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059被引量25384H指数54
《昆虫学报》1950 年创刊。本刊为全国核心期刊。长期以来,国内一些重要的昆虫学成果,例如东亚飞蝗发生和综合防治的生理、生态机理,稻褐飞虱迁飞规律,及赤眼蜂人工饲料和人工繁育等,都是通过本刊首先报导,...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454-629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832/Q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5,0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飞虱核受体基因NlE75的分子特性和功能分析
1
作者 李凯龙 王鑫 +6 位作者 马明勇 彭兆普 陈昂 陈武瑛 罗香文 刘勇 张德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目的】蜕皮激素通过信号级联反应调节昆虫的蜕皮和变态过程,而核受体基因E 75是信号通路的早期响应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NlE75的分子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褐飞虱的防治和新农药的开发提供新分子靶标。【方法... 【目的】蜕皮激素通过信号级联反应调节昆虫的蜕皮和变态过程,而核受体基因E 75是信号通路的早期响应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NlE75的分子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褐飞虱的防治和新农药的开发提供新分子靶标。【方法】本研究基于序列比对和同源检索以及褐飞虱转录组数据获得NlE75的cDNA序列,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其进行cDNA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NlE75编码蛋白的结构特性;利用MEGA5.0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CR检测NlE 75及其转录本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和成虫)、5龄若虫不同组织(头、胸、腹、表皮、翅芽、脂肪体、中肠和足)中和3龄若虫被注射0.2μg/头20-羟基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后的表达谱。通过注射法进行RNAi敲降褐飞虱3龄若虫20E合成关键基因NlCYP314A 1后,利用RT-qPCR检测3龄若虫中NlE 75的表达量;通过注射法进行RNAi下调3和5龄若虫NlE75及3龄若虫中其转录本的表达后,利用RT-qPCR检测3龄若虫中NlE 75及其转录本的表达量,观察敲降NlE 75对褐飞虱3和5龄若虫蜕皮和变态的影响,分析NlE75的5个转录本的相互调控关系。【结果】克隆获得褐飞虱NlE 75的5个转录本,分别命名为NlE75A,NlE75B,NlE75C,NlE75D和NlE75E(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N086330,ON086331,ON086332,ON086333和ON086334),其编码蛋白均具有典型的核受体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其与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和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E75蛋白聚在一起。RT-qPCR结果显示,NlE75基因5个转录本具有不同的发育和组织表达特性;NlE75A和NlE75D的表达量在褐飞虱各发育阶段均较低,NlE75A,NlE75B和NlE75C的表达动态与NlE75一致,NlE75D在4龄和5龄蜕皮前表达量增至最高,而NlE75E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NlE 755个转录本在5龄若虫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NlE75B,NlE75C,NlE75D和NlE75E在足中高表达,而NlE75A在脂肪体中高表达。20E诱导后4和8 h时,处理组NlE75的表达量较对应的对照组分别上调了4.7和5.0倍,而RNAi干扰褐飞虱NlCYP314 A1后48 h时处理组NlE 7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注射ds GFP)极显著下调了47.8%;RNAi结果表明在3龄若虫中注射ds NlE 75后导致褐飞虱蜕皮困难,出现畸形虫体;在5龄若虫中注射ds NlE75导致褐飞虱变态终止,出现畸形虫体;3和5龄若虫注射ds NlE75均无法完成蜕皮过程并最终100%死亡。只有对5个转录本均干扰后才出现畸形表型,而对单一转录本干扰后则不出现畸形表型,说明NlE75基因5个转录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关系。【结论】褐飞虱中NlE75基因具有5个转录本,具有不同的发育和组织表达特性;RNAi结果表明,NlE75基因5个转录本存在明显的功能冗余现象,NlE75基因在褐飞虱蜕皮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核受体 NlE75 转录本 RNAI 蜕皮
下载PDF
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的基因克隆及基于HIGS技术的功能分析
2
作者 王晗 尚哲明 +1 位作者 刘晓明 刘德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之一,其唾液中存在许多功能各异的效应蛋白,在取食过程中参与蚜虫-植物互作。本研究旨在探索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在该蚜虫取食和繁殖过程中的功能,探索其作为沉默... 【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之一,其唾液中存在许多功能各异的效应蛋白,在取食过程中参与蚜虫-植物互作。本研究旨在探索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在该蚜虫取食和繁殖过程中的功能,探索其作为沉默靶标用于防治荻草谷网蚜的可行性。【方法】基于荻草谷网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克隆荻草谷网蚜SmHMp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T-qPCR技术测定荻草谷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虫以及无翅成蚜)、无翅成蚜不同组织(唾液腺、头、胸、腹、胚胎以及整虫)、不同翅型成蚜(有翅成蚜和无翅成蚜)以及取食不同饲料(人工饲料和小麦苗)的无翅成蚜中SmHMp1基因表达量;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确定SmHM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重组病毒载体,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沉默荻草谷网蚜SmHMp1基因后,通过解剖、生命表和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分析SmHMp1基因沉默对荻草谷网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荻草谷网蚜SmHMp1(GenBank登录号:OP021692)cD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426 bp,编码1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6.2 kD,理论等电点8.74,N端具有长度为1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mHMp1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未注释蛋白LOC100165393 precursor(GenBank登录号:NP_001155659.1)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SmHMp1在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随发育时间总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SmHMp1在无翅成蚜唾液腺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不同翅型成蚜中,SmHMp1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取食不同饲料(人工饲料和小麦苗)的荻草谷网蚜无翅成蚜中SmHMp1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mHMp1蛋白定位于烟草细胞膜与细胞核。在接种BSMV-SmHMp1重组病毒小麦上取食的荻草谷网蚜无翅成蚜中SmHMp1表达量极显著下降至对照组(接种BSMV-GFP)的43.64%;沉默SmHMp1荻草谷网蚜无翅成蚜8日产蚜量和胚胎数显著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54.17%和46.25%;韧皮部取食时间显著缩短至对照组的64.95%。【结论】唾液蛋白SmHMp1在荻草谷网蚜取食和繁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作为HIGS靶标防治荻草谷网蚜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分子水平上的蚜虫-寄主互作和发展针对荻草谷网蚜的绿色防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唾液蛋白 效应子 亚细胞定位 基因沉默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3
作者 杨小凡 焦洄锬 +5 位作者 李旭昭 路子云 冉红凡 马爱红 魏国树 李建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8-924,共7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常发性害虫。本研究旨在探明光照强度在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梨小食心虫的微光视觉能力。【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分别调查梨小食心虫在桃树树冠向阳面和背阴面...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常发性害虫。本研究旨在探明光照强度在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梨小食心虫的微光视觉能力。【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分别调查梨小食心虫在桃树树冠向阳面和背阴面等部位的产卵量,测定日落时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光照强度差异;室内利用光暗双向选择行为试验测定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光照强度的产卵选择行为反应。【结果】春、夏和秋季梨小食心虫成虫均偏好在光照强度显著较高的桃树树冠向阳面叶片上产卵,总产卵量分别为背阴面的4.24,9.30和5.82倍。在光暗双向选择中,10000,100,1和0.01 lx及自然光照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光照的产卵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对黑暗,产卵选择率分别为87.48%,83.68%,82.92%,80.08%和84.84%。通过比较梨小食心虫对强光和弱光的产卵选择性发现,光照对比度(强光/弱光)为10和2时,10000,100,1和0.01 lx及自然光照条件下,雌成虫均对强光照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选择性,且随光照强度降低产卵选择性无明显减弱,产卵选择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选择性,雌成虫对强光照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性,即使在微光条件下依然可以准确辨别出光照强度差异,展现出良好的微光视觉能力,为开发基于视觉行为调控的新型物理诱捕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产卵选择 光照 向阳面 背阴面 微光视觉
下载PDF
传粉熊蜂访花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峰 姚丽媛 +2 位作者 石涵 侯志波 于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38,共20页
传粉是植物实现种子繁殖和维持遗传多样性而采取的重要生殖策略。熊蜂作为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因其独特的访花行为和传粉习性,不仅承担着许多野生和濒危植物的传粉任务,而且在设施农作物的传粉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国内外... 传粉是植物实现种子繁殖和维持遗传多样性而采取的重要生殖策略。熊蜂作为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因其独特的访花行为和传粉习性,不仅承担着许多野生和濒危植物的传粉任务,而且在设施农作物的传粉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熊蜂的访花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有关熊蜂访花行为的过程、特点和模式、行为策略、影响因素以及对植物传粉效率的影响等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围绕上述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详细综述。熊蜂的访花行为是集合了出巢、吸食花蜜和采集花粉的行为学过程。为了达到净能量摄入最大化,熊蜂往往会根据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采取多种行为策略。熊蜂的访花行为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许多植物源因素,如花朵的颜色、形态等物理特征、化学气味、食物营养状况同样能够对熊蜂的访花行为产生影响。熊蜂自身的因素,如社群信息、肠道微生物作用、病虫害和访花竞争者均能在生理调节过程中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此外,种间种内竞争也会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另一方面,熊蜂的访花行为作为传粉的必要部分也会对植物的传粉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传粉后的坐果率、结实率以及果实品质等。在设施农业中人们已经运用多种措施调控熊蜂的访花行为,以提高传粉效率。总之,围绕熊蜂的访花行为而开展的多方面研究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熊蜂传粉功能和行为过程的理解,也为深入开展熊蜂人工驯化和设施农作物传粉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依据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近年来气候变化、农药使用等诸多因素对熊蜂访花行为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许多涉及熊蜂访花的重要问题应亟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如熊蜂访花偏好的遗传基础、访花行为的生态响应、熊蜂与植物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以及气候变化和农药使用对熊蜂访花行为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研究,都将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熊蜂的访花行为机制,提高传粉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访花行为 行为策略 环境因子 传粉效率
下载PDF
幼虫密度对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红妹 胡桂萍 +4 位作者 石旭平 王军文 蔡翔 胡丽春 王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虫不同饲养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室内同一条件下5个幼虫密度(130,650,1300,1950和2600头/m^(2))下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包括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虫不同饲养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室内同一条件下5个幼虫密度(130,650,1300,1950和2600头/m^(2))下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包括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蛹重、产卵期、单雌产卵量等。【结果】幼虫密度对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幼虫密度偏低或偏高都不利于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以1300和1950头/m^(2)2种幼虫密度下的桑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状态均最佳且两密度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130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32,6.33和5.31 d;195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50,6.00和5.47 d。1300头/m^(2)幼虫密度下,桑螟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6.67%,100%和86.67%,1950头/m^(2)幼虫密度下,桑螟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4.44%,94.74%和80.00%。1300和1950头/m^(2)幼虫饲养密度下桑螟成虫产卵期均达到2.00 d以上、单雌产卵量均达到55.00粒以上、卵孵化率均达到90.00%以上,与其他幼虫密度下的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幼虫密度与桑螟幼虫存活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性。【结论】幼虫密度是影响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桑螟幼虫密度为1300头/m^(2)或1950头/m^(2)时,有利于桑螟室内种群高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幼虫密度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模拟昆虫种群动态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史梦竹 傅建炜 +2 位作者 李建宇 齐心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计算机模拟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昆虫种群预测和害虫治理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以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捕食、寄生和取食的波动、害虫防治时机以及模拟... 计算机模拟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昆虫种群预测和害虫治理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以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捕食、寄生和取食的波动、害虫防治时机以及模拟的变异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程式)TWOSEX-MSChart与捕食率软件CONSUME-MSChart分析生命表与捕食率数据,再将分析结果用模拟软件TIMING-MSChart模拟预测种群增长过程中龄期结构以及捕食能力、寄生能力和取食能力的变化。依据种群动态可以预测害虫危害、天敌捕食、寄生蜂寄生能力,再用这些数据确定杀虫剂的施药时机和施药次数,预测生物防治中天敌释放的适当时机、释放数量和释放次数等;同时还可以依据生命表的变异性,利用自我重复取样(bootstrap)技术得到的2.5和97.5百分位(percentiles)或其他百分位的生命表预测种群增长的不确定性。借助基于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以达到经济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并为农业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种群预测 种群动态 变异性 害虫防治
下载PDF
核受体因子FTZ-F1在斜纹夜蛾响应虫螨腈及辛硫磷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妍 刘志翔 +1 位作者 谭安江 盛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58-166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昆虫蜕皮激素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核受体因子FTZ-F1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响应虫螨腈和辛硫磷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斜纹夜蛾FTZ-F1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将LC 30...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昆虫蜕皮激素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核受体因子FTZ-F1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响应虫螨腈和辛硫磷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斜纹夜蛾FTZ-F1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将LC 30浓度辛硫磷和虫螨腈浸叶处理的桑叶分别喂食斜纹夜蛾3龄幼虫,并分别收集取食药叶后1,12,24,36和48 h时存活的幼虫,使用qRT-PCR技术检测幼虫体内SlFTZ-F1的表达水平;使用RNAi技术沉默SlFTZ-F1基因,并使用qRT-PCR技术检测注射dsRNA后SlFTZ-F1的表达水平;将LC 30浓度虫螨腈和辛硫磷浸叶处理的桑叶分别喂食沉默了SlFTZ-F1的斜纹夜蛾3龄幼虫,喂食后24和48 h统计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选取8个斜纹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SlGST)基因,使用qRT-PCR技术检测沉默了SlFTZ-F1基因的斜纹夜蛾幼虫这些SlGS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斜纹夜蛾SlFTZ-F1开放阅读框长1665 bp,编码55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39,理论分子量61.77 kD,SlFTZ-F1具有DNA结合域、FTZ-F1 box及配体结合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lFTZ-F1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SfFTZ-F1聚为一个亚分支。与ddH 2O处理的对照相比,LC 30浓度虫螨腈处理后1,24和36 h以及LC 30浓度辛硫磷处理后24和36 h,斜纹夜蛾3龄幼虫SlFTZ-F1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与注射ds GFP的对照组相比,斜纹夜蛾幼虫在注射ds SlFTZ-F1后48 h SlFTZ-F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分别将LC 30浓度虫螨腈和辛硫磷处理的桑叶喂食沉默了SlFTZ-F1的斜纹夜蛾3龄幼虫,48 h时与对照组相比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分别显著升高22%和28%;沉默SlFTZ-F1的斜纹夜蛾幼虫8个SlGST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结论】虫螨腈及辛硫磷显著诱导斜纹夜蛾幼虫SlFTZ-F1基因表达,沉默SlFTZ-F1后斜纹夜蛾幼虫对虫螨腈和辛硫磷的敏感性显著升高,解毒酶SlGST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说明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FTZ-F1在斜纹夜蛾响应常用杀虫剂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FTZ-F1 虫螨腈 辛硫磷 杀虫剂耐受性 RNAI
下载PDF
角倍蚜瘿内干雌蜜露的排泄和糖分组成
8
作者 邵淑霞 杨子祥 +5 位作者 何钊 陈航 陆沁 许鑫 魏洪媛 陈晓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06-1313,共8页
【目的】角倍是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第一寄主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叶片上取食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虫瘿,瘿内蚜虫排泄物(蜜露)的清洁对于维持角倍蚜种群的生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角倍蚜瘿内世代的蜜露排泄及糖分... 【目的】角倍是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第一寄主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叶片上取食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虫瘿,瘿内蚜虫排泄物(蜜露)的清洁对于维持角倍蚜种群的生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角倍蚜瘿内世代的蜜露排泄及糖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连续观察角倍蚜瘿内干雌的蜜露排泄情况;用含有不同浓度蔗糖或淀粉的培养基饲喂瘿内干雌,统计泌露率,分析蔗糖和淀粉对角倍蚜瘿内干雌蜜露排泄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检测和分析蜜露的糖分组成和含量。【结果】角倍蚜瘿内,很少能观察到无翅干雌排泄蜜露,35.40%±2.41%的有翅干雌可被观察到排泄蜜露。但在琼脂糖培养基上,无翅干雌和有翅干雌均可排泄蜜露,泌露率分别为23.89%±5.58%和173.96%±28.61%;在含有不同蔗糖浓度的琼脂糖培养基上,无翅干雌和有翅干雌泌露率均随蔗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含有不同淀粉浓度的琼脂糖培养基上,无翅干雌泌露率随淀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淀粉浓度由0增加至2%时,有翅干雌泌露率由173.96%±28.61%增加至236.81%±55.67%,随后泌露率随淀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淀粉浓度达到10%时,有翅干雌泌露率降为55.92%±7.22%。角倍蚜瘿内干雌排泄的蜜露共检测出7种糖分,其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较高,分别为51.07%和31.68%;蔗糖的含量较低,仅为1.59%;另有4种未知组分占15.66%。【结论】角倍蚜瘿内干雌蜜露的主要成分为果糖和葡萄糖;食物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对其蜜露的排泄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倍蚜 虫瘿 干雌 蜜露 糖分组成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6和α7亚基基因克隆及其对乙基多杀菌素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祖鹏 静大鹏 +1 位作者 黄晓丹 王振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作为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是乙基多杀菌素的重要靶标。本研究旨在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nAchR基因,并探析其对乙基多杀菌素胁... 【目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作为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是乙基多杀菌素的重要靶标。本研究旨在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nAchR基因,并探析其对乙基多杀菌素胁迫的响应。【方法】基于前期草地贪夜蛾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和RACE分别克隆草地贪夜蛾nAchRα6和α7亚基基因;乙基多杀菌素(0.400 mg/L)处理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48 h后,采用RT-qPCR技术检测nAchRα6和α7亚基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nAchRα6亚基基因(GenBank登录号:MT951400)开放阅读框长1506 bp,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具有跨膜区与信号肽;nAchRsα7亚基基因(GenBank登录号:MW557608)开放阅读框长1524 bp,编码508个氨基酸,并具有跨膜区与信号肽。根据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草地贪夜蛾nAchR亚基α6和α7具有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α家族典型特征。0.400 mg/L乙基多杀菌素胁迫48 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nAchRα6亚基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而nAchRα7亚基基因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可能作用于草地贪夜蛾的nAchRα6亚基。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靶标抗性机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乙基多杀菌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双元转基因体系探究家蚕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基因Bmggnbp2的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洪锷 汪丽枝 +4 位作者 刘祖莲 衣玫妍 冯启理 黄勇平 相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317,共9页
【目的】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gametogenetin binding protein 2,ggnbp2)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等生殖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家蚕Bombyx mori为模型,探究驯化基因ggnbp2的生物学功能,为鳞翅目昆虫中该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目的】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gametogenetin binding protein 2,ggnbp2)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等生殖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家蚕Bombyx mori为模型,探究驯化基因ggnbp2的生物学功能,为鳞翅目昆虫中该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在NCBI GenBank数据库通过序列比对检索到翅目昆虫ggnbp2基因的序列;通过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ggnbp2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根据我们前期研究建立的家蚕-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群体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对家蚕中Bmggnbp2进行选择信号分析;利用已发表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Bmggnbp2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中的组织表达特征。利用CRISPR/Cas9双元转基因体系构建Bmggnbp2敲除突变体,测定分析突变体与对照品系Nos-Cas9在繁殖性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以及与对照品系U6-Bmggnbp2 sgRNA和Nos-Cas9经济性状(全茧重、蛹重和茧壳重)的差异。【结果】ggnbp2在鳞翅目昆虫中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并且在家蚕中具有强烈的人工选择信号。Bmggnbp2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脑、卵巢、精巢和丝腺中均高度表达。利用CRISPR/Cas9双元转基因体系成功获取家蚕Bmggnbp2基因的嵌合体敲除突变体△Bmggnbp 2。与对照Nos-Cas9精巢的典型肾形不同,突变体△Bmggnbp 2的精巢呈椭圆形,并且表面出现一层较厚的黄色覆盖物,但突变体△Bmggnbp 2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对照品系Nos-Cas9以及全茧重、蛹重和茧壳重与对照U6-Bmggnbp2 sgRNA和Nos-Cas9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GGNBP2在鳞翅目昆虫中对繁殖的影响可能并没有在哺乳动物中那么至关重要,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家蚕 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 转基因CRISPR 精巢 卵孵化率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I基因序列的中国柑橘果实蝇的分子鉴定及柑橘大实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中翌 周琼 +2 位作者 刘一鹏 司品法 汪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6,共12页
【目的】探明危害我国柑橘的实蝇种类以及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mtDNA COI基因对危害柑橘的果实蝇进行种类鉴定,采用MEGA软件对其中28个地理种群的535头果实蝇COI基因片段(约... 【目的】探明危害我国柑橘的实蝇种类以及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mtDNA COI基因对危害柑橘的果实蝇进行种类鉴定,采用MEGA软件对其中28个地理种群的535头果实蝇COI基因片段(约505 bp)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DnaSP软件分析柑橘大实蝇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柑橘虫果内共鉴定出4种实蝇,分别为柑橘大实蝇B.minax、桔小实蝇B.dorsalis、蜜柑大实蝇B.tsuneonis和瑞丽果实蝇B.ruiliensis。这4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264~0.2410,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140,种间与种内遗传距离没有重叠区域。单个柑橘虫果内一般仅有1种实蝇,极个别柑橘果实可同时被两种实蝇危害(4/43);在这些为害柑橘的实蝇种类中,以柑橘大实蝇的个体数量比例最大,占90.70%。柑橘大实蝇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高,28个种群共有17个单倍型。【结论】柑橘大实蝇是所调查地区柑橘实蝇的绝对优势种,其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扩散危害风险大。本研究结果对柑橘果实蝇类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实蝇 柑橘大实蝇 COI基因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柑橘
下载PDF
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代晓彦 王瑜 +4 位作者 翟一凡 周浩 李丽莉 郑礼 陈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目的】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捕食能力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东亚小花蝽3, 4和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 II模... 【目的】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捕食能力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东亚小花蝽3, 4和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 II模型拟合计算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东亚小花蝽3, 4和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捕食能力(a′/Th)最强,为15.85头;最大理论捕食量(1/Th)最大,为23.26头/d;处理单头猎物所需时间最短,为0.043 d;东亚小花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捕食能力(a′/Th)最低,仅为10.85头。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而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幼虫的生防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草地贪夜蛾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捕食作用
下载PDF
《昆虫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
13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疟疾媒介中华按蚊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静 张晶晶 +3 位作者 史宗畔 闫振天 陈斌 何正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目的】明确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雌成虫与幼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中华按蚊成虫与幼虫触角的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结果】中华按蚊雌成虫触角由柄节... 【目的】明确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雌成虫与幼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中华按蚊成虫与幼虫触角的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结果】中华按蚊雌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13个亚节。触角上共发现4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锐型和钝型)、刺形感器(大型和小型)、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和腔锥形感器(大型和小型)。雌成虫触角各类感器总计约1 135.67±86.75个,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662.00±6.22个),随后是刺形感器(294.67±33.35个)和锥形感器(146.00±42.39个),腔锥形感器数量最少(36.50±5.90个)。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在鞭节的每个亚节均有分布,而大型腔锥形感器在第9-11亚节没有分布,小型腔锥形感器仅分布于第13节的顶端。幼虫触角的鞭节不分亚节,呈管状,触角末端有一个感觉锥,鞭节上分布有与成虫锥形感器相似的锥形凸起,初步定名为类锥形感器,其数量和大小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锥体表面的凹槽越来越明显,其功能还需要通过超微结构和电生理等研究进一步确定。【结论】本研究对中华按蚊幼虫和雌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感器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触角 形态 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晓红 常琼琼 侯晓晖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8-504,共7页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蠓科(Ceratopogonidae)昆虫的分类鉴定,获得更全面、细致的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Arakawa)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研...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蠓科(Ceratopogonidae)昆虫的分类鉴定,获得更全面、细致的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Arakawa)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获得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复眼、触角、口器、翅、盾板、足和生殖器等性状特征扫描电镜图共计31幅,其中包括精确的体躯量度值,如雌虫触角鞭节各节长度比值为4.80∶3.22∶3.56∶3.54∶3.44∶3.56∶3.56∶3.86∶7.32∶6.96∶7.02∶7.40∶9.78,雌虫触须各节长度比值为2.90∶7.47∶8.07∶2.58∶3.92;雌雄虫翅大小分别为1.34~1.36 mm×0.56~0.66 mm和1.22~1.32 mm×0.40~0.48 mm;受精囊大小为71.87μm×48.07μm。观察到已知特征未被描述的细节,如雌虫小颚齿19枚,分两排排列,雄虫小颚具12~13枚细长小颚齿;雌虫小盾片梯形,具4根粗鬃和6~8根细鬃;雌虫后足距的表面具排列成扇状细毛;雌虫爪端部分叉,爪间突具4对毛状分支;雌虫受精囊表面具刻点,基孔与受精囊宽度比值约为1/9;雄虫尾叶内表面具微毛和大毛及特殊结构。发现新特征——爪毛。通过对比发现荒川库蠓性二型现象明显,如雌雄成虫在触角形态、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分布、大颚和小颚的形态及齿的数量和形状、舌的形态及翅形等性状特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为荒川库蠓的准确鉴定及蠓科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及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川库蠓 吸血蠓 库蠓 成虫 形态 超微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鳞翅目标本图像前背景自动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竺乐庆 马梦园 +5 位作者 张真 孟昭军 吴伟 任利利 高翠青 南小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鳞翅目标本图像的前背景分割方法。【方法】首先对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获得昆虫图像的前背景分割参考标准,对过大的昆虫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其次对训练集图像采用旋转...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鳞翅目标本图像的前背景分割方法。【方法】首先对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获得昆虫图像的前背景分割参考标准,对过大的昆虫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其次对训练集图像采用旋转、平移、缩放等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剪切出中心区域作为有效图像。求取所有训练样本的均值图像,并从所有输入中减去该均值图像。测试用图像只做归一化但不进行数据增强。微调全卷积神经网络,重点调整结构产生变化的卷积层和反卷积层的参数,用前述训练数据集训练直至收敛。对于待分割图像,只要将图像归一化后输入到训练好的全卷积网络,网络将输出前背景分割结果。【结果】该方法在包含823个样本的测试集中进行了测试,取得的m Io U(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达94.96%,而且分割的视觉效果已经非常接近于人工分割的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训练全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实现鳞翅目标本图像的前背景自动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图像处理 前背景分割 深度学习 全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国库蚊属四十个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双翅目:蚊科)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玲 付文博 +1 位作者 闫振天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对在中国有分布的库蚊属Culex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ITS2序列进行测序,构建和讨论这些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测定了库蚊属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库蚊属另外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3... 【目的】对在中国有分布的库蚊属Culex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ITS2序列进行测序,构建和讨论这些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测定了库蚊属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库蚊属另外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3个种(亚种)的ITS2序列。对库蚊属40个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其中23个种(亚种)的ITS2序列进行碱基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饱和度分析,并对COⅠ+ITS2序列进行ILD(incongruence length difference)检验。分别使用2种分子数据集(COⅠ和ITS2)的核苷酸序列,用最大似然法(ML)、贝叶斯法(BI)、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推断这些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Kishino-Hasegawa(KH)和ShimodairaHasegawa(SH)检验评估这4种系统树间的差异,确定最为合理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本研究新测序获得20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分别为625~685 bp和300~559 bp。COⅠ和ITS2序列在库蚊属成对蚊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002~0.198和0.006~1.807。库蚊属23个种(亚种)的COⅠ+ITS2序列的ILD检验结果显示,数据集具有不相容性,因此COⅠ+ITS2序列不适用于这些种(亚种)的系统发育研究。经KH和SH检验显示,4种系统发育树中,基于COⅠ序列构建的BI树最为合理,而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MP树最为合理。基于COⅠ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BI树显示,除幼小库蚊Cx.infantulus和短须库蚊Cx.brevipalpis外,各亚属间成员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归类结果吻合;路蚊亚属Lutiza和包蚊亚属Barraudius都归入库蚊亚属Culex内;梅蚊亚属Maillotia和新库蚊亚属Nexoculex聚为一支;库状蚊亚属Culiciomyia、真黑蚊亚属Eumelanomyia和簇角蚊亚属Lophoceramyia均显示为单系。基于ITS2序列所构建的MP树显示,各亚属间和种(亚种)间关系混乱。【结论】重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表明库蚊亚属不是一个单系群。在重建库蚊属系统发育关系时,相较于ITS2和COⅠ+ITS2,COⅠ是更为理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为中国库蚊属中各亚属和各种(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科 库蚊属 分子标记 COⅠ ITS2 系统发育 中国
下载PDF
熊蜂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欢 徐希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0-626,共7页
熊蜂是重要的商业传粉昆虫之一,人工驯养和应用熊蜂传粉是弥补自然传粉蜂锐减,满足现代农业授粉需求的重要举措。营养和饲料是实现熊蜂驯养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单一和混合花粉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饲料,不同... 熊蜂是重要的商业传粉昆虫之一,人工驯养和应用熊蜂传粉是弥补自然传粉蜂锐减,满足现代农业授粉需求的重要举措。营养和饲料是实现熊蜂驯养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单一和混合花粉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饲料,不同氨基酸水平的饲料,以及碳水化合物饲料中添加营养元素或者蜂王浆等对熊蜂发育的影响。其中,混合花粉相比单一花粉对幼虫体重发育有促进作用;欧洲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成年蜂摄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最佳比例为14∶1;高浓度的氨基酸饲料对蜂王产卵和幼虫成熟有促进作用;碳水化合物中添加营养元素能够促进蜂王产卵,蜂群成群;饲料中添加蜂王浆能够提高蜂王存活率和产卵率。建议未来以本土熊蜂的生产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熊蜂阶段性营养需求及可能影响熊蜂发育的肠道共生菌等因素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营养 饲料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发育
下载PDF
家蚕油蚕oc突变体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19
作者 殷娅茹 胡建 +6 位作者 胡文波 杨成飞 王坤 刘春 林英 朱勇 王凌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油蚕oc突变体是家蚕Bombyx mori油蚕突变体的一种,经典遗传学连锁图谱已经将oc突变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40.8 c M座位。本研究旨在对oc突变体候选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克隆,探究oc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油蚕oc突变品系和... 【目的】油蚕oc突变体是家蚕Bombyx mori油蚕突变体的一种,经典遗传学连锁图谱已经将oc突变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40.8 c M座位。本研究旨在对oc突变体候选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克隆,探究oc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油蚕oc突变品系和野生型家蚕品系大造(Dz)为亲本,其杂交产生的F1代雄性个体与oc突变的雌性个体进行回交得到的1 397头BC_1代个体为定位材料,以家蚕已经报道的基因组序列为参考设计markers,通过亲本及F1代个体筛选多态性markers,并利用多态性markers和BC_1代个体对oc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筛选oc紧密连锁区间内的候选基因,确定目标候选基因,继而克隆和测序该基因,分析油蚕oc突变的原因。【结果】利用1 397头BC_1代个体和11对有效的多态性markers将oc突变基因定位在M10与M11两个markers之间,物理图谱距离大约为234 kb。通过家蚕基因组数据库对oc连锁区域内的基因进行检索发现该区域有5个预测基因。对这5个预测基因在10个家蚕品系中进行的表达分析发现,只有BGIBMGA003572基因在oc突变个体体壁的表达量明显比正常个体中的低。通过基因的同源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和人类单羧酸转运蛋白9(可能的尿酸转运蛋白)是同源蛋白,推测其为oc突变的候选基因。对BGIBMGA003572进行的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其编码序列有5个氨基酸在oc突变体中发生了突变。【结论】通过定位克隆,本研究将oc突变基因定位在了234 kb的紧密连锁区间,其中编码单羧酸转运蛋白9的BGIBMGA003572可能和oc突变体的表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油蚕突变体 尿酸 oc突变体 精细定位
下载PDF
黑腹果蝇对丙酸的产卵避性反应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璐璐 陈利荣 +4 位作者 朱景新 王子光 赵梓涵 李曌芳 刘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0-1438,共9页
【目的】探究丙酸和丁酸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产卵偏嗜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双选择食物装置检测黑腹果蝇雌性成虫产卵的偏嗜性,利用失去酸感受受体和外科摘除触角的果蝇研究介导该行为的感觉系统... 【目的】探究丙酸和丁酸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产卵偏嗜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双选择食物装置检测黑腹果蝇雌性成虫产卵的偏嗜性,利用失去酸感受受体和外科摘除触角的果蝇研究介导该行为的感觉系统,通过发育历期与存活率评价果蝇产卵对丙酸产生避性反应的生物学意义。【结果】黑腹果蝇雌性成虫产卵对丙酸或丁酸产生避性反应,随浓度增大渐趋明显。IR64a与IR76b突变体对0.5%丙酸避性反应减弱,产卵指数分别为-0.07和-0.17。果蝇避开人粪便产卵,产卵指数达-0.7^-0.9,可能为其权衡对乙酸的偏嗜性和对丙酸避性反应的结果。IR64a与IR76b突变体对人粪便避性反应明显减弱,产卵指数分别为-0.49和-0.38。丙酸可显著延缓果蝇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降低存活率,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2%浓度时导致果蝇死亡。【结论】果蝇嗅觉系统介导了雌性成虫产卵对丙酸的避性反应,这种行为使果蝇产卵避开丙酸,使后代免受丙酸毒害,从而促进果蝇幼虫的发育和提高后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产卵避性反应 丙酸 人粪便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