
核心—边缘视角下的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佰发 苗长虹 +2 位作者 冉钊 张静 张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5-1375,共21页
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其经济差异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上中下游,而应对多尺度下可能存在的不同差异进行分析,各省区省际边界县与非边界县之间的差异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从核心—边缘理论出发,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 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其经济差异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上中下游,而应对多尺度下可能存在的不同差异进行分析,各省区省际边界县与非边界县之间的差异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从核心—边缘理论出发,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差异特征识别,进而构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刻画1992—2019年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变过程,利用回归模型探讨自然和区位条件、交通、产业结构、政府能力等对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上中下游差异是黄河流域经济基本特征。但随尺度降低,省会与非省会、省际边界区与非边界区间的经济差异显现,核心—边缘结构凸出;②县域经济核心—边缘结构呈弱化趋势,下游山东省际边界县域与核心区发展相对均衡,河南、山西和宁夏核心—边缘结构比较稳定,而陕西、内蒙古、甘肃和青海4省省际边界县域与核心区发展失衡,呈核心—边缘极化结构;③自然和区位条件是核心—边缘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交通、产业结构和政府能力的改善对缩小经济差距、延缓核心—边缘结构极化具有积极作用。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政府能力有助于缩小流域经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结构 省际边界县 经济发展差异指数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
3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座举行
4
作者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3月20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209会议室举行了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座。活动采取小规模现场活动和中国地理学会B站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由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月20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209会议室举行了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座。活动采取小规模现场活动和中国地理学会B站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由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研究员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及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研究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前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研究员,原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理信息系统 监事长 资源研究所 数字地球 副部长
原文传递
西藏地质灾害易发性及对水能开发适宜度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玺国 周雄冬 +1 位作者 徐梦珍 梁馨月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3-1614,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水能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与未来重点开发区域,然而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给水能开发带来极大挑战,亟需系统研究。本文综合考虑西藏地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植被覆盖等致灾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泥石流、崩塌、滑...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水能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与未来重点开发区域,然而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给水能开发带来极大挑战,亟需系统研究。本文综合考虑西藏地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植被覆盖等致灾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典型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结合水能资源分布禀赋,实现西藏地区水能开发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羌纳—帮辛段水能开发适宜度最高,可优先开发;雅鲁藏布江上游夏如—拉孜段、怒江中游马利—林卡段、中林卡—察瓦龙段、支流伟曲河田妥—碧土段、澜沧江中游察雅—措瓦段、如美—盐井段、金沙江上段木协—戈波段、喜马拉雅山脉朋曲河流域为高水能开发高风险地区,需谨慎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仁布—曲水段、易贡藏布忠玉—易贡段、察隅河下察隅以南段、朗钦藏布下游段为中水能开发低风险区,可根据需求局部开发或暂缓开发;其余区域水能开发适宜度较低,不建议开发。本文针对西藏地区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水能开发适宜度评价体系,可为该区域水能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水能资源 地质灾害易发性 最大熵模型 水能开发适宜度
原文传递
耦合高维排序权和对偶线性规划的综合指数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培超 王昊煜 +2 位作者 王元慧 宋长青 叶思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89-2406,共18页
区域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需定期监测并科学评估。综合指数评价是应用最为广泛、信息传输效率最高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将表征区域发展质量不同侧面的系列指标加权聚合为单个指数,其核心是采用或客观或主观的方式确权。客观确权基于指标的... 区域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需定期监测并科学评估。综合指数评价是应用最为广泛、信息传输效率最高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将表征区域发展质量不同侧面的系列指标加权聚合为单个指数,其核心是采用或客观或主观的方式确权。客观确权基于指标的数值统计特性实现,故权重值随指标值而改变,实非“客观”;主观确权能反映决策者智慧,但指标过多时难以实现。学界新提出的基于耦合排序权和熵权法的综合指标法允许决策者确权时仅给出权重排序,但仅支持低维情况(限制为3个指标)。本文在其基础上,借助对偶线性规划推导,使其适用性不再受限于指标数(即实现高维排序权)。同时,对指标的聚合方式进行修改,扩大了算法的适用范围;对熵权法的使用进行修正,增强了算法结果的可解译性。基于推导结果,本文进一步发展出单排序、复排序、全排序3种不同模式下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以满足决策者主观性强、弱、无等不同情况。最后,将算法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格局的时空评价分析。本文新发展的算法同时适用于高低不同维度的指数聚合、可兼顾决策者不同层次的主观参与度,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序权 综合指数 对偶线性规划 指标权重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COVID-19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锋 刘桂君 +2 位作者 郭纳良 李志慧 邓祥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4-1048,共15页
科学评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济系统影响,调控其负效应,提升经济系统韧性,是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得以有效遏制,而外源性输入与局部风险仍存,系统辨识其影响路径与作用强度,对经济系统恢... 科学评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济系统影响,调控其负效应,提升经济系统韧性,是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得以有效遏制,而外源性输入与局部风险仍存,系统辨识其影响路径与作用强度,对经济系统恢复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改进的中国多区域一般均衡分析模型,测度了中国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区的经济与产业影响,模拟了生产资料供给和产品需求变化下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及受损程度。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层面,2020年中国GDP相比常态损失约0.4%~0.8%,导致短期消费平均下降约2%,就业平均下降约0.7%,而物价平均上涨约0.9%。产业经济层面,疫情对消费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冲击最大,如服务业产值相比常态下降6.3%。从疫情对产业经济系统的影响分区来看,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大的省份是风险一级区湖北省,呈现出以湖北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蔓延格局,而不同地区受损的主要产业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复工复产和积极财政政策两类疫情应对情景下区域经济系统的恢复强度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有序复工复产,增加财政刺激政策对GDP的提升率高了0.3%,但物价水平上涨约1.8%,而复工复产举措拉动产业恢复的辐射空间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疫情 经济系统影响 产业影响 分区分级 多区域一般均衡 系统韧性 恢复策略
原文传递
2021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8
作者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10月30日,以"城市人口、社会与空间"为主题的纪念胡焕庸诞辰120周年|2021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暨第12届城市社会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 10月30日,以"城市人口、社会与空间"为主题的纪念胡焕庸诞辰120周年|2021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暨第12届城市社会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人口学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学会 中国人口地理 上海市人口 胡焕庸 人口迁移流动 中国地理学会 华东师范大学 学术年会
原文传递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水沙过程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高海东 吴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6-1217,共12页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植被的快速恢复对径流和输沙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50 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MOD13Q1 NDVI),使用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技术,分析了头道拐—潼关...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植被的快速恢复对径流和输沙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50 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MOD13Q1 NDVI),使用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技术,分析了头道拐—潼关区间不同景观单元植被恢复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并对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头道拐—潼关区间82.87%区域的植被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区域为半湿润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和降水量在不同景观单元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不同。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头道拐—潼关区间NDVI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降低。在植被恢复背景下,黄河中游主要河流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降水量,输沙量同时受到降水量和植被恢复的影响,含沙量与NDVI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弱。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流域土壤侵蚀量降低,河流输沙量也呈降低趋势,土壤侵蚀量对河流输沙量的贡献率变化于39%~88%之间。基于植被恢复潜力和恢复速度,本文预测头道拐—潼关区间2020年、2030年、2040年以及2050年的NDVI平均值将分别达到0.68、0.75、0.79以及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趋势分析 黄河中游 水沙过程
原文传递
《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
10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发展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邓祥征 金贵 +7 位作者 何书金 王成新 李兆华 王占岐 宋马林 杨庆媛 张安录 陈建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39,共14页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发展地理学内涵和理论、领域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系统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收敛、发达地区或国家生活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收敛及其路径等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外...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发展地理学内涵和理论、领域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系统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收敛、发达地区或国家生活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收敛及其路径等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发展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条件与学科优势,并着眼于国际学术前沿最新动向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提出了今后中国发展地理学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领域。未来发展地理学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引,以提升欠发达地区可持续生计能力与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为核心,以构建发展地理学理论和跨学科综合集成研究体系为目标,聚焦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扩散特征与收敛研究,探索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与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地理学 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 环境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和作物模型快速评估低温冷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娟 张朝 +3 位作者 张亮亮 骆玉川 李子悦 陶福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79-1892,共14页
作为中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频发的低温冷害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及时、准确和大范围评估低温冷害灾损是降低损失、快速恢复生产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鄂伦春为例,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估低温冷害对大豆生产影响的新方... 作为中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频发的低温冷害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及时、准确和大范围评估低温冷害灾损是降低损失、快速恢复生产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鄂伦春为例,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估低温冷害对大豆生产影响的新方法。首先诊断出该地区典型冷害事件发生的年份为1989年、1995年、2003年、2009年和2018年;然后基于本地化后CROPGRO-Soybean模型设置512组低温冷害和田间管理组合模拟情景;其次构建了1600组包括3个变量(有效积温距平值(CDD)、模拟的叶面积植被指数(LAI)和产量)的冷害脆弱性模型;最后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逐像元提取大豆关键生育期早晚窗口内最大的宽动态植被指数(WDRVI)及对应的日期(DOY),将WDRVI转化为大豆种植格点的实际LAI,结合构建的冷害脆弱性模型逐像元计算出产量和减产率。主要发现如下:①校准后的CROPGRO-Soybean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不同冷害情景下的大豆生长发育过程;②大豆遭受全生育期的降温情景(1~3℃)的减产幅度比局部降温情景(4个生育期随机生成连续5日温度为0℃)的减产幅度大;③历史冷害年1989年、1995年、2003年、2009年平均减产率约为9.6%、29.8%、50.5%和15.7%,与实际6.4%、39.2%、47.7%和13.2%的减产率相比,冷害灾损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且误差均在一倍方差以内;④运用该方法评估2018年冷害田间尺度的产量损失,并利用Sentinel-2A影像进行10 m高精度制图。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不同尺度的低温冷害灾损情况,为作物估产以及农作物灾害损失评估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Google Earth Engine(GEE) CROPGRO-Soybean 大豆 减产率 有效积温距平值(CDD)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极端暴雨事件下城市道路交通及人群活动时空响应 被引量:23
13
作者 易嘉伟 王楠 +7 位作者 千家乐 马廷 杜云艳 裴韬 周成虎 涂文娜 刘张 王会蒙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7-508,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降雨增多,暴雨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暴雨给城市交通及人群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事件响应能力。利用实时动态的交通路况信息和手机定位请求数据,通过一种融合STL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降雨增多,暴雨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暴雨给城市交通及人群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事件响应能力。利用实时动态的交通路况信息和手机定位请求数据,通过一种融合STL时序分解技术与极端学生化偏差统计检验的时间序列异常探测方法,监测和分析暴雨内涝灾害事件中,城市道路交通和人群活动的时空响应特征,并以2018年7月16日发生在北京的极端暴雨事件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降雨集中的早、晚高峰两个时段(8-9时、18-19时),市区的拥堵道路数量超出往常水平最高可达150%,异常检测分析显示拥堵道路数量和交通拥堵指数均达到异常甚至极端水平。人群活动的异常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暴雨事件引起定位请求量异常升高、异常点增多,且异常点的空间分布与1 h前的降雨量分布存在较高相关性。以上结果不仅证明了大数据及异常检测方法对于快速洞察暴雨事件对城市交通及人群影响的有效性,也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应急响应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事件 城市内涝 道路交通 人群活动 大数据 异常检测
原文传递
南京内城商业绅士化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宋伟轩 孙洁 +2 位作者 陈艳如 尹上岗 陈培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6-442,共17页
商业绅士化是指城市中传统商业、居住或工业被更高价值商业取代和置换的现象,与居住绅士化互为因果。由于城市发展阶段、模式和管制环境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商业绅士化社会空间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20世纪末以来,在城市社会空间转型语境... 商业绅士化是指城市中传统商业、居住或工业被更高价值商业取代和置换的现象,与居住绅士化互为因果。由于城市发展阶段、模式和管制环境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商业绅士化社会空间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20世纪末以来,在城市社会空间转型语境下,具有异域风情的餐厅、酒吧、咖啡馆、健身房等高档消费场所置换传统住宅或社区商业并在城市特定空间中集聚,是中国最典型的商业绅士化现象。遴选出符合商业绅士化特征的六类高端商娱场所,采用空间核密度等方法,对2008年和2018年南京内城上述商娱场所空间集聚、演进模式和机理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商业绅士化"热点区"首先出现在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和文化历史街区,随后向商业中心周边和新兴商业地段跳跃式扩散;②根据实践路径差异,可将南京内城商业绅士化分为整体植入式、侵入演替式和转型升级式三种模式,分别以1912街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大-南师大)片区和新街口地区为代表;③经济和文化力量在推动商业绅士化的发生演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地方政府、资本联手对"商业租差"的追逐,以及年轻、高收入绅士化群体日益增长的时尚、高端文化消费需求,从供需两端驱动着商业绅士化过程;④商业绅士化在提升城市商业活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原住居民和低端商业的排挤和置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士化 商业绅士化 中产阶层 租差 置换 南京
原文传递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6
15
作者 刘敏 郝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8-888,共11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方法,使用旅游政务网、地理空间数据云、政府报告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2001-2017年间影响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含社会政治因素(相关政策、常驻人口、交...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方法,使用旅游政务网、地理空间数据云、政府报告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2001-2017年间影响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含社会政治因素(相关政策、常驻人口、交通状况)、经济产业因素(三产占比、旅游收入、生产总值)和自然环境因素(海拔高度、河流水系、平均气温)。结果表明:①社会政治因素和经济产业因素变化较大,属于动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变化较小,属于静态影响因素;②相关政策、常住人口、交通状况、旅游收入、生产总值5个三级动态影响因素的影响能力值从2001-2017年间不断加强,而三产占比三级动态影响因素呈现波动下降,海拔高度、河流水系、平均气温3个三级静态影响因素的影响能力值变化较平稳;③从演化过程来看,2001-2017年间社会政治因素影响能力值逐年增加,是影响程度最高的二级影响因素,经济产业因素发展为影响程度第二的二级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发展为影响程度最小的二级影响因素。结果可为合理评价和指导区域旅游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旅游业发展,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A级旅游景区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布演化 影响因素 山西省
原文传递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党琴 胡伟 +3 位作者 葛岳静 丁时洪 冶莉 王淑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61-2075,共15页
南美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的拓展方向区,对于提升中国地缘经济地位和拓宽中国地缘经济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贸易、投资、旅游、交通和政治,本文建立多维度的地缘经济联系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和地理加... 南美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的拓展方向区,对于提升中国地缘经济地位和拓宽中国地缘经济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贸易、投资、旅游、交通和政治,本文建立多维度的地缘经济联系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解析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重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中国与南美洲国家的地缘经济要素流整体呈增长趋势。②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要素联系发展不平衡,交通联系强度高于政治、旅游、投资和贸易。③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偏低,且差异显著。④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提升缓慢,空间格局年际变化不大。⑤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合作戈登斯坦因子是重要的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影响因子。市场是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最重要的驱动力,资源禀赋对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作用有限,地缘政治对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联系强度 灰色关联TOPSIS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南美洲
原文传递
基于人口流动的广东省COVID-19疫情风险时空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叶玉瑶 王长建 +4 位作者 张虹鸥 杨骥 刘郑倩 吴康敏 邓应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1-2534,共14页
人口流动,特别是来自疫源区的人口输入,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风险来源。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人口迁移大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人口来源地风险差异与流入地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并依据输入性病例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布引入时滞过... 人口流动,特别是来自疫源区的人口输入,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风险来源。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人口迁移大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人口来源地风险差异与流入地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并依据输入性病例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布引入时滞过程,构建了包含时滞效应的疫情风险时空分析模型,理论上可以根据现状人口流动研判未来一定时期的疫情风险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为提前谋划和精准防控提供决策参考。分析结果表明:①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2020年1月29日拐点初现,随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②基于输入性病例发病的时滞过程分析,输入性病例从输入到发病普遍存在间隔时间,且间隔时间为1~14 d的病例比重较高。③疫情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地疫情风险依据输入风险、易感风险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④广东省各地市与疫源区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人口流动规模及其交通区位因素,显著影响省内疫情风险的分级。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是高风险区,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等邻近深圳和广州的珠三角城市是中风险区,珠三角城市群外围的粤东西北地区是低风险区。应根据疫情潜在风险,制定基于分区分级的防控措施,促进局地精准防控与社会整体良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风险 时滞过程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他山之石——《历史动物地理》评述
18
作者 张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92-2193,共2页
2018年,Sharon Wilcox和Stephanie Rutherford主编的Historical Animal Geographies(《历史动物地理》)由Routledge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最新著作,共收录相关研究论文12篇,集中体现了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视... 2018年,Sharon Wilcox和Stephanie Rutherford主编的Historical Animal Geographies(《历史动物地理》)由Routledge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最新著作,共收录相关研究论文12篇,集中体现了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视角、方法、理论等方面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历史动物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该书力求探索“人类与动物在空间上的关系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因而其所收录的12篇文章按照空间尺度被分为:家庭、城市、国家、全球四个部分。学者们通过对于不同时空下人与动物的互动,将动物因素引入人类历史叙事中,展现动物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对人类中心论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地理 SHARON 人类历史 空间尺度 人类中心论 研究论文 发展趋势 中国历史
原文传递
第13届中日韩地理学国际研讨会在(中国·重庆)西南大学成功举行
19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10月19-22日,第十三届中日韩地理学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大学联合日本地理学会和韩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地理学学会承办,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 10月19-22日,第十三届中日韩地理学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大学联合日本地理学会和韩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地理学学会承办,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来自日本东京大学、韩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所、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国内外1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山区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大会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报告、学术对话、开放性论坛、工作会议、实景调研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日本东京大学 国际研讨会 西南 重庆 农业科学研究所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理科学
原文传递
《新时期东北地区“创新与发展”研究》简介
20
作者 王姣娥 金凤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区域经济板块。从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区域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扭转了有着巨大失落感的社会氛围,传统产业发展活力显著提升,民生问题改善明显,现代农业实现了稳步发...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区域经济板块。从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区域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扭转了有着巨大失落感的社会氛围,传统产业发展活力显著提升,民生问题改善明显,现代农业实现了稳步发展;东北地区经济实力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新 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 经济振兴 社会氛围 传统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