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2299被引量2353H指数14
本刊旨在增进我国广大读者、学者对22个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经济、国情、文化崇教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分析阿拉伯世界与周边中东国家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中阿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等。本刊学术性、知识性...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阿拉伯世界
  •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3-516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973/C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299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主义在俄罗斯的滋生、构成及影响
1
作者 毕洪业 肖佳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95,159,共21页
在后冷战时代,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较大。伊斯兰教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在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家庭和精神道德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但伊斯兰教政治化也助长了激进的一面。在... 在后冷战时代,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较大。伊斯兰教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在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家庭和精神道德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但伊斯兰教政治化也助长了激进的一面。在转型期的俄罗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思潮与运动的兴起,伊斯兰极端主义也得以滋生并迅速蔓延开来。俄罗斯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趁转型之初联邦中央政权式微而企图推动北高加索地区独立,建立所谓的“伊斯兰国家”,从而给俄罗斯国家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在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泛起的背景下,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在俄罗斯一直存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社会转型 伊斯兰教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去极端化模式:手段、成效与困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楚楚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5,116,共14页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阿尔及利亚采取去极端化与其他反恐措施并举、矫正极端分子与预防高危群体并重、个体去极端化与集体去极端化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共治,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等策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至21世纪...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阿尔及利亚采取去极端化与其他反恐措施并举、矫正极端分子与预防高危群体并重、个体去极端化与集体去极端化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共治,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等策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阿尔及利亚的去极端化行动取得显著成效,长达十年的内战宣告结束,国内环境出现极端宗教派别温和化、温和宗教派别世俗化、社会思想多元化等趋势。然而,由于存在对投诚极端分子的善后工作不足、缺乏对极端分子之间人脉网络发展的有效遏制,以及在不同宗教派别之间“拉一派、打一派”导致管理失控等问题,加之国际极端主义的兴起与周边局势出现动荡,近年来阿尔及利亚极端主义出现回潮之势。针对阿尔及利亚的个案考察可以为研究去极端化的效果并防止极端主义复发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极端主义 去极端化 反恐措施
下载PDF
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发展及影响
3
作者 赵跃晨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7,120,共15页
冷战后,伊斯兰极端组织在索马里迅速发展,成为该国乃至非洲之角面临的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从根源上来看,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体系层面、地区层面与国家层面结构性因素互动的综合产物。索马里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 冷战后,伊斯兰极端组织在索马里迅速发展,成为该国乃至非洲之角面临的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从根源上来看,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体系层面、地区层面与国家层面结构性因素互动的综合产物。索马里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理念相互共享、成员相互渗透和行动策略相互模仿等特点,境外极端分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频繁发动暴力恐袭,不仅对索马里的民族国家构建造成挑战,而且极大地冲击了非洲之角的国际关系格局。面对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泛滥,国际社会和地区力量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目前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对意识形态的多重"包装"和其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各方力量在打击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过程中的相互掣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 伊斯兰极端主义 “伊斯兰联盟” 索马里“青年党” “伊斯兰党”
下载PDF
以色列建国前的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燚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肇始于19世纪末的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将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张实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联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巴勒斯坦共产党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并将工作... 肇始于19世纪末的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将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张实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联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巴勒斯坦共产党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并将工作重心从犹太路线转向阿拉伯路线。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共产党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它虽未能成功实现阿拉伯—犹太工人阶级联盟、促成阿犹两个民族的联合统一和建立双民族国家的愿景,但它一直努力克服两大民族分裂并尝试建立一个犹太—阿拉伯人的共产主义组织,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享有平等的民族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政治主张,彰显了它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先进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勒斯坦共产党 阿拉伯化 阿拉伯路线 犹太复国主义
下载PDF
中国与埃及关系六十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建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6,118,共14页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具有历史和现实动因。历史上,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埃两大东方古老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中埃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为中埃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实动因则是20世纪5...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具有历史和现实动因。历史上,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埃两大东方古老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中埃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为中埃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实动因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政治、安全和经贸利益的交汇,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周恩来、纳赛尔两位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埃建交标志着新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也有力支援了埃及反帝民族运动,对中埃两国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影响深远。半个多世纪以来,埃及作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对中非、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对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埃和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埃关系 丝绸之路 万隆会议 一带一路 中阿关系
下载PDF
世界政治与国际法视野下的朝觐制度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伯特.比安奇 王佳尼 钮松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0,共18页
有关朝觐的国际关系是权力、法律与宗教间的一种美妙互动。有关朝觐政策的争辩构成了国际性伊斯兰组织之间的权力竞争,这促进了伊斯兰世界内部阿拉伯国家集团、亚洲国家集团与非洲国家集团之间更多的讨价还价与合作。朝觐是一种建立在... 有关朝觐的国际关系是权力、法律与宗教间的一种美妙互动。有关朝觐政策的争辩构成了国际性伊斯兰组织之间的权力竞争,这促进了伊斯兰世界内部阿拉伯国家集团、亚洲国家集团与非洲国家集团之间更多的讨价还价与合作。朝觐是一种建立在习惯国际法基础上的进化的国际机制,但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最明晰的缩影,并使民族国家的利益服从于全体穆斯林遵从主命的义务。伊斯兰现代主义的支持者依靠朝觐这一理想,支持对更大的世界共同体与道德的呼吁,这与引导当前关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理论革命的西方律师们的观点有着惊人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习惯国际法 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 伊斯兰现代主义 世界共同体
下载PDF
中东剧变与海合会区域经济合作
7
作者 邹志强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6,共12页
面对中东剧变的冲击,海合会在联合维护成员国政权稳定的同时,对内深化合作,对外趁势扩员,拓展地区影响。海合会在坚持内部深化策略的同时首次选择扩员,其根源在于海合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知,对维护国内政治制度安全稳定的偏好在其... 面对中东剧变的冲击,海合会在联合维护成员国政权稳定的同时,对内深化合作,对外趁势扩员,拓展地区影响。海合会在坚持内部深化策略的同时首次选择扩员,其根源在于海合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知,对维护国内政治制度安全稳定的偏好在其区域经济合作中始终发挥着幕后主导作用。海合会内部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向民生相关的社会经济领域扩展深化,并逐步从消极一体化向积极一体化迈进,同时政治安全因素在海合会经济合作中的幕后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沙特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愈加突出。中东剧变使海合会在中东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其引领中东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剧变 海合会 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也门动荡转型中的恐怖活动与反恐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金平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81,共14页
也门动荡和转型的一个特点是"和平"过渡,另一个特点是恐怖活动泛滥。恐怖势力在也门的动荡与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活跃的态势,并采取了新的手段与策略,具有新的目标;也门政府力求确保将恐怖威胁遏制在一定的限度内,避免恐怖... 也门动荡和转型的一个特点是"和平"过渡,另一个特点是恐怖活动泛滥。恐怖势力在也门的动荡与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活跃的态势,并采取了新的手段与策略,具有新的目标;也门政府力求确保将恐怖威胁遏制在一定的限度内,避免恐怖势力扰乱政治与社会转型;也门是当前美国在西亚北非反恐的核心区域之一,美国不仅要直接打击也门的恐怖活动,还试图通过在也门的反恐行动,有效遏制西亚北非的恐怖势力。恐怖活动对也门转型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和持久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荡转型 恐怖活动策略 国际反恐
下载PDF
阿拉伯国家社会转型中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磊 杨泽榆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4,共13页
能源在阿拉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并形成了阿拉伯国家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道路。然而,阿拉伯世界以能源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凸显了资源导向增长的经典困境,阿拉伯产油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依赖石... 能源在阿拉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并形成了阿拉伯国家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道路。然而,阿拉伯世界以能源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凸显了资源导向增长的经典困境,阿拉伯产油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和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多元化水平低下。石油财富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有限性,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公三大问题,凸显了阿拉伯世界以能源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和深层危机。"阿拉伯之春"对社会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强烈要求,对以能源为主的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重挑战。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稳定将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最终取决于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之春 能源与经济 发展模式 资源诅咒 社会稳定
下载PDF
成员偏好对海合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0
作者 韦进深 符春苗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81,共13页
成员偏好是影响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的主要变量之一。根据行为目的的不同,成员偏好类型可以分为风险规避型和效益优先型。不同的偏好类型对制度演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海合会的历史上,风险规避与效益优先构成了影响一体化的矛盾关系。基... 成员偏好是影响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的主要变量之一。根据行为目的的不同,成员偏好类型可以分为风险规避型和效益优先型。不同的偏好类型对制度演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海合会的历史上,风险规避与效益优先构成了影响一体化的矛盾关系。基于风险规避的偏好,海合会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排他性,对组织规模的扩大极为审慎,而基于效益优先的偏好,海合会在经济一体化程度上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员偏好 风险规避 效益优先 海合会 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征稿启事
11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阿拉伯世界研究》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适应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阿拉伯世界研究》将调整期刊的栏目设置、开本、页码和定价。
关键词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 学术期刊 学术创新 学科建设 发展趋势 栏目设置 国际化
下载PDF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总目录
12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 中东剧变 人文外交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 世界研究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征稿启事
13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阿拉伯世界研究》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适应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阿拉伯世界研究》将调整期刊的栏目设置、开本、页码和定价。
关键词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 学术期刊 学术创新 学科建设 发展趋势 栏目设置 国际化
下载PDF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庆国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不久,笔者在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生活报》上撰文,说明事件的真相,澄清阿拉伯民众对事件及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些误解。文章引起积极反响,成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成功案例... 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不久,笔者在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生活报》上撰文,说明事件的真相,澄清阿拉伯民众对事件及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些误解。文章引起积极反响,成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文对撰写此文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并结合这一案例,总结了在国外媒体尤其是阿拉伯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若干体会,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提出几点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7·5”事件 阿拉伯媒体 对外宣传
下载PDF
从宗教视角透视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的悖论
15
作者 沈文辉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5期15-21,共7页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是一个宗教社会,犹太教—基督新教是美国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准则的基础,决定着美国外交的大方向;犹太教的"教族合一"奠定了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基础,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同一性造就了绝大多数美国国民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美国的院外集团联手左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东政策 犹太教 基督教 宗教认同
下载PDF
沙特王族君主制的伊斯兰性——沙特阿拉伯君主制的伊斯兰性刍论之一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小红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4期29-31,共2页
伊斯兰教作为具有明显政治功能的宗教,对素有“伊斯兰世界盟主”之称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其典型意义莫过于对沙特君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沙特君主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明显的伊斯兰特性,并保持到现在,这一特性保证了沙... 伊斯兰教作为具有明显政治功能的宗教,对素有“伊斯兰世界盟主”之称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其典型意义莫过于对沙特君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沙特君主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明显的伊斯兰特性,并保持到现在,这一特性保证了沙特政策的连续性及政权的稳定性,成为现代沙特的立国之本.本文试从以沙特家族为核心的世俗权力和以乌里玛阶层为代表的宗教神权两方面作一探讨.一、历史渊源沙特君主制的伊斯兰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沙特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和摇篮,是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圣城的所在地.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沙特兴起了著名的伊斯兰复兴改革运动——瓦哈比运动,即1744年沙特家族的穆罕默德·本·沙特同瓦哈比运动的倡导者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比达成协议,沙特家族为瓦哈比主义提供保护和支持,瓦哈比主义则为沙特家族的统治和扩张提供合法性,结成著名的宗教政治联盟.1793年瓦哈比去世后,阿卜杜勒·阿齐兹继承教长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教 君主制 沙特阿拉伯王国 瓦哈比 乌里玛 政治联盟 王族 伊斯兰世界 宗教机构
全文增补中
阿拉伯游记文学概述
17
作者 李玲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3期36-38,共2页
一、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比较容易认识.阿拉伯旅行家们在旅行中直接接触自然与人群并加以记录,他们像搬运工一样把大量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提供给有关的学者,以便于他们研究和分析.... 一、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比较容易认识.阿拉伯旅行家们在旅行中直接接触自然与人群并加以记录,他们像搬运工一样把大量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提供给有关的学者,以便于他们研究和分析.历史上,不少阿拉伯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大旅行家,他们把考察旅行作为搜集科研素材的主要手段.阿拉伯游记作品对地理学的贡献尤其显著,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状况和人类生活状况,而旅行家们记录下的则是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当他们描述国家、省区、城镇、道路、谈论自然、气候、居民分布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人 游记文学 旅行家 地理学家 科学价值 伊本·赫勒敦 伊斯兰 地理学著作 文学价值 穆罕默德
全文增补中
为中东和平呼吁
18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3期3-3,共2页
这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巴黎向所有热爱、维护和平的人士发出的呼吁.鉴于当前的阿以形势,本刊特地刊出,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东和平进程 巴勒斯坦问题 马德里和会 强烈要求 既定原则 叙以和谈 德里达 穆巴拉克 恢复和平 维护和平
全文增补中
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副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阿齐兹亲王殿下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赠送一批阿拉伯文原版图书
19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2期66-66,共2页
1998年3月25日,沙特驻华大使尤素夫·本·穆罕默德·迈达尼先生专程赶到上海,代表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副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阿齐兹亲王殿下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赠送一批(1000本)阿拉伯文原版图书;受到校... 1998年3月25日,沙特驻华大使尤素夫·本·穆罕默德·迈达尼先生专程赶到上海,代表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副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阿齐兹亲王殿下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赠送一批(1000本)阿拉伯文原版图书;受到校方领导及上外东方语学院阿语系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赠书仪式于当日上午11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上外校长戴炜栋教授、上外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兼《阿拉伯世界》主编朱威烈教授、上外外办主任陆楼法教授、上外图书馆馆长施永林教授、上外东方语学院院长陆培勇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王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原版图 阿卜杜拉 阿拉伯文 图书馆馆长 王储 殿下 穆罕默德 亲王
全文增补中
阿拉伯语词典学
20
作者 陈中耀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3期69-75,共2页
词典是汇集词语或词语的某些成分,加以分别处理,提供一定数量信息,并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工具书.词典是按词条排列的.每一词条汇集了有关某一词项的主要信息,它是形态、句法、语义这三方面的限定组成的结合体.形态限定显示了词的发音和语... 词典是汇集词语或词语的某些成分,加以分别处理,提供一定数量信息,并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工具书.词典是按词条排列的.每一词条汇集了有关某一词项的主要信息,它是形态、句法、语义这三方面的限定组成的结合体.形态限定显示了词的发音和语素结构,阿拉伯语词的形态限定主要通过词式来实现.句法限定指明了词的基本范畴(词类)和该范畴下的次范畴(例如类别名词等),阿语大多数词的基本范畴和次范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词典上只注明少数词的句法限定.语义限定是词条的最重要部分,它说明该词条的所指内容.一部好的词典,往往是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兼备的.阿语词典学以阿语词典为研究对象阐述阿语词典的性质、其编纂的原则和技术,以及阿语词典编纂史,它是阿语词汇学的一个分支.一、词典的功用与分类1.词典的功用词典是位无声或无形的老师,随时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我们索解、表达和学习.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古代识字的人很少,拥有的文字材料不多,并无查阅词典的需要.中外历史上都有过相当漫长的无词典的文化社会时期.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公元760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艾布·加法尔·曼苏尔.(754~775年在位)赴麦加朝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词典 微观结构 释义 阿拉伯语 宏观结构 基本范畴 《现代汉语词典》 所指对象 词条 义项划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