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313被引量20212H指数43
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为双月刊,重点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查工程、油气钻采工程、油气储运与机械工程、油气化学工程等领域的...查看详情>>
  • 曾用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3-500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7-1441/TE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313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9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9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 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征稿简则 《工程索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下载PDF
Ti_(3)C_(2)T_(x)纳米带/MoCoP_(x)异质结构的构筑及其高效电催化OER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小军 张祖梁 金初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0-197,共8页
以HF为刻蚀剂,将Ti_(3)AlC_(2)中的Al层去除以形成层状Ti_(3)C_(2)T_(x)MXene;借助KOH的“剪切效应”将层状Ti_(3)C_(2)T_(x)转变为Ti_(3)C_(2)T_(x)MXene纳米带,其相互缠绕形成多孔的网络骨架,以促进活性位点的暴露和电解液的接触,并... 以HF为刻蚀剂,将Ti_(3)AlC_(2)中的Al层去除以形成层状Ti_(3)C_(2)T_(x)MXene;借助KOH的“剪切效应”将层状Ti_(3)C_(2)T_(x)转变为Ti_(3)C_(2)T_(x)MXene纳米带,其相互缠绕形成多孔的网络骨架,以促进活性位点的暴露和电解液的接触,并作为快速传输电子的导电网络。结果表明:整合水热工艺和磷化工艺合成的MoCoP_(x)牢固地负载着Ti_(3)C_(2)T_(x)纳米带,形成稳定的片层状结构,以提供多孔结构和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加速离子传输和传质过程;Ti_(3)C_(2)T_(x)纳米带/MoCoP_(x)异质结构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的过电位为318 m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Ti_(3)C_(2)T_(x)纳米带/MoCoP_(x)异质结构还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循环伏安2000次后,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的过电位仅衰减4 mV,且在长期稳定性测试25 h后,其电流密度保留率为97.6%;异质结构中丰富的组分(Ti_(3)C_(2)T_(x)、CoP、CoP_(2)、MoP)、独特的开孔网络骨架(纳米带缠绕形成片状结构)和稳定的片层结构(强的相互作用)贡献了其良好的电催化OE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纳米带 MoCoP_(x) 异质结构 网络骨架 电催化OER活性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合物藏降压开采产能预测及参数优化
3
作者 李淑霞 于笑 +1 位作者 吴伏波 郝永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7,共9页
基于数值模拟求解的传统水合物藏产能预测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准确、高效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藏产能是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基于实际海域水合物藏的地质数据建立大量数值模拟样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学习,建立水合物藏... 基于数值模拟求解的传统水合物藏产能预测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准确、高效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藏产能是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基于实际海域水合物藏的地质数据建立大量数值模拟样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学习,建立水合物藏产能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同时,预测神狐水合物藏和日本南海水合物藏开采2 a的产能,并对降压开采的压力进行推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超过97%;预测得到神狐水合物藏2 a的日均产气量为2 839 m^(3),最佳开采压力为3 MPa;日本南海水合物藏2 a的日均产气量为21 523 m^(3),综合考虑产气量和气水比,最佳开采压力为4 MPa;69%的水合物藏适合的开采压力为3 MPa;但当水合物藏的水合物饱和度大于65%、地层绝对渗透率高于0.1μm^(2)及原始地层压力高于20 MPa时,建议开采压力选择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神经网络 产能预测 数值模拟 开采参数
下载PDF
温度场扰动对天然气水合物相态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金声 廖波 +7 位作者 王金堂 吕开河 刘磊 赵珂 陈龙桥 白宇靖 贺之俊 李轶尧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1,共7页
钻井液是保障钻井安全与井壁稳定的关键,但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过程中存在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储层,发生传质传热导致水合物储层升温失稳,因此深入了解此过程中温度场扰动对天然气水合物相态的影响规律,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井安全意义重大... 钻井液是保障钻井安全与井壁稳定的关键,但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过程中存在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储层,发生传质传热导致水合物储层升温失稳,因此深入了解此过程中温度场扰动对天然气水合物相态的影响规律,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井安全意义重大。基于分子模拟探究温度场对水合物相态的影响规律,阐明含热力学抑制剂体系在变温过程中的水合物生成与分解机制。结果表明: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水合物不但具有强温度敏感性,而且水合物的稳定性还具有时间相关性;在低温区持续时间越长,水合物二次生成风险越大,在高温区持续时间越长,水合物分解量越大;尽管热力学抑制剂可以显著减小水合物二次生成量,但也会显著加快储层水合物的分解;合理控制钻井液体系的热力学抑制剂量及钻井液注入温度,对维持储层水合物相态稳定及防止水合物二次生成至关重要,为天然气水合物高性能钻井液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温度场 热力学抑制剂 相态稳定性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基于Adam优化算法的水平井流动剖面测温反演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海涛 林伯韬 +1 位作者 石兰香 窦升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率,制定精细的分层配产配注制度,须针对水平井开展吸水及产液剖面的高效检测。对此,提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算法(Adam算法)的水平井吸水及产液剖面测温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储层与井筒内的温度分布模型构建... 为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率,制定精细的分层配产配注制度,须针对水平井开展吸水及产液剖面的高效检测。对此,提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算法(Adam算法)的水平井吸水及产液剖面测温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储层与井筒内的温度分布模型构建反演目标函数,其次通过Adam优化算法,在最优化反演目标函数的过程中定量获取流动剖面。将该方法应用于阿曼Safah油田及新疆风城油田的两口水平井,采用生产测井工具测得各井段吸水量和井口测量的产液量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反演方法不需要求解复杂的耦合模型,计算效率高,不仅可以定量监测流动剖面的动态变化、评价各层段的贡献率,还可半定量刻画水平井各层段相对渗透率的演化规律,指导现场制定更加精细化的配产、配注及增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 产液剖面 分层配产配注 温度反演 Adam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湖相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光永 朱超 +5 位作者 李森明 王艳清 龙国徽 宫清顺 田明智 伍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以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西段(英西地区)始新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全岩X衍射、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溶蚀模拟实验等测试结果,探讨湖相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因机制和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储... 以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西段(英西地区)始新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全岩X衍射、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溶蚀模拟实验等测试结果,探讨湖相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因机制和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矿组成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并与陆源碎屑、蒸发岩矿物和黏土矿物等混积形成混积型碳酸盐岩;按岩性可分为颗粒灰云岩、含膏灰云岩、泥晶灰云岩、纹层状灰云岩和角砾状灰云岩5种;储集空间存在孔、洞、缝等多种形式,孔径尺寸范围从纳米级到厘米级。岩性的多样性决定了储集空间具有多种尺度和多种成因,可将储层划分为白云石晶间孔型、溶蚀孔型、裂缝-角砾间孔(洞)型3类储层。晶间孔型储层形成于准同生期的白云石化作用,是咸化湖盆周期性咸化的必然结果,该类储层分布广,是湖相混积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类型;溶蚀孔型储层是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解蒸发岩矿物的结果,优先发育于洼中古隆起内含膏灰云岩和颗粒灰云岩中,分布相对局限。裂缝-角砾间孔(洞)型储层为构造成因,产生于狮子沟断层沿膏盐层发生大规模逆冲、滑脱变形的过程中,呈连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上段 湖相 混积型碳酸盐岩 成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库车坳陷超深致密砂岩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如军 赵力彬 张永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5,共13页
构造裂缝是库车坳陷超深层致密砂岩A气藏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但由于钻井密度低、取芯资料少、地震资料品质差等原因,井间裂缝预测难度极大。通过将最小耗能原理与损伤力学原理融合,明确裂缝发育的极值条件,构建统一理论框架下的... 构造裂缝是库车坳陷超深层致密砂岩A气藏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但由于钻井密度低、取芯资料少、地震资料品质差等原因,井间裂缝预测难度极大。通过将最小耗能原理与损伤力学原理融合,明确裂缝发育的极值条件,构建统一理论框架下的岩石强度破裂准则,推导裂缝参数的应力-耗能耦合表征模型,并基于关键造缝期古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预测裂缝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新世库车期—第四纪西域期NW-SE向强烈构造挤压作用是A气藏高角度—直立有效缝形成的关键时期;平面上,裂缝在背斜高部位最发育,在鞍部稍低,在两翼呈低值;东部背斜高点裂缝密度高值区连片发育,明显高于西部背斜高点;垂向上,在背斜高部位及背斜转折端位置,裂缝发育程度从浅部向深部逐渐降低,但在背斜翼部具有相反的趋势;褶皱是A气藏裂缝发育的首要主控因素,断层次之,岩性仅在局部影响着裂缝发育,高产井基本上位于线密度中—高、倾角近直立、充填较低的裂缝发育区;12口井的分层平均裂缝线密度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为23.94%,能够满足气藏高效开发的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A气藏 超深致密砂岩 最小耗能原理 古构造应力场 裂缝定量预测
下载PDF
CO_(2)埋存条件下SO_(4)^(2-)对油井水泥石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辛阳 吴广军 +3 位作者 步玉环 郭胜来 张锐 王成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8,共7页
为探究CO_(2)埋存条件下SO_(4)^(2-)对油井水泥石腐蚀的影响,利用水泥柱表观及断面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成像(SEM-BSE)、扫描电子显微镜-mapping图(SEM-mapping)等手段,分析SO_(4)^(2-)存在时水泥石表观特... 为探究CO_(2)埋存条件下SO_(4)^(2-)对油井水泥石腐蚀的影响,利用水泥柱表观及断面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成像(SEM-BSE)、扫描电子显微镜-mapping图(SEM-mapping)等手段,分析SO_(4)^(2-)存在时水泥石表观特征、腐蚀速率、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揭示SO_(4)^(2-)对CO_(2)腐蚀油井水泥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SO_(4)^(2-)与CO_(2)腐蚀水泥石的机制类似,腐蚀过程中水泥石由外向内都出现淋滤脱钙层、碳化致密层、氢氧化钙溶解层和未腐蚀层等4个层位,不同之处在于CO_(2)-SO_(4)^(2-)腐蚀时淋滤脱钙溶出的Ca^(2+)在水泥石表面与SO_(4)^(2-)反应生成石膏;石膏起类似“保护层”的作用,降低了溶液中H^(+)和HCO_(3)^(-)等腐蚀性离子的侵入速率,使得水泥石的腐蚀深度和腐蚀速率较单独CO_(2)腐蚀情况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埋存 硫酸根离子 油井水泥石 腐蚀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0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稠油油藏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晓燕 章杨 +7 位作者 张杰 程海鹰 姬虎军 汪文昌 李辉 梁晨 李陈洋 张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以大港油田埕隆1601稠油油藏为例,采用高温高压PVT试验装置和填砂管驱替试验装置,开展CO_(2)-原油体系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吞吐增产效果评价;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先导CO_(2)吞吐水平井生产历史拟合和增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油... 以大港油田埕隆1601稠油油藏为例,采用高温高压PVT试验装置和填砂管驱替试验装置,开展CO_(2)-原油体系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吞吐增产效果评价;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先导CO_(2)吞吐水平井生产历史拟合和增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_(2)-原油界面张力为2.9 mN/m,为非混相状态;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为45 m^(3)/t,膨胀系数为1.17,降黏率达到99.18%;依靠扩散作用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速度仅为0.0059 mL/mL/min,而在动态混溶条件下CO_(2)溶解速率可达0.2912 mL/mL/min;超临界CO_(2)主要萃取原油中C5~C14烷烃组分,剩余油中芳香烃、胶质及沥青质含量提高10.14%,原油黏度略微增加;先导试验井CO_(2)吞吐增产效果显著,换油率达1.21,高于室内试验平均值,主要发挥CO_(2)溶胀降黏、溶解气驱及抑制底水锥进的增产机制,底水对扩大CO_(2)波及体积和补充地层能量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CO_(2) 溶胀降黏 溶解扩散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机制
下载PDF
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阀口形状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鹏 田懿 +2 位作者 吉进元 冯定 涂忆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152,共6页
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的阀口形状与井下脉冲信号的质量密切相关,将直接影响到地面信息的解码效果。为了有效降低建立阀口形状与压力波关系时的复杂程度,结合连续体拓扑结构设计的思想,将阀口的设计区域转化成0-1拓扑结构,将阀口的旋转... 连续波泥浆脉冲发生器的阀口形状与井下脉冲信号的质量密切相关,将直接影响到地面信息的解码效果。为了有效降低建立阀口形状与压力波关系时的复杂程度,结合连续体拓扑结构设计的思想,将阀口的设计区域转化成0-1拓扑结构,将阀口的旋转运动简化为矩阵平移运算;并通过基本几何形状组合设计阀口形状,以拓扑结构的0-1矩阵得出非遮挡区域的面积;建立任意阀口形状结构参数与过流面积、压力波的关系。经过案例分析,设计出内、外轮廓曲线的阀口形状。结果表明,阀口形状优化设计结果对应的压力波与标准的正弦波非常接近,相关系数达到98.2%,可以满足上传信号质量的需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波 泥浆脉冲发生器 阀口形状 拓扑结构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考虑气体多层吸附的表面扩散传输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登科 李文睿 +2 位作者 浦海 魏建平 于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纳米孔内气体主要以吸附态为主,孔隙壁面的表面扩散传输对多孔介质内气体流动的贡献不容忽视。鉴于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不能有效描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体吸附特征,以单层吸附覆盖度为基础,推导出新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的理论计算公... 纳米孔内气体主要以吸附态为主,孔隙壁面的表面扩散传输对多孔介质内气体流动的贡献不容忽视。鉴于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不能有效描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体吸附特征,以单层吸附覆盖度为基础,推导出新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相关实验和理论数据验证其合理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纳米孔隙壁面气体多层吸附表面扩散模型,分析压力和温度对表面扩散传输的影响效应和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计算公式在计算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方面更具优势,有效反映了气体分子的多层吸附特征;基于多层吸附理论所建立起来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新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和压力的耦合效应,比传统气体表面扩散模型更加准确可靠;压力和温度是影响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以表面扩散传输为主的纳米孔中,气体表面扩散通量的压力影响效应显著(压力升高9 MPa,通量增大2个数量级),温度影响效应较弱(平均温度每升高1℃,通量降低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吸附 表面扩散模型 纳米孔隙 温度影响 压力影响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与生物遗迹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伟 刘俊成 +6 位作者 刘琮滢 冯阵东 牛永斌 王光绪 刘华 刘惟庆 刘景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通过岩心观测、铸体薄片观察和统计、储集物性测试、生物遗迹构造识别和生物扰动量计算等方法,对取芯段遗迹构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芯段为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Cruziana遗迹相,在识别出的水... 通过岩心观测、铸体薄片观察和统计、储集物性测试、生物遗迹构造识别和生物扰动量计算等方法,对取芯段遗迹构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芯段为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Cruziana遗迹相,在识别出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废弃河道和决口河道等沉积微相中生物遗迹发育具有规律性,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微相为主;岩心段为一个由7个次级水退旋回组成的较大的水进旋回,综合各沉积微相遗迹特征,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前缘旋回中,遗迹多样性和扰动强度均存在双峰值;砂体储层物性随生物扰动程度的增加,具有降低—升高—降低的特点,这是生物扰动的物理置换作用和有机酸性流体化学改造作用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遗迹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陆架边缘三角洲 白云凹陷
下载PDF
针对气云爆炸的控制室载荷安全系数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心歌 王海清 +1 位作者 田英帅 陈国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50,共8页
对控制室爆炸载荷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筑设计载荷与概率爆炸载荷两个方面,并未充分考虑输入参数与计算模型的不确定度对输出结果的影响,采用GDS系统对气云进行探测时,难以保证设计指标的保守性。基于不确定度理论,通过分析气体泄漏扩散以... 对控制室爆炸载荷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筑设计载荷与概率爆炸载荷两个方面,并未充分考虑输入参数与计算模型的不确定度对输出结果的影响,采用GDS系统对气云进行探测时,难以保证设计指标的保守性。基于不确定度理论,通过分析气体泄漏扩散以及气云爆炸过程,提出控制室等受体爆炸载荷的安全系数计算分析方法。选取对爆炸后果影响较大的输入参数,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确定输入样本,基于高斯扩散理论提出等价云体积计算模型,通过多能法的应用得到气云爆炸的冲击波超压作为输出,分别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与Sobol指数法计算其不确定度与参数敏感度,进而得到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应用于某LNG罐区,依据实际工况选取不确定性参数及其取值区间后,可定量得到泄漏场景下的安全系数;考虑安全系数后,可增强受体爆炸载荷分析的保守性,有效提高对事故的防控能力,并为GDS系统探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数 不确定度 参数敏感性 气体泄漏 爆炸
下载PDF
卧式埋地储罐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玉坤 林俊丞 +2 位作者 刘浩 姜雪 路太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埋地卧式储罐受力条件复杂,其应力和变形较难计算。根据储罐实际受力特点,建立储罐稳定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径向力和切向力描述给定埋深储罐的覆土压力,利用ANSYS软件对储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将屈曲特征值作为储罐埋深迭代... 埋地卧式储罐受力条件复杂,其应力和变形较难计算。根据储罐实际受力特点,建立储罐稳定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径向力和切向力描述给定埋深储罐的覆土压力,利用ANSYS软件对储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将屈曲特征值作为储罐埋深迭代系数,计算新的储罐埋深,重新进行屈曲分析。结果表明:新储罐失稳临界埋深计算方法可用于对储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多次迭代后屈曲特征值接近1,此时对应的埋深即储罐失稳临界埋深。在储罐结构上设置加强圈可大幅提升埋地储罐的稳定性,为储罐埋深设计提供充足的安全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储罐 径向力 切向力 特征值屈曲 临界埋深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斯扬 张文选 +2 位作者 罗安湘 孙勃 朱玉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6,共12页
基于地层水分析数据对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地层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在研究长9油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长9油层组原油地化参数与地层水化学特征,探讨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28.7 g... 基于地层水分析数据对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地层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在研究长9油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长9油层组原油地化参数与地层水化学特征,探讨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28.7 g/L,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其次为Na_2SO_4型及少量MgCl_2型和NaHCO_3型,属于整体封闭的,局部相对开放水文地质环境;从油藏运移的角度来看,长9地层水矿化度与示踪油气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参数(nC_(21)^-+nC_(22)^+)/(nC_(28)+nC_(29))及nC_(21)^-/nC_(22)^+比值有着良好正相关性,长9油藏总是从低矿化度区域向高矿化度运移,且在运移路径上均存在显示地层水化学异常的Na_2SO_4型和NaHCO_3型地层水,其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断层及裂缝等优势运移通道存在的响应,同时CaCl_2型地层水可作为良好的油藏保存条件的响应,因此长9油藏大多分布在Na_2SO_4型和NaHCO_3型地层水分布区域附近的CaCl_2型地层水中;结合油藏分布区地层水化学参数的分布,提出长9油藏聚集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长9油层组 水化学参数 油气运移 地层水与油藏勘探
下载PDF
基于倾斜发射-倾斜接收仪器结构进行随钻地质导向与地层各向异性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明学 岳喜洲 李国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8,共9页
由严格的电磁理论出发,分析不同仪器结构探测信号的方位敏感性和对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敏感性,结合目前主要方位电磁波仪器设计,提出倾斜发射-倾斜接收的仪器结构,分析该仪器结构的信号测量特征、地质导向能力与各向异性评价能力。针对仪... 由严格的电磁理论出发,分析不同仪器结构探测信号的方位敏感性和对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敏感性,结合目前主要方位电磁波仪器设计,提出倾斜发射-倾斜接收的仪器结构,分析该仪器结构的信号测量特征、地质导向能力与各向异性评价能力。针对仪器测量信息,建立距地层界面距离反演算法,实现仪器距地层界面距离与地层电阻率的实时反演。理论与测试结果表明:倾斜发射-倾斜接收的仪器结构具有良好的方位敏感性,地质信号响应(相位差与幅度比)与仪器距界面距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实现任意地层条件下仪器与地层相对倾角、方位角、水平电阻率与垂直电阻率反演。新型仪器能很好地为地质导向与地层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方位电磁波仪器 地质导向 电阻率各向异性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深层油藏南区现今地应力场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珂 戴俊生 +2 位作者 商琳 冯建伟 房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9,共11页
通过结合"岩心测试-测井计算-地震属性",构建高尚堡油田深层油藏南区(简称高深南区)三维非均质岩石力学场,并采用地质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无缝焊接技术,对高深南区现今地应力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压裂优势区和压裂优势... 通过结合"岩心测试-测井计算-地震属性",构建高尚堡油田深层油藏南区(简称高深南区)三维非均质岩石力学场,并采用地质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无缝焊接技术,对高深南区现今地应力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压裂优势区和压裂优势井段优选的建议。结果表明:高深南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NEE向,地应力数值变化范围大,呈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并满足垂向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SV>SHmax>Shmin),且Shmin为挤压应力,属于Ia类地应力状态;断层是影响高深南区应力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造成地应力数值和方向在断层附近表现出显著异常,岩石力学参数是引起断块内地应力场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影响地应力的数值,埋深与地应力数值呈较高的线性关系;高深南区部分井的油层段具备较低水平应力差的条件,是形成复杂缝网条件的压裂优势区;地质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无缝焊接技术发挥了Petrel软件与Ansys软件的优势,还原了目标区块形态,精细刻画了断层,体现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提高了预测精度,为类似复杂断块区地应力精细预测提供了参考,为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三维非均质 现今地应力场 高尚堡油田
下载PDF
胍胶降解菌对地层压裂液伤害的修复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鑫 雷光伦 +4 位作者 王志惠 达祺安 张鑫 宋萍 姚传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针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压裂中压裂液对油层的污染和伤害,研究采用微生物方法修复胍胶压裂液地层伤害的机制。从油藏产出水中,以胍胶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出胍胶降解菌;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 针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压裂中压裂液对油层的污染和伤害,研究采用微生物方法修复胍胶压裂液地层伤害的机制。从油藏产出水中,以胍胶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出胍胶降解菌;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株降解胍胶中表观黏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以及对压裂液残渣和粒径的分析,评价菌株对胍胶压裂液的降解效果;并通过岩心流动模拟实验,研究压裂液对岩心的伤害及微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地层产出水中分离的7株细菌中,1株细菌可高效降解胍胶,经鉴定为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CGS)。该菌降解胍胶压裂液后,表观黏度从117 m Pa·s降低到3.3 m Pa·s,降黏率达到97.0%;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119 062降低到28 089;降解过程中有CO_2、N_2O气体的产生并代谢产生了可使胍胶降解的活性物质;压裂液残渣从81.67 mg变为51.67 mg,降低了36.73%,残渣粒径从78.598μm变为59.905μm,降低了23.78%。原始渗透率为108.70×10^(-3)和16.90×10^(-3)μm^2的岩心在压裂液污染后渗透率分别为5.18×10^(-3)和7.93×10^(-3)μm^2,经微生物修复后,渗透率恢复为92.58×10^(-3)和16.32×10^(-3)μm^2,恢复率分别为85.17%和9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胍胶 细菌 地层伤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